关于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报告范文
2018-2019-物理浮力实验报告-精选word文档 (2页)
![2018-2019-物理浮力实验报告-精选word文档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e330e7e767f5acfa1c7cd50.png)
2018-2019-物理浮力实验报告-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物理浮力实验报告
篇一:浮力物理实验报告单
彭阳四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同组人:组号: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地点:一号实验楼实验室5
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24——探究浮力的大小(苏科八下12)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24
学生实验报告
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探究浮力的大小年(班)级: 二(1)填报告人:李晓明实验日期: 201X.06.20 同组实验人: 李晓明郝秀丽指导教师:张老师
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
篇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后的深度的关系(改变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其它因素应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关。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改变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关。
且物体浸入水中的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改变液体的密度,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设计——以“浮力”教学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设计——以“浮力”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a0bec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e.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设计——以“浮力”教学为例摘要:“实验探究”作为物理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在提升核心素养,尤其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作用至关重要。
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涵盖内容、活动、质量三个维度,将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正式提出,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作为物理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在提升核心素养,尤其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浮力”一章的第一节“浮力”为例,谈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1 研读课标,明确目标"2022年版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属一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属于它的二级主题。
关于浮力部分,其内容要求如下: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观察与体验感受浮力,理解浮力的定义。
2.通过合作实验,明确浮力的方向。
3.通过合作探究验证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作用,知道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原理。
4.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5.通过实验形象地感受并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逻辑分析能力,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2 实验教学的设计策略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加强实验探究,加强物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2022年版课标"中,提升了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地位,从倡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到实验探究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关于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报告范文
![关于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f7a75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7.png)
初中物理教育中,浮力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验项目。
浮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浮力、密度、重力、压力等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结论等方面,详细讲解初中物理浮力实验,以供参考如下:一、实验目的1、理解浮力概念,了解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发展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浮力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在液体中排除掉的液体重量相等。
2、重力原理:物体的重力等于它的质量与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积。
3、水的密度: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三、实验过程1、准备实验器材:水池、物体、秤、注射器、水。
2、步骤一:测量物体质量。
将物体放在秤上,记录物体的重量,设为m。
3、步骤二:将物体置于注射器中,注入一定数量的水,记录此时物体的重量,设为m1。
4、步骤三:在水池中注入一定的水,记录此时的水位高度,设为h。
5、步骤四:将注射器放入水池中,记录此时的物体重量,设为m2。
6、步骤五:计算物体的浮力。
浮力=物体所排除液体的重量=m1-m27、步骤六:计算浮力和重力的比值。
比值=浮力/物体重量8、步骤七:计算物体的密度。
密度=物体质量/体积四、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重量为100g的小球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物体质量m=100g注水前物体重量m1=101g注水后物体重量m2=98g水的密度p=1g/cm3水池水位高度h=15cm浮力=物体所排除液体的重量=m1-m2=3g比值=浮力/物体重量=3/100=0.03密度=物体质量/体积=100/(m1-m2)=33.33 g/cm3五、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可得,小球的浮力为3g,和球的重力相比,很小。
这表明小球所受的浮力很微弱,轻轻松松地被水给“按”住了。
若小球的密度高于水的密度,则小球就会往下沉;若小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小球会浮在水上。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4a59e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7.png)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目的和要求】研究物体浸入液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仪器和器材】测力计(J2104型),圆柱形药瓶(带软木塞),沙粒,玻璃缸2个,刻度尺,水,煤油,细线。
【实验方法】1.在药瓶内装沙粒,以使药瓶能浸没水中。
给药瓶塞紧软木塞,在软木塞上端中心处固定一小环,将小环用细线系在测力计下。
用刻度尺测出药瓶底面直径,算出药瓶底面积。
2.在玻璃缸内分别装上水和煤油,先观察在空气中测力计上的示数。
再先后将药瓶浸没在水中、煤油中,观察两次测力计上示数的变化量,分别求出药瓶在水中、煤油中所受浮力,比较两次浮力的大小可说明什么问题?(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因为水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这说明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
3.手持测力计,缓慢地将药瓶浸入水中成煤油中,观察测力计上示数的变化(逐渐变小)。
当全部浸没水中或煤油中后,改变浸入的深度和位置,看测力计上示数是否还改变?这说明了什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在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以后,浮力与物体所在的深度和位置无关)。
4.当药瓶浸入水中或煤油中某一深度后固定不动,用刻度尺量出药瓶上下底各距水面的深度。
5.由液体压强公式求出药瓶上下底面上所受压强各是多少?再求出上下底面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最后求出上下底面的压力差,看压力差与浮力有什么关系?6.改变药瓶浸入的深度,药瓶上下底面的压力及压力差是否都在改变?浮力是否改变?为什么?【注意事项】1.测力计上下移动时必须缓慢,否则将会影响实验效果。
2.药瓶勿与玻璃缸底、壁接触。
3.在药瓶内加沙粒能使测力计上示数变化明显。
【参考资料】一、取两只相同的塑料碗或搪瓷碗,甲碗盛半碗水,乙碗盛不到四分之一的水。
把甲碗放入乙碗内,甲碗便漂浮起来,如果把甲碗用手轻轻一转,它便转个不停。
上述实验表明,少量水能浮起比它多的水。
看起来稀奇但并不奇怪,因为阿基米德定律告诉人们,物体浸在液体里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排开的液体”并不是指产生浮力的哪一部分液体,实验证明,它可以等于、小于或大于产生浮力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评估(3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评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fbda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c.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并学会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为《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使用弹簧测力计、木板、砝码等实验器材,通过改变砝码的压力,测量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从而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弹簧测力计、木板、砝码、细线、支架等。
2. 实验步骤:(1)将木板水平放置在支架上,用细线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木板上,确保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向与木板平行。
(2)将砝码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板,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逐渐增加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2),记录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
(4)分析数据,得出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得到了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数据,并绘制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
2. 数据分析:(1)观察实验数据,发现随着压力的增加,摩擦力也随之增加。
(2)通过绘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摩擦力与压力呈线性关系。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接触面条件下,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五、实验报告评估1.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等。
2. 实验报告评估标准:(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过程完整,符合实验要求。
(2)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结论可靠。
(3)实验报告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清晰,图表规范。
(4)实验报告字数在2500字左右。
3. 评估结果:(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过程完整,符合实验要求。
(2)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结论可靠。
(3)实验报告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清晰,图表规范。
(4)实验报告字数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报告评估结果为优秀。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内容丰富,结论可靠。
初中物理实验21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初中物理实验21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4ddc173a417866fb84a8ef2.png)
实验21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典例(2011年中考·贵州铜仁卷)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石块的重力G= N。
(2)石块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G′= N,由此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 N。
(3)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 N。
(4)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G排。
解析:本题重点是弹簧测力的读数,关键是认清分度值和指针所指示的刻度;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去物体浸没在在液体中的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指在3N刻度上,所以在空气中石块的重力为3N;(2)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1N下面第3个小格上,示数为1N+0.2N×3=1.6N,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G﹣G′=3N﹣1.6N=1.4N;(3)空桶的重力为0.4N,空桶和石块排开的水总重力为1.8N,所以石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1.8N﹣0.4N=1.4N;(4)比较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发现,二者大小相等,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答案:(1)3.0 (2)1.6;1.4 (3)1.4 (4)=点评: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由本实验可以得出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21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针对练习1.(2011年中考·内蒙古赤峰卷)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他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上述四种情况,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有关。
(3)做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1.(1)甲(2)液体种类(液体密度)(3)乙、丙解析:(1)因为在数值上重力=浮力+拉力,所以受到的浮力最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应该是甲图;(2)丙、丁两次实验,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浸没的深度都相同,只有液体的种类不同,因此是探究浮力与液体种类的关系;(3)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应控制液体种类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浸没的深度,符合条件的只有乙、丙,数据显示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2.(2011年中考·山东临沂卷)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浮力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浮力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ac6bd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3.png)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浮力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新课程改革旨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实践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浮力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物理现象,是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世界和理解实际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强调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重要性。
因此,本课题意在研究如何通过浮力的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中物理浮力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 提高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浮力的感性认识和直观印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2.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浮力的实验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3. 引导学生将浮力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船只的设计与制造及物体的浮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1. 教学目标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及未来的学习需要,确定本次浮力教学的目标。
2. 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浮力相关实验,丰富教材内容,加强实践应用,并且探讨如何将浮力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教学方法的实施:采用教学演示、分组实验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浮力相关技能。
4.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等多种渠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意义1. 对学生而言,加深了对物理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实验技能,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 对教师而言,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方案,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对教育现代化而言,本课题的实施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初中实验报告模板
![初中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d3a3af955270722182ef72b.png)
初中实验报告模板篇一:初中生物实验报告模板南江中学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级班学生姓名:实验日期: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已填好Word文档篇三: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2021168)、张萍萍(2021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
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
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3篇)_2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3篇)_2](https://img.taocdn.com/s3/m/16134b2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5.png)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3篇)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
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
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1.物理实验能从抽象衍生到具体,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具体的实验分析,把抽象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物理实验的结果,增加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物理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讲述物理电路图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理论学习,自行设计电路图,再动手进行试验,鼓励学生创新,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将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对比。
2.物理实验将静态理论延伸到动态实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物理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微观世界,物理主要告诉我们自然万物的生存规律以及自然现象的产生演变。
物理教材是静态的,是将物理概念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很难正确理解吸收的。
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例子为学生进行讲解,促进其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光反射、浮力等都是人的肉眼很难清晰看到的抽象概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许多证明其存在的现象。
如:镜子、水面上漂浮的木块等。
然而一些公式的推导则需要教师通过物理实验进行证明,让学生不再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大大提高学生记忆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实验报告
![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3c48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2.png)
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浮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并了解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密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水槽、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等)、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水桶、水。
实验步骤:
1. 准备水槽并将水注入水槽中,确保水的深度足够覆盖实验所需的物体。
2. 选择一种物体并测量其体积和质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3. 将物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4.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较小,而密度较小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较大。
同时,我们也发现物体的体积对浮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体积较大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较大。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
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较小,而密度较小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较大。
此外,体积较大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也较大。
这些结论符合浮力的基本原理,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成正比,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浮力的大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实验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意识到了浮力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将有所帮助。
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cf79b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d.png)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浮力的概念、方向、施力物体和单位。
2. 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学会使用称重法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体的相关知识,如船舶等。
2. 提出问题:船舶在水中靠什么力浮起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活动一:感受浮体受到的浮力提出问题:取一只盖有瓶塞的空塑料瓶或空心塑料球,将其按入水中,你的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松手后你看到的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换一只大一些的有盖空塑料瓶或空心塑料球,将其按入水中,体会手上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液体对漂浮在液面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
漂浮的物体总会排开一定的液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它受到浮力就越大。
2. 活动二:探究浸没在水中物体的浮力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验证这些因素?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总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密度和水的密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来计算。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浮力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答学生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浮力的产生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计算浮力的方法。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含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0743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8.png)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含答案)
实验目的
探究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何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砝码、圆形塑料、水。
实验过程与结果
1. 把圆形塑料放入水中,记录下的浮力大小。
2. 把不同数量的砝码加入中,再记录浮力大小。
3. 用弹簧测力计把拉出水面,记录下重力大小。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
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结论
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
1. 浮力中和重力相等时的砝码数量为3个。
2. 水的密度为1g/cm^3,物体的密度可以根据公式 {物体的质
量 ÷ (加入砝码前的容积 - 加入砝码后的容积)} 计算得到。
实验思考
1. 为什么会有浮力?
2. 除了重力和浮力以外,物体在水中还受到哪些力?
3. 如果将中的水换成盐水,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吗?为什么?
实验拓展
探究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是否不同。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成反比例关系,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3bf2f255270722182ef721.png)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一)、声学实验1.声音的构成和空气能传声在一只塑料瓶塑料袋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以观察到瓶底的小纸屑杂物跳动起来,而不敲击时发现瓶底的小纸屑并不跳动。
阐明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线是通过空气佐证传播的。
2.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颤音不同的音调,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低频的关系。
(二)、电学实验1.绝缘体用缆线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塑料瓶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塑胶是绝缘体。
2.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反复头皮上反复摩擦根针,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污物被吸引,说明用详述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三)、光学实验1.光的折射透过炊器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当然,情形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独特的现象,收获很大。
2.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出水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光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
(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布散播)(四)、热学实验探究白色两个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和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强光下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瞧瞧谁的温度升得高。
温度升得越高,点出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五)、力学实验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双手挤压塑料瓶,可以使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说明弹力力可以使光束发生形变。
如果施压的力越大,瓶子的相变程度也就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用手推装满水的塑料瓶使其运动,强力暗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推力方向不同,塑料瓶运动的方向也多种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将装满水的塑料瓶竖立在上边,用手指推瓶盖与瓶身,发现推瓶盖时瓶子更容易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初中物理课《认识浮力》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认识浮力》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820d1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71.png)
初中物理课《认识浮力》教学反思初中物理课《认识浮力》教学反思范文《认识浮力》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学生对浮力现象有一定的生活根底,但是许多结论和观点是片面的,所以这一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测和实验,从而表达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根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开展。
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根底。
课改的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课堂,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依据是什么呢?学案。
所以一份好的学案,一份表达清楚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的学案显得至关重要。
虽然这次《认识浮力》的学案我也是用了近四个小时备出来的,经过了屡次修改,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用的并不是得心应手,有的表述不够清楚以至于学生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该如何答复,所以学案要反复推敲,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想去做,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
才能是真正的学案。
学生展示的课堂,同时也是多元评价的`课堂。
大家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感觉不好意思夸,或者感觉麻木,那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
我认为这节课学生的展示还不错,就是缺少组间的评价,每组展示完毕后,要是有同学或老师给予肯定或者鼓励,他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人能看见,可能会更加乐于表现和展示。
我的课堂上缺少质疑的声音,我的学生缺少质疑的眼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
他们显得太乖巧了,太听话了。
在课堂上或许是我没有跟他们质疑的时机吧,他们总认为有问题老师就会指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一节展示课我发现了如此多的缺乏和问题,反思是为了进步,进步还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实施&”。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e4dc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c.png)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
(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范文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56806558f5f61fb636665b.png)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及型例题一、浮力的五种求法:1、弹簧测力计法求浮力F浮=G—F示,既空气中的重力减去物体浸没后测力计的示数2、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下+F上,既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3、漂浮时F浮=G,既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4、悬浮时F浮=G,既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二、浮沉条件:三、阿基米德原理实验:1、如木块漂浮2、石块在水中的浮力四、练习1 质量为79g的铁块,密度是cm3,这个铁块的质量是多少重多少将这个铁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所受浮力是多少(g取10N/kg)2 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所示的状态,试比较三个物体受的重力G、G B、G C和密度ρA、ρB、ρC.A3 将一个蜡块(ρ蜡=×103kg/m3)分别放入酒精、水和盐水中静止后,试比较它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ρ盐水>ρ水>ρ蜡>ρ酒精)4将重为、体积为的铜球浸没在水后放手,铜球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5 把一实心金属块浸在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后,溢出酒精8g(ρ酒精=×103kg/m3),若把这一金属块浸在盛满水的杯子中静止后,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A.15g B.C.10g D.8g6 体积是50cm3,质量是45g的物体,将其缓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________g.将其缓缓放入装满酒精的烧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________g.(ρ酒=×103kg/m3)7 以下是浮力知识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所受浮力一样大B.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在海里受的浮力大C.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不同D.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浸入液体体积越大,所测得的液体密度越大8 如图所示,一个木块用细绳系在容器的底部,向容器内倒水,当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20cm 3,时,细绳对木块的拉力为.将细绳剪断,木块上浮,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b )所示,求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g 取10N /kg )(a ) (b )9如图所示的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2N .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块上加1N 向下的压力时,木块有20cm 3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g 取10N /kg )10如图所示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00cm 2,里面装有高20cm 的水,将一个体积为500cm 3的实心铝球放入水中后,球沉底(容器中水未溢出).(a ) (b )求:(1)图(b )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容器底增加的压力.(2)图(b )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压力.(不计容器重, 铝=×103kg /m 3,g 取10N /kg ) 11 如图中,容器内分别装有水和盐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1)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a ) (b )。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085f2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d.png)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已整理)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62a2a2e009581b6bd9eb6b.png)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班级:姓名: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将一张白纸对折,展开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竖在在纸上折线们直,且玻璃板与纸面垂直。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入在玻璃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______. 3.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全。
4.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并注意观察蜡烛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5.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6.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并把测量和观察到的现象填表。
记录数据表格:物到平面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第一次第二次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像。
注意事项:1.平面镜用玻璃板替代。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玻璃板与白纸一定垂直。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支蜡烛一定大小相等。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1.平面镜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玻璃板为什么不能用厚玻璃板?2.凸面镜使平行先束_________,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凹面镜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
初中物理重力和浮力实验报告(盐水浮鸡蛋)
![初中物理重力和浮力实验报告(盐水浮鸡蛋)](https://img.taocdn.com/s3/m/de8cbbd1ba1aa8114531d932.png)
实验名称:盐水浮鸡蛋
一、实验目的
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二、实验器材
玻璃杯、食盐、生鸡蛋、勺子、筷子
三、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倒入自来水(淡水),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轻轻放入淡水中,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6大勺食盐,并用筷子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4、再将鸡蛋轻轻放入盐水中,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四、实验分析
1、物体在不同的溶液中,浮力是不一样的。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即浮力F=mg=ρVg。
所以,当体积相等时,随着液体密度增加,物体受到的浮力也会相应增加。
2、清水密度小,所以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盐水密度较大,所以浮力也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五、实验结论
1、在水中加盐会使液体的密度增加,所以鸡蛋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加。
①如果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鸡蛋会上浮。
②如果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则鸡蛋悬浮在液体里。
③如果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鸡蛋会下沉。
2、沉浮的条件和比重有关系:物体的比重大于液体比重时,物体就会在液体中下沉;物体的比重小于液体比重时,它便会浮上去。
教学实验报告书(3篇)
![教学实验报告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98014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2.png)
第1篇实验名称:初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
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力的合成,即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两个力合并为一个力。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纸张3. 铅笔4. 三角板5. 直尺6. 细绳7. 小木块四、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桌上,调整零点。
2. 用细绳将小木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记录下小木块所受的重力F1。
3. 用细绳将小木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再在小木块上方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2,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4. 在纸上画出两个力的作用线,分别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这两个力的大小。
5. 以其中一个力为邻边,以另一个力的作用线为对角线,画出平行四边形。
6. 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为邻边,画出新的平行四边形,新的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即为所求的合力。
7.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合力的大小,记录下示数F。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重力F1 (N) | 水平拉力F2 (N) | 合力F (N)------- | -------- | -------- | --------1 | 2.0 | 1.5 | 2.72 | 2.5 | 2.0 | 3.53 | 3.0 | 2.5 | 4.5六、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观察到随着水平拉力的增大,合力的大小也随之增大,符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可行,实验结果可靠。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学生掌握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理解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941
关于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报告范On the model of buoyancy experiment report of junior high school
关于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报告范文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
(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
(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
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骤:1.组成串
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 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 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 观察结果:____
_______. ______. 2.组成并联电路
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
的实物电路图.
电路图
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
a. 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
b. 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
c. 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 [结论]
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_____.
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____用电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_____用电器.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