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之“悟理”的魅力 ——《变压器》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篇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篇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篇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2中国民用供电使用三相电作为楼层或小区进线,多用星形接法,其相电压为220V,而线电压为381V(近似值),需要中性线,一般也都有地线,即为三相五线制。

而进户线为单相线,即三相中的一相,对地或对中性线电压均为220V。

一些大功率空调等家用电器也使用三相四线制接法,此时进户线必须是三相线。

工业用电多使用6kV以上高压三相电进入厂区,经总降压变电所、总配电所或车间变电所变压成为较低电压后以三相或单相的形式深入各个车间供电。

一、知识目标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或为零).4、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相线(火线)、中性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5、知道什么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零线、火线、线电压及相电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2、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将物理规律建立成新模型3、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演绎思维能力.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三相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对学生可能接触较多的知识做些介绍,而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三相交变电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所以其基本常识应让每个学生了解.教法建议1、在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除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外,教师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模型,使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它们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就是三个相同的交变电流,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大值、周期、频率.每一个交变电流是一个单相电.2、要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由于三个线圈平面依次相差120o角.它们达到最大值(或零)的时间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挂图配合三相电机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让三个线圈通过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后对外供电,一方面比用三个交变电流单独供电大大节省了线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电压值的交变电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交变电流的连接方式,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教学设计方案三相交变电流教学目的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及特点.2、知道星形接法、三角形接法和相电压、线电压知识.教具:演示用交流发电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本章前面学习了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产生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如果三组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产生三个交变电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相交变电流.板书:第六节三相交变电流二、进行新课演示单相交流发电机模型:只有一个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路中只产生一个交变电动势,这样的发电机叫单相交流发电机.它发出的电流叫单相交变电流.演示: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提出研究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板书:一、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1、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各自产生交变电流2、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最大值和周期是相同的.板书:三组线圈到达最大值(或零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我们还可以用图像描述三相交变电流板书:三相交变电流的图像三组线圈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可对三组负载供电,那么三组线圈和三个负载是怎样连接的呢?板书:二、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1、星形连接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三相发电机和负载并不用6条导线连接,而是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星形连接①把线圈末端和负载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的方法叫星形连接(符号Y)②端线、火线和中性线、零线从每个线圈始端引出的导线叫端线,也叫相线,在照明电路里俗称火线.从公共点引出的导线叫中性线,照明电路中,中性线是接地的叫做零线.③相电压和线电压端线和中性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线电压.我国日常电路中,相电压是220V、线电压是380V2、三角形连接①把发电机的三个线圈始端和末端依次相连的方式叫三角板连接(符号△)②相电压和线电压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就是其中一个线圈的相电压,所以三角形连接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三、情感目标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及相应的教法建议1、在学习本章之前,首先应明确的是,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变电流电压的.变压器不能改变恒定电流的电压.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上理解互感现象.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改变电压了.2、在分析变压器的原理时,课本中提到了次级线圈对于负载来讲,相当于一个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忽略变压器的磁漏,认为穿过原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与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总是相等的.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内容.利用课本中的这些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变压器原理,原线圈上加上交变流电后,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则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电能(原线圈中的交变电流)转换成磁场能(铁心中的变化磁场),磁场能又转换成电能(副线圈对外输出电流).所以,变压器是一个传递能量的装置.如果不计它的损失,则变压器在工作中只传递能量不消耗能量.要使学生明白,理想变压器是忽略了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它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等,这样才得出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式.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在初学时,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不做统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3、学生对变压器原理和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章后习题,对学生澄清认识会有所帮助.4、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是直接给出的.课本中利用原、副线圈的匝数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升压变压器和什么是降压变压器,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记住电压关系公式.利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人功率相等的关系,得到了 I1I2=U1U2.建议教师做好用输出负载调节输入功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负载端接入的灯泡逐渐增多时,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原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也逐渐增大.5、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是让学生能见到真实的变压器的外型和了解变压器的实际构造.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变压器的给学生看一看.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6、电能的输送,定性地说明了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采用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可以大大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这里重点描述了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与造成的电热损失的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压输电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2、难点:(l)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3、疑点: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4、解决办法:(l)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高中物理《变压器(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变压器(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变压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 掌握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并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

二、能力目标1. 通过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并学会处理数据并提高概括能力。

2. 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三、情感目标1. 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线圈电压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

2. 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副线圈两端电压是与原线圈频率相同的交变电流,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的关系教学媒体可拆变压器、变压器 12 组,4 个学生电源、数字多用电表 2 个,导线若干,自制教具 2 套师 生 双 边 活 动 细 则用手机充电器点亮小灯泡,问1: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问2:生活中还有哪些涉及到变压器多媒体展示:各种变压器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步骤:1、把可拆式变压器的一个线圈作为原线圈,连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另一个线圈作为副线圈,可不接负载2、闭合电源开关,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两个线圈两端的电压,测量完毕断开学生电源的开关3、改变学生电源的电压设置,重复以上实验4、改变原、副线圈的匝数,重复以上实验2结论:变压器工作时,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与匝数成反比。

上黑板推导。

I1U1=I2U2I1: I2=U2: U1=欲望,培养思维、推理能力思考与讨论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电压U1 保持不变,副线圈上接有灯泡L1 和滑动变阻器R,原线圈接有一理想电流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试讨论以下问题:(1)副线圈两端MN 的输出电压怎么变向左滑动呢?(2)通过灯泡L1 的电流怎么变?原线圈中的电流怎么变?(3)副线圈的输出功率怎么变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压、电流、功率的制约关系?分析讨论思维升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例题例题1.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4∶1, 若原线圈加上u=1414sin100πt(V)的交流电,则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是( )A、250 VB、353.5 VC、499.8 VD、200 V学生先分组讨论再请同学上黑板展示。

《第三章 3 变压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3 变压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变压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变压器在交流电系统中的角色。

2. 掌握变压器电压变化规律,能诠释电压变化的原因。

3. 学会应用变压器改变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并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变压器电压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中的变压器操作,理解变压器的能量守恒和守恒定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变压器模型、电源、导线、灯泡等电气设备。

2. 准备教学材料:展示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适配器,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3. 制作教学视频:演示变压器的工作过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4. 设计教室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理想变压器模型的建立以及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过程:1. 引入:起首,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变压器应用案例,如电力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等,引导学生进入变压器的学习。

同时,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对变压器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2. 讲解: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起首,我会介绍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包括原边和副边的电流和电压干系。

然后,我会引入理想变压器模型,让学生了解理想条件下的变压器工作原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验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互动讨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压器知识,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讨论的问题包括:什么是理想变压器?实际变压器与理想变压器有哪些区别?为什么我们需要变压器?变压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变压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实例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会选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变压器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我会分析电力变压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电力变压器的实际工作原理和应用途景。

高二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1.2掌握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1.3能够运用变压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观察变压器的工作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2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2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2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2.难点2.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2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述变压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充电器、家用电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内容2.1变压器的构造与原理展示变压器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构造。

接着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演示原、副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2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与匝数关系2.3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变压器在电力系统、通信、家电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变压器的重要作用。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讨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手机充电器需要变压器?3.2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简易的变压器,并讨论其可行性。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设计一道关于变压器应用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动画演示、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变压器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五、教学延伸1.下一节课学习变压器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变压器的应用领域。

2.安排一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变压器,提高其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演示]将原线圈接照明电源,交流电压表接到不 同的副线圈上,观察交流电压表是否有示数?
[生]电压表有示数且示数不同. [师]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路并不相同,副线圈 两端的交流电压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从电磁感应 的角度去思考. [生]在原线圈上加交变电压 U1,原线圈中就有 交变电流,它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这个交变磁 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都 要引起感应电动势.如副线圈是闭合的,在副线圈中就 产生交变电流,它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在原、 副线圈中同样引起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就是 这样产生的. [师]物理上把原副线圈中由于有交变电流而发生 的互相感应现象,叫做互感现象.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 作的基础. [生]变压器的铁芯起什么作用? [师]如果无铁芯,并排放置的原副线圈也发生互 感现象,但原副线圈所激发的交变磁场的磁感线只有一 小部分穿过对方,漏失的磁感线不会在原副线圈中传送 电能.如有铁芯,由于磁化,绝大部分磁感线集中在铁 芯内部,大大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
[师]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与副线圈的输 出功率有什么关系?
[生]P 出=P 入 [师]若理想变压器只有一个副线圈,则原副线圈 中的电流 I1 与 I2 有什么关系? [生]据 P 出=U2I2,P 入=U1I1 及 P 出=P 入得: U2I2=U1I1 则: [师]绕制原副线圈的导线粗细一样吗? [生]粗细不一样.高压线圈匝数多而通过的电流 小,用较细的导线;低压线圈匝数少而通过的电流大, 用较粗的导线. 2.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师]变压器的种类很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
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
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
实际知识.
1、知识目标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5.4变压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5.4变压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 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 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 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努力 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创新 型”的教师。
问题: 要使电压经过变压器后电压升高,副线圈的匝数比 原线圈的匝数多还是少?若要使电压降低呢? ③电流关系: 问题:变压器在变压的同时,电流强度是否发生变 化? 请同学自己推导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关系 结论:I1:I2=n2:n1 (三)归纳总结,构建网络。 教师活动:抓住联系,归纳知识。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主干,形成知识网 络。 学生活动:归纳知识,强化记忆。 1、针对目标,积极回顾知识,记下知识网络。 2、针对网络,强化记忆,实现知识的转化。
b:理想变压器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无能量损失 即:无漏磁、无铜损、无铁损 4.理想变压器的规律 ①功率关系: 提问:理想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间有什么关系 呢? 总结:P 入=P 出 ②电压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 实验探究: a.猜想: 副线圈输出电压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b.实验目的: 利用手边的实验器材探究: U1 一定,n1,n2 对 U2 的影响 c.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d.实验方案、步骤: 请同学画出设计实验的电路图,并设计对应的实验 方案、设计表格以便记录数据 e.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激发
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2)通过真实操作和记录,获得团队合作精神的
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前面《电磁感应》整章的学习,对于电磁

高二物理教案:《变压器》教学设计高二物理教案:《变压器》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教案:《变压器》教学设计高二物理教案:《变压器》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教案:《变压器》教学设计高二物理教案:《变压器》教学设计高二物理教案:《变压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三、情感目标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及相应的教法建议1、在学习本章之前,首先应明确的是,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变电流电压的.变压器不能改变恒定电流的电压.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上理解互感现象.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改变电压了.2、在分析变压器的原理时,课本中提到了“次级线圈对于负载来讲,相当于一个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忽略变压器的磁漏,认为穿过原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与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总是相等的.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内容.利用课本中的这些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变压器原理,原线圈上加上交变流电后,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则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电能(原线圈中的交变电流)转换成磁场能(铁心中的变化磁场),磁场能又转换成电能(副线圈对外输出电流).所以,变压器是一个传递能量的装置.如果不计它的损失,则变压器在工作中只传递能量不消耗能量.要使学生明白,理想变压器是忽略了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它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等,这样才得出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式.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在初学时,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不做统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3、学生对变压器原理和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章后习题,对学生澄清认识会有所帮助.4、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是直接给出的.课本中利用原、副线圈的匝数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升压变压器和什么是降压变压器,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记住电压关系公式.利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人功率相等的关系,得到了.建议教师做好用输出负载调节输入功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负载端接入的灯泡逐渐增多时,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原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也逐渐增大.5、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是让学生能见到真实的变压器的外型和了解变压器的实际构造.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变压器的给学生看一看.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6、电能的输送,定性地说明了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采用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可以大大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这里重点描述了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与造成的电热损失的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压输电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2、难点:(l)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3、疑点: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4、解决办法:(l)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变压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科教学课例名称高中物理《变压器》《变压器》这一节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变压器是沟通电路中常见的设备,它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长,同时,是远距离输电中的必要装置,学习《变压器》将为远距离输电奠定根底。

1.物理观念:(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抱负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思维:运用所学的互感现象的学问解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并体会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的。

3.科学探究:在探究变压比和匝数比的关系中培育学生运用物理抱负化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忱,使他们了解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抱负化模型在物理学争论中的重要性。

本班学生根底极差,对变压器会感觉比较生疏,对前面电磁感应还不是特别理解,但已有确定的印象,需学生学习力气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要教师在讲解变压器原理时需要多引导,让学生在电磁感应理论的根底上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为什么原、副线圈之间没有载流导线的连接,副线圈中还可以输出电流?使学生再次体会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的区分,以及沟通电的特点。

教学应围绕“什么是变压器?”“变压器副线圈为什么有电压?”“变压器为什么能转变电压?”“变压器是怎样转变电压、电流的?”等问题为线索开放教学。

以能量转化和传输为核心,突出变压器的抱负化模型。

教学中课依据实际状况向学生进展介绍,如图片、实物,以及利用是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的视频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眼界。

一、创设情境1.介绍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常常需要不同电压的沟通电并举例。

提出问题如何实现电压的灵敏变化,引教学过程入变压器的概念,并让学生体会到变压器作用的实际意义2.多媒体呈现变压器的种类和式样〔让学生对实际变压器有感性生疏〕;3.设置悬念:变压器是如何变压的呢?有什么规律?引出要探究的课题。

《第三章3变压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3变压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变压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功率关系,并能解释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其物理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变压器的内部构造和工作过程的深入理解。

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图示、模型等教学手段,逐步剖析变压器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

教材需准备《高中物理》相关章节内容;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变压器模型等,用于展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实验器材包括变压器、电压表、电流表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教案和讲义。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变换,或者工厂中大型设备的电力供应等。

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明白变压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内容展示1. 基础知识讲解首先,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通过图示、模型或者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压器的外观和内部构造。

同时,教师还需要解释变压器中电压、电流、电功率等基本概念,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在讲解了基础知识之后,教师需要详细解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互感等现象,让学生理解变压器是如何通过磁场来传递能量的。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或者模拟软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变压器的运行过程。

3. 变压器的类型和应用在了解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变压器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

高二物理赛教教案《变压器》

高二物理赛教教案《变压器》

高二物理《变压器》教案课题:变压器计划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时间:2011.4 授课班级:教者:郑小德第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理想变压器概念的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路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副线圈两端电压是与原线圈频率相同的交变电流,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的关系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讲授、“五、二、一”教学法教学过程:一、相关知识回顾投影1:1、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什么?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二、创设情境与引入投影2:显示几种家用电器的工作电压,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220V的电压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变压器三、进行新课(一)学生自主阅读投影3: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2).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3).知道什么叫理想变压器.理解它变压、变流和输入输出功率的规律.(二)合作探究: 教者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共同探究上述目标1.变压器的结构要求学生回答并识记(由一个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投影4:显示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电路图符号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提问:什么叫做互感现象?(在原、副线圈中由于有交变电流而发生的互相感应的现象) 投影5:探究变压器的工作流程,总结得出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3.理想变压器的规律(1) 理想变压器的特点: P 出= P 入,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 理想变压器的规律师生共同推导变压比公式:原、副线圈端电压大小分别为:U 1= t n E ∆∆Φ=11,U 2=t n E ∆∆Φ=22 故: 2121n n U U =(投影6显示) 结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之比等于这两个线圈的匝数比。

高中物理《变压器》的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变压器》的教学案例
变压器就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 芯上的两个线圈构成的。
一个线圈跟电源连接,叫原线圈 (初级线圈),另一个线圈跟负载连接, 叫副线圈(次级线圈)。两个线圈都是 绝缘导线绕制成的。铁芯由涂有绝缘漆 的硅钢片叠合而成。
互感现象时变压器工作的基础。在 原线圈上加交变电压 U1,原线圈中就有 交变电流,它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 量。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 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都要引起 感应电动势。如副线圈是闭合的,在副 线圈中就产生交变电流,它也在铁芯中 产生交变的磁通量,在原、副线圈中同 样引起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两个线圈并没 有直接接触,通过互感现象,副线圈也 能够输出电流。
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如下图所 示:
按上图所示连接好电路,接通电 源,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问题 1:两个线圈并没有直接接触, 灯泡为什么亮了呢?这个实验说明了 什么?
答:当一个线圈中同交变电流时, 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 场在另一个线圈中激起感生电场,从而 产生感生电动势,灯泡中有了感应电 流,故灯泡发光。实验说明,通过互感 现象,电源的能量可以从一个线圈传输 给另一个线圈。
(4)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次 1

23 4
56
注意事项: (1)连接好电路后,同组同学分别独 立检查,然后由老师确认,电路连接无 误才能接通电源。 (2)注意人身安全。只能用低压交流
原线圈 n1
匝数 n1
n1 n1
n2
n2 n2
副线圈 1
1Leabharlann n1 n1 2 n1n2 n2 2 n2
匝数 n2 2
问题 5:在绕制升压变压器原副线 圈时,副线圈导线应比原线圈导线粗一 些好,还是细一些好?降压变压器呢?

变压器优秀教案学案

变压器优秀教案学案

变压器优秀教案学案变压器优秀教案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变压器的原理、构造及工作过程;2、掌握变压器的应用和优缺点;3、能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变压器的性能。

二、教学内容1、变压器的定义、原理及基本构造;2、变压器的工作过程及实现交流电转换的原理;3、变压器的应用场景及优缺点分析;4、实验及实例分析,变压器的性能评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变压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的作用及原理。

2、讲解变压器的定义、原理和构造: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介绍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阐述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即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交流电的转换。

3、分析变压器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具体的变压器为例,详细讲解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原边线圈、副边线圈等关键概念,阐述变压器的工作过程,包括电能转换和传输的过程。

4、讲解变压器的应用和优缺点: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变压器在电力系统、家电、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变压器使用的优缺点,如效率高、便于远距离输电等。

5、实验及实例分析:通过实验或实例分析,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变压器的工作过程,进一步理解变压器的性能和特点。

6、总结与回顾: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变压器的原理、构造、工作过程及优缺点,加深学生对变压器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问题解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2、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变压器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变压器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4、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加深对变压器性能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本中关于变压器的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搜集并阅读一些关于变压器应用的案例,了解变压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尝试设计一个基于变压器的简单电路,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物理变压器的说课稿

物理变压器的说课稿

物理变压器的说课稿物理变压器的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变压器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变压器的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变压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同时变压器也是交流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是远距离输电不可缺少的装置。

本节也为进一步学习远距离输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变压器工作原理及规律、难点是:(1)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2)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二、目标分析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标的要求,确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2)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探究并应用变压器的各种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把两个没有导线相连的线圈套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一个线圈连到交流电源的两端,另一个线圈连到小灯泡上。

提出问题:小灯泡不与电源直接相连,它能发光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原有知识造成冲突,演示中随着我闭合电键,灯泡发光了,学生感到非常的惊奇。

我接着又说,“我还能时它变得更亮,你信不信?”,随着我的演示,灯泡变亮了。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变压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变压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变压器》教案及教学反思前言变压器是高中物理选修3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同时也是中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变压器的原理、公式及应用是十分困难的。

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我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压器的知识。

教学目标1.理解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变压器的公式及应用;3.能够解决与变压器相关的问题;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变压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1.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示意高、低电压绕组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理解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压器工作方式;3.设计小组讨论或问答,挖掘学生对变压器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度。

2. 变压器的公式及应用1.引导学生通过公式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给予学生大量的例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推到并掌握变压器的公式;3.能够灵活应用变压器进行基本电路分析。

3. 实验操作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体验式认识;2.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询问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1. 变压器原理和工作方式的讲解1.引入变压器,让学生了解基本情况;2.通过示意图和图像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3.图像分析,让学生了解高、低电压绕组的相对位置;4.设计小组讨论或问答,挖掘学生对变压器基础知识的深度。

2. 变压器公式及应用的讲解和练习1.引导学生通过公式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解析公式的意义和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变压器的公式;3.提供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推到并掌握变压器的公式;4.分析例题,让学生掌握灵活应用变压器进行基本电路分析的能力。

3. 实验操作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对变压器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认识;2.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3.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4.结合案例和图片,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变压器》教学案例分析正式版

——《变压器》教学案例分析正式版

物理教学之“悟理”的魅力——《变压器》教学案例分析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宏娟【案例背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生发展需求”,“课程实施要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目标的达成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去考虑”。

《变压器》是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是传输交变电流的重要设备。

反思多年的教学,并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本节课尝试了新的教学方式,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以《变压器》教学为例,通过比较变压器教学的两种设计,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规律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基础,学生的思维拓展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现将《变压器》一节的教学设计、新老教学方式的比较、反思与大家共鸣。

【案例描述】:一、变压器教学设计:教学的引入:①如图在开关闭合的瞬间,判断B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闭合稳定后和断开瞬间线圈是否还有感应电流?②若把A中的电源换成交流电,情形会怎样?③如果在两个线圈中分别插入铁芯,则B线圈中电流比原来大还是小?④如果把铁芯闭合呢?每一设问,在理论分析的同时并用实验验证。

最后一问实验中用小灯泡代替电流表进行演示,铁芯闭合后会明显感到电灯亮了许多。

从而指明了铁芯的功能:是磁的通路。

学生和教师在一起探索中分享收获知识的喜悦。

变压器构造水到渠成。

(原先的教学中,往往先向学生介绍变压器的构造:两个线圈、一闭合的铁芯,再与学生说明铁芯在这里的作用,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未能从学生最近的发展出发,运用已学的电磁感应原理,深化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未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变压器构造的设计之中,这样教学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变压器工作原理(1)从上面的教学中可知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当变压器的原线圈接上交变电源后,副线圈两端为何会有电压而使小灯泡发光呢?学生通过对变压器工作时电磁关系的分析,得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互感。

《变压器》教学教学教学导案

《变压器》教学教学教学导案

欢迎阅读第四节《变压器》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变压器”的教学围绕“变压器为什么能改变电压”变压器是怎样改变电压、电流等问题为线索来展开教学过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先使学生理解互感现象,再通过学生探究活动,验证电压与匝数的关系,邂逅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推导出电压与线圈匝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教材分析: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即学习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

本节教材配有小实验,四、教学媒体变压器模型、学生电源、闭合铁芯、小灯泡、导线、多媒体等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互感现象?2、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变压器就是利用????????制成的。

首先通过两个问题复习前面学过的电磁感应知识,给学生知识上的准备,(二)新课讲授1、新课导入(1)理想变压器模型的建立在变压器的电磁感应过程中,电能和磁能的相互转化是最主要的因素,而伴随而来的损耗是一些次要因素.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那么我们可以把实际的变压器抽象成理想变压器——一个没有能量损耗的理想变压器.(2)变压器主副线圈电压、电流、功率关系推导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回避源电动势和反电动势叠加的过程、相位差问题),注意两边磁通量相等--E 1 = n 1t∆∆Φ E 2 = n 2t∆∆Φ21E E =21n n对于理想变压器,导线电阻可以忽略,故2 = E 2 (副线圈看成一个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即: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两个线圈的匝数比。

如果n2>n1 ,则输出电压高,称升压变压器; 如果n2<n1 ,则输出电压低,称降压变压器。

关系小结:关系4【例113U 1=220V ,n 3上连接的负载电阻R=8.8Ω, n 2上连接的灯泡“110V 110W ”正常发光。

《变压器》 说课稿

《变压器》 说课稿

《变压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变压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变压器》这一内容选自高中物理选修 3-2 第五章《交变电流》。

变压器是交流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它在电能的输送、电压的变换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交变电流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对变压器工作原理的探究,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理解,还能为后续学习远距离输电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变压器,然后介绍了变压器的结构,接着通过实验探究了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编排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对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此外,高中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理解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常见的变压器类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变压器工作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物理教学案例

物理教学案例

《变压器》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掌握变压器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2过程和方法(1)从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学会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分析、概括能力(2)体会理想模型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变压器变压原理及规律(2)难点理解变压器的变压原理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理论探究法、讲解法。

四、教学工具学生电源、可拆变压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灯泡五、教学过程:(一)、展示变压器图片,引入课题变电站的变压器,街头变压器,复读机用的变压器,收音机里的变压器。

1.示意图 2.构造 (1)闭合铁芯 (2)原线圈(初级线圈):接电源, 其匝数用n1表示 (3)副线圈(次级线圈):接负载,其匝数用n2表示(4)输入电压:u1 输出电压:u2观察可拆变压器的结构,屏幕上展示变压器示意图。

(二)、实验引入,探究变压器的原理电源观察:1.电键合上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2.电键合上以后果,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3.电键断开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现象?要想使副线圈中产生持续的电流,怎么办?原线圈中交变电流→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E2副线圈中交变电流→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原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E1展示各种用电器所需电压不同,就必须探究变压规律。

(三)探究变压器变压规律(1)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副线圈输出电压与什么与什么因素有关?A定性关系副线圈的输出电压随n1的增大而减小,随 n2的增大而增大,随 U1的增大而增大。

、B定量关系:U1/U2=n1/n2(若数据误差大,只得出A结论,B结论在理论推导后再验证)(2)理论探究(1)变压规律:原线圈的电动势为E1=n1△Φ/△t副线圈的电动势为E2=n2△Φ/△t得: E1/E2=n1/n2又因为不考虑线圈内阻:U1=E1 U2=E2U1/U2=n1/n2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端电压之比等于这两个线圈的匝数比 当n2>n1时:u2>u1 (升压变压器) 当n2<n1时:u2<u1 (降压变压器)对比实验数据U1/U2大于n1/n2(误差引起,漏磁,涡流,线圈电阻等) 有能量损失,猜想U2的测量值比理论值大还是小(小) 实验验证(把变压器上面的铁芯拔出发现偏小)得出理想变压器概念(实际效率可达97%至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之“悟理”的魅力——《变压器》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生发展需求”,“课程实施要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目标的达成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去考虑”。

《变压器》是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是传输交变电流的重要设备。

反思多年的教学,并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本节课尝试了新的教学方式,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以《变压器》教学为例,通过比较变压器教学的两种设计,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规律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基础,学生的思维拓展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现将《变压器》一节的教学设计、新老教学方式的比较、反思与大家共鸣。

【案例描述】:一、变压器教学设计:教学的引入:①如图在开关闭合的瞬间,判断B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闭合稳定后和断开瞬间线圈是否还有感应电流?②若把A中的电源换成交流电,情形会怎样?③如果在两个线圈中分别插入铁芯,则B线圈中电流比原来大还是小?④如果把铁芯闭合呢?每一设问,在理论分析的同时并用实验验证。

最后一问实验中用小灯泡代替电流表进行演示,铁芯闭合后会明显感到电灯亮了许多。

从而指明了铁芯的功能:是磁的通路。

学生和教师在一起探索中分享收获知识的喜悦。

变压器构造水到渠成。

(原先的教学中,往往先向学生介绍变压器的构造:两个线圈、一闭合的铁芯,再与学生说明铁芯在这里的作用,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未能从学生最近的发展出发,运用已学的电磁感应原理,深化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未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变压器构造的设计之中,这样教学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变压器工作原理(1)从上面的教学中可知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当变压器的原线圈接上交变电源后,副线圈两端为何会有电压而使小灯泡发光呢?学生通过对变压器工作时电磁关系的分析,得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互感。

(2)从能的转化角度看,变压器是怎样进行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传输?用一台手摇发电机能使“3.8V0.3A”小灯泡正常发光,那能否让220V大灯泡正常工作呢?引导学生理解变压器中能量转化遵循“电能磁能电能”,明确变压器在变压的同时只能传递能量,而不能生成能量,深一步挖掘知识的内涵。

3、理想变压器的规律在忽略铜损、铁损、磁通量损失的基础上得出理想变压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①原、副线圈交变电压的频率相同;②原、副线圈的能量相同;③穿过原、副每一匝线圈的磁通量相同。

下面来探究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推导穿过原、副每一匝线圈的Φ相同→磁通量变化量△Φ相同,则穿过每一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相同实验验证在副线圈一端用一长直导线绕三个匝数相同的线圈,并且用一交流电压表测量端电压。

原线圈两端接220V交流电,副线圈放入一线圈,电压表偏转3格(量程选交流10V档);再放入一线圈电压表又偏转3格;再放一线圈电压表又偏转3格,而且线圈如果反一个面放入会发现电压是削弱的,这又说明电压与线圈的绕向有关。

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抽象的公式有了一个具体的物化从而达到新的升华。

学生对实验中线圈的反向放入很感兴趣,同时也带出了新的问题:线圈的绕向与电动势的示数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以往教学中我在理论上推导出变压器的电压比后,会利用现成的线圈演示电压比,让学生看电压的升高或降低来强化推导的结论。

演示实验中缺乏动态的变化,导致学生大脑中构筑不出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物理图景,不能形成物理过程的动态形象。

这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辛苦。

在新教学中通过多个实验建立起“形象”的“物理模型”,使学生在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同时,能“形象”地观察和理解有关的物理现象,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一旦产生兴趣,就可以转化为自觉学习、克服困难的动力。

这样教师可以轻松地教,学生轻松的学,达到教学双赢。

)辨析理解如果把铁芯换成日字形(如图),原、副线圈匝数比为,则变压器的电压之比=?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这种变压器与前面的模型的差异。

通过这种形式的变压器教学,暴露学生可能死记公式的毛病,引起学生对公式、定理成立的条件的重视,让学生明白我们之所以能得出理想变压器的电压比满足,前提条件是穿过每一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相同。

让学生分析此变压器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的特点,顺利得出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满足,那么此变压器的电压比应满足:。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进行新知识的迁移。

如果学生忽略对公式、定理的理解而只会生搬硬套,那么当遇到新知识挑战只会束手无策。

)(4)知识的延伸根据已掌握的变压器的知识导出输入电流I1和输出电流的关系I2若换成多个副线圈,则电流的关系又会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去推导:U1I1=U2I2+U3I3+…+UnIn。

(5)实验扩展a.在绕了几匝的线圈上串联一小电动机,电动机的轴上粘了两片小叶片。

把它套入变压器的铁芯中,当原线圈端接入220交流电时会发现电动机带动叶片转动b.在原线圈同一铁芯上端套入一铝环,把它先放好,当原线圈接通电压的瞬间,铝环会跳得很高;c.利用大电流进行电焊根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当副线圈的匝数小于原线圈的匝数时就可获得大电流,从而根据Q=I2Rt放出的巨热达到焊接的目的。

(通过丰富实验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包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将来更好服务社会而努力。

)4、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如图所示,将电键逐个闭合,使小灯泡依次接入电路,试讨论电流表的示数会怎么变化?学生讨论后,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是否与他们讨论的结果吻合。

引导学生得出上题的结论,归纳理想变压器工作的动态规律:①变压器确定后,原副线圈上的电压比不随负载变化而变化;②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功率分别由输出电流、功率决定;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

(以往教学在电流比得出后会通过适量的练习来加强知识的巩固,也会让学生讨论此类问题,在讨论后教师总结归纳。

但对实验环节不一定重视,孰不知在理论基础上再经历一次视觉的刺激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理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通过实验手段,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围绕变压器的原理及工作特性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分析,逐步完成教学。

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因而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多种途径给学生创造自主的机会,为此教师必须:(1)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不要泛泛而谈,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注意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学生一同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教学开始不急于介绍变压器的构造,而从学生已知的电磁感应现象出发,过度到如何有效的进行电压的“传递”,包括铁芯的插入与闭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思维还原稚化在备课或讲课时,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降格,后退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上。

面对一个问题,要多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和方法去体验。

教学中:问学生闭合铁芯有何作用?随即打个比方:自来水从笼头流出后无方向性,满地流淌,而如果加条皮管子,水都在管子里流。

这种通俗的语言让学生感觉既熟悉又生动。

再如练习“已知原、副线圈的匝数n1∶n2=1∶2,当原线圈接到12V蓄电池,则副线圈两端的输出电压是多少?”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得出24V。

让学生重新思考,却发现接入电源是直流电,无须用变压公式。

(3)时空余地人的思维活动总是需要一定的时空条件才能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延迟判断”的原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索、发现和推理过程,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结论的判断,产生于经历必要的思维过程之后。

同时还要发挥“空白效应”,即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尽情想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比如:在验证线圈电压与匝数关系时,线圈正向与反向放入电压表的示数不同,这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效应;在推导多个副线圈接入电流间的关系时,引导学生去理解公式前提。

突出实验本节课以实验贯穿教学首尾,运用直观手段使教学的气氛、师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的情境中。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建立在丰厚的实验基础上的物理概念、规律或模型,才能使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1)运用实验演示情境运用演示实验的教学手段,能创设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引入部分:当铁芯闭合后小灯泡亮了许多,学生都发出了“哇”的惊异声;当变压器接上电源时,铁芯发出了“呜呜”声,下面的学生说“小心,有电”,这时叫学生上来触摸一下铁芯,并无触电感,加深学生对铁芯性能的认识。

(2)运用实验验证结论高中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如果只让学生按部就班去验证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感觉课堂氛围很一般。

这里指的是教师要开辟新的思维去创设一些新的实验,让学生多角度来理解公式、定理。

在验证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关系时不是利用原配的线圈,而是利用绕制线圈,随着线圈的加入观察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规律;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线圈的正、反向放,电压表的示数为何不一样?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讨论怎样进行改进。

(3)运用实验探索问题让学生了解任何一个规律、定理的发现都是科学家经历无数次的实验后积累起来的。

本节教学中通过设计多层次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利用实验来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思维中心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

为此:(1)活化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从旧知识的引入到变压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及对变压器的特性的研究,始终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积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景,将学生始终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

(2)提升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学中乐趣,激励学习的自觉性。

在巩固练习中先让学生讨论:当副线圈的负载变化时,原线圈中的电流怎么变,随后用演示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结论。

此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中让学生体验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突出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都要考虑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教学中一连串的设与问,多个实验的展示,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促使多维目标的达成。

从《变压器》一节课的教学中,折射出物理规律课教学的一般策略:以实验为基础,学生的思维拓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注重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验探究过程的教学、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强调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能力活化;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