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8.1.2 惯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1定律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学习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学习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历史的足迹。
1、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2、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3、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推进新课一、理想实验的魅力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2.力撤物不停.供选用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运动一段时间才停下来.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结论: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来做个对比实验.实验探究A.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B.使斜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距离;C.使斜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玻璃上滚动的距离.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接触面越光滑,小球滚动的距离越远.结论:(教师补充)伽利略的理想实验:A.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B.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越远.C.把另一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力不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 牛顿第一定律 导学案 (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自主预习】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惯性定律。
2.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变化或形状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4.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惯性的缘故。
5.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后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前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惯性而造成的。
6.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仍具有惯性。
(没有/仍具有)7.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事实经验的基础上的,经过科学总结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确的。
8.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球,突然小球向前运动,这时列车是在减速行驶。
(填“加速”或”减速”)9.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C.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8.1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及其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及其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概念,以及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惯性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惯性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惯性的定义和特点,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片、视频、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投影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如车辆急刹车时乘客的前倾、运动员跳远前的助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二、讲解惯性概念(15分钟)1. 通过投影片解释惯性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举例说明惯性的日常应用,如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运动员跑步时的平衡等。
3. 引导学生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变化。
2.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惯性的概念和特点。
四、巩固知识(5分钟)1.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解答与惯性相关的问题。
2. 教师点评练习答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答案。
活动重难点重点:惯性的定义和特点,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学生在理解惯性概念时,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
拓展延伸:邀请物理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惯性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2惯性优质课件

知1-讲
小车上的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右运动;小车由于受到阻碍突 然停止运动;小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仍然要向右运动;但因为 木块下部受到小车的摩擦力而静止,于是木块会向右倾倒。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第六页,共三十二页。
实验2 用手指弹击卡片,卡片上的鸡蛋为什么不跟着飞出?
知1-讲
点 击 画 面 播 放
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停止运动
B.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头比锤柄先停止运动
C.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锤头质量越大越容易套紧
D.这利用了锤柄的惯性,锤柄质量越小越容易套紧
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
惯性
1.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2. 惯性现象及解释 惯性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区别。
总结
知1-讲
解释倾倒问题,采用分割法。人摔倒、坐车时身体的前
倾或后倾,都是由于惯性。具体分析时,要分别分析身体上部
和下部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进行解释。这些现象有如下规律:
人体不管是向前摔倒还是向后摔倒,也不管身体是向前倾还是
向后倾,都是由于身体下部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身体的
上部由于惯性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1)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3. 惯性的利用及其危害的控制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惯性
1.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2. 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物体的质 量越大,惯性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3. 惯性不是力。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但每个物体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掌握惯性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惯性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和习题,使学生掌握惯性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对物体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惯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惯性的存在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习题,使学生掌握惯性的计算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惯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惯性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和习题,使学生掌握惯性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实验器材。
2.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引出惯性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惯性的定义,让学生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然后,讲解惯性的计算方法,即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操练(1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硬币放在卡片上快速抽出卡片,硬币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掉落在地上。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惯性的存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关于惯性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讲解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安全带、运动员的起跑动作等。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进行补充。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惯性的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1。
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探究活动二惯性现象1。
用力击打一摞棋子的最下面的一个,会发现上面的棋子保持不动 .2.火车沿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坐在车上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苹果,苹果落在正下放 .3.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为什么乘客会向前倾倒?解:①乘客随汽车一起运动;②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人的下半身随车静止;③由于惯性,人的上半身仍然向前运动;④所以乘客会向前倾倒。
4。
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体具有的惯性会表现出来。
解释惯性现象应该明确四个要点:①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②外界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③由于物体具有惯性,继续保持运来的运动状态,④发生什么现象.5。
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 、“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 、“由于惯性的作用” 、“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力的作用混为一谈。
6。
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质量相同,行驶速度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学法指导:此说法是错误的。
由惯性的定义可知,质量相等惯性相同,跟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而速度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原因是:物体因为有惯性,所以速度大的物体要改变原来的速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能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
探究活动三惯性的应用与防止1。
汽车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在刹车和减速可能对乘客造成的伤害,汽车座椅上的头枕是为了防止汽车在启动和加速可能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2.为什么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助跑?答:运动员起跳后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起跳时速度越大,跳的距离越远。
005——8.1.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A失去了惯性B具有惯性C不受力的作用D惯性大于阻力
4.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会向前倒下B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
C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D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
5.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
2.惯性现象的解释
例2.人走路时,被石头 绊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
思路引导: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住,由于________,上身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向前倾倒.
【课外补充】物体的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例如:为了能够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让 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小轿车转弯灵活,起步很快,而火车起步却很慢;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容易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即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且物体的______越大,惯性越大.
(2)解释一下课本图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
4.阅读课本的“想想议议”部分,想一想跳起后你会落在哪里,为什么?
典型例题
1.惯性现象的识别
例1.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这是因为( )
A炸弹有向前的冲力B炸弹受到向前惯力的作用
C炸弹具有惯性D炸弹受到重力的作用
四、充分地利用知识特点,积极渗透德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与生活密切相联系,它的许多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根据惯性知识的特点,结合本市正在进行的城市管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海口市交通秩序管理违章处罚条例》第六条规定:自行车转弯前不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突然猛拐的处5元罚款。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所学惯性知识充分展开讨论,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违章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严格遵守交通秩序的自觉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惯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惯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理解惯性和惯性定律。
2、能力目标:积极参与,精彩展示,做最佳的自己。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XXXXX:惯性的理解。
【学习难点】XXXXX:惯性的应用。
【预习案】I、知识准备1、牛顿第一定的内容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II、教材助读1、惯性的定义是什么?2、图12、56这两幅图是惯性在生活中的事例,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个跟惯性有关的事例吗?3、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什么定律?Ⅲ、预习自测1、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那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突然起动D、紧急刹车?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惯性(重难点)问题1、我们如何理解“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这句话?问退2、惯性是一种力吗?问题3、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吗?问题4、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惯性就越大?惯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探究点二应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点)问题1、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例子有哪些?问题2、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的例子有哪些?我的知识网络图【训练案】一、填空题1、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2、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____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二、选择题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A、在起跳点之后B、在起跳点之前C、仍在起跳点D、无法确定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4、汽车向前行驶时突然紧急刹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乘客会向左或右倾倒B、乘客会向前倾倒C、乘客会向后倾倒D、乘客仍保持静止状态5、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A、汽车速度太慢B、汽车转弯C、汽车突然启动D、汽车前端发生严重撞击四、简答与计算题1、人跑步时,当脚下碰到障碍物时会摔倒,这是为什么?2、如图 (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 (b)所示。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惯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惯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1惯性科目课型年级印刷时间主备人同伴组长签字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
2 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会利用惯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对惯性的理解学习难点用惯性解释身边的现象。
学习过程备注【温故导新】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3、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4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指出力不是原因,而是改变原因。
【问题导学】带着以下问题自主学习演示1、请你仔细观察书18页的演示实验,用力扳弹性钢片松手后会看到什么物理现象? 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 演示2、、,将一个小物体,如钢笔冒放在纸条边上,用铅笔猛击纸条,观察小物体的运动情况。
演示3、、取一块橡皮竖直放在书上,当书突然运动或突然停止运动时,观察橡皮的运动状态。
演示4: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情况会怎样? 为什么不会倾倒。
针对以上的演示实验,看书18页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把物体保持的特性叫做惯性。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定律、2对惯性的说明:(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因素无关。
(3)、惯性不是力,因此不能说“受到惯性”、“惯性的作用”,更不能说惯性力,而应该说物体“具有惯性”,或者说“由于物体的惯性”。
(4)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在于:_________是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的。
________是描述物体本身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而________ 是任何时候、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课外补充】物体的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例如:为了能够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小轿车转弯灵活,起步很快,而火车起步却很慢;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容易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即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且物体的______越大,惯性越大、3解释下列惯性现象 (1)当客车突然启动后,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倾倒,这是因为车启动前,人和车是_____的,启动后,脚受到阻力随车_____,而脚以上的部位由于有 _____ ,要保持原来的_____ 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2课时 惯性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课时惯性》导学案设计课题惯性课型新授课姓名班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物体的惯性.2.会运用惯性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会物体都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惯性的利与弊.学习重点性现象的解释.学习难点运用惯性解决日常问题.学前准备尺子(或木棒)、鸡蛋、玻璃杯(盛水)、硬纸板、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师用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中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①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如图甲)②亚洲飞人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如图乙)进行新课知识点1 惯性演示实验并提问:用硬纸板盖住盛水的玻璃杯,然后在纸板上面放上鸡蛋,当我用力快速击打纸板时,大家想一想,鸡蛋将会如何运动?.为什么?2.理解惯性(1)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所处状态无关.(2)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3)性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也就是说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要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物体仍可做匀速直线运动.(5)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如果物体没有惯性,那么就不会存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规律.所以说惯性是因,牛顿第一定律是果.知识点2 惯性的应用与防止从驾车必须系汽车安全带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惯性是有害的,那请大家想一想,惯性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吗?请学生讨论解析下列现象①锤头松动了,把锤柄在凳面上撞击几下,就使锤头套紧了;②用铲子向锅炉送煤,煤冲进炉灶中;③抛出去的篮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④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等.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某公共场所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地面湿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提示牌.请你指出该指示牌中所给情境与实际不相符的地方,并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 惯性-(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惯性的概念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定律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难点:惯性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惯性的存在。
实验内容:将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木板上,然后快速抽出木板,观察乒乓球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乒乓球会继续向前运动?二、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惯性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通过实例解释惯性的原理,如车辆行驶中的安全带作用、运动员比赛中的摔倒等。
引导学生思考:惯性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三、牛顿第一定律(10分钟)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惯性定律的意义。
通过实例说明惯性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辆行驶中的惯性、运动员比赛中的助跑等。
引导学生思考:惯性定律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四、课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与惯性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一辆车在行驶中突然刹车,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倒?如何设计一个防倾倒的座椅?活动重难点:重点: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难点:惯性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惯性的概念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惯性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惯性相关的现象,如车辆行驶、运动员比赛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惯性》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惯性》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1 惯性第2 课时累计5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12 页至14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二、夯实基础Ⅱ、教材助读1、惯性:阅读教材P18惯性部分,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2)请你试着解释“想想议议”上的两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小组讨论。
2、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1)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
你能举出些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事例吗?尝试一下。
(2)惯性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需要防范。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防止惯性的事例吗?尝试一下。
3、能力提升问题1:如何理解惯性?哪些物体有惯性?问题2:惯性是一种力吗?在水平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汽车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这种说法对吗?问题3: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知识梳理定义:。
惯性决定因素:。
利用:。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防止:。
五、过关检测见三级达标题A、B部分先通读教材,预习:悟性的定义,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完成时间15分钟左右知识准备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探究过程。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核心提示:惯性与力的区别1、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物体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有关;力只有在物体与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物体就无所谓力。
3、构成要素也不相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无具体数值和单位,而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数值和单位。
4、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三级达标测试班级:姓名:学号:1、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不受任何力的物体才有惯性B、汽车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C、汽车只有在紧急刹车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坐在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中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A、汽车车速太慢B、汽车紧急刹车C、汽车缓慢启动D、汽车突然加速3、下列情景中利用惯性的是( )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B、禁止汽车超载行驶C、公交车启动时,提醒乘客抓好扶手D、将锤子的锤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4、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的速度有明确的限制,这是为了防止机动车紧急刹车后,因为机动车具有不能立即停下来而造成交通事故;机动车制动后最终能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二、综合应用题挑战高手,我能行!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2、(xx淮安)下列事例中,利用物体惯性的是( )A、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C、司机开车时应系安全带。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惯性》复习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惯性》复习
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惯性》复习导学案
1.阅读课本P18,图8.1-3,思考:
拨动簧片,把小车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填“会”或“不会”)随金属片飞出。
2.阅读课文第18页有关内容: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惯性,也叫惯性定律。
3.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情况下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无关。
(3)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不是力,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惯性作用或受惯性力。
课后训练提升: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D、任何物体的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3.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止B.改变运动方向
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8.1.2 惯性【学习目标】惯性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理解惯性及惯性现象解释。
学习内容:惯性学习指导:请认真阅读P18惯性内容,特别是P18“想想议议:——小球的惯性实验。
细读实验后面的现象分析,注意惯性现象解释格式,重点做记号,然后完成下面问题,比比谁的自学能力强。
【自学检测】1.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C)A.沿竖直方向下落B.作曲线运动C.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播放惯性视频之后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问题,说说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1.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
这是因为当锤柄撞击凳子时,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向下运动的缘故。
2.司机和前排乘客都要系安全带,为什么?(阅读P19“科学世界”)3.两辆卡车,一辆空载,一辆满载都以相同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哪辆车更容易刹车?【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解读惯性:(1)存在条件: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具有的一种性质,“一切”指所有物体,“任何”是指物体受力或不受力的情况下都会存在,惯性可理解为:物体不愿意改变它原有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惰性,惯性表现为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若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外力作用(或非平衡力作用)。
(2)影响惯性因素是物体质量。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不是力,因此在叙述时不能用“惯性作用”“受到惯性”这些词语描述惯性。
2.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的时候注意叙述格式:先叙述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然后说明物体的哪一部分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如何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将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最后得出会出现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判断以及惯性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惯性的存在,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惯性的判断方法。
教材还介绍了惯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汽车安全带的使用、运动员运动中的保护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的作用等基础知识。
但惯性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惯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具有惯性还是失去惯性;掌握惯性的应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惯性的存在和判断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惯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判断方法、惯性的应用。
2.难点:惯性的判断方法,惯性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惯性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
2.演示法: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惯性的存在。
3.探究法:学生分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惯性的判断方法。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惯性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木块、篮球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实例。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惯性的存在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了解惯性现象。
2.提问:什么是惯性?引导学生思考惯性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讲解惯性的概念,如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展示实验现象,如小车碰撞木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惯性的存在。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整体构思】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预习提示】1.牛顿第一定律。
2. 惯性。
3.运动和力的关系。
4.控制变量法。
【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______。
2.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的作用,力是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_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4.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________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________的缘故。
5.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________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_______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_______而造成的。
6.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________惯性。
(没有/仍具有)7.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___________的基础上的,经过________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确的。
9.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C.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二、目标定向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远一段距离停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惯性
课题
惯性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理解物体的惯性.
2.会运用惯性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活动体会物体都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惯性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惯性现象的解释. 教具
准备
尺子(或木棒)、鸡蛋、玻璃杯(盛
水)、硬纸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运用惯性解决日常问题.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2. 滑旱冰时,不蹬地面也能向前滑,是利用惯性.
复习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中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①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如图甲)
②亚洲飞人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如图乙)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发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为惯性的学习埋下伏笔.)
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学习了本节内容后,你们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学习吧.
进行新课知识点1 惯性
1.认识惯性
师:从牛顿第一定律中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进行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用硬纸板盖住盛水的玻璃杯,然后在纸板上面放上鸡
蛋,当我用力快速击打纸板时,大家想一想,鸡蛋将会如何运动?好,请大家注
意观察.
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未完成前回答鸡蛋飞出去,少数
保持沉默.
实验完成后,学生表情愕然.(因为鸡蛋留在原处,
掉到杯中)
师:为什么鸡蛋没有随纸板飞出去,而是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分析:原先鸡蛋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纸板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
动状态迅速改变向前运动,而鸡蛋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因此,鸡蛋
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到杯中.
师: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有很多,如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汽车突然刹
车时,我们向前倾倒.汽车突然由静止启动,我们向后仰.同学们,现在应该明白
了为什么要求司机系安全带吧!请大家阅读教材P19“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
和安全气囊”.
2.理解惯性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HTH〗对惯性的理解〖HTSS〗”,并讲解,帮助学
生进一步理解惯性.
对惯性的理解(多媒体课件)
(1)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所处
状态无关.
(2)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
越小,惯性越小.
(3)性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也就是说静止的物体
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
用时,必然要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惯性是
每个物体都有的,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惯性是维
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物体仍可做匀速
直线运动.
(5)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如果物体没有惯性,那么就不会存在
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规律.所以说惯性是因,牛顿第一定律是果.
师: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惯性的存在,并要求同桌相互解释.
学生(活跃)积极发言.教师就学生解释作纠正.
方法总结:
理解惯性的口诀:
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
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惯性不是力,一定要记清.
知识总结:
1.惯性的大小可以由力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困难程度”
表现出来.如以同样速度运
动的乒乓球和火车,要使乒
乓球(质量小)停下来很容
易,要使火车(质量大)停
下来很困难,说明火车惯性
大.
2.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时
需抓住三点:
(1)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如
何(是静止还是运动).
(2)是哪个物体受到力的作
用,则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就立即发生改变.
(3)而与之相接触的另一个
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不变,于是就出现
了某种现象.
易错提示:
1.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
体受惯性力”或“受到惯性
的作用”.应说“由于惯性”
或“具有惯性”.
2.不要认为惯性就是运动的
物体难以停下来,速度大的
物体惯性大,这种认知是错
误的.
进行
新课
知识点2 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师:从驾车必须系汽车安全带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惯性是有害的,那请大家想一想,惯性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吗?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举例说明惯性是有好处的:①锤头松动了,把锤柄在凳面上撞击几下,就使锤头套紧了;②用铲子向锅炉送煤,煤冲进炉灶中;
③抛出去的篮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④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等.
师:大家回答正确,惯性是有利也有弊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利的惯性我们加以利用,有弊的惯性我们加以防止.
师:同学们再想一下,为什么行驶中的汽车突然遇到意外情况时,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还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生(齐声回答):汽车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
师:所以我们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时刻注意交通安全!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某公共场所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地面湿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提示牌.请你指出该指示牌中所给情境与实际不相符的地方,并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解析:地面湿滑时,人鞋底与地面间的阻力(摩擦力)变小,鞋底容易打滑,下半身脚运动变快,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先较慢的速度运动,因此,人上身向后倒去.
答案:该指示牌中所给情境与实际不相符的地方:人不会向前倒,应该是向后倒.理由是:人在行走时,如果脚下鞋子与地面的阻力(摩擦力)太小,鞋底打滑,人脚运动加快,由于惯性,上身仍然要保持原先的速度运动,因此,人上身向后倒去.
教学
板书
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惯性以及决定其大小的唯一因素——质量,还知道惯性有利有弊,要会解释惯性现象.
教材
习题
解答
想想议议(P18)
1.如图8.1-3,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
金属片飞出.你能说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
2.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
会向后仰.
教材习题解答
想想看,身体向前倾、向后仰的原因是什么?
1.解答:小球和金属片原本处于静止状态,金
属片由于弹力的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小球由于
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不会随金属
片飞出.
2.解答:汽车突然刹车时,人的下半身由运动
变为静止,上半身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所
以乘客会向前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人的下半身由
静止变为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乘客身体会向后仰.
动手动脑学物理(P19)
2.如图8.1-6,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3.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2)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
助跑.
4.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
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
他是否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说出你的理由.
2.解答:这是因为中间的棋子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沿力的方向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上面的棋子落回原来的位置.
3.解答:(1)拍打窗帘,窗帘由于力的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浮灰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就和窗帘分开;(2)先助跑可使标枪投掷时获得较大的速度,而标枪具有惯性,将保持投掷时的速度向前运动,从而运动较长的距离(即投掷得较远).
4.解答:他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因为该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他会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所以会落回原来的起跳点.
难题解答
例题2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上部有一气泡,如右图所示,当车启动时,气泡将向哪个方向运动?
解析:要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要明白惯性仅与质量
有关.
答案:车开动时,车向前加速运动,而液体具有惯性,
要保持静止状态,故相对车向后运动.气泡也有惯性,但相比液体来说质量小,惯性小可忽略不计,所以气泡相对液体向前跑.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小组问题探讨:
解释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现象.
知识总结:
力、惯性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的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