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中国共产党诞生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国共合作的形成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国共合作的形成
▪ 1921年中国具备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阶级基础
➢ 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思想基础
➢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干部和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共 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 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 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 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 高潮,并为大革命的发展做出独特的、重大的贡献。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 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
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
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纲 领和策略,并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胜利指明了斗争目标和方向。 3、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方法),同时中 国共产党沟通了中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获得了广泛的 国际援助,为中国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作业:书109/旧书94页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优点
1、成立于十月革命取得 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 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接受的是完整的科学的马克 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 论,和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 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 主义即列宁主义。
2、 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 础上产生。在中国,不 存在和平的议会斗争条 件;工人阶级中,也不 存在社会改良主义基础。
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
最低纲领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
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 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所以,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 的党 ,是一个区别于社会改良党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严重困难
▪ 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少,受到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思想的严重影响。
▪ 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一个曲折的 探索过程。 所以,要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切实地、 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
作业:书109/旧书94页
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帮助下, 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三大
决 定
国民党一大召开
共产党员以个 人身份加入国 民党。
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 作正式形成
组织形式
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宣 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 帝的内容,同时强调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 强调民主权利应当“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 所得而私”; 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 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