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四、五章
毛概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上)
![毛概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5a33de06e87101f69e31957d.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3)A.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 . 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A.从基本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从过程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从基本形式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六个主要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
三个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指南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认识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毛概 第5章试题及答案
![毛概 第5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e765e7102de2bd960588d8.png)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在()A、1987年党的十三大B、1992年的南方谈话C、1992年党的十四大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坚持改革开放B、发展生产力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3、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说明()A、我国实际上还处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4、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A、能否消除剥削现象B、能否实现社会公正C、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革命B、改革C、阶段斗争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决思想,实事求是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7、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A、共同富裕B、按劳分配C、生产力发展迅速8、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本质属性B、本质C、核心内容9、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A、理论前提B、核心内容C、思想基础D、精髓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本质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完善公有制B、消灭私有制、消除剥削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发展社会生产力12、“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核心是()A、生产力标准B、经济发展水平标准C、综合国力标准D、人民生活水平标准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坚持公有制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指明了()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D、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E、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如何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A.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B.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C.必须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D.必须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E.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统一E、两者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指明了()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D、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E、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三、简答题1、简述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内容。
毛概各章习题及答案
![毛概各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7b2a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1.png)
毛概各章习题及答案毛概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全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毛概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习题的解答,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将对毛概各章的习题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解答,希望对正在学习毛概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1. 请简要介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答: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
其中,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阶级斗争理论、人民战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 请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总结而形成的。
它主要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发展道路1. 请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发展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1. 请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战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四是坚持和谐社会建设。
毛概重点课后习题答案
![毛概重点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c6d525ccbff121dd368364.png)
毛概重点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和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毛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毛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8a3aab3a76eeaeaad0f330b5.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化三改2、和平赎买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3、1953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7、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的方针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8、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7bc85589eb172ded63b7e6.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毛概第四章练习
![毛概第四章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d5a5631a32d7375a4178086.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选题1、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正确答案:封建剥削制度2、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正确答案:过渡时期总路线3、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正确答案: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正确答案:新民主主义社会5、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正确答案: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正确答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正确答案:手工业供销合作社8、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正确答案:新民主主义社会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正确答案:国家资本主义10、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正确答案:社会主义性质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正确答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正确答案: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正确答案:和平赎买14、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正确答案:没收官僚资本1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正确答案: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6、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正确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正确答案:人民内部矛盾18、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正确答案:封建剥削制度19、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正确答案:稳步前进二、多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正确答案: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正确答案: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正确答案: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正确答案: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正确答案: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6、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正确答案:管制、征用、代管、转让7、"三大改造指的是"正确答案: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8、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正确答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9、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正确答案: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0、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正确答案: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正确答案: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三、判断题1、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
新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五章
![新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084720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6.png)
新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五章1. 列举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革命对象:中国国内无产阶级和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革命的主要敌人。
•革命动力: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阶级压迫和经济剥削问题,无产阶级和农民具有推翻旧制度的强烈愿望和革命动力。
•革命手段:毛泽东主张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进行革命,同时强调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的结合。
•革命道路:在中国国情下,毛泽东认为农民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和前提,而工人阶级则是农民革命的坚定支持者和领导者。
•革命战略:毛泽东强调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通过游击战争、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不断削弱敌人力量,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2. 解释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论点。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农民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和前提:毛泽东认为,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遭受着封建地主的严重剥削和压迫,革命斗争的原动力来自于农民群众的反抗。
只有通过农民革命,推翻封建势力,才能打开社会主义革命的通道。
•工人阶级是农民革命的坚定支持者和领导者:毛泽东认为,在农民革命中,工人阶级是最坚定的革命力量,具有先进性和纪律性,他们应该负起领导农民革命的责任,并促进革命进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主张通过在农村地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动员农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在革命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向城市发展,最终通过武装夺取政权,实现革命的胜利。
•群众路线和武装斗争相结合:毛泽东强调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的结合,认为群众斗争是推动革命进程的重要力量,同时也需要武装斗争来保卫革命成果和对抗敌人。
群众路线可以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群众参与革命,而武装斗争则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核心手段。
毛泽东的这些论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实践,并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毛概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毛概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de1bd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4.png)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89f52287c24028915fc321.png)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20修订版)(最新编写)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20修订版)(最新编写)](https://img.taocdn.com/s3/m/ad17b3c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e.png)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3修订版)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毛概1-7章习题答案
![毛概1-7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ee93040740be1e650e9af3.png)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1-7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CCABBBDBCCAABDD二、多项选择题12345678910BCD ACD ACD BCD BC ACD BCD ABCD ACD ABCD1112131415ABCDE ABCD ABCD ADE ABC三、判断题全部正确四、材料分析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①思想实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新10版高教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全新10版高教毛概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d9834fcf84b9d528ea7ac0.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6)A.思想内涵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B.重大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P48)A.基本内容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B.实质和核心a)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b)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P50)A.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B.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C.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D.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
E.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a)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7f9ed9daef5ef7ba0d3cd2.png)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总的来看:(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
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
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
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10adbb376baf1ffd4fad65.png)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总的来看:(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
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
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
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毛泽东思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5章
![毛泽东思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5章](https://img.taocdn.com/s3/m/6f0bf795c1c708a1284a44b5.png)
第一章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章思考习题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第三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5.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做出的巨大贡献?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论断)?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六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 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5.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毛概--第五章习题与答案
![毛概--第五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fd8bd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f.png)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A.刘少奇B.毛泽东C.陈云D.周恩来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一论断()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是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A.根本任务B.优越性C.根本目的D.根本动力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党的领导C.发展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8、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C.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问题D.姓“资”姓“社”的问题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B.揭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D.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10、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A.强大的人民政权B.强大的人民军队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自己的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这说明()A.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D.邓小平理论是万能的,不需要其他的理论了E.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把握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A.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B.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C.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D.在目标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E.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与优越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充分体现3、实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B.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D.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内容E.反对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4、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国富民强的要求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E.发展必须依靠自己5、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发展必须()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和深化改革C.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E.加快现代化进程6、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生产力基础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产关系基础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归宿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E.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目标7、我们讲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A.同步富裕B.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C.两极分化D.“先富”带“后富”E.、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8、把解放、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客观依据是()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D.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E.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9、社会主义应该是()A.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B.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C.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D.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E.平均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0、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A.充分认识国情和世情B.大胆借鉴外国经验,但不照搬外国模式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D.解放思想,大胆实践E.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辨析题1、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精选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精选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1405a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7.png)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精选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毛概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科学内涵: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4.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5.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6)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10)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6.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一系列讲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全面从严治党,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贯彻“一国两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毛概 第4-7章测验题及答案
![毛概 第4-7章测验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d93cf3770bf78a64295400.png)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4-7章课后复习题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1 、试述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基本特点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指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
它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其基本特点是:( 1 )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占优势的是个体经济等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2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
( 3 )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4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和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作用,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专政政权,使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占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的胜利。
2 、辨析:过渡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段特殊时期。
1949 年 10 月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取得全国政权,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
而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
国际上,美国敌视中国,妄图把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妄图卷土重来。
因此,这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1952 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
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
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
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
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
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
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思考习题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道路。
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
比如,党的八大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和1957年先后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以及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这些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