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PPT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肝吸虫病小讲课护理课件

肝吸虫病小讲课护理课件

肝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肝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摄入 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水或食物,如 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等。
此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也是可 能的,但较为罕见。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轻度肝吸虫病患者通常无明显症 状,仅在粪便检查时发现虫卵。
中度肝吸虫病患者可能出现食欲 不振、上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教育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我管理
指导患者如何自我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遵医嘱治疗和复查。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获得情感 支持和帮助,减轻疾病带来的压力。
04
肝吸虫病与其他疾病的 鉴别诊断
与其他寄生虫病的鉴别诊断
肝吸虫病与血吸虫病的鉴别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肝脏形态、结构 是否恢复正常。
长期随访建议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在康复期间每3-6个月进 行一次随访复查,包括肝功能检 测、血常规检查、粪便检查等。

注意病情变化
如出现食欲不振、乏力、黄疸等症 状时应及时就医。
预防再次感染
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 或半生食鱼、虾等水产品,加强个 人防护措施,预防再次感染肝吸虫 病。
起的病变。
内镜检查
通过胃镜或肠镜直接观察十二 指肠或胆管,发现肝吸虫成虫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首选吡喹酮药物治疗,该药物可 以有效杀死肝吸虫。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注意事项
01
02
03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医 嘱,按时服药、复查。

肝吸虫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肝吸虫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肝吸虫的传播途径
肝吸虫主要通过口服感染,食用含有虫卵的食物 或水。
常见的感染源包括生鱼片、腌制鱼类等。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食用生鱼的地方居民和从事渔业的 人群。
了解自身风险,有助于做好预防工作。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非 特异性症状。
注意饮水卫生,避免饮用不洁水源。
肝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宣传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减少传播机会。
肝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寄生 虫检测。
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并发症风险。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定期随访
谢谢观看
肝吸虫病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2.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3. 肝吸虫病的护理措施 4. 肝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5.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肝吸虫病的定义与病因
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影 响肝脏和胆道系统。
常见的肝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和福建吸虫,主要 通过食用生或未熟的淡水鱼感染。
患者在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评估肝功能及虫卵排 泄情况。
随访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复发或并发症。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增强 体质。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
肝吸虫病的随访与康复 长期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及时就医。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

肝吸虫病专题知识宣讲优质PPT课件

肝吸虫病专题知识宣讲优质PPT课件
鼓励患者加入肝吸虫病自助小组,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和支 持。
利用社区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参加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知和自我保健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本次宣讲内容总结
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介绍了肝吸虫病的分布范围、感染人群特征 以及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
治疗与预防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抗寄生 虫药物,以消除体内的肝吸虫。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发热、疼痛等症状 ,使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进行 治疗。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 素等营养支持,以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中医 辨证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 长期慢性感染者可导致肝硬化、胆管炎等并发症。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肝吸虫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 发热、肝区疼痛和黄疸等;慢性型则以乏力、消瘦、肝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肝吸虫病专题知识宣讲优质 PPT课件
目 录
• 肝吸虫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改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肝吸虫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 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 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03
对可能携带肝吸虫的动物宿主进行监测和管理,减少人群感染

肝吸虫病课件pptx

肝吸虫病课件pptx

鉴别诊断
需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进行鉴别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 资鉴别。
02
肝吸虫生活史及传播途径
Chapter
肝吸虫生活史介绍
成虫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 消化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入 水后,虫卵内毛蚴孵出。
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遇到第 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类,则侵 入其肌肉等组织,发育成囊蚴。
危险因素
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喝生水, 使用被肝吸虫污染的砧板、菜刀等厨 具,以及接触含有肝吸虫囊蚴的疫水 等,都是感染肝吸虫的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与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广泛宣传肝吸虫病的危害和防治 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 我保护能力。
加强粪便管理
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鱼塘,不用 新鲜人粪或猪粪喂鱼。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肝叶切除术等。
VS
其他治疗方法
如中药治疗、物理治疗等,可在一定程度 上辅助治疗肝吸虫病,但具体效果因人而 异。在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评 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谨慎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案。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感谢观看
01 02 03 04
改进烹调方法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淡水鱼、虾, 应将其煮熟、蒸透后再食用。
积极治疗感染者
对查出的肝吸虫感染者,应及时 给予治疗,以减少传染源。
03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技术
Chapter
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常规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 、感染等情况。
尿常规
观察患者尿液颜色、透 明度等,判断是否存在

肝吸虫PPT参考课件

肝吸虫PPT参考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吸虫PPT参考课件
目录
• 肝吸虫概述 • 肝吸虫感染途径与症状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 预防策略与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肝吸虫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和 胆道系统内的寄生虫,属于吸虫 纲。
分类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肝吸虫可分为华支睾吸虫、猫后 睾吸虫等几种。
如硝氯酚、硫氯酚等,对肝吸虫也有一定疗效, 但因其副作用较大,现已较少使用。
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用药
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严格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 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定期复查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 能、血常规等指标,以评估治疗 效果及监测药物副作用。
01 02 03 04
观察药物副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科研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肝吸虫病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研发出更 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
完善监测与防控体系
政府将加大对肝吸虫病监测与防控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 预警体系,提高防控能力。
推动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强肝吸虫病的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防护能力 。
状。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胆管癌等严重后果。
02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测、粪便检测或胆汁检测等方法可确诊肝吸虫感染。
03
治疗措施
吡喹酮等药物是治疗肝吸虫感染的有效药物,同时应配合营养支持和对
症治疗等措施。预防肝吸虫感染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
熟的鱼肉或虾肉。
02

医学寄生虫学38肝吸虫课件

医学寄生虫学38肝吸虫课件

二、生活史
3、离体
⑴、阶段:虫卵 ⑵、方式:随粪便
三、致病
1、致病阶段: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
2、致病机理:机械性阻塞作用,及虫体分泌物、代 谢产物和虫体崩解产物等引起的免疫 病理反应 。
240例病理确诊肝胆疾病中:
确诊肝胆疾病
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
胆管上皮癌
8例
3例

92例
15例
胆结石及胆囊胆管炎32例
3例
比例 37.5% 16.7% 16.3%
9.4%
香港的原发性肝癌有15%以上由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
五、流行
1、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 中国:除西北六省区外均有流行,患者470万
2、流行特点: ⑴、南北两端感染率高 ⑵、散在、点状分布 ⑶、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保重宿主多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肝吸虫 Liver fluke)
一、形态
1、成虫
似葵花子仁,红色,体 形狭长,背腹扁平,体 表无棘 具口、腹吸盘 雌雄同体 两个睾丸呈分支状,前 后排列
一、形态
2、虫卵
似芝麻形,蠕虫卵中最 小者,27-35×12-20μm, 黄褐色 一端有卵盖,盖旁有肩 峰样突起,后端有小疣 内含毛蚴
一、形态
3、尾蚴
烟斗状,尾部长度为 体部长度的2-3倍。
二、生活史
成虫 虫卵
毛胞 蚴蚴
雷 尾 囊 童成 蚴 蚴 蚴 虫虫
终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第二中间宿主 终宿主
终宿主:人、肉食类哺乳动物(犬、猫等);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如纹沼螺、赤豆螺等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二、生活史
1、感染
⑴、阶段:囊蚴 ⑵、途径:经口 ⑶、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鱼肉

肝吸虫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肝吸虫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什么是肝吸虫病?
病原体
主要病原体是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属 于扁形虫门。
它们在宿主的肝脏内生长,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什么是肝吸虫病?
传播途径
通过食用未熟的淡水鱼或水产品感染,肝吸虫在 鱼体内的幼虫阶段进入人体。
感染后,虫卵通过胆道排出体外,继续传播。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群体
及早发现感染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吡喹酮(Praziquantel),可有效杀 灭肝吸虫。
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定期随访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确保虫体完全清除。
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复发情况。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生鱼和未煮熟的水产品,确保食品彻底 烹饪。
定期检查水源及水产品的卫生状况。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公共卫生教育
加强对肝吸虫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 识。
尤其是在高风险地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定期体检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吸虫病检查,早发现早 治疗。
肝吸虫病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肝吸虫病?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会出现症状? 4.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5. 如何治疗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定义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主要影响肝脏及胆道系统。
肝吸虫主要通过食用生水产品或未煮熟的淡水鱼 传播。
主要影响生活在肝吸虫流行地区的人群,尤其是 食用生鱼的习惯。

肝吸虫.pptx

肝吸虫.pptx
化的治疗方案。
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
01
02
03
04
疫情监测
建立肝吸虫病疫情监测系统, 定期收集、分析疫情数据,评
估疫情发展趋势。
治疗效果评估
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 访,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防控措施评估
定期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了解其实施效果,为改进防
控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共享与协作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华支睾吸虫DNA片段,从而检测患者样本中的病原体。PCR技术具有高度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探针,实时监测PCR产物的生成量,从而定量检测华支睾吸虫 DNA片段。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适用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
3.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能发现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等征象 ,有助于诊断肝吸虫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肝吸虫病的症状与其他一些肝胆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例如,胆囊 炎、胆管炎、胆结石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和黄疸等。通过详细的病史 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这些疾病。
肝吸虫生活史及传
02
播途径
肝吸虫生活史概述
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胆管 内的吸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 雷蚴和尾蚴等阶段。成虫体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 ,表皮无棘。虫体大小相差颇大,口吸盘直径略大于 腹吸盘。消化道包括口、咽及很短的食道,肠支伸至 体之后端。肝吸虫的寿命长达20~30年,期间在宿主 体内不断繁殖,对宿主造成持续性的损害。

肝吸虫ppt课件

肝吸虫ppt课件

肝吸虫ppt课件目录•肝吸虫概述•肝吸虫感染与诊断•肝吸虫所致疾病与治疗•肝吸虫预防与控制策略•肝吸虫研究进展与展望•总结与回顾01肝吸虫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肝脏内的寄生虫,属于吸虫纲。

分类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肝吸虫可分为多个种类,如华支睾吸虫、猫后睾吸虫等。

毛蚴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虫卵孵化出毛蚴。

雷蚴和尾蚴胞蚴经几代繁殖后发育成雷蚴和尾蚴。

成虫人或哺乳动物食入含有囊蚴的未煮熟鱼虾肉后,囊蚴在消化道内脱囊而出,发育成成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

虫卵肝吸虫成虫在宿主体内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胞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如螺蛳)体内,发育成胞蚴。

囊蚴尾蚴从螺蛳体内逸出,进入水中,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如鱼虾)体内形成囊蚴。

010203040506肝吸虫生活史01020304寄生部位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肝吸虫与宿主关系肝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肝脏胆管内。

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胆管癌等并发症。

采用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鱼虾等水产品。

通过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02肝吸虫感染与诊断感染途径与症状感染途径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等症状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粪便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实验室诊断方法直接涂片法或沉淀集卵法查找虫卵,虫卵较少者可采用十二指肠引流胆汁进行检查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等,因有假阳性,一般不用作诊断PCR技术检测粪便中肝吸虫DNA,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显示肝内中小胆管多处扩张,胆管内有虫体及其他改变如胆管炎症表现,但影像特征缺乏特异性B 超检查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及病变部位,有助于定位诊断及了解并发症情况CT 检查可显示胆道系统解剖结构,对肝吸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价格昂贵,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 检查影像学诊断技术03肝吸虫所致疾病与治疗03并发症胆道感染、胰腺炎等01症状发热、寒战、肝区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02体征肝肿大、压痛、黄疸等症状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体征肝肿大、质地变硬、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肝硬化、肝癌等药物选择吡喹酮、阿苯达唑等抗寄生虫药物,同时辅以保肝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彻底清除病原体,保护肝功能,防止并发症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寄生虫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查
03
血液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IgG、IgM等 ,辅助诊断肝吸虫病。
粪便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通过粪便涂片或集卵法查找虫卵,是确诊 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
引流液中查找虫卵,适用于粪便检查阴性 的患者。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B超检查
可发现肝内胆管壁增厚、 回声增强等异常表现,有 助于诊断肝吸虫病。
需与其他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阿米巴肝病等)及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 、胆囊炎等)进行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及进行相关检查,可明 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一般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 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营养支持等多种治疗手 段,全面改善患者症状。
预防措施建议
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等 ,减少感染机会。
个人防护
在流行地区生活或旅行者应注意 个人卫生,避免饮用生水。
早期筛查
对疑似感染者进行早期筛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
处理方法探讨
药物治疗
首选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同时辅以对症 治疗如消炎、止痛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胆道感染、肝硬化等并发症,可考虑手 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肝移植等。
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01
介绍了肝吸虫病的分布、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与诊断
02
详细阐述了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包括
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肝吸虫病的预防PPT课件

肝吸虫病的预防PPT课件
例如,渔民、农民及当地居民。
谁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地理分布
肝吸虫病在某些地区更为常见,如东南亚和部分 南美洲地区。
了解当地的流行情况有助于预防。
谁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环境因素
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变化也可能影响感染风险。 保持水源清洁是关键。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季节性风险
雨季和洪水期间,水生生物的活动增加,感染风 险上升。
高风险季节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旅游注意事项
出行至肝吸虫病高发区时应特别谨慎,避免生食 。
选择熟食和封闭瓶装水。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 。
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治疗。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饮食安全
确保食物彻底烹煮,避免生食淡水鱼及水生植物 。
肝吸虫病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肝吸虫病? 2. 谁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3. 何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4.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5. 如何应对感染?
什么是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定义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人类肝脏引起的一种 疾病。
主要由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或水生植物传播。
什么是肝吸虫病?
传播途径
肝吸虫通过食物链传播,感染者可通过生食或未 充分烹饪的食物感染。
常见的传播源包括河流和湖泊中的鱼类。
什么是肝吸虫病?
症状表现
感染后可能会出现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
严重时可能导致肝脏损伤和胆道阻塞。
谁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谁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高风险人群

预防肝吸虫病课件

预防肝吸虫病课件
早期发现并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什么是肝吸虫病? 传播途径
肝吸虫主要通过摄入含有虫卵的水生生物传播。
水源污染和不当食用是主要风险因素。
谁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谁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高风险人群
经常食用生鱼片或生鱼汤的人群,特别是农 村地区的居民。
该地区有肝吸虫病流行的历史。
谁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儿童与老人
确保鱼类在适当温度下彻底熟透。
我们该如何预防? 水源管理
确保饮用水源清洁,避免使用污染水源。
定期对水源进行பைடு நூலகம்测和处理。
我们该如何预防? 公众教育
加强对肝吸虫病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 防范意识。
通过社区活动和健康讲座传播知识。
结论
结论
重视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可预防的,通过科学的饮食和卫生习 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结论
及时就医
如发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是防止病情加重的关 键。
定期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问题。
结论
共同努力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降低肝吸虫病 的发病率。
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应协同合作。
谢谢观看
预防肝吸虫病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肝吸虫病? 2. 谁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3. 何时应该就医? 4. 我们该如何预防? 5. 结论
什么是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定义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引起的一种 寄生虫病。
主要由食用未熟或生的淡水鱼类传播。
什么是肝吸虫病? 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腹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严重者可导致肝脏损伤。
何时应该就医?
体检与筛查

肝吸虫病科普宣传课件pptx

肝吸虫病科普宣传课件pptx
肝吸虫生活史与传播途径
肝吸虫生活史简介
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猪、鼠)的肝脏胆管内。在流行区,患有 本病的人或动物,虫卵经常随胆汁进入肠内,混于粪便中排出体外。
卵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或沼螺吞入消化道内孵出毛蚴,经胞蚴、雷蚴一系列 的发育和繁殖,最后形成许多尾蚴。
成熟尾蚴自螺尾逸出,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则侵入体内, 形成囊蚴,囊蚴具有感染性。
肝吸虫病科普宣传课 件pptx
目录
• 肝吸虫病概述 • 肝吸虫生活史与传播途径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肝吸虫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肝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 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 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且含有华支睾吸 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感染。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本次课件重点内容回顾
肝吸虫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肝吸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饮食卫生、水源保护、健康教育等方面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肝吸虫病防治工作挑战及前景展望
面临的挑战
肝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和问题,如地区差异、医疗资源
不足、公众认知度低等
中度感染
症状较明显,表现为乏力、 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
重度感染
症状严重,可出现黄疸、 肝硬化、腹水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法或集卵法找 到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直接
依据。
血液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IgG、 IgM等,有助于诊断。
肝功能检查
肝吸虫感染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通 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可辅助诊断。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开展早期筛查工作,对高危人群进行 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肝吸虫病 患者。
国际合作与交流经验分享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 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肝吸
虫病的防治策略。
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 功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国肝
吸虫病的防治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援助项目,为其他 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肝吸虫病的病原体及生活史
详细阐述了肝吸虫病的病原体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 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 等阶段。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描述了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轻度感染时 的无症状或轻度症状,以及重度感染时的消化系统 症状和全身症状。同时介绍了肝吸虫病的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方法。
03 实验室检查与辅 助诊断技术
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
01
02
03
血常规
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等数量变化,评估病 情。
肝功能检查
检测血清转氨酶、胆红素 等指标,了解肝脏受损程 度。
粪便常规检查
观察粪便颜色、性状,检 测潜血等,辅助诊断肝吸 虫病。
寄生虫学检查方法
粪便直接涂片法
01
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联合用药策略和不良反应处理
联合用药策略
对于重症感染或混合感染患者,可采用吡 喹酮与阿苯达唑联合用药方案;注意药物 间的相互作用和剂量调整。
VS
不良反应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 吐等;轻度不良反应可继续用药,密切观 察;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注意 药物剂量和疗程的调整;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 儿童等)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水分补充
肝吸虫病患者常常伴有发热和腹泻,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 水。
手术治疗
肝切除术
01
对于一些严重的肝吸虫感染,可能需要考虑肝切除术以清除病
变组织。
胆管切开取虫术
02
对于胆管内的肝吸虫感染,可能需要采取胆管切开取虫术以清
除虫体。
其他手术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采取其他的手术治疗措施。
分类
肝吸虫病属于蠕虫类寄生虫病, 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流行病学
传染源
肝吸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 华支睾吸虫的病人和携带者,以 及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动物,如
猫、狗、猪等。
传播途径
肝吸虫病主要通过摄入含有华支睾 吸虫囊蚴的水生动物,如淡水鱼、 虾等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饮食和生活习 惯不良者为高发人群,如长期食用 生鱼、虾等水产品的人群。
04 肝吸虫病的预防
控制传病,首先要 控制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淡
水鱼和淡水螺。
对于淡水鱼,应避免在淡水池 塘或河水中游泳、戏水,更不
要在水中捕鱼或捞鱼虫。
对于淡水螺,应避免在淡水池 塘或河水中赤足行走或拾取物
品。
在处理鱼、虾、蟹等水产品时 ,应注意洗手,避免直接接触
影像学诊断
B超
B超可以显示肝脏和其他器官的 情况,以及是否有虫卵。
CT和MRI
这些高级成像技术可以更详细地 显示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情况,以
及是否有虫卵。
内镜诊断
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胆管和 其他消化系统器官的情况,并获 取组织样本以进行进一步检查。
03 肝吸虫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吡喹酮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吸虫药物,对肝吸虫具有显 著的治疗效果。

肝吸虫病健康宣讲课件pptx

肝吸虫病健康宣讲课件pptx

鉴别诊断
应与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胆道蛔虫病 等相鉴别。华支睾吸虫病也有生食或半生食 淡水鱼史,但肝肿大不明显,黄疸少见,血 清学检查可资鉴别。姜片虫病有生食菱角、 荸荠等水生植物史,虫卵较大,形态与肝吸 虫卵不同。胆道蛔虫病有阵发性剑突下钻顶
样疼痛,X线或B超检查可见胆道蛔虫影。
03
肝吸虫病治疗方法及效果 评估
发病原因
主要因食用未经煮熟的含有肝吸 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或接触被 肝吸虫污染的生水、土壤等而感 染。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分布地区
肝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 地区,如中国、日本、韩 国等,其中中国南方地区 尤为严重。
人群分布
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但以 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 性,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
长期随访
治愈后患者应定期接受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复 发情况。
04
肝吸虫病预防措施及健康 教育策略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01
02
03
04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蟹 等水产品,保证食物煮熟煮透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 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
避免在流行区自然水体中游泳 、戏水或捕鱼等接触疫水的活
动。
加强个人防护,在流行区进行 生产劳动时,应穿戴防护衣裤 和胶靴,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疫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可见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内虫体及虫 卵回声,可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和程 度。
CT检查
MRI检查
对肝吸虫病引起的胆道系统改变及并 发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和肝实质的病变 ,有助于了解病情及并发症情况。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史,出现消化道 症状或过敏反应,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 查见肝吸虫卵,或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即可 确诊。

人体寄生虫学肝吸虫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肝吸虫ppt课件

肝癌
肝吸虫感染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长 期感染可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查
03
血液检查
粪便检查
十二指肠液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肝吸虫抗体等 ,辅助诊断肝吸虫感染。
通过粪便涂片或集卵法查找肝吸虫卵,是 确诊肝吸虫感染的主要依据。
采集十二指肠液进行镜检,查找肝吸虫成 虫或虫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认识重要性
加强宣传教育
01
强调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途径加强肝吸虫病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02
倡导加强国际间在肝吸虫病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推动科研创新
03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推动肝吸虫病防治技术的创新
与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肿 大等肝吸虫感染相关症状。
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找到肝吸虫卵或十二指肠 液检查找到肝吸虫成虫或虫卵。
影像学诊断
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肝 内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等肝吸虫 感染的征象。
04
治疗措施及药物选择
药物治疗方案
吡喹酮
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 毒、疗程短等优点,对成 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表现为发热、黄疸、肝肿大、压痛等 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 。
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症 状。
并发症风险
胆道感染
肝吸虫可引起胆道感染,表现为右上腹 疼痛、寒战高热等症状。
胰腺炎
肝吸虫感染可累及胰腺,引发胰腺炎, 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吸虫》ppt课件

《肝吸虫》ppt课件
能导致的并发症等。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介绍肝吸虫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详细讲解肝吸虫的预防措施和治疗 方法,包括个人预防措施、集体预 防措施以及药物治疗等。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以提高 身体免疫力,预防肝吸虫感染。
分子生物学检测
应用PCR、实时荧光PCR 等技术,检测粪便或胆汁 中肝吸虫DNA,提高诊断 敏感性。
影像学诊断方法
B超检查
通过腹部B超,观察肝脏、 胆道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辅助诊断肝吸虫病。
CT检查
采用CT平扫或增强扫描, 观察肝脏、胆道等部位的 病变情况,提供更详细的 影像学信息。
MRI检查
应用MRI技术,对肝脏、 胆道等部位进行高分辨率 成像,有助于发现早期病 变。
02
肝吸虫感染途径与症状
感染途径
01
食物感染
食用未煮熟或污染的鱼肉、虾 等水产品,是肝吸虫感染的主
要途径。
02
饮水感染
饮用含有肝吸虫囊蚴的生水或 未经煮沸的溪水、河水等。
03
接触感染
在流行地区,人们因接触疫水 而感染,如捕鱼、游泳等。
症状表现
03
轻度感染
中度感染
重度感染
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胃肠道不适,易 被忽视。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综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 定诊断。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病史采集和临床表现分析,然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最后 根据各项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得出诊断结论。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其 他类似疾病的可能性,如病毒性肝炎、胆囊炎等。

肝吸虫病诊断与治疗PPT

肝吸虫病诊断与治疗PPT

肝吸虫病的症状包括 腹痛、腹泻、黄疸、 肝肿大等,严重时可 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 法主要是使用抗寄 生虫药物,如吡喹 酮等。
肝吸虫病是一种由肝吸虫引起的疾病, 主要影响肝脏和胆管
肝吸虫病可能导致肝硬化、胆管炎、胆 囊炎等疾病
肝吸虫病可能会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如 腹痛、腹泻、呕吐等
肝吸虫病可能会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如 头痛、头晕、失眠等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手术适应症:肝吸 虫病晚期,肝硬化, 胆管炎等
手术方法:肝切除, 胆管切除,胆囊切 除等
手术风险:出血, 感染,胆漏等
术后护理:抗感染 ,营养支持,定期 复查等
卧床休息:减轻肝脏负担,促进恢复 饮食调整: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药物治疗: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床症状:腹痛、腹泻、黄疸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粪便检 查等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
病理学检查:肝组织活检等
诊断依据: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 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疗程: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 定合适的疗程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 定合适的剂量
寄生虫滋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 洗手,勤洗澡
避免食用生食,特别是生鱼片 等
避免饮用生水,确保饮用水安 全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垃圾, 防止蚊虫滋生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病的认识 宣传肝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教育公众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生食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
汇报人:
汇报人:

肝吸虫病汇报ppt课件

肝吸虫病汇报ppt课件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的年龄、免疫力、营养状况等因素也会对预后产生影 响。一般来说,年轻、免疫力强、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预 后较好。
定期随访管理建议
随访时间
肝吸虫病患者应定期接受随访,一般建议在治疗结束后1 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
健康指导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应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调整 、生活方式改变、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患者康 复和预防复发。
心理干预和辅导服务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情 绪状态、心理需求和应对能力。
心理辅导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增强信心,积极面对疾 病和治疗。
01 02 03 04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倾听其 诉说,理解其感受,帮助其缓解 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家庭和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和社会给予患者更 多的关心和支持,形成良好的家 庭和社会氛围,促进患者的康复 。
免疫学检查
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 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 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有明显交叉反应,不能用作唯一诊断依据。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用B型超声波检查胆道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时,在超声像图上可 见多种异常改变,如肝内光点粗密欠均,有斑点状、团块状 或雪片状,且不均匀,胆管壁粗糙增厚,回声增强,可呈双 线征。
随访内容
随访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进行必要的实 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情况 。
并发症监测
对于合并并发症的肝吸虫病患者,应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测 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以改善患者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免疫金银染 色法等。 3、其他检查:B超和CT检查、胆囊造影等可发现肝胆病变。
60
A 正常肝脏; B肝吸虫病患者肝内胆管扩张、管壁增厚
61
七)治 疗
吡喹酮:目前是治疗肝吸虫病首选药物,该药具有疗效 高、疗程短、服药简便、副作用较轻等优点,目前国 内常用总剂量为120mg/kg~150mg/kg,每日3次,3 日疗法。
53
临床表现
2、慢性期:多数是由于反复感染或急性感染者 未及时治疗逐渐转变而来。
轻型者:可无任何症状; 中型者:可出现右上腹(肝区)隐痛,饱
涨感,食欲下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伴有乏 力、神经衰弱等表现; 重型患者:可引起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 出现贫血、浮肿、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 腹水和黄疸等,重症患儿可出现侏儒症。
12
(3)淡水鱼感染情况监测
在监测点的自 然水体环境采 集小型野生鱼 类,侧重采集 麦穗鱼、餐条 鱼等,共计 100尾,用压 片法检测囊 蚴,结果登记
13 入附表3。
(4)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监测
每个行政村(社 区)采集5只 猫、犬或猪的粪 便,共25只,采 用改良加藤厚涂 片法,一粪两检 检测肝吸虫虫 卵,结果登记入 附表3。
14
(5)人群卫生常识 与行为状况
每个行政村(社 区)在参加粪检 的人群中随机抽 取30人,共150 人进行问卷调 查,内容详见附 表4。
15
(6)相关因素 监测
收集监测点的 地理环境、鱼 塘、经济水 平、卫生状 况、防治措施 等自然和社会 因素信息,结 果登记入附表 5。
16
填表说明:①总人口数:指该村上一年度的户 籍人口数;②常住人口数:指实际经常居住在 该村半年和半年以上的人口数;③表中8、9项 均填写该村所属乡(镇)上一年度的数据;④ 肝吸虫病监测点必须填写第7项鱼塘情况。
广西流行情况:目前全区已发现61个县(市、 区)有肝吸虫病流行或此病存在。推算全区感 染人数达350万人以上。
4
背景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特点:
流行趋势:发病率
呈快速上升,流行 范围扩大。
分布不均,局部地 区流行严重。
感染率高,感染度 重。
各年龄组均有感染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44
45
市面上用于加工鱼生的几种鱼
46
3、人群感染方式
吃“鱼生”或未熟透的鱼、虾
共餐→食物、食具污染
吞下活囊蚴
其它(污染的手等)→污染食物
47
横县鱼生
48
鱼生加工
49
四)致病机理
肝吸虫引起发病及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 化,是由于虫体、虫卵及其代谢产物局部所 产生的阻塞与刺激所致。虫体的分泌、代谢 产物被人体吸收则产生全身反应。
26 电镜下的肝吸虫卵
27
华支睾吸虫虫卵
28
肝吸虫虫卵
肝吸虫虫卵(加藤片)
29
气泡
灵芝 孢子
30
华支睾吸虫虫卵与灵芝孢子的区别
31
扇棘单睾吸虫卵
32
华支睾吸虫卵
3、囊蚴
近圆形或随圆形,大小为(121-150)×(85140)μm。
囊壁有两层,外层较厚,约3×4μm,内层较 薄。
21
成虫 虫卵
1、成 虫
成虫:腹背扁平,呈褐色 或微黄色、半透明,体形 狭长,前端略窄,后端较 钝圆,类似葵瓜子状;大 小为10~25×3~5mm; 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 盘在虫体前1/5线上,较口 吸盘略小。
22
口吸盘 肠支 腹吸盘
子宫 卵黄腺 卵巢
睾丸
肝吸虫的电镜 扫描图
上图:后尾蚴 (×600) 下图:口吸盘
1.39% 1988-1992
3.71% 2001-2004
9.10% 2015
,以成人组感染为 主,男性多于女性
广西肝吸虫病感染率趋势
5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情况
年度
1985 1991 1994 1999 2002 2004 2006
县数
23 29 45 48 52 59 60
6
背景
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 肝吸虫病作为重点防治疾病列入规划 目标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肝吸虫感染率
肝吸虫病病理变化的程度因虫负荷的多 寡,感染时间的长短,病人机体的状态,有 无继发性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50
寄生在肝胆管内
51
52
肝胆管中的肝吸虫
五)临床表现
1、急性期:一次性食入大量囊蚴,可 在一个月左右突然发病,表现为寒战、高 热、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腹胀、腹 痛、腹泻和肝区压痛等症状,并伴有肝脏 肿大、黄疸及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增 多等,免疫学检查强阳性。
42
1、传染源
肝吸虫病的传染源除人外,还 有猫、狗、猪等家畜,以及狸、鼠 等20多种哺乳动物作为传染源。
43
2、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常见有赤 豆螺、纹绍螺、长角涵螺及方格短沟 蜷。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常见小鱼 有麦穗鱼、兰刀鱼、棒花鱼;大鱼有 草鱼、青鱼、白链及鳙鱼等。其次是 虾类,如米虾、沼虾。
①内容:肝吸虫和其他肠道蠕虫。 ②对象: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
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共1 000人,必须覆 盖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年龄组人群。 ③方法: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样本(>30 g),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结果登记 入附表2。 ④指标:肝吸虫和土源性线虫分别计算感染率 11 和感染度,其他肠道蠕虫计算感染率。
36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囊蚴在鱼体寄生最多的部位
背鳍肌肉
尾鳍肌 肉
野生鱼种—麦穗鱼
37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第二中间宿主检查: 1、压片镜检法:将待检的鱼去鳞和皮,
切取背部肌肉适量,置两玻片之间, 用力夹压使鱼肉成一薄膜,在解剖镜 或低倍镜下检视。此法适用于检查小 型鱼体。
38
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
3.流动监测(12个):结合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一同开展,各省 每年抽取10-15%的县(市、区)开展肝吸虫病流动监测,监测点5 年内不重复。
9
一)固定监测
1. 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2. 淡水鱼感染情况监测 3. 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监测 4. 人群卫生常识与行为状况 5. 相关因素监测
10
1.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幼虫在囊内卷曲,可见吸盘和腹吸盘及一个大 的排泄囊,囊内有黑色素颗粒位于囊内一侧。
从尾蚴侵入鱼体至囊蚴发育成熟,约需23天。
33
肝吸虫囊蚴(感染期)
腹吸盘
囊壁
排泄囊 (黑色)
口吸盘
34
肝吸虫囊蚴的电镜图
35
从生鱼片中分离的肝吸虫囊 蚴 (138×115 μm)
鱼肉吸虫囊蚴(显微镜下观察)
阿苯哒唑(丙硫咪唑):剂量每次5~10mg/kg,每 日2次,连服7日。
三苯双脒
62 治疗注意掌握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三苯双脒和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的 疗效
华支睾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1
目录
背景 肝吸虫病监测方案 肝吸虫病基础知识
预防与控制
2
背景
肝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猫后 睾吸虫等,在我国流行的是华支睾吸虫(以下 简称肝吸虫)。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如 猫、狗、猪、鼠等)的肝胆管内所引起在以肝 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二)流动监测
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 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 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村(社区)名须 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在附表1中登 记)。
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相关因素监测
17
三)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
(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监测数据的 收集,并于当年12月31日前通过“寄生虫病防 治信息管理系统”上报数据。
54
临床表现
3、併发症: 胆管炎、胆 囊炎、胆石症、胰管炎、胰腺 炎、原发性肝癌和胆管上皮 癌。
55
2009年,肝吸虫感染被WHO国际肿瘤研究中心 (IARC)确认为引起胆管癌的Ⅰ类病因学因素
56
1
2
1
2
2
3
1
肝吸虫在肝胆管内的切片,胆管周围腺瘤样增生,肝实质小叶
不均一,进一步可发展为胆管癌和肝纤维化
1:胆管上皮腺瘤样增生 2:肝吸虫(吸盘)3:肝小叶不均一
57
图片由余新柄教授提供
肝吸虫病晚期引发的胆管癌
58
图片由横县人民医院郑秋培院长提供
59
六) 诊 断
根据吃鱼生史或在流行区生活、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诊断并不困难。 1、病原学检查:目前常用的有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醛醚
集卵法、水洗沉淀集卵法等。 2、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
19
三、基础知识 一) 病原学
形态学:
成虫: 虫卵:人体寄生虫虫卵中最小的一种。
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寄生部位:肝内的中小胆管 感染期:囊蚴 寿命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 鱼虾中的囊蚴
尾蚴
毛;胞;雷蚴 第一中间宿主沼 螺、豆螺、涵螺
(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国监测 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于次年5月底前将监测 结果反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18
四)实验室质量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