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连加连减教案及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及反思

12周一年级公开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出示图片“金鱼图”】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1)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谁会列式?板书:

(2)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3)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

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1)出示图片“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2)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1、《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

1、创设情景学习连加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

2、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