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
玄武岩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_尚宝月
玄武岩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_尚宝月玄武岩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是利用玄武岩纤维和聚合物来构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它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耐腐蚀性、耐高温性以及良好的阻燃性等,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天然的无机纤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聚合物可以提供材料的机械强度和形状稳定性。
因此,将玄武岩纤维与聚合物复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性能的协同提升。
近年来,玄武岩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方面,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注塑、挤出、层叠和增韧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控制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进而调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其次,在增强剂的选择方面,研究人员发现,适当的增强剂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常用的增强剂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聚合物纤维等。
其中,碳纤维是一种常用的增强剂,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优异的耐热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玄武岩纤维表面进行了改性处理,以增加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例如,通过改变玄武岩纤维表面的化学性质,可以增加其与聚合物之间的粘结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玄武岩纤维表面引入功能化基团,提高其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最后,在应用方面,玄武岩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制造复合材料结构件、隔热材料和防火材料等。
综上所述,玄武岩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相信玄武岩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27 ・
维普资讯
分散相的尺寸至少有一个维度在纳米级范围内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目 , 前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 材料制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1 有机/ 、 有机型纳米复合材料 这是一种 由聚合物纤维 复合材料衍生和发展起来 的,由两种聚合物形成的纳米复合材 料 。其特点是 :一种聚合物 以刚性棒状分子形式 ( 直径 1n 0m左右 )分散在另一种柔性的聚 合物基体中起拉 强作用 。这种纳米聚合物/ 聚合物复合材料也被称为分子复合材料 ,具有纳 米嵌段结构 。这种材料 的突出代表是聚合物/ 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其制备方法通常采 液 用原位共混复合 ,包括熔融共混和溶液共混两种方法 。 2 有机/ 、 无机混杂型纳米复合材料
融聚合物 中难 以分散均匀 。一般采用先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制成母粒的方法解决 。
3 、纳米粒 子在 聚合物 中的分散途 径
目 , 前 影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开发 的最大技术障碍, 在于无机纳米微粒在有机聚
合物中的均匀分散 。 对于无机纳米微粒的生产从品种和数量上说 , 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 都
31聚合物纳米 复合体 系一般分散技术 .
1 、多相复合体系的混合 与分散过程 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本前提 ,首先必须使复合体系内各组分相之间能够均匀混合、 充分分散 、 稳定结合 。多相复合体系的组分各相之间的混合与分散过程 , 根据各相 的形态不
同其分散过程的难易程度各不相 同,其中气/ 、液/ 、固/ 气 液 固、气/ 液、气/ 固各相之间的混
[ ] 4-5
:
材料 由单一的聚合物组成 , 且基本尺寸至少有一维在 10 m 以内。中国纺织科学研究 0n
院张锡纬[ 6 】 等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得的纳米级聚丙烯睛纤维毡是一种纳米聚合物材料 。 纳 米粒子 由于粒径小 、表面积大 、表面活性高而表现出多种特性 。纳米粒子填充改性塑料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聚合物基质中加入颗粒、纤维或薄片状增强材料制成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
1.纳米材料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材料成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
纳米粒子的添加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例如,纳米粒子的添加可以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和热阻性能。
2.高性能增强材料的研发:为了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新的增强材料。
例如,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二维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
同时,碳纳米管、纳米纤维和陶瓷纤维等增强材料也在不断研发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制:除了传统的增强材料外,研究人员还在努力研制新型复合材料。
例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加入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形状可逆调变的功能。
此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加入具有光敏性能的材料,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光刻功能,从而实现微纳米加工和器件制备。
1.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可持续性发展。
他们试图将可持续材料(如生物基材料)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技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多功能复合材料。
多功能复合材料可以同时具有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导电性能、热学性能等多种功能。
例如,研究人员研制出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在受损后自动修复,延长使用寿命。
3.智能复合材料的研制:智能复合材料是指能够根据环境和外界刺激自主调整性能的复合材料。
例如,研究人员设计了具有温度响应性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改变其形状和力学性能,实现智能控制。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老化研究进展
王云 英 , 刘
杰 , 江燕 , 孟 张建 明
( 昌航 空大 学 无损 检测 技术 教 育部重 点 实验室 , 昌 3 0 6 ) 南 南 3 0 3
W ANG n yn L U i , ENG in — a , ANG in mi ga — n
纤 维 增 强 聚合 物 基 复 合 材 料 老 化 研 究 进 展
8 5
纤 维 增 强 聚 合 物 基 复 合 材 料 老 化 研 究 进 展
A v e o i g Be a i r fFi e Re iw n Ag n h v o s o b r
Renf r e l m e — a rx Co p ie i o c d Po y r m ti m ost s
( yLa o a o y o Ke b r t r fNDT( eM iit yo u a in , n h n Th n sr fEd c t ) Na c a g o
Ha g o g Un v r iy Na c a g 3 0 6 , i a n k n i e st , n h n 3 0 3 Ch n )
中图分类号 : TQ3 7 6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 3 1 2 1 ) 70 8 — 5 0 14 8 ( 0 1 0 — 0 50
Absr c :Su h e io ta t c nv r nme a a t r s hy r t e m a nd U V a g tv f e ton t e h nia nt lf c o s a d o h r la h vea ne a i e e f c hem c a c l p op r is offbe enf r e o p ie ,m a i her s r n h a tfne sde ln d The s ud e n r e te i r r i o c d c m ost s k ng t i t e gt nd s if s c i e . t i so t r ii ilc i a e a n he a tfc a lm t gi g,hyd o he ma gi g,a h r a i a i n a n i rr i f r e o — r t r la n nd t e m lox d to gi g offbe en o c d c m po ie r umma ie s t s we e s rz d,a he r s a c e u t hera tfca c e e a e g ng a t a g— nd t e e r h r s ls on t i r iii la c lr t d a i nd na ur la i r nt o c d I d ii n,t t dis o he a n op r y a s s m e nd lf r d c i f ng we e i r du e . n a d to he s u e n t gi g pr e t s e s nta ie p e i ton o fbe e n o c d c mpo ie r lo s m ma ie . Fi a l i rr if r e o st s we e a s u rz d n ly,t e d s d a t ge a d t e f t t dis h i a v n a n r nd o he s u e on t e a n f fbe e n o c d c mpost s we e po n e ut h gi g o i r r i f r e o ie r i t d o . Ke r s: c e e a e g ng,na ur la i y wo d a c l r t d a i t a g ng,po yme — a r x c m p ie,me ha c lpr pe t l rm t i o ost c nia o r y
聚合物材料的纳米复合及其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纳米复合及其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聚合物材料的纳米复合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种新型材料以纳米级的颗粒为基础,通过与聚合物基体的复合,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下面我们将从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制备工艺、结构特点、以及性能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聚合物材料的纳米复合指的是将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进行复合,使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之间产生化学和物理性质的相互作用,使得材料在某些性能方面比纯聚合物基体更具优异性。
相比于传统的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在硬度、韧性、导电性等方面表现得更为优异。
二、制备工艺目前的制备工艺主要有两种,即溶液复合法和反应复合法。
溶液复合法:该制备方法需要将纳米颗粒和聚合物分别分散到相同的溶液中,并通过机械搅拌、超声波处理等方式将两种材料均匀混合。
然后,通过高温、高压、真空或其他物理学过程将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之间形成一定的相互作用力。
反应复合法:该制备方法是通过聚合反应中的双向交联反应,使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初始物质同时进行化学反应,将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形成一个三维网络结构。
相比于溶液复合法,反应复合法可以实现更高的复合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
三、结构特点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米颗粒的尺寸:颗粒尺寸的减小可以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颗粒与聚合物基质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纳米颗粒的分散度:纳米材料的分散度可以影响到材料的复合效率和性能。
当纳米颗粒能够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时,材料的性能会更优。
3、界面特性: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化学键和物理键。
物理键主要由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以及亲疏水性相互作用力等组成。
化学键主要由离子键、共价键和协同键等组成。
四、性能特点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以下性能特点:1、硬度和强度:纳米复合材料由于颗粒分散度高、具有纳米尺度的结构特点,因此其硬度和强度性能优异。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分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分析聚合物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组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其中,聚合物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的界面区域对于材料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界面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诸多方面。
因此,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是一个复杂的区域,其结构和性能与基体和增强相均有所不同。
在界面区域,由于两种材料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性能的差异,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如化学键合、范德华力、氢键、机械嵌合等。
这些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界面的强度。
影响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因素众多。
首先,基体和增强相的化学性质是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两者的化学结构相似,能够形成较强的化学键合,如共价键或离子键,那么界面强度通常会较高。
反之,如果化学性质差异较大,难以形成有效的化学键合,界面强度则可能较低。
其次,界面的物理结构也对强度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界面的粗糙度、孔隙率等都会改变界面的接触面积和应力分布,从而影响界面强度。
较粗糙的界面可能会增加机械嵌合作用,提高界面强度;而过多的孔隙则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点,降低界面强度。
再者,制备工艺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界面强度。
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如成型温度、压力、时间等,都会影响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的相互扩散和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界面的结合情况。
为了准确评估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测试方法。
其中,单纤维拔出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该试验中,将一根纤维埋入基体中,然后施加外力将纤维拔出,通过测量拔出力和纤维的埋入长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界面的剪切强度。
此外,还有微脱粘试验、短梁剪切试验等方法。
微脱粘试验通过施加微小的力使纤维与基体局部脱粘,从而测量界面的粘结强度;短梁剪切试验则是对复合材料的短梁进行剪切加载,通过分析破坏模式和强度来间接评估界面强度。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与应用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与应用一、引言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以其轻质、高强、高韧性和抗腐蚀等优越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工程领域中,聚合物复合材料已经成为了许多重要工业设备和结构的主要材料,其性能研究和应用也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
本文重点研究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现有文献资料和案例实例,深入探讨了该材料的适用领域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性能研究1.力学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其成为优异材料的重要原因,因此力学性能是复合材料评估的最主要指标。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和刚度等方面的指标。
目前,许多学者通过微观-宏观理论、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研究表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纤维增强材料、基体树脂等因素有关。
2.导热性能在一些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如热管理和电力电子领域,往往需要对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极高的要求。
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一种优异的导热材料,其导热性能对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导热性能的提升可以通过调控填充物的形态和分布、增强相的热传导性能、设计具有层次结构的复合材料等方法来实现。
3.耐久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耐久性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过程中,一些因素,如紫外线、湿度等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劣化,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应用效果。
因此,研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耐久性能,设计出更好的防护策略和工艺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三、应用研究1.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领域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目前,大量的复合材料已经被应用于飞机、卫星、导弹等飞行器的结构以及发动机、螺旋桨等部件中,以提高整体性能、减轻重量和提高耐用性。
2.汽车工业领域近年来,汽车行业面临着不断加强的环保和燃效要求,聚合物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合物复合材料不仅可以用于车身外壳、内饰和细节部件的制造,还可以用于制作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等部件。
POSS/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此 ,P O S S / 聚合物 复合 材料 进 入 了材 料设 计 的 范 畴 ,这在 复合材料 的研究 上具 有深 远意 义 ,推 动
1 4 0  ̄ C下 通 过 熔 融 共 混 在 乙 烯 和 丙 烯 的 共 聚 物 ( E P ) 中分 别 嵌 入 八 甲基 P O S S 和 八 异 丁 基
P O S S 。研究表 明 ,大 部 分 P O S S在 E P基体 中 以 纳米级 的微 晶形态 存在 ;材料 的玻璃 化转 变温度 ( ) 、模 量 都 增 大 ,如 P O S S质 量 分 数 为 1 0 % 时 ,复合 材料 的 比 E P提 高 4 . 5 ℃ 。D . A .
物含 有 一 个 或 多 个 具 有 反 应 活性 的 官 能 团 ,使 P O S S能用于 聚 合 、接 枝 、表 面 改 性 等 等 』 。由
收稿 日期 :2 0 1 3一 叭 一2 1 。 作生 ,主要从 事高 分 子 复 合材 料 的研 究 。 基 金项 目: 中物 院 基 金 资 助课 题 ( 2 0 1 2 B 0 3 0 2 0 5 0) 、 联 系人 ,E—ma i l :l i z h e n j i a n g 2 0 0 6 @1 2 6 . c o n。
P O S S上有机 链段 的柔 性来 控 制 材 料 的机 械 性 能 和流变性 能 。物理共 混法 又分 为熔 融共 混法 和溶 液 共混法 。
设计 提供 了新 的思路 。近年 来 ,有 关 P O S S / 聚合 物 复合材料 的研 究越 来越活 跃 ,尤 其是 一些 常用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材料研究进展_李莉莉
收稿:2013-07-30;修回:2013-08-06;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925312);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T2011079,IRT1221);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2nm0500200,11nm0500100)项目资助;作者简介:李莉莉(1985-),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纤维的研究;*通讯联系人,E-mail:zhumf@dhu.edu.cn.聚合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材料研究进展李莉莉,陈少华,张思灯,石玉元,毛宇辰,成艳华,陈文萍,周 哲,孙 宾,朱美芳*(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摘要:通过纳米材料与纤维基体的复合制备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使其兼具纳米材料的功能性和聚合物的易加工性。
本文综述了纳米复合阻燃纤维、纳米复合抗紫外纤维、纳米复合抗菌纤维和纳米复合导电纤维材料及纳米复合功能纤维的研究现状,包括纳米材料的改性、设计构筑及其复合聚合物、复合材料纺丝和功能性评价。
提出未来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纤维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可控制备与功能复合技术、成纤高聚物纳米改性技术,以及纳米复合纤维后整理加工技术;开发多功能复合产业用纤维,以及利用纳米技术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功能纤维;智能纤维的开发研究;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及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及系统评价。
关键词:纳米复合;功能纤维;聚合物;复合纤维引言聚合物,也称之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1万以上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纤维、塑料、橡胶、胶黏剂和涂料等几大类。
纤维材料通常是指长度与直径比在103倍以上(直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且具有一定柔曲性、强度、模量、伸长和弹性的细长形状的材料[1,2]。
它按原料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类,化学纤维的出现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一个稳定且持续的原料来源。
其中,化学纤维包括聚酯纤维(PET、PTT、PBT、PEN等)、聚酰胺纤维(PA6、PA66、PA12等)、聚丙烯腈、聚丙烯、聚乙烯醇、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及其它特种纤维和人造纤维等。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材料工程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代码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______时间_______ 年_____ 月任课教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摘要】界面的好坏是直接阻碍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历时,除增强材料和基体受力外界面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要紧综述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及其改性方式,并简要介绍了各类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界面相容性。
【关键词】聚合物;复合材料;综述;增强界面是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观结构,它作为增强体与基体连接的"桥梁",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有相当重要的阻碍。
复合材料一样是由增强相、基体相和它们的中间相(界面相)组成,它们各自都有其独持的结构、性能与作用増强相要紧起承载作用基体相要紧起连接增强相和传载作用,界面是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桥梁, 同时是应力的传递者⑴。
目前对增强相和基体相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功效,但对作为复合材料三大微观结构之一的界面问题的硏究却不够深切,其缘故是测试界面的精细方式运用起来较困难,描述的理论尚不完整,尤其从力学的角度研究界面的性质、作用及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阻碍和破坏机理等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
界面的性质直接阻碍着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2】,尤其是层间剪切、断裂、抗冲击等性能,因此随着复合材料科学和应用的逬展,复合材料界面及其力学行为将愈来愈受到重视。
复合材料的强度、刚性及韧性是代表其物理机械性能的重要扌旨标,对复合材料进行界面改性使两相界面具有适合的粘附力,形成一个彼此作用匹配且能顺^传递应力的中间模臺层,以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⑶。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与界面反应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与界面反应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基质和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在这种复合材料中,聚合物基质和增强材料之间的界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界面的性质和界面反应对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界面是指两种不同材料的交界面,对于聚合物复合材料来说,界面主要是指聚合物基质与增强材料之间的交界面。
在复合材料中,界面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但它对整个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好的界面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加界面的附着力和强度,同时还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界面的性质主要包括界面能、界面形态和界面结构。
界面能是指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能量差异,它影响着界面的稳定性和界面反应的进行。
界面形态是指界面的形状和结构,它决定了界面的面积和接触程度。
界面结构是指界面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它直接影响着界面的附着力和界面反应的进行。
界面反应是指在界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界面反应主要包括界面的化学键形成、界面的交联反应和界面的表面改性等。
这些界面反应可以增强界面的附着力和强度,改善界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界面反应还可以调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界面反应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
物理吸附是指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是界面反应的第一步。
化学吸附是指物理吸附后,界面上发生的化学键形成。
化学反应是指在界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它可以引发界面的交联反应和表面改性等。
界面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压力、界面能和界面形态等。
温度和压力是界面反应的重要参数,它们可以调控界面反应的速率和程度。
界面能是界面反应的基本能量参数,它决定了界面反应的进行。
界面形态是界面反应的结构参数,它影响着界面反应的进行和界面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与界面反应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界面的性质和界面反应对于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材料专业学术性论文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任超西南科技大学621010摘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复合材料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规模最大的一类,有着比强度大、比模量大、耐疲劳性能好、减振性好、过载时安全性好等诸多突出的性能,在当前的汽车,通信,船舶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已得到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性,制备工艺以及应用,也对该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聚合物; 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polymer based composites Abstract:Polymer based composites are the fastest-growing, most widely used and the largest scale in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It ha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high specific modulus, good fatigue resistance, vibration damping, overload safety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Polymer based composites have been used in communication, automotive, aerospace, marine and many other fields. In the present paper, some unique properties of polymer based composites,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are simply introduced, the curr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polymer based composites is also forecasted.Key word: polymer, composite, preparation, application0 引言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相,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指以聚合物为基体,添加纳米粒子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近年来,在材料科学领域,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物性改性以及其在电子、医疗和环境领域的应用。
一、制备方法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多样。
常见的方法包括溶液混合法、原位聚合法和乳化法等。
溶液混合法是将纳米粒子分散入聚合物溶液中,并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温度和混合速度等参数,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
原位聚合法是通过先合成纳米粒子,然后在聚合物基体合成过程中,将纳米粒子拼接到聚合物链上。
乳化法则是将聚合物和纳米粒子分别悬浮于两相液体中,再将两相混合并进行乳化,最终获得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二、物性改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物性改性是指通过添加纳米粒子,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导电性、抗UV性能等。
纳米填料的引入可以增强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例如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和刚性。
同时,纳米填料还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使其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此外,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纳米填料形成的导电网络,可以实现复合材料的导电功能。
还有一些纳米填料具有抗紫外线的特性,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这些填料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紫外线性能。
三、电子领域应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纳米填料的添加可以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使其可以用于导电薄膜、传感器和电磁屏蔽等领域。
其次,由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柔韧性,可以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如可弯曲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
此外,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还可以用于光电子器件和电池材料的制备,提高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医疗领域应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医疗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释放性能,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如缓释药物载体、靶向传递系统等。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4)研究界面性能对复合材料失效的影响,改善工艺条件,
7 Sheiko S S.Adv P01vmer Science,1999,151:61
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8 蒋培清,陈东生,李艰.玻璃钢/复合材料,1997,6:25
5 小结
本文介绍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的一些基 本情况,并对研究的方法和前景进行了分析。界面问题是纤维增
度局限
粘接的认识局限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
c、关心不同尺度下性质之间的联系,但是材料
整体性能与分子级别性质的联系过于简单
a、认为界面是一个可以测试的具体对象,包括 很多层,有清晰的界限 b、认为界面是一种概念,可以通过如何化学键 界面的表征概 合这样的具体的东西来表征 念化或具体化 c、认为界面是一种概念,因为不能具体化而不 可测 d、定义界面仅仅是概念,认为其不存在,或间 接表述为它具有某些性质
17 Bamiea C,Emanuelsson J,Marton F.Composites:Part A.
2001,32:305
Compo Sci Techn,2004,64:645
(责任编辑石 咏)
6 Gardner S D, Singamsetty C S K, Booth G L, et
ppp妒ppp≯ppp≯、p≯p≯妒妒妒pp矿p、pp≯妒ppppp、pppp≯p≯pppppp、pp、pppp、≯。
·60·
材料导报
2005年2月第19卷第2期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郭明波 古宏晨
(上海交通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工程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类性能优越、应用广泛的结构材料,制约其发展的基本问题是界面问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P JHi .. n e等 直 接热 压 P E纤 维制 备 了 S C P 。以熔 融 纺织生产 的高模 量 P E纤 维 为原 料 , P 将 E纤 维定 向排列 在
赵 增 华 , : 聚 合 物 复 合 材 料 制 备 研 究 进 腥 等 单
81
单 聚 合 物 复合 材 料 制 备 研 究 进 展
赵增 华 陈晋 南
10 8 ) 0 0 1 ( 京 理 工 大 学 化 工 与 环 境 学 院 ,匕 北 J京
摘要
简要 介 绍 了生 物 降解 高 分子 材料 及 其 分 类 , 述 了聚 乙烯 、 丙烯 、 酰 胺 、 酯 类 等 不 同单 聚 合 物 复合 综 聚 聚 聚
材 料 往 往 由两 种 或 两 种 以上 不 同 组 分 组 成 , 严 重 限 制 了 聚 这 合 物 复 合 材 料 的 回 收 再 利 用 。 研 究 界 面 性 能 良 好 且 易 回 收
力学性能 。结果表 明 , 制备的 S C界面强度为 1 P , 于 P 7M a高 玻璃纤维 ( F 增强 P G ) E基复合 材料 (<6 9MP ) . a 。N.. a Jc—
选择是基 于二者之间的熔融温度差 尽可能大 , 基体 的熔 融粘
度 低 的 原 则 。 H P 0 0和 H P 0 6的 平 均 相 对 分 子 质 D E7 5 D E7 2
量 分 别 为 5 50 18 0 , 融 温 度 分 别 为 1 1 1 10 1c。 2 0 ,2 0 熔 0 3 . 、4 . c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技术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技术在现代材料科学领域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潜力,界面改性技术是关键环节之一。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通常由聚合物基体和增强材料组成。
界面作为连接这两种不同性质材料的区域,其性能对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界面结合不良,会导致应力传递不畅、容易产生裂纹等问题,从而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目前,常见的界面改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化学改性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在增强材料表面引入特定的化学官能团,可以增强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和化学键合能力。
例如,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增加其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能显著提高与环氧树脂等基体的结合强度。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界面的粘结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物理改性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其中,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
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能够对增强材料表面进行刻蚀和活化,从而改变其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学组成。
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增强材料,表面能增加,与聚合物基体的浸润性得到改善,进而提升了界面的结合效果。
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偶联剂。
偶联剂分子一端能与增强材料表面发生反应,另一端则能与聚合物基体相互作用,从而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桥梁。
例如,硅烷偶联剂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能够显著提高玻璃纤维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增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除了上述方法,对聚合物基体进行改性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共聚、共混等手段,改变聚合物基体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使其与增强材料更好地匹配。
例如,在尼龙基体中引入弹性体组分,可以提高其韧性,从而改善与增强纤维的界面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根据具体的材料体系和性能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界面改性技术。
以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例,如果单纯采用化学改性处理碳纤维,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界面结合强度,但可能会对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造成一定损伤。
海藻纤维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海藻纤维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引言海藻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的纤维素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再生以及环境友好的特点。
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海藻纤维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对于拓展这一材料的应用领域,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藻纤维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内容。
一、海藻纤维的特性1.1 海藻纤维的来源和制备海藻纤维是从海藻类红藻、褐藻和绿藻中提取得到的。
通过对海藻进行湿法或干法制备,可以得到海藻纤维。
常见的海藻纤维包括海藻纤维素、藻酸钠等。
1.2 海藻纤维的结构和性质海藻纤维的结构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其他多糖类物质组成。
其特点在于具有较好的吸湿性、柔软性和可降解性,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这些特性使得海藻纤维成为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剂。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2.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溶液浸渍、熔融挤出等。
其中,原位聚合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纤维与聚合物的原料同时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反应,可以获得具有较好界面结合强度的复合材料。
2.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评估在研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力学性能,热性能,表面性质和耐候性。
力学性能方面,主要研究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和韧性等指标。
通过拉伸试验、弯曲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热性能方面,主要研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热膨胀系数和导热性等指标。
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表面性质方面,主要研究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和界面黏结强度等指标。
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等方法可用于评估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质。
耐候性方面,主要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紫外线和耐化学腐蚀性能等指标。
紫外辐射试验和化学腐蚀试验等方法可用于评估复合材料的耐候性能。
三、海藻纤维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进展3.1 海藻纤维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海藻纤维作为复合材料增强剂,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其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微 胶 囊 (micl capsules)是 一 种 构 建 功 能 复 合 材 料 的胶 囊 微结 构 ,通 常 南囊 壁 和 囊 芯 构 成 ,囊 鼙 将 睫 芯通 过包 覆 ̄,tl Jig成 核壳球 形 微结 构 ,微 胶囊 的大
关 键词 :徽胶 囊 ;聚合 物 ;功能 化 ;复 合 材料 ;制 备技 术 ;研 究进 展 中图分 类 号 :TQ 630.4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0253—4312(2018)l1—0015—08
Progress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 icrocapsul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Polym er——Based Functional Com posites
Cui Jinfeng,Zhang Yabin,Zhang Jing,Mu Bo,Guo Junhong,Yang Baoping (Petrochemistry College.Ixmzhou University of Tech11ology,bmzhou 730050,Chin(z)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the core m aterial and the wall material in the m ierocapsules is introduce(I.and tile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the microcapsules and the typical(I(1re nlaterials and wall Inaterials involved in are introduced.The typical preparation methods such as in—sihl polymerization,interracial polymerization,em ulsion polym erization, Pickering em ulsi()n poly— merization.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seed miero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doped seed lni— ero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olymerization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and physical preparation were analyzed.which indicate the progress of microcapsule preparation te(:hniques. The application ot m icrocapsules in functional m aterials such as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 steahh.seIf—lu1)rication and self—healing is presented to reveal the wide application f iel(1s ot’ microcapsules.Finally,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 ierocapsules in the new era is giveil.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b)可起到防止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的扩散、渗透和反应的阻挡层 的作用; (c)可以减轻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的热应力集中,并防止增强材料 在运输和制备时造成的损伤。
目前,在增强材料表面涂覆中比较成功的 主要有,硼纤维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涂覆 碳 化 硅 , 主 要 用 于 Bf / Al 复 合 材 料 ; 硼 纤 维 CVD法涂覆B4C用于Bf/Ti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 CVD法涂覆Ti-B,主要用于Cf/Al基复合材料。
例2 碳纤维增强镍基复合材料。在800℃高温下,在界面碳先溶 入镍,而后又析出,析出的碳是石墨结构,密度增大而在界面留 下空隙,给镍提供了渗入碳纤维扩散聚集的位置。而且随温度的 提高镍渗入量增加,在碳纤维表层产生镍环,严重损伤了碳纤维, 使其强度严重下降。
如何防止碳在镍中先溶解 后析出的问题,就成为获得 性能稳定的Cf / Ni的关键。
例1 粉末冶金制备的W丝/Ni,钨在镍中有很大的 固溶度,在1100℃左右使用50小时后,钨丝发生 溶解,造成钨丝直径仅为原来的60%,大大影响 钨丝的增强作用,如不采取措施,将产生严重后 果。为此,可采用钨丝涂覆阻挡层或在镍基合金 中添加少量合金元素,如钛和铝,可以起到一定 的防止钨丝溶入镍基合金的作用。
例 图为制备硼纤维增强钛基 复合材料时,采用涂覆碳化硅 和碳化硼与未涂覆的硼纤维的 界面反应物厚度平方与不同反 应时间之间的关系。由图可以 看出,在同样条件下,有涂覆 层的复合材料,界面反应明显 减少,尤其是硼纤维在涂覆 B4C后,界面反应层最薄 ,而 且较稳定,随时间的变化小, 有效控制了Bf/Ti复合材料的 界面反应。硼纤维涂覆碳化硅 后不仅可减少与钛界面反应物 量,而且可增加润湿性。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这玩意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啊,它就在咱们身边,无处不在。
先来说说啥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打个比方,就像咱们家里包饺子,饺子皮是聚合物,饺子馅就是增强材料。
那饺子皮和饺子馅接触的那一层,就是界面啦!这界面性能的好坏,可直接关系到这饺子好不好吃,哦不对,是这复合材料好不好用。
咱们常见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比如说碳纤维增强的塑料,那碳纤维和塑料之间的结合就是界面。
如果这个界面结合得不好,就好像饺子皮和饺子馅没粘牢,一煮就散了。
那在实际应用中会咋样呢?可能这个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品稍微一受力,就断裂了,根本没法发挥它应有的强度和性能。
我曾经在一个工厂里观察过生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过程。
那场面,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各种材料混合在一起,就像在精心调配一道美味的菜肴。
他们时刻关注着材料的比例、温度和搅拌速度,因为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界面性能。
有一次,因为温度没控制好,生产出来的一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不达标。
那可把老板急坏了,损失了不少钱。
从那以后,他们对每一个环节都更加谨慎,不敢有丝毫马虎。
界面性能还和材料的表面处理有关。
就像给饺子馅调味一样,得把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好,才能和聚合物更好地结合。
比如说,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增加它的粗糙度和活性,就能让它和聚合物之间的结合更紧密。
另外,界面的粘结强度也很重要。
如果粘结强度不够,就像两个不太熟的人手拉手,轻轻一拉就分开了。
但如果粘结强度够强,那就是铁哥们,怎么拉都拉不开。
在研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时,科学家们也是想尽了办法。
他们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去观察界面的微观结构,分析化学成分,就像侦探在寻找案件的线索。
总的来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聚合物和增强材料,只有这座桥建得牢固、稳定,才能让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发挥出它的巨大潜力。
不管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成绩专业材料工程课程名称、代码1512011080405年级姓名学号时间年月任课教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摘要】界面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除增强材料和基体受力外,界面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综述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及其改性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各种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界面相容性。
【关键词】聚合物;复合材料;综述;增强1 前言界面是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观结构,它作为增强体与基体连接的“桥梁”,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复合材料一般是由增强相、基体相和它们的中间相(界面相)组成,它们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结构、性能与作用,增强相主要起承载作用,基体相主要起连接增强相和传载作用,界面是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桥梁,同时是应力的传递者[1]。
目前对增强相和基体相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对作为复合材料三大微观结构之一的界面问题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其原因是测试界面的精细方法运用起来较困难,描述的理论尚不完整,尤其从力学的角度研究界面的性质、作用及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和破坏机理等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
界面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2],尤其是层间剪切、断裂、抗冲击等性能,因此随着复合材料科学和应用的发展,复合材料界面及其力学行为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复合材料的强度、刚性及韧性是代表其物理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复合材料进行界面改性使两相界面具有合适的粘附力,形成一个相互作用匹配且能顺利传递应力的中间模量层,以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3]。
2 无机刚性粒子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无机刚性粒子增强聚合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它克服了以往用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增韧聚合物时在韧性提高的同时刚性下降的缺点。
常用的无机刚性粒子[4]有CaCO3、SiC、BaSO4、滑石、硅石灰、蒙脱土以及煤灰等。
欧玉春[5]等提出刚性粒子增强增韧聚合物的界面结构模型,即在均匀分散的刚性粒子周围嵌入具有良好界面结合和一定厚度的柔性界面相,以便在材料经受破坏时能引发银纹,终止裂缝的扩展。
在一定形态结构下它还可引发基体剪切屈服,从而消耗大量冲击能,又能较好地传递所承受的外应力,达到既增强又增韧的目的。
在PP/CaCO3复合体系中用酯酸类偶联剂在刚性粒子表面引入柔性或弹性界面层,降低了添加刚性粒子所引起的材料韧性下降的程度;同时由于界面层的引入,使三相复合体系在较低的橡胶含量下具有较高的模量和冲击强度。
欧玉春[6]等报道了PP/三元乙丙橡胶(EPDM)/滑石粉三相复合体系,在无机填料表面形成的弹性界面相可使三相复合材料同时具有高韧性和高模量的特点。
金士九[7]等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将具有不同交联程度和带环氧官能团的刚性粒子作为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剂掺到环氧树脂中,研究其界面层结构对增韧的影响,发现刚性粒子与聚合物树脂基体之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子互穿,刚性粒子表面带环氧官能团后,与基体材料形成化学键合的界面层结构,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刚性粒子的加入对聚合物基体的结晶行为产生影响,使晶粒尺寸变小,完善程度降低,甚至在界面附近形成择优取向的滑移阻力较小的结晶层,从而促进基体发生屈服变形,利于材料韧性的提高。
欧玉春等[8]研究PP/高岭土(Kaolin)/短波纤维(GF)复合体系及其界面结晶性。
通过DSC非等温结晶数据分析指出,加入Kaolin粒子和GF后发生异相成核作用,促使PP球晶尺寸变小,使材料韧性提高。
云灿[9]等研究了HDPE/CaCO3填充体系界面应力的诱导结晶效应,研究了材料缺口冲击强度、产生脆韧转变现象与其基体中晶态结构间的变化关系。
HDPE/CaCO3颗粒间界面应力的应变诱导结晶作用引起了材料基体晶态结构、织态结构的显著变化,而对其材料缺口冲击强度和基体结晶度带来了重要影响。
在此较为强烈的诱导作用条件下,各CaCO3颗粒周围的伸展链晶体层将相互联系,并贯穿于基体之中,在整个复合材料基体中形成了一相互联系的、较为致密的伸展链晶体的网络结构。
CaCO3含量大于20%以后和CaCO3颗粒直径较小时,材料缺口冲击强度和基体结晶度显著增大,材料由脆性至韧性断裂转变。
建康[10]等还用微观力学和统计方法研究了含损伤过程的刚性粒子填充高聚物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发现材料的变形过程中,刚性粒子与聚合物基体间界面的开裂引发微孔洞的成核与长大,虽然弱化了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但是带来了宏观本构的非线性效应,为材料的增韧奠定了基础。
他分析了刚性粒子对材料的强化作用和微孔洞演化对材料的弱化作用,以及这两种竞争机制的耦合效应对宏观本构关系的影响,从理论上给出了界面强度,粒径分散度,平均粒径等参量对材料宏观力学行为影响的定量分析结果。
3 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基增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高度的活化状态,纳米材料与聚合物之间有强的界面作用,从而可增强增韧聚合物[11]。
常用的无机纳米刚性粒子有SiO2、TiO2等。
容敏智[12]等研究了聚苯乙烯辐射接枝纳米SiO2粒子增强PP体系,从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等角度研究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之间发生的协同作用,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
吴春蕾[13]等分别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对纳米SiO2进行辐照接枝聚合改性,通过两步熔融共混工艺与PP共混制备了SiO2/PP复合材料,接枝改性的SiO2对PP有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经辐照接枝聚合改性的纳米粒子团聚体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结实,且随粒子表面聚合物的性质不同,团聚体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粘结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4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用于增强聚合物的纤维主要有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的界面改性方法主要有界面偶合和表面处理。
用羟甲基三聚氰胺对纤维素处理,可降低纤维素的吸水性和增加纤维素的湿态强度,环氧基硅烷和氨酯基硅烷可改善相界面的亲水性[14]。
如聚合物的骨架带有氨基时,骨架上过量的氨基与界面上的环氧基硅烷或氨酯基硅烷反应偶联,而未反应氨基又起到疏水作用,从而克服了纤维的不耐水性并改善了纤维与聚合物骨架的粘合性[15]。
Singh[16]等用N-甲基丙烯酰胺、硅烷、锆酸盐和钛酸酯等偶联剂处理剑麻纤维研究剑麻/不饱和聚酯的性能变化。
由于偶联剂在纤维表面通过氢键和烷氧基与纤维形成结合紧密的界面层,提高了纤维的憎水性,增强纤维与基体的相容性,同时减少了纤维间的接触,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应力集中,使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提高。
许瑞[17]等针对亚麻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复合材料,研究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及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偶联剂对亚麻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发现亚麻经偶联剂预处理后吸湿率降低,热稳定性提高,结晶度和晶面间距下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桂成[18]等指出在短剑麻纤维/酚醛树脂复合体系中,剑麻纤维经KH-550偶联剂处理后能有效改善刚性的剑麻纤维与脆性的酚醛树脂基体界的粘结,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
Sanadi[19]等研究了剑麻/不饱和聚酯的力学性能,发现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及冲击强度与纤维体积含量,在含量< 40%的围呈线形增加关系。
5 液晶原位复合材料及其界面液晶高分子原位复合材料是指主链型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与热塑性聚合物(TP)的共混物经熔融后在挤出或注射成型时,体系中的分散相TLCP在合适的应力作用下取向形成微纤结构,并被有效地冻结或保存在TP四基体中,从而形成的一种自增强的微观复合材料[20]。
TLCP微纤长径比可高达400,甚至更高[21]。
液晶聚合物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刚性棒状分子容易沿受力方向取向形成足够长径比的微纤,这些微纤的直径小、比表面积大,可均匀地包络在基体中,形成增强骨架,类似于玻璃钢中的玻璃纤维,起承受应力和分散应力的作用。
宏观纤维与树脂基体混合不均匀,而且相容性差、易分层、存在界面缺陷,而原位复合对基体的增强效果大大优于宏观纤维。
另一方面,微纤可以是结晶聚合物的成核剂,诱发基体聚合物在微纤表面成核、生长、最后形成横穿晶,有利于界面应力的分散、传递,还可提高共混体系的整体强度[22]。
TLCP与TP通常是不相容的。
它们组成的两相之间粘结差,不能将所受到的载荷有效地从基体传递给TLCP微纤,因而容易使共混物部造成缺陷,界面易剥离,材料的强度下降[23]。
Bastida[24]等将一种既能与聚醚酰亚胺(PEI)相容,又能同TLCP产生相互作用的聚芳香酯加入到PEI共混物中,研究发现加入聚芳香酯能明显降低体系的界面力,提高两相间的相容性及界面粘合力。
传吉[25]等以对羟基苯甲酸(HBA)、4,4’-联苯二酚(HB)、1,3-二溴丙烷(DP)、对苯二甲酸(TA)为共聚物单体,玻纤为增强共聚组分,采用原位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出全芳香族液晶共聚酯/玻纤原位复合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所得的复合材料呈现明显的向列性热致液晶的特性,玻纤的加入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
6 结语随着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复合材料正由宏观增强向微观增强发展。
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果能够适当的处理好界面的微观粘结关系,并降低其成本,复合材料必将广泛地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参考文献[1] Haw. Composites on a molecular level phase relationships, processing and properties [J]. Macromolecule,1998, B22(2): 231-257.[2] 俊, 蔡力锋, 林志勇. 增强树脂用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对界面的影响[J].塑料, 2004(01).[3] Mokaddem Allel, Alami Mohamed, Ziani N,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Fibers forEstimating the Damage to the Fiber Matrix Interface of a Composite Material by a Genetic Algorithm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hysics, 2012, 6( 2), p196.[4] Long-Cheng Tang, Hui Zhang, Stephan Sprenger, et al. Fracture mechanisms of epoxy-based ternarycomposites filled with rigid-soft particles [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72, (5) :558-565.[5] 欧玉春. 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界面相结构[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8(02).[6] 欧玉春, 方晓萍, 宇鹏. 高性能无机粒子填充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J].高分子学报,1996(05).[7] 金士九, 小兵. 刚性粒子在环氧树脂中的增韧行为研究[J]. 高技术通讯, (07).[8] 欧玉春, 方晓萍, 宇鹏. 聚丙烯混杂复合体系的界面和力学性能[J]. 高分子学报,1997(01).[9] 云灿, 恩黎, 许慎, 等. CaCO3刚性粒子增韧HDPE的脆韧转变研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8,14(6)[10] 建康, 黄筑平. 刚性微粒填充高聚物的宏观本构关系[J].高分子学报, 1998, (6):714-719.[11] Hong-Yuan Liu, Gong-Tao Wang, Yiu-Wing Mai, et al. On fracture toughness of nano-particle modifiedepoxy [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1,42(8):2170-2175.[12] 容敏智, 章明秋. 纳米SiO2增韧增强聚丙烯的界面效应与逾渗行为[J].复合材料学报, 2002, (2):1-4.[13] 吴春蕾, 章明秋. 纳米SiO2表面接枝聚合改性及其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 复合材料学报,2002, (12): 61-67.[14] C. E. Bakis, L. C. Bank, F.ASCE, et al.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forConstruction—State-of-the-Art Review [J] .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02 (73).[15] Laura De Lorenzis, Ralejs Tepfers. Comparative Study of Models on Confinement of Concrete Cylinderswith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J].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03, 7(3):219-237.[16] Singh B, Gupta M, Verma A. Influence of fibre sufface treatm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sisal-polyestercomposites [J]. Polymer Composites, 1996, 17(10):910-918.[17] 许瑞. 亚麻/LL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J]. 复合材料学报, 2002, (10):14-21.[18] 桂成, 曾汉民. 剑麻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研究[J].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7, (3):12-14.[19] Sanadi A R, Prasad S V, Rohatgi P K. Sun hemp fibre reinforced polyester PartI: Analysis of tensile andimpact propertie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86, 21(19):4299-4304.[20] 王宏刚, 简令奇, 生荣. 液晶高分子及其原位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19( 5): 10-14.[21] 熊传溪, 闻荻江. 高分子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 1999, 14( 1): 35-38.[22] 袁海根, 曾金芳, 杰. 液晶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2006(1).[23] 高小玲, 晏雄. 自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1, (6): 50- 53.[24] Bastida S, Eguiazabal J I, Nazabal J. Compatibilization of poly(ether imide)/Rodrun blends by means of apolyarylate [J]. Polymer, 2001, 42(3):1157-1163.[25] 传吉, 黄志雄, 石敏先. 全芳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玻纤原位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 液晶与显示,2010,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