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分类
温总理在今年《求是》第14期上,发表重要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给IT信产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为什么在《求是》上发表?“求”追求、探究;“是”,真也。
《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
但是许多人士乃至业内公众、业内专家,都说总理说的是真话,但也是被大家说了无数次的话,至今也没搞清楚广电发展的最大障碍到底是什么?在笔者看来,表面上说的是体制,实质是技术不能适应体制,只有透过现象去看清本质,才是真“求是”。
一、体制是个不变量业内外人士、公众、专家、学者、教授、领导,都众口一词直指,广电的“体制问题”是我国三网融合的一大障碍。
我们反问一句凡持此类观点的人,你们认为要什么样的体制才不至于成为我国三网融合的一大障碍?大都是目瞪口呆,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
国家的体制是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规划和制定的,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是不可变更的,决不可能朝令夕改。
1、什么是体制?所谓体制,是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形式的总称。
广电系的体制说的直白点“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也就是行业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而电信系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以工信部为核心集中、垂直的管理体制。
电信的属性:电信是纯企业,是大型国企,是以经营性盈利为目的的唯一性。
所以是一张全囯性的大网,与当地政府毫无关系的严格的分级管理。
各省仅保留纯行政的电管局部门。
广电的属性:广电是党和国家的喉舌,隶属中宣部主管。
所以,一是具有国家垄断性;二是国家负于的宣传职能具有的公益性;三是具有服务获取合理盈利的经营性;这三种属性就决定了广电的地位。
各地都有广电局是政府执能部门,国家广电总局也是双重管理2、不可变的是体制国家在意识形态和信息安全的政治需要是决不会改变,这是国家上层建筑问题,广播电视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宣传工具。
国家需要一个宣传喉舌的舞台,而无论文化产业的舞台、其他产业的舞台或者电信产业的舞台怎么动摇、改革、改变,这个最高意识安全领域的舞台绝不会动摇。
广播电视体制名词解释
广播电视体制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广播电视体制那些事儿。
你说广播电视体制像不像一个大舞台呀?不同的体制就是不同的舞台规则和风格。
比如说,公共广播电视体制,这就好比是一个大家共建共享的舞台,它主要靠大家纳税来支撑,目的呢,就是为了给所有人提供丰富多样的节目,不偏向谁,也不亏待谁。
它就像是社区里的大广场,谁都可以来,谁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块儿。
再看看商业广播电视体制,哎呀呀,这可就像是一个热闹的集市!里面充满了各种吆喝声和竞争。
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那可是想尽办法弄出精彩的节目,就为了多赚点广告费呢!就像集市上的商家,拼命展示自己的商品有多好。
还有国有广播电视体制,这就好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切行动听指挥,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它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往往带有很强的导向性,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呀!那咱老百姓在这些不同体制的广播电视下能得到啥呢?这就好比不同口味的美食,公共体制给咱提供营养均衡的大餐,商业体制给咱送上各种刺激味蕾的小吃,国有体制则给咱端上有意义的正餐。
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选择呀!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不同的体制,那咱们的广播电视世界该多单调啊!就像每天都只能吃一种菜,那多无趣呀!每种体制都有它的特点和优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竞争,才让我们的广播电视变得丰富多彩。
咱再深入想想,这些体制可不只是影响我们看什么节目这么简单哦!它们还会影响到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呢!公共体制可能更注重教育和文化传承,商业体制可能更能推动娱乐产业的发展,国有体制可能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起到关键作用。
这多重要啊!所以说呀,广播电视体制可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咱得好好了解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广播电视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益处呀!反正我是觉得这挺有意思的,你们说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
目录
•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 广播电视经营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 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现状及问题 • 优化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的策略建议
01
CATALOGUE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广播电视体制的定义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广播电视的组织制 度和管理方式,包括所有权、经营权 、管理权等。
品牌化建设
未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将更加注重品牌化建设,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来吸引 和留住观众。
05
CATALOGUE
优化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的策略建议
完善广播电视体制,促进经营管理
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广播电视行业行为,确保 广播电视体制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优化广播电视资源配置
由于体制和政策限制,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市场竞争不充分,缺乏有 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现状及问题
经营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收入主要依靠广告,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使得媒体经营风险加 大,也限制了媒体的创新和发展。
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营销策略
许多广播电视媒体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营销策略,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无法有效地吸引容生产、广告销售、传 输覆盖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 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动态性
随着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广 播电视经营管理需要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
风险性
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技术更新风险等多种风险,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确保机构的稳定发展。
04
CATALOGUE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现状及问题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作者:张娟娟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1期摘要:体制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制度框架,一个合理的制度能够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限制该行业的发展壮大。
广播电视体制也是如此。
过去,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有效地帮助了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健康发展。
可是,近些年,虽然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的电视体制却从未进行变革,这就导致现有的电视广播体制限制了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广播电视体制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
关键词: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关键问题一、我国现阶段广播电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电视台中没有既拥有先进理论知识,又掌握先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过去电视台中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偏重专业技术的熟练掌握,然而,这种传统观念使得电视台中的工作人员技能单一。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广播电视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先进的专业的技能,还要具备市场意识、营销观念、经营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等。
显然,过去的电视台选拔的人员无法满足现代的电视台发展需求。
所以,电视台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电视数字化改革的需要,不断地扩展电台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在社会上招聘一些懂得科技管理、项目开发、版权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原有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电视台发展的需要。
2.不合理的电视台资源配置,使得资源浪费情况层出不穷电视台资源浪费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节目雷同性的资源浪费。
这主要是各大电视台为了追求利益,共同抢夺一个电视节目而造成的。
除此之外,各大电视台之间互不理睬,各自占据着一方市场。
通常的情况是,一个电视台无法用自身有限的经费及人力创作出一个吸引观众的节目,也无法购买质量高等却又昂贵的节目。
因此,有些电视台虽然有着大量的节目录像带,但是大多数都是质量低下的带子。
3.电视台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这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视台内有很多机构职能重叠并且机构内部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及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兼行政、事业和产业为一体的混合体,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事业单位。
事业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新闻媒体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自由地出入市场,不能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企业管理意味着经济上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这种模糊的体制长期影响制约了广播电视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新的体制,促进广播电视生产力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一、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与体制任何一个社会机构的体制都是由其国家性质决定的。
我国的国体就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属性,即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因此,广播电视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阵地,它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这也同时决定了宣传和引导舆论是我国广播电视的首要任务。
经济上由政府全额拨款,以政治宣传为中心任务,发展规模、办台宗旨都是由上级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决定。
政府在管理方式上,完全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片面强调广播电视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属性,忽视了广播电视作为文化消费品的商品属性。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经过以“广播电视事业”为基本特征的初期发展阶段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探索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大整合、大汇流的全新产业化发展时期,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
具体体现:1、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与政府展开广播电视资源配置权的争夺。
2、广播电视局(台)已经形成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个体,渴望拥有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呼吁政事(政企)分开。
3、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广播电视改革实践发生摩擦与冲撞。
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政府应转变其管理广播电视的职能和角色。
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 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体制。 世界其他国家的电视体制,或可归入上述三种体制,或是这三种体制的小小变异。这三种体制将基本上主导21世纪电视业的体制。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传播制度已不能满足电视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国营制度型”的电视传播常常入不敷出,致使不得不改变初衷。“公商并营制度型”就是这个类型的代表。
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体制的弊端:
01
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
02
事业主体的国办化
03
事业机构的行政化
04
事业经费的供给化
05
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经济化
06
事业系统的非整合性
07
事业管理的非法制化
08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中国电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引进商业电视的运作模式,尝试制作与播出分离,即除新闻节目外,其他各类节目(如社教类节目、知识类节目、娱乐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等)的生产逐步走向市场,吸纳社会资金和人才,走开门办电视之路。具体地说,就是电视台以宣传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到播出上,电视节目的制作则推向市场,对节目生产实行企业化管理。
03
02
05
01
04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
02
系统性
——“条”的属性、职能及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03
地方性
——“块”的改革更令人瞩目
广播电视体制的产业性探索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广播电视的体制改革有了法制化的内容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王敬松一、/党的喉舌0:广播电视的根本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或者说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些都是经常见之于各种媒体和文件的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政府,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因此,简化地说,广播电视是党的喉舌是丝毫不错的。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报刊多有出现,除了原来一般是/地市级0以上、并由本级党委主办的/党报0、/党刊0仍是党的喉舌外,其他的如/子报0、/子刊0,尤其是一般被俗称的/小报0、/小刊0并不完全是党委直接主办的,故不能一概地说报、刊都是党的喉舌。
当然,并非说这些报刊可以拒绝执行甚至反对党提出的宣传政策和方针,只是它们的主办者并非都是一级党委。
在一定意义上讲,被列入党报、党刊行列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也并非是随意的事。
广播电视就不同了。
任何一家广播电台、电视台,无论是何层级,都是由政府广播电视部门直接办的,都纳入一级党委的管理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无一例外地被称为党的喉舌。
这种性质反映在多种文件中,如1981年1月,中共中央在有关决定中严肃指出,广播电视/必须无条件地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不允许发表与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
0基于以上性质,我国的广播电视就不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随便发表意见的/中性0平台。
它只能播出体现党的政策、方针、决定、指示、意见等和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节目。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中出现的/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0等类似于/文责自负0的声明完全不适合我国的广播电视,自然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同时也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自然,广播电视也不是播音员或主持人个人随意表现的舞台,而是党的宣传阵地,是党的舆论工具,要求在这个高度上对待播音主持工作。
/转播0是一个业内反映持久、涉及面很广的问题。
转播是中国广播电视的一个特色,也可以说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特色。
中国广播体制
胜下胜电 不望,的电少优有
劣的劣台 能其这社视或势国
汰合汰电 按项是会在根体营
或并,视 市背其作公本现的
优,但台 场的他用共没在广
胜扩迄之 规。类能教有节播
劣建今间 律其型得育刺目电
并 的 结 果 。
或 重 组 , 未 出
只 有 政 府 行 政
也 有 竞 争 , 也
运 作 , ,经费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 但是,经历了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的中国广播电 视事业,已经由完全的计划经济体系逐步走入市 场经济体系之中,传统的“上层建筑”的标签已 经无法涵盖今日中国广播电视组织本身的性质了。 而且,随着广播电视宣传业务从内容到形式上的 不断革新,经营方式的产业趋势的加深,广播电 视体制改革也成为决定本行业先期改革成败,乃
▪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
▪ 2、在系统管理上实行条块式管理,如广电 总局乃至各对口管理部门对各地广电机构 的影响仅是规划性的和指导性的,而“有 意义”直接管理权则是归属于地方或系统 或企业的相关部门。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
▪ 3、中国的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广电 用户无论其直接归口于何种机构或单位管 理,其属性皆为国有,是事业单位编制, 实行企业化管理。
的 电 台 电 视 台
到 最 大 限 度 的
, 文 化 普 及 等
激 性 内 容 ; 而
的 品 味 高
, 严
视 体 制 有
利 有
现控有 广由难发方广肃弊
,。
▪
广中 播国 电国 视有 体国 制营 有体 利制 有下 弊的 。
不同的见解
▪ 仲晓红:中国电视体制下的节目比较严肃,没有新鲜感,不活跃, 创新意识不够强,改革的强度不是很大。
▪ 王莹莹:中国的电视广播体制不能按市场规律运作,受党和政府的 约束太大,不能完全发挥出它的优势。
新中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新中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作者:黄金良来源:《声屏世界》2009年第11期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涵盖的内容很多。
为了便于叙述和研究,本文将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60年的演变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着重围绕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行政监督和效能监察、施政理念即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管得如何、为谁管等内容,选择最能反映各个阶段特点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件加以记述或归纳。
按照上述思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60年的演变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七个阶段。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7年,为初创期;从1957年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的10年,为健全期;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的10年,为受挫期;从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到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前的6年,为恢复期;从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前的10年,为变革期;从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到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的10年,为转型期;从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大召开至今,为创新期。
初创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党开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为了适应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自1952年开始,我国进行了首次政府机构改革。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初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的基础上,适应新中国广播事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完成的。
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其要点除关于广播电台管理和新闻宣传管理的具体规定外,主要有:(一)为适应广播事业日趋扩大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将原新华总社的口头广播部扩充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领导和管理全国广播事业。
02章广播电视体制
个人不是受他人主宰的附属品,而是能够在矛盾的事实 面前分辨真伪、选择好坏的有理性的动物 传媒的频道资源虽然属于公有,但媒体的机器设备却属 于私人财产,媒体以服务公众的义务换取使用频率的 特权
美国的商营制
市场取向、利润驱动
经营目标是向广告主提供大规模的受众;因此需要吸引 受众的注意,节目趋于娱乐化
FCC
8
广播电视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
广播电视不仅是一种物质承载式的公用事业 ,还是一种媒介与人密切互动的文化行为, 它在社会各个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 的沟通和整合功能
公共传媒 公共信托者
英国和欧洲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独占式公共广播体制,代 表国家从事全国性的普遍公共服务广播;
美国认为商业经营也是一种普遍的服务方式,因而建立 了在广告基础上运作的商营广播体制
注意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普遍要求和在各个国家中的不同含 义。 注意三种体制的异同,及其相互融合的趋势。对不同体制做出分析 和评价。
25
传媒机构享有的自由有多宽泛,其限度在哪里?
资本运作?国家赋税支持?
商业经营还是公共机构独家垄断?
一、广播电视体制的起源与基础 1.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先决条件
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除了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 态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先决条件。 这些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还有幅员、人口、语言、 地理(地形地貌)、地缘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 统
6
小国电视覆盖费用低:新加坡、卢森堡、荷兰
英国人口分布不均,很难用统一的电视频道覆盖全国 美国有地方主义色彩的广播政策,商业广播网与地方广 播电视台签署收费协议后联网 语言是传播利器,也是传播障碍(加拿大)
2.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概念
第十章 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
在名义上,公共广播电视强调其既非国家控制亦非 商业媒介。他们是独立自主的,不代表任何政治集团 的利益,不谋求商业利润,也不对政府负责。如 ARD 、 NHK等,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使其独立性与公共性得 到保证。
1998年1月1日公布的《德国广播电视法》规定: 广播电视台必须保证在节目产品整体范围内最大可 能表现各种现存观点和意识形态、政治、科学以及 艺术见解;在报道特定领域中的重要社会势力时, 就节目整体而言,不能片面地支持某个政党、某个 团体、某个派别或某种意识形态等。
电视制度是在广播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 展起来的。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电视广播与 声音广播同属广播事业,电视制度与广播制度 通常是合二为一的。 广播电视体制是在广播时代逐渐形成的, 到了电视时代,它逐步完善。广播电视媒介既 可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又可作为大众娱乐的 方法,它综合性的复杂特征,使得对它的管理 非常困难。
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除了政治和意识形 态的因素之外,还有其它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 因素。这些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有地理面 积、地形地貌、人口、经济、语言、文化传统 等。
世界上主要的广播电视体制:
在世界广播电视史上,曾出现过几种以国 家为单位大致区分类型的广播电视制度,一种 是以私营商业占主导地位的制度,以美国为典 型;一种是公共服务与商业经营大体平衡的制 度,英国是标本;还有一大类是公营媒介垄断 的制度,其中又可分为德国式的地方公营制度 和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公营制度,每种制度有利 有弊。
机构 时代-华纳
年利润 (亿美元)
业 务 范 围
电视、有线电视、电影、因特 27.28 网、期刊、音乐、出版、娱乐 业、零售业等 电视、有线电视、电影、因特 网、出版、音乐、娱乐业、零 43.12 售业、体育、主题公园等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概要
三、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思路
在现行政治体制下,中国电视台的体制转型只能是有限度的调整。目前 官方确定的体制创新的思路是: 实行制播分离。国家政治机构通过电视台的权威控制对于频道播出严 格把关,但是适当放开节目策划和制作,利于调动社会资源投入电视 节目创作。 加快组建广播影视集团步伐,转变原来的行政管理为企业集团运作, 在维持基本垄断经营的模式下,促成资本、技术、艺术和经营的专业 化运作的成熟。 整合机构,推进广播电视机构调整,优化广播电视内部结构,转变地 市和县一级的电视管理机构的职能,国家集中有限资源强化中央和省 一级的电视台,变四级(中央、省、地市、县)电视管理为两级电视 管理(中央、省);将地市和县一级的电视台转变为转播台。 将电视网络建设任务转交给电讯部门,将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合并经 营管理,避免管理失控或资源浪费。 加紧通过组建网络传输公司推动全国的网络传输基本建设,理顺电视 的基本建设和节目制播的职能和利益关系,为网络建设市场的对外开 放创造基础条件。6、在电视全系统内大力推广以事业单位内部成本 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制度改革,推广以考核、聘任、持证上岗为主 要内容的用人制度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在节目制作、技术设备等资源 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的电视体制
+ 新中国的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视事
业都是国家统一经营 的,由中黄人民共和 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统 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 广播电视业。
电视国有制的“核心”代表作: 《新闻联播》 + 在当下中国政治传播的谱系中,电视对政治
意识形态建构的核心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是 由以《新闻联播》为主的电视新闻来实现的。 1982年开始,《新闻联播》被授权比其他媒 介早一天独家发布重要新闻,从而改写了电 视在媒介阵营中的从属地位,今天仍然可以 时常从「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社论」这种特 别的新闻语式来识读政府对电视媒介的信任。 收看《新闻联播》也已经内化为国人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尽管这个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 已经有些脱离现代媒介文本符码规则的,但 至今仍保持着28.9%的年度平均收视率 (2000年),以每晚近3亿的收视人数,创 造着世界上任何一个电视托拉斯也难以企及 的神话,虽然这个神话的背后是政府强有力 的支撑,但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中, 这种权力支撑只能进一步证明电视是政治意 识形态传播核心。可以说,理解电视就是理 解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解中国的意识形 态就必须理解中国电视。
广播电视体制课件
效率可能较低。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03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和管理问题,国有广播电视机构的服务质量
可能存在差异。
国有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方向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更多市场主体参与 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推进数字化转型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技术水平和传播 能力。
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 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
作为独立的媒体机构,公共广播电视 能够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社会公 正和透明。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优缺点
• 文化传承与创新:致力于传承和 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 和创新。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优缺点
经费依赖
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的经费来源较 为单一,容易受到政府财政状况 的影响。
管理僵化
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公共广播电 视机构可能存在管理僵化、创新 不足等问题。
宣传导向
国有广播电视体制强调宣传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党和 政府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
限制商业化
在国有广播电视体制下,商业 广告和娱乐节目受到一定程度 的限制,以确保节目的公共利
益属性。
国有广播电视体制的优缺点
政府控制力强
政府对广播电视机构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较强的控制力,能够确保舆论导向 的正确性。
资源整合能力强
民主参与度不高
虽然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强调民主 参与,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参 与渠道不畅、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资金来源
为了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将寻求多元化的资金 来源,如企业赞助、广告收入等。
数字化与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共广播电视将加快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提高 节目质量和传播效率。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的广播电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代言,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党和人民的喉舌,它代表了我们党和人民的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是处在我们党的领导之下,而我们的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那么简而言之,广播电视是我们党的喉舌。
讨论的是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机制和体制改革。
[关键词]: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一、“党管媒体”:广播电视管理的根本原则作为我党的喉舌,广播电视应该始终处于我党的领导和管理之中。
我党成功取得政权需要的有“枪杆子”和“笔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都要牢牢掌握在我党的手中,“枪杆子”好理解,而“笔杆子”指的是报纸、杂志和广播等其他的舆论宣传的媒介和载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国家的广播电台有政府办、教会办、外国人或团体办及私人所为等方式,根据建国前的一个调查,全国私人电台有近九十座。
这之后中共中央出台的《对新解放城市的原广播电台及其人员的政策的决定》中就很明确的规定:“新中国之广播事业,应归国家经营,禁止私人经营”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飞跃的电视媒体也是要在国家的经营之下。
党要始终坚定的掌控、领导管理我国的广播电视等舆论宣传媒介,党也明确的提到了“党管媒体”这个原则,而既然是我党的喉舌,那么“党管媒体”也是必然的选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这中央“三台”是党中央的喉舌,而中央之外的地方各级行政区域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负责宣传地方党委的意见决定等,当然地方广播电视要先执行和宣传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以及各级党委宣传部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上级领导机关,同时党下达的各项政策方针和决定也是由我党的各宣传部门来宣传贯彻。
我党各级宣传部门的职责范围:一是对于广播电视部门的相关宣传政策方针的制定;二是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宣传工作,比如对重大的活动节日等的宣传工作安排做出相应指示和决定;三是管理干部,作为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领导机关,各级党委宣传部直接管理其下属广电部门的有一定级别的干部。
中国广播体制
217宿舍
体制的概念
• 广播电视体制是广播电视制度的具体实现 形式。广播电视制度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广播电视所有 权、基本性质、基本目标等方面所构成的 规范体系。广播电视体制就是这一规范体 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即在一定 的制度范围内,广播电视系统内部所属单 位责权利的具体配置和划分,以及根据这 种划分所设置的机构和所形成的组织和规 范。具体来说,包括广播电视机构的设置 、经营方式、经费来源等内容。
。
• (二)资源浪费 • 一级政府一群电视台,在省会城市, 至少有四家(多的达到10多家)以上 的电视台在竞争,形成了复杂而拥挤 的格局。几乎所有的台又都有一种心 态,把自己的频道办成综合频道,作 为电视台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所有的 节目都要作,所有的节目都要播,都 用抢夺同一资源维持虚假的繁荣,因 此就造成了雷同性较强的资源浪费。
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现状
• (一)小型分散 • 从普遍的情况来看,省级电视台和中央电 视台要稍强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个别地 (市)级电视台也能够继续维持下去,而 大量的地、县电视台甚至西部的部分省级 电视台基本上没法正常维持生存。加之相 互封闭与市场割据,大多处于一种自给自 不足的状态,没有能力自己制作像样的电 视节目,也没有过多资金购买节目,所以 个别电视台廉价购进的播出带比大街上录 像厅播的带子质的传统理论,世界上的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根据广播电视台 的所有权、经费来源、领导人的任命 等方面,一般划分为三种模式:国家 经营型,公共机构经营型,私营商业 型。
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属于国家经营型 ,即广播电视台所有权归全民所有, 由执政党和政府来领导,并规定其工 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大 部分来自政府拨款。
广播电视组织结构分析
集团
综合机构(总编、人事部、纪委等)
中心(财务、行政、技术等几个中心)
中央电视台频道数目
1、综合频道(高标清同播) 2、财经频道 3、综艺 频道 4、中文国际频道(亚洲版、欧洲版、美洲版) 5、体育频道 6、电影频道 7、军事·农业频道 8、 电视剧频道 9、纪录频道(国内版、国际版) 10、 科教频道 11、戏曲频道 12、社会与法频道 13、 新闻频道 14、少儿频道 15、音乐频道 16、英语 新闻频道 17、法语国际频道 18、西班牙语国际频道 19、阿拉伯语国际频道 20、俄语国际频道 21、高清 综合频道 22、中视购物频道 仅限境外落地的频道:1、 娱乐频道 2、戏曲频道 3、中国电影频道(长城平台 版、香港版)
巨大 )
中心制:适应单一频道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
中心 部门 科组 栏目
裁!
各级办公室 众多的行政人员 服务人员
三台合并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中心制下的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 以管理成本为例,央视过去通常的做法是节 目中心和节目部门分别从节目经费总额当 中拿出5%作为管理费用。以体育中心、 青少中心为例,2004年体育中心节目经费 总额44909万元,管理费用4490.9万元; 青少中心节目经费总额28266万元,管理 费用2826.6万元。两个中心的管理费用 共计7317.5万元, 实行频道制后,减少了 两个管理层次,频道的管理费用能够减少 50%,约3600万元。
中心制的弊端
• 1、各自为政,沟通不畅,责任主体不明 :强势的 领导才可以协调各部门的利益
• 2、靠“天”吃饭,进取心不足,市场化生存艰难。 (大财政):广告回款和财政拨款
• 3、劳动与分配矛盾突出,缺乏有效的激励。 (在 编和非编差别很大)
分析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措施(可打印修改)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索——以世界各国广播电视制播体制为例摘要:各个国家提供给广播电视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就会选择不同的体制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渐扩大,现有条件下,我国原先的广播电视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传播新形势,本文从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出发,对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体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在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形式的总称,体制为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由于各个国家提供给广播电视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就会选择不同的体制模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广播电视业开始面临巨大竞争和挑战,现有的体制已不能适应国际传播新环境,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建立高水平的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体系,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一、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现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经过以“广播电视事业”为基本特征的初期发展阶段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探索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大整合、大汇流的全新产业化发展时期,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
广电集团成立之初,集团与广电局实行“两块牌子、两种性质、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广电局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行驶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职能,而广电集团则为“国有独资、事业性质”的实体,是两者兼备一套班子。
具体表现在:(1)、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与政府展开广播电视资源配置权的争夺;(2)、广播电视局(台)已经形成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个体,渴望拥有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呼吁政事(政企)分开;(3)、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广播电视改革实践发生摩擦与冲撞。
2004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区别广播影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面向市场,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经营性产业体制机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台被定性为行政事业单位,在人财物几方面受到党政领导机关
的严格的行政束缚。
2.
资金主渠道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垄断经营的市场利润获得,同
时国家银行提供优厚的信贷支经营方面,长期处于粗放式的状态。
3.
中共宣传部门决定电视宣传议题并对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
一、中国的电视体制
+ 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 业都是国家统一经营 的,由中黄人民共和 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统 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 广播电视业。
电视国有制的“核心”代表作: 《新闻联播》
+ 在当下中国政治传播的谱系中,电视对政治 意识形态建构的核心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是 由以《新闻联播》为主的电视新闻来实现的。 1982年开始,《新闻联播》被授权比其他媒 介早一天独家发布重要新闻,从而改写了电 视在媒介阵营中的从属地位,今天仍然可以 时常从「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社论」这种特 别的新闻语式来识读政府对电视媒介的信任。 收看《新闻联播》也已经内化为国人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尽管这个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 已经有些脱离现代媒介文本符码规则的,但 至今仍保持着28.9%的年度平均收视率 (2000年),以每晚近3亿的收视人数,创 造着世界上任何一个电视托拉斯也难以企及 的神话,虽然这个神话的背后是政府强有力 的支撑,但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中, 这种权力支撑只能进一步证明电视是政治意 识形态传播核心。可以说,理解电视就是理 解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解中国的意识形 态就必须理解中国电视。
加紧通过组建网络传输公司推动全国的网络传输基本建设,理顺电视 的基本建设和节目制播的职能和利益关系,为网络建设市场的对外开 放创造基础条件。6、在电视全系统内大力推广以事业单位内部成本 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制度改革,推广以考核、聘任、持证上岗为主 要内容的用人制度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在节目制作、技术设备等资源 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二、中国电视体制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电视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舆 论宣传阵地,一直受到中共和国家权力机 构的监控和保护。四级办广播电视的计划 经济加行政管理的体制,将全国的电视空 间作了人为的条块分割,造成重复建设和 资源浪费。
如果归纳中国现行电视体制的几个支点,可以概括为:
1.
严格的政治行政管理单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中,
实行严格的审看监管,在最近十多年中电视作为传达政令、对社会
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工具的功能是大大加强了。
4.
国家重视为公民提供电视娱乐、教育和信息服务,但是这些服
务的经济保障体系受到政治宣传和商业性服务的牵制,因此不能有
效落实。由于和观众需求脱节,这些服务型的节目,还远远不能进
入良性循环的发展。
5.
电视业实行全行业垄断经营,因此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垄断利
三、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思路
在现行政治体制下,中国电视台的体制转型只能是有限度的调整。目前 官方确定的体制创新的思路是:
实行制播分离。国家政治机构通过电视台的权威控制对于频道播出严 格把关,但是适当放开节目策划和制作,利于调动社会资源投入电视 节目创作。
加快组建广播影视集团步伐,转变原来的行政管理为企业集团运作, 在维持基本垄断经营的模式下,促成资本、技术、艺术和经营的专业 化运作的成熟。
+ 涉及技术利用的前景和利益分割 格局的关系的改革举措,最近一 个更加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组建 大型广电传媒企业集团,将原来 的行政事业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 将原来的国营垄断经营转变为国 家和社会通过股份化方式合资经 营。实际上传播媒体采取的是剥 离局部、有限上市、直接控股的 市场策略。具体地说,就是电视 媒体将广告经营、有线网络服务、 影视节目的制作等政策允许可以 商业化的部分剥离出来,成立独 立的企业,再投入到资本市场中 去。这样操作的结果是,保证了 电视媒体的主体部分(主要资源 和主营业务)仍然处于国家行政 的绝对监管之下;即使是上市部 分国家也仍然保持了控股管理的
权力。
结束语
+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模式需要探索,要 充分认识到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和电视技 术的迅速增长给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带来的 压力。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是一种具 有实践价值的全方位的改革,应引起业内业 外的共同关注。中国的经济腾飞了,文化更 需要腾飞!
整合机构,推进广播电视机构调整,优化广播电视内部结构,转变地 市和县一级的电视管理机构的职能,国家集中有限资源强化中央和省 一级的电视台,变四级(中央、省、地市、县)电视管理为两级电视 管理(中央、省);将地市和县一级的电视台转变为转播台。
将电视网络建设任务转交给电讯部门,将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合并经 营管理,避免管理失控或资源浪费。
润。但是由于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的缘故,电视台站实际上资源闲
置,浪费严重。近年来开始实行内部承包、宣传和经营管理分流以
后,特别是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分开管理,立即出现了激烈的行业
内部竞争。
这种体制下的广播电视行业只能畸形发 展
+ 非意识形态宣传性的节目往往能够满足观众的具体需求,这 不仅分流了部分观众,而且在价值观上与政府需要传达的主 流意识形态信息构成分裂,使後者的有效性受损,媒介的许 多局部误导对舆论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但这些问题却因为力 有不逮而被搁置。
+ 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中,平民主要由农民代表,在《实话实说》 中平民以市民现身,在《今日说法》中乾脆由利益受损的原告来充任。多数 情况下,这种平民化倾向是通过暴露改革/政权中损害平民利益的消极现象来 体现的,因此带有一定的颠覆性。另一方面,在平民主义的话语中,人民群 众被赋予了决定改革的关键地位。平民化联系著启蒙的诉求,後者在这里与 其说是文化精英的要求,不如说是官方意识形态的需求,而为数甚众的人群 则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这一论点在央视组织编写的有「史传」性质的「跨 世纪丛书」中得到了证实:「中国电视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之一在於,电视传 播同样应当将人民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 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电视传播必须牢固地树立群体观点,始终不 渝地洋溢著一种平民情结」,「重要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 人民群众的要求要有地方提,委屈要有地方说」。
中国电视体制和电 视文化
本节内容:
+一、中国电视的体制 +二、中国电视体制的问题 +三、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思
路
前言
+ 对中国电视发展的考察,不可避免要将其 归置於复杂变化的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语境 中。过去几十年的中国电视有着被过度阐 释的语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再次将 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略加显影,加以审视, 因为对於尚处幼年但却拥有诸多霸权的中 国电视来说,迄今为止它所创造的大部分 神话,甚至它自身,都是在这段历史中创 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