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基础版)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课件【专题十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3页)

(人教版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课件【专题十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3页)

②发生中和反应时,要放出热量。
③中和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考点聚焦
皖考探究
体验安徽
第13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考点2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性 近几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 熟石灰 加 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__________ 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硫酸厂的污水 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考点聚焦
皖考探究
体验安徽
第13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易错点归纳】 1.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 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测溶液的酸碱度时,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不能直接插入
待测液中,测得的pH只能为正整数,不能为小数或负数。
3.因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误认为可用氢氧化 钠来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聚焦
皖考探究
体验安徽
第13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皖 考 探 究
类型一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命题角度:以酸碱中和实验为情景考查中和反应实质。
例1 图13-2是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示意图。
图13-2
考点聚焦 皖考探究 体验安徽
第13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操作如下:
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 溶液,如图①。 (1)此时烧杯中溶液是____ 红 色。 通过溶液色的溶变,判断溶液中酸 (2)加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碱是否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初中化学ppt课件ppt课件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ppt课件ppt课件ppt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分解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物质。例如,水在加热的 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通常伴随着氧气的释放。例如,铁生锈就是一个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通常伴随着物质的还原。例如,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就是一个还原 反应。
燃烧反应与爆炸反应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新能源将在未来能源 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生物技术与化学的结合
交叉领域
化学生物学、生物无机化学、药物化学等。
研究热点
利用生物技术合成新型药物和材料,通过化学手段改造生物体等。
未来影响
生物技术与化学的结合将为药物研发、农业生产等领域带来革命性 的变化。
THANKS
感谢观看
燃烧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通常 伴随着光和热的释放。例如,木材的燃 烧。
VS
爆炸反应
物质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产生高 温、高压和冲击波的现象。例如,炸药的 爆炸。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 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氧气。 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
人教版初中化学ppt课件ppt 课件
• 化学简介 • 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化学前沿与展望
01
化学简介
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重要性
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至 关重要的角色,涉及到能源、材 料、医药、农业等多个领域。
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2024中职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2024中职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目录•课程性质与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素养提升课程性质与目标中职化学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化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中职化学课程定位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理解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了解常见无机物、有机物及其性质,掌握重要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具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化学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电解质溶液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平衡的移动。

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基础高分子化合物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掌握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环境保护中的化学知识。

中职中专化工识图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中职中专化工识图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图一
(二)工程图的表示方法(如图1所示)
⑴投影面:采用水平面、正立面、右侧或左侧面,两两投影面互相垂直,(如图2所示) 。 ⑵作图的方法: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一般采用正投影法得到管道的正立面图 平面图 左视图 右视图 各图的名称、位置 ⑶三视图的绘制原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
二 基本术语
类别
物 料 名 称
代号
工艺 物料
工业空气
PA
工艺气体
PG
工艺液体
PL
工艺固体
PS
工艺物料(气液两相流)
PGL
工艺物料(气固两相流)
PGS
工艺物料(液固两相流)
PLS
工艺水
PW
常用的阀门图例
⒍管道图例 管道管件阀门采用规定的图例示意性表示图3较形象,不是按形状尺寸画出。见图4工艺流程图
二、化工设备图的尺寸标注
(一)尺寸注法 1.基本规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 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省略单位符号, 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应注明相应的单位符号。 (3)图样中所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 尺寸。
(3)尺寸数字 图样中的尺寸数字必须清晰无误,大小一致。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图线通过。尺寸线水平时,线性尺寸数字标注在尺寸线的上方,字头向上;尺寸线垂直时,线性尺寸数字标注在尺寸线的左边,字头向左。 角度的数字一律水平注写,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⒊管口方位的表达方法 ⑴管口的标注 主视图采用了多次旋转画法之后,在不同视图上,同一管 口用相同的小写字母a、b、c等(称为管口符号)加以编 号,避免混乱。相同管口的管口符号可用不同脚标的相同 字母表示,如a1、a2、a3。 ⑵管口方位图 管口在设备上的径向方位,除了在俯(左)视图上表示外, 也可以画出设备的外圆轮廓,用中心线表示管口位置,用 粗实线示意性画出设备管口,称为管口方位图。管口方位 图上的标注与主视图的标注一致。

《药用化学基础》全版.ppt

《药用化学基础》全版.ppt

最新.课件
2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分析高职高专学 生在医药行业各 职业岗位群应具 备的化学知识、 技能
对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物 理化学进行整 合、优化重组
药物合成、生产反应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 药物作用原理所必需的物质结构、性质知识; 药品检测所必需的物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技能; 中西药制剂所必需的表面现象、胶体溶液等知识。
最新.课件
3
本课程内容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B
药物合
化学热力学 原子结构
成,药
化学动力学 分子结构

品生产 过程中
A
药用
C
物 制
的条件、 溶液、四 化学 重要元素

质量控
大平衡与 基础 及化合物
制和分 析
分析 E 有机化学 D 初步
药营
最新.课件
4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状态。
取值: n =1,2,3,……(正整数);
n
1
2
3
4
5 ···
对应电子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 层
第五 层
···
光谱学符号 K
L
M
最新.课件
N
O ···
9
2、角量子数l(能级)
l 亚层符号
同一电子层中的电子运动时,具有的 0
s
电子云的形状也不完全相同。人们把 1 p
处于同一电子层中而具有不同能量的
-1
-1
-2,+2
2s 2px,2py 3s 3px , 3d
2pz
3py,
3pz
4
9

中职教育-烹饪化学(第三版劳动版)课件:第四章 脂类.ppt

中职教育-烹饪化学(第三版劳动版)课件:第四章  脂类.ppt
二、加热油脂的化学变化
1. 高温氧化反应 ➢ 烹饪过程中,高温使用油脂时常与空气直接接触,发
生的氧化作用与低温下发生的自动氧化作用在主要反 应途径上是相同的 ➢ 烹饪中常用的油脂种类不同,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 的难易也不同 ➢ 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后可以较有效地延缓油脂的高 温氧化作用
28
第四节 油脂的理化变化
2. 胆固醇 胆固醇属于固醇类,主要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在
脑及神经组织中含量较高,其次是家禽和蛋类中。
13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二、类脂
3. 蜡
动物蜡
植物蜡
14
矿物蜡
第二节 油脂主要理化性质
一、油脂的物理性质
1. 油脂的色泽和气味 ➢在正常情况下,单纯的脂肪及脂肪酸是无色的 ➢油脂带有颜色,往往与脂肪中溶有的色素物质有关 ,如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 ➢油脂中杂质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杂质越多,其 颜色也深,品质越差
5
天然油脂中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
名称 豆蔻油酸 花生油酸
油酸 棕榈油酸
主要存在于 动植物油 花生、玉米油 所有动植物油 多数动植物油
芥酸
芥子、菜籽、鳕鱼肝油
亚油酸
各种油脂
亚麻酸
亚麻、苏子大麻籽油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一、油脂
1. 油脂的概念 (2)不饱和脂肪酸
6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一、油脂
1. 油脂的概念 (2)不饱和脂肪酸
二、加热油脂的化学变化
3. 聚合反应 ➢ 油脂经过加热使用后,特别是在加热到300℃以上或长
时间反复加热后,油脂不仅会发生热分解反应,还会发 生热聚合反应 ➢ 油脂的热氧化聚合过程,随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油脂 的不饱和度越高,越易发生聚合作用 ➢ 油脂热氧化聚合的程度与温度、氧的接触有关

教学课件《化学(通用类)》(中职)

教学课件《化学(通用类)》(中职)
教学课件《化学(通 用类)》(中职)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基础知识与技能 • 无机化学及其应用 • 有机化学及其应用 • 分析化学简介及实验方法 •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理念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化学(通用类)课程简介
化学(通用类)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 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 基础。
工业制氢气
电解水或天然气与水蒸气高温 反应。
无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食盐
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用作调味品、腌制食 品、配制生理盐水等 。
纯碱
主要成分为碳酸钠, 用于生产玻璃、肥皂 、造纸等。
小苏打
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 ,用作发酵粉、治疗 胃酸过多等。
熟石灰
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等。
烷烃
稳定性好,常用作溶剂、燃料等。
烯烃和炔烃
含有不饱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用 于合成橡胶、塑料等。
芳香烃
具有特殊气味和稳定性,用于合成染料、香料等 。
醇、酚、醚
具有羟基或醚键,可发生酯化、氧化等反应,用于 合成树脂、涂料等。
醛和酮
含有羰基,可发生还原、氧化等反应,用于合成 医药、农药等。
羧酸及其衍生物
具有羧基或酰基,可发生酯化、酰胺化等反应,用于合 成油脂、蛋白质等。
有机合成与制备技术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够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有机反应机理
了解常见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影响 因素,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等。
有机实验技术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 技能,如蒸馏、萃取、分液、重

2024版全新基础化学ppt课件

2024版全新基础化学ppt课件

酸碱反应的实质与特点
中和反应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 为中和反应,其实质是氢离子与
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酸碱反应的特点
酸碱反应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且反应速率较快。
酸碱反应的应用
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 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调节溶液酸碱性、制备盐类等。
离子反应的类型与规律
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原子、分子、 离子等微观粒子以及由它们构成的 宏观物质。
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古代化学
古代化学主要以炼金术和 医药学为代表,积累了一 些关于物质变化的经验性 知识。
近代化学
近代化学以原子论和分子 学说的创立为标志,开始 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组 成和结构。
现代化学
现代化学在理论、实验手 段和应用方面都有了飞速 的发展,形成了多个分支 学科。
0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与分子
原子的概念与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粒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 质。
分子的概念与性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由组成的原 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 空间排列而结合起来。
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 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元素的分类与周期表
元素的分类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元素 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常见于 金属与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 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前后
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 物浓度的增加,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 快慢。
影响因素

2024版全新基础化学课件

2024版全新基础化学课件

2024全新基础化学课件contents •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目录01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分类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晶体与非晶体物质组成与结构介绍元素周期表,阐述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阐述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根据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对物质进行分类,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

介绍晶体的基本特征和非晶体的概念,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

介绍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阐述其特点和实例。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阐述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介绍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阐述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移动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实例,阐述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介绍三种基本化学键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实例。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物质的熔沸点与溶解性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阐述范德华力、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的产生、特点和影响因素。

介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阐述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如极性、酸碱性等。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介绍溶液的定义、组成和表示方法,阐述溶质和溶剂的作用。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介绍溶液的配制方法和稀释原理,解释相关计算。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阐述胶体的定义、性质和制备方法,比较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

胶体的性质与制备介绍溶液和胶体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溶液与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溶液与胶体性质02无机化学基础知识0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指导新元素的合成等0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结构周期、族、元素分区等概念02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元素周期表及元素性质酸碱反应与盐类水解酸碱反应的定义与分类强酸强碱反应、强酸弱碱反应等酸碱平衡与pH值酸碱指示剂、缓冲溶液等概念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水解平衡常数、影响水解的因素等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数、氧化剂与还原剂等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等电化学基础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反应等概念无机物分类及性质无机物的分类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等)和化学性质(稳定性、反应性等)无机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陶瓷、玻璃、肥料、合成材料等03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介绍IUPAC 命名法,包括基团、取代基、官能团等命名规则。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课件(人教版):烷 烃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课件(人教版):烷 烃
CH3CH2CH2CH2CH2CH3
1 2 3 4 5 6
己烷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4 3 2 1
上述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烷分子中C—H键断裂,其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生成C—Cl键。
(4)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可能生成哪些产物?请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一氯乙烷(1种),二氯乙烷(2种),三氯乙烷(2种),四氯乙烷(2种),五氯乙烷(1种),六氯乙烷(1种)共9种。
可能的产物:CH3CH2Cl、CH3CHCl2、CH2ClCH2Cl、CH3CCl3、CH2ClCHCl2、CH2ClCCl3、CHCl2CHCl2、CHCl2CCl3、CCl3CCl3
(1)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也不与强酸、强碱及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但能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反应和在光照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4.烷烃的化学性质
(2)烷烃的性质与甲烷相似
①不与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反应。
②氧化反应——可燃性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连短线
4.不同基,简在前,相同基,要合并
5.同位置,简在前。
6.支链序号的合数要最小
取代基位置-取代基数目 取代基名称 主链
阿拉伯数字 中文
(阿拉伯数字之间用“,”隔开;阿拉伯数字与文字之间用“—”隔开。)
系统命名法步骤:
(1)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做主链;(2)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一端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3)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数较多的碳链做主链;(4)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从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5)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链位号之和最小为原则,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

2024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同步教学教学设计

2024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同步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对于化学键、分子结构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并能够预测和解释简单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体系。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理解
-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分子结构特点,理解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 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正确命名简单的烷烃、烯烃和炔烃。
- 学生能够解释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机理,如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理解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技能与应用
-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预测其可能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重点讲解烷烃的饱和结构、烯烃的碳碳双键、炔烃的碳碳三键特性,强调这些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 举例:以甲烷、乙烯、乙炔为例,分析其分子结构及对应的性质变化。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系统讲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方法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符号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有机化学反应实例,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小组讨论与合作中,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