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

合集下载

隐匿性乳腺癌伴肾上腺肿物1例报告

隐匿性乳腺癌伴肾上腺肿物1例报告

隐匿性乳腺癌伴肾上腺肿物1例报告闫雷;刘敏;刘百龙;董丽华【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37)004【总页数】1页(P655)【作者】闫雷;刘敏;刘百龙;董丽华【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性,55岁,因右腋下无痛性肿物4个月于2010年1月15日入院。

就诊4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腋下一肿物,约蛋黄大小,不伴有疼痛,双侧乳腺未发现肿物,无乳头溢液。

于本院门诊行超声引导下腋窝肿大淋巴结穿刺,病理回报:穿刺组织内可见癌。

免疫组化:CA15-3 (+),CK (+),CK20 (-),CK7 (+),E-cadherin (+),S-100 (+),PR(-),ER (-),HMB45(+),支持来自乳腺。

查体:右侧腋窝可及2个肿大淋巴结,大小约3.5及2.5cm,边界清,活动度尚可,双侧乳腺对称,无乳头凹陷及橘皮征,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一长约4cm陈旧性术痕,双侧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心肺腹无异常。

既往于2年前曾行右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

月经、婚育史无特殊。

否认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

入院诊断为右侧乳腺癌(cT0N2M0),行TAC(环磷酰胺500mg·m-2,吡柔比星50mg·m-2,多西他赛75mg·m-2)方案新辅助化疗6疗程后右侧腋下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术前查胸正侧位片肺内未见异常,乳腺增强MRI检查提示右乳腺外下象限及邻近脂肪层内异常信号,邻近处乳腺边缘小结节影。

行肾上腺超声,提示右侧肾上腺区约22mm×19mm实质性占位,建议行双侧肾上腺平扫加二期增强CT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拒绝。

于2010年5月14日在全麻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福建放射肿瘤科模拟题2021年(94)_真题无答案(32)

福建放射肿瘤科模拟题2021年(94)_真题无答案(32)

福建放射肿瘤科模拟题2021年(94)(总分87.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有关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的陈述错误的是A. 一经诊断,原则上应早期手术切除B. 大都有完整的包膜,易于完整摘除C. 多数肿瘤与肋间神经或交感神经有联系D. 肿瘤位于胸前者应避免损伤胸3~4、交感神经而导致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E. 来源于迷走神经者要注意勿损伤喉返神经2. 下列关于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原则描述错误的是A. 对于厚度小于1mn的病灶,手术切除边缘距病灶或活检瘢痕0.5~1cmB. 对于厚度1~2mm的病灶,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边缘距病灶或活检瘢痕2cmC. 对于厚度2~4mm的病灶,建议手术切除边缘距病灶或活检瘢痕2~3cmD. 对于厚度超过4mm的病灶,建议争取手术切除边缘距病灶或活检瘢痕3cmE. 厚度小于1mm的病灶,建议行区域淋巴结清扫3. 男性,36岁,近半年出现间断性排便次数增加,常于进食后立即排便,大便不成形,但无脓血及黏液便等。

夜间常有较严重的盗汗,并伴有37.5℃左右的低热。

服用抗生素症状可缓解。

B超检查发现,乙状结肠有3cm肠壁轻度增厚。

正确的处理意见为A. 直肠指诊B. CT检查C.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D. 乙状结肠镜检查E. 服用抗生素加中药保留灌肠控制炎症4. 食管癌手术后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是A. 反流性食管炎B. 吻合口瘘C. 胸膜腔感染D. 吻合口狭窄E. 术后肺不张5. 乳腺癌的乳腺X线摄影不常见的表现为A. 边缘不规则,伴有毛刺的肿物B. 血管增粗C. 片状密度增高影D. 成堆细砂粒样钙化E. 皮肤增厚或限局性皮肤凹陷6. 诊断直径<2cm的肝癌,最好的方法为A. 放射性核素肝扫描B.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C. B超D. MRIE. 胆道造影7. 绒毛膜上皮癌最可靠的确诊依据是A. X线胸片可见转移阴影B. 阴道可见紫蓝色转移结节C. 卵巢黄素囊肿持续不消失D. 刮宫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持续高于正常值E. 子宫病理学检查仅见滋养细胞而无绒毛结构8. 食管癌下面哪种情况可行内镜黏膜切除A. 癌侵犯黏膜下层B. 癌侵犯黏膜肌层C. 上皮内癌D. 癌侵犯肌层E. 癌侵犯纤维层9. 颈部Ⅰ区淋巴结为A. 颌下和颏下淋巴结B. 颈深淋巴结上组C. 颈深淋巴结中组D. 颈深淋巴结下组E. 颈后三角淋巴结10. 电子束治疗时,能量选择的标准是使整个靶区完全被某一等剂量线包括,此等剂量线为A. 80%B. 90%C. 70%D. 100%E. 95%11. Krukenberg癌是指胃癌转移至哪个器官A. 子宫B. 大网膜C. 直肠前窝D. 卵巢E. 腹壁12. 卵巢上皮癌放射治疗时,不属于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A. 分期B. 组织分化C. 组织类型D. 年龄E. 术后残存肿瘤大小13. 根治性手术指A. 肿瘤广泛切除术B. 肿瘤局部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的清除术C. 肿瘤广泛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的清除术D. 受累脏器整个切除及区域淋巴结的清除术E. 肿瘤及其远处转移灶的广泛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除术14. 较易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是A. 左侧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术B.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术C. 左侧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术D. 右胸、腹正中二切口食管胃右胸内吻合术E. 右侧开胸经裂孔食管胃右胸内吻合术15.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是A. 呛咳B. 声嘶C. 明显消瘦D. 吞咽梗阻E. 吞咽异物感16. 食管癌下述哪项应首选放疗A. 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B. 主动脉弓以下食管癌C. 胸下段食管癌D. 胸中段食管癌E. 胸中段和下段食管癌17. 下列情况应行全腮腺切除的是A. 分化差的腺癌B. 恶性混合瘤C. 未分化癌D. 鳞癌E. 以上均是18. 不属于恶性胸膜间皮瘤手术适应证的是A. 病变集中一侧胸腔,无远处转移B. 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C. 患者相对年轻,能承受手术创伤,预期术后能接受辅助治疗和较好的生活质量D. 患者伴有难以忍受的胸部疼痛E. 反复难以控制的胸腔积液而其他治疗无效19. 患者男,60岁。

结节病误诊1例分析

结节病误诊1例分析

结节病误诊1例分析【关键词】结节病;肺癌诊断;误诊1 病历摘要患者女,4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伴消瘦、盗汗、乏力、食欲不振,自服消炎和止咳药物无好转,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而入院。

查体:神清、精神不振、消瘦、唇略发绀,右锁骨上可触及0.7 cm淋巴结、质硬、活动度良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白细胞6.0×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8,红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9.6 g/L,胸片示右肺门影增大,CT示:右侧纵隔,主动脉弓旁及双侧肺门多发散在肿大的淋巴结,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入院诊断考虑为中央型肺癌伴纵隔转移,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右上叶支气管与中间支气管分杈处增宽,右中叶内侧段有狭窄,支气管病理活检提示:慢性炎症改变,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淋巴结肉芽肿。

临床综合考虑结节病。

给予泼尼松30 mg每天一次口服,1周后病情明显好转,1个月后CT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继续口服泼尼松治疗。

2 讨论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年龄20~40岁,临床大多数发病隐匿,多以呼吸系统为首发证状。

另有约20%于健康体检时发现,20%~30%以肺外病变为首发症状[1],皮肤改变约占11%~25%,眼部表现占25%,周围淋巴结肿大占[2]1/3,还有心脏改变,肾脏受累,消化系统及关节炎等,易误诊为淋巴结核、淋巴瘤、肺结核、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关节炎等。

结节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病理学形态是以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非干酪样上皮细胞肉芽肿性改变,抗酸染色体阴性。

另有SACE活性增高,胸片及CT可见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伴或不伴肺内结节、片状影。

结节病有自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性眼病;进行性肺部病变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神精系统改变;心脏结节病、皮肤、肾脏、肝损害;持续性高钙血症。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叶雨超; 孙玲; 杨永福; 夏金华; 黄波【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14【总页数】3页(P1888-1890)【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误诊; 临床症状; 病理特点; 治疗【作者】叶雨超; 孙玲; 杨永福; 夏金华; 黄波【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呼吸二病区贵州遵义563000;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贵州遵义 5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具有系统性、多样性、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的国内少有报道,十分容易误诊。

本文分析1例因肺内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ITL,最初诊断为肺结核,分析其发病、诊断及治疗过程,重点阐述AITL临床症状、病理特点、治疗手段及误诊原因分析,以提升该病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1 病例简介1.1 病史患者男性,73 岁,因“咳嗽、咳痰2 个月余,加重伴发热20+d”于2017年7月14日入院,患者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粘痰,咳嗽夜间较重,伴乏力、纳差,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无咳血及痰中带血,不伴有畏寒、发热、寒战、盗汗,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胸部CT(2017年5月)提示:(1)考虑双肺继发性肺结核病双上肺叶结核球形成;(2)心包膜增厚、钙化。

查3次痰结核菌涂片均阴性,予输液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20+d前上诉症状加重并出现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39.5℃,伴畏寒、寒战,伴乏力、纳差,无夜间盗汗,否认胸痛、胸闷及咳血(痰中带血),再次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该院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具体不详)1周无效,因考虑“肺结核”转诊至我院,患病以来体重下降2~3 kg。

隐匿性乳腺癌1例病例报道及诊治体会

隐匿性乳腺癌1例病例报道及诊治体会
O C和典 型 的 Ⅱ期乳 腺 癌 的临床特 征相 似 , 首发 B 其 症 状 为孤 立 的腋 窝 淋 巴结 肿 大 , 程 可持 续数 月 , 病 其 与腋 窝淋 巴结转 移癌 的鉴别 诊 断有一 定 的难 度 。 21 0 0年英 国国家 卫生 与 临床 优化 研究 所 ( IE) N C 公 布了 《 原发 灶不 明转移 癌诊 治指南 》指 出原 发灶不 , 明癌 早 期 即 出现 腋 窝 淋 巴结 转 移 而 乳 腺 局部 无 肿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5 16 (0 20 — 28 0 R7 79 D 2 9 — 24 2 1)3 0 3 — 3
d i1 . 6  ̄ i n2 9 — 2 4 0 20 . 4 o :03 9 s 0 5 1 6 . 1 . 0 9 s 2 3 2
7 0%左 右 [ 。典 型 的乳 腺 癌 早 期一 般 表 现 为 乳房 1 ]
进 行连续 切 片)腋 窝淋 巴结 检 出 1 枚 没有转 移 ” , 5 。 术 后 患者恢 复情 况 良好 , 续予 以 C F方案 化疗 一 继 E 次, 因患 者 出现 重度 的骨髓 抑 制 而终 止 化疗 , 荐 推 患者 口服他莫 西芬 3 5 。 至 年
予 以新 辅助 化疗 (E C F方 案 ) 两周期 后 , 2 1 年 5 于 01 月 1 8日在 全 麻下 行 “ 左乳 癌 改 良根治 术 加 左 侧腋 窝 淋 巴结 清扫 术 ”术 后病 理检查 结果 示 “ , 左乳 没有
发 现 原发 肿 瘤 ( P T C 对 E — T报 告 的异常 高代 谢 部位
( N ) 查显 示 为纤 维 瘤 。 于 2 1 年 3月 2 F AC 检 0 1 2日

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及文献复习

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及文献复习

㊃病例报告㊃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特发性多中心型C a s t l e m a n 病1例及文献复习张旭霞,张玲芳,杨 静,彭艳艳,刘 乐,邰宵辉,李红玲(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甘肃兰州730000)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胰腺炎;诊断中图分类号:R 7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01-0084-03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18.01.014 C a s t le m a n 病(C D )是一种局灶或多中心淋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临床少见病,1956年B e n ja m i n C a s t l e m a n 等首次报道并命名㊂C D 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以淋巴结显著肿大为特点,可伴有全身症状和(或)多系统损害,明显的淋巴滤泡㊁血管及浆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是其最显著的病理特点㊂由于C D 多系统损害特点往往以其他病为首发表现,而且部分C D 处于B 细胞恶性增生的危险中,少数多中心型可转化为恶性淋巴瘤㊂因此,提高对C D 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的认识水平,对及早准确诊断C D 具有重要的意义㊂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经病理确诊的1例C D 典型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㊂1 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主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个月,于2016年3月6日收住我院消化科㊂2016年1月5日患者无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就诊于武都区医院化验血淀粉酶480U /L ,尿淀粉酶1210U /L ;腹部超声示:胰腺头部肿胀,周围似有渗出,考虑胰腺炎㊂诊断 急性胰腺炎 ,给予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㊂出院后仍有轻微腹痛,未予重视㊂3月2日患者腹痛加重,就诊于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上腹增强C T :胰腺肿瘤性病变合并肝㊁双肾及骨转移;腹膜后可见多发小淋巴结㊂为进一步诊治以 胰腺肿瘤 收住我院消化科㊂患者起病以来精神食欲㊁睡眠差,近2月体重下降约8k g,大小便正常㊂入院体格检查:神清,对答切题,无贫血貌,双侧腋窝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质韧无触痛,最大约3c mˑ2c m ㊂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㊂上腹部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㊂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5ˑ109/L ,血红蛋白132g /L ,血小板90ˑ109/L ㊂乙型肝炎三系统+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 )+梅毒(-)㊁人类疱疹病毒-8(-)㊂红细胞沉降率89mm/1h ,血淀粉酶371.2U /L ,尿淀粉酶1343.0U /L ;生化:球蛋白53.1g /L ,血糖正常㊂肿瘤标记物:糖类蛋白12555.97U /m l ,糖类蛋白19-955.58U /m l㊂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Ⅲ级,灶性腺体肠化㊂浅表淋巴结超声: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回声减低,部分淋巴结纵横比例失常㊂上腹部M R 平扫+增强示:胰头㊁肝脏及双肾多发异常信号灶,并多发肋骨骨质信号异常,肋骨周围软组织增厚,双侧胸膜增厚并少量胸腔积液,腹膜后可见多发小淋巴结;少量腹水;胆汁淤积(图1)㊂考虑胰腺肿瘤性病变合并肝㊁双肾及骨转移㊂图1 治疗前腹部M R I 检查结果 胰头㊁肝脏及双肾多发异常信号灶,并多发肋骨骨质信号异常,肋骨周围软组织增厚通信作者:李红玲,E m a i l :150********@163.c o m㊃48㊃‘临床荟萃“ 2018年1月5日第33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5,2018,V o l 33,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左侧腋窝淋巴结活检病理:镜下淋巴结结构紊乱,被膜完整,边缘窦消失,髓窦不明显,淋巴组织弥漫增生,其间可见较多的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扩大,套区存在并伴有葱皮样改变㊁小血管伸入生发中心并伴有透明样变性,套区内可见数量丰富的浆细胞,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丰富,内皮细胞肿胀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①C D3(+);②C D20(+,以滤泡为主);③B c l-2 (+,生发中心细胞-);④B c l-6(生发中心细胞+);⑤C y c l i nD1(-);⑥C D34(微血管内皮细胞+);⑦C D10(生发中心细胞+);⑧C K P(-);⑨C D21(滤泡FD C+);⑩C D79α(+,以套层为主);췍K i-67(i n d e x:生发中心70%~80%,滤泡间8%~10%)㊂(左侧腋窝淋巴结)C a s t l e m a n病,血管滤泡型(巨大淋巴结增生),见图2㊂图2患者淋巴结活检结果淋巴滤泡数量增多,滤泡间成熟浆细胞呈多个片状分布患者于2016年3月18日转入肿瘤内科,自身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G32.90g/L;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 S H)1.86U/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1.50n m o l/L,甲状腺素(T4)77.25n m o l/L;淀粉酶测定:尿淀粉酶2108.0U/L;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象未见明显异常㊂颈胸部C T:①双侧颈动脉鞘内及右侧锁骨上多发淋巴结肿大;②双侧上颌窦筛窦炎;③双肺支气管炎,请结合临床;④双侧胸膜肥厚,双侧胸腔积液;⑤双侧肺门㊁腋下及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㊂明确诊断:C a s t l e m a n病(血管滤泡型;特发性多中心型;Ⅳ期),累及颈部㊁肺门㊁纵膈㊁腋下淋巴结,侵犯胰腺㊁肝脏㊁肾脏㊁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 a s t e r n C o o p e r a t i v eO n c o l o g y G r o u p,E C O G)评分1分㊂给予C HO P方案(环磷酰胺1.2g,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2m g,静脉滴注第1天;吡柔比星50 m g,静脉滴注第1天;泼尼松龙100m g,口服第1~5天)化疗2个周期,化疗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化疗后上腹部疼痛缓解,腋下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淀粉酶正常,红细胞沉降率42mm/1h,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 R)㊂于9月28日完成C HO P方案8周期化疗,P E T-C T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 R)㊂于2017年3㊁6月复查C R㊂2讨论目前认为,C D为非肿瘤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㊂男女比例接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㊂病程长短不一,据文献报道最长可达15年㊂C D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据目前报道可能与病毒感染[如人类疱疹病毒8(HHV-8)㊁巨细胞病毒(C MV)㊁E B 病毒㊁H I V等]㊁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6(I L-6)㊁血管增生有关[1-2]㊂C D的突出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单一,亦可多部位㊂根据淋巴结受累范围C D临床上分为局灶性(L C D)和多中心型(M C D)㊂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C D分为透明血管型(H V-C D)㊁浆细胞型(P C-C D)和混合型(MT-C D)㊂M C D根据是否感染HH V-8分为HH V-8相关M C D(HH V-8阳性)及特发性M C D(i M C D)(HHV-8阴性)㊂L C D较多见,发病中位年龄30~40岁,主要表现为单一部位淋巴结肿大,90%以上患者无全身症状,淋巴结切除后疗效确切[3]㊂M C D常呈侵袭性病程,易伴发感染,发病中位年龄50~60岁,通常表现为多部位淋巴结肿大和多脏器受累,患者多伴有长期发热㊁盗汗㊁乏力㊁消瘦等全身症状㊂此外,客观检查中血细胞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㊁血清I L-6升高㊁高免疫球蛋白血症㊁肝脾肿大为多见㊂M C D不仅可累及淋巴结,还可累结外组织,如肺㊁心包㊁喉㊁眼㊁肝㊁肾等多器官系统㊂但以胰腺受累为首发表现的M C D病例相当罕见,国外资料俱为L C D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4-5]㊂C D的确诊需结合临床与病理,多次多部位病理活检可提高阳性率㊂F r i z z e r a于1988提出C D的诊断标准:①L C D:单一部位淋巴结肿大,特征性增生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排除可能的原发病,H V型多无全身症状;②M C D:2个或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并侵犯外周淋巴结,特征性增生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排除可能的原发病,多系统受累表现㊂本病例腹痛为首发症状,双侧颈部腋窝㊁纵隔及双肺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血球蛋白明显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快,H I V抗体检测(-),HH V-8抗原检测(-),侵犯胰腺㊁肝脏㊁肾脏㊁骨,结合病理切片,病变符合C D㊁血管滤泡型特发性多中心型㊂C D一般累及的结外组织为肺㊁心包㊁喉㊁眼㊁肝㊁肾等多器官系统㊂但以胰腺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少见㊂由于本例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且初诊时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按胰腺炎治疗后症状缓解,导致未能及早诊断㊂C D为临床少见病,i M C D病例更为罕见,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i C D国内尚未见报道[6-7]㊂C D的预后与病理类型㊁临床分型及H I V感染等有关㊂根据㊃58㊃‘临床荟萃“2018年1月5日第33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8,V o l33,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 a t i o n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a n c e rN e t w o r k,N C C N)指南M C D治疗建议,主要为联合化疗ʃ利妥昔单抗(R),具体为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碱类+泼尼松(C HO P)㊁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碱类+地塞米松(C A V D)㊁环磷酰胺+长春碱类+泼尼松(C V P)及脂质体多柔比星㊂治疗有反应者,进行临床观察,直到进展后与治疗无效者归入难治/进展组㊂最终归入复发/难治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他非常用药物治疗㊂可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有:硼替佐米(蛋白酶体抑制剂)ʃ利妥昔单抗㊁t o c i l i z u m a b(人源化抗人I L-6受体单抗)㊁a n a k i n r a(重组I L-1受体抑制剂)㊁沙利度胺ʃ利妥昔单抗㊁来那度胺㊁大剂量的齐多夫定联合缬更昔洛韦(病毒激活细胞毒药物)等单药或联合方案[8-9]㊂由于这些方案的治疗报道均为个案报道,所以它们在C D 中的治疗意义有待进一步证实㊂患者H I V-HHV-8-伴有终末器官损害[10-11],疾病活动,首先考虑R-C HO P方案,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未使用美罗华,予以C HO P方案,化疗效果佳达到完全缓解㊂我们选择将本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报道,以引起临床重视㊂参考文献:[1]赖玉梅,李敏,刘翠苓,等.I L-6在C a s t l e m a n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5):404-408.[2] N i s h i m o t oN,M i v a s a k a N,Y a m a m o t o K,e ta l.L o n g-t e r ms a f e t y a n d e f f i c a c y o f t o c i l i z u m a b,a n a n t i-I L-6r e c e p t o rm o n o c l o n a l a n t i b o d y,i n m o n o t h e-r a p y,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t h eS T R E AM s t u d y):e v i d e n c eo f s a f e t ya n d e f f i c a c y i na5-y e a r e x t e n s i o ns t u d y[J].A n nR h e u m D i s,2009,68(10):1580-1584.[3] R o c aB.C a s t l e m a n sd i s e a s e:a r e v i e w[J].A I D SR e v,2009,11(1):3-7.[4] K h a s h a b MA,C a n t o M I,S i n g h V K,e ta l.A r a r ec a s eo fp e r i p a n c r e a t i cC a s t l e m a n s d i s e a s e d i a g n o s e d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 b y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f i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J].E n d o s c o p y,2011,43(S u p p l e2U C T N):E128-130.[5]S h e t t y P S,P a t k a rS,S h e t T,e ta l.C a s t l e m a n sd i s e a s ep r e s e n t i n g a s p e r i p a n c r e a t i c n e o p l a s m[J].I n d i a n J S u r gO n c o l,2015,6(1):26-29.[6] M a t s u m o t oT,O k u w a k iK,K i d a M,e ta l.A p a t i e n t w i t hp a n c r e a t i c C a s t l e m a n's d i s e a s e a r i s i n g a r o u n d t h e m a i n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J].I n t e r n M e d,2015,54(16):2007-2012.[7] L i u A Y,N a b e l C S,F i n k e l m a n B S,e t a l.I d i o p a t h i cm u l t i c e n t r i c C a s t l e m a n s d i s e a s e:a s y s t e m a t i c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J].L a n c e tH a e m a t o l,2016,3(4):163-175.[8] F a j g e n b a u m D C,U l d r i c k T S,B a g g A,e ta l.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o n s e n s u s d i a g n o s t i c c r i t e r i af o r HH V-8-n e g a t i v e/i d i o p a t h i cm u l t i c e n t r i cC a s t l e m a nd i s e a s e[J].B l o o d, 2017,129(12):1646-1657.[9] T a l a t N,S c h u l t e KM.C s a t l e m a n s d i s e a s e: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o f416p a t i e n t sf r o m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J].O n c o l o g i s t,2011,16(9):1316-1324.[10] C a s q u e r oA,B a r r o s oA,F e m aán d e zG u e r r r r oM L,e t a l.U s eo f r i t u x i m a b a s a s a l v a g e t h e r a p y f o r H I V-a s s o c i a t e dm u l t i c e n t r i cC a s t l e m a nd i s e a s e[J].A n nH e m a t o l,2006,5(3): 185-187.[11]S t a r k e y C R,J o s t e N E,L e e F C.N e a r-t o t a lr e s o l u t i o n o fm u l t i c e n t r i cC a s t l e m a n d i s e a s eb y p r o l o n g e d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t h a l i d o m i d e[J].A mJH e a m a t o l,2006,81(4):303-304.收稿日期:2017-08-17编辑:﹏﹏﹏﹏﹏﹏﹏﹏﹏﹏﹏﹏﹏﹏﹏﹏﹏﹏﹏﹏﹏﹏﹏﹏﹏﹏﹏﹏﹏﹏﹏﹏﹏﹏﹏﹏﹏﹏﹏﹏﹏﹏﹏﹏﹏﹏﹏﹏﹏﹏王秋红(上接第83页)参考文献:[1]S i k o r s k aB,K n i g h tR,I r o n s i d e J W,e t a l.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e a s e[J].A d vE x p M e dB i o l,2012,724:76-90.[2]陈吐芬,江晓静.人类朊粒病研究进展及对人类医学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6):614-618.[3] P u o t iG,B i z z iA,F o r l o n iG,e ta l.S p o r a d i ch u m a n p r i o nd i se a s e s:m o l e c u l a r i n s i g h t s a n d d i a g n o s i s[J].L a n c e tN e u r o l o g y,2012,11(7):618-628.[4] K n i g h tR.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 e a s e:a r a r e c a u s eo f d e m e n t i ai ne l d e r l y p e r s o n s[J].C l i n I n f e c tD i s,2006,43(3):340-346.[5] B u c e l l i R C,A n c e sB M.D i a g n o s i s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 a p a t i e n tw i t hr a p i d l yp r o g r e s s i v ed e m e n t i a[J].M o M e d,2013,110(5):422-428.[6] M a r t i nG G,Pér e z J A,C u e v a sR A.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 d i s e a s e:h y p e r i n t e n s es i g n a l i nc o r t e xa n d b a s a l g a n g l i ai n 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J].N e u r o l o g i a,2009,24(9):813.[7] T k i t a m o t o H.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MM2-t y p e s p o r a d i c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 e a s e[J].N e u r o l o g y,2005,64(4):643-648.[8] Z a n u s s oG,F i o r i n i M,F e r r a r iS,e ta l.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m a r k e r s i ns p o r a d i c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 e a s e[J].I n tJ M o l S c i,2010,12(9):6281-6292.[9] Z e r r I,K a l l e n b e r g K,S u mm e r sD M,e ta l.U p d a t ec l i n i c a ld i a g n o s i t i c c r i te r i af o rs p o r a d i c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 e a s e[J].B r a i n,2009,135(4):2659-2668.[10] C h i t r a v a s N,J u n g R S,K o f s k e y D M,e t a l.T r e a t a b l en e u r o l o g i c a l d i s o r d e r s m i s d i a g n o s e d a s C r e u t z f e l d t-J a k o bd i se a s e[J].A n nN e u r o l,2011,70(3):437-444.收稿日期:2017-09-08编辑:武峪峰㊃68㊃‘临床荟萃“2018年1月5日第33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8,V o l33,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低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1例

低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1例

低钠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1例商书霞;陈树春;章冬梅【摘要】@@ 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1月前喷洒农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当时患者无发热、咳嗽,无胸闷、气短、胸痛、咯血等不适症状,无明显消瘦.【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1页(P639-639)【关键词】低钠血症;小细胞型肺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作者】商书霞;陈树春;章冬梅【作者单位】056201,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二矿医院内科;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患者,男,55岁。

主因间断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余入院。

患者于1月前喷洒农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当时患者无发热、咳嗽,无胸闷、气短、胸痛、咯血等不适症状,无明显消瘦。

在当地医院给予止吐治疗后效果欠佳,遂转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7.5℃,血压 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不振,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血钠107mmol/L(正常135~145 mmol/L)、尿钠374 mmol/L(正常﹤20 mmol/L)、血浆渗透压为 215.07 mOsm/L(正常﹥280 mOsm/L);血、尿、大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正常;皮质醇正常并符合生理节律;促肾上腺激素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肿瘤全项无异常;结核抗体阴性;血沉正常;颅脑CT未见异常;颅脑MRI回报轻度脑缺血改变,垂体无异常;肺部CT示右肺上叶后端及右肺下叶背段小结节影;腹部CT示胰头稍饱满,胆总管略扩张,胰腺强化CT无异常;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恶性肿瘤的早期识别

恶性肿瘤的早期识别

表20-0-3 预测结直肠肿瘤风险评分表
危险因素
标准
分值
年龄
50岁-55岁
0
性别
女性
0
男性
1
家族史
一级亲属无结直肠癌
0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 1
吸烟
无吸烟史
0
有吸烟史(包括戒烟) 1
体质指数
<25kg/m2
0
≥25kg/m2
1
糖尿病

0

1
56岁~75岁
1
(四)乳腺癌
1.病因
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初次足月产的年龄与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呈正相 关,而哺乳的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 有乳腺癌家族史、高脂饮食、肥胖、外源性雌激 素摄入过多等情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危险。
4.高危人群
2014年亚太结直肠癌筛查共识认为年龄、男性、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和肥胖是亚太地区结直 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根据我国的实际 情况,可参考表200-3对患者进行风险评分:推荐 高危患者(3-6分)进行结肠镜检査;对于低危患者 (0-2分)可考虑筛查粪便隐血和(或)血清标志物(如 septin9DNA甲基化检测等)。
2.常见症状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为乳腺肿块。肿块常常为无明显疼痛, 有的肿块还同时伴有皮肤粘连、皮肤水肿、皮肤溃烂等表现。 部分有乳头溢液,常见于发生于大导管者或导管内癌者。如 果肿瘤累及到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引起乳头偏向肿瘤一侧。 少数乳腺癌只表现为血性乳头溢液,无明显肿块。乳腺癌可 转移到腋窝淋巴结,少数病例以腋窝淋巴结肿大就诊,而乳 腺未发现病灶。另外,炎性乳癌进展迅速,临床上可出现乳 腺皮肤发红,伴有局部水肿、皮肤温度升高,易误诊为乳腺 炎。

以对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

以对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

以对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农民。

因发现左腋下肿物10余天入院。

患者于10余天前无意中发现左腋下肿物,约鸡蛋黄大小,活动时局部有不适感。

无上肢感觉或运动障碍。

入院查体:左腋下可扪及数枚大小不等之肿块,大者约3cm×3cm,表面光滑,质硬,边界不清,并相互融合,与局部皮肤无浸润粘连,无压痛。

余未见明显异常。

B超检查示:左腋下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肿块,大者约34cm×19cm、38cm×1 3cm。

部分肿块融合成团。

CDFI:肿块内见点状血流信号。

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

CT检查示:右肺中叶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结节影,最大截面约17cm×17cm,CT值约30Hu,边缘呈轻度分叶状,周围见细毛刺,并见一索条影与前壁胸膜相连。

双侧段及段以上支气管通畅,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左腋下见多个类圆形结节影,最大者直径约23cm。

CT诊断:右肺中叶占位,考虑周围型肺癌,并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肿瘤标志物检查:CA15-36290U/L(正常值0~25);CEA146μg/L(正常值0~34);CYFRA 21μg/L(正常值0~333);CA1259140U/L(正常值0~35)。

入院后行左腋下肿物切除术,标本送冰冻切片,病理报告为转移癌,遂行左腋下淋巴结清扫,结束手术。

石蜡病理报告为左腋下淋巴结转移性大细胞未分化癌(18/29)。

术后行介入化疗2次,病人恢复满意,复查X线片示右肺占位明显缩小。

讨论根据组织学分类,肺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腺癌、肺泡细胞癌四种主要病理类型。

其中,未分化癌又可分为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或称燕麦细胞癌)。

淋巴转移是鳞癌和未分化癌常见的转移途径。

癌细胞经淋巴管道向支气管旁、隆突下、肺门、气管旁,甚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未分化癌可在原发肿瘤甚小时即发生肺门淋巴结转移。

肺门、气管旁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发生在肺癌的同侧,也可交叉转移到对侧。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作者:宋萌萌李曦芝骆志成来源:《新医学》2022年第04期【摘要】滤泡性淋巴瘤(FL)转化的病例已有报道,但以皮肤损害为首诊表现的转化较为罕见。

该文报道1例FL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53岁女性患者,其以乳房多发性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追问患者既往病史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确诊。

予以R2+ICE方案(R2: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I:异环磷酰胺,C:卡铂,E:依托泊苷)化学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建议其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因经济问题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治疗,患者出院后2个月死亡。

【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转化;皮肤【Abstract】 The cases of follicular lymphoma (FL) transformation have been reported,whereas FL transformation with skin lesions as the first sign has been rarely seen.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ed a 53-year-old female patient diagnosed with FL transformation into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L) with multiple skin nodules of the breast as the first sign. The medical history of this patient was inquired and clinical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skin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2+ICE chemotherapy regimen (R2: rituximab + lenalidomide, I:ifosfamide, C: carboplatin, E: etoposide) was given. In addition, hep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as recommended. Nevertheless,the patient’s family discontinued further treatmen t and the patient died at 2 months after discharge.【Key words】 Follicular lymphoma;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on-Hodgkin lymphoma; Hist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kin滤泡性淋巴瘤(F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常见的两大类型,FL转化的病例虽已有报道,但临床上以皮肤损害为首诊表现的FL转化为DLBCL的病例却非常罕见。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误诊结核原因分析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误诊结核原因分析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误诊结核原因分析目的探讨60岁以上肺结核并存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肺结核并存肺癌的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l2月我院收治的29例60岁以上肺结核并存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0岁以上肺结核并存肺癌以鳞癌为主,大部分患者由于受到结核病的影响,没有及时发现肺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结论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相似,两者并存更易误诊、漏诊,定期复查X线胸片或CT,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标签: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延误诊断;原因肺结核实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根据WHO的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患者数为130万例,位于全球第二位。

近几年由于环境污染及吸烟等因素影响,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肺癌发病率48.9/10万,占全部肿瘤新发病例数的18.39%,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死亡率43.48/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5.30%,是我国首要的癌症死因[1]。

近年来肺结核与肺癌两病并存逐渐增多,特别是老年人比较常见。

由于两病的临床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诊断肺癌就更加困难,极易被漏诊和误诊。

近年来随着结核患者寿命延长,老年肺结核增多,特别是对于结核菌素试验出现强阳性、痰涂片结核菌也出现阳性的肺癌患者,经常给鉴别工作带来许多麻烦,是值得重视的问题[2]。

为了提高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认识,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9例6O岁以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9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6.8±5.26)岁。

29例患者中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的2l例,时间为2月~30年不等,平均病程(4.74±2.33)年。

其中20例有吸烟史,有13例吸烟长达20年以上。

1.2诊断依据1.2.1肺结核的诊断根据病史、痰结核菌检查阳性或者痰结核菌检查阴性,且动态CT检查均示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临床有效。

可手术男性乳腺癌25例临床病理分析

可手术男性乳腺癌25例临床病理分析

的极 为少 见的恶性肿瘤 , 其发生率 约 占乳 腺癌 的 0 . 7 %… 。在 男性全 身恶性 肿瘤 中约 占 1 %左 右。MB C与 女性 乳腺 癌相 比 有类 似 的生 物学特 征 , 但 MB C由于重 视不足 而经 常得不到 关
对照 。所用一抗购 自福建迈新生物技 术有限公 司 , 为 即用 型抗 体 。免疫组化结果 由两名 富有经验 的病 理 医生独立进 行 阅片 并进行定性 ( 阴/ 阳性 ) 分 析并进行 分级 。 1 . 3 E R和 P R染 色的评 价标 准 : 无 着色 或 ≤1 0 % 的肿 瘤细 胞 核着 色为 阴性 ; >1 0 % 的细胞 核 着色 为 阳性 。C e r b B 一 2评 分标准 : 全无 染 色 或 肿瘤 细胞 中 ≤1 0 % 的细 胞 有 细胞 膜 着
河 南科 技大 学第 一 附属 医 院病 理科 2 5例 可 手术 MB C患者 的临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并结 合组织形 态学 、 免 疫 表 型、 雌 孕激 素受 体 、 抑 癌基 因表 达 研 究 , 结 合 临 床 资料 进 行 综 合分 析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 选取河 南科技 大学第 一 附属医 院病理 科 2 0 0 0 年至2 0 1 0年 1 0年 间手术切 除的男性乳腺癌 3 2例 , 选取其 中有 完整 临床病理资料和 随访 结果 的患者 2 5例 , 发病 年龄 4 7~8 1 岁, 平均 ( 4 6± 1 6 ) 岁。其 中导 管原位 癌 2例 , 非 特殊 型浸 润性 导 管癌 2 2例 , 黏液 癌 l 例; 单侧乳腺癌 2 4例 ( 9 6 %) , 其 中左侧
的肿 瘤 细胞 呈 现 轻 度 至 中度 的完 整 细 胞 膜 着 色 或 较 强 的

以皮肤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1例

以皮肤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1例
中日 友好医院学报 2 1 年第 2 卷第 2 J“ OO 4 期 om
c J h “ ∞ ,
以si 日 印 以2 J ^ f 4 . h 。 0D p P ., 2 2
15 2
以皮肤转移 为首发症状 的/  ̄ 胞肺癌 1 Jm , 例
冯 烨 , 志强 , 程 贾立群
 ̄o 2 ) o o9
腰部疼痛 , 活动 受 限 , 当 地 医 院 经 抗 炎 、 痛 治疗 效 果 不 于 止 佳 . 因腰 腿部 症 状 加 重 . 部 及 腹 壁 结 节 增 大 变 多 , 出 后 头 并 现 全 身 乏 力 症 状 . 诊 于 我 科 。 骶 髂 部 X 片 示 :股 骨 大 就 查 “
( 日友 好 医院 中 医肿 瘤 科 , 京 中 北 患 者女 性 .4岁 。 7 主因 “ 现 头 部 皮 下 结 节 3 月 , 发 个 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者, 发病 较隐匿 , 易误诊 。 初次病 理切片 即误 诊为 “ 粉刺样
瘤 ”从 而延 误 了最 佳 治 疗 时 机 . 国外 报 道 , 癌 并 皮 肤 转 移 发 生 率 为 31% , 内 报 肺 .0 国 道 30 %[ 本 例 患 者 因皮 肤 转 移 灶 出 现 早 . 呼 吸 系 统 症 .8 u . 无
状. 因而使得误 诊与漏诊 风险提高 本例 曾误诊 “ 粉刺 样 瘤 ” 未予足够重视 . 得疾病进一 步发展 , . 使 小细胞 肺癌具 有 进展迅速 。 肿瘤细胞倍 增速度快 等特点 . 误诊漏 诊所 引 发的后果严重 。 患者病情持续恶化 , 体质虚弱 , 直至后期失
下结节逐渐增大 . 数量增 多 . 突下腹壁亦 出现散在 皮下 剑 结节 . 活动可 . 质硬 . 无压痛。于 2 0 0 8年 1 月出现左 腿及 1

4例隐性乳癌诊治体会

4例隐性乳癌诊治体会

4例隐性乳癌诊治体会作者:蔡瑞旺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08期隐性乳癌临床少见,不少人对其认识不足,且早期检出率低,往往延误诊断及治疗,影响预后。

我院自2001~2006年共收治隐性乳癌4例,现对其病例分析及诊治体会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42~65岁,平均52岁,右侧3例,左侧1例,绝经前2例,绝经后2例,从发现肿块到就诊时间为1个月~1年,平均5.6个月。

1.2 临床表现本组4例均以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体检均未扪及乳房肿块,但其中1例有乳房肿痛,伴咳嗽、咳痰,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例乳房有局限性增厚感。

1.3 辅助检查4例均行乳腺彩超、近红外线扫描均未发现病灶,后予行钼靶X线拍片检查,仅1例提示乳癌,全部病例行腋下肿块活检,其中1例加锁骨上淋巴活检,均提示淋巴转移癌,有2例行免疫组化检测ER、PR均为阳性,全部病例均予行胸部SCT、泌尿生殖系彩超、消化系彩超等检查,有1例提示双肺占位。

1.4 治疗与结果其中1例因双肺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予多西它赛加阿霉素方案化疗,于2个月后死亡,余3例予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予放疗、化疗、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其中2例已分别生存3年和4年,1例于术后2年死于骨转移及肺转移。

2 讨论隐性乳癌是指乳房内未扪及肿块而有腋淋巴结转移或其它部位远处转移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中0.3~0.5%,原发病灶≤0.3㎝,往往位于乳腺外上象限或其尾部[1]。

由于原发灶微小、乳腺肥厚或病变位置深在且为粉刺样癌而难以发现,或同时伴有乳腺囊性增生症等疾病时妨碍小原发灶的检查。

通过对4例病人的分析,对于隐性乳癌的诊断有以下几点体会:①发病年龄与乳癌相近。

乳癌的发生75%集中在40~70岁[2],本文4例为42~65岁。

②首发症状为腋窝肿块。

因乳癌的自然病程较长,尤其临床前期较长,约占全程的2/3以上,腋淋巴结接受75%乳房淋巴液,故隐性乳癌的首发症状常为腋淋巴结转移。

肿瘤学试题库乳腺癌

肿瘤学试题库乳腺癌

乳腺癌1.属于癌前病变的乳腺疾病为:B(2.2.1)A.乳腺纤维腺瘤B.纤维囊性乳腺病C.乳腺小叶增生D.乳腺纤维腺病E.乳腺硬化性腺病2.下列有关前列腺癌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2.3.2)A.前列腺癌几乎都发生在内区B.与雄激素刺激作用有关C.97%为腺癌D.高分化腺癌蔓延转移较晚E.可分泌酸性磷酸酶3.一般说来,对乳腺癌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病灶大多数在乳头、乳晕及乳房外侧部分,发病率约占:D(3.2.2)A.55%B.60%C.65%D.80 %E.75 %4.湿疹样癌,也称Paget乳头病,很少见,常起源于:C(3.2.2)A.外上象限B.内上象限C.乳头内的大乳管D.中央区E.整个乳房内5.弥漫型乳癌也称:D(3.2.2)A.腺癌B.髓样癌C.硬癌D.炎性乳癌E.导管癌6.女性乳房恶性肿瘤多为乳腺癌,肉瘤较少见,乳腺癌所占比例为D(2.2.2)A.50%B.70%C.80%D.98%E.92 %7.乳癌最多见于:C(2.2.2)A.25~40 岁, 50~54岁B.30~50岁, 55~60岁C.45~49岁, 60~64岁D.50~54岁E. 40~60岁8.乳腺癌最早的临床表现为:B(3.2.1)A.乳头内陷B.无痛单发乳房内小肿块,质硬C.乳腺疼痛D.乳房桔皮样外观E.乳房红肿9.下列哪项属于分化低的乳癌?D(2.2.2)A.粉刺癌B.乳头状癌C.湿疹样癌D.胶样癌E.腺癌10.对于乳房有肿块的病例,要警惕乳癌的可能,近年采用细针(直径 0.7~0.9mm)穿刺肿块吸取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适用于门诊病人,阳性率可达:E(4.2.2)A.20~30%B.40~50%C.50~60%D.60~70%E.80~90%11.乳癌的好发部位是:D(3.2.1)A.内下象限B.内上象限C.乳晕区D.外上象限E.外下象限12.乳癌淋巴转移最常见的途径为:C(3.2.1)A.经深部淋巴结——肝镰状韧带B.经皮下淋巴管——对侧乳房C.经外侧淋巴结——腋窝淋巴结D.经胸大肌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E.经肋间淋巴管——锁骨旁淋巴结13.乳头内陷常见于:C(3.2.1)A.急性乳腺炎B.乳房囊性增生病C.乳头先天性发育不良或乳癌D.口服甲基睾丸素E.肝脏疾病14.对乳腺癌患者使用三苯氧胺,下列哪种情况可预期效果最好?C(6.2.1)A.ER阳性B.PR阳性C.两者都阳性D.两者都阴性E 以上都不是15.乳腺癌患者只发现腰椎转移灶,其转移途径是: D(2.3.2)A.经肺循环静脉系统B.经淋巴管C.经门静脉系统D.经椎旁静脉系统E.癌栓经胸导管逆流A2型题16.女性,56岁,左乳外上象限一肿块二年,近一个月增大明显而来诊。

乳腺癌的4种典型表现

乳腺癌的4种典型表现

5月13日,电视剧《红楼梦》林妹妹的扮演者陈晓旭因患乳腺癌在深圳去世,终年42岁。

据悉,早在去年3月,陈晓旭就知道自己身患乳腺癌,却一直拒绝就医。

今年正月初六,她在长春落发,遁入空门,4月底的陈晓旭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只剩下70多斤,直到13日,走完年仅42岁的一生。

据专家介绍:中国妇女有80%以上都因为没有及时检查而耽误治疗,错过了恢复健康的最佳时机。

数字全球每年约120万人患乳腺癌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我国京、津、沪是高发地区。

引发乳腺癌的内外部因素很多,但最后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人体内的雌激素在作怪”。

雌激素是女性性征发育成熟的催化剂”体内的激素分泌一旦失去平衡,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作用时间过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就会由正常发育到异常增生,就会有癌变的可能。

从全球范围来看,2002年乳腺癌发病达到120万,2005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超过了110万,中国虽然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是发病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到2个百分点。

更令人担忧的是,与西方国家比较,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熏发病高峰年龄在40?觸49岁,比西方妇女早10至15年。

就诊时病人分期相对较晚?熏术前III、IV期病人比例约为30%?熏而同期美国比例为15%。

尽管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增强,早期发现有进步,但仍然不够。

诊断乳腺癌有4种典型表现乳腺癌的症状多种多样,并不是都出现或同时出现,以下是乳腺癌患者的典型体征:(一)乳腺肿块在各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者占90%以上。

患者常无意中发现,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若肿瘤侵犯腺体与皮肤之间的韧带使之短缩,可出现皮肤凹陷,有如酒窝”故称酒窝征”。

因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造成水肿,乳腺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又称橘皮征”。

在乳腺肿块中乳腺癌还需与良性疾病进行鉴别。

隐匿性乳腺癌诊治分析

隐匿性乳腺癌诊治分析

隐匿性乳腺癌诊治分析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5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5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均行手术治疗及放化疗,3例行内分泌治疗。

结论腋窝肿块活检为隐匿性乳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综合治疗是治疗隐匿性乳腺癌的最佳方案。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 of the diagnosis of occult breast cancer and itstreatment principles.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 cases of occult breast cancer and clinical data.Results Five cases were initially presented with axillary mass.All the cases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hemoradiotherapy, 3 cases of endocrinetherapy.ConclusionThe axillary mass biopsies is a very importantchecking method of occult breast cancer. Comprehensive care is the best plan for the treatment of occult breast cancer.Key words:Occult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Treatment乳腺癌是现代女性最常见最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20余万妇女被确诊为乳腺癌,并有50余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

因此,乳腺癌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选择2008年6月~2013年6月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乳腺癌的检查诊断

乳腺癌的检查诊断

乳腺癌的检查诊断作者:冯雪花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10期乳腺癌通常以早期症状不明显为特征,导致该疾病被发现时较晚。

如果尽早查出乳腺癌,就能尽早防治,降低治疗难度。

今天我们就说一说乳腺癌检查与诊断方法。

大部分早期乳腺癌的症状不明显,多以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或者乳晕异常等局部症状为主,常因为临床表现不明显而容易被忽略。

乳腺肿块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肿块,而乳腺癌的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房自检是乳腺肿块发现的重要方法。

以手指之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有硬块,硬块比正常乳腺纤维组织硬且有边界,而正常乳腺组织较柔韧。

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为止。

除了乳房,亦需检查腋下有无淋巴肿大。

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拧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

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

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很有可能就是乳腺癌。

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Cooper's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

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

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

乳头湿疹样癌即乳头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甚至乳头回缩。

腋窝淋巴结肿大隐匿性乳腺癌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肿瘤内科常见疾病病历素材

肿瘤内科常见疾病病历素材

宫颈癌宫颈癌流行病学: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其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50-55岁。

近年来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下降。

宫颈癌临床表现及诊断:早期宫颈癌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或仅有类似宫颈炎的表现。

颈管癌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被漏诊或误诊。

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阴道出血和白带增多是宫颈癌的主要症状。

1、阴道出血:癌灶侵及间质内的血管时出现出血。

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多发生在性交或妇科检查后),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年轻患者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

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较早,量多;内生型癌出血较晚。

2、白带增多:初期由于癌的存在刺激宫颈腺体分泌功能亢进,产生黏液性或浆液性白带;随病情进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及继发感染,白带变混浊,如米汤样或血性,继发感染时呈脓性或伴特殊的臭味。

3、压迫症状:疼痛是最常见的压迫症状。

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盆腔神经受到癌肿浸润或压迫所致。

癌肿压迫或侵犯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可有腰部钝痛;向盆腔蔓延压迫血管或淋巴管造成循环障碍,引起患侧下肢或外阴水肿;向前压迫或侵犯膀胱,引起尿频、血尿、排尿困难;向后蔓延压迫或侵犯直肠,出现里急后重、便血或排便困难等症状。

4、转移症状:盆腔以外的淋巴结转移以腹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为常见。

肺转移可出现胸痛、咳嗽等症状;骨转移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其他部位的转移亦出现相应的症状。

5、全身症状:早期无明显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诊断上阴道细胞涂片、宫颈表面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宫颈癌的转移方式:宫颈癌可通过直接蔓延浸润阴道、宫体、宫颈周围结缔组织、子宫韧带、膀胱和直肠。

宫颈两侧的输尿管,因肿瘤压迫及浸润形成不同程度的梗阻,导致输尿管或肾盂积水。

淋巴管是宫颈癌最多见也是最重要的转移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对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农民。

因发现左腋下肿物10余天入院。

患者于10余天前无意中发现左腋下肿物,约鸡蛋黄大小,活动时局部有不适感。

无上肢感觉或运动障碍。

入院查体:左腋下可扪及数枚大小不等之肿块,大者约3cm×3cm,表面光滑,质硬,边界不清,并相互融合,与局部皮肤无浸润粘连,无压痛。

余未见明显异常。

b超检查示:左腋下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肿块,大者约34cm×19cm、3 8cm×13cm。

部分肿块融合成团。

cdfi:肿块内见点状血流信号。

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

ct检查示:右肺中叶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结节影,最大截面约17cm×17cm,ct
值约30hu,边缘呈轻度分叶状,周围见细毛刺,并见一索条影与前壁胸膜相连。

双侧段及段以上支气管通畅,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左腋下见多个类圆形结节影,最大者直径约23cm。

ct诊断:右肺中叶占位,考虑周围型肺癌,并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肿瘤标志物检查:ca15-36290u/l(正常值0~25);cea146μg/l
(正常值0~34);cyfra 21μg/l(正常值0~3
33);ca1259140u/l(正常值0~35)。

入院后行左腋下肿物切除术,
标本送冰冻切片,病理报告为转移癌,遂行左腋下淋巴结清扫,结束手术。

石蜡病理报告为左腋下淋巴结转移性大细胞未分化癌
(18/29)。

术后行介入化疗2次,病人恢复满意,复查x线片示右肺占位明显缩小。

讨论
根据组织学分类,肺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腺癌、肺泡细胞癌四种主要病理类型。

其中,未分化癌又可分为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或称燕麦细胞癌)。

淋巴转移是鳞癌和未分化癌常见的转移途径。

癌细胞经淋巴管道向支气管旁、隆突下、肺门、气管旁,甚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未分化癌可在原发肿瘤甚小时即发生肺门淋巴结转移。

肺门、气管旁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发生在肺癌的同侧,也可交叉转移到对侧。

转移到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在未分化癌也不少见。

肺癌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男性,男与女之比约(4~8):1。

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有密切关系。

周围型肺癌在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只是在常规健康检查进行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时才发现肺部阴影。

肺癌侵犯支气管常引起刺激性咳嗽,类似伤风感冒。

痰中带血点或少量血丝也是常见症状。

当肿瘤部分阻塞较大的支气管时,病人出现胸闷、痰鸣、痰量增多,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胸闷、气促加重等。

此外,特殊部位的肿瘤可侵犯邻近组织器官而产生相应的症状,例如:①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②侵犯胸壁引起剧烈胸痛;③压迫上腔静脉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浮肿,静脉怒张等等。

还有的病例因肿瘤产生的内分泌物质出现非转移性全身症状如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肥大等。

本例无以上任何症状,因出现淋巴结肿大而就诊,临床罕见,希望引起同行们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