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和言语形式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枯燥,容易产生疏远感和距离感,学生很难进入文本与古人对话。

那么如何改善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适当列举名人话语、古诗文词句
在上课时适当列举名人话语、引用古诗文词句,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起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现代和当代的许多名人、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常常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语、诗文,使他们的演讲富有深厚的文学性和强大的说服力。

我们老师平时可以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以备上课之需用。

比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的问题时,好几次引用了古语,博得众人热烈的掌声。

其中有一处引用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个例子可以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给学生介绍。

因为这句话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都体现了一种勤政为民的思想。

可见,古名人话语、古诗文是如此的精彩与鲜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很多精神特质都是从古人名语中汲取的,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教育资源宝库。

二、展开历史画卷,寻找古今相似点
教一篇古文,不要急着讲解,介绍一下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文史不分家”,我们要把文言文的社会背景归位到历史长河中,不要把一篇文章孤立起来,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疏远,难以与文本亲近。

老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历史背景。

阅读时应做到“知人论世”,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也可以让学生联系他们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来简单介绍。

古今有时如此相似,穿越时空,捧读古文,似看今朝,肯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条件,由此得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前提。

教学时可运用解放战争中老百姓挑担拉车运粮送柴上前线的动人场面,因为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才赢得了天下。

《左传》记载的是公元前772年到前454年的历史,距今将近3000年的故事包涵的道理,现在看来仍有着十分珍贵的借鉴意义。

三、探寻古代文化,追溯民族文化渊源
文言文中有大量丰富的典故、语汇、辞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反映的是历代的价值观念与文化取向,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更是难得的精神食粮,能够陶冶感染他们的心灵与思想,促使其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活生生的人。

一些文言文词句历经岁月沧桑,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文言文本身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

对于这些语言精粹,可以让学生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来感
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或通过对比甄别,来探寻古代与现代的文化关联。

另外,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被优美文笔描绘的地方深深吸引。

如“荡胸生层云”的泰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腾王阁;“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三峡。

很多古文中提及的地方,虽历经岁月,但依然存在着。

文化寻根,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四、利用影视媒体,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片,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近几年来,荧屏上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教学《出师表》时,可指导学生观看《三国演义》;教学《唐睢不辱使命》时,可指导观看《荆轲刺秦王》;教学《公输》时,可指导观看《墨攻》等。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加深了他们对教材的理解。

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言文作品,使其多方面发挥作用,更有意思的是:现在的很多古装戏与历史不符,有出入,戏说成分多,或添油加醋,或无中生有,更有歪曲颠倒是非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状,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给影视作品挑挑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又培养了他们的质疑精神。

五、联系现实生活,运用现代观念,诠释文言内涵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运用现代观念重新评价文言文中的历史人物。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话
真可谓是人际交往中辞令的经典,言语委婉,措辞中肯,说服了齐威王,这就可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评议艺术,应该说教会学生“怎样让人易于接受劝告”也是一门学问。

《孟子二章》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一词警醒古往今来的世人,可让学生谈谈“得道”在当今世界治国的重要性。

当然,学生的想法也许会比较幼稚,甚至有失偏颇,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课堂就会焕发生机和活力。

李镇西老师说过:“学生的头脑并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如同点燃的火种”。

教师的责任就是怎样去引燃火种,引导学生作出理性的思考和评价,此举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六、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它是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语言技巧,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记忆力的教学方法。

诵读法对于文言文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的语文教学,从儿童启蒙的《三字经》、《千字文》到成人学习的四书五经,无一不是让学生通过诵读来理解的。

今天的文言文教学仍应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包括朗读与背诵等具体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的读音问题,教师应先范读,学生跟读,在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反复熟读文章,逐渐理解文章的涵义,体会文章的思
想内容。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体验作者的情感,领略文言文在语言组织、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玄妙之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而且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予以引导,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一定会如春天的田野般生机勃勃。

加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对初中生来说文言文无疑是最好的教材,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想方设法去拨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弦,让他们爱学文言文,乐学文言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