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基本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简介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f82a62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8.png)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以史观教学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史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史观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高中历史教学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史学理论概述史学理论,作为研究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学科,旨在探讨历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价值。
它不仅是历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指导历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
史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学理论的运用至关重要。
史学理论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论指导。
通过运用不同的史学理论,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逻辑,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史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形成更加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史观教学作为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之一,强调以史观为指导,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宏观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认识框架。
史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史观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和探究历史事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史观教学等具体实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02dc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4.png)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理论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是史学研究范式、方法论和观念体系的总和。
史学研究方法是史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是史学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和目标采用的具体操作手段。
下面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史学理论1.内容文化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有内容的,历史的发展是物质和精神领域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历史中的文化内容,揭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历史作品、思想、观念的形成与传播,进而加深对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2.结构功能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通过研究社会、国家、文化等各种组织结构的形成、演变和功能的实现,认识历史的基本方向和形态,并探寻发展规律。
3.人类学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人类行为、信仰和文化的产物,历史研究的目标是把握人类活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通过对人类种族、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研究,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达到对历史的全面理解。
4.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通过对社会经济组织、阶级矛盾、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社会变革的内在规律,探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获取历史资料,探寻历史事实和现象的真相。
包括综合文献、批判性使用文献、校勘文献等方法。
2.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的实证数据,运用统计学、数理逻辑等方法,确定历史规律和趋势。
主要包括案例研究法、统计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3.社会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个案调查,了解历史实践中的社会关系、行为规律和动态变化。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
4.实用主义研究法:通过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主要包括历史政策研究、历史评估研究、历史教育研究等。
古代史学理论与方法
![古代史学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6a1e5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f.png)
古代史学理论与方法古代史是人类历史中最早的时期,也是最为神秘的时期之一,对于研究古代史,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十分关键。
一、理论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指思想和物质联系的原则。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的原因。
3、历史唯心主义理论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是由意识观念、主观意志引导的。
使用历史唯心主义的方法研究古代社会,可以从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角度分析古代社会的演变。
二、方法1、文献法文献法是指通过古代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古代文献资料包括:经典文献、史书、碑志、铭文、简牍等。
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想、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2、考古法考古法是指通过考古学手段进行研究。
考古学是通过挖掘遗址、发掘文物、分析器物等手段,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考古法是研究古代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3、比较法比较法是指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差异和相同之处,揭示古代社会演变的规律和原因。
4、人类学法人类学法是指借助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古代社会的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
人类学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人类的进化过程。
总之,古代史学的理论和方法需要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而且,古代史学还需要持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以逐步认识古代社会的真实,揭示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专题
![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f39bb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e.png)
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专题史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历史,而且历史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史学的研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史学研究中,方法和理论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是指史学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技术,具体包括历史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等。
历史研究方法是史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它包括史料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方法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来探究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文献研究方法则主要是通过对古人的书信、日记、文献等内容的诠释和解释,来揭示古代的社会、文化和思想。
田野调查方法主要是针对某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进行深入的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来获取独特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统计分析方法则是将大量的历史数据、资料和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和统计,以了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史学理论专题
史学理论是指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体系,它是史学研
究的理论基础,对史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史学理论
专题中,我们可以分为史观理论、历史方法论、史学范式等方面
进行讨论。
史观理论是指史学研究中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其核心是对历史
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历史方法论则是指史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其核心是对历史的研究手段和技术的思考。
史学范式则是指史学
研究中的基本模式和思想范式,其核心是对历史的研究方式和模
式的理解和探索。
总之,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是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
方面,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对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古代中国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古代中国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7f292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e.png)
古代中国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古代中国的历史悠久而辉煌,为了更好地研究这段历史,人们创立了一整套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为研究古代中国历史提供了基础和指引,也是当今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古代中国史学的研究现状。
一. 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它是对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途径、更好地表达历史规律和历史真相等方面的认识和反思。
在古代中国,史学理论主要有两个支派,一是儒家史学派,一是法家史学派。
儒家史学派主张“仁政为本”,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因此历史的主要任务是体现出道德和文化的进步。
这种理论强调人文主义和匡正儒风的作用,力求揭示社会的基本意义和人类历史的本质。
此外,儒家史学派还强调使用史料必须“考证”、“批判”,以准确、清晰、具体的史料还原历史事实。
法家史学派则认为历史最终目的是为君主、政府工作提供统治和管理的依据,对历史材料的处理更加强调经验数据和实证分析,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法家史学派也强调历史的思辨和分析,以及倡导史学和国家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史学中不可或缺的特色之一。
这些史学理论理论体系相互作用和交融,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规范、和有价值的视角,推进了古代中国史学的发展。
二.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史学理论应用的具体操作程序,古代中国史学的发展倚仗的就是一系列的研究方法。
实践证明,古代中国以认真细致和求实效、严谨、科学而远近著称。
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史料要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
史学家常常驻守在省级以上的图书馆和档案,系统收集、整理和分类史料,以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征。
2. 考证和批判:史学家认为史料需要进行考证和批判,以保证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这种考证和批判通常包括源前研究、源后研究、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鉴定等方面。
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
![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1e3345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2.png)
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作为一门深入探索人类历史的学科,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和解读,更是一种基于特定方法论的科学探究。
史学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基石和指引。
本文将探讨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和互相影响。
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研究进行理论探讨和总结的一系列学科体系。
它以历史学的发展和演变为基础,通过分析历史学的核心概念、范畴和方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史学理论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的本质和价值,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史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历史学的对象和目标。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和阶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历史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深入研究,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史学理论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以客观、真实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历史,避免个人主义和主观偏见的影响,并建立起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是史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它包括了史料收集、史料分析、史实还原、历史比较、历史综合等一系列步骤和手段,它们共同构成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体系。
史学理论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以史料为基础,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史料,还原出真实的历史事实和过程。
同时,历史研究也应该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除了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历史研究产生影响。
首先,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历史研究的偏好和取向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对历史的关注点和研究重点有所不同,这也会反过来影响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
其次,个人观点和学术思想对历史研究的选择和态度产生影响。
历史研究者的个人观点和学术思想会影响他们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解读和分析,从而影响到整个历史研究的方向和成果。
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是相互依存的。
史学理论提供了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379d3b0912a2161479295c.png)
24、 兰克史学:19世纪欧洲的主要史学思潮,又称客观主义史学,以德国为中心。因由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冯 兰克创立而有此名。兰克史学基本主张:第一,史学研究要客观求实,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要据事直书。第二,重视历史原始材料,主张广泛搜集史料并进行考证,根据原始史料便可以完全呈现客观历史。第三,在写史的时候,历史学家不须多发议论,只需进行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兰克学派的著作以政治史为主,忽视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
9、 《左传》: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作,原名为《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5、 辑佚学:辑佚是对以引用的形式保存在其它存世文献中的已经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使已经佚失的书籍文献,得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的行为。通过辑佚得到的文献,称为辑本或辑佚本。研究辑佚的历史、方法、原则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称为辑佚学。
6、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代表作有《春秋》、《资治通鉴》等。《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史学方法和理论范文
![史学方法和理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4871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d.png)
史学方法和理论范文史学方法和理论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系统方法和原则。
它们旨在指导并规范历史研究的过程,确保历史研究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史学方法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历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然结果。
一、史学方法1.历史资料鉴别与处理历史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来重现和认识过去的历史。
而历史资料的可靠性是历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历史学家需要具备鉴别历史资料的能力,对历史资料进行辨真辨伪,排除虚假和不实的信息,提取出真实和可信的历史事实。
2.历史事实的采集与整理历史研究的基本任务是重现历史事实。
史学方法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历史事实进行采集和整理。
这需要历史学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运用历史学的相关方法整理并分类,将历史事实呈现出来。
3.历史事实的解读与研究历史研究不仅要呈现历史事实,还需要对历史事实进行解读和研究。
这要求历史学家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学术素养,能够将历史事实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4.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的分析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同时,还要将各个历史事件置于历史发展的总体框架中,揭示历史的脉络和规律。
5.历史比较与对比研究历史研究不仅要关注单个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还要进行历史比较和对比研究。
通过对不同历史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主体等进行比较和对比,揭示历史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
二、史学理论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认为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影响了历史学的发展,使历史学朝着实证和科学研究的方向发展。
2.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是历史哲学中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是人类意识、思想和意志的产物。
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学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片面和主观的缺点。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8239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4.png)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是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学科,主要关注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本文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主要史学理论1.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史学理论体系,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认为历史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历史发展以经济基础为基础,上层建筑受制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2.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是通过对文物、遗址和遗迹的研究,重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考古学理论认为文物和遗址是历史的记录和证据,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状况。
3.心理史学理论:心理史学理论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进行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心理史学理论认为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由个体的心理和思想决定的,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文化史学理论:文化史学理论是通过对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的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文化史学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决定。
二、主要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包括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历史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通过对现实社会和历史现象的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田野调查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通过与当地人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
3.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逻辑推理法包括归纳、演绎和推论等推理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推理,可以推断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高中历史基本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简介
![高中历史基本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e4edc21ed630b1c59eeb5b7.png)
(2008年广东单科,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 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 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 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 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 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 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近)代化的过程。
例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20)“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 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 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 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 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 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 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 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 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 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 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 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例:请从革命史范式出发研究1919年到1956年 的历史(提示: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材料源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一书的绪论, 在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指导下,表达了世界上不同国家或政治力 量(尤其是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虽存在对抗与争端,但彼此之间的 共同点也日益增多的观点。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局限及试题所呈现 材料的不完整,学生做出正确解答有一定的难度。该题正确答案为 A。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b8c8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1.png)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
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史料考证、历史分析、比
较研究和批判性思考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史料考证: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和考证史料。
史料包括文书、档案、资料、考古遗址等各种记载历史的实物和文字。
考证史料需要进行
真伪审查、时代辨证和相关比对等工作,以确定史料的可靠性和历史地位。
在考证的过程中,还需要研究史料的权威性、作者立场等因素,以确保研
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与其他国家、地区或时代
进行比较,以发现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比较研究可以通过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和对比法等多种方式进行。
横向比较是将同一时代或近似时代的
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将不同时代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对
比法是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对比,以发现其相似性与差异性。
4.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客观真理性原则,对历史问
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审视。
批判性思考不仅包括对历史事件和
人物的正面评价,还包括对其负面影响和问题的揭示和批判。
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fa8e206f12d2af90242e65a.png)
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2、阶级斗争理论 (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 (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 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注意选择题中的“根本目的”) 例:分封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百家争鸣中的 不同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法家——新兴 地主阶级;孔子、道家——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墨 家——小生产者、社会下层;孟子荀子——地主阶 级
例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23)西方的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 A 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 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 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 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本段材料是柯林武德著名的历史哲学观点,源于《历史的观念》 (The Ideaof History)。迄今为止,学界对柯氏这一命题存在不同 的看法,有的赞同,有的质疑,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柯林武德 主张精英人物或大众的精神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一切历史都 是思想史”在于强调精神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当然本题也可从另 一角度进行思考,即对社会历史的评价总是由主体人在一定历史条 件下进行的,因此会印上主体人的思想、意志的痕迹,这样也可对 题目做出正确的选择。该题正确答案为D。
中国的印刷术13世纪传人西方。14世纪晚期欧洲出现了木字活字印 刷,金属活字印刷则出现在15世纪中期;据某个人的著作记载的史 料不足以完全 相信,至多属于孤证,可以存疑;《泰晤士报》 (The Times)为英国著名的报纸,而英国工业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用机器印刷报纸当然是工业革命机 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结果。该题正确答案为C。
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 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 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 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 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 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 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df67db6529647d26285220.png)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2.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新唐书·高祖本纪》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3.《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4.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5.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df67db6529647d26285220.png)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2.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新唐书·高祖本纪》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3.《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4.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5.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史学理论与方法
![史学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bb5b196c175f0e7cd1373a.png)
史学概论1 名词解释1 历史相对主义:历史事实因历史学家的存在而存在,离开历史学家对它的发现, 创造,它就是不存在的。
这实际上否认客观历史的存在,而且把历史归结为一种知识、一种回忆和一种解释的学问。
2 历史客观主义:历史客观主义承认在历史研究者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客观的历史,即承认历史个体的客观实在性,而且这个客观历史可以被认识,但由于其唯心史观的局限不承认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循,不承认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相反,只认为历史只不过是精英人物的思想或动机表现出来的结果,所以不能正确的认识历史客观性,从而不能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真相。
这种观点以19世纪德国的兰克学派为代表。
3 历史著述:指历史认识主体通过对客观历史的记录、描述、研究而形成的历史书籍。
4 世界史:是从整体上研究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及其相互联系和总体趋势的学科。
5 国别史:是指以某一特定国家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中国史,日本史等。
6 训诂学:训诂即是对古书文句的解释。
训诂学即是关于解释古文字的方法,原则的一门学问。
其目的在于注解,训释古籍的文句。
7 考据学:考据又称考证,是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真伪的鉴别。
8 史学史:是研究史学自身发生、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9 史学理论:是史学对自身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反省、反思和认识的理论产物。
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三个组成部分。
10 历史理论:又称史学本体论或历史本体论,是关于人类历史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
11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
12 天命史观:是中国古代的正统史观。
夏商周三代的史籍中便有记载和论述,到西汉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依据和历史根据。
及至宋朝朱熹宣扬“天理”史观,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为封建统治秩序披上了神圣、合法的外衣。
古代中国的天命史观往往与历史循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
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
![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5c29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d.png)
社会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结词
社会史学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进 程,探究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
详细描述
社会史学采用量化分析和叙事研究的方法, 探究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结词
社会史学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是影响历 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社会群体和社会关 系的形成和发展。它探究社会结构的变化和 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它们对政治、经济和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
详细描述
新文化史学认为文化因素是推 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关注 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符 号、意义系统和价值观。它主 张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人 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 的理论和概念,深入探究文化 的形成、演变和影响。
03
总结词
新文化史学关注微观层面的研 究,探究个体、群体和社会如 何通过文化建构和认同形成历 史记忆和社会关系。
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Fra bibliotek目录• 史学理论概述 • 史学研究方法 • 史学理论流派 • 史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 史学理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史学理论概述
史学理论的概念与特点
史学理论的概念
史学理论是对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方法和原则的阐述,旨在指导历史研 究实践并提升历史学的科学性。
史学理论的特点
史学理论具有跨学科性、批判性、反 思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借鉴和吸收 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研究 实践进行批判和反思,指导历史研究 的开展。
详细描述
全球史学认为历史发展是全球 性的过程,不同文明之间相互 影响、交流和互动。它关注跨 国现象和全球进程,探究不同 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及 全球性事件和趋势的影响。
总结词
全球史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 法,借鉴人类学、地理学、国 际关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概念 。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北师大版选修5历史教案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北师大版选修5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57e9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b.png)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北师大版选修5历史教案一、引言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从人类出现到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相对于人类整体历史来说只是非常短暂的。
史学的职责就是揭示历史真相,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作为历史学家,掌握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北师大版选修5历史教案出发,介绍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研究历史文献人类社会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有些资料是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有些是皇帝、将军、官员等权贵人物的日记、日记、通信、诏书等。
这些文献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材料。
从文献中掌握历史背景、制度、人物事迹等,对于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和运作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研究考古资料历史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有许多无法通过文献了解的内容,这时候考古学就能够提供很好的补充。
考古学是通过对遗址、文物、残迹等物质文化遗存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探寻和记录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
采用考古学手段,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现有文献资料所未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事实。
3.研究传说传说,即流传在人民中间的无稽之谈,也是史学研究的一种资料。
虽然传说存在较多脱离现实的内容,但透过各种支离破碎的现象,能够看到在当下社会中固有的历史遗产,从而将传统文化传承至今。
4.研究社会文化历史是一部复杂的社会文化发展史。
为深入了解社会文化发展之路,需要进行基于地理、经济、历史时期等角度的研究,到达理解社会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5.研究口述历史资料口述历史资料是与环境、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这是传统历史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
在实际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资料仍然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为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内容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三、结语综上所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传说、社会文化以及口述历史资料。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运作、发展规律和特点。
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1258c8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4.png)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录
CONTENTS
高中历史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
历史课程论——
历史教学论——
01
02
03
史学理论——
教什么?
怎样教?
04
05
06
历史课程论
历史课程≠历史课程表
历史课程≠历史学
历史课程≠历史教学大纲
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
1 关于历史课程的四种片面认识
一、什么是历史课程?
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抨击
唯心主义倾向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重新建构
1
2
3
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情景学习
4
课例:《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 罗斯福新政》 教师把美国大萧条时银行提款人潮的幻灯片 投射到大屏幕上,几个学生站在大屏幕旁,指 着屏幕来解释他们所看到一切:人们站立的姿 势,穿着打扮,街道和标语牌上写着什么,建 筑物看上去有什么特征。当学生对图片的内容 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难度不断地增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他们已经 获得的信息: “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建筑?” “人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二、进步史观的辉煌及困境
文明形态史观的兴起及困惑
汤恩比文明形态史观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汤恩比文明形态史观的根本特征
——悲观哲学
全球史观的流行及问题 全球史观兴盛的表现 全球史观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史观?
01
历史学永恒的魅力在于探究!
02
结论
谢谢大家! 请提意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XX/XX
可归的灾难性后果。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银行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ffb27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1.png)
A. 文明史观
B. 整体史观
C. 革命史观
D. 辩证唯物史观
21.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 “孟子常说: ‘天下之生久矣, 一治一乱。
’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
观念。
……我们平心一看, 几千年中国历史, 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 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
埃及呢, 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 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 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 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
”在这里, 他想要强调的是( )
A.前代胜于当代, 昨天胜于今天, 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 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 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现代化
modernization (to make modern 成为现代的) 也被成为“近代化” “近现代化”
(2012· 北京文综· 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
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海上马车夫 筒车 北洋水师 新航路开辟 罗盘针 轮船招商局 水力织布机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 ;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
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 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 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 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涵义 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
转变的历史过程(广义)
民主化、法治化 民主、法治 城市化 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 经济方面: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政治方面: 专制、人治
科学化、理性化、多元化(思想解放潮流) 科学、理性、多元 思想文化方面: 愚昧、落后
指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狭义)
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 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 人物的一种历史观。它既是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 或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达形式,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从不同史观角度看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1.从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 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2.从现代化范式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 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 起。 3.从整体史范式(全球史观)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 系,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从文明史范式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 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 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5.从社会史范式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 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 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 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生态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文明的起源、延续以至衰亡,都与支撑文明的环境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文明是某一地域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 态适应的过程,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 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 生态史观是研究人类文明与环境关系的历史观,强 调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合理利 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倡生态建设,力求促进人与自然 的协调发展。生态文化的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现代化史观:把人类历史发展看成一个现代化的过程。所谓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 心理态度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变革。 5、唯物史观:即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主要突出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活动,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 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
当下国内外史学界的主要史学研究范式:
1、文明史观:把人类历史发展看成是不同文明的发展,以及关注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
2、全球史观:不是孤立地考察个别地区或国家的历史发展,而是 把人类历史发展看成一个整体,注重不同地区之间的人类活动的相 互联系。 3 、社会史观:考察人类历史活动不再以重大历史活动和著名历史 人物为主线,而是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为主。
答题示例: 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筒车、水利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 添加的关键词:漕渠 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利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 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 河水电站是水利发电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