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出口情况及美国和欧盟地区情况分析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讲解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分析 目前,全球轮胎市场已经形成亚太、北美和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亚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产能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还将继续加强。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轮胎行业也在不断壮大。但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国家和地方性优惠政策减少,国内轮胎市场供需饱和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过剩情况,而且中国轮胎出口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加快海外投资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突破困局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成为全球一流轮胎企业的必由之路。 一、市场概述 (一)轮胎简介 轮胎是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件,它的使用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按照结构可以分为斜交轮胎(diagonaltire;biastire)和子午线轮胎(radialtire)。根据轮胎性能的差别,斜交胎和子午胎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不包括非机动车),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表轮胎的主要适用车型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二)轮胎市场产业链 轮胎行业市场按产业链条可以划分为:上游的原材料市场、中游的轮胎制造市场和下游的轮胎消费市场。 图表轮胎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三)全球轮胎市场的区域划分 各大研究机构一般将全球需求市场划分为六大区域:北美、南美、西欧、东欧、中东与非洲、亚太,有时也把北美和南美合并为美洲,把西欧与东欧合并为欧洲。在各个区域中分别涵盖一些主要市场国家。 二、市场行情及其特点 (一)市场销售额与产出水平 全球轮胎市场销售额总体保持了增长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轮胎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2003年,该阶段波动幅度非常小,表现相对平稳;第二个阶段是2004年至2011,这个阶段基本保持了增长的趋势;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销售额持续小幅下降。 2010年以来全球轮胎产出水平相对稳定。2002年-2006年,全球轮胎产量由6.89亿条增长到7.54亿条,虽然五年内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2.28%。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轮胎市场的需求快速提升,轮胎企业的产出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2010年之后又进入了相对平稳的生产期。 中国轮胎市场产出水平总体表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2003年-2014年,以2007年为分水岭,2003-2006年和2007-2014年,都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03-2006年增速较大,年均复合增速为32.06%,2007-2014年增速相对平缓,年均复合增速为7.9%,而且2010-2014年的年均复合增速(6.31%)要明显快于同时期全球总产出的复合增速(2.78%),说明在全球轮胎市场的生产格局中,轮胎生产能力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轮胎生产商对全球轮胎市场的影响力已有大幅提升。

中国轮胎出口概况

中国轮胎出口概况 中国轮胎工业在乐观中进入2014年,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行业形势变得喜忧参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对47家主要轮胎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轮胎产量增长而销售收入下降,出口交货量增长而出口交货值下降,库存量高位,利润率走低。下半年随着中国新增轮胎项目产能逐渐形成及美国对中国半钢胎“双反”调查,中国轮胎行业形势更加严峻。今年前三个季度轮胎销量、出口量、利润等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销售额却下降了。进入2015年,轮胎行业乐观的氛围估计还不会消退,业内人士大多对今年轮胎市场的走势保持谨慎态度,但同时也认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应关注产能、市场需求、橡胶价格等变化对轮胎行业的影响。 一.中国轮胎出口现状 我国轮胎生产出口企业分为国有、合资/独资、民营三种。 第一种是中策、三角、玲珑、风神、双星、双钱、成山、前进、华南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全钢胎、工程胎、中低档半钢为主。尤其卡车胎,中国以其较高的性价比赢得全球市场,目前中国全钢胎产能约占世界的80%。 第二种是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三大跨国轮胎巨头,以及佳通、正新、库珀、锦湖、建大等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在我国相继设立了合资或独资公司,产品以乘用胎为主。占据绝大多数配套及替换市场份额。 第三种是永泰、恒丰、永盛、兴源、金宇、好友、华盛、恒宇、德瑞宝、奥戈瑞、盛泰、等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东营和寿光等地)。这些企业多从工程胎、农用胎、载重胎等角度切入,发掘了上述大公司尚未完全满足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有长足发展,且继续大幅扩张。 此前,中国生产的轮胎有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国市场,轿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出口额接近22亿美元。2009年“特保案”期间,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限制,三年分别加征35%、30%、25%的关税,受此影响,涉案轮胎对美出口量一度下降超过60%,而对美轮胎总体出口量下降过半。受到轮胎特保案影响,中国该类产品对美出口急剧下降,2011年跌至9.68亿美元,2012年逐渐回升到12.66亿美元,2013年快速增长至20.78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对美出口为5.1亿美元。

美国出口至中国大豆数量及金额季度数据(1986-2003)

Data generated on Monday, March 17, 2014 at 10:41:24 PM EST Area/Partners of Destination January 1986 - December 2014 And Commodities Exported Cumulative To Date Quantities/Values in Thousands Q2(Apr-Jun) Q1*(Jan-Mar) Q1*(Jan-Mar) Partner Product Year UOM Value Qty Value 1China1Soybeans1986-1986MT18,856########6,551 1China1Soybeans1987-1987MT30,591########0 1China1Soybeans1992-1992MT000 1China1Soybeans1993-1993MT6,781########7,150 1China1Soybeans1994-1994MT8,645########0 1China1Soybeans1995-1995MT000 1China1Soybeans1996-1996MT21,093########15,719 1China1Soybeans1997-1997MT39,778########38,604 1China1Soybeans1998-1998MT59,404########4,576 1China1Soybeans1999-1999MT41,402########21,337 1China1Soybeans2000-2000MT322,977########148,492 1China1Soybeans2001-2001MT604,508########40,818 1China1Soybeans2002-2002MT344,559########31,288 1China1Soybeans2003-2003MT################100,276 1China1Soybeans2004-2004MT732,789########0 1China1Soybeans2005-2005MT950,751########146,098 1China1Soybeans2006-2006MT################69,989 1China1Soybeans2007-2007MT################276,427 1China1Soybeans2008-2008MT################899,269 1China1Soybeans2009-2009MT################826,767 1China1Soybeans2010-2010MT################258,168 1China1Soybeans2011-2011MT################497,965 1China1Soybeans2012-2012MT######################## 1China1Soybeans2013-2013MT################114,073 1China1Soybeans2014-2014MT################0 Notes: 1. Data Source: U.S. Census Bureau Trade Data 2. FAS Totals include all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FAS selected NONAG commodity items. 3. Users should use cautious interpretation on QUANTITY reports using mixed units of measure. QUAN 4. Product Group : FAS 5. Q1* - Data is only available for Jan-Jan in Q1 of the current year 2014.

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分析

2009年美国货物贸易及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2009年进口1353.7亿美元、409.2亿美 元和309.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7%、13.8%和10.4%,下降7.0%、15.6%和1.99%。中国 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市场的67.7%、76.3%和68.7%,具有 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产品的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 美国主要进口商品构成(章)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HS编码商品类别2009年1-12月上年同期同比% 占比% 章总值1,557,876 2,103,641 -25.9 100.0 ?27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270,354 491,960 -45.1 17.4 ?85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214,153 251,587 -14.9 13.8 ?84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203,204 249,102 -18.4 13.0 ?87 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131,069 194,990 -32.8 8.4 ?30 药品55,629 52,343 6.3 3.6 ?90 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50,065 57,265 -12.6 3.2 ?29 有机化学品45,026 52,334 -14.0 2.9 ?71 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38,642 49,530 -22.0 2.5 ?61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33,368 37,380 -10.7 2.1 ?62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30,928 35,719 -13.4 2.0 ?94 家具;寝具等;灯具;活动房30,065 38,303 -21.5 1.9 ?39 塑料及其制品28,396 35,717 -20.5 1.8

中国轮胎遭遇反倾销综述

遇到国际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6b3383642.html, 中国轮胎遭遇反倾销综述 据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及五矿商会消息,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应轮胎行业生产N t#会的申请,已经于2 0 0 5年1 2月3 0 日对原产于中国汽车轮胎提起反倾销立案。印度轮胎行业生产商协会是代表 印度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的组织。目前,该协会的会员包括MRF、Apo l l o、Tyre s、JK Tyre、Cea t和B i r l a公司等印度的轮胎大生产商。 据资料:截至本案,印度已累计对华发起8 7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调查8 4起,保障措施调查2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1起。 2005年以来,印度对中国共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印度之所以频频向我国出口产品挥舞反倾销大棒,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和印度在产品结构上的类似。

我市涉案企业为广州珠江轮胎有限公司。该公司全年出口印度1 06 8万美元,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珠江轮胎的应诉态度、方法与结果将直接影响我国在印度的轮胎市场。近日,该公司负责人已经 赶赴北京,与商务部及商会商讨应诉事宜。 2005年中国轮胎大事记: 2005年3月,印度轮胎业生产商协会表示,将在1个月内向政府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提交反倾销诉讼申请。该协会董事DRavindran表示,印度汽车轮胎生产商协会已经事先向海关作出通报,并提供了目前轮胎的市场价格。印度轮胎销售商协会表示,生产商协会此举是不公平”的。中国的轮胎价格低是因为中国天然胶的销售价格比印度要低得多。商务部呼吁我国有关生产/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此事动态,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保证出口的顺利进行。 2 0 05年4月,土耳其政府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从2 005年3月1 0日起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 3 3%。这一举动再次为我国敲响了轮胎出口遭遇反倾销的警钟”。反倾销行为极易引起仿效。自2 004年以来,土耳其、印度、秘鲁等国先后对我国出口轮胎提出反倾销立案调查,如果此种势头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我国轮胎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2020-2025年中国轮胎行业调研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轮胎 行业调研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概述 (11) 第一节轮胎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简介 (11) 第二节轮胎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原则与方法 (12) 一、研究原则 (12) 二、研究方法 (13) 第三节研究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4) 一、重要性 (14)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可预见性 (14) (二)有利于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15) (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15)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整合资源 (15) 二、企业市场营销的意义 (15) (一)降低客户对市场价格的敏感度 (15) (二)强化企业竞争手段 (15) (三)加强市场壁垒的巩固 (16) (四)有利于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 (16) (五)有效提高市场绩效 (16) 三、小结 (16)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轮胎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8) 第一节轮胎产品概述 (18) 一、轮胎分类 (18) 二、子午线轮胎分类 (18) 第二节我国轮胎行业监管体制与政策法规 (19) 一、行业类别 (19) 二、行业的主管部门与监管体制 (19) 三、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20) 四、航空轮胎相关监管政策 (20) 五、行业出口政策、贸易壁垒 (21) (一)产品准入政策 (21) (二)关税贸易壁垒 (23) (1)中美贸易摩擦情况 (23) (2)巴西反倾销调查 (25) (三)非关税贸易壁垒 (25) 第三节我国轮胎行业主要发展特征 (25) 一、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25) (1)政策壁垒 (26) (2)技术及研发壁垒 (26) (3)资金壁垒 (26) (4)资质壁垒 (27) (5)品牌壁垒 (27) 二、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27)

美国对中国出口货物情况

2012年美国对华货物出口概况 一、2012年美国货物贸易概况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美国货物进出口额为38218.5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3.6%。其中,出口15464.6亿美元,增长4.5%;进口22753.9亿美元,增长3.1%。贸易逆差7289.4亿美元,增长0.2%。 分国别(地区)看,2012年美国对加拿大、欧盟27国、墨西哥、中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18.9%、17.2%、14.0%、7.2%和4.5%,其中对欧盟出口下降1.2%,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3.9%、9.1%、6.4%和6.6%;自中国、欧盟27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的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8.7%、16.7%、14.3%、12.2%和6.4%,分别增长6.6%、3.4%、2.8%、5.6%和13.6%。美国前四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日本、墨西哥和德国,2012年逆差额分别为3150.5亿美元、763.4亿美元、613.2亿美元和597.4亿美元,墨西哥下降4.9%,中国、日本和德国增长6.7%、20.8%和20.7%。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分别为320.4亿美元和216.7亿美元,香港顺差额与上年同期持平,澳大利亚增长25.3%。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矿产品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品,2012年出口额分别为3772.3亿美元、2445.7亿美元、1626.9亿美元和1471.9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24.4%、15.8%、10.5%和9.5%,增长3.4%、14.6%、1.2%和4.9%。在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出口2151.7亿美元,增长4.7%;电机和电气产品出口1620.7亿美元,增长1.8%。机电产品、矿产品和运输设备是美国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2012年进口5990.9亿美元、4313.9亿美元和2680.4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6.3%、19.0%和11.8%,矿产品下降6.4%,机电产品和运输设备增长5.8%和18.0%。在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进口3075.5亿美元,增长6.9%;电机和电气产品进口2915.4亿美元,增长4.7%。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等也是美国的重要进口产品。运输设备进口增长较快,主要为其中的车辆及零附件进口2400.3亿美元,增长18.5%所致。 二、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中国轮胎行业集中度分析

【关键词】轮胎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轮胎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轮胎销量大幅下滑,但2010年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世界轮胎消费量开始回升。据米其林公司统计,2010年全球消费轮胎约14.6亿条,同比增长13%。其中轿车、轻卡轮胎约13亿条,重卡轮胎约1.6亿条。米其林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轮胎消费中新车配套占25%左右,旧车替换占75%左右。 图1:新增轮胎需求主要来自新兴市场 图2:新兴市场重卡轮胎需求超成熟市场 世界轮胎产能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大陆轮胎产能将持续增长。轮胎行业3大巨头为普利斯通、米其林和固特异,它们依靠长期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占据中高端市场,分析过去二十多年轮胎市场的变化情况发现,3大巨头的市场份额在1998年左右达到顶峰,为54.9%,随后逐步回落,2010年3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为46.3%。排名4-8位的公司市场份额则呈现单边下降。中国(包括台湾)的轮胎企业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10年间增长约

8.8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中国(包括台湾)轮胎生产商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至14.2%,其中大陆地区的22家公司入围全球轮胎75强,实现158.93亿美元的营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2.56%。 表1:轮胎市场占有率 表2:2010年22家国内企业入围全球轮胎75强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协会内43家公司进行统计显示,2010年营业收入前10名公司中7家内资,3家合资或外资,其中有4家上市。按销售收入计算,2010年7家内资企业在世界轮胎75强的排名在11-30名之间,杭州中策目前排名第11,较2007年提升4位。由于全球新增轮胎产能约65%在中国内地,假设2015年进入全球前30强的营业收入门槛是15亿美元,我们预计届时将有12家左右的国内企业进入前30强。 表3:国内十大轮胎企业(按2010年营业收入排名)

中国轮胎行业竞争现状的五力分析

本文由gewenqian贡献 中国轮胎行业竞争现状的五力分析 中国轮胎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状态。中国轮胎行业已经走过了一条比较长的发展道路,在中国360 家轮胎企业中,有竞争的企业并不多,主要为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大多数是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差的小企业,这是我国轮胎工业的一大弊病。总体而言中国轮胎行业现在处于一种战国混战的阶段。大部分企业属于小企业,能在中国轮胎行业立稳根基的企业并不多。中国轮胎业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如下。 一、新进入者 进入壁垒越高,原有厂商的盈利能力越强。轮胎行业除了有高额的资本成本外,进入壁垒突出表现在技术壁垒和规模经济上。  1.轮胎行业的技术壁垒日益增高。进入21世纪,世界轮胎工业创新与变革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如米其林C3M技术、固特异IMPACT技术、普利司通BIRD技术、大陆MMP技术、倍耐力MIRS技术、三海CCC技术、横滨/东洋不二精工轮胎新工法等。这些技术使轮胎行业开拓了全新的视野,预示着“轮胎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已有轮胎厂商在研发上所做的努力,形成了非常高的进入技术壁垒。 2.轮胎行业的规模经济明显。轮胎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轮胎生产具有固定资产投资大、单个产品价格低的特点,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低,规模经济就越明显。由于生产规模不大,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在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仍然高于国外企业的根本原因。,2006年,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三巨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94亿美元、193亿美元和180亿美元 ,加起来占全球轮胎总销售收入的50.4%。而这三家公司在它们各自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则高达80%,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存在,轮胎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竞争优势也就越明显,由此也导致了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寡头垄断特征明显。 二、供应方分析 据“中国汽车报”报道,在2008年国内天然橡胶产量将增加百分之八,达到六十五点零万吨。2009年1至3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包括胶乳)38万吨,同比降23%,其中3月进口量为19万吨。1至3月中国进口合成橡胶(包括胶乳)234,269吨,较2008年同期的349,623吨下降33%,其中3月进口量为112,169吨。据了解,尽管目前国内橡胶产量高,但进口的原料橡胶,中方将继续增加,进口橡胶在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仍然强劲,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国内橡胶种植面积扩大。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估计,我国需要进口190万吨天然橡胶,增加了9 % 。 我国橡胶消耗量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一,橡胶消费每年都超过310万吨,其中70%用于制造轮胎,我国是轮胎生产大国,但并非轮胎生产强国。天然橡胶正在涨价,国内轮胎汽企业对天然橡胶依存度较大。 我国2009年橡胶进口关税调整方案出台,涉及天然橡胶进口关税调整,2009年对各个东盟国家进行不同幅度降税对烟胶片、技术分类天然橡胶按 20%或2600元/吨从低征收;对其他初级形状的天然橡胶按20%税率征收。 三、用户分析 1.替换胎:轮胎企业争夺的新空间。 随着汽车市场走向平稳发展、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以后,原配胎市场已经不再能满足轮胎企业的发展。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在买车时,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的仅为18.5%,而更换轮胎时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的消费者则接近88.6%;在选择轮胎时,90.3%的消费者选择质量和性能稍好的轮胎,而只有4.2%的消费者还会选择原厂轮胎。 2.城镇化建设、房地产投资、中长期铁轮建设规划、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缉私、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拉动了国内工程机械的消费增长,以及工程机械轮胎相对较高的替换率为工程轮胎企业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 3. 预计我国汽车业仍将维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长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长,200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3500万辆,是1996年的3.5倍。为轮胎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四种主要渠道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四种主要渠道 中美双边贸易近年来发展很快,传统的进出口贸易渠道的构成已经逐渐被新的格局所取代。 美国企业从我国进口的四种主要渠道: 渠道一:一般进出口公司属于传统意义的,多为小型或家庭企业,1-5人的规模,其贸易机会的特点是拾遗补缺,夹缝中寻求尚存的小利。他们多通过驻外经商机构等非盈利机构获取免费的信息,通过参加广交会,玩具展,家庭用品展五金展等获取客户资源,打通渠道。 渠道二:华商进出口公司这是在餐馆业,杂品业延伸出的产业,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华人及中餐馆,经营的货品多为华人食品,干货,调料,生活杂货用品,近年来,华商进出口公司的业务也向工艺品,中式家具,书店等行业扩展,这些公司是华侨华人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结果,其特点是规模小、多为合伙经营,广交会等国内博览会和家乡的朋友关系为其最初的业务开展打下了客户沟通的基础。 渠道三:美中型消费品制造商,大中型批发零售商通过代理进行的贸易这是我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形式之一。这些企业具有一定的实力,经营重心集中在美国国内,自己不设立海外进口公司,而是通过香港、澳门、台湾贸易公司及美国东西口岸贸易公司代理的形式,完成从中国的采购。这些贸易公司则根据美国客户的要求,利用自身的设计技术优势和与我国各地上千个制造厂家联系的客户资源,以加工贸易(定牌,来样,来料,包装设计)和产品质量监督、货物发送、银行结账等服务优势,为我国各类企业开设出一条出口渠道。通过这一方式进货的美国企业多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制造商,贸易,批发商,也有象华格林(Walgreens),ACE工具等规模的巨型零售连锁店。美国企业特点是利用港澳台企业及美东西两岸企业的国际贸易运作经验、及其对美国市场需求的不断跟踪和境外便利灵活的金融服务体系,完成从我国的进口。 如加州一家贸易公司在香港有25人的贸易及设计人员,在我国有250人与近2000家制造厂商建立了供货业务联系,该公司根据美国客户的具体要求,以量体裁衣的原则在中国市场上组织货源,协助美国客户进行产品的质量监督,银行结算及发运等业务,前景非常乐观。另外,OEM(原厂委托加工制造)、ODM(原厂委托设计制造)供应商形式的贸易已成为我国部分机械制造业的贸易方式。 渠道四:大型连锁零售业及制造业公司在华设立的采购公司随着入世后我国对国外贸易经营类企业限制门槛降低,这一渠道将会成为我产品出口方式的主流之一。他们通过一定的形式在我国设立采购中心,根据跨国连锁销售安排,确定在我国的采购方案。这类渠道的特点是:订货数量大、比较稳定、但价格压得较低,商品的款式和包装经常更新调整。如全美500强之一的ITT公司下属芝加哥阀门制造公司的铸铁部件,就是通过其在华的进口部门联系我国沈阳、大连,苏南等地近10家铸铁厂,进行统一、批量采购的。沃玛特(Wal-Mart)在我国有阵容强大的采购部,融美国市场信息,新款商品及包装设计能力,全球通的物流体系及通畅的国内采购渠道于一体,每月都以数个集装箱的规模向美国发货。 我国企业应注意渠道选择第一、二类渠道,是我国进出口公司传统上使用较多的渠道,由于该类渠道进出口商的专业素质有限,市场需求反应慢,规模优势少、交易成本高等劣势,有逐渐被第三、四类渠道取代的趋势。具体的贸易程序中时常有付款方式,成交方式不太规范的现象。因此

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与美国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西方世界一直有股“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表现在经济上就是认为“中国因素”是世界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之一。通过分析美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进口额的比例等因素,得出了中美经济之间的关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盛行,体现在金融问 1 近年来, 题上就是“中国输出通胀论”。2002年下半年,西方社会盛行“中国输出通缩论”,认为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时全球通缩的罪魁祸首之一,其代表人物是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他名为《中国因素》的世界经济报告中,将2002年世界经济的疲软 2003年, 西方社会风向逆转,随着中国需求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们又提出了“中国输出通胀”的论调。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king)在2006年6月曾指出,全球通货膨胀正在推高英国通胀水平,他特别提到了来自中国进口品价格上涨的威胁,理由是中国的劳工成本有上升趋势。在美国,有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价格就一直在下降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现在也开始回升,就像来自其他低成本新兴国家市场的商品短短一年时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出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这充分 说明“中国因素”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如何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有效地发挥这种影响力,就成为中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选择美国作为代表,利用1994年到200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年度数据与同期美国通货膨胀指数来计算并分析其相关性,利用数据来说明中国出口商品对美国通货膨胀指数的影响程度,分析其原因,进而指出我国是否能够输出通缩或通胀,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2 研 在对中国出口商品与美国通货膨胀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我们先 对美国的通货膨胀进行一下观察。美国的通货膨胀率1994年2.6%,1995年2.8%,1996年2.9%,1997年2.3%,1998年1.5%,1999年2.2%,2000年3.4%,2001年2.8%,2002年为1.6%,2003年2.3%,2004年为2.7%,2005年为3.4%1。其中,2000年至2002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从3.4%下降到1.6%,具有通货紧缩的征兆,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世界出现了“中国输出通缩论”;2003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又上升到2.3%,在这种大背景下,又出现了“中国输出通胀论”。由此可见,西方世界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论调与美国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是休休戚相关的。

中国轮胎市场十大品牌

中国十大轮胎品牌排行榜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 数据显示,很多百分之六十的车祸是因为车子轮胎的爆破而出现事故的。因此好的轮胎可以降低出现事故的频率。那么,轮胎什么牌子比较好呢?通过轮胎十大品牌排行榜来告诉您什么牌子的轮胎比较好? 1 米其林(始于1889年法国,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轮胎制造商之一,中国驰名商标,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 普利司通(于1931年日本,世界轮胎业三巨头之一,世界最大的轮胎及橡胶产品生产商之一,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3 固特异(始创于1898年美国,世界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之一,全球知名品牌,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之一,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 4 韩泰HANKOOK(始于1941年韩国,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轮胎制造商之一,跨国企业,十大轮胎品牌,上海韩泰轮胎销售有限公司) 5 马牌(于1871年德国,全球最大轮胎制造企业之一、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十大轮胎品牌,德国大陆集团) 6 邓禄普(于1888年英国,日本住友橡胶工业集团旗下品牌,大型跨国轮胎供应商,十大轮胎品牌,住友橡胶(常熟)有限公司)

7 正新CST(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厦门高新技术企业,国内最大橡胶轮胎生产企业之一,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8 佳通(中国境内产销量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之一,全球最大的轮胎企业之一,十大轮胎品牌,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9 朝阳(始于1958年,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之一,中国企业500强,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10 锦湖(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大型跨国企业,十大轮胎品牌,专业轮胎生产企业,锦湖(中国)轮胎销售有限公司)

我国轮胎出口数据分析

我国轮胎出口数据分析 随着轮胎产量的增长,我国轮胎出口量也增长迅速,除2008、2009年经济危机时期外,我国轮胎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均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2012年,我国充气轮胎出口量为4.14亿条,同比增长4.08%。 我国轮胎出口率长期在50%左右,2009年开始,受到美国轮胎特保案的不利影响,我国轮胎出口率较前几年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 图1:我国充气轮胎出口数量及增速 图2:我国充气轮胎出口金额及增速 表1:我国轮胎出口率长期在50%左右

2012年我国轿车胎出口数量为150.68万吨,卡客车胎出口233.41万吨,这两类轮胎的出口数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1%和13.1%。 图3:2011-2012年全国轮胎出口量 图4:2011-2012年全国轮胎出口额 美国是我国轿车胎第一出口大国,其次为欧盟7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2012年,美国占我国轿车胎出口市场的25%,欧盟7国约占我国轿车胎出口市场的22%。 近几年来,我国轿车胎的出口更加多元化,向美国和欧盟7国的出口比例在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6l%下降

为2012年的47%,但美国和欧盟的市场总需求比较稳定,每年需求在69万吨左右。 图5:2012年我国轿车轮胎主要出口国家 美国也是我国卡客车胎第一出口国,占比18%。第二名则是阿联酋,占7%。我国对欧盟的卡客车胎出口很少,占总出口2%左右,但出口数量非常稳定。 图6:2012年我国卡客车轮胎主要出口国家 根据美国RMA(轮胎制造商协会)数据,2012年美国轮胎需求量为2.84亿条,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原配胎需求有所上升,但替换胎需求小幅下降。原配胎中轿车胎需求同比增长12.1%,轻卡胎需求同比增长1.5%,卡车和公交车胎同比增长2.4%。2013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个人平均行驶距离增加,预计轮胎需求将达到2.9亿条,同比增长2.1%。美国轮胎特保案于2012年9月到期,预计今年起我国轮胎的出口形势将有所转好。 从全球范围看,2005-2010年,全球轮胎市场需求量从21.03亿条增长至25.85亿条,年均增长率为4.2%,随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对轮胎的需求有所反弹,预计2010-2015年,全球轮胎需求的年均增速将上升至4.7%,到2015年,轮胎需求量将达到32.60亿条。其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市场,2005-2010年,亚太地区轮胎需求量占全球的比例从43%上升到51%,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至56%。目前我国轮胎出口

中国轮胎遭遇反倾销案例分析

中国轮胎遭遇反倾销案例分析 姓名:胡江涛专业:法学学号:201307274072 一.基本情况 据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及五矿商会消息,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应轮胎行业生产会的申请,已经于2005年12月30日对原产于中国汽车轮胎提起反倾销立案。印度轮胎行业生产商协会是代表印度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的组织。据资料:截至本案,印度已累计对华发起87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调查8 4起,保障措施调查2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1起。2005年以来,印度对中国共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印度之所以频频向我国出口产品挥舞反倾销大棒,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和印度在产品结构上的类似。涉案企业为广州珠江轮胎有限公司。该公司全年出口印度1068万美元,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珠江轮胎的应诉态度、方法与结果将直接影响我国在印度的轮胎市场。近日,该公司负责人已经赶赴北京,与商务部及商会商讨应诉事宜。 2005年中国轮胎大事记: 2005年3月,印度轮胎业生产商协会表示,将在1个月内向政府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提交反倾销诉讼申请。该协会董事表示,印度汽车轮胎生产商协会已经事先向海关作出通报,并提供了目前轮胎的市场价格。印度轮胎销售商协会表示,生产商协会此举是“不公平”的。中国的轮胎价格低是因为中国天然胶的销售价格比印度要低得多。商务部呼吁我国有关生产/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此事动态,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保证出口的顺利进行。 2005年4月,土耳其政府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从2 005年3月1 0日起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33%。这一举动再次为我国敲响了轮胎出口遭遇反倾销的“警钟”。反倾销行为极易引起仿效。自2004年以来,土耳其、印度、秘鲁等国先后对我国出口轮胎提出反倾销立案调查,如果此种势头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我国轮胎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2005年8月20日,土耳其外贸署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反倾销案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出口的涉案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土耳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终裁决定从即日起,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以CIF价按不同税号分别征收6 0%或8 7%的反倾销税。案件中,我国应诉企业未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2005年10月28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接受南非制造业联盟代表南非国内的轮胎生产商提交的申请书。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认为,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在南非国内市场上低价倾销,给南非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倾销调查期为2004年1月1日~2005年3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02年1月1日~2 005年3月31日。2 005年初,南非制造业联盟代表南非国内的轮胎生产商向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提交申请书。申请书提供的证据表明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在南非国内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南非市场销售,导致南非国内的同类产品生产者不能在市场上参与公平竞争,给南非国内轮胎生产者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涉案产品属于新型充气轮胎,主要用于摩托车,卡车和公共汽车。 2005年12月23日,墨西哥调查机关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旅行小客车和轻型卡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

国内外轮胎产业概况

国内外轮胎产业概况 1.全球轮胎产业情况 2015年8月28日,美国《轮胎商业》公布了2015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2015年全球轮胎市场在经历上两年度“滞长”后进入下降通道,销售额下降3.8%;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但涨幅收窄。全球企业排名变化不大,轮胎兼并较少发生。轮胎项目投资在连续多年增长后出现下降,且有向亚洲转移的趋势。现橡胶及原油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轮胎销售价格呈下降趋势。预测2015年世界轮胎销售额继续下降6%~8%。大多数轮胎制造商弱化销售额,着眼于提高营业利润。 ①全球轮胎产业之首——普利司通 普利司通连继续7年折桂。 2015年排名的最大特点是次序变化不大,前17位几乎是2014年的翻版,第18位才出现变化,即韩国耐克森从去年的22位上升至18位。 普利司通以260.45亿美元销售额连续7年居世界之首,这得益于另两个参股公司的贡献,一是参股土耳其萨巴奇轮胎公司(持有43%的股份),二是参股芬兰诺基亚轮胎(持有19%的股份)。米其林以246.685亿美元排名第2;固特异以163.550亿美元位列第3;第4位为德国大陆,销售额为118.750亿美元。上述4家企业成为轮胎销售额“百亿美元俱乐部”成员。 意大利倍耐力公司位居第5,日本住友第6,韩泰轮胎第7,日本优科豪马第8;第9、10位为中国轮胎企业,正新国际以44.41亿美元位居第9、中策橡胶集团排名第10(销售额为41.18亿美元)。新加坡佳通、美国固铂轮胎、韩国锦湖、日本东洋分列11、12、13、14位。中国三角集团、印度MRF、阿波罗轮胎、韩国耐克森、芬兰诺基亚、中国玲珑轮胎分列15、16、17、18、19、20位。 在前75强排名中,中国大陆企业占29家、台湾企业5家,印度10家,美国5家,日本4家,韩国3家,意大利2家,俄罗斯3家,土耳其2家,印尼、泰国、德国、芬兰、新加坡、阿根廷、白俄罗斯、捷克、法国、伊朗、加拿大及越南各一家。 参与排名的新面孔有6家,分别是中国山东中一、浦林成山、潍坊跃龙、黄海轮胎,加拿大Camso公司、俄罗斯Altai轮胎工业。

美国等就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报告的评述

美国等就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报告的评述. 上诉机构关于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报告的评述 一、案情介绍 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共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他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造成世界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其他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中

处于劣势地位。墨西哥于8月21日也以类似的理由,提出了贸易争端请求。 2009年7月和9月,中国与美欧墨三方分别就原材料出口问题举行了两轮 建设性磋商。但磋商未能找到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 2009年12月21日,世界贸易组织决定设立一个专家组,调查美国、欧盟 和墨西哥三方指控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 2011年2月18日,世贸组织专家于向当事方散发了中期报告。 2011年4月1日,专家组作出裁决。 2011年7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向成员方发布美国、欧盟、墨西哥2009年 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专家组分别就案件审查范围、出口关税、出口配额、中方援引例外条款抗辩、出口配额分配及管理、出口许可证发放、最低出口限价等七个方面做出裁决。 2011年8月31日,中方就原材料出口限制案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提出 上诉,要求推翻专家组报告的部分裁决。 2012年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维持了初步裁定 的核心内容,即中国对多种工业原材实施出口税和配额违背了WTO规则,并驳回了中国基于环境保护或供应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诉请求。 二、争议焦点 中国对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是否与WTO规则和入世承诺一致的问题,包 括中国对部分产品出口的数量限制、对部分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原材料出口额外的要求和程序、对原材料的出口维持最低出口价格体系及合同价格审批等。 三、裁决结果 2011年7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向成员方发布美国、欧盟、墨西哥2009年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专家组分别就案件审查范围、出口关税、

中国橡胶轮胎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报告}中国橡胶轮胎行业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10年二季度中国橡胶轮胎制造业外部环境分析7 一、经济周期对行业的影响分析7 二、财政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8 三、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9 四、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0 (一)汽车行业政策10 (二)轮胎行业政策10 五、重大事件对中国橡胶轮胎制造业的影响分析11 六、基于外部环境的银行风险及机会分析12 七、行业外部环境综合评价13 第二章2010年二季度中国橡胶轮胎业经营情况分析16 一、2010年二季度中国橡胶轮胎行业整体经营情况分析16 (一)行业规模分析16 (二)行业经营效益分析16 二、2010年二季度中国橡胶轮胎行业市场供需情况分析18 (一)产品产量分析18 (二)产品需求分析18 三、2010年二季度中国橡胶轮胎制造业产品价格走势分析21

四、2010年二季度中国橡胶轮胎行业财务分析22 (一)行业偿债能力分析22 (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2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23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24 五、行业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周期判断24 六、基于经营状况的银行风险及机会分析24 七、2010年二季度中国橡胶轮胎行业经营水平综合评价25第三章2010年二季度中国橡胶轮胎制造业产业链分析27 一、橡胶轮胎制造产业链结构分析27 二、橡胶轮胎行业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综合分析27 三、上游行业及其对橡胶轮胎制造业的影响分析27 (一)原材料对橡胶轮胎制造产业价值链的影响27 (二)原材料对轮胎生产成本的影响28 (三)天然橡胶进入交割期,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解30 四、下游行业及其对橡胶轮胎制造业的影响分析32 (一)橡胶轮胎制造业下游需求结构分析32 (二)轮胎需求情况分析33 五、基于产业链的银行风险及机会分析34 六、产业链风险综合评价34 第四章2010年二季度中国橡胶轮胎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分析36 一、各省市橡胶轮胎行业在全国的竞争力排名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