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粤教版(共15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粤教版(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f025e71a37f111f1855bff.png)
搅拌能 加快方 糖的溶 解
可以用冷水 和热水进行 对比吧?
设计实验√×√√√
√
√
√
√
√
注意事项:
①准备一杯50毫升的冷水和一杯50毫升的热水。 ②分别把等量的冰糖同时放入两杯水中,同时进行搅拌。 ③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
活动2 能让冰糖溶解得更快吗?
思考:除了搅拌、加热还有什么
方法可以加快冰糖的溶解?
捣碎
实验方法:
用两只烧杯盛同量的水
取两份一样多的冰糖(其中一份捣碎) 同时把两份冰糖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量的烧杯
同时搅拌
观察冰糖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论:捣碎能加快冰糖的溶解
小结: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搅拌
加热
捣碎
巩固迁移:
比赛:如何使水果糖最快溶解呢?你有哪些方 法?课后试一试哪个方法更好更快。
相同条件
水量、水温、糖的大小、 放糖时间
不同条件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实验(1) 探究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
• 把等量的冰糖同时分别
水量、水放温入、两糖杯的等量大、小等、温度 放糖时间的水中;
• 一杯静置,另一杯搅拌; • 观察现象,并作记录。
观察并记录
交流汇报
方糖溶解 得比较慢
方糖溶解 得比较快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水与溶解
第9课 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
有什么方法能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
杯里还有 糖呢?
怎样让糖 快点溶解?
生活中有哪些加快方糖溶解的方法
实验(1) 搅拌是否能加快方糖的溶解
1.实验材料 2.实验步骤 3.观察要点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课件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ce495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3.png)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课件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打开科学之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2.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4.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二)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三.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四.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打开科学之门 粤教版 (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打开科学之门 粤教版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e66915a6c30c2258019e15.png)
我们的世界到处隐藏着奥妙, 多彩的大自然处处充满了神奇。
陈 保 红
木叶虫
花螳螂 枯叶螳螂
竹节虫
每幅图片中都有一只虫 子,它们的形状、颜色 和周围环境很相似。这 是动物的拟态现象。
动物拟态和 保护色的作用:
伪装捕食和 躲避天敌、保护自己
这是一幅沙粒表面的照片,电子显微镜把沙 粒放大了许多倍。 这也体现了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同空间尺度 之间的相似性现象。
这是在日本新兴的一种火锅,其使用非常简单,人们在旅 游、出差时均可品尝。这种新兴的纸火锅不漏不燃,其主 料和汤料均用特制的纸包装。在这种火锅中加水点燃后即 可食用,而且其味道鲜美无比,食时别有一番情趣。
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和产生的想法只是猜想, 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 很多现象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有它的 科学道理。通过不断的学习,你就能知晓 其中的奥秘。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有时只凭感觉 器官的观察是不够的,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借 助一些 科学仪器。
白雾,从哪里来?
冰棍的周围出现了白雾,为什 么呢?
这些白雾是冰棍产生的吗?
根据经验作出 的判断和产生 的想法只是猜 • 如果是,怎样证明? 想,通过科学 • 如果不是,又要怎样证明呢? 实验才能找到 正确答案。
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题的人。伟大的科 学发现往往从疑问开始。好奇心是科学的起点。
1、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 2、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包容、怀疑、探索、不偏见
填空:
• 1、 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常常 需要借助一些 。 • 2、自然界中,有些动物善于伪装,它们 能在捕食者面前瞒天过海。 如: 、 、 、 等。 • 3,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问问为什么。 • 4,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 问,探究为什么。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探究技能 观察 教学课件PPT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探究技能 观察 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614be7fe4733687f21aa22.png)
实施观察
按照计划实施观察。 我们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观察,观察必须真实和准确,要把观察到的事实仔 细地记录下来。 1.让动物在自然状态下自由活动; 2.观察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3.观察动物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4.按照从前往后、自上而下的顺序观察动物身体每个部分的特征。
注意:观察过程中,要爱护小动物!
形成结果
观察结果 记录:XX
通过观察,我发现麻雀有以下外形特征: 1.麻雀的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 2.全身披羽毛,用喙捕食、1对翅膀、1对足。 3. 麻雀的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 4.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5.头上有眼睛和喙。 6.麻雀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
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
制定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要确定 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 手段、步骤以及使用的工具 和记录方式等。
以观察麻雀为例。 观察目的:了解麻雀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 么特征。 观察对象:麻雀 观察方法:眼看、手摸等 观察工具:放大镜 观察步骤:先整体观察麻雀的身体外形,再从头部往尾部 进行局部观察。 记录方式:简单文字描述,并结合简图。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观察的方法,知道了科 学观察包括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 形成结果等步骤。在观察的过程中要爱护小动 物,要真实地记录科学事实。
探究技能 观察 明确问题 → 制定计划 → 实施观察 → 形成成果
作业布置
课后到野外、家中观察一种小动物, 并做好记录。
探究技能 观察
粤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
新知导入
鲫鱼在游动的时候, 鱼鳍总是在摆动。
情景再 现
鲫鱼有多少鱼鳍呢?
我们要知道鲫鱼身上有 多少鱼鳍?我们应该对鲫鱼 进行细致的观察。
科学公开课课件三年级上册 科学课件 -《探究技能 观察》粤教版(共12张PPT)
![科学公开课课件三年级上册 科学课件 -《探究技能 观察》粤教版(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aff1a04028915f804dc2fd.png)
第一单元 观察动物
探究技能 观察
鲫鱼在游动的时候, 鱼鳍总是在摆动。
鲫鱼有多少鱼 鳍呢?
1.怎样可以确定鲫鱼的鱼鳍数量呢?
可以通过观察了解鲫鱼的鱼鳍数量。
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
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2.波波要怎样观察鲫鱼,才能解答自己的问题?
1.明确问题 → 2.制定计划 → 3.实施观察 → 4.形成成果
9.运用今天学到的科学观察方法,观察校园里 的一种小动物。
和同学分享你的研究问题、观察计划。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目的:了解鲫鱼(或壁虎)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有什么特征。
观察对象:鲫鱼(壁虎) 观察方法:眼看、手摸等 观察工具:放大镜 观察步骤: 先整体观察鲫鱼(壁虎)的身体外形,再从 头部往尾部进行局部观察 记录方式: 简单文字描述,并结合简图
5.根据计划,实施观察
观察目的:了解鲫鱼(或壁虎)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有什么特征。 1.让动物在自然状态下自由活动; 2.观察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3.观察动物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4.按照从前往后、自上而下的顺序观察动物身体每个部分 的特征。 5.真实地、准确地、仔细地记录观察到是事实。
观察结果
记录:波波
通过观察,我发现
各1个
鲫鱼的身体共有7个鱼鳍。
鲫鱼的头部没有鱼鳍。
鲫鱼的躯干有6个鱼鳍。 背部有1个鱼鳍,胸部有2个 鱼鳍,腹部有2个鱼鳍,臀部 有1个鱼鳍。
鲫鱼的尾部有1个鱼鳍。
各2个
3.让我们通过观察鲫鱼或壁虎的外形特征, 来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
要想了解它们的身体特征,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明确问题:动物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 特征?
粤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16《它们占据空间吗》(课件)
![粤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16《它们占据空间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31239e770bf78a6529547f.png)
作业布置
如图所示:怎样做才能利用空气将水挤出来?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
材料:杯子、水槽、水、 纸。
方法:在塑料杯底粘上一个纸团,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槽中。 现象:杯子中的纸没有湿。
说说纸为什么不湿的科学道理?
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使得水 与纸没有接触,故没有纸没湿。
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 水进入杯中,杯底的纸湿了。
一、判断。 1. 乌鸦能喝到瓶子中的水,是因为石子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水面上升
(二)活动2: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和液体都 能占据空间,那气体也能占据空间吗?
实验材料:剪子、塑料瓶、水槽、纸船
实验过程: (1)水槽中成满水,把纸船放在水面上。 (2)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 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观察 小纸船的情况的实验。 (3)慢慢拧松瓶盖,观察现象。
实验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 时间内完成实验。 (2)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 录。
实验 用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 的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
下压入水底 慢慢拧松瓶盖
现象 纸船不湿 纸船湿了
解释 空气占据空间,水 与纸船不接触
空气被排除,水与纸船接触
结论:除固体、液体外,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它们占据空间吗
粤教版上 三年级上
《乌鸦喝水》的故事
活动1:水位会上升吗
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 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到水瓶里, 随着水位慢慢地上升,乌鸦就喝到了 水,你是否也想试试看为什么乌鸦能 喝到水呢?
实验材料:水、塑料瓶和一些小石块
活动手册:
实验过程: 往瓶子里加入半瓶水,并在 瓶壁上标记水位,再慢慢地往瓶 里加入小石子,观察水位的变化 情况。
小学科学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 期末总结(课件ppt18ppt)
![小学科学 粤教粤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 期末总结(课件ppt18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32cb8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4.png)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大 部分昆虫还有两对翅膀。(常见的昆 虫有蜻蜓、蝉、蝗虫、蝴蝶等)
鸟类: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和尾五部分。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 为翅膀,头部有角质的喙。(常为头、颈、躯 干、四肢和尾,体表被覆鳞片或甲 片,四肢从体侧横出,腹部常贴着 地面爬行。(常见的爬行类有壁虎、 乌龟、鳄鱼、变色龙等)
实验将食盐分离出来 实验器材:不锈钢勺、盐水、蜡烛、打火机 实验过程:拥不锈钢小勺取少许浓盐水,放在蜡烛的火焰 上加热。当有盐粒出现时,停止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随着加热,水被慢慢的蒸发,盐不会跟着水一 起蒸发,就会分离出来颜色、形状及大小和盐接近的白色 颗粒,这种白色颗粒放入水中能溶于水,白色颗粒就是原 来溶解的盐。 实验结论:盐被分离出来。
放入冷水 液柱水位下降 温度降低水的体积变小
总结: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水受冷后体积缩小,水的体积
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水的体积考的就是液体的热
胀冷缩)
实验:探究温度变化时,空气的体积怎样改变。
实验材料:肥皂液、烧杯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把肥皂液抹在烧瓶口,形成肥皂膜。将烧瓶
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肥皂膜的变化(也可以用
7、(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 (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 的基础。我们可以运用(观察)的方法,了解动物身体 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特征)。
第二单元 1、溶解的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2、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会形成均匀、透明的紫色溶液。 3、搅拌、加热、弄碎是可以加快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 溶解的。 3、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和白砂糖溶解的情况一样吗? 实验结果:在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一定量食盐或白砂糖, 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大。 4、食盐(白砂糖)还能从盐水(糖水)里分离出来吗? 答:蒸发、加热。
最新2019-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PPT课件
![最新2019-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36a2f0bb4cf7ec4afed03c.png)
三、小组考察、记录、整理信息。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室外观察,并记录信息。 (老师提示学生:注意选择的范围和注意的安全,并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回科学探究室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增强了信息收集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适合学生的年龄 特点,便于后续的交流、汇报。)
四、研讨交流、初识“生命”的特征。
1、说一说,你在草地上发现了哪些物体?你是怎么发 现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讲自己小组采用的方法及 工具的使用) 2、这些物体中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生命?还有 哪些不很清楚,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并说说你 的理由?(教师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3、小组汇报、进行补充。 4、讨论: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有哪些不一样?能 举例讲一讲吗?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单位:顺德区北滘镇水口小学 设计:朱庆发
《寻找生命》设计思路
本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探访生物王 国》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 方法来认识生命和生物。学生对生命和生物的了解在 头脑中已有一定的模型,但这种科学前概念是零碎和 不经意的、感性的。在这一节课中,我们根据内容的 需要,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 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 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信息、研讨交流、分类比较 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生命和生物。既激发了学生的 探究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和平时无意识的 玩是大不一样的,第一次接触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为以后学生科学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让学生认识 生命和生物、珍爱生命。
4、小组展示、交流,让学生从不同的分类中感受到生 物的多样性,明确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
(完整版)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e7f38079563c1ec5da71e3.png)
生物特点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会呼吸 它们会运动 它们都需要养料,会吃东东西,也会拉, 会新陈代谢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它们会繁殖 它们会遗传和变异……
《寻找生命》探究卡
学校:合什镇小学校 班级:三年级一班 姓名:
一、探究主题: 二、时间: 四、小组成员: 六、工具材料: 七、我们发现:
小白兔
兔子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
躯干
尾
头
颈 四肢
测量小白兔
小白兔吃什么
小白兔的运动方式
小结:
兔子身体分为几部分?
头、颈、躯干、四肢、尾
兔子吃什么?
兔子小的时候吃奶、大的时候吃草、蔬菜等。
兔子的运动方式:
跳着走
猫
猫的运动方式
跳
跑
走
爬
蹿
猫吃什么?
小的时候吃奶、大了 吃老鼠、鱼等
猫和兔全身表面长毛;
作业
1、有生命的: ( ) 、 ( ) 、( ) 。 没有生命的:( ) 、( ) 、( ) 。
2、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东西有哪些特征?
有生命:
。没有生命:
。
3、像动物和植物这样有 ( )的物体都属于 ( ),( )
和 ( )是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的两大类生物。
前节知识回顾
一、填空 1、在校园里我发现了(蜜蜂)、(蝴蝶)、 (花朵)、(蚯蚓)等生物。(报纸)、(书 本)、(铅笔)、(橡皮)等都是没有生命的物 体。 2、写出三个你发现小动物的地点(草地上)、 (树林里)、(校园里)。 3、你观察小动物使用的工具有(放大镜)、 (小铲子)、(镊子)等。 4、(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 属于(生物)。
粤科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5课海洋里的生物课件
![粤科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5课海洋里的生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19a47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d.png)
海龟 哺乳动物 海豚
小丑鱼 鱼类 软体动物
龙虾
砗(chē)磲(qú)
认识海洋生物
你认识这些海洋生物吗?
认识海洋生物
你认识这些海洋生物吗?
认识海洋生物
你认识这些海洋生物吗?
它们适应海洋生活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 鱼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它们适应海洋生活
认识森林动物
猴子:猴子好动,自古被视为聪明伶俐 的形象。善于行走、攀爬、游泳与跳,行 动甚为灵活。爱吃香蕉,枣,松子等。
认识森林动物
熊:躯体粗壮肥大,体毛又长又密,脸形像 狗,头大嘴长,眼睛与耳朵都较小,臼齿大而发达 ,咀嚼力强。四肢粗壮有力,脚上长有5只锋利的 爪子,用来撕开食物和爬树。尾巴短小。熊平时用 脚掌慢吞吞地行走,但是当追赶猎物时,它会跑得 很快,而且后腿可以直立起来。大多数熊食性很杂 ,既食青草、嫩枝芽、苔藓、浆果和坚果,也到溪 边捕捉蛙、蟹和鱼,掘食鼠类,掏取鸟卵,更喜欢 舔食蚂蚁,盗取蜂蜜,甚至袭击小型鹿、羊或觅食 腐尸。
认识海洋生物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你认识哪些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
认识海洋生物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你认识哪些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
认识海洋生物
你知道这些动物分别属于哪类动物吗?
认识海洋生物
爬行动物
节肢动物
食物:蔬菜,青草等,兔子喜欢阴凉, 通风的地方。
认识森林动物
松鼠:松鼠是典型的树栖小动物,身体细长,被柔 软的密长毛反衬显得特别小。腹毛白色。四肢细长, 后肢更长,指、趾端有尖锐的钩爪。尾毛多而蓬松, 常朝背部反卷。它们主要以橡子、栗子、胡桃等坚果 为食,也喜欢吃松籽,常到针叶林寻松籽吃,也吃松 树的嫩枝叶、树皮、菌类以及昆虫、小鸟等。有贮藏 食物的习性。
粤科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5课认识气体PPT课件
![粤科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5课认识气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9119e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e.png)
给篮球充气
给篮球充气,观察充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当篮球鼓起时,停止充气,用 手压球,观察现象。
继续充气,篮球会有变化吗?
给篮球充气
讨论:观察充气前和充气后的篮球有什么变化?并做出解释。
打气筒中的空气到了篮球内部 空气占据了篮球内部的空间,所以篮球变圆变大。
空气有形状吗
空气被装在不同的物体里,呈现不同的形状。说明空气的形状可以改变。
空气是有质量
空气的体积会变吗
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尝试推动注射器活 塞,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空气的体积会变吗
要求: ①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尝 试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②放开压住活塞的手,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试一试再拉动 注射器活塞,观察能否拉得动。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
3.向鼓起来的篮球里再充气,测得的篮球质量会增 加。( √ )
三、判断对错。
4.空气没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 ) 5.空气和液体一样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
所以能用尺子测量。( √ )
学科学 爱科学
Thanks!
后续课件预览
粤科粤教版 三年级上册
水位会上升吗
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到水瓶里,随着水 位慢慢地上升,乌鸦就喝到了水。瓶子里的水真的会上升吗?
气体有质量吗
我们周围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空气有质量吗? 我们可以利用简易天平进行测量。把一个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天平上,调节 天平使其平衡。取下皮球给皮球充气,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上,观察是否平衡。
气体有质量吗
气体有质量吗
将充气前后的皮球摆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平衡情况,用箭头标出,并尝 试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