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从生物学出发,经由心理学,通向认识论的桥梁。
他试图通过对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的研究,寻求支配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揭示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
皮亚杰从个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规律,使认识发展的规律获得了新的、全面的解释。
开辟了研究认识论的新领域。
下面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皮亚杰的几个基本论点加以简要论述。
1.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区分为具有质的差异的四个阶段: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婴儿只有先天的遗传性的无条件反射,随后才逐渐发展出通过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
到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明显区分,手段与目的逐渐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⑵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应用,即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观表象的限制。
⑶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运算是由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化、协调而形成的。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进行具体运算思维,使动作思维化,在头脑中对具体事物进行思考,而不完全依靠实际动作。
与前运算阶段相比,概念在这个阶段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是思维从动作结构向一般地逻辑结构过渡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运算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无法使其逻辑抽象化或语言化,因而这种运算是“具体的”运算。
⑷形式运算阶段(约从11岁~15岁)。
形式运算即命题运算思维,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这种思维形式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同时还可以将各种命题自由组合,进行命题间运算。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皮亚杰,那个把儿童心理学搞得风生水起的家伙。
可能你会想,“皮亚杰是谁啊?”别着急,我们马上就来揭开这位“大咖”的神秘面纱。
皮亚杰是个瑞士心理学家,他的工作让我们对孩子们的思维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要说皮亚杰的观点,那真是如同一瓶陈年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我们来一步步解读,看看他到底说了些啥。
2. 皮亚杰的认识论观点2.1 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就像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一样,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感知运动阶段”,这阶段的孩子们像小猴子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只知道用感官来探索。
这时候他们还不懂什么“物体恒存”,就是说如果你把玩具藏起来了,他们会觉得它就消失了,根本不会想到玩具还在别的地方。
接着是“前运算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会使用语言了,但还是有点“小聪明”,比如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吃过的苹果一定是好吃的,哪怕别的小朋友说苹果不好吃,他们也不会相信。
这时候的孩子们也容易犯“自我中心主义”的毛病,觉得所有人都和他们一样。
然后是“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候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逻辑化,能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也能搞懂“物体恒存”了。
最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抽象了,他们能做复杂的推理,理解假设和理论。
可以说,皮亚杰用这些阶段划分,让我们对孩子们的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2 认知的同化与顺应皮亚杰的另一个大招就是“同化”和“顺应”这两个概念。
简单来说,“同化”就像是把新玩具放进孩子已有的玩具箱里,他们用原来的规则来玩这个新玩具;而“顺应”则是当新玩具的玩法跟原来的规则不一样时,孩子们会调整自己的规则,以适应这个新玩具。
比如,小明原来只会用勺子吃饭,后来发现叉子能更方便地夹菜,他就会学着用叉子。
总的来说,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孩子们才能不断适应和理解这个世界。
3. 皮亚杰理论的影响3.1 教育实践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界的影响可是巨大到可以堪比大地震。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知PPT演示课件PPT53页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 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 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 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 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 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 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系)。
38
第39页,共53页。
具体运算
1
2
1
3
39
back
第40页,共53页。
40
back
第41页,共53页。
类包含
41
back
第42页,共53页。
(四)形式运算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 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 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2. 各期特征的出现各人不同(个别差异大)。
3. 四个时期的前后顺序不变。
19
第20页,共53页。
20
第21页,共53页。
感觉-动作阶段 0-2 (sensorimotor)
1. 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 2.从本能性反射动作到目的性活动 3.物体恒存的概念 4.延后的模仿
前运算阶段
2-7
(preoperationa
6.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7.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8.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 先后次序不变。
6 第7页,共53页。
三、关键概念
➢ 图式(Schema;Scheme)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如情绪,就是 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个体适应环 境,有助于有机体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 皮亚杰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他认为“智慧
的本质就是适应”。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另外,皮亚杰深受生杰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出发点是为了 解决认识论问题。
认识论研究人如何获得确定的知识的, 对此在西方哲学史上,各种形式的经验论 和唯理论之间的争论持续了两三千年。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后天经 验。如洛克的“白板说”。
唯理论认为,运用抽象的思维就可以 认识事物的结构或宇宙的真理,并可以不 通过经验获得关于事物的真理的知识,而 这种关于真理的知识是天赋的。柏拉图 “回忆说”、
过将智力测验标准化的工作.但皮亚杰对智力测 验没有什么兴趣,但对儿童在智力测验中的一些 “可笑的、错误的回答”很感兴趣,这促使他逐 步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儿童心理学。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1921年,皮亚杰接受他早年的老师,此时任 日内瓦大学教授的克拉巴柔德 (E.Claparade)的邀请,从巴黎回到日内 瓦,任日内瓦大学的卢梭研究所的研究部 主任。1940年,克拉巴柔德去世之后,皮亚 杰继任卢梭研究所所长。克拉巴柔德是一位 欧洲机能主义者,皮亚杰深受其生物学和机 能主义的影响。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争论一直在进行, 谁也说服不了谁。,
皮亚杰对哲学,特别是认识论有强烈的 兴趣,可以说他的主要研究旨趣在哲学, 他甚至还说过这样的话,儿童心理学不过 是他从事思考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插曲和 他事来的副产品。
他认为,要研究认识的起源问题,就要 研究儿童心理学,就要研究儿童认知的发 生、发展。
发生认识论
3007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J.皮亚杰根据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玩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其也学科有关认识论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理论.它试图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
因此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①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
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注意认识的高级水平及最后结果,近现代的认识论则专作认识的逻辑分析或语言分析,这都是不够的,需要研究认识的心理发生加以补充。
他主要是从生物学出发,通过心理学的桥梁来达到认识论的结论.②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是传统的认识论,而是要对答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各门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因此,发生认识论是跨学科的理论。
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的根本观点是要把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
皮亚杰是一位结构主义者,也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功能性结构。
这种结构是由人自身建构起来.的,它不是客体的简单复写,也不是主体预先构成的或天赋的.也认为任何结构都具有3种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
整体性意味着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结构内各成分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独立成分的堆砌或混合。
结构及其成分都受某种内部规律的制约,具有与其成分不同的特性,同一成分在不同结构中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性。
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组织,而有一些内在规律控制结构的运动发展,一种旧结构可以转变成为新结构。
自我调节性是指结构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在规律自行调整、自动调节,而不必借助于外部因素,因此结构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结构内某一成分的改变必然要引起相关成分的改变,结构可以因转换规律的相互作用而保存下来或变得丰富起来。
在心理学史上,最早从结构的角度研究心理学的是格式塔学派。
它主要寻求知觉的结构(格式塔或完形),否认感觉甚本元素的存在,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皮亚杰接受了格式塔学派的一些观点,但反对其天赋论,指责该学派不关心知觉结构的起源问题。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是当代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卢梭研究所所长。
他和他的同事们以研究儿童的认知,特别是儿童的思维或智力的发展闻名于世,人们称之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称他自己的大体理论框架为“发生认识论”,因为他的主要兴趣在于“认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展和结构。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生物发展的扩展,其中,智力发展控制着情绪、社会性以及道德发展。
他认为智力是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反应在行为上,行为被图式控制。
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一系列整合的知觉、观念和行为在心理上的表征。
个体使用图式表征世界和决定行为。
皮亚杰假设,婴儿生来就具有某些图式,他将其命名为“反射对于其他动物,反射一生都控制其行为,然而对于人类,只有婴儿才利用反射来适应环境。
这些反射很快就被建构的图式所取代,当图式变得更加复杂(即能支配更复杂的行为)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结构。
当一个人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时候,这些结构就有层次地组织起来,构成主体的整个认知结构体系。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
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和顺应是两种互补的过程。
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
同化和顺应是同时发生的,尽管它们其中之一可能一时占主要地位,但它们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平衡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地调节行为的动态过程。
平衡状态是平衡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下一个平衡过程的起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机体在和环境发生不断的交互作用中,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就是不断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成熟主要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摘要: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研究认识发生发展,即研究认识的起源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研究人士的高级水平的认识,它摆脱了传统认识论的局限,从研究人士的初级水平的发展,知道科学思维获得的认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我们对认识论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方法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人,是近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辛克莱、伦堡希、荷明斯卡等人成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日内瓦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称为临床法或称临床谈话的技术。
此方法的核心在于从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出发,研究观察儿童。
在实验中注重儿童的自然性质的发挥,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的过程。
与此同时,为保证儿童的谈话主题,实验者可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方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研究儿童的思维活动,他把认知,智力、思维、心理作为同义词。
并且他把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数理逻辑等方面综合研究,创立了他的发生认识论(结构主义的儿童心理学),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定义是: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规律的科学的研究。
皮亚杰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对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研究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发生认识论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传统认识论研究是认识所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只研究的是高级水平的认识,仅仅考虑到认识的某些后果,而发生认识论研究的是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各地及形态的人士开始,并且直至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到科学思维而且包括科学思维。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因素说皮亚杰在考察儿童心理和认识的过程时,是从四个因素着手的:第一因素为有机体的成熟。
心理学史第9章.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他的著作才在全世界 广为流传。皮亚杰获36所大学颁赠荣誉博士荣的第一人。
皮亚杰分析测验结果发现,年幼儿童 对题目的错答有雷同之处。因此他特 别对不按标准答案作答儿童感兴趣, 他想探讨的间题是:为什么儿童不按标 准答案作答?是因为他们不能辨别对错 ,还是他们对问题另有自己的想法?对 此等问题一再探索研究后,皮亚杰创 始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并进而建构了 自成一家之言的解释人类知识来源问 题的新理论.
他在探讨此一问题时,舍弃以往哲 学家思辩的老路,企图从生物学的 观念就儿童如何对环境事物认知的 问题寻求科学答案。
此一转变决定了他一生学术生涯, 在以后60多年的长期研究中,他 始终以儿童认知心理发展为主题。
方向决定后,1918年先到苏黎世,一方面 在大学听课,另一方面在著名精神病学家 布莱勒(Eugen Bleuler, 1857一1939)的诊 所实习,并研读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的著 作。
后经教父建议做了两方面改变:一方面扩大学术领 域,除生物科学外广泛涉猎哲学、宗教、社会学 、心理学;另一方面扩大生活领域,走出家乡面向 广大世界。
从此皮亚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哲学的宏观取向 提出问题,采科学的微观取向寻求答案。以此大 方向为指针,将自己的兴趣从纯生物学的研究, 转向对人性本质的知识来源问题的探讨。
皮亚杰1921年返国后,任职于日内瓦卢梭 研究所;
1925-1929年任纳沙特尔大学教授;
1929一1971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1952---1963年兼巴黎大学教授;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
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贡献和局 限性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理解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他首次提 出了一种系统的理论,解释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此外,皮亚杰强 调了儿童在认知发展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为儿童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容器, 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
然而,皮亚杰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他的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内 在因素,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此外,他的理论假设每个儿童都遵循相同的 发展阶段,但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然而,在实践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时候教师可能过于强调 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而忽略了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有时候心理咨询师 可能过于强调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家庭背景。这些 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好地应用皮亚杰的理论。
结论:总结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和贡献,确立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 影响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作为儿童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为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框架。他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对儿童认知过 程的研究,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这一理论不仅对心理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也对哲学、教育学等学科产生了积极作用。
虽然皮亚杰的理论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其理论和思想的 价值和贡献。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这一理论,以更好地应用于教育 和心理咨询等领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评价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思想内 涵和逻辑性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思想内涵在于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和阶段性。他 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并非单纯地接受外部刺激,而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 通过同化和顺应机制来适应和组织信息,逐步形成对世界的理解。这种观点为我 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儿童认知发展并非自然而然地发生,而 是需要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出自MBA智库百科(/)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50年建构的一种研究认识(知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心理起源的学说。
它反对传统的认识论,把建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统一起来,以认识论为目标和起点,通过生物学的方法论的类比,采用发生学的方法,建构于主客体相互作用活动之上的儿童发展心理学。
它是皮亚杰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成果之一。
发生认识论的研究内容发生认识论研究的内容:(1)知识(或认识)的心理起源,即知识来源于动作(活动);(2)知识的形成,即主体在与外部世界连续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3)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即主体通过反省抽象和自我调节这两种机制,促使新的结构经常处于建构之中。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是皮亚杰学派发生认识论的基本理论。
它由智慧的本质论、儿童认知的发展观、发展的阶段理论及划分四个阶段等部分构成。
它革新了传统认识论的结构、体系和研究方法,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既丰富了科学认识论的内涵,又促进了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心理逻辑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但尚存在生物学化和科学主义与逻辑中心主义的倾向。
[编辑]发生认识论的基本特点皮亚杰根据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其他学科有关认识论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理论。
它试图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
因此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①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
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注意认识的高级水平及最后结果,近现代的认识论则专作认识的逻辑分析或语言分析,这都是不够的,需要研究认识的心理发生加以补充。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理论的应用
皮亚杰的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我们 提供了理解和评估儿童认知发展 的工具和方法,也为我们设计适 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教育活动提 供了指导。例如,通过了解儿童 所处的认知阶段,教师可以针对 性地设计课程和活动,以适应儿 童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家长也可 以通过观察和引导儿童的认知发 展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 成长
理论,即发生认识论
2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 理论主要观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或称发生认识论) 探讨了儿童对现实世界和知识的理解和解 释。他提出了四个阶段的理论,认为儿童 和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会依次经历这四个 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前操作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具体操作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和形式操 作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
-
1 皮亚杰其人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 皮亚杰理论的应用 4 皮亚杰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
1
皮亚杰其人
01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 年8月9日—1980年9月15日) 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儿童心
理学家,发生认识论专家
02
他根据对儿童科学概念 形成的实验研究,提出 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概念、符号 和抽象的观念,而不只是对直接感知的事物进行推理。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 放性,能够接受和适应新的观点和情况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 理论的意义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1. 认识论的起步皮亚杰,这位瑞士的小伙子,真的是教育心理学界的一颗明珠。
说到他,大家可能会想:“这个名字听起来好高大上啊。
”其实,他的理论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孩子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
咱们都知道,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会经历一系列的阶段,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就像是打怪升级一样,越打越强,越打越懂。
2. 认识发展的阶段2.1 感知运动阶段首先,我们来聊聊皮亚杰的第一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出生到两岁之间。
想象一下,小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啥都不懂,只会用哭和笑来表达。
就像一张白纸,啥都没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开始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你看,他们总是喜欢把东西往嘴里塞,或者用小手去碰一碰,咦,这是什么?这就是在探索呀!皮亚杰称之为“感知运动”,也就是用眼睛、耳朵、手来感知周围的一切。
简单说,孩子就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去认识这个世界。
2.2 具体运算阶段接着,我们聊聊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大约是从二岁到七岁。
孩子们开始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思考,哇,这个时候可有趣了!他们会开始学会分类、排序,甚至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你想啊,那个时候的小朋友就像是小侦探,发现这个世界的规律。
有时候,他们会问你:“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这时候,作为大人的我们可得认真回答,不然他们就会一直追问,真是个“缠人的小家伙”。
不过,别小看他们,这个阶段的思维还不是特别灵活,很多时候还需要具体的东西来帮助他们理解。
3. 形式运算阶段3.1 抽象思维的启蒙然后,我们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大概是七岁到青春期。
这个阶段可真是孩子们思维飞跃的时期。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哈哈,可以想象一下,孩子们的脑袋里开始有了“飞天的想法”。
他们不再满足于具体的事物,而是开始考虑可能性、假设和未来,真是牛逼呀!比如,老师问:“如果你有一百块钱,你会买什么?”小朋友们可以天马行空地回答:“我会买一架飞机!”这时候,他们的思维就像火箭一样,嗖的一声直冲云霄。
简述皮亚杰理论
简述皮亚杰理论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现已成为一种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有效理论。
他还因此而获得了1989年度诺贝尔奖金。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发生认识论。
这一理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1)思维的主体即是客体的思维,是以个体的活动为基础的;( 2)思维的主体不同于客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在关于思维规律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把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期:( 0-2岁)此期儿童凭借感官直接感知周围世界,但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动作来反映事物。
2、前运算期( 2-7岁)此期儿童开始能用抽象的符号代替具体事物和过程来进行推理,即逻辑思维。
3、具体运算期( 7-11岁)此期儿童具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他们不再满足于用语言符号来代替具体事物和过程,而是开始运用命题思考,从具体事物中分析出共同特征,并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推论出新的事物。
4、形式运算期( 11-15岁)此期儿童的思维可以概括出抽象的规则或原则,而且也能把这些规则或原则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幼儿对自身活动的目的性尚未明确的表示出来,而以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为指导,这样就难免会有挫折和无效活动,甚至产生不正确的行为。
例如幼儿常模仿别人拍手,或不看左右,随便向前走。
教师、家长必须设法帮助幼儿学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改变这些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在这里我想补充说明的是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幼儿了解他们的行为是无效的,应该尝试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引导他们,而不是批评责骂。
其次,在皮亚杰理论中还包含了三种发展观:即相互联系的成分,整合的观点和建构的观点。
相互联系的成分包括四个基本原理: 1、儿童心理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儿童心理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3、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其年龄阶段所限制; 4、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心理机能的逐渐完善。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及核心概念
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他的“发生认识论”理论是其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及其核心概念。
一、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主要观点包括:1.1 认知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受外界强制的影响。
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认知能力,这种变化是由其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而非外部环境的干预所能改变。
1.2 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即儿童在不同的芳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而这些阶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通联和发展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感知、运动、反思等活动逐渐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1.3 认知发展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
他强调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受到生理因素(如大脑发育)的影响,还受到心理因素(如学习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概念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包含了若干个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包括:2.1 适应(Adaptation)适应是指儿童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适应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同化和润饰。
同化是指儿童将外部事物纳入到自己既有的认知结构中,而润饰则是指儿童根据外部事物的特点对既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修正。
适应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儿童认知活动的重要动力源。
2.2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认知结构是指儿童在认知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结构。
这些知识结构以基本的认知单位(如模式、范畴等)为基础,通过适应过程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发展。
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认知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
发生认识论名词解释
发生认识论名词解释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根据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其他学科有关认识论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理论。
它试图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
因此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①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
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注意认识的高级水平及最后结果,近现代的认识论则专作认识的逻辑分析或语言分析,这都是不够的,需要研究认识的心理发生加以补充。
他主要是从生物学出发,通过心理学的桥梁来达到认识论的结论。
②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是传统的认识论,而是要对各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
这就需要各门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
因此,发生认识论是跨学科的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
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
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
主要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思维发展的4个主要因素是: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作用。
他特别强调平衡的作用,认为不但人的认识,就是人的道德情感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地建构而成的。
根本观点发生认识论的根本观点是要把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
皮亚杰是一位结构主义者,他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功能性结构。
这种结构是由人自身建构起来的,它不是客体的简单复写,也不是主体预先构成的或天赋的。
他认为任何结构都具有3种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
整体性意味着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结构内各成分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独立成分的堆砌或混合。
结构及其成分都受某种内部规律的制约,具有与其成分不同的特性,同一成分在不同结构中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性。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1924年,皮亚杰任日内瓦大学教授,他曾连任瑞
士心理学会主席三年。
• 1954年,皮亚杰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为
了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组织各国著名的心理 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控制论学 者、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在日内瓦建立了 “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并自任主任。 1970年退休,1984年去世。
过将智力测验标准化的工作.但皮亚杰对智力测 验没有什么兴趣,但对儿童在智力测验中的一些 “可笑的、错误的回答”很感兴趣,这促使他逐 步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儿童心理学。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1921年,皮亚杰接受他早年的老师,此时任 日内瓦大学教授的克拉巴柔德 (E.Claparade)的邀请,从巴黎回到日内 瓦,任日内瓦大学的卢梭研究所的研究部 主任。1940年,克拉巴柔德去世之后,皮亚 杰继任卢梭研究所所长。克拉巴柔德是一位 欧洲机能主义者,皮亚杰深受其生物学和机 能主义的影响。
二、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及其相 互关系
(三)顺应(accommodation) 1、含义 当人们不能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外部刺激时,
只能改变已有的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 例子:婴儿动作图式的发展(从吸吮到咀嚼) 2、作用 通过顺应过程,图式在数量上增加了,有了质
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图式,使图式越来越丰富。
三山实验警察与小偷四认知发展阶段前运算阶段四认知发展阶段前运算阶段3不守恒的现象长度守恒数量守恒液体不守恒数量不守恒性别不守恒质量不守恒体积不守恒四认知发展阶段前运算阶段4直观思维直观思维的特征之一是思维依赖于知觉表象认识依赖于直接感知到的形例如同形状的两个杯子投入同等数量的小珠然后其中的一杯倒入另一个细长的杯子中要儿童判断哪一个杯子里小珠多儿童要么注意到杯子的长度要么注意到杯子的宽度
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
任务名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一、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并分析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2.1 认识的发生皮亚杰认为,认识的发生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逐渐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
他将认识的发生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2 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是婴儿期到2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的活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的经验来建立起对物体的基本概念和行为模式。
2.3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2岁到7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代表对象和事件,并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反思。
2.4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7岁到11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他们开始具备对具体对象和事件进行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2.5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是11岁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他们开始具备对抽象概念和原则进行思考的能力。
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对儿童教育的启示3.1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强调儿童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认知能力,教育者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来设计教育活动。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教育者可以提供丰富的感官和运动体验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3.2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在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进行符号运算和逻辑推理。
教育者应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儿童逐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活动,鼓励儿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语录
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语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你知道吗,皮亚杰那可是心理学界的大牛啊!他提出的那些观点,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认知发展的理解之路。
比如说,他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这就好比盖房子,孩子们自己动手,一块砖一块瓦地搭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大厦。
咱想想,小孩子可不就是这样嘛,对啥都好奇,都想去摸摸碰碰,在这个过程中就慢慢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认知。
还有啊,他说认知发展存在阶段性。
哎呀呀,这多形象啊!就像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个个台阶,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任务。
小时候可能就是瞎玩瞎闹,大一点就开始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啦。
记得我小时候,对世界充满了各种疑问,这是不是就是皮亚杰说的那种探索阶段呢?我会好奇为啥天是蓝的,为啥花会开,然后自己努力去寻找答案。
“儿童是自己认知结构的建筑师!”皮亚杰这句话真的太对啦!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就像一个小工匠,精心雕琢着自己的作品。
咱再想想,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冒出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想法和问题?那就是他们在构建自己认知世界的过程呀!
我觉得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真的太重要啦!它让我们更加了解
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成长过程,也让我们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研究研究皮亚杰的这些语录,
让它们为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及概述
1、把智力活动看作对环境的适应和组织的一种活动。
2、图式(结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这种结构把有机体所感知的事物,按其共同特征
编成各个组。
感知→运动图式→→(同化、顺应)→→成人的认知图式
3、同化:是一个认知过程,通过它人把新的、感知的、运动的或感念的材料整合到已有的
图式或行为模式之中。
从理论上来说,同化不会导致图式的改变,但却会影响图式内蕴的增加,因而是图式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4、顺应(调节):①要求创造一个能够把刺激置于其中的新图式(结构),进而使得刺激符
合于新的图式;②改造已有图式或结构
5、同化过程被看成是刺激物被“强制”地适应主体的已有结构
顺应(调节)过程则是主体“被迫”改变已有结构以适应新的刺激物
调节导致发展;同化导致增长。
两者的结合以达到平衡时智力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
只同化不顺应(调节):只拥有一个大结构而不能作出区分(个性)
只顺应(调节)不同化:只拥有诸多琐细的图式而不能把握共性
6、智力(认知):由内容、功能以及结构三者构成
7、只有在环境的活动中,人的认知才获得发展,只有儿童的感觉处于与环境相关的状态下,
认知结构的发展才可能发生。
8、这里的活动本身又包括:可直接观察到的身体的活动和直接观察不到的心理活动两部分
9、认识发展史认知结构的质变相继发生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结构以及相应的
变化都逻辑而又必然地来自于前一结构。
新的结构不会取代先前的结构,只会把先前的结构整合起来。
10、可根据儿童认知结构有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所获得的知识也经历了由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和社会——约定知识,但这三种知识并不完全是线性顺序发展的,而是糅合在一起的复杂过程。
11、认知发展的与四大因素有关:成熟、活动经验(同化与顺应)、社会性相互作用、平衡化过程。
成熟:先天遗传因素,为某种预成结构开辟了可能性
活动经验:同化与调节
社会性相互作用: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观念交流,在与人的交流中,必定会出现思维的冲突,进而导致原有的平衡结构状态发生了变化,不平衡出现了,在不断克服不平衡的状态的过程中,人的认知不断得到发展。
二、认知发生演示
同化
成功, 对于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在外界新的刺激的影响下,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作用,将被
打破,进而形成另一新的暂时的均衡状态,以此不断循环下去,标志着人的认知是不断发生和发展的。
三、认知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阐释
1、 感知——运动阶段
主客体完全未分化-------主客体开始逐渐分化(把自身当作外部众多客体中的一个)
客体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感知----运动的经验逐渐地发展起来的
第一时期(0~1月)
婴儿通过反射系统来同化所有的刺激,所有的刺激事件都被以一种未分化的方式纳入或同化到最初的反射结构中去.
第二时期(1个月~4个月)
口与手、眼,眼---耳的协调开始出现,开始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开始形成了一种朦胧的客体意识:如儿童试图看到他所听见的东西
第三时期(4~8个月)
儿童的行为日益指向他身外的物体和事件
手----眼的协调/ 能够重新做出发生过的他所感兴趣的事件
从某种无目的的行为向某种形式的有目的行为的发展,开始具有意向性,尽管是在行为发生后才形成的(能够重复其感兴趣的事件)。
而在此之前,行为不具目的,而仅仅是受刺激而引发。
客体观念:开始预测运动的物体将会经过的位置,关于客体永久性的意识已经发展起来 但从根本上讲,仍是处于一种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将自身看作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原因。
第四时期(8~10个月)
开始运用某些手段去达到其目的。
这里的目的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已被预设.
形成客体的体积和形状之恒定性的观念
因果关系的最初客观化, “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一种空间的联系,不同于他自身的其他客体也可以是活动的原因.”
第五时期(12~18个月)
儿童形成达到目的的新手段,是通过”试验”(试误)而形成的
当儿童面对运用既有图式不能解决问题时,通过试验或试误形成新的图式标志真正智力行为的开始.
客体观念:在寻找消失的物体时考虑接连发生的位移,但通常只能是跟踪可以目见的客体的位移,而不能跟踪不能目见的位移.
第六时期(18~24个月)
这一小阶段标志着由感知---运动水平向表象性智力的过渡
能够内在地在头脑中再现客体和事件,并随之便得能够通过表象(认知地)解决问题.
新手段(图式)的获得、发明是通过在头脑中运用表象试验活动的程序,而不是通过积极的外部试验来获得的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内在的心理结合、在头脑中通过活动的表象。
即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在表象中)展开可能出现的行动步骤,从而构建起解决新问题的图式或结构。
克服了此前关于客体的观念,主体的表象试儿童从直接的感知中解脱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凭借。
小结:在出生之际,儿童的行为是反射性的;
将近两个月,能初步地区分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体(行为不具目的性,而仅仅受到刺激引发,如靠吸吮系统来实现)
四至八个月,视觉与触觉开始协调,能重复做出他所感兴趣的事,事后意向性。
将近一周岁,开始认识客体的永久性,目的首先被预设;除了其自身外,客体也是事件的原因,两个或更多的熟悉图式被协调起来,以解决新问题。
一周岁的头几个月,通过积极的外部试验和试误来构建起解决新问题的图式;
快两周岁时,内在地表征客体与事件
2、思维的前运算阶段(2~7岁)
A、表征:前运算阶段的主要进展是表征客体和事件的能力(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画画、
心理表象、口头语言)
延迟模仿:对已经消失了一段时间的客体和事件的模仿。
其意义在于表明儿童已发展起内在地再现(回忆)被模仿的行为的能力;即,自我对现实的同化和顺应。
象征性游戏:一种假装的游戏,它的作用是通过把现实的东西转变为所希冀的东西来满足自我。
即,现实同化于自我。
在象征性游戏中,是一种有意图的同化,发挥了象征功能的一种特殊效用,即随意创造各种表征,以表达儿童生活经历中的无法单独用语言来完整表达和同化的各种事物。
当语言不足以或不宜表达儿童的心思时,象征性游戏就为他的意念、思想及其所关心的事物,提供了表达的场所。
画画:试图通过其去表征事物或事件
心理表象:物体和以往的知觉经验在头脑中的在现(象征),但却不是经验的复写,不是动态而是静态的。
口头语言:口语词汇,当作符号来指代物体;a,行为社会化的开端;b,词的内化,以内部语言和符号系统的思维本身出现;c,动作的内化,加速了经验形成的速度。
B,口头语言的发展
分类: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语:缺乏真正的交流,“集体独白”(2~5岁)
社会化的语言:相互交流(6~7岁)
以“集体独白”为特征的自我中心化社会化的交流性言语的逐渐转变
C,语言和思维
语言对于确保逻辑思维的发展,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感知----运动的发展对于语言的发展是必要的,只有在获得内在地表征经验的能力以后,儿童才能够构建起口头语言。
D,行为的社会化
以“集体独白”为特征的自我中心化社会化的交流性言语的逐渐转变
E,前运算阶段思维的特征
超越了感知---运动性智力的一种进步,但还没达到下一个阶段的逻辑运算阶段,认知行为仍受感知活动的影响。
活动通过表征性功能内化,但思维仍为感知所束缚。
自我中心化
Ⅰ不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也不能够理解他人的的观点。
不会反省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思想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符合逻辑的
Ⅱ社会交流与交往,变成了验证其思想的根源,也是导致认知的自我中心化消除的主要因素。
Ⅲ“自我中心化”这一特征总是以某种形式渗透在发展的各个时期的思维中。
其起着阻碍认识和思维的发展,使认知结构保持现有现状,图式只同化而无调节。
转换的推理
不能成功地进行关于转换的推演,不会根据开端---终结的联系把一系列事件整合起来,只是一种传递。
不具备跟踪转换的能力,没意识到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这种联系所意味的一切。
集中化
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或固定在某一刺激的某一有限的、他所知觉的方面。
由于集中化,倾向于仅仅同化事件的若干有限方面,集中于物体的感性方面;
感知的评价支配着认识的评价。
在6至7岁,认知在与感知的关系中占据一适当的位置
可逆性
缺乏可逆性
以上小结:随认知的发展,上述现象会逐渐地同步消退(交流,修正自身原认知结构)。
自我中心化的消退使得(并且要求)儿童解除儿童集中化,并且注意简单的转换,而这一切又有助于儿童在可逆性上的建构。
F,守恒
无论物质在与其数量无关的尺度上发生任何变化,物质的数量保持不变。
其水平可作为儿童已形成的逻辑---数理结构的类型的侧度。
7岁:某些守恒结构一般都已发展起来了
守恒结构不能通过直接的指导或强化技术而产生,活动的经验是其产生的关键。
顺序:数的守恒---质量守恒----面积守恒---液体容积守恒---体积(固体)守恒
每一种新的守恒总是蕴含着先前已次递达到的各种水平
本节小结:前运算思维不再被基本上限定于当前的、可感的、运动性的事件,它已成为真正的表征性思维,而且行为的程度可在头脑中而不仅仅在实际的过程中重演。
但感知仍支配着推理,仍受诸多限制:如缺乏逆运算能力、跟踪转换能力、自我中心化、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