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塔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屈原》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屈原》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屈原》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屈原(节选)郭沫若郑詹尹[注]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屈原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屈原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

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

屈原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

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

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

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

(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徘徊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

你知道吗?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

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

(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

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

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

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

(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竟是不高兴。

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

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

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

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屈原是谁?婵娟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屈原(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婵娟(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

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

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

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

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

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荆州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题卡分离,其中试题卷6页,共七大题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为试题卷,答题无效,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答题卡和草稿纸均不得带出考场。

一、语言积累(16分)1.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国有脚综,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答案】(1). zhù(2). pì【解析】【分析】【详解】伫立:拼音是zhù lì,释义:(1)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

(2)泛指站立。

睥睨:拼音是pì nì,意思是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窥视,侦伺;监视等。

2. 根据拼音提示,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汉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jiān(),南市买pèi()头,北市买长鞭。

【答案】(1). 鞯(2). 辔【解析】【分析】【详解】鞍鞯:读音ān jiān,意思是指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

辔头:拼音是pèi tóu,意思是为了驾驭马、牛等牲口而套在其颈上的器具,一般由嚼子和缰绳组成。

3. 把“即”“既”分别填入括号内。

A.可望而不可()B.()来之,则安之C.()往不咎D.()席演讲【答案】(1). 即(2). 既(3). 既(4). 即【解析】【分析】【详解】即:靠近。

既:动作已经完了,已经。

可望不可即: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

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即席:指当场。

二、古诗文联读(16分)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从埃菲尔塔谈起》阅读答案(精选10篇)

《从埃菲尔塔谈起》阅读答案(精选10篇)

《从埃菲尔塔谈起》阅读答案(精选10篇)篇1:《从埃菲尔塔谈起》阅读答案《从埃菲尔塔谈起》阅读答案埃菲尔铁塔值多少钱?这是一个大众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近日,意大利一家商会给出的评估是四千三百三十二亿欧元。

这一惊人的数字使埃菲尔铁塔成为欧洲最值钱的文化地标,其价值相当于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是米兰全城年收入的两倍。

历史遗存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它们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岁月的风霜雨雪在销蚀了其他同代建筑时凸显了留存下来的古迹的稀有性;人类的社会变迁赋予留存者丰富的内涵,使其具有了文化性。

游客登临埃菲尔铁塔,所欣赏的绝不仅仅是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绮丽的巴黎风光,更有附着其上的数不清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说故事……这些才是埃菲尔铁塔的魅力所在。

新建的仿古建筑不论外观如何酷似古代的原作,都不可能具有原作天然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新建筑缺乏灵魂。

这种灵魂不是说有就能有的,而是历经漫长时光、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的。

仅此一点就决定了真古迹和仿造者价值上的天差地别。

埃菲尔铁塔的“天价”也源自于法国人民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态度和情感。

法国人把铁塔视为巴黎的标志、法兰西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其珍爱有加。

法国人的这种态度和情感也引发外国人对埃菲尔铁塔的兴趣。

否则,再珍贵的文物古迹,如果人们不加重视,随意毁弃,其价值也必然贬损。

这本是常识,但在今天的中国仍有不断强调的必要性。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我们拥有世界最多、最古老的历史遗存,但可惜的是,很多文物古迹没能完整地保存下来。

即便是长城、故宫这样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相当一部分也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古建没有毁于自然灾难和战火兵戈,却在城市房地产开发和旅游的热潮中被推土机夷为平地。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三十年来,全国四万多处文物消失了,而其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筑活动。

我们一方面拆掉了那么多真实的古迹,另一方面却热衷于搭建仿古建筑。

现在只要是个旅游城市,就不难找到新建的仿古一条街。

2019-屈原庙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23页)

2019-屈原庙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屈原庙阅读答案篇一:屈原庙阅读答案篇一:屈原庙阅读答案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②。

鬼暗吹青殿火,灵儿③昼舞白霓幡。

龙舆已逐峰头梦④,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⑤,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

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

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

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

⑤杜:指杜蘅, 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

(4分)(2)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分)答案:⑴示例:空字用得最妙。

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

(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4分)⑵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

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每问2分,共4分)作者:梁辰鱼(约)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明代戏剧家。

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

此外还写过《远游稿》、《江东白苎》等。

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无形中给予昆腔传布很大的助力。

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昆腔才焕发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

来源栏目:本文链接: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篇二:屈原庙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座孤傲的庙周凌云①屈原庙挺立在钟堡之上.这里是屈原的老家. ②钟堡是乐平里小盆地边缘突出的一个山包.这是乐平里地理的中心.也是屈子故里思想的中心. ③屈原庙简洁而朴实.可以这样勾勒:一个天井.一个大堂.两个厢房.外有飞檐.四角高翘.白墙黄瓦.这是峡江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建筑风格.屈原庙占地是那么小的一片.土石夯就.但是它威仪自显.神韵自现.傲视一切.钟堡上只建了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①屈原庙挺立在钟堡之上。

屈原庙阅读答案

屈原庙阅读答案

篇一:屈原庙阅读答案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②。

鬼暗吹青殿火,灵儿③昼舞白霓幡。

龙舆已逐峰头梦④,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⑤,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

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

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

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

⑤杜:指杜蘅, 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

(4分)(2)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分)答案:⑴示例:空字用得最妙。

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

(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4分)⑵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

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每问2分,共4分)作者:梁辰鱼(约)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明代戏剧家。

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

此外还写过《远游稿》、《江东白苎》等。

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无形中给予昆腔传布很大的助力。

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昆腔才焕发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

来源栏目:本文链接: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篇二:屈原庙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座孤傲的庙周凌云①屈原庙挺立在钟堡之上.这里是屈原的老家. ②钟堡是乐平里小盆地边缘突出的一个山包.这是乐平里地理的中心.也是屈子故里思想的中心. ③屈原庙简洁而朴实.可以这样勾勒:一个天井.一个大堂.两个厢房.外有飞檐.四角高翘.白墙黄瓦.这是峡江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建筑风格.屈原庙占地是那么小的一片.土石夯就.但是它威仪自显.神韵自现.傲视一切.钟堡上只建了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①屈原庙挺立在钟堡之上。

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试卷语文2023.11注意事项:本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赣南、湘西、四川嘉陵江、河南何家冲出发的4支红色大军,最终汇聚在西北黄土高原。

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

虽然,这支队伍当时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

作为一部无与伦比的伟大史诗——长征,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怎样的启示?(一)一条长征路,是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

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在内的4支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在途中。

张震将军回忆湘江之战时说,仅他们一个团,就顶住了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的兵力。

鲜血,染红了湘江,染红了一座又一座山头。

突破包括湘江在内的四道封锁线后,在不到50天时间内,出发时8.6万人的中央红军,锐减到3万人。

“再大的牺牲,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老红军唐进新回忆说,每一战都有大批战友倒下,“但活下来的人毫不退缩,因为我们有红色的理想。

”这红色理想,就是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就是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

共产党人创建的红色政权,点燃了像唐进新一样的劳苦大众心中的理想之火,也激发了他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雪山草地,是许多老红军难以忘怀的地方。

多少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勇敢生命,倒在了川西水草地上。

老红军李中权回忆说:“饿得摇摇晃晃,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

可一旦爬起来,就向前走,向着党中央的方向走!”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能量空前迸发:粉碎了3倍、5倍乃至10倍于己的强敌的围追堵截……他们身后,留下的是惊人的数字: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5座经年被积雪覆盖,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二)一条湍急的河流横亘在红军北上的道路上。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8分)1.(2分)各项中给划线的字注音、解释词义无错误的是( )A.心无旁骛(wù)骛:摇摆B.强聒(guō)不舍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C.箴(zhēng)言箴:劝告、劝诫D.拏(lá)一小舟拏:撑(船)2.(2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不期而至。

届时,各国的运动员们将纷至沓来,齐聚成都。

东安湖公园作为大运会主会场,其以“一湖映一阁,四园十二景”为主的布局构造让人叹为观止。

龙泉山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站在主体育场观景平台上,运动员们可尽情享受……成都成就梦想,希望运动健儿们能在这场盛会中满载而归。

A.不期而至B.纷至沓来C.叹为观止D.美不胜收3.(2分)以人比玉,由玉及人,“生逢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加勤勉,用时间和汗水雕琢自己(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①“玉不琢,不成器”,器与人皆通此理。

②坚固细密的玉石必得经过一番艰苦的切、磋、琢、磨,才会露出质朴面目,显出纯美底色。

③玉石藏于山中、埋于谷底,与普通石头不分伯仲,如何成为众所敬仰的美玉?④只有历多雕琢磨砺,唤醒内心的道德律,淬炼信仰的主心骨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海洋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中华白海豚在福建近海出现次数越来越高。

B.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从来都不曾屈服,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C.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东部,包括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三处泉水构成。

D.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迫于生计去举人家里偷书,被打得浑身遍体鳞伤。

5.(2分)选出下列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①岁月周而复始地镌刻着崭新的年轮。

又是一年毕业季,这是青春夺目的幻化,这是芳华淡雅的绽放,难忘课间的互动,记得住临摹的字帖,记得住哼唱的旋律。

苏轼《屈原塔》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屈原塔》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屈原塔》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屈原塔苏轼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

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分)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A.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奉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大夫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A.屈原赴死之决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富贵之短暂世人眷怀之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名之无穷C.沧江之投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屈原持志之高洁龙舟之竞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景仰之无限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解析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期中学业质量调研语文学科2023.10一、古诗文(25分)(一)(8分)1. 默写与运用(1)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

(杜甫《石壕吏》)(2)__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3)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4)小语读到“月下飞天镜”时,想起了《岳阳楼记》中对月影的相似描写: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如闻泣幽咽②. 无意苦争春③.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④. 静影沉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闻、幽、咽、寓、影、璧。

(二)(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在儋耳①书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②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

”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注释】①儋耳:地名,今海南省儋县。

②芥:指小草。

2. 三篇诗文的作者为同一人,应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人名)。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何时得.出此岛耶()(2)少.焉水涸()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

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关于一座孤傲的庙原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一座孤傲的庙原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座孤傲的庙原文阅读题及答案关于一座孤傲的庙原文阅读题及答案试题内容: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一座孤傲的庙周凌云①屈原庙挺立在钟堡之上。

这里是屈原的老家。

②钟堡是乐平里小盆地边缘突出的一个山包。

这是乐平里地理的中心,也是屈子故里思想的中心。

③屈原庙简洁而朴实,可以这样勾勒:一个天井,一个大堂,两个厢房,外有飞檐,四角高翘,白墙黄瓦。

这是峡江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建筑风格。

屈原庙占地是那么小的一片,土石夯就,但是它威仪自显,神韵自现,傲视一切。

钟堡上只建了这座屈原庙,没有农户,很宁静,好像注定了这就是神居住的地方。

农户都连片聚集在钟堡以外的山腰和山脚,离屈原庙都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正好是乡俚和楚辞的距离。

农户的房子白墙黑瓦,是朴朴素素的土房,排在山腰和山脚,有些像国画。

这和屈原庙比,是截然不同的。

农户的房屋是百姓生活和安放农具的地方,炊烟袅绕,鸡犬相闻。

屈原庙是精神聚会的场所,是诗的乐园,它建筑在世俗的生活之外。

乐平里的人,到庙里来得少,一则庙里实在没什么可看也没什么可玩的.二则屈原的时代、屈原的诗作和精神世界离他们实在是太远了,几乎不能沟通。

它建筑在楚辞的精神世界里,它的高度已经是世界的高度。

④屈原庙之内,矗立着三米多高的屈原雕像,迎风徐步,忧思如焚。

来到雕像前的人,不是鞠躬就是叩首。

⑤屈原庙之外,是橘和兰草,是端阳花。

虽然都生长在乡间,但都是高贵的花草和树木,是阳春白雪的植物。

橘,遒劲,郁葱,是天地所生、是心志专一、是独立不迁的嘉树,从战国开始扎根,吸吮了几千年的水分和养料,难怪《楚辞》还是这样的繁茂呢。

橘,远离世俗喧闹,独守一隅,凛然自为,不从流俗。

兰草,是从《离骚》里移栽过来的吗?它碧绿,高洁,它的芬芳,在屈原庙周围开放。

这些兰草,如果再返回到《离骚》,返回到历史的土壤,不知还是不是那个时候的幽香?我在屈原庙外转悠,兰草兰花的郁香,非常舒服地袅袅地沁进我的肺腑,这种具有文化味的香气,不停地撩拨我的思想,激发我的忧思。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38分)材料一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惘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

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

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

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

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

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屈原》阅读理解(附答案)

《屈原》阅读理解(附答案)

《屈原》阅读理解(附答案)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

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意识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

《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

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

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

”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

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

湖南省岳阳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听雨任文在故乡北山贫瘠的那些岁月里,没有电视可看,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单调。

庄稼人日日耕作在田地里,唯有下雨的当儿可以清闲几天,坐在炕头上听雨,享受一下难得的轻松和温馨。

春雨到来,淅淅沥沥,庄稼人的眉头舒展了,心里乐开了花。

“春雨贵似油”,难得的好雨。

干枯的冬季过去了,小麦需要滋润,土壤需要疏松,小苗需要养分,空气需要湿润。

这时节,蒙蒙细雨下起来,扛着锄头进村的农人,笑嘻嘻推开院门,边放锄头边念叨:“好雨,好雨!”随手取来毛巾擦干满脸的雨水,身心轻松起来。

男人架起二耶腿坐在炕沿,“吧嗒吧嗒”地吸着烟瞅着窗外;女人则洗手和面,趁着这闲暇擀面条或包饺子,饺子馅有的是,年前就晒干的萝卜丝,这会儿正好用着。

春雨蒙蒙,大人乐滋滋,小孩子更快乐,看不见大人脸上的愁眉不展,奔跑玩耍,自由自在。

听雨的日子,也给我们这些北山的孩子带来了福音。

春雨过后,小麦迅速成熟,玉米疯长起来,形成绿色阵势,铺排开来,占领着季节里的一道长河。

当人们还沉浸在绿色梦想中,夏雨突至,或连绵不断,或倾盆而下,听雨的日子渐渐浮现出丝丝忧愁。

夏雨多变,经常下个十天半月,让人忧愁生厌,连绵的雨在檐下“滴滴沥沥”地响着,庄稼人只好在屋里转悠。

男人只顾吸烟吐烟圈,看天听雨,烦了骂女人几声,女人不吭声,只顾干手中的活儿。

山里女人总有干不完的活,扫地、做饭……做不完的繁琐事儿。

可她知道男人心里烦呢,雨下个没完,地里的玉米倒下了,怎么不烦呢?女人理解男人,雨住了气就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屈原塔阅读答案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

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

(4分)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a.楚人 b.奉佛人 c.古人 d.大夫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a.屈原赴死之决绝 b.富贵之短暂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c.沧江之投饭 d.屈原持志之高洁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

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

(6分)篇二:屈原塔阅读答案篇三:屈原塔阅读答案屈原塔苏轼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

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

(4分)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a.楚人b.奉佛人c.古人d.大夫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a.屈原赴死之决绝b.富贵之短暂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c.沧江之投饭d.屈原持志之高洁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

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

(6分)答案:11.(4分)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12.(3分)c13.(2分)d14.(3分)b15.(6分)符合要求,表达准确,语言顺畅上一篇:下一篇:篇四:屈原塔阅读答案题号:3953853试题类型:阅读理解与欣赏知识点:古诗词阅读更新日期:2015-05-0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题。

屈原塔苏轼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

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 ,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

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 )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 )a.楚人b.奉佛人c.古人d.大夫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 )a.屈原赴死之决绝b.富贵之短暂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c.沧江之投饭d.屈原持志之高洁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

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

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