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路线图【模板】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PPT课件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6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7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8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19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6.3智能网联汽车
70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3智能网联汽车
71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智能网联汽车
72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3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4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5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中国制造2025》 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1
背景
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 版)》电子版,明确了新材料产业等10大领域以及23 个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 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 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3.3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37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3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38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4航天装备
39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4航天装备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模板 (2)
6.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做法与特点,总结成功经验,得出启示,以供借鉴。
7.统计分析法。统计2002-2008年本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数额及其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并与发达城市对比,分析本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发展空间。
3.实地调查法。为更好地了解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真实现状,在三区各选择3个能体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主体公园、游乐园、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及科技馆等进行现场观察和询问,并做好记录。
4.访谈法。计划选择20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及科技、文化、旅游及宣传等相关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针对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问题分别进行半小时左右的访谈,并根据情况,召开2到3次的小型座谈会。
2.技术路线图
(见下页)
四、研究方法及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及互联网等广泛查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分析与研究。
2.文本分析法。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本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解精神实质,分析其中的条文关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定及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要求。
8.分析归纳法。研究分析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其研究内容并合理分类;根据比较研究及案例分析的结果,总结归纳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技术路线
1.研究的总体思路
首先,根据本市2013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指南,结合研究条件和自身研究优势,确定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这一选题。其次,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权威政策文本,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再次,选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有成功经验的美国、日本和德国,从理念、体制机制、路径、模式及政策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同时,选取北京海淀、上海张江、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美国的电影、日本的桑蚕与丝绸以及德国柏林的创意经济产业发展等六个代表性的案例做分析研究,总结其成功的发展经验,为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构想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从动力机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然后,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得出的总结与启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
成都市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
2009年
引进合资品牌(20年)
1993年
2013年
制造业起步(44年)
1957年
2001年
引进合资品牌(10年)
2002年
2013年
技术创新转型(9年)
2010年
2013年
技术创新转型(7年)
2010年
2013年
自主 发展
杭州市
(发展历程28年)
芜湖市
(发展历程20年)
产业培育(6年)
1991年 1997年
动向: 到2020,产销汽车达400万
辆,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十强
在华规模: 15万/年
所在地: 大连、上海
动向: 大众将推第三代EA888发动
机 2014年使用
在华规模: 18亿元/年
所在地: 上海
动向: 富士通1个月前在华宣布兴建
本土化研发中心
在华规模: 10亿美元/年
所在地: 北京
动向: 正在拓展在华汽车定型检测业务
领导者
长春
上海 重庆 广州 北京
跟随者
天青津岛南京济南
挑战者
沈阳 武汉
可期待者
杭州 成都
5 广州
深圳
成都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天津 苏州 重庆 成都 武汉 杭州
产业增速
产业缺少 “主心骨”导致成都无法充分释放规模红利
1 大型自主品牌总部缺乏
2 核心零部件缺失导致两头在外 3 大型骨干企业数量不足
产业培育(4年)
1993年 1997年
吉利迁都,自主发展(10年)
2003年
2013年
奇瑞诞生,自主发展(15年)
1997年
2013年
1 成都汽车产业与城市综合地位不相匹配
云计算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云计算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一、产业发展现状云计算被看作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
2010年,中国政府将云计算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产业逐步从概念走向落地。
在此背景下,硬件、软件、集成、运营、内容服务等领域的主要厂商纷纷借势转型发展,基于已有的产品及技术优势,推出云计算服务及解决方案,这使云计算产业链得以构建。
云服务、软硬件、云支持和感知等相关产业构成的云计算生态系统加速形成。
云服务产业包括面向公众、行业、企业等不同服务对象提供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领域.云软硬件产业涵盖云计算相关软件(基础软件、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硬件(服务器、存储设备、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元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
云支持产业包括云计算相关的咨询设计、安全审计和评估认证等领域。
感知产业涵盖传感设备和传感网等产品领域。
据国际权威机构数据,201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超过20%,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768亿美元.我国云计算市场总体规模较小,但追赶势头明显.研究表明2012年我国在全球云计算市1场中所占份额不到5%,但年增速达到40%,预期未来我国与国外的云计算差距将逐渐缩小。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云计算产业初具规模.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区涉足云计算相关产品及服务的企业约200家,云计算相关产业规模超700亿。
全区云计算产业链布局完整,龙头企业聚集,产业规模及关键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我区拥有一批开发企业及个人云计算应用服务的厂商,相关产品在全国拥有大量的用户群。
目前,云计算企业服务的个人和企业用户的总量已达数亿,并在各细分领域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产学研体系完备,拥有一系列国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大量科技企业。
目前在一些比较核心的开源技术方面,不少地区的技术人员进入了国际社区的舞台,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目录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1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 (1)1.2信息通信设备 (6)1.3 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 (16)1.4 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23)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8)2.1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28)2.2机器人 (35)三、航空航天装备 (42)3.1 飞机 (42)3.2 航空发动机 (49)3.3 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57)3.4航天装备 (65)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72)4.1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72)五、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84)5.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84)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92)6.1 节能汽车 (92)6.2 新能源汽车 (100)6.3智能网联汽车 (108)七、电力装备 (117)7.1 发电装备 (117)7.2输变电装备 (126)八、农业装备 (134)8.1 农业装备 (134)九、新材料 (142)9.1 先进基础材料 (142)9.2 关键战略材料 (152)9.3前沿新材料 (163)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169)10.1生物医药 (169)10.2高性能医疗器械 (177)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1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集成电路是指通过半导体工艺将大量电子元器件集成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本路线图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关键装备和材料等内容。
1.1.1需求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在2011至2015年间约为2920 – 328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2016 至2020年间约为3280 – 40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2021至2030年间约为4000 – 537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在2011至2015年间约为840 – 118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2016 至2020年间约为1180 – 173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2021至2030年间约为1734 – 244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5%。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模板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模板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分析归纳法。
2.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将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及互联网等,以加深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理解和分析。
3.文本分析法本研究将以权威文本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中关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以加深对法律整体的理解。
4.实地调查法本研究将在三区选择能体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主体公园、游乐园、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及科技馆等进行现场观察和询问,并进行记录,以更好地了解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真实现状。
5.访谈法本研究将选择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及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并召开小型座谈会,以深入了解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问题。
6.案例分析法本研究将对国内外省市及企业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持续追踪调查,并进行剖析,以总结经验。
7.比较研究法本研究将比较研究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做法与特点,总结成功经验,以供借鉴。
8.统计分析法本研究将统计2002-2008年本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数额及其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并与发达城市对比,以分析本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发展空间。
9.分析归纳法本研究将研究分析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其研究内容并合理分类;根据比较研究及案例分析的结果,总结归纳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以深入了解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总结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同时,本研究将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本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发展空间,以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首先,我们根据2013年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指南,结合我们的研究条件和优势,决定选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全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重点领域产业技术预见及产业技术路线图
附件1 主要调查表样表本项目中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涉及的调查工作主要依靠一系列的德尔菲法调研问卷完成,具体面向市场需求分析、产业战略目标分析、关键技术确定、研发模式分析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调查主要采用两轮制或三轮制,调研轮数取决于问题的分歧程度。
若三轮结束后,专家对事件的预测仍达不到统一结果,则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作为调查结论。
其工作原理是采用不记名的调查问卷为专家提出意见营造自由氛围,同时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分类缩窄答案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再展开问卷调查,对上次结果展开评价及争论,如此反复,使专家意见趋于理性的统一。
本研究采用的三轮制调查程序如下:首轮调查问卷为开放式,即对于问题的答案不设任何限制,用于广泛收集专家意见,问卷收回后,分项目组成员负责汇总整理,归并同类事件并将调研结果用于编制第二轮问卷;第二轮问卷主要为评价式,要求首轮调查中已反馈信息的专家对问卷所列事件做出评价,包括确定事件要素的重要性和概率等,同时给出评价理由,问卷收回后,分项目组成员负责分析整理,确定专家意见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等并在第三轮内进行反馈,若此时专家意见相对统一,则结束调研并提交调查报告,否则继续第三轮调研;第三轮问卷主要为重审式,即将针对争议仍比较大的问题进行重新审定,具体请第二轮调查中已反馈信息的专家进行重审争论,一方面对四分点外的少数派意见做出评价,另一方面为自己的新评价提供论据,问卷收回后,分项目组成员负责分析整理,重新确定专家意见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并总结调查结果。
调研报告应以中位数即大部分专家统一的意见为最终决策依据,同时反映少数派观点。
下面以XX产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为例,提供四个环节的调查样表。
在市场需求分析环节中给出三轮调研的问卷作为样本,后面各个环节只给出两轮调研的问卷,其第三轮调研问卷的设计可参照市场需求分析中的样本。
一、市场需求分析1 第一轮调研问卷样表如下:XX产业市场需求分析首轮调研问卷编码:□□□□□□□□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我们是湖北重点领域产业技术路线图设计的项目组成员。
技术路线图模板
技术路线图模板技术路线图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制定出一套技术实现方案和时间计划的详细图表。
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清晰地了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技术实现路径,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进度的控制。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技术路线图模板,希望能对大家在项目开发中有所帮助。
首先,技术路线图模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项目概况、目标与需求、技术架构、模块划分、时间计划等。
在项目概况部分,需要对项目的背景、范围、目的等进行简要描述,让团队成员对项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下来是目标与需求部分,这部分需要详细列出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以便后续的技术实现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在技术架构部分,需要对项目的整体技术架构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系统的整体结构、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数据流向等,这对于后续的模块划分和技术实现非常重要。
模块划分部分则需要将整体的技术架构按照功能和业务进行细化,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需要明确其功能和职责,以便后续的开发和测试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后是时间计划部分,这部分需要将项目的整体开发周期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包括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关键任务和里程碑,以及各个模块的开发和测试时间安排。
这对于项目的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清晰地了解项目的整体进度和各自的任务安排。
在实际使用技术路线图模板时,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技术路线图能够真正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同时,在制定技术路线图的过程中,需要与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技术路线图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技术路线图模板是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清晰地了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技术实现路径,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进度的控制。
希望大家在项目开发中能够充分利用技术路线图模板,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交付提供有力的支持。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模板
公文写作公文写作是指根据公务活动的客观现实和需求,运用科学的逻辑思路和写作手法完成公文的撰写。
没有一篇公文不是为了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公文的写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对写作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公文的现实效用成为公文和其他常见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
部分文学作品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启迪,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没有一纸公文的影响力来得快,带来的波动大。
写作一篇合格的公文对于撰写人员的综合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公文写作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撰写人员往往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以及熟练的写作技巧。
公文写作的语言特征公文的语言是非常讲究的。
一篇公文如果没有规范的语言作为载体,那么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公文写作经验总结出的五个要点。
1.真实准确真实准确的用语是公文写作的底线,是一个公文撰写者必备的职业技能,也是公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点。
写进公文中的材料必须是能够真实展现实际工作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不能有任何的虚构和编造。
因此在撰写公文的时候应该做到内容不真实的不写,材料没有落实的不写,没了解清楚的不写。
2.严谨庄重在处理公务的时候,应该保持公正的立场和严肃的态度,这一点在公文中也应该得到很好的体现。
怎样才能让公文的表达显得严谨和庄重呢?少用口语,不用方言,多用陈述性的语言,少用描绘性的语言。
在行文的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性,前后内容不能相互矛盾,全文要做到严谨周密。
3.简单明了公文的内容应简明扼要,让人能够直截了当地明白其中传达的意思,要做到言之有物,简而不空。
因此在写作公文前就要了解公文的核心思想和目的,整理出公文的重点,做到成竹在胸。
4.平实易懂公文中的语言只有平实易懂,才能有效地在各级机关中传播。
如果在公文中使用华丽或者带有修饰性的语言,则需要格外注意使用场合和公文的内容。
5.生动公文写作一般都是朴实且严谨的,但是这和文字的生动性并不冲突。
在保证真实且具有权威性的前提下,公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表现在,向受众传达出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精神,而不是单纯地通过辞藻的堆砌来彰显文采。
技术路线图模板
技术路线图模板技术路线图是指公司或团队在技术发展方面的规划和展望,它是一种展示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工具。
技术路线图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技术发展方向,明确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在制作技术路线图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设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技术路线图的目标。
这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可以是未来三到五年内想要达到的技术水平,短期目标可以是每个季度或每个月想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在设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公司或团队的整体发展战略,同时也要考虑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
2. 现状分析。
在制定技术路线图之前,我们需要对当前的技术水平和资源进行分析。
这包括人员技能、技术设施、研发经验等方面。
通过现状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技术路线图提供参考依据。
3. 技术选型。
技术路线图中需要包括技术选型的内容。
在选择技术时,需要考虑到技术的成熟度、适用性、成本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
在技术选型时,需要充分调研市场,了解各种技术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案。
4. 任务分解。
为了实现技术路线图中的目标,我们需要将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和阶段性目标。
在任务分解时,需要考虑到任务的可行性、时效性和依赖关系。
通过任务分解,可以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执行任务,为团队成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
5. 进度跟踪。
技术路线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因此,在制定技术路线图后,我们需要建立进度跟踪机制,及时跟踪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通过进度跟踪,可以确保技术路线图的实施效果。
总结。
技术路线图是技术发展规划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团队明确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在制作技术路线图时,需要考虑目标设定、现状分析、技术选型、任务分解和进度跟踪等方面。
只有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技术路线图,推动技术发展,实现更好的业绩。
技术路线图——企业技术战略制定的基础
技术路线图——企业技术战略制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使我国的企业走上了一条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道路。
从1999年到2003年,我国引进国外技术装备总额达到752亿美元,有力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但我们也清醒看到:虽然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具有其他各类创新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企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也就是企业审视内外发展环境,确定未来技术走向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是企业技术战略规划制定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也是企业制定合理规划并指导实施的基础。
一、技术路线图是制定企业技术规划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企业制定技术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基本涵盖了企业技术路线图要考虑的内容:1、现状分析与诊断:●∙∙∙∙ 外部分析:行业技术发展现状、技术竞争格局、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未来产品需求、分析产业总体技术路线图。
●∙∙∙∙ 内部诊断:分析现有业务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现状、商业模式和市场份额。
本企业现有产品技术路线图如何,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明确到什么时候、产业技术将达到什么程度,为保证本企业不落后,需要研发或引进那些技术或产品;到什么时候、哪些市场将被开发出来(或市场发展到什么程度),为保证本企业占领这些市场,需要研发或引进那些技术或产品。
依据当前的发展态势,确认本企业存在那些跨越式发展机会,为实现这一跨越,需要研发或引进那些技术或产品。
2、明确定位与目标:●∙∙∙∙∙∙∙ 技术定位:企业技术发展定位和未来蓝图。
●∙∙∙∙∙∙∙ 发展目标:技术发展目标,产品发展目标。
确定企业要完成哪些技术研发或引进。
3、找出现实与目标的差距,确定技术发展模式:●∙∙∙∙∙∙∙ 要完成这些技术的研发或引进,需要在各阶段配置何种资源。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什么是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是指应用简洁的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它能够帮助使用者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理清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最终的结果和制定的过程。
技术路线图具有高度概括、高度综合和前瞻性的基本特征.技术路线图是一种结构化的规划方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归纳:它作为一个过程,可以综合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并将其统一到预期目标上来。
同时,作为一种产品,纵向上它有力地将目标、资源及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属性,横向上它可以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统一起来,既描述现状,又预测未来;作为一种方法,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技术规划管理、行业未来预测、国家宏观管理等方面.技术路线图的缘起技术路线图最早出现在美国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为降低成本要求供应商提供他们产品的技术路线图。
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摩托罗拉和康宁公司先后采用了绘制技术路线图的管理方法对产品开发任务进行规划。
摩托罗拉主要用于技术进化和技术定位,康宁公司主要用于公司的和商业单位战略。
继摩托罗拉和康宁公司之后,许多国际大公司,如微软、三星、朗讯公司,洛克-马丁公司和飞利普公司等都广泛应用这项管理技术.2000年英国对制造业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10%的公司承认使用了技术路线图方法,而且其中80%以上用了不止一次(C。
J。
Farrukh, R.Phaal, 2001)[1]。
不仅如此,许多国家政府、产业团体和科研单位也开始利用这种方法来对其所属部门的技术进行规划和管理。
技术路线图真正的奠基人是摩托罗拉公司当时的CEO—Robert Galvin。
当时,Robert Galvin在全公司范围内发动了一场绘制技术路线图的行动,主要目的是鼓励业务经理适当地关注技术未来并为他们提供一个预测未来过程的工具。
这个工具为设计和研发工程师与做市场调研和营销的同事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渠道,建立了各部门之间识别重要技术、传达重要技术的机制,使得技术为未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
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
光伏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研究一、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愿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常规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各国政府的激励政策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和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预测,随着光伏排放量将分别减少0.15系统安装量的快速增加,在2010、2020和2030年,全球CO2亿吨、1.92亿吨、10.81亿吨。
根据欧洲JRC的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比达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达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经济规模将达到100万亿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
可见光伏产业将是一个长期的朝阳产业。
1.1发展现状全球光伏市场在过去几十年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0%,光伏发电累计安装容量已经从1992年的0.1GW增长到2008年的14GW,2008年度全球光伏发电新增安装量达到6GW。
四个国家的光伏发电累计安装容量超过了1GW:德国(5.3 GW)、西班牙(3.4 GW)、日本(2.1 GW)、美国(1.2 GW)。
这些国家的光伏发电累计安装容量占全球累计安装总量的80%。
从制造业来看,中国、欧盟各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仍然是世界光伏组件的主要生产地,2008年和2009年,上述地区产量占世界光伏组件总产量的91.5%和95.3%。
其中中国排在第一位,分别占世界生产总量的32.9%和37.4%;欧盟、日本、台湾地区和美国排在第二、三、四、五位。
2008 年,中国光伏发电新装容量为45MW,占全球需求的比重不到1%,远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光伏市场大国。
截止到2008 年末,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145MW,相当于14万KW,相对于8 亿KW 的总电力装机容量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产业技术路线图本项研究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工技[2013]1394号”关于技术基础“十二五”科工项目(第四批)立项的批复,项目名称: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SJC2013603C015。
引言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ping,TRM)最早出现在美国汽车行业,其目的是降低成本,要求供应商提供他们产品技术路线图。
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摩托罗拉(Motorola)和康宁(Corning)公司先后采用了绘制技术路线图的管理方法,分别用于技术进化和技术定位及公司的商业战略。
技术路线图的奠基人是摩托罗拉公司当时的CEO 罗伯特*加尔文(Robet Galvin),其为设计和研发工程师与从事市场调研和营销的同事之间提供交流的渠道。
路线图的设计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看法,并最终实现共识,在这种共识的情况下,可以使其更广泛的传播,作为持续行动的参考和依据1。
技术路线图最初是由摩托罗拉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为了改善技术和产品开发的一致性而发展起来的。
自那时起,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地被应用于公司、部门和国家的不同层面。
路线图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目标,如支持创新、战略和政策的发展和部署。
解决五大问题:1.如何更有效配置资源(中长期计划脱节)2.如何更有效组织重大项目(项目关联性缺失)3.如何更有效整合资源(有限资源的局限性)4.如何更有效分工协作(部门条块分割)5.如何更有效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失常机制缺失)Branscomb提出“技术路线图是以科学知识和洞见为基础,关于技术前景的共识。
”“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五大趋势:《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创造性和引导性原则。
技术路线图是一种业内广泛应用的独特方法,用于规划和交流技术开发项目、产品演化和市场目标之间的联系,其基本框架如下:1罗伯特·哈尔,克莱尔·法鲁克,戴维·普罗伯特.苏竣等译.技术路线图-规划成功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技术路线图基本框架产品/服务技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知识化、现代化、全球化势不可挡,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国际经济和航天产业格局正面临着新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
剑桥大学技术管理中心开发了一套“快速启动”技术路线图开发程序(T-Plan)。
快速启动流程帮助企业迅速开展路线图制定工作,识别市场和业务驱动因素、未来产品功能和潜在的技术解决方案。
该程序由四个探讨会组成,由来自各部门的人才共同参与,其具体研讨会流程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剑桥大学技术路线图绘制流程)世界范围内,目前的航天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导航定位上,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林纳斯,中国的北斗。
在这过程中,许多技术和管理创新是围绕与制造相关的材料、工艺、装备和经营服务进行的,在航天领域,更加注重提高基础、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重大装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效益和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正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和创新管理已成为一种潮流。
技术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在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从技术活动本身向技术经营和技术演进的过程管理转变,二是更关注于技术的集成,三是技术创新管理由局部向全面、由静态向动态管理发展。
因此,技术创新管理将在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中不断发展i。
目标:一、空间基础设施技术发展态势(综述与背景)1.1概述应用:发展历史: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五十多年里,卫星技术迅速发展,目前拥有卫星的国家已经超过40个,在轨运行的卫星也达到了1167颗。
经历了摸索和实验阶段、应用阶段,现在的卫星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射、接收等卫星相关技术逐渐成熟;民用和商用卫星逐渐增加,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卫星从单一化功能,逐渐走向综合应用;掌握卫星技术的国家越来越多,卫星产业逐渐向商业化转化。
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属于卫星中的应用卫星范畴。
遥感卫星搭载遥感传感器,可以在太空对地球或其他星球进行拍摄,从而获得遥感影像。
遥感卫星的传感器主要有可见光遥感、雷达遥感、热红外遥感等各类传感器,根据遥感影像可以对地物进行识别分析,我国于1975发射了第一颗遥感卫星,目前我国在轨陆地资源、气象和海洋遥感卫星共47颗。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卫星遥感系统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共有130多颗不同的民用、商用对地观测卫星在轨运行,光学成像分辨率普遍达到了0.5-2.5米,2008年9月发射的商用卫星Geoeye-1的空间分辨率已达0.41米,Geoeye-l下一代卫星的分辨率预计将达到0.25米;微波成像分辨率普遍达到0.5-3米水平。
随着对地观测系统不断发展,卫星遥感应用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1975年11月26日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开始,至1985、1986年,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技术,成功发射两颗国土资源普查卫星,初步解决了国家调查急需卫星遥感信息源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8年9月7日成功发射风云一号A卫星(FY-1A),1997年6月19日,成功发射风云二号A气象卫星(FY-2A),现在在轨运行的有FY-1和FY-2,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国产气象保障。
1999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到2002年初运行两年多,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获取23万多景卫星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环保、城市、减灾和测绘等领域,填补了我国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的空白。
2000年6月28日,航天清华一号微型卫星(HT-1)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小卫星遥感技术日趋成熟。
任务和愿景范围和边界1.2 国际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趋势基本情况: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卫星遥感应用数据市场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2010年发布了《2010年全球卫星产业白皮书》,该协会委托Futron咨询公司调研全球70余家主要公司,利用公开数据对全球卫星产业进行了统计调查,2008年全球遥感数据销售收入达到7亿美元(同期包括通信、导航、遥感在内的全球卫星服务业产值为84亿美元,遥感应用约占8.3%);2009年全球遥感数据销售收入达到10亿美元(同期全球卫星服务业产值为93亿美元,遥感应用约占10.7%);2010年,全球遥感数据销售收入达到11亿美元(同期全球卫里服务业产值达到了95亿美元,遥感应用约占11.6%),增值产品价值达18亿美元。
未来10年,卫星遥感应用数据市场仍将持续保持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据欧洲咨询公司2012年发布的《天基对地观测,至2021年市场预测》战略研究报告,未来10年(2012-2021年),全球将发射288颗遥感卫星(含气象卫星),遥感卫星数据收入将大幅提升,世界各国天基遥感数据政策必然也将掀起新一轮研究高潮,其产生影响也将更加具体、明确。
欧洲咨询公司Euro Consult在2009年预测,从2009-2019年,全球预计发射卫星307颗,其中政府部门发射卫星267颗,商业公司发射低轨光学成像和雷达成像卫星约40颗,将极大带动市场发。
Euro Consult在2012年发布《天基对地观测至2021年市场预测》战略研究报告,未来10年( 2012- 2021年),全球将发射288颗遥感卫星(含气象卫星),遥感卫星数据收入将大幅提升,提出全球2010年全球对地观测数据销售收入11亿美元,2011年达到12.9亿美元,2012年达到13.7亿美元,预计2015年达到19.6亿美元,预计2020年达到35.1亿美元;2002年到2011年期间,平均增长率达到20%;2012年到2021年期间,平均增长率预计达到12%。
美国航天基金会2012年发布了《航天报告》,提出2010年全球对地观测市场收入是21.1亿美元(含直接数据销售和增值产品服务),2011年是22.4亿美元,同比增长6%,增速有所下滑。
美国预测国际公司2012年5月出版的《民用与商用遥感卫星市场报告》提出,2011年,全球遥感业务收入继续增长,约为14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商业遥感卫星直接数据市场将超过20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商业卫星直接数据市场将达到40亿美元,遥感应用的市场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综合上述多种数据来源,给出如下全球遥感市场情况分析与预测。
2010-2012年期间,直接遥感数据销售将稳定增长,并带动数据增值产品市场及相关信息产业,其增值数据产品带动比例一般约为1:1.5,其相关遥感信息产业带动比例数以十倍计。
预计到2020年,全球卫星遥感应用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其中直接数据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数据增值产品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可带动相关遥感信息产业市场400-600亿美元。
1.3 我国空间基础设施产业需求分析政策支持:各资产业目标:技术要求,实现目标中国遥感卫星事业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虽然在数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种类上过于单一,传感器性能和美国、印度等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中国要增加在遥感卫星传感器上的投入,提高精度、扩大观测范围,还要全面发展遥感卫星种类,加强海洋和气象卫星技术发展。
1.4 我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技术上突破: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组织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国际竞争力:存在问题:研究平台及资源:大学、行业组织Swot分析:技术路线图:需求与环境、典型产品和装备、目标及所需技术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工作方法(流程)概述1.5 重大科技问题智能、集成、节能、绿色、可靠4.3.1 中国传输型遥感卫星起步较晚,基础较弱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传输型遥感卫星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没有形成“卫星研制一在轨运营一图像处理一分发销售”的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商业化运作水平较低。
在天基对地观测方面,国外以Worldview-l/2、Geo Eye-l、Pleiades-l A/B为代表的商业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已经达到0.41米、军用可见光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0.1(如KH-12)、军用SAR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0.3米(如Terr Sar),与此相比,中国遥感卫星分辨率不高,与美国民用Geo Eye-l的0.41米和军用卫星KH-11的0.1米分辨率相比,尚存在量级上的差距,在图像质量、光谱分辨率、观测精度等性能指标方面也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军用卫星数据使用保密等问题也长期困扰国内遥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