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态学全套精品课件 第二章-草地生态环境
草地生态学草地生态系统素材课件

能量流动
总结词
能量流动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功能,它驱动着生态系统的运行。
详细描述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起始于太阳能的吸收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 学能,并存储在有机物中。随后,这些有机物被草食动物和其他掠食者摄取,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 递。这个过程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地,同时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灌木和半灌木
02
在某些草地中,灌木和半灌木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为动
物提供遮蔽和繁殖的场所。
地被植物
03
地被植物包括苔藓、地衣等,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
动物群落
昆虫
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动物类群,它们 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鸟类和哺乳动物
科学普及
通过展示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向公众普及生态学和环境科学 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小型动物,它 们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 着重要作用。
非生物环境
气候和土壤
气候和土壤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 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它们决定了 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和生长。
水和空气
水和空气也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们影响植物的光 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
03
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公园和广场绿化
在公园和广场等公共空间,草地生态系统能够提 供宜人的休闲环境,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 象。
在生态旅游上的应用
自然保护区
草地生态系统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丰 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探险。
草地生态系统及恢复 PPT

草原退化法可以分成以下两类 被动方法:消除干扰影响,等待自然恢复 主动方法:努力巩固牧场,常利用外来物种阻止侵蚀和
改善土壤。 一般来讲,被动方法的进程非常缓慢而且恢复不完全; 许多主动方法和恢复技术虽然成功但很不经济。
15
草原退化的恢复措施
❖ 实例:半干旱林地的被动重建
12
草原退化的恢复措施
❖ 温带草原牧场的恢复
(1)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粒径、孔径、缝隙)会影响土壤湿度和植
物的萌发。沃土的存在对植被的建立十分重要,土壤中的 盐类会阻碍一些种类的萌发。 (2)控制一年生杂草 (3)多年外来种植物的控制
具体措施如耕地、使用除草剂、收割和火烧等 (4)浅耕翻 适时进行浅耕翻松土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有明显的 效果。如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退化草原,进行松土处理 后,土壤通气性好转,孔隙度增加,有利于土壤动物和微
(1)背景:Cobar是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西部的一个 小镇,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本地气候是半干旱性的, 土壤是典型的红壤,在退化时会形成渗透率很低的坚硬表 面外壳。 (2)存在的问题:小镇在19世纪中叶建立,随后绵羊、野 兔和野山羊的过度啃食导致适口性草本植物大量减少,木 本植物增加。小镇周围,树木已经被砍掉,奶牛将植被啃 食殆尽,尘暴频繁。 (3)重建活动:1959年,围绕该镇的地区被全部围起来, 家畜被移走。工作人员每年检测该地区的自然恢复。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生态问题之一。在我国,20世 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了草原退化现象, 约有90%以上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
10
第二章 草地种群生态学-1

r-对策生物K-对策生物主要特征的比较
特 征
环境条件 死亡率
r-对策生物
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高,为非密度制约的
K-对策生物
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 低,为密度制约的
生殖率
种群密度 迁移能力 种间竞争能力 寿命 个体 对子代投资 能量分配
高
不稳定,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 突发性波动 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 较弱 短,常少于1年 小 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 较多地分配能量给生殖
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模型
根据环境对种群的作用以及种群世代的重叠 状况,种群增长一般有3种典型类型:
几何级数增长 指数型增长
逻辑斯谛增长。
一、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
指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生长,不受食物、空间等条 件的限制,种群的寿命只有1年,且一年只有一个繁 殖季节,同时种群无年龄结构,彼此隔离的一种增 长方式(又称离散增长模型)。 Nt+1=λ×Nt (Nt 表示t世代种群大小;λ 表示世代净增值率) 当λ>1时,表示种群增长;λ=1时,种群稳定;λ<1 时,种群下降,当λ=0时,种群无繁殖现象,且在 下一代灭亡。
种群分布类型的定量判断
通过检验方差/平均数比值的方法来判断:取样调查 时,取n个样本,每个样本中个体数为x,其平均数 为m,则其分散度(方差S)可由下式取得:
若0≤S2/m<1,呈均匀分布;S2/m=1,
呈随机分布;S2/m>1,呈集群分布。
(二)数量特征
1、种群大小和密度
种群大小:一定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的个体总数。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的个体总数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与调 节
一、种群的数量动态
(一)种群增长:
自然种群数量变动中,有“J”型、“S”型和中间型增长。
地理第生态环境保护草地退化及其防治ppt

05
草地防治措施及实践案例
防治措施
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控制、生态系统重建等 技术手段,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生态系 统的稳定和功能发挥。
提高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推广草畜一体化、科学养殖、轮牧等可持续利用 方式,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效果。
科学管理
加强草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科学的管理方 案,严格控制草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防止过度 放牧、开垦、采矿等人为活动对草地造成的破坏 。
06
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
研究草地退化与防治的未来方向
加强草地退化与生 物多样性保护的…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草地退 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如 何通过保护和恢复措施来维护和 提升草地生物多样性。
深化草地退化与全 球气候变化的关…
已有研究表明,草地退化对全球 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 要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为制定 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拓展草地退化与人 类活动的关系研究
草地退化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 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草地退化 与人类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 土地利用变化和过度开垦等因素 之间的关系。
创新草地退化评价 与监测技术
目前,草地退化的评价和监测技 术还存在许多不足。未来需要研 发新的技术手段,提高评价和监 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对草地 退化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草地退化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威胁,进而影响 生态安全。
03
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草地退化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的影响。草地退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分保持能力减弱, 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草地退化还会改变农田生态系统,导致害虫滋生,增加了农 业病虫害的风险。此外,草地退化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成本 增加,因为需要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弥补土壤质量的下降。
草地植物群落与草地生态系统课件

草地植物群落与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传粉与种子传播
许多动物,如昆虫、鸟类和小型 哺乳动物,在草地植物间传递花 粉和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
布。
养分循环
微生物在分解草地植物残体过程中 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供植 物吸收利用。同时,植物残体也为 微生物提供营养来源。
共生关系
一些植物与固氮微生物形成共生关 系,通过这些微生物获取氮素营养 ,以适应低氮环境。
草地植物群落的结构与特点
总结词
结构与特点
详细描述
草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不同 植物种群按照高度进行排列,形成不同的层次。水平 结构则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格局,由于竞争 、环境因子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植物种群在水平方向 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草地植物群落的特点包括 多样性、自组织性、动态性和互作性等。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措施与策略
01
02
03
04
合理规划放牧制度
限制放牧数量和时间,避免过 度利用。
水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保障 草地生态系统的水分需求。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加强检疫,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
土壤保护与修复
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治 理土壤污染,恢复土壤肥力。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实践
草地植物群落与草地 生态系统课件
目录
• 草地植物群落概述 • 草地生态系统特征 • 草地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 案例分析
01
草地植物群落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草地植物群落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定义与分类
详细描述
草原生态系统ppt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人工草场
建立围栏,实行分区轮放,合理利用草场等,都是已被证明的保 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效措施。否则,我国草原 退化等问题还将要继续发展。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的 预测,若不能尽早改进目前牧业的生产经营方针,在今后的15年 内,内蒙古全区草原产草量年平均下降率可达2.3%,全国主要牧 业省、区的草原产草量在1990年和2000年时,将比目前分别下降 15%和30%,局部地区将出现牧草枯竭的严重局面。另外,从长远 考虑,通过技术改造和适当增加投资,实行集中化经营的草业, 其经济效益更大。在畜牧业要发展、草原生态环境要保护的情况 下,必须要以人工草地和种植饲料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目前我国人工草场的面积仅占草原总面积的0.4%,只是美苏 等国的1/25。而据专家们的估计,种植牧草0.5-1%,可增加全部 生产能力的0.5-1.0倍。可见发展人工种植牧草业是一项短期内 即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措施,同时又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科学管理 (2)人工草场 (3)升级体系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草地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1. 草地(grassland):是一种土地类型,是草类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
强调草类,并非说草地上没有其他植物,有些草地常有少量灌木或乔木散生其中,但仍不失以草类为主。
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栽培草地。
2、草原: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在地球表面(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占据特定的生物气候地带,属显域植被。
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hs)。
3草甸(meadow):由喜湿润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常出现在河漫滩等低湿地和林间空地,或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属隐域植被,可出现在不同生物气候地带。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
4草原生态系统的形成:气候:草原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其气候有密切关系。
草原气候的主要标志是水分和温度,即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是影响草原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变化都大。
地理分布:草原处于湿润的森林区与干旱的荒漠区之间。
靠近森林一侧,气候半湿润,草木茂盛,种类丰富;靠近荒漠一侧,雨量减少,气候变干,草群低矮、种类组成简单。
形成机制:草原上没有大片森林,主要原因在于降水量较少。
5、人工草地: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
包括以饲用为目的播种的灌木与草本混播的人工群落、以牧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草地,还有以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和体育运动等为主要目的的其他类型的人工草地(草坪、绿地等)。
6、草地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7、草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草地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构成的功能综合体。
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草地管理与生产的基本单位。
草地ppt课件

野营和露营
草地是野营和露营活动的理想场所 ,能够满足游客亲近自然的体验需 求。
生态教育
草地可以作为生态教育的场所,向 公众宣传生态保护和自然知识。
草地的保护措施
制定保护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 草地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 ,限制过度开发和不合理 利用。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受 损的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修 复和补偿,促进生态平衡 。
人类活动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采矿、城 市化等人类活动侵占草地,导 致其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草地生态平 衡,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
绝。
草地退化的影响
生态平衡失调
草地退化影响土壤、水 文和生物多样性,破坏
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地沙化
草地退化导致土壤裸露 ,风蚀和水蚀作用加剧 ,进而引发土地沙化。
草地的土壤保持功能
总结词
草地的生长和发育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详细描述
草地的根系能够固持土壤颗粒、减少风蚀和水蚀。同时,草地的生长和发育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草地还为土壤微生物和昆虫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维持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恢复草地对于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球气候变暖。
草地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1 2 3
草地分类与分布研究
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全 球草地分布和类型进行精细化分类和评估。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研究草地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农产品和减缓气 候变化等方面的价值,为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 学依据。
草地退化与恢复研究
针对全球草地退化问题,研究退化原因、过程和 恢复机制,提出有效的恢复措施和技术。
草地学-第二章草地生态学基础1汇总.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短日照植物:
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一般至 少需要12~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
但在长日照下则只能营养生长而不开花。
如苍耳、牵牛、草地早熟禾、高羊茅、无芒雀麦、 鸭茅等,作物中有水稻、大豆、玉米、烟草、 棉等。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
31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是自然界客观存
在的,但是人们对其规律的认识,则经 过较长的历史过程。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环境关
系的科学。
5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生态学中所理解的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客观存 在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 物的条件。
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由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光谱
成分构成
光能条件与植物的生物学产量有直接关系 光合产物的多少是植物高产最根本的生理基础 提高光能利用率是进一步提高植物产量的根本途径
11
1、光的性质及其变化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光是太阳的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 射到地球表面的辐射线。 主要波长范围是150~4000nm
以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
21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阳性植物: 在全日照或强光下才能生长健壮,在遮荫 或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特征:植株矮小,密丛生,叶肉厚,栅栏、 海绵组织发达,粗糙有毛,角质层和表 皮较厚,机械组织发达。 草原和沙漠植物都是阳性植物,如苜蓿、 三叶草、冰草、针茅等。
79形态特征植物体干而硬叶子不发达气孔下陷表皮具厚外壁有灰白色绒毛栅栏组织发达枝叶具有肉质性生理特点具有一系列抗盐特性植物类型特点典型植物嗜盐植物体内积盐强盐碱土上生长依靠肉质的茎叶积盐使渗透压升高珍珠柴泌盐植物根细胞对盐的通透性大通过嫩枝和叶表皮分泌腺排出柽柳胡杨大米草滤盐植物根对盐类的透过性很小体内渗透压靠有机物维持在盐渍度较轻的土壤上生长蒿类植物81珍珠柴大米草胡杨82白沙蒿沙生植物生长在沙地或沙漠中的植物如梭梭沙蒿沙鞭1对基质流动的适应形成不定根的能力强根的萌蘖能力强强大的根系向下到达地下水水平可达20多米种子果实适于风播如沙蒿果实小而轻柽柳沙拐枣有毛状附属物三芒草带毛
草地学全套课件

4、地学范畴与农学范畴两者对草地认识的区别
(1)前者强调草地植物成分是否为草本,而且是耐寒的多年生草 本,而后者强调可否以放牧家畜进行动物生产。 (2)前者的草地仅作为一个地理景观,是陆地植被的一个植被型; 而后者认为除了草原这个植被型外,还有沙漠、沼泽、冻原、疏 林等,只要是大面积的有饲用价值植物生长的地方,能进行动物 生产,都可称之为草地。 从以上可以看出,农学范畴的草地其基本点为可用于家畜放 牧的土地及其群落,而地学范畴的草地其基本点为以草本植物为 主的土地及其群落,说明农学范畴草地的含义比地学范畴广,除 了草原外、还包括草甸、沼泽,荒漠、疏林和冻原等。在实际生 产中,上述这些地方都可以建立和发展草地畜牧业,故在生产实 践中人们对草地的理解是广义的。
冻原(苔藓、垫状植物)
内 陆 海 洋 温 度 水 分
泰加森(冷性森)草原 长 草 草 原
干 热
荒漠
短草 草原
森林或森 林草原
热带雨林
热 湿
降水
(三)垂向地带性
宁夏主要山体植被垂直分布状况图
三、大气因素的草原学意义
1、大气因素与草地生产力 水热条件是草地生产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讲,在水分和热量的适宜范围内,这两 个值越高,草地产草量就越高,生产力越高,如超过适宜范围,则对草地生产产生了 灾害气候,是生物量减少或绝产。而且水分与热量配合的协调性,也就是水分与热量 条件于植物生活条件的的相符合。水热同季则可获得草地高产,不同季则影响草地生 产。 2、大气因素与生产季节 ①热带与亚热带大气因素的季节变化对草地生产影响不大,草地生长全年基本稳定。 ②温带与寒带越向两极,纬度越小海拔越高,草地生产的季节性差异就越明显。 3、大气因素与生产措施 ①大气因素与生产设计 因为不同的水热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气候与草地植被,故而在畜牧业生产中畜群 设置也应有所不同,种植牧草也应不同。如干旱区家畜以羊和骆驼为主,(我省北部 与内蒙),高寒地区应以犏牛牛和藏羊为主(如高山地区,青藏高原等地),热带与 亚热带应以水禽为主。 ②大气因素与草地技术措施 不同的水热条件产生了不同的产地条件,故在生产中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如 降水量300mm以上的地区要防止草地水土流失,降水量300mm以下的地区要防止草地 风蚀。降水不足的地方有条件要兴修水利,设法草地灌溉, 降水过度的地区应有排水 工程。寒冷地区还应有畜棚保暖措施等。
002第二章 草地生态农业系统概述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第二节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中形成的、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中形成的、 有一定结构的, 有一定结构的,以草本植物为主或有一定树木和灌 丛存在,有家畜或野生动物生存,含有前植物生产、 丛存在,有家畜或野生动物生存,含有前植物生产、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后生物生产四个层次的农业 系统。 系统。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以收获饲用植物和动物产品为 主的生产方式, 主的生产方式,但同时兼有景观效益和产品加工流 通等社会功能。 通等社会功能。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一、环境 二、界面 三、空间 四、时间阶段 五、组分与组合单元 六、能量、元素和信息流程 能量、 七、外延趋势 八、生产格局 九、生产潜势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一、环境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包 括大气和土地等构成的非生物环境,二是包括生产 括大气和土地等构成的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 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的社会环境。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人工草地是人类生产活动强烈干预而形成的一种特 殊人工群落。 殊人工群落。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人工草地是幼年系统,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人工草地是幼年系统,尤 其是在放牧或割草干预下,经常处于成熟前阶段, 其是在放牧或割草干预下,经常处于成熟前阶段, 很不稳定,但生产能力可以比天然草地高出许多倍。 很不稳定,但生产能力可以比天然草地高出许多倍。 如果取消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 如果取消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则人工草地将逐步 演替为原生植被,适应能力虽然增强,稳定性强, 演替为原生植被,适应能力虽然增强,稳定性强, 但生产能力也将随之下降。 但生产能力也将随之下降。
草地学-第二章草地生态学基础2

次生裸地:
消灭了植被之后发生的裸露地段,保留着植被破坏前 植物的某些残体(种子、根茎等),保留着原来土壤 中的微生物,保留着对基质影响的一切痕迹。由火灾、 旱灾、水灾、以及人类活动如开垦、过牧、定植、伐 林。
4
2.定居: 先锋植物的繁殖体经过迁移、传播进入芜 原,经历发芽、出苗、生长定植的一系列 过程。
24
三、植物群落的演替
不同的群落在同一空间上的替代现象称为 群落演替。
25
植物群落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群落内部植物 间的内在矛盾,同时植物群落与外界环境之 间也存在着互相影响、制约的矛盾关系。 这种群落内在的矛盾以及和外界环境的相互 矛盾,反映在群落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26
草地的自然演替:
群落植物环境或“群落环境”发生变化而引 起群落间的替换。 如草原的“生草化过程”: 根茎—疏丛—密丛的演替需15-20年。
1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
占据一定地段,由一定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结 构、外貌特征的植物组合,植物与植物,植 物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相互联系,在类似的生态 环境中可以重复出现。
2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
植物群落的形成先是从原来没有植物生长 的裸地上开始的。
3
1.裸地
原生裸地:
从来都没有过植被,基质中不含植物残体或者原来有 过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由山崩、冰川、海底抬升、 火山爆发等原因造成。
47
能量流动是一个单向的运动过程,能流一旦通 过有机体,其流动方向就不能逆转,成为单程 流,而且能量数量逐级锐减,能流越来越细, 直到以废热形式全部散失为止。 鉴于能量进入草地生态系统通过固定、流动和 最后返回环境,而草地生态系统正常运转,该 系统必须接受源源不断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的类型: (1)按环境的性质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按范围大小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 域环境、微环境和 内环境; (3)小环境、大环境和生境; 生境(habitat):生物个体或群体所处具 体地段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
1.1.2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的概念: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 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 光照、温度、湿度、气体、食物及其他生物等。 生态因子的分类: (1)生命特征: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2)性质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 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3)昼夜节律和周期性补偿变化
昼夜节律:生物在不同季节和一天内的不 同时刻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生理适宜状态和 补偿能力,而这种补偿性变化往往是有节 律的 周期性补偿:补偿能力的周期性变化实际 上反映了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耐受性是生 物长期适应生态因子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1.2.4趋同适应和适应组合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类群, 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相似的外貌 特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夫妻相、高原低 矮植物)。 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表现 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样一整套协同的适应 性就成为(adaptive)适应组合(沙漠植物的形态、 骆驼和沙地动物)。
1.3光及其生态作用 1.3.1光的性质与组成 光是由波长范围较广的电磁波组成,具有波粒二 相性,在太阳辐射总能中,99%集中在 150~4000nm,红外占50~60%,紫外光1%,其中 人的肉眼可见光380~760nm,由红橙黄绿青蓝紫 7色光组成,只有可见光可以被植物利用转化,植 物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波长 620~760nm的红光和430~490nm的蓝光对光合 重要.
草地生态学全套 精品课件
第二章
草地生态环境
讲授提纲
1.1 草地环境与生态因子 1.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1.3光及其生态作用 1.4温度及其生态作用 1.5 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6土壤因素及其1 草地环境与生态因子 1.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的概念:是由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它是指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 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草地生 态环境是指与草地生产及存在有关系的一切事物的 总和。
(3)作用类型: 直接因子: 间接因子: 主导因子: (4)与密度的关系 密度制约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
1.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1.2.1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生态因子的阶段性 (3)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生态因子的非等价性(主导\生存\一般) (5)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3.2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能量来源 (2)不同的光谱成分作用不同 (3)日照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决 定影响 1.3.2光因子主导的植物生态类型 (1)生态类型 (2)光的生理生态作用(补、饱)
1.4温度及其生态作用
1.4.1温度的生态意义 (1)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三基点 有效积温法则 (2)温度与植物的繁殖和寿命 1.4.2节律变温 (1)温度日变化 (2)温度年变化 1.4.3极端温度与植物 (1)低温 (2)高温
1.2.2 限制因子与生物耐受限度 (1)Liebig法则(Law of the minimum):植物生长 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2)限制因子法则(law of limiting factor):某一 生态因子不足可以成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不 利因素,但是若是这种因子过量,同样可以成为限 制因子Blackman.温度三基点. (3)耐受性法则(law of torlerance): Shelford1913年提出,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要依 赖于综合环境中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其中某一 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生 物的耐受限度,这种生物就会衰减或不能生存。
1.5 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5.1 水分的生理生态意义 (1)水分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植物体含水 60~80%; (2)水分是一种重要的介质和溶剂,许多生命活动以水为 介质; (3)水是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并 作为反应物质参与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 (4)作为外部介质,是水生植物的环境,空气湿度影响植 物分布; (5)水对陆生植物的热量调节和热能代谢有重要意义; (6)对维持细胞和组织紧张度及保证植物的一定形状有 重要作用;
1.6.2土壤化学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1)酸碱度与植物 (2)有机质与植物 (3)无机元素与植物 1.6.3以土壤为主导的植物生态类型 (1)钙土植物(2)酸土植物(3)盐生植物(4)沙生植 物 1.6.4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2.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1)驯化(acclimatization):通常指在自然环境条件 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这种变化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 两个层次:完成生长发育和有效繁殖。 (2)休眠(dormancy)即处于不活动或低活动的一种 状态,是生物抵御暂时不良环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生理 机制。其最大的生物学意义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 消耗。
1.5.2 植物体的水分平衡 (1)根的吸水与外界因素的影响 (2)外界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3)植物体的水分平衡 1.5.3 植物对水的适应 (1)以水分关系为基础的生态类型 (2)水生植物及其生态类型
1.6土壤因素及其生态作用
1.6.1土壤的概念及其生态意义 (1)土壤的概念 土壤(soil)是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地球陆地的 疏松表层。组成、形成、农业土壤等 (2)生态意义 根土有一个界面,多种动物栖息活动的场所,生态系统的许多 过程(分解、固氮等,决定植物及其生态系统分布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