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小组学习活动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学习活动计划
一、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1.重“合作”轻“自主”。据笔者观察常有几种情况:学生能做的事不让学生去做。如了解作者和文常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生难字的书写和注音。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课堂上经常教师讲一阵之后即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随即一半学生调过头去,一阵“热闹”之后,没有经过思考或充分的思考,学生很难说有什么收获。不少的学生只动口,不动手,部分学生处于零思考、零动笔状态。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大量剥夺。
2.重“形式”轻“探究”。形式上的分组不等于合作,形式上的讨论不等于探究。在现在教学中,老师迫于教学指标的压力,舍不得给时间让学生适当的独立思考;有时为了响应课改,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老师安排学生探讨的问题也只是过于简单的问题;就是公开课上老师也不会让学生各抒己见,喊几个学生作交流发言,代表自己说出备课中设计好的答案,似乎这样老师才会放心。这样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匆匆展开的讨论,而导致讨论流于肤浅。
3.重“主体”轻“主导”。目前,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被越来越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略,为了强调合作,有的教师把课堂的时间大多用在提问、讨论、表演等形式上。有时合作成了聊天,表演成了“闹花灯”,教师只能成为看客。这样久了,合作就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必然使老师和学生丧失了合作的兴趣。
4.重“结果”轻“过程”。随着课改的深入,当今的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其一,有些教师缺失事业心,急功近利,追求的只是升学率。其二,学生很注重现实,重视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获取答案的过程、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与否,而对学生合作的参与程度、思维流程、合作意识与情感态度不作应有的关注。
二、学习活动目标:通过分组学习活动让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学习与思考,培养尊重他人加强合作探究精神及习惯
三、活动方案:
时间:4月底
策略:
(1)小组规模的大小。参与人过多,会让一些组员无法充分参与学习活动;人数过少会使部分活动无法展开,因此要结合时间、环境等因素灵活调配。(2)组内角色的分配。组长的工作室协助老师管理小组,并协调好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和关系度。因此对于组长来说,关键能力是协调和管理能力,这与知识水平无必然联系。如果协调能力不够,组长可能无法调动组员,甚至可能包揽全组任务。除了协调组织的角色外,组内也可以有记录员、监督员等角色分工合作。
(3)组员要意识到,对组内学习进行评价时,不是对他们个人的评价,而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对任何个人评价都要放在小组环境下,看对小组的贡献。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是一个团队在活动,团队的表现与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密不可分。
(4)结合小组表现和发言,要建立组竞争积分制,结合积分为小组划分不同等
级,不同等级的小组在班里有不同的权利,激发小组和组员竞争意识。
过程监控措施及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作业,并填写自主学习任务单。按要求填写学习任务的结果、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根据反馈和小组填表情况教师评估学生的参与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量化评价,占评价成绩百分之七十。任务作业教师及时收上批阅,了解学生问题。完成老师结合任务发布的基础知识检测,检测成绩占评价成绩百分之三十。以上检查结果均要量化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中去。限时提问与回答,教师限定时间读秒,学生研究问题并在时间结束时回答问题,读秒结束时对问题还有困惑不解的组将受惩罚。所以在限定时间结束前,学生随时可就无法搞懂的方面提出疑问,此时读秒暂停,其他小组能解答当场可解答,如果没有小组能作答,读秒继续,在结束时如果仍无小组能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那由老师解答。
一般回答问题时,挑人、抢答结合。抢答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挑人答对不加分,答错扣分。每组填写出门条:“这堂课我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什么”;或者进行概括总结“学得最清楚的是哪三点”“最模糊的是哪几点”,让其他组帮着解答;或者讨论下如果是他讲这节课,想怎么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