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c700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5.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主要参战国,掌握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其起因、过程和结果的认识,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其主要参战国,认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其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过程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战争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战争场景。
4.作业:准备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a0293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a.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如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和平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史料分析法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如战场上的废墟、受伤的士兵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提问:“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你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2、讲授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讲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由此导致的矛盾。
举例说明英、法、美、德、俄等国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的差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介绍三国同盟(德、意、奥)和三国协约(英、法、俄)的形成过程和目的。
分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战争的爆发指出 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e0403acc7931b765ce15c1.png)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
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
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
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
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来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024鲜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18576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8.png)
14
04
参战国家、人物及其作用
2024/3/27
15
协约国与同盟国介绍
2024/3/27
协约国
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等, 在战争初期形成了协约国集团,共 同对抗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的一场重大冲突,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 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战争原因、战争过程和影响, 加深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理解。
2024/3/27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 下基础。
8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与领土争端
民族自决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各民族追求 自决和独立,引发领土争端。
2024/3/27
泛民族主义
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泛 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加剧国际紧张 局势。
领土扩张
帝国主义国家为扩张领土,进行侵 略战争,如德国对法国的侵略。
9
军事竞赛和同盟体系形成
军备竞赛
各国竞相扩军备战,加强军事力量, 形成军备竞赛局面。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和创伤,但也催生了大量反 映战争主题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影视作品,成为人类 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2024/3/27
23
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
得
本次教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激发了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了学生 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九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
![九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f5210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0.png)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第一次世界大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初三世界史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似乎远离他们时空,难于感受,更谈不上兴趣。
特别历史课本中的战争史实,对处于和平时代的孩子简直等同与卡通故事中的虚拟情节,过目就忘,与自己的生活并无关系。
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要求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如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从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对战争话题的讨论。
教学片段:老师: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说那时距离我们还很远,那么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通过每天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
(播放几则新闻报道)同学们能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吗?学生1:我看常常看晚上世界新闻报道,对有关伊拉克战争了解一些,今天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感受到了战争很残酷,生命很脆弱。
学生2:我看电视画面上的儿童受伤,哭喊着爸爸情景心里感觉很难受,我不喜欢战争!学生3:假如世界上没有战争,世界将充满了和平的阳光,我们会快乐地成长,生活是美好的。
一战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繁荣的。
学生4: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一战中出现了坦克、远程大炮、毒气弹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最新的研制的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等……老师:那么针对那些地区性的冲突和矛盾,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你怎样看待“萨拉热窝事件”?学生:我觉得可以通过对话、和平谈判来解决。
不要使用恐怖行动,如刺杀、袭击。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次突发事件,也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将人类带入战争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课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课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37c03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c.png)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设计本课的说课设计以新课改理念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依据,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下面从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方法、说过程、说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资源怎么析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 课,上承两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下启战后初期世界格局的变化。
从时间上看,本课跨越了从19 世纪后半期到战争结束的几十年;从内容上看,包括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及影响等。
从全球史观上看,一战既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又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二、说学生——学情怎么判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多来自农村,他们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好奇心重,渴望求知,关心国内、国际局势。
他们具备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史料的能力及简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知识积淀较为薄弱,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上尚有欠缺。
三、说目标——方向怎么定1. 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2022 版)要求: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掠夺性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凡尔登战役,讨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坚定和平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 教学重难点: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确定的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四、说方法——师生怎么做教法:针对学情特点,以史料为载体设置教学情境,以问题为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9b231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d.png)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和战争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对战争的警惕性,培养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4.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包括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96d32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7.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2)理解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战争的危害;(3)掌握历史知识的分期,了解历史的长河和文明的进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本,调研、教学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注重史实与概念的结合,发扬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国主义: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2)和平主义:珍视世界和平,反对战争;(3)国际主义:尊重不同文明、文化、国家的差异和平等。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以及结局。
首先介绍了三个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国家主义、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
然后,介绍了战争起始时期各国的军事计划和激战,紧接着还说到了战争过程中出现的荒诞行为和新式武器的使用。
最后,讲述了战争结束的过程以及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远近闻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从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并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推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诱导学生认识战争的危害和重要性,了解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事业的影响,并强调珍视和平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解释和阐述学生对当时的国际政治、文化差异、民族关系以及经济、财政基础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细节和重要概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视频,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战争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战争有哪些危害?为什么珍视和平如此重要?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回答。
(二)学习开始(35分钟)1. 通过讲述和讨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让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集合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完整版)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完整版)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ffbb7ae009581b6ad9eb4c.png)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组成国家;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后果;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开始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概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
通过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探讨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内容,观看图片、图表,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的学习,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
2.萨拉热窝事件。
3.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萨拉热窝事件的资料,并整理成故事。
2.班级分组。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班级:自制课件。
教具(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本课设计了四个子目,先后讲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一战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一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导入新课:方式一:使用本课导语,以《好兵帅克》一书导入,其中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新课的热情。
方式二:由回顾中国历史中的相关史实导入,如回顾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史实,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便于消减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陌生感,也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对照。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优秀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ec4576f01dc281e53af058.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课程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课文和史料,自主讨论与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将历史知识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教具: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用课件展示几张关于战争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最容易让你想到的是什么?将图片内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去走近一战,关注一战。
二、新课。
1、引导学生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瓜分世界的首次大屠杀,共有38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那么,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课件展示: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问:你知道欧洲是怎样变成一只“火药桶”的?这将它点燃的“一粒火星”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学生说到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后,请学生介绍萨拉热窝事件,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介绍萨拉热窝事件的有关内容,充分理解它的导火线作用。
课件展示: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2、教师小结: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有美、德、英、法、日、俄等。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备课全套(部编版)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备课全套(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84f6d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1.png)
九下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为了纪念普林西普,在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站的石板上,用水泥浇铸一双脚印,并在旁边的墙壁上嵌入了一块约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石板上用黑色的塞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刻写着: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从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皇储及其夫人索菲亚王妃。
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的面积不成比例。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问: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
2.帝国主义矛盾的实质。
德国:要求按照国家实力重新分割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19世纪中后期,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冲突不断。
德国为了防止法、俄联手反德,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
三国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
法、俄签订针对德、奥的军事协定。
20 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俄缔约,形成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英国为核心4.影响: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背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a2155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a.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一战的过程和结果,了解一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战争的过程。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掌握一战的主要战役和关键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2.难点: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战争期间的图片、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情况。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战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就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事先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资料,备好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教具:图片、地图、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提前分组,准备进行讨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和战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具体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fd8e3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0.png)
第⼀次世界⼤战优秀教案第⼀次世界⼤战【教学⽬标】1.知识⽬标(1)通过学习。
了解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2)掌握第⼀次世界⼤战的爆发原因、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
2.能⼒⽬标(1)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柱状图、地图和漫画,体会和认识第⼀次世界⼤战爆发的原因,并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
(2)通过学习第⼀次世界⼤战的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懂得第⼀次世界⼤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两⼤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次世界⼤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次世界⼤战爆发的原因;对第⼀次世界⼤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新课导⼊:在历史进⼊20世纪的时候,⼈类陷⼊了⼀场灾难,1914年,⼀场规模空前的世界⼤战爆发,将⼈类拖进了长达四年的战⽕之中。
这场世界⼤战的根源是什么?⼜给⼈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知讲解⼀、两⼤军事集团的对峙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列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实⼒对⽐发⽣很⼤变化。
原来落后的国家迅速赶上并超过⽼牌强国,强烈要求根据实⼒重新分割世界。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下⾯我们来看看1899年德国外长⽪洛夫是如何表⽰的。
教师出⽰材料: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边,⽽让别⼈分割世界……”“让别的国家分割⼤陆和海洋,⽽我们德国满⾜于蓝⾊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给⾃⼰⼀块光明之地、⼀块阳光下的地盘。
”教师提问:我们从德国外长⽪洛夫的这番话中可以解读出⼏个信息?学⽣发表看法后教师总结并讲述: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盾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3f72b3fd0a79563d1e7200.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视频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学法:理解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思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和本课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关的材料以及有利于突破知识点的针对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讨论,师生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师生民主交流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23b9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8.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案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背景和原因。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和重大事件。
3.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14-1916年,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重大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1917-1918年,美国参战使胜利的天平倾向协约国集团,中国、巴西、利比亚等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
•战争的结果是同盟国失败,宣告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结束。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性质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战役进行深入剖析,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帝国主义的
本质。
四、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
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战争
的原因和影响。
3.巩固练习: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和看法,并选取
典型战役进行深入剖析。
4.归纳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35962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1.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画卷。
本课内容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现代史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局限于战争的基本事实,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战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将领和武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出发,认识和平的珍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内容完整、信息准确。
2.图片、音频、视频:收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3.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8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3.8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32acd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3.png)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争图片和视频,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道德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战争的残酷性和道德困境。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他们的专注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等。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贡献程度、观点的合理性和创造性,以及展示时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性。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他们对战争事件的了解、对战争影响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时间的记忆等。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共同探讨战争的道德问题。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导致了大量士兵阵亡,平民伤亡惨重,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战争对人口的影响深远。
5. 案例分析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道德伦理问题。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战争中的残酷行为,如毒气战、无差别轰炸等,这些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引起了广泛的道德争议。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战争中各国的立场是什么?”“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过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提高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大战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大战结局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
②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
③运用问题讨论或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讲述“凡尔登绞肉机”的情况,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自制一战欧洲示意图
教学过程:
1、【检查导学案】通报检查情况,适当表扬鼓励
2、【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今年3月爆发的利比亚战争吗?新闻中的利比亚城市千疮百孔,人民生活困难,国家处于瘫痪,学生畅谈心里感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曾经在20世纪初,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世界性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那么,在20世纪初,为什么会发生一场世界性的大战?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怎样结束的?作如何看待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3、明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和重点难点
4、【展示预习成果】
一、根据问题展示预习成果
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示意图》,要求学生找到萨拉热窝的位置及欧洲战场上的西、东、南三条战线和重要战役的所处大概位置。
问题1: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
,
问题2: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首先在巴尔干半岛爆发?
问题3: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问题4:一战爆发后,哪个国家是墙头草,两边倒,为什么会这样?
问题5:一战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哪个战役使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最惨烈的是哪个战役?
二、情境感受
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解说词形式朗读本课文中有关凡尔登战役的小字,介绍这一战役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这场战争的惨烈情景。
学生想想读了这段文字作何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文字生动真实地记叙了凡尔登战役的惨烈情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我们应该增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三、合作探究
1、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美力量变化比较表
英法德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根据表中资料思考:1. 表中前四项内容说明了四国什么情况?该史实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一种状况? 2. 表中前四项内容与第五项内容之间存在着什么矛盾?这一矛盾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对付俄国,1882年意大利参加德奥军事同盟。
1892年法俄同盟形成,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思考: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哪两个军事集团?
材料三:
英法俄德1872-1912年军费开支增加(%) 180 133 214 335
大战爆发前后军队人数(前/后:万人)77/378 144/533 75/382 20/230 这则材料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忙于干什么?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2、大战的结束
要求依据课本分组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一战引起了革命,革命制止了一战(举例说明)
2加速大战结束的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什么?
3大战结束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归纳:大战结束的原因是:
首先在于战争引起革命。
大战激化了交战国的阶级矛盾,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战运动,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先后爆发从客观上讲就是大战引起的。
其次是革命制止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奥匈帝国的瓦解和德国的投降,都是本国内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引起革命的结果。
再次,美国参战和一些中立国参加协约国作战,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也是加速大战结束的重要原因。
最后几次大战役的结果,双方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且伤亡人数近300万人。
双方损失惨重。
3、大战的性质
材料一:有关英国参战目的的材料
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
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磅的商业收入而战吗?——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
材料二: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根据材料提问:材料显示英国的参战目的是什么?其它帝国主义大国发动或参战的目的是什么?根据帝国主义的参战目的分析一战的性质。
4、大战的影响
讨论: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历史上产生的深刻影响?
分组讨论一战对世界和对参战国的影响
讨论完后,教师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提示课本资料:“一战”时的《飞机》、《远程大炮》图说明新式武器大大增加了人力、物力的伤亡和破坏。
看书了解战争造成的人力物力损失情况。
教师归纳其影响:
①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③大战末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在大战影响和十月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5、【巩固小结】
强调:第一,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
第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当然塞尔维亚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第三,大战结束的原因及其结局。
6、【达标检测】
①你身边有见风使舵的人吗?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很自私。
而一战中也有个国家见风使舵,先参加同盟国,后加入协约国,它是( )
A.美国B.日本C.法国D.意大利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
A.美国对德宣战B.中国加入协约国
C.奥匈帝国瓦解D.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原因不包括( )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不利局面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C.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④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D.波士顿倾茶事件
⑤加速一战结束的决定性意义的是 ( )
A.美国参战B.战争持久
C.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D.参战国物资匮乏
⑥对普林西普刺杀费迪南德大公夫妇这一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
A.该行为挽救了民族危机B.该行为没能解决政治纷争
C.该行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该行为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
⑦第一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战役D.索姆河战役
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B.协约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C.同盟国进行的侵略战争D.塞尔维亚为民族独立而战
⑨第一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这么说的依据是( )
A.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C.参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D.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