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自感现象1
自感现象教案

自感现象教案【篇一:高中物理教案自感现象】自感现象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在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感现象.(3)了解自感系数及影响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品质和推理能力,从而理解自感电动势在电流变化时所起的作用.3.渗透研究物理学的方法,使学生逐渐体会怎样从旧知识的土壤中生成出新知识的幼苗.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在掌握了自感现象与电磁感应现象统一性的基础上,把握住自感现象的特点.2.断电自感现象中,灯泡突然闪亮一下学生很难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具1.自感现象的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电源,开关及导线若干.2.投影器及自制投影片.3.关于日光灯工作原理的示教板.四、主要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如图1所示,有两个线圈l1、l2共轴放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试推理判定通过电阻r感应电流的方向.(二)教学过程设计1.提出问题:因为穿过线圈l。
的向上的磁通量增加了,所以在通过电阻rrb方向的感应电流.那么,对于线圈l1来说它通过电池、滑动变阻器也组成了闭合电路,而且穿过这个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发生了变化,会不会在这个闭合回路中也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呢?是否有感应电动势呢?2.由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演示两个有关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注意演示过程和瞬间发生的现象.(1)通电时的自感现象(如图2).操作过程:①展示电路结构.②接通电路缓慢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两个灯泡a1、a2发光亮度相同.③断开电路后,再接通电路.这里应重复几次.叙述现象:让学生能看到每次接通时,灯a1总比灯a2滞后一小段时间才亮.提出问题:两个灯泡稳定发光时亮度是一样的.为什么电路接通时,a2立即点亮而a1要滞后一小段时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接通电路时,通过线圈l的电流增大,该电流产生的磁场增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要增加,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这个线圈中要产生感应电动势.用楞次定律还可以判定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电流增加的方向相反.故通过灯火的电流不是立即变强而是逐渐增强,使人滞后一点时间点亮.(2)断电时的自感现象(如图3).操作过程:①连接好电路,展示电器结构.②接通电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使灯a发出微弱的光.③断开开关,应看到灯a闪亮一下.这里应重复几次.叙述现象并简单推理:学生应看到电路断开时灯a闪亮一下,说明通过灯泡有一个强电流.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断开电路时,通过灯泡a的电流突然增大?教师讲解分析:通过投影器用投影片讲述断电自感过程.如图4(1)电路接通时因为线圈l的电阻很小,所以两支路的电流强弱是不同的.当电路断开时,通过线圈的电流要减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要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且电动势的方向与减小的电流方向相同.由于电源支路已处于断路状态,所以这个逐渐减小的强电流要反向通过灯a(此时展示投影片图4(2),故灯泡要闪亮一下.启发学生画出断电时通过灯泡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线(展示投影片图4(3)).3.通过总结实验得出结论.当导体中的电流变化时,导体本身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这种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出现课题及板书.4.推理得到影响自感电动势的因素.提出问题:自感电动势是感应电动势,它是由自身电流变化产生的,它和电流变化有什么关系呢?师生共同分析研究:成正比.又因为在电流磁场中任意(3)根据得次定律和两个演示实验,可以总结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4)讲解说明:自感电动势负跟电流变化率_的比值l叫“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称“电感”.5.自感现象的实际意义.(l)说明自感现象广泛存在.凡是有导线、线圈的设备中,只要有电流变化都有自感现象存在,因此要充分考虑自感和利用自感.(2)白威现象应用一例——日光灯.①结合日光灯工作原理的示教板(图5),说明日光灯电路结构.接通电路让学生观察日光灯的启辉过程.②提出问题,安排学生阅读课本共整理笔记.a灯管、起动器、镇流器的构造及它们的连接特点.b.起动器中双金属片工作原理.c.激发灯管中的水银蒸气导电的高电压是怎么获得的?d.目光灯的“白光”是哪里发出的?e.日光灯正常发光时,镇流器起什么作用.(3)安排学生看书,了解自感现象的危害及防止措施.(三)课堂小结1.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仍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3.完成课本后边的作业.五、教学说明1.充分利用旧知识来研究新问题,是科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这节课恰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课堂设计中要突出从旧知识生长出新知识的研究过程.3.本课时内容较多,若课时紧张可安排成两课时,并加一些例题.(北京五中吴是辰)【篇二:自感现象的教学设计】16.5 自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自感现象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2.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高中物理自感现象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1-1

自感现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共性中发掘新的个性---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有关电磁感应的规律,提出自感现象,并推出关于自感的规律。
2,了解自感现象在实际中的意义3,使学生了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教具:1,演示自感现象的示教板(有铁心的大线圈、滑线变阻器、小灯泡、电池组、电键)2,演示日光灯原理的示教板(日光灯、镇流器、起动器、开关)教学过程:一、自感现象:1,提出问题: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得到这种条件?如果通过线圈本身的电流有变化,使它里面的磁通量改变,能不能产生电动势?2,演示实验:(1)用图1电路作演示实验。
A1和A2是规格相同的两个灯泡.合上开关K,调节R1,使A1和A2亮度相同,再调节R2,使A1和A2正常发光,然后打开K再合上开关K的瞬间,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实验要反复几次)可以观察到:A1比A2亮得多.(2)用图2电路作演示实验.合上开关K,调节R使A正常发光.打开K的瞬间,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实验要反复几次)可以观察到:A在熄灭前闪亮一下.分析讨论: 实验(1)和实验(2)中的两种现象:P97(重点)小结: 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本身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像这种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注意: 对“阻碍”的理解二、自感系数:提出问题: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快慢有关)指出: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其他感应电动势一样跟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系,线圈的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的快慢跟电流变化快慢有关系。
对同一个线圈:电流变化越快,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也就越快,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即:ε∝△I/△t对不同的线圈:电流变化快慢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是不相同的即:ε与线圈本身的特性有关——用自感系数L来表示线圈的这种特性.说明 (1)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是电感.跟线圈的形状,长短,匝数等因素有关---线圈越粗,越长,匝数越密,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有铁芯的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2)自感系数的单位:亨利简称亨(H)---如果通电线圈的电流在1秒内改变1安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是1伏,这个线圈的自感系数就是1亨1mH=10-3H 1μH=10-3Mh三、自感现象的应用---日光灯的工作原理P99作业:《基础训练》。
自感现象高中物理教案

自感现象高中物理教案
主题:自感现象
教学内容:
1. 自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感应原理和应用
3. 自感系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自感现象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计算自感系数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自感现象,引入学生对自感现象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自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3. 原理解析:分析自感现象的产生原理和作用
4. 计算演练:通过案例演练计算自感系数
5. 应用拓展:讨论自感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式:
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
2. 实验演示
3. 计算练习
4. 小组讨论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计算题目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自感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自感现象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教学反馈:
1. 总结本节课内容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在实验和计算方面继续深入探究
扩展活动:
1. 邀请专家讲解自感现象的最新研究进展
2. 设计实验探究自感现象的影响因素
3. 编写小组研究报告,分享不同角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计算器和笔记本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自感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提高教学效果。
自感现象教案人教版(美教案)

自感现象一、教课目的.指导学生运用察看、实验、剖析、综合的方法,认识自感现象及其特色。
.明确自感系数的意义及决定条件。
.能解说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提升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二、要点、难点剖析.要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由及特色。
.难点:运用自感知识解决实质问题。
三、教具变压器原理说明器(用匝线圈)、灯泡两只、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开关四、主要教课过程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师:前方我们学习了电磁感觉现象,认识了几种不一样形式的电磁感觉现象。
如磁铁向线圈中插入或拔出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等,都会惹起感觉电动势,发生电磁感觉现象。
你们以为惹起电磁感觉现象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生: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无论用什么方式,也无论是什么原由,只需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都能惹起电磁感觉现象。
假如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就会有感觉电流。
二、新课教课(一)、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提出问题【演示实验】断电自感现象。
实验电路如下图。
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快速断开开关,能够看到灯泡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
问:灯泡闪亮一下,说了然什么问题?(指引学生剖析得出:灯泡的亮度由其实质功率决定。
灯泡闪亮一下,表示在开关断开这一瞬时,灯泡两头的电压) 比本来大。
问:在开关断开这一瞬时,增大的电压从哪里来的。
(学生一时回答不了。
再用实验启迪。
)【演示实验】将与灯泡并联的线圈取掉。
再演示上述实验,这时灯泡不再闪亮。
指引学生剖析得出:在开关断开这一瞬时,增大的电压是线圈产生的。
问:线圈自己其实不是电源,它又是怎样供应高电压的呢?、剖析现象,成立观点⑴议论:组织学生议论。
出示实验电路图,指引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电磁感觉的知识来剖析实验现象。
①指引学生将这里的线圈与图—所示实验中的线圈加以对照。
在图—所示实验中,线圈自己也不是电源,但在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的过程中,因为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故线圈中产生了感觉电动势,进而使电路中产生了感觉电流。
实用性高中物理《自感》备课教案分享

实用性高中物理《自感》备课教案分享自感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理解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的关键知识点。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自感一般在电磁感应后面进行讲解,而自感的概念及其应用也相对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进行清晰的讲解和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指导。
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实用性高中物理《自感》备课教案,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对自感的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路中的自感概念和基本性质。
2.理解自感对电路中电流和功率的影响。
3.掌握如何利用自感实现电路稳定和电磁互感。
4.发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自感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自感对电路中电流和功率的影响3.利用自感实现电路稳定和电磁互感4.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三、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自感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来加强学生对自感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个电路实验的场景,在实验中引导学生理解自感概念及其作用。
2.探究式学习采用探究式学习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并分析数据。
3.交互式教学采用交互式教学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班内问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教学实践1.情境教学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将电路想象成一个流水线,流水线的管道就是电路中导线。
电路中的电子就像水流一样,通过不同的电组件,形成了电流。
当电流流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这就是自感。
2.探究式学习在实验室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自感或其他电参数,分析数据,探究自感对电路的影响。
3.交互式教学可以设置班内问答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
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考试、实验、数据处理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和探讨,我相信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自感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进一步掌握如何利用自感实现电路稳定以及电磁感应的应用。
自感现象教案

自感现象教案【篇一:高中物理教案自感现象】自感现象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在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感现象.(3)了解自感系数及影响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品质和推理能力,从而理解自感电动势在电流变化时所起的作用.3.渗透研究物理学的方法,使学生逐渐体会怎样从旧知识的土壤中生成出新知识的幼苗.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在掌握了自感现象与电磁感应现象统一性的基础上,把握住自感现象的特点.2.断电自感现象中,灯泡突然闪亮一下学生很难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具1.自感现象的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电源,开关及导线若干.2.投影器及自制投影片.3.关于日光灯工作原理的示教板.四、主要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如图1所示,有两个线圈l1、l2共轴放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试推理判定通过电阻r感应电流的方向.(二)教学过程设计1.提出问题:因为穿过线圈l。
的向上的磁通量增加了,所以在通过电阻rrb方向的感应电流.那么,对于线圈l1来说它通过电池、滑动变阻器也组成了闭合电路,而且穿过这个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发生了变化,会不会在这个闭合回路中也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呢?是否有感应电动势呢?2.由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演示两个有关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注意演示过程和瞬间发生的现象.(1)通电时的自感现象(如图2).操作过程:①展示电路结构.②接通电路缓慢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两个灯泡a1、a2发光亮度相同.③断开电路后,再接通电路.这里应重复几次.叙述现象:让学生能看到每次接通时,灯a1总比灯a2滞后一小段时间才亮.提出问题:两个灯泡稳定发光时亮度是一样的.为什么电路接通时,a2立即点亮而a1要滞后一小段时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接通电路时,通过线圈l的电流增大,该电流产生的磁场增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要增加,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这个线圈中要产生感应电动势.用楞次定律还可以判定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电流增加的方向相反.故通过灯火的电流不是立即变强而是逐渐增强,使人滞后一点时间点亮.(2)断电时的自感现象(如图3).操作过程:①连接好电路,展示电器结构.②接通电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使灯a发出微弱的光.③断开开关,应看到灯a闪亮一下.这里应重复几次.叙述现象并简单推理:学生应看到电路断开时灯a闪亮一下,说明通过灯泡有一个强电流.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断开电路时,通过灯泡a的电流突然增大?教师讲解分析:通过投影器用投影片讲述断电自感过程.如图4(1)电路接通时因为线圈l的电阻很小,所以两支路的电流强弱是不同的.当电路断开时,通过线圈的电流要减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要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且电动势的方向与减小的电流方向相同.由于电源支路已处于断路状态,所以这个逐渐减小的强电流要反向通过灯a(此时展示投影片图4(2),故灯泡要闪亮一下.启发学生画出断电时通过灯泡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线(展示投影片图4(3)).3.通过总结实验得出结论.当导体中的电流变化时,导体本身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这种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出现课题及板书.4.推理得到影响自感电动势的因素.提出问题:自感电动势是感应电动势,它是由自身电流变化产生的,它和电流变化有什么关系呢?师生共同分析研究:成正比.又因为在电流磁场中任意(3)根据得次定律和两个演示实验,可以总结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4)讲解说明:自感电动势负跟电流变化率_的比值l叫“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称“电感”.5.自感现象的实际意义.(l)说明自感现象广泛存在.凡是有导线、线圈的设备中,只要有电流变化都有自感现象存在,因此要充分考虑自感和利用自感.(2)白威现象应用一例——日光灯.①结合日光灯工作原理的示教板(图5),说明日光灯电路结构.接通电路让学生观察日光灯的启辉过程.②提出问题,安排学生阅读课本共整理笔记.a灯管、起动器、镇流器的构造及它们的连接特点.b.起动器中双金属片工作原理.c.激发灯管中的水银蒸气导电的高电压是怎么获得的?d.目光灯的“白光”是哪里发出的?e.日光灯正常发光时,镇流器起什么作用.(3)安排学生看书,了解自感现象的危害及防止措施.(三)课堂小结1.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仍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3.完成课本后边的作业.五、教学说明1.充分利用旧知识来研究新问题,是科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这节课恰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课堂设计中要突出从旧知识生长出新知识的研究过程.3.本课时内容较多,若课时紧张可安排成两课时,并加一些例题.(北京五中吴是辰)【篇二:自感现象的教学设计】16.5 自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自感现象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2.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高中物理自感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感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自感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能够应用自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自感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自感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 如何应用自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螺线管、铁芯、直流电源、安培表等;
2. 课件:包括自感现象的定义、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为引入自感现象做铺垫。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自感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浅谈自感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15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自感现象的实验,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
2.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自感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自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 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10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自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外阅读和实践任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自感现象的定义、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能够应用自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演示自感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演示自感现象教案
实验名称:自感现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自感现象,掌握自感现象的实验方法和规律。
实验器材:螺线管、电源、指南针、导线、开关、玻璃板等。
实验原理:自感现象是一个螺线管中通过电流时,螺线管内部会产生磁感应强度从而引起螺线管自身发生的感应电流的现象。
实验步骤:
1. 将螺线管放置在桌面上,并连接螺线管的两端以及指南针与电源、开关和导线。
2. 将指南针靠近螺线管,观察指南针指向的方向。
3. 打开电源,通过导线使电流通过螺线管。
4. 观察指南针指向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当电流通过螺线管时,螺线管内部产生的磁场会引起指南针的指向发生变化。
2. 当电流方向改变时,指南针的指向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自感现象就是螺线管中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磁场引起螺线管自身感应电流的现象。
当电流方向改变时,感应电流方向也发生改变。
拓展实验:
1. 将玻璃板放置在螺线管底部,观察自感现象发生的变化。
2. 研究不同电流强度对自感现象的影响。
思考问题:
1. 什么是自感现象?它与电感有何区别?
2. 为什么在螺线管中通过电流时会产生自感现象?
师生讨论:
1. 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感现象,并讨论其中的规律性。
2. 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自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感应等。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深刻了解了自感现象的实验方法和规律,并且认识到了自感现象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探索电磁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物理素质。
探究“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高一物理《自感》集体备课教案

自感,即自感现象,是指一些物体或者物体中的电路在变化时,会自动生成电动势的现象。
这个现象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发现,并在电磁学、电力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物理角度探究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电流变化引起的磁场变化在产生自感现象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电流变化引起的磁场变化。
当一个导体中有电流流过时,它会产生一个磁场,当电流变化时,这个磁场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的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两端产生电动势。
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它会产生新的电场和磁场,从而在电路中产生电动势。
二、自电感和互电感在自感现象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自电感和互电感的概念。
自电感是指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电路本身会产生的电动势;而互电感则是指两个电路之间存在电磁耦合,其中一个电路的电流变化会对另一个电路产生影响。
自电感的大小与电路中导线的长度、绕组的数目、电源的频率和电路元件的材料有关。
当电流变化快速时,电磁感应的电动势也会变大。
三、自感现象的应用自感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电子设备中,我们经常会使用自感电路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过滤。
在电力工程中,自感电路也可以对电压进行限制和波形整形。
例子:我们可以在RL电路中应用自感现象。
RL电路是由一个电感和一个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
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电感会产生电动势,从而减缓电流变化的速度。
通过调整电阻和电感的数值,我们可以调节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频率。
四、总结自感现象是由电流变化引起的磁场变化而产生的,它在电磁学和电力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利用自感电路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过滤,进行电压限制和波形整形,同时也可以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自感现象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RL电路等自感电路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感现象。
自感现象的教学设计

16.5 自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自感现象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2 •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一自感系数,了解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3•了解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关自感现象的应用情况(二)能力目标1 •通过分析实验电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2 •利用直观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 •简单介绍美国物理学家亨利由学徒到美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的有关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善于自学,勇于钻研的精神,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2 •进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实验一一理论一一再实验二、重点、难点1 •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2.难点:(1)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2)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灯光的闪亮现象解释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具通电自感演示装置、断电自感演示装置、幻灯片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什么?请学生回答,穿过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在前面的学习中,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磁通量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请学生回答,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过程中,磁场没有变化,但回路的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磁通量变化。
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的过程中,是外加磁场变化而导致线圈的磁通量变化。
在利用原副线圈的实验中,是通过改变原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从而导致副线圈中的外加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除上述这三种情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形引起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二)进行新课由电流的磁效应可知,线圈通电后周围就有磁场产生,电流变化,则磁场也变化,那么对于这个线圈自身来说,穿过它的磁通量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是否此时也会出现电磁感应现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所示电路图说明:当S闭合瞬间,线圈L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线圈自身的磁场也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结果,线圈L自身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灯常发光,那么,1和灯2规格相同,且都能正闭合S瞬间,会有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先作预测,然后进行演示实验。
高中物理《自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自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自感现象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2. 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3. 了解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关自感现象的应用情况(二)能力目标1. 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电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2. 利用直观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 通过DISlab 传感器系统探究自感现象,培养学生利用传感器采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和用图像法表达物理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简单介绍美国物理学家亨利由学徒到美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的有关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善于自学,勇于钻研的精神,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2.进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猜想——设计实验——理论分析——实验验证二、重点、难点1. 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2. 难点:(1) 自感电动势对电路的影响(2) 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灯光的闪亮现象解释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具通电自感演示装置、断电自感演示装置、幻灯片、朗威DISlab 传感器系统、同屏传送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回顾与思考1、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是什么?2、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呢?3、如果通过线圈本身的电流有变化,使穿过它的磁通量改变,能不能发生电磁感应?1 和2 学生回答,复习回顾前面所学知识,为本节课的现象分析做准备。
3由学生提出猜想,引出新课。
环节二:合作探究一——设计通电自感实验电路老师首先给出最简电路甲和电路要求(检验线圈电流增大时能否发生电磁感应,并可直接观察它对电路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实验电路进行改进。
学生小组讨论,最终得到实验电路丙图。
环节三:合作探究二——观察通电自感现象并分析产生原因教师用图丙电路作演示实验:教学用具:演示自感现象的示教板(有铁心的大线圈、滑线变阻器、小灯泡、电池组、电键)。
2021鲁科版选修第二节《自感》word教案

2021鲁科版选修第二节《自感》word教案一.自感现象:
1.定义: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它是一种专门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循楞次定律。
3.实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电流增大过程,电能转化为磁场能;电流减小的过程,磁场能转化为电能。
二.自感电动势:
1.定义:由导体自身电流变
化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总是阻碍导体中原电流的变化。
3.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当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自感电流)与原先电流方向相反,当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自感电流)与原先电流方向相同。
4.公式:E=L△I/△t
5.自感系数(L):是描述线圈对通过
(自感或电感)
自身电流变化所起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1)阻碍因数:与线圈的形状横在面积长短匝数铁芯有关。
(2)单位:亨利(亨)H mH UH。
高中自感现场说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物理《自感现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自感现象的概念,掌握自感电动势的产生原因和计算公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自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自感现象的概念2. 自感电动势的产生原因和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 自感电动势与自感系数的关系2. 自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变压器、电流表、电阻、开关、导线等)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自感现象的基本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感现象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自感现象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自感现象?自感现象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介绍自感现象的概念,解释自感电动势的产生原因。
2. 讲解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3. 分析自感系数与自感电动势的关系,解释自感系数的意义。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自感现象。
2. 实验步骤:a. 将变压器初级线圈接入电路,次级线圈与电流表相连。
b. 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c. 断开开关,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自感现象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公式。
2. 强调自感系数与自感电动势的关系。
3. 讨论自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自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自感现象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公式。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物理自感教案优选篇

物理自感教案优选篇物理自感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2、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3、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4、通过分析理解在自感现象中能量形式的转化情况,为进一步学习电磁振荡打下基础.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共性中发掘新的个性,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有关电磁感应的规律,提出自感现象,并推出关于自感的规律2、会用自感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了解自感现象的利弊以及对它们的防止和利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所谓“自感”,简单地说,就是线圈自身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本身就感应出感应电动势(若电路闭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个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自感现象的规律都符合电磁感应现象的一般规律.本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对学生认识自感现象非常重要,教学中必须要设法做好这两个实验,做好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做好两个演示实验、对两个演示实验的结果认真地分析,是突破教材难点、掌握好本节内容的重要环节.关于演示实验,我认为还是采用课本中的传统的演示方法为好.这两个实验的电路简单,现象明显,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容易引起兴趣和激发思维的矛盾.只要引导得法,把它当成“探索型”实验来使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两个实验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导体本身电流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这是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二是: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是阻碍电流变化,即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增大;当电流减小时,阻碍电流减小,总是起着推迟电流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建议教师给学生强调:分析自感现象,关键是分清电流的变化,确定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以及怎样阻碍电流的变化.另外,教材还介绍了一个新物理量——自感系数.教材是先做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的.教法建议自感现象非常普遍,只要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都会有程度不同的自感现象发生.我们需要利用自感电动势时可以设法增大自感系数,反之则减小自感系数.课本从利、害两方面举了不同的例子,以利于学生全面认识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为了使学生对自感现象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不能作深入探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生定性地交待以下几个问题:1、通电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的最大值等于外加电源的电动势(或外加电压),因此通电时的自感现象只能延缓电流的增大,而不会完全阻止电流的增加,更不会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断电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的最大值可以大于外加电源的电动势(或外加电压);2、一般情况下,自感电动势的平均值(或瞬时值)与线圈的自感系数无关;3、电流的变化率不是决定于闭合或者断开开关的快慢,而是决定于电路的参数教学重点:通过对两个演示实验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教学难点: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教学用具:演示自感现象的示教板(有铁心的大线圈、滑线变阻器、小灯泡、电池组、电键)教学过程:(一)、自感现象:1、提出问题: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得到这种条件?如果通过线圈本身的电流有变化,使它里面的磁通量改变,能不能产生电动势?2、演示实验:(1)用图1电路作演示实验.和是规格相同的两个灯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 — 5自感现象
【教学目的】
1、 通过逻辑推理和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使学生在电磁感应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自感现 象的产生的它
的规律,明确自感系数的意义和决定条件 2、 通过分析理解在自感现象中能量形式的转化情况,
为进一步学习电磁振荡打下基础
3、 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掌握了自感现象与电磁感应现象统一性的基础上,
把握自感现象的特点。
难点:断电自感现象中,灯泡突然闪亮一下学生很难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具】 电源(6V )、导线、带闭合铁芯的线圈、电键、灯泡等 【教学过程】
O 、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提到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你们认为引起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 条件是什么?
☆生: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对!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使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均能引起电磁感应 现象。
电流迅速减小到零,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迅速减小到零, 磁通量的变化量虽然不是很大。
但 由于时间很短,在电键 K 由接通至断开瞬间,对于线圈来说,在线圈上产生了很高的感生 电动势,这就是引起试验学生强烈触电感觉的高压的来源。
上述现象属于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 其中穿过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是由于通过导体本
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这种
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叫做自
感现象。
在自感现象中产生 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板书)
3、 演示现象,强化概念(课 本上的实验)
总结1: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 开始增加,L 支路中感应电流方向与 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的增 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见上左图)。
启发学生说出这时
(将原电流方向及自感电流的方向在力中标出)
1、
揭示现象,提出问题
[实验]:(6V 电源,A 、B 为裸露铜线, 圈) 提出问题:在A 、B 触点断开瞬间,A 、B 2、
分析现象,建立概念
在上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
K 搭接后,
在很强的磁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很大;在电键
L 为带闭合铁芯的线
L
A B
间的咼压从何而来?
线圈中存在稳定的电流
I ,线圈内部铁心中存
K 断开瞬间,在很短的时间内,线圈中的
(图1)
L 相当于瞬时电源
B'.-
.
Bjf
i
问:如果不断地用手按动K,会发生什么现象?(灯1始终达不到正常发光亮度)加快
按动频率,又有什么现象?(灯1逐渐变得更暗)思考这是什么原因?
总结2:K断开,电源切断,但灯不仅不立刻熄灭,反而产生了更强的延时电流,这是
为什么?提醒学生,这时一定又出现了
新电源,这个电源在哪里?电动势的方
向如何?
K断开时,线圈L产生自感电动
势,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阻碍电
流的减小。
L相当一瞬时电源,此电源与
灯A形成回路(在图中画出电流方
向),故灯A还有一段时间的持续电流。
灯A比原来更亮地一闪,
说明这瞬间电流比原来电流大。
显然这是由L产生的。
原来L支路中电流i L比A支路中电
流i A大很多(如上右图),K断开时,i A立即减为零,而i L由原原值逐渐减为零,推迟了减到零的时间,可见在一段时间内,流过A的电流还大于原来的电流i A,故而发出更亮的光。
板书: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阻碍原来电流的变化。
自感现象既然也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当然仍然遵守楞次定律,即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阻碍原来电流的变
化。
4、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电能^ ' 磁场能
5、自感系数
演示“千人震”实验,折掉铁芯,触电感觉消失,说明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还与线圈本身有关。
1)自感系数反映了线圈对电流变化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线圈,自感系数不同,它由线圈本身决定(S、n、密集、铁心)
2)单位:享利
3)大小:
【巩固练习】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a)、(b)中,电阻R和自感线圈L的电阻值都很小•接通K , 使电路达到稳定,灯泡S发光.(A、D)
(A)在电路(a)中,断开K, S将渐渐变暗.
(B)在电路(a)中,一断开K, S将先变得更亮,然后
渐渐变暗.
(C)在电路(b)中,断开K, S将渐渐变暗.
(*)
(D) 在电路(b )中,断开K , S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2、在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圈,其直流电阻值与
4、右图中a 、b 灯分别标有“ 36V 4OW ”和“ 36V 25W ”,闭合电键调节 R ,能使a 、b 都正常发光.断开电键后重做实验: 电键闭合后看到的现象是什么?稳定后那只灯较亮?再 断开电键,又将看到什么现象?
分析:闭合瞬间,
a 将慢慢亮起来,
b 立即变亮.稳定后两
灯都正常发光,a 的功率大,较亮•这时 L 的作用相当于一只普 通的电阻(就是该线圈的内阻);断开瞬间,通过 a 的电流将逐
渐减小,a 渐渐变暗到熄灭,而 ab R L 组成同一个闭合回路,所 以b 灯也将逐渐变暗到熄灭,而且开始还会闪亮一下,这时 L 相
当于一个电源.
L 是一个自感系数相当大的线 S 和
S 亮暗的顺序是(A
S 和S2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
R 相等•在电键 S 接通和断开时,灯泡 (A)
接通时, S 先达到最亮, 断开时, S 后暗 (B) 接通时, S 2先达到最亮, 断开时, S 后暗 (0 接通时, S i 先达到最亮, 断开时, S 先暗 (D) 接通时, S 2先达到最亮, 断开时,
S 先暗
Si
*
~~~
分析与解答:从等效的观点看,在 S 表现为很大的电阻,故 S 先达到最亮•选项
3、如图所示,多匝线圈 L 的电阻和电源内阻都很小,可
忽略不计,电路中两个电阻器的电阻均为 R ,开始时电键S 断开.此时电路中电流强度为I 。
, 现将电键S 闭合、线圈L 中有自感电动势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由于自感电动势有阻碍电流的作用,电路中电流最终由
接通时,相当于
A 正确.
(A) 减小到零.
(B) 于I o .
(C) 不变.
(D ) I 0
由于自感电动势有阻碍电流的作用,电路中电流最终总小
由于自感电动势有阻碍电流的作用,电路中电流将保持
I o
自感电动势有阻碍电流增大的作用,但电路中电流最终还要增大到
2 I o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