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康复概述

写在课前的话

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近些年来灾难频发,无论是汶川5.12地震,还是近期的日本地震和海啸,都给灾区的人们带来很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所以非常有必要结合我们的救灾实践进行梳理,以吸取可借鉴的经验。本课件主要描述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心理康复的概况,以防患于未然,并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上图所示为近年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灾难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十年前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海地8.8级特大地震;国内发生的雪灾、洪水灾、火灾、南京矿场爆炸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全世界因为自然灾难而遇难的人数高达26万,人为灾难亦与日俱增,灾难的频繁发生使人类生命显得尤为脆弱。

上图所显示为2010年5月14日下午,青海格尔木市突袭的强大沙尘暴,能见度不足一米,非常恐怖。

上图所示内容是矿难和地震灾后人们的情绪反应,其悲痛举动显示他们是需要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帮助的。

危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那么何为危机?何为危机干预?

一、相关概念

(一)危机

危机是个体面临严重、紧迫的处境时产生的伴随着强烈痛苦体验的应激反应状态。危机不是指客观存在,而是指当事个体在面临紧迫情况时所出现的生理、心理反应。

(二)危机干预( Crisis intervention )

危机干预是专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对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个体予以关怀和短暂帮助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防止当事个体由于痛苦体验所造成的危及到自身或他人安全的情况发生。

(三)康复

康复指重新获得(状态、能力、复原以往的尊严、地位、权利、资格等)现代医学中康复是指身心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功能主要指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和工作能力,遵守道德法规和法律的能力、社交能力。

(四)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特指心理功能以及心态的恢复。

二、危机干预的过程

由于外界刺激或内在刺激(如疾病)的发生,当事个体产生一般焦虑反应、急性应激障碍( 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或躯体化症状,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可达到心理康复的目的,恢复到正常情况。若干预不当,或不进行干预,则容易进一步造成精神上的其他障碍,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给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长期的不良影响。

三、“危机”出现的常见情况

(一)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

(二)突发生活事件(亲人死亡、失恋、家庭破裂、性侵犯、破产、重大财产损失等)(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动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述的危机概念更多是指个别事件,而非群体事件。

四、“危机”出现后的表现

(一)应激机制

神经内分泌轴中的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 HPA 轴)在应激情况下活性增高,从而导致 CRH 、 ACTH 和皮质醇水平增高,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部位发生结构损害,

最典型的损害是海马、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的萎缩。

以海马为例,糖皮质激素水平可引起海马结构受损,造成相应功能的损害,下面以库欣综合征的改变和抑郁状态的改变为例,抑郁可导致杏仁核、海马、前额叶皮质等部位体积的减少,神经元大小和密度、神经胶质的密度、脑血流、糖代谢和氨基酸的变化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影响整个生活工作能力。

(二)一般表现

焦虑和恐惧,警觉性增高,很小的刺激就成产生很大的反应,这种反应容易影响注意力和判断力,造成攻击力增强,或诱发过度反应,给躯体带来伤害。

(三)急性应激障碍( AST )

包括意识障碍、幼稚行为、行为紊乱、片段的幻觉和妄想、情感爆发、木僵或亚木僵状态。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

包括悲伤、“三无症状”、自责和自杀、思维和行为的抑制、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的表现、对创伤事件的不断回忆(闪回)、持续回避。

儿童青少年是灾难的脆弱人群, PTSD 发生率为 30%~50% 。

汶川 5.12 地震后,有几个现象值得注意。第一个现象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提前发生(如半个月之内),也可以延迟发生。第二个现象是持续回避的表现多样,而且和当地文

化背景密切相关。可以是以英雄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回避,也可以酗酒为主要表现的回避,也可以是以攻击别人为主要表现的回避。第三个现象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集体发生,相互影响。

(五)生理心理障碍( PSD )

包括害怕、痛哭无助、悲伤、罪恶感、愤怒、重复回忆、失望、希望、疲倦、肌肉酸痛、失眠、噩梦、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恶心、腹泻。

(六)远期表现

包括人格改变、价值取向改变、情感反应模式改变、思维模式的改变、社会功能下降、终生的情感阴影和物质依赖的出现。早期的干预对消除这些远期表现非常重要。

五、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分期

1 早期(心理危机干预时期—3月以内)

2 后期(心理康复和重建时期—4月至3年的时期)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人群划分

1 一般人群:这类人群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恐惧和惊弓之鸟的表现,对于这类人群只需进行抚慰及提供有利于康复的条件,或者介入政府以及单位的管理

2 高危群体:主要指有特殊反应的人群,需要综合心理干预及治疗

3 患者:主要指发生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这类人群需要医学介入。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措施

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核心是尽量及尽早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只有恢复正常生活才能恢复正常思维,提高抵御危机的能力。此外,还要保持信息的通畅、保持群体的紧密组织、注意发现高敏人群、发现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帮助建立互信的新群体,进行各种放松的训练,恢复符合年龄特征的思维模式,对于情绪过分激动的人可以应用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