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地质勘察可研性报告(CAD图13张)crh
[湖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xx省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国地质大学(xx)二0一一年五月项目名称:xx省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委托单位:勘察单位:勘察资质:审查:校核:报告编写:制图: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水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3、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1.4、勘察依据 (2)2、区域地质概况 (3)2.1地形地貌 (3)2.2地层岩性 (3)2.3地质构造与地震 (4)2.4水文地质条件 (6)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7)4、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7)4.1地形地貌 (7)4.2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7)4.3水文地质条件 (8)4.4岩体风化 (8)5、坝体工程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8)5.1坝体心墙工程特性 (8)5.2坝壳料工程特性 (10)5.3坝体填筑质量评价 (12)6、坝基坝肩岩体工程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12)6.1坝基及坝肩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透水性 (12)6.2坝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透水性 (13)7、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8、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9、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5)10、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主要除险加固措施建议 (15)10.1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5)10.2主要工程除险加固措施建议 (16)11 天然建筑材料 (17)12 结论和建议 (17)附表:土工试验成果表附图:1、xx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1000)2、xx水库大坝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1')(水平1:400,垂直:1:400)3、xx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横剖面图(2—2')(水平1:200,垂直:1:400)4、ZK1、ZK2、ZK3、ZK4钻孔柱状图1、前言1.1、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苦竹乡牛牧村一组,坝址拦截华阳河的支流小溪河。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效益利用的小(二)型水库。
xx水库于1964年10月动工兴建,1965年5月竣工投入运行,该库设计灌溉面积420亩,实际灌溉面积860亩。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引言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供水、发电等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地质勘察则是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某水利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察区域概况本次地质勘察的区域位于某省某市某县,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形复杂,包括山脉、平原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根据前期调研和现场勘测,我们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以及地下水动态等进行了详细了解。
三、地质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在本次地质勘察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勘察区域进行了综合调查,包括地质钻探、地质剖面观测、地球物理勘查以及实地采样等。
通过这些调查手段,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3.1 地质钻探我们在勘察区域选取了若干个样点进行地质钻探。
通过钻孔取样,我们获得了地下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层的情况。
根据岩层的颜色、质地以及存在的裂隙状况,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层结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3.2 地质剖面观测为了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剖面情况,我们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
通过观测断坡、裂隙、地层厚度变化等特征,我们得出了该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并对其进行了解读。
3.3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主要包括电阻率法、重力法等。
我们利用这些方法对勘察区域的地下结构进行了探测。
通过解释和分析地球物理数据,我们得出了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3.4 实地采样及室内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地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我们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实地采样,并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
通过测定粒度组成、含水量、压缩性以及抗剪强度等参数,我们获得了勘察区域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数据,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四、地质环境评价综合以上调查和分析结果,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
4.1 地质稳定性评价根据勘察数据和现场观察,我们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某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某电力建筑勘察设计院2010年11月报告名称:某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某某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院资质等级:工程勘察甲级资质证号:批准:核定:审查:校核:编写:目录1 绪言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主要病害 (2)1.3地勘工作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及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4)3 枢纽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6)3.1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6)3.2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3.3放水设施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5)4 天然建筑材料 (17)5 结论及建议 (19)5.1结论 (19)5.2建议 (20)附件:某某水库初设土工表试验表(2张)附图目录序号图名图号1某某水库大坝平面地质图………………………某某(初设)-地质-012某某水库大坝横剖面地质图……………………某某(初设)-地质-023某某水库大坝渗透剖面图………………………某某(初设)-地质-034某某水库大坝1-1′、3-3′纵剖面地质图………某某(初设)-地质-045某某水库大坝2-2′纵剖面地质图………………某某(初设)-地质-056溢洪道纵剖面、溢洪道1-1′横剖面地质图………某某(初设)-地质-067溢洪道2-2′、3-3′、4-4′横剖面地质图……………某某(初设)-地质-07 8 某某水库大坝ZK1~ZK3钻孔柱状图1 绪言1.1 工程概况某某水库位于某某村,距6.7Km,是当地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的小(二)型水库。
水库属上游前河支流,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2km2。
总库容20.92万m3,校核洪水位1069.56m,设计洪水位1069.30m,正常水位1068.70m,死水位1058.32m。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组成。
1.1.1 大坝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1972年10月动工兴建,1974年12月建成投入运行。
某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坑槽探
m3/个
720/24
岩石常规试验
组
13
土壤常规试验
组
6
水质简分析
组
4
天然建筑材料
平面地质测绘
km2
3.8
1:1000
剖面地质测绘
km/条
6.8/17
1:200~1:1
组
4
土壤常规试验
组
3
混凝土粗骨料试验
组
3
混凝土细骨料试验
组
3
沥青骨料试验
老海龙水库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清平乡岩坪村,是金沙江一级支流海子沟上游兴建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乡镇用水及农村人畜用水的小一型水利工程。大坝位于岩坪村,距离新市镇约15km,距离屏山新城区约80km,从屏山新县城可由307省道到达新市镇,从新市镇有通村碎石路可达坝址区,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
图1 交通位置示意图
根据河段地形、地质条件,本阶段设计初拟有上、下两个坝址进行比较,两坝址相距约200m,初拟坝型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石渣坝、和砌石坝以及面板堆石坝。设计正常蓄水位上坝址1091.00m,下坝址均为1088.5m,最大坝高分别约50.65m和54.4m,总库容分别为380.32×104m3和398.15×104m3。引水线路总长分别约28.22km, 最大引水流量约1.16m3/s。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有:拦河大坝、导流隧洞、泄洪隧洞、引水隧洞、倒虹管等,工程主要特性指标见表1-1。
km/条
17.5/35
1:500
机动取芯钻探
m/孔
506.4/10
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
m/孔
506.4/10
坑槽探
m3/个
450/15
河道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一、前言 (2)(一)工程概况 (2)(二)勘察目的和任务 (3)(三)勘察工作的布置及勘察工作量 (4)二、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4)(一)自然条件 (4)(二)地形地貌 (5)(三)地层岩性 (5)(四)地质构造与地震 (5)(五)水文地质 (8)三、河道XXX段治理河段防洪堤工程地质条件 (8)(一)地形、地貌 (8)(二)场区土(岩)层性质及堤基地质结构 (9)(三)土(岩)层物理力学性质 (10)(四)土(岩)层承载力及压缩模量 (10)(五)水文地质条件 (11)(六)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1)四、天然建筑材料 (13)五、结论及建议 ............................................................................................................... 14附图目录河道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一、前言(一)工程概况XXX县地跨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
东连保康、古城县,东北与丹江口市相交,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
县城距省会武汉市582km,距XXX市政府102km。
东西长114.3km、南北宽105km,全县总面积5110km ²。
全县20个乡镇304个行政村,截止2016年底总人口47.85万人,是一个以农业、林业、牧业、药材为主,工业为辅的山区县,东西向305省道、南北向209国道纵横贯穿县城中心,形成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
河道治理工程始于2010年初,2010年1月《XXX县河道军店河段治理工程》通过省水利厅的评审和批复后正式起动,先后完成了河道军店河段、军店镇河段、化龙段治理工程,河道干流段治理长度达19.20km,起于河道北门河大桥,止于河道中上游军店镇。
完整一个小水库岩土地质勘察报告
(完整)•个小水库岩土地质勘察报告(完整)一个小水库岩土地质勘察报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一个小水库岩土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一个小水库岩土地质勘察报告的全部内容。
(完整)•个小水库岩土地质勘察报告3工程地质3。
1概述3o 1o 1工程概况奉化藐湖镇防洪工程主要为降诸溪及舍网溪,降诸溪己是城镇内的骨干河道。
目前城区降诸溪河道泄洪能力达不到城市防洪规划要求,而下游泄洪标准又相对较低。
因此,城镇防洪规划中对降诸溪流域进行全面规划和整治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城镇防洪规划的主题。
整治工程不仅解决这一矛盾,更有利城市健康、快速的发展•降诸溪河道整治段约12km。
3.1o 2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受奉化市水利局之委托,我院承担降诸溪河道整治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其目的提供堤防沿线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岩土技术参数,为堤防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主要任务是查明拟建堤防沿线各工程地质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堤基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能力等问题作出评价,并提供有关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及建议值。
3o 1o 3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1—2001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9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土工试验方法》(SL237-1999)O3e 1o 4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布置根据委托方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探孔平面布置图,按照图纸标识的孔位及要求进行勘察工作,勘察手段主要采用钻探。
本次勘察共完成勘察孔30个,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3—1:表3-1 工程地质勘测工作量表3o 2区域地质概况3o 2o 1地形地貌测区地貌属沿海丘陵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
张湾水库地质勘察报告(09.02.21)
前言张湾水库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南部熊集镇的红土村,距枣阳市区约40km(见图1张湾水库工程位置示意图)。
大坝拦截滚河支流,承雨面积5.0km2,总库容121.96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实测坝顶高程152.2m~152.9m,最大坝高16.7m (对应于桩号0+101m),坝顶长203.0m,坝顶宽4.5m。
上游坝坡在高程151.7m以下采用干砌石护坡,坡比为1:3.0;下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2.5和1:2.2,在高程144.3m处设有一宽为2.4m的马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坝肩,进口控制段为宽顶堰,堰顶高程为147.8m,堰宽37.0m。
溢洪道全长176.5m。
输水系统由二条输水涵管组成。
输水涵管一:位于大坝左侧,桩号0+015m,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直径0.60m,进口底板高程为147.40m,出口底板高程为147.4m,全长37.4m。
进口为浆砌块石八字墙,上部设排架启闭机台,闸门型式为铸铁闸门,采用5t的手动式螺杆启闭机启闭。
输水涵管二:位于大坝左侧中部,桩号0+050m,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直径0.30m,进口底板高程为139.2m,出口底板高程为138.2m,全长70.0m,进水口控制设施已损坏。
张湾水库建成后,对熊集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库可灌溉农田0.2万亩。
水库下游保护区范围4.8km2,工程一旦失事,将影响下游0.11万亩农田、0.084万人和襄洪公路的安全。
该水库枢纽工程于1967年10月动工兴建,1968年4月竣工。
由于该工程在兴建中在兴建中仓促上马,没有进行一定深度的地质勘探工作,水库已运行了40年有余,自大坝蓄水至今,常有病险发生,存在有以下重大险情隐患:(1) 大坝下游坝坡,桩号0+140m至0+172m高程139.0m以下存在有散浸严重;大坝中部坝基及右坝段坝山结合部位渗漏严重。
某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7.5/35
1:500
机动取芯钻探
m/孔
506.4/10
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
m/孔
506.4/10
坑槽探
m3/个
450/15
岩石常规试验
组
8
压(注)水试验
段
100
水质简分析
组
4
灌区
平面地质测绘
km2
85
1:10000
剖面地质测绘
km/条
31.5/45
1:500~1:2000
机动取芯钻探
m/孔
下坝址28.02m
泄洪建筑物尺寸
m
上坝址溢洪道堰顶宽12m;下坝址泄洪洞宽1.5m,高1.8m。
引水隧洞进、出口
底板高程
m
上坝址进口1065.5m,
出口1057.5m;
下坝址进口1063.5m,
出口1057.5m。
导流隧洞进、出口
底板高程
m
上坝址1058.0m;
下坝址1051.0m
引水隧洞尺寸
m
宽1.5m,
根据河段地形、地质条件,本阶段设计初拟有上、下两个坝址进行比较,两坝址相距约200m,初拟坝型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石渣坝、和砌石坝以及面板堆石坝。设计正常蓄水位上坝址1091.00m,下坝址均为1088.5m,最大坝高分别约50.65m和54.4m,总库容分别为380.32×104m3和398.15×104m3。引水线路总长分别约28.22km, 最大引水流量约1.16m3/s。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有:拦河大坝、导流隧洞、泄洪隧洞、引水隧洞、倒虹管等,工程主要特性指标见表1-1。
⑦靛兰坝断裂(⑧)
位于工程区北西侧74km处,长15km。断裂产状N80°E/SE∠60°,具挤压逆冲性质。断裂地貌特征表明,在第四纪具右旋滑动特征。据地震史料记载:靛兰坝断裂于1935年~1936年曾发生过多次4.7~5.9级地震,1971年8月16日至23日在马边东南连续发生了6次5.0~5.9级地震。
XX水库枢纽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水库枢纽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第一节绪言一、工程概述二、地勘工作概况第二节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二、水文气象特征三、地层岩性四、地质构造及地震五、水文地质条件六、坝体土和坝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第三节枢纽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一、大坝病害现状及分析二、溢洪道三、放水设施第四节天然建筑材料第五节工程地质结论及整治措施建议附件:1、勘探平面布置图(1:1000) 1 张2、大坝工程地质剖面图(1:500) 2 张3、大坝渗透剖面图(1:500) 1 张4、溢洪道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500) 1 张5、钻孔柱状图(1:100) 3 张6、坝体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 1 份第一节绪言一、工程概述水库位于xx县xx境内,xx水系—拱桥沟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场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大坝距县城17公里。
集雨面积3.5km2,总库容128.83万m3,有效库容89万m3,死库容8.5万m3。
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备三部分组成。
(一)、大坝大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坝,坝轴线长度112.50m,坝顶高程477.00m,坝基高程449.00m,坝高28.00m,最大坝底宽度120.35m,坡内坡下部用块石护坡,外坡脚设堆石体,内坡块石护坡高度23.00m,外坡脚堆石体高12.06m。
(二)、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与大坝紧连,为正堰开敞式溢洪道。
堰顶宽为15.0m,堰顶高程为474.10m。
堰后为收缩段、陡槽段,陡槽段宽7.0m,前端已开挖段总长为86.0m,均未进行衬护。
之后的陡槽段、消力池及排水渠均未修建。
(三)、放水设施放水设备位于大坝左岸,为涵卧管式取水,取水高程463.00m,采用平插式闸门控制,用5吨螺杆启闭机操作,进水孔口直径φ40厘米,涵管断面为宽0.65m,高0.77m,长为77.5m,设计放水流量为0.38m3/S。
(四)、枢纽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大坝该库大坝分两次建设,于1966年动工9月动工兴建,10月开始对大坝进行填筑,1967年12月,大坝填筑至高程467.00m时停工,当时筑坝高度为18.00m。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县XX乡杨李村水库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XXXXXXXX2019年12月目录1概述 (4)1.1工程概况 (4)1.2勘察目的、任务 (4)1.3依据的技术标准 (4)1.4勘察工作及完成工作量 (5)2区域地质概况 (6)2.1地形地貌 (6)2.2地层 (6)2.3区域构造 (6)2.4地震及地震效应评价 (1)2.5地震液化和震陷 (1)2.6气象、水文地质 (2)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4坝址工程地质 (3)4.1地形地貌 (3)4.2地层岩性 (3)4.3地质构造 (6)4.4不良地质 (6)4.5特殊岩土 (6)4.6水文地质条件 (6)4.7坝基的岩体结构及岩体工程地质分类 (8)4.8坝基建基面选择 (8)4.9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地质参数建议值 (9)4.10坝址两岸边坡稳定性分析 (9)5天然建筑材料 (13)6结论及建议 (14)6.1结论 (14)6.2建议 (15)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共 1 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 3 张3、试坑柱状图共 2 张4、钻孔柱状图共 8 张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共 1 张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共 1 张3、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共 1 张附件:1、岩芯照片共 2 张2、土工试验报告共 1 张3、岩石抗压报告共 1 张4、水质分析报告共 3 张1概述1.1工程概况为解决XX县XX乡杨李村水厂水源问题,拟在杨李村村梨坳岭下修建拦河坝一座,初定坝高15m,正常库容约4.6万m3,采用细石砼砌石坝,坝顶溢流。
拟建河坝位于XX乡杨李村村梨坳岭沟谷中,杨李村村有村道抵达,坝址处无道路抵达,需新建施工道路,交通较困难。
1.2勘察目的、任务(1)其目的为提供水坝沿线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岩土技术参数,为水坝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2)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参数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进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查明工程区地形地貌单元与地貌类型、特征及分界线;(4)查明工区各土层的分布规律、成因、物质组成、厚度及其性状;(5)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条件、水位及其变化规律等,进行水文地质评价;(6)提出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及渗透系数、允许渗透比降;(7)对坝基的渗透、渗透稳定、边坡稳定,沉降变形,地震液化等问题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处理措施建议;(8)查明工程所需的天然建材来源、储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
泊星石 **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年十二月泊星石 **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工程编号:2008SL11审定:审核:项目负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年十二月泊星石 目录第一章绪言 (1)1.1 病险概况 (1)1.2 勘察任务及要求 (2)1.3 勘察依据及主要参考资料 (2)1.4 勘察概况 (2)第二章库区地质概况 (4)2.1 地形地貌 (4)2.2 地层岩性 (4)2.3 地质构造 (4)2.4 水文地质条件 (5)第三章水库工程地质问题 (6)3.1 水库淤积不严重 (6)3.2 库岸相对稳定 (6)3.3 水库轻微渗漏 (6)第四章坝体工程地质 (7)4.1 坝区地形地貌 (7)4.2 坝体外观 (7)4.3 心墙质量 (9)4.4 砂壳质量 (15)4.5 坝体渗漏 (17)第五章坝基工程地质 (20)5.1 地层岩性 (20)5.2 坝基渗漏 (20)5.3 砂砾卵石层液化判析 (21)5.4 砂砾卵石层渗透变形判析 (21)第六章溢洪道工程地质 (22)第七章筑坝土料 (23)1泊星石 第八章工程地质评价 (24)8.1库区 (24)8.2水库 (24)8.3坝体 (24)8.4坝基 (25)8.5溢洪道 (25)8.6筑坝土料 (25)第九章建议 (26)9.1水库 (26)9.2大坝 (26)9.3溢洪道 (26)9.4筑坝土料 (26)附图图1 实际材料图 ·········································································1张图2 大坝0+079横剖面图 ··························································1张图3 大坝黏土心墙纵剖面图·······················································1张图4 钻孔柱状图 ·········································································1张附件件1 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大学做)········································1张件2 剪切试验曲线图(**大学做) ···············································1张件3 固结试验成果图(**大学做) ···············································1张件4 土-颗粒分析曲线(**大学做) ·············································3张件5 砂-颗粒分析曲线(**大学做) ·············································4张件6 击实曲线(**大学做) ··························································1张件7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本单位做)········································1张件8 剪切试验曲线图(本单位做) ···············································2张件9 固结试验成果图(本单位做) ···············································2张2泊星石 第一章绪言***水库位于*河支流***河上游,**镇***村南,控制流域面积7km2,是一座集发电、防洪、灌溉、养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Ⅰ)型水库。
水库可行性地质报告
水库可行性地质报告一、引言水库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调节水文、防洪、灌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库建设之前,进行地质勘察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水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本报告旨在对某水库项目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水库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地质概况1. 区域地质背景该水库项目位于某省某市,地处山区,地形多变,地质构造复杂。
该区域属于活动断裂带,地震频发,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2. 岩性分布在水库周边地区,主要岩性包括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
花岗岩为主要的建设材料,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断裂构造区域内存在多条断裂带,其中部分断裂带活动性较强。
水库所在地段存在一条次级断裂带,需引起重视。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1. 滑坡根据地质勘察数据分析,水库周边存在多处滑坡迹象,其中部分滑坡已经活动过。
在水库蓄水后,滑坡风险将进一步增加,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2. 地震区域内地震频发,水库的地震安全性是建设中的重点。
根据地震烈度分析,水库结构需满足一定的抗震要求,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水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泥石流水库所在地段存在泥石流的历史迹象,尤其在雨季,泥石流风险较高。
在水库建设前,需进行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并合理规划防灾措施。
四、可行性分析1. 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区域的地质条件,虽然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工程措施,水库的建设仍然是可行的。
2. 综合效益水库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灌溉、发电等水资源利用功能,对于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 生态环境水库建设将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确保生态平衡。
五、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水库项目在地质条件、可行性和综合效益方面具备建设条件。
但同时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在水库建设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重庆市川东某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xx市xx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勘察报告目录前言1、区域地质1.1地形地貌1.2地层岩性1.3地质构造与地震1.3.1地质构造1.3.2地震1.4水文地质条件2、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2.1、xx水库工程地质条件2.1.1、地质概况2.1.2、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2.2、xx水库工程地质条件2.2.1、地质概况2.2.2、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3、xx水库坝址工程地质条件3.1、坝区地质概况3.1.1地形地貌3.1.2地层岩性3.1.3地质构造3.1.4水文地质条件3.1.5岩体风化卸荷3.2、上坝址基本地质条件3.3、下坝址基本地质条件3.4坝基岩体的渗透性3.5坝址比较3.6岩体物理力学性质3.7推荐坝址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7.1上下围堰工程地质条件3.7.2导流洞工程地质条件3.7.3泄洪道工程地质条件4、xx水库坝址工程地质条件4.1、坝区地质概况4.1.1地形地貌4.1.2地层岩性4.1.3地质构造4.1.4水文地质条件4.1.5岩体风化卸荷4.2、上坝址基本地质条件4.3、下坝址基本地质条件4.4坝基岩体的渗透性4.5坝址比较4.6岩体物理力学性质4.7推荐坝址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7.1上下围堰工程地质条件4.7.2导流洞工程地质条件4.7.3泄洪道工程地质条件4.7.4坝后电站工程地质条件5、引水系统工程地质条件及灌区水文地质5.1 xx水库引水系统工程地质条件5.1.1左干渠工程地质分段与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5.1.2右干渠工程地质分段与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5.2 xx干渠工程地质条件5.2.1 xx左干渠工程地质条件5.2.2 xx右干渠工程地质条件5.2.3 灌区水文地质条件5.3、借水工程地质条件6、天然建筑材料6.1 xx料场6.2 xx料场6.3 xx坝灰岩细骨料场6.4、xx水库渠系料场6.4.1 xx料场6.4.2 xx料场7、结论及建议前言xx区位于xx市东部xx库区腹心地带,是xx市的主要港口和xx库区水陆交通枢纽之一,全区幅员面积2946km2,长江南岸西部丘陵区,幅员面积1098 km2,1999年底,总人口51万。
水库地质勘察报告
水库地质勘察报告1. 背景介绍本报告是针对某水库地质勘察所做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报告,旨在评估该地区适合建造水库的地质条件,并为后续施工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准确和全面的地质信息,本次勘察采用了以下方法:2.1 地质钻探在选定的勘察点进行了多次地质钻探工作,获取了地下岩层的垂直剖面信息,包括岩石种类、层位分布、岩性特征等数据。
2.2 地质剖面观测在不同地点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通过对地表的地貌特征和分布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了目标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
2.3 岩石采样与室内试验对钻探试样中获取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室内试验,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性等指标的测定,从而评估岩石的工程性质和力学特性。
3. 勘察结果及分析3.1 地质构造经过调查和分析,目标地区主要以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为主要地层,构造基本稳定,无明显的断裂和褶皱。
3.2 地下水情况根据钻探数据和水样分析,目标地区地下水丰富,并呈现出较好的含水层连通性和储水性能,适合充分利用。
3.3 地质灾害风险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观察和岩层的分析,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地面沉降等。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勘察结论4.1 该地区地质地貌相对稳定,适合建设水库。
但需采取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2 目标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对水库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可满足灌溉、人畜饮水等需求。
4.3 根据岩石试验结果,该地区岩石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和力学特性,适合承载水库的重量和压力。
5. 勘察建议5.1 建议在水库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5.2 建议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方案。
5.3 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岩石的力学特性和物理性质,确保水库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总结本次水库地质勘察报告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水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乌石冲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乌石冲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引言乌石冲水库工程是位于XXX地区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
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通过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乌石冲水库工程地质勘察的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对勘察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2. 勘察范围和目的本次地质勘察的范围包括工程区域内的水库区域、坝址区域以及周边地区。
主要目的是了解乌石冲水库工程区域的地质特征、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情况,评估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3. 勘察方法和技术本次地质勘察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技术:3.1 地质资料收集收集乌石冲水库工程区域的地质、地形地貌、构造地貌等相关资料,包括地图、遥感影像、卫星图像等。
通过研究已有资料,了解工程区域的基本地质情况。
3.2 实地调查对工程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包括地貌调查、地壳构造调查、地质剖面观测等。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工程区域的详细地质信息。
3.3 采样和试验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关键地点进行采样和试验。
采样包括岩石、土壤和水样的采集,试验包括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水文地质试验等。
通过采样和试验,获取工程区域的地质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等数据。
3.4 数据分析和评估根据收集到的地质资料、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分析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并评估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地质问题。
4. 勘察结果和分析根据以上的勘察方法和技术,得出了以下重要结果和分析:4.1 地质特征工程区域主要由花岗岩、页岩和砂岩等岩性组成,地层主要分为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地勘过程中发现了断裂带和岩体滑坡等地质结构,需要在工程设计中予以重视。
4.2 地质灾害风险工程区域存在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评估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以降低灾害风险。
4.3 工程施工条件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分析了工程施工的条件和难点。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一、工程概况受***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质勘查任务,工程由***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现状塘坝坝址以上汇水面积0.39Km2,主流长1.0Km,工程规模为塘坝,工程等别为V等,正常库容约为7.8万m3,效核库容约为11.60万m3。
原坝型为心墙土坝,坝高17.50m,坝顶长约51.0m,坝顶宽4.0m,溢洪道为正槽式宽顶堰,宽6.0m,深2.7m,放水设施为坝下埋管。
据了解,大坝存在以下问题:①大坝可能因基岩破碎,坝脚中间位置有渗水现象。
②大坝有白蚁。
③放水设施为素砼涵管。
大坝加固拟采用粘土防渗墙,放水设施为隧洞放水。
本工程位于***内。
距***约25km,交通较便利。
二、勘察目的、任务与完成工作量2.1 勘察目的在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根据***有限公司《*********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探技术要求》,查明库区及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水库建设适宜性及坝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为塘坝加固设计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
2.2 勘察任务根据地质勘探技术要求和水利水电勘察规范,确定主要任务为:(1)调查水库渗漏、库岸稳定等主要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
(2)查明坝址、溢洪道、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基准线、大坝防渗形式和其它建筑物,确定建基面高程和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与建议。
(3)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调查。
2.3 本次勘察按以下规范及要求执行:a、《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b、《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c、《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55-2005)d、《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 5013—92)e、《水利水电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f、《水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g、《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质勘探技术要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8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XX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位于XX南部与XX北部接壤地带,流域内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粗泥沙来量多,是XX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
受XX上中游管理局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我院对XX粗泥沙集中来源区XX工程部分骨干坝进行可研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XX沟骨干坝为XX支流窟野河一级支流XX沟上的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拟定坝高30m,总库容144.72万m3,控制流域面积2.36km2,淤积年限15年。
坝址位于XX北部XX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XX县XX镇XX河右岸,XX村公路与省道相连,交通便利。
本次工作的重点是对库区基本地质条件、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以及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勘察,对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
为了达到本阶段深度要求,本次勘察主要通过收集分析相关区域地质资料,采用地质测绘、钻探、开挖竖井、坑槽探和岩土试验等勘察手段和方法,并充分利用天然地质剖面,以便取得较详实的地质资料,满足设计上要求。
本次工作所使用的地形图为甲方提供的1∶10000库区扫描地形图和实测1∶1000坝址地形图,1∶1000坝址地形图采用独立坐标系和高程。
2 库区地质条件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2.1库区地质条件2.1.1 地形地貌XX沟骨干坝位于XX河下游右岸支沟XX沟沟口,XX镇下游约1km处。
库区为侵蚀剥蚀型低山区地貌,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
库区流域分水岭高程900~1076m,沟底高程810~950m,相对高差100m左右。
XX沟为XX河一级支沟,总体流向NWW-SEE,为常年性山间河流,水系呈羽状,主沟全长约3.1km,河床纵比降5.4%。
库区为“U”形河谷,沟谷底宽30~50m。
沟底一般沉积有较薄的砂砾石层,上游基岩裸露。
两岸山坡坡度20~50°,局部为陡崖,边坡大部分基岩裸露,少部分缓坡处有少量坡积物覆盖,下游山顶为黄土覆盖,上游山顶基岩大部分裸露。
2.1.2 地层岩性库坝区出露的地层从下至上依次为三叠系中统纸坊组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1)三叠系中统纸坊组(T2z):下部以灰黄色、黄绿色厚层块状长石砂岩为主,夹少量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及砂岩透镜体,据斑点状构造,层理发育,砂岩粒度由上而下由粗变细。
上部为黄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与厚层巨厚层浅砖红色砂岩互层,越靠近顶部泥岩含量愈高,单层厚度越大,最厚达3~5m。
泥岩普遍含钙质球状结核,砂岩中裂隙较发育。
库坝区出露纸坊组上部岩层。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eol)黄土状土:灰白色、灰黄色砂壤土,干燥,质地疏松,具大孔隙,柱状节理发育,底部夹有透镜状黄绿色粗砂层或砂砾石层,厚度一般小于1m,局部砂砾石层富集,厚度约5m。
黄土主要分布于库区东部山顶,覆盖于三叠系中统纸坊组上,厚度10~50m。
(3)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冲洪积物:为碎石、砂砾石及砂壤土,砂砾石分选差,磨圆度低,为次棱角状,砾石、碎石成分主要为砂岩;局部河滩砂壤土层厚0.5m左右。
全新统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XX沟底,厚度一般1~3m,局部可达5m。
2.1.3地质构造库区构造简单,地层稳定,为水平岩层,岩层微倾向北东,倾角小于3°,整个库坝区未发现断层。
库区砂岩岩层中发育1组节理裂隙,产状275°∠87°,节理裂隙发育于砂岩中,不切穿泥岩,节理面平直,粗糙,微张,延伸不远。
在岸边陡崖处,经风化卸荷作用,裂隙松弛张开,透水性较强。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库区50年超越概率10%场地条件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1.4 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根据含水介质特征、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性质等,可将库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
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全新统冲洪积物中,含水层为冲洪积砂砾石、碎石层,含水层规模小。
库区沟谷地砂砾石层厚度一般1~3m,透水性较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一般为1~2m。
该类型地下水主要接收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的补给,直接排泄于沟谷,由于本区属半干旱气候区,干旱期含水层基本疏干,洪水期短暂接受沟水的补给,地下水位上升。
总体富水性较差。
基岩裂隙: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库区三叠系纸坊组砂岩裂隙中,分布广泛,含水层为纸坊组厚-巨厚层状砂岩,泥岩为相对隔水层。
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或地表水补给,沿裂隙以垂直下降,遇到相对隔水层阻挡,以水平运动为主,在地形切穿含水层条件下,以泉水形式沿砂岩与泥岩接触带出露。
区内沿砂岩层底部与泥岩接触带附近,见有水流溢出,局部形成泉眼。
(2)地下水补排条件本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另外,基岩裂隙水也向谷底松散堆积层中排泄。
地下水径流途径较短,补给区与排泄区基本一致。
XX沟谷底为库区的侵蚀基准面,基本上为两岸地下水补给沟水。
(3)水化学特征本阶段共取3组水样,表2-1水质分析表明,水化学类型为HCO3-—K+Na•Ca 型水,PH值7.70~8.07,总硬度(德国度)13.5~13.7,总碱度(德国度)13.7~14.5。
对照环境水腐蚀判定标准(表2-2),工程区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均不存在分解类、分解结晶复合类腐蚀性。
表2-1 XX沟水质分析结果表表2-2井沟环境水腐蚀判定标准与水质分析对比表2.1.5 物理地质现象库区气候干旱,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以砂岩的冻融风化和泥岩的剥离风化为主要特征。
砂岩抗风化能力稍强,地形较陡,多形成悬崖峭壁;泥岩易受风化,多形成缓坡地形。
由于差异风化的影响陡坡处有部分厚层砂岩产生崩塌、落石,一般为局部现象。
总体上自然边坡稳定。
库区流域内山顶大部黄土覆盖,其垂直裂隙发育,局部见有坍塌现象,主要发育在右岸支沟上游,规模很小。
2.1.6季节冻土工程区地处北纬38°的中高纬度区,海拔高度在800~1000m以上,为季节冻土区,一般标准冻结深度为1.2~1.4m,受地形、岩性、植被和含水量影响,不同地方的冻结深度有一定差异。
冻结时间一般为每年11、12月到次年4月。
2.2 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2.2.1 库岸稳定库区岸坡地层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中统纸坊组的厚层、巨厚层状砂岩、泥岩。
由于差异风化的影响,库区内有少量基岩崩塌、落石现象,未发现滑坡等其它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自然库岸边坡稳定。
水库蓄水由于泥岩遇水软化,可能造成泥岩上部砂岩发生局部崩塌,但不会影响水库运行。
库区地层属于水平岩层,岩层倾角小于3°,岩层倾角远小于层面间的摩擦角,对于岸坡的稳定较为有利。
库首部黄土岸坡,分布高程大多位于825m以上,黄土岸坡稳定性受水库影响不大;但水库高水位运行时,黄土岸坡还是有可能发生崩塌的。
尤其是右岸,由于坡度较陡,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较大,但规模较小,其考虑XX库的运行特征,不会对大坝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2.2.2水库渗漏XX沟水库两岸山体雄厚,南北两侧相邻支沟规模小,沟底高程高于XX 沟,不会发生相邻谷的渗漏。
由于XX坝位于XX沟沟口,XX河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库水补给纸坊组砂岩含水层,在坝下游沿砂岩、泥岩接触带发生渗漏,但由于库区裂隙不发育,无集中渗漏通道,不会产生严重的渗漏问题。
考虑骨干坝的使用功能,总体来说库区的渗漏问题不大,在水库蓄水初期库水补给含水层,可能存在暂时性的渗漏,随着水库的蓄水和淤积,一定时间后,渗漏量将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
2.2.3库区淤积物来源XX沟库区控制流域面积2.6km2,流域内地层岩性为三叠系纸坊组砂岩、泥岩及泥质砂岩,山顶有部分为上更新统黄土。
三叠系砂岩、泥岩易风化且遇水软化,且易产生局部崩塌。
砂岩、泥岩风化物及黄土是水库的淤积物主要来源。
2.2.4水库淹没、浸没XX沟水库蓄水后,仅淹没库区内的小片农田。
库区水位以下大部分为基岩岸坡,基本不存在浸没问题,局部黄土岸坡会受到浸没的影响。
3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评价3. 1 坝址一般工程地质条件3.1.1地形地貌坝址区高程795~870m,属低山区。
坝轴线附近河床高程798~801m,河谷为“U”形谷。
坝址两岸岸坡较陡,左岸岸坡坡度30°~40°,右岸岸坡坡度30°~50°,右岸坝轴线上、下游坡度均较大。
坝轴线上游两岸各发育1条小冲沟,方向近南北向,长度约500m左右,切割深度较大。
坝址处XX沟较顺直,总体流向南东东,滩地高出谷底约1~2m,右岸发育高约4m台地,左岸发育高约10m台地。
坝轴线处河谷底宽50m左右,拟定坝高处河谷宽130m左右。
3.1.2地层岩性坝址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纸坊组(T2z)砂岩和泥岩、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全新统冲洪积物及残坡积物。
三叠系中统纸坊组(T2z):岩性为厚层、巨厚层浅砖红色砂岩与黄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互层。
泥岩主要分布于河床下部,泥岩中一般夹有薄层砂岩。
左岸800m高程以上为一层巨厚层砂岩,厚度大于5m,厚层砂岩上部以砂岩夹泥岩为主。
岩层产状近水平。
上更新统黄土(Q3eol):岩性为砂壤土,分布于两岸821~830m高程以上,底部夹有黄绿色粗砂层或砂砾石层透镜体,其中在坝轴线上游两各支沟沟口砂砾石厚度较大,左岸支沟沟口厚度达5m,右岸支沟沟口厚度2~3m左右,其它处厚度一般小于1m。
全新统残坡积(Q4dl+el):岩性为壤土、砂壤土夹碎石、砾石,碎石、砾石含量各处不同,一般底部较多,分布于黄土下部坡度较缓处,厚度2~5m。
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岩性为含泥砂砾石,分布于河床底部,根据钻孔揭露,左岸zk01孔处厚度0.6m,右岸zk02孔0~1.3m和4.7~5.4m为砂砾石,推测河床砂砾石厚度为0.6~5.4m。
3.1.3水文地质条件河床左岸坝轴线处发育一泉点,泉点出露在巨厚层砂岩与泥岩接触面处,泉流量0.05~0.1l/s,砂岩中发育一组裂隙,产状275°∠87°,裂隙呈张开状,宽约5~10mm,巨厚层砂岩含水层中地下水受下部泥岩相对隔水层阻水,在该处溢出地表。
据访问该泉点每年干旱季节的5~7月份干枯,其它时间有水。
由于该泉点位于坝基处,应对其进行排水处理,专门铺设管道将水排出坝外。
由于坝基和坝肩黄土底部存在含泥砂砾石,含泥砂砾石为透水岩体,根据工程经验,其渗透系数建议值为1×10-2~1×10-3cm/s。
3.1.4覆盖层与风化带厚度据钻孔及坑槽揭露,坝址河床覆盖层厚度0.6~5.4m,右岸厚度较大。
右岸坡积物厚度2~5m,主要成分为黄土夹碎石、砾石;左岸坡积物厚度1~3m,主要成分为黄土夹碎石。
据河床两个钻孔揭露,zk01孔强风化层厚度0.9m,弱风化厚度5.3m;zk02孔强风化厚度4.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