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文(5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管理,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各级药事管理人员、药师、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等相关人员。
三、责任部门及职责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部门:- 负责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 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收集、整理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信息,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2. 临床医师:- 对患者进行用药前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记录药品不良反应;- 积极与药师和药事管理人员沟通、交流,提供准确的不良反应信息。
3. 药师:- 协助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 培训医务人员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分类和报告方法。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1. 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记录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
2. 报告:a. 临床医师发现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记录,并将信息上报给药事管理人员和药师。
b. 药师接收到不良反应信息后应及时整理并提交给药事管理部门,同时向上级医务人员报告。
c. 药事管理部门应将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向有关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五、医务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的培训,要求医务人员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分类和报告方法,并加强对新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六、违规处理对违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责,包括警告、记过、降级、开除等。
七、附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由医疗机构负责监督实施。
如果有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应经相关部门批准,并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6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1为加强安全医疗、安全用药,规范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2全院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3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定期召开会议。
回顾分析医院内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出指导临床用药的意见,学习通报国家和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关文件。
3.1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运作的常设部门。
3.2各临床科室指定监控医生、护士各一名参与全院监控网络,负责本部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4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承担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4.1负责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4.2承担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工作;4.3对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4.4承担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报和总结全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4.5承担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托的相关任务。
5报告流程5.1医护人员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进行网上呈报(院内网填写《不良反应速报表》),必要时联系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5.2药剂科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速报表后,在____小时内(法定休息日除外)详细记录,分析因果,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按规定进行网上上报,纸质报表留底备查。
6医护人员发现紧急、严重或群发的不良事件需立即报告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夜间或节假日通知总值班),相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尽快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初步判断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对现场无法提出处理意见的经查阅资料后____小时内提出处理意见):6.1疑为药品质量问题,与药库调剂部门乃至药品供货方协调解决。
6.2因用法原因(品种选择、剂量、用法、配伍等)与相关人员协调解决。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与处置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与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与处理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实践,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相关临床科室、药房及相关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药师等。
第三条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与处理工作应遵从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加强跨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定期评估药物安全性,提高患者用药监管水平。
第二章上报管理第五条医务人员在发现或收到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刻上报。
药房人员在接到患者反馈的药物不良反应时,也应立刻上报。
第六条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应包含以下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等;2.反应基本情况:包含反应发生时间、症状描述、发生程度等;3.药物使用情况:包含用药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用药途径等;4.其他相关信息:包含患者病史、过敏史等。
第七条上报渠道包含医院内部的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医院药房、相关科室,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相关部门。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上报药物不良反应时,应保持真实、客观的原则,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汇报给上级部门和相关药品监管部门。
第三章处理管理第十条医院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特地小组,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特地小组由相关临床科室(如药剂科、药学科)、药学部门、护理部门等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并订立合理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第十二条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1.处理原则:包含优先级、紧急情况处理方式等;2.处理措施:包含停药、减药、调整用药方案、采取对症处理等;3.相关措施:包含病人教育、监测与随访等;4.隐患排查:包含对相关药品进行评估和监测,提出风险提示。
医院用药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

医院用药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1.患者观察和评估:医院工作人员应当注意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并立即评估患者的病情。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例如呼吸困难、皮疹、出血等,应立即停止给药并连同患者的病历一起报告给上级。
2.报告和记录:医院应设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这些报告应包括患者姓名、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的描述和严重程度等。
3.停止给药并处理不良反应: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医院应停止给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患者的症状。
这可能包括给予抗过敏药物、提供支持性治疗,或者转诊患者至专科医生的领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4.病因分析和鉴定:医院应开展系统性的病因分析,以确定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和责任。
这通常需要医护人员与药师、临床药物分析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协作,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历、药物处方信息和药物相关信息等。
5.教育和培训: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于用药安全、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报告流程等方面的培训。
这些培训应保证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加强他们的责任和意识。
6.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医院应建立药物治疗和用药安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药物治疗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同时,医院应积极改进药品采购、管理和使用等环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7.报告和通报:医院应将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积极报告,并通知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
这有助于监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时采取措施并提高用药的质量和效果。
8.安全回访和随访:医院应及时进行患者的安全回访和随访,关注患者的后续情况,积极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演变和可能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总之,医院用药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包括观察和评估、报告和记录、停止给药和处理不良反应、病因分析和鉴定、教育和培训、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报告和通报以及安全回访和随访等。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文(3篇)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保障医院药品使用安全,及时了解和掌握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监测管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药学部、质控科室等相关工作人员。
三、责任部门和人员1. 药学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 临床科室负责及时发现、报告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3. 质控科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1. 不良反应的定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正常剂量范围内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一切不良症状或不良疾病。
2. 不良反应的报告:临床工作人员在发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向治疗医生报告,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3.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病情、药品名称、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症状等详细信息。
4. 报告要求: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要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1. 质控科通过对不良反应报告表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2. 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不断更新和保存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
3. 协助药监部门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定期向上级药监部门提供报告数据。
六、不良反应信息的处理1. 临床科室应将不良反应报告表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报告送至药学部,并及时汇总上报质控科。
2. 药学部应负责将不良反应报告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不良反应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七、违规处罚如发现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存在违规行为的,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违规处罚。
八、附件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2. 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建立与管理规定以上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本,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流程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文(2)是为了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而设立的。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一、监测管理的目的和原则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原则是主动性、科学性、系统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管理的组织与责任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与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按照严重程度和预防性进行分类,分为六级。
对一、二、三级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上报到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心,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对四、五、六级的药品不良反应,除立即上报到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心外,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药品供应商和监管部门。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流程五、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和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心应按照要求,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于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对于普遍存在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结合临床实际,开展相关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意识。
六、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保密与公开医院在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和分析时,要确保相关信息的保密性,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对于涉及到重大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对外公开相关信息,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提高药品的使用安全性,减少不良药物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所有医务人员都应严格按照规定和制度执行,做到主动、及时、准确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为提高临床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做出贡献。
医院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医院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条件下,药品对人体造成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品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
因此,及时发现和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管理药品不良反应,我国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由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机构组成。
医院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基层单位,承担着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的任务。
那么,医院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呢?一、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是通过系统收集、记录和分析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的信息。
它旨在发现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提高用药安全性: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从而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优化药物选择和应用:通过监测不良反应,可以获得对特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和频率的了解,帮助医务人员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提供科学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够提供大规模、实时的药物安全数据,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药物管理、药物审评和政策制定。
三、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有哪些?1.自愿报告制度。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监测方法,也是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法。
它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个人在发现或者获知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时,主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或者纸质报表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覆盖面广,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不良反应信息;缺点是存在漏报、延迟报告、重复报告等问题,不能准确反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因果关系。
2.处方事件监测。
这是一种主动的监测方法,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所有处方进行收集和分析,筛选出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事件,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调查。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处置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处置制度一、目的为加强药品在我院使用的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临床应用所有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三、责任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成员由医务科、药剂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四、报告制度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应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积极做好本院使用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收集、报告工作。
2. 临床医师和护士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
3. 药剂科应及时收集、汇总临床科室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的时限上报。
4. 药剂科应及时向医务人员通报有关药品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在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或组织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学术活动。
6. 所有药学人员应当熟悉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流程。
五、药品不良反应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六、报告程序1. 临床医师和护士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
2. 各临床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使用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监测、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
3. 医务科、药房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收集、报告管理工作。
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对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审核、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定期向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情况。
七、处置措施1. 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相关药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一、引言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使用药物时,出现的对人体产生有害反应的现象。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是保障病人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发现和研究药品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改进临床用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监测范围1.监测药品范围:包括所有进口和国产药品。
2.监测对象:所有正在使用的药品对象,包括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医务人员以及研究用药病人等。
三、组织架构1.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由医疗质控部门负责组织,成员包括药师、药政人员、统计学专家等相关人员。
2.小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工作会议,对上一年度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制定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四、监测流程1.监测前期准备:确定监测目标、监测指标和监测时间,制定监测工作计划。
2.监测过程: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对于病人出现的异常症状和不适应情况进行记录和观察,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分析。
3.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将监测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一收集和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4.不良反应报告:对于监测到的严重和非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跟踪。
五、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1.收集数据:医院所有科室和病区均设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于监测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
2.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病率、严重程度、发生的科室和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
3.生成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生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1.医务人员应及时向药师或相关人员报告发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病人身体不适、异常化验结果等。
2.药师应及时对报告进行核实和记录,如果是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向药学部门和临床医师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药学部门负责对不良反应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和药品使用有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目的:确保药品安全使用,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保护患者健康。
原则:遵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及时报告、有效控制。
二、组织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药学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药学部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监测工作。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与报告3.1 识别医护人员应具备识别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及时识别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异常反应。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培训。
3.2 报告一旦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向药学部门报告。
使用统一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详细记录不良反应信息。
3.3 记录与存档药学部门负责收集、整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存档。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档案,记录详细信息,便于查询和分析。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估与处理4.1 评估对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性和关联性。
评估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
4.2 处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调整用药方案、暂停使用等。
对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五、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5.1 定期监测药学部门应定期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药品安全性。
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报告。
5.2 长期监测对于新药或高风险药品,应实施长期监测计划。
长期监测结果用于评估药品的长期安全性。
六、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反馈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定期发布药品不良反应通报,提醒全院关注药品安全问题。
七、药品不良反应的教育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八、监督与考核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负责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监督。
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负责解释。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处理程序的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将不良反应报告报送至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由监测中心进行进一 步评估和报告。
04
监测和报告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对象和内容
培训对象
包括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中涉及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的相关人员,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中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人员。
根据评估结果,对于存在不足之处的人员,应进行再次 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能力 和水平。
05
法律责任和违Biblioteka 处罚法律责任1 2 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 个人均负有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义务。若未履 行该义务,将面临法律追究。
严重违法行为
对于隐瞒、谎报、缓报药品不良反应的行为, 将视为严重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 处以相应的罚款。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处置指南 药品个例不良事件处置指南
相关统计报表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01
02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报告表
03
04
药品个例不良事件报告表
药品风险评估报告
05
06
药品安全性评价报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相关文件和附件
相关政策文件
药品管理法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相关政策文件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规定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规范
相关政策文件
处方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疫苗管理法
相关技术指南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规范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规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监测和管理工作,提高药品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二、机构设置1.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由医院药学部门或临床药学监测中心负责。
2. 医院药学部门或临床药学监测中心应设有专职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和内容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包括医院内使用的所有药品,无论是否申报上市。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要素:1) 患者信息: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2) 药品信息:药品名称、生产企业、规格、批号等;3) 不良反应信息:症状、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4) 报告人信息: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等。
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应及时、准确地填写,并交由医院药学部门或临床药学监测中心进行汇总和分析。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流程1.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记录,并及时向药学部门或临床药学监测中心报告。
2. 药学部门或临床药学监测中心应及时向上级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上报。
3. 药学部门或临床药学监测中心应定期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和分析,并将统计结果向上级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4. 药学部门或临床药学监测中心应及时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反馈给临床医务人员,并制定相关措施,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患者知情和知识教育1. 医院应按照相关规定,加强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知情和教育工作,让患者了解使用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
2. 医院应制定患者药物管理手册,向患者提供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包括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处理方法和报告途径等。
六、相关责任和处罚1. 药学部门或临床药学监测中心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2. 如有医务人员故意或者重大疏忽不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或虚报、隐瞒药品不良反应,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惩处。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与药害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提高药品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学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和报告活动的管理。
第三条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应当遵循自愿、真实、准确、及时、保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部、药剂科负责人任副组长,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药学人员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药剂科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和报告工作。
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负责临床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上报。
第六条临床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应及时填写报告表,并上报药剂科。
第三章监测与报告第七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范围包括: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第八条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一)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如怀疑药品质量问题,应立即与药剂科联系,共同进行相关药物的封存。
(二)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详细记录患者信息、药品使用情况、不良反应表现等内容,并及时上报药剂科。
(三)药剂科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每季度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通报。
第四章调查与处理第九条药剂科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病情、药品使用情况、不良反应表现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十条药剂科根据调查结果,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并与临床科室共同制定预防措施。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的不断发展,药品不良反应成为医疗安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药品不良反应,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 报告对象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均应及时报告,特别是药师、临床药师、临床医生、护士等需要及时报告,以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加重。
2. 报告内容医生或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需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用药史等,并描述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原因,同时注明使用的药品名称、剂量、途径和时间等相关信息,以便后续对该药品的监测和研究。
3. 报告渠道医院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渠道,报告渠道可以包括纸质报告表、口头报告、电子邮件等,同时鼓励医务人员使用在线版报告系统,以提高报告效率和准确性。
4. 报告审核医院应设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审核组,负责对报告进行审核,认真分析评估每个病例的严重程度和原因,以便对同类药品的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保障。
医院应该定期分析、评估并处理该制度的效果,为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提供支持。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1. 定期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数据为了及时有效了解和掌握临床使用的各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医院应该建立统一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定期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并记录、管理、分析相关数据,以便发现更广泛的问题。
2. 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应对药品的使用进行安全评估和有效性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护患者的安全,并确保药品的有效性。
3. 药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医院应该定期开展药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医务人员应该清楚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掌握诊断和治疗不良反应的方法,以提高药物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
4. 联合监测为了进一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效率和管理质量,医院应加强与政府药品监管部门及药品研发公司等单位的联合监测和管理,增强对全市范围的药品及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模版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与药品相关的临床部门、药房、药物监测中心等。
二、定义1. 药品不良反应:指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身体损害或功能异常。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指医院内部对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报告的行为。
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指对药品使用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活动。
三、报告和监测流程1. 不良反应报告流程若发现或接受患者、医务人员、药师或护士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进行报告。
具体流程如下:(1)发现或接受不良反应后,直接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和记录。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报告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登记,并将报告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流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应从药物使用开始,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具体流程如下:(1)医院内各临床部门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责任制,明确监测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在药品使用中,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筛查和记录。
(3)定期对记录的患者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报告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四、责任和义务1. 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1)医生应对患者病情进行仔细分析,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避免用药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
(2)护士和药师应对患者服用药物的过程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
(3)医务人员应及时上报不良反应信息,配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工作。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责任和义务(1)负责收集、记录、分析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2)对医务人员上报的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核实和调查。
(3)定期向医院内各临床部门和药房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五、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 监督医院行政部门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纠正。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本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 目的和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医院使用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促进药物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该制度的实施依据包括《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药品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1)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基本信息。
(2)药品信息:包括药品名称、产品批号、规格、剂量等详细信息。
(3)不良反应描述:包括不良反应的症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详细描述。
(4)用药情况:包括用药途径、用药时间、停药原因等相关信息。
(5)报告人信息:包括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等。
4.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程序(1)发生不良反应后,医生或护士应立即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向上级医务人员报告。
(2)上级医务人员收到不良反应报告后,应审核信息的准确性,并将报告上报给医院药事管理部门。
(3)医院药事管理部门收到不良反应报告后,应将报告汇总并及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4)药品监管部门收到不良反应报告后,应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药品安全管理。
5. 不良反应报告的保密和奖励(1)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应严格保密,防止泄露患者隐私。
(2)对于提供重要不良反应报告的医务人员,医院应给予适当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管理制度1. 目的和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根据药品信息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制度的实施依据包括《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指标(1)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每种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同类药品进行对比分析。
建立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

建立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药物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医院决议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及时发现、记录、评估与管理患者因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并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监测范围与对象1.监测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可能显现的不良反应。
2.监测对象: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以及医院内职工。
三、监测流程与责任1.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须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包含过敏史、疾病情形等。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准确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含药物名称、剂量、频次和给药途径等。
2.医务人员将患者用药信息汇总,并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
3.若患者显现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并汇报给主管医生。
4.主管医生负责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决议是否需要立刻停药和进行其他必需的治疗措施。
同时,主管医生应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5.医院设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由临床药师、药学专家等人员构成,负责定期评估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统计数据,并提出改进看法和建议。
6.医院药物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得和处理本领,并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沟通活动。
7.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负责撰写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定期向医院管理层汇报,并提出改进药物使用和监测的建议。
四、信息收集与报告1.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信息,并将其报告给主管医生。
2.主管医生应将患者的不良反应信息记录在病历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负责汇总、统计医院内的不良反应数据,并及时更新监测数据库。
4.监测小组应定期向医院管理层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的统计情况,并及时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
5.医院管理层应依据监测报告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和优化药物治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五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1.护士、医生或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当立即报告患者的主管医生,并通告医疗主管部门及药剂科。
2.药剂科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或报告电话后,药师应当即时(至少报告的当日)前往调查,要与临床医师沟通,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3.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
4.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
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如有重要发现及时通知医疗主管部门(科)。
5.医疗主管部门及药剂科有责任将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通报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同类事件在本院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制度一、本医疗机构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
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专(兼)职人员对所使用的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调剂员配合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本医疗机构所使用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应当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四、医疗机构如发现群体不良反应,应立即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____部门报告。
五、发现非本医疗机构所经营药品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发现者可直接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六、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确认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不良反应专(兼)职人员应立即通知保管员、调剂员,停止该批号药品销售,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七、对已调配出去的部分药品由不良反应专(兼)职人员发文要求顾客退回,并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方法处理。
八、医疗机构应经常对单位使用的药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份,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原重复发生。
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保管制度一、本医疗机构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按需进货、选择购进”的原则。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五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1、根据《____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保证病人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2、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领导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长、药剂科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临床和药剂人员组成。
由医务科负责宣传、____和实施,药剂科负责分析、处理和保存报告档案。
3、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各科室负责人作为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掌握,及时督促和帮助临床医生认真地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保持与药剂科的密切联系。
药剂科具体承办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分析鉴别,向临床医师提供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意见,临床药学室负责汇总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资料,通过网络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另外负责转发上级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材料。
4、药剂科内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小组,临床药师接到临床医师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必须立即到病人床前询问情况、查阅病历,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意见。
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剂科专人负责存档。
5、医务科和药剂科负责提供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110、医务科、药剂科应当对本院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11、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程序:患者主诉或护士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经治医师(或当班医师),医师分析后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在药剂科处取报告表)→→临床药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小组)→→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临床药学室,网络报告。
12、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过程中获取的个人隐私、患者和报告者信息等应当予以保密,医院任何个人或科室无权私自对外发布药品不良事件的情况或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一) 药物方面:
药物剂型:制剂中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原料中的 杂质,以及制剂中的附加剂、溶剂、稳定剂、色素、 赋形剂等都可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应用引起的药理作用:如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 皮质激素使毛细管变性出血(皮肤、粘膜出现瘀点、 瘀斑)。
(二) 机体方面:
种族:动物种属间差异,人类白色人种与有色人种间 差异,与遗传因素有关(药物代谢酶)。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 江波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广义:指因用药引起的任何不良情况 WHO定义:A response to a drug which is noxious and unintended, and occurs at dose normally used in man for prophylaxis, diagnosis, or therapy of disease, or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我国:质量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 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1937
地区
欧美亚 欧美 各国 各国 各国 欧美 美
1953 欧美加
药物
甘汞
蛋白银
用途
通便、驱虫、 制牙粉 消毒、抗炎
醋酸铊 头癣
氨基比林 退热、止痛
硫代硫酸 金钠 二硝基酚
风湿病、哮喘 减肥
磺胺酏 抗菌消炎 (含甘二醇) 非那西丁 止痛退热
毒性表现
汞中毒
铊中毒 粒细胞缺乏
受害人数
死亡儿童 >585人 银质沉着症
谢及排泄
肝脏损害: 影响药物代谢消除 肾功能损害:影响药物排泄
(三) 用药方面
药物相互作用:为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 因素,用药种类越多发生率越高。
合用 5种药物4.2% Nhomakorabea6 ~10种
7.4%
11~15种 16~20种
24.2% 40.0%
21种以上
45.0%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上市前药物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两者区别:因果关系
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Serious Adverse Event ,SAE ) 指因服用药品期间出现以下损害情况之一的反应: ①引起死亡; 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③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或显著的伤 残; ④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二、ADR的种类和临床表现形式
WHO分类: A型(量变型异常):药品药理作用增强所致
特点:可预测,与常规的药理作用相关,反应 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停药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 发生率高(>1%),但死亡率低。
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效 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征、后遗效应。
B型(质变型异常):与药品的正常药理作 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
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观察对象样本量有限 ➢ 观察时间短 ➢ 病种单一 ➢ 多数情况下排除老人、孕妇和儿童 ➢ 审批时依据理论的发展
开展药物上市后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再评价
本世纪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年代
1890 ~1950 1900 ~1949 1930 ~1960 1922 ~1970
1940 ~ 1935 ~1970
1963 日本 ~1972 1933 美 ~1972 1968 美 ~1979 共计 1890~1980
反应停
唑啉 异丙肾 气雾剂 氯碘喹啉 乙烯雌酚
心得宁
用途
疥、粉刺
高血脂症 妊娠反应 减肥
毒性表现
神经毒性、 脑炎、失明 白内障、阳痿、 脱发 海豹样畸胎
肺动脉高压
受害人数
中毒270人 死亡110人 >1000人, 占1% >1万人 死亡5000人 70%用药者
>100人 半数用药者
死亡(>1万人) 死亡>2082人
肝、肾、骨髓 约1/3用药者
损害
白内障
近万人失明
死亡9人
肝肾损害
358人中毒
107人死亡
肾损害、溶血 肾病>2000人
死亡500人
年代
1954
1956
地区
法
美
药物
二磺二 乙基锡 三苯乙醇
1956 欧南美 ~1961 日本 1967 欧
1960 英美澳
ADR辨析
药物滥用(吸毒) 超量误用 伪劣药品 差错、事故(未按规定方法用药)
药品不良事件 (Adverse Drug Event, ADE)
WHO定义:Any unwanted medical occurrence that may present during treatment with a phamaceutical product but which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a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this threatment. 指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
性别:部分药物反应存在性别差异。 药物皮炎:男女(32) 保泰松、氯霉素引起粒细胞缺乏:男 女(13)
年龄:小儿及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药物分布、代谢 和排泄均存在差异。
个体差异:药效学差异(催眠药兴奋,咖啡因抑制) 药动学差异(药物代谢) 过敏性
病理状态:可影响药效学及药动学过程 胃肠道疾病:影响口服药物吸收 心血管疾病: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
特点: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 现,发生率低(<1%),但死亡率高。
包括药物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C型:不能用A型、B型分类的其他不良反应。 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难 以预测。
特点: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或不 全,非特异性,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潜 伏期长。
如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 期后患阴道腺癌
止喘 肠炎 保胎
心率失常、
心衰 脊髓病变、 失明 阴道腺癌(女)
抗心率失常 眼、粘膜损害
16种
死亡3500人
中毒>7856人 死亡5% >300人
>2257人
死亡2.2万人 伤残1.1万人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
美国住院病人严重ADR占6.7%,致死ADR占 0.32% (106000) ;药源性死亡高居美国 人口死亡的第4-6位,仅次于心脏病( 743460)、癌症(529904)、中风(150108 )和肺部疾病(1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