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二者的区别,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配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步骤。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进而总结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最后根据所学过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1课时几种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试管、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铜、碳酸钙等,不仅仅是指食盐。

生活中常见盐还有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03)等,都属于盐。

【阅读回答】让学生阅读教材P72~P73“一、氯化钠”,了解、总结氯化钠的组成、用途、分布和制备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复习课复习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 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理解盐的化学性质;3.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4. 掌握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复习重点1.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复习方法讨论、归纳、练习教学过程梳理知识网络第一课时盐主要内容回顾一、盐盐的概念:由和构成的化合物。

1、常见盐的化学式、俗名、物理性质及用途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NaCl Na2CO3NaHCO3CaCO3俗称食盐纯碱、苏打小苏打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1)与盐酸反应,都会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碳酸氢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32-的检验①常用药品(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②检验方法: 取样于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探究: 纯碱(Na 2CO 3)是一种重要的盐,在化工和生活中用途广泛,小红对纯碱的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请你帮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滴加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探究:实验室现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两种白色固体,请设计实验区分它们。

4.酸、碱、盐的溶解性①酸大多溶于水,盐酸、硝酸具有挥发性②碱溶解性规律碱类只溶钾、钠、钡、氨水,钙微溶。

③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也相同;氯化物不溶AgCl,硫酸盐不溶BaSO4;5、盐的化学性质①盐+金属=新盐+新金属条件:a.盐必须可溶或微溶;b .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十一单元盐的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十一单元盐的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十一单元盐的复习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在完成本单元学习后,学生应能够:1.知道什么是盐,了解盐的性质和种类;2.掌握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3.理解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盐的定义和性质;2.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

三、教学难点1.盐类的命名;2.盐的化学式的表示。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化学知识,询问学生对盐的了解程度,并与学生互动讨论盐所具有的特征和应用。

2. 盐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盐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盐是由酸和碱通过中和反应产生的化合物,大部分盐可溶于水,并在水中电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等。

3. 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30分钟)3.1 盐的命名通过多媒体示范,讲解盐类的命名规则。

首先介绍一些常见盐的命名方法,例如酸式盐的命名,金属元素氧化态不变时的命名,酸根命名法等。

接着,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盐类命名的技巧和规则。

3.2 盐的化学式的表示在盐的化学式的表示方面,首先向学生讲解盐的组成结构,即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组合。

然后,通过示例展示如何根据盐的成分写出化学式。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盐的化学式表示的理解。

4. 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食盐的应用、工业上盐的用途以及医药领域中的盐的应用等。

同时,向学生展示盐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活动与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盐类的命名和化学式表示,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并相互解答问题。

教师通过走动和指导,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对盐的命名和化学式表示进行多次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练习盐的命名和化学式表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综合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盐的定义及其特征;2.掌握盐的常见性质和分类;3.理解化肥的定义及其作用;4.了解化肥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二、知识点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盐和化肥的相关知识。

在化学中,盐指的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盐具有一定的性质,如盐的溶解性、熔点和沸点等。

化肥是用于提供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一种物质,一般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三、教学重点1.掌握盐的定义及其特征;2.理解化肥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盐的定义及其特征1. 盐的定义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让学生理解盐的产生过程和基本概念。

2. 盐的特征•盐的溶解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盐的溶解性差异,如氯化钠的高溶解性;•盐的熔点和沸点: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盐的熔点和沸点,了解它们的差异。

3. 实验探究:测定盐的溶解性和熔点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测定几种盐的熔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第二课时:化肥的定义及其作用1. 化肥的定义化肥是用于提供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一种物质。

引导学生了解化肥的作用和它与植物的关系。

2. 化肥的种类介绍常见的化肥种类,如氮肥、磷肥、钾肥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和主要用途。

3. 化肥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化肥的使用方法,包括施肥时机、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化肥。

第三课时:综合复习与小结1. 复习盐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回顾盐的定义、特征和实验结果,加深对盐的理解。

2. 复习化肥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回顾化肥的定义、种类和使用方法,巩固对化肥的掌握程度。

3. 总结与提问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提问,验证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与作业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检查学生对盐和化肥概念的理解程度;•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和种类。

2.掌握化肥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了解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肥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成分。

•难点:掌握化肥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肥料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请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化学肥料吗?•化学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化学肥料的种类、主要成分和作用。

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例如:2.1 化学肥料的种类•无机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

•有机化肥:包括农家肥、堆肥等。

2.2 化肥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氮肥:主要成分为氮,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茎叶的生长和绿色部分的发育。

•磷肥:主要成分为磷,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植物的吸收能力。

•钾肥:主要成分为钾,增强植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情境的案例,让他们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化学肥料。

例如:案例:小明的父亲在家里种了一些蔬菜,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蔬菜长得不太好。

请问这可能是由于使用化学肥料不当导致的吗?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化学肥料呢?引导学生讨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化学肥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要求他们整理出如下信息:•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使用该化学肥料的注意事项;•该化学肥料的优缺点。

5. 小结归纳(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他同学的报告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进行小结归纳。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小结的关键词,让他们填写到自己的笔记中,便于复习。

6. 拓展延伸(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化学肥料的拓展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进一步学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能力。
4.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通过讲述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粗盐提纯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创设情景:通过展示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小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小组汇报:各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自己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2.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珍惜实验成果,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一)重点、难点突破Ⅰ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1.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2.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俗名食盐的主要成分纯碱或苏打小苏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化学式NaCl Na2CO3NaHCO3CaCO3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NaCl+AgNO3=AgCl↓+NaNO3(1)与酸反应Na2CO3 +2HCl=2NaCl+CO2↑+H2O(2)与碱反应Na2CO3 +Ca(OH)2=2NaOH+ CaCO3↓(3)与盐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1)加热分解2NaHCO3加热Na2CO3+CO2↑+H2 O(2)与酸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1)高温分解CaCO3高温CaO+ CO2↑(2)与盐酸反应CaCO3 +2HCl=CaCl2 +CO2↑+H2O用途化工原料、调味化工原料、洗涤剂食品工业、医疗建筑材料、制生石灰 3.复分解反应及条件(1)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2)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3)掌握常见盐类溶解性表。

4.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新金属+新盐,发生的条件是:盐可溶,而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相对靠前的金属(K、Ca、Na不能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其它金属)。

例:Cu+2AgNO3 = 2Ag+Cu(NO3) 2(2)盐+酸新盐+新酸,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碳酸盐均可和酸反应)。

例:AgNO3 + HCl = AgCl↓+ HNO3,CaCO3 +2HCl = CaCl2 +CO2↑+H2O(3)盐+碱新盐+新碱,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例:CuSO4 + 2NaOH=Na2SO4 + Cu(OH)2↓(4)盐+盐新盐+新盐,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化肥简介了解化学元素(N、P、K)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通过对化肥、农药“利弊”的思考,培养辩证思维。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导入新课●●●中国人一天要吃掉多少粮食?按照每人每天最低摄入量400克计算,13亿中国人一天消费粮食520000000公斤,52万吨。

这个数字不包括浪费的粮食。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

人类最初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植物体等沤制的天然有机肥料。

18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了解,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各增产因素总和的30%~60%。

1950年之前,世界粮食产量增长主要依赖耕地面积的扩大;1950年之后,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化学肥料。

我们的粮食——在希望的田野上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呢?化学肥料(第1课时)一、化肥简介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点拨】【阅读】表11-1 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化学成分及其主要作用1. 氮肥【氮的重要性】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氮肥的作用】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缺氮: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思考】空气中的氮气可不可以利用?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

大豆、蚕豆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把空气中的氮转化成含氮化合物吸收,所以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

但是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氮气,只能吸收含氮化合物,因此空气中的氮气只有转化成氮的化合物才能作为植物的养料。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课题: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2. 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概念;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及应用。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 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及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燃烧器等;2. 化学反应实验物质;3.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出物质的变化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2. 介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演示化学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实验结果。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2. 学生练习书写化学反应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四、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总结(5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提高学生化学反应式的书写能力。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通过参与导入新课环节,能够更好地了解粗盐提纯的意义和目的。讲授新知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环节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业小结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亮点4:问题导向教学
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问题导向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亮点5: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思考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尝试使用粗盐进行提纯,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享。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在总结归纳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业小结环节,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以“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为主题,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深入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教案主题:化学十一单元学习学科:化学年级:初中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2. 掌握化学式的表示方法;3. 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和用途;4. 能够准确地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和预测化学反应。

教学内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分类;2.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3. 计算和预测化学反应。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分类;2. 讲解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 给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元素和其符号,并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元素的符号;4. 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式中元素的顺序和数量有讲究?第二课时:1. 继续讲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2. 教学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的种类和比例;3. 练习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4. 提出问题:化学式中的下标和括号是什么意义?第三课时:1. 讲解如何用化学式进行计算和预测化学反应;2. 给学生几个化学方程式,让他们用化学式进行计算;3. 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进行小测验;4. 布置作业:练习书写化学式和计算化学反应。

教学资源:1. 课本《化学十一单元》;2. 讲义《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分类》;3. 实验室设施和试剂。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2. 小测验成绩;3. 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是对化学元素和化学式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式的具体意义和用途。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并掌握常见化学肥料的成分。

2.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学肥料,并了解其适用场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强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化学肥料的成分和作用。

2.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分辨和辨别不同类型化学肥料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强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2.教学课件3.实验用化学肥料样品和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中的图片或描述,引入化学肥料的概念。

•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化学肥料吗?它的作用是什么?2. 介绍化学肥料(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共享自己对化学肥料的了解。

每个小组从自身的观察和经验出发,讨论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汇报讨论结果: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简要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

3. 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成分(20分钟)•使用课件的动画展示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的成分和特点,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

分析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适用于不同作物和土壤的化学肥料类型。

4. 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20分钟)•介绍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使用量、使用时机和喷洒方法等。

•强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重要性,以避免过度施肥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5. 实验活动(30分钟)•进行小组实验:将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样品与植物进行组合种植,观察不同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记录。

•学生讨论:学生们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讨论不同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差异。

•教师总结:教师以实验结果为基础,总结和强调不同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

6.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重点,确保学生掌握了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
-在蒸发过程中,如何避免液滴飞溅?
-粗盐提纯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4.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盐湖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结合粗盐提纯的原理,思考如何提高盐湖资源的利用率。
5.观察生活中的盐,了解其来源和制作过程,与家人分享粗盐提纯的知识,增强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要求:
1.实验报告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注重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
2.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粗盐的成分、含有杂质的种类以及提纯的原理。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粗盐的微观结构,使学生了解粗盐中除了氯化钠外,还可能含有泥沙、硫酸镁等杂质。然后,讲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包括过滤、蒸发等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2.拓展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3.思考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深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查阅资料要有据可查,严禁抄袭。
-介绍粗盐提纯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论知识讲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讲解粗盐的成分及提纯原理。
-结合课本内容,强调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指导: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和监督实验过程。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4)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5)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通过课外阅读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3)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4)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3)化学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1)化学反应的定义;(2)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和方法。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4.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1)化学平衡的定义;(2)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点;(3)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3. 讨论交流。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针对化学反应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3. 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物质的定量计算。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个单元学习内容,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是否一定有电子的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特点?二、讲授1.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

2.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3.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

三、实验1.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现象。

2. 记录实验数据,推导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反应物的量比和产物的生成量。

四、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意义。

2. 汇总讨论结果,分享不同组的观点和见解。

五、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量比和生成量。

2. 讲解练习题答案,并指导学生加强巩固复习。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规律。

【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围绕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展开,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定量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同时,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工作要求】1.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2. 教学过程要生动、丰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3. 教学方式要多样、灵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4. 教学效果要显著、评价;要及时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案设计
钾、钠、铵、硝酸盐都可溶。
盐酸盐只有氯化银AgCl不可溶。
硫酸盐只有硫酸钡BaSO4不可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剩下都不溶
CO32-或HCO3-的检验
【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H2SO4+ NaNO3——
Na2SO4+ BaCl2——
2HNO3+ K2CO3——
KNO3+ NaOH——
[演示实验11-3]向两支分别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
CuSO4溶液+BaCl2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分析:上述几个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生成物含有气体或有水或有沉淀。
讨论:下列两组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口诀:一水二气三碱四盐
一水H2O
二气CO2↑、NH3↑
三碱Mg(OH)2↓(白色)、Cu(OH)2↓(蓝色)
Fe(OH)3↓(红褐色)
四盐AgCl↓(白色)、BaSO4↓(白色)、BaCO3↓(白色)
CaCO3↓(白色)
看课本114页附录I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找规律。
物质溶解性口诀:
酸都溶。
溶碱有五位:铵、钾、钠、钡。
二、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钡和盐酸
2、氢氧化镁和硝酸钾
3、硝酸银和氯化钠
4、硫酸和氢氧化钾
5、碳酸钙和硫酸钠
6、氢氧化钠和硫酸铝
7、氯化钡和硫酸铜
8、碳酸钾和硝酸钡
四、将珍珠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的化学肥料说课稿。

化学肥料是农田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实现丰收。

通过本次课,我们将了解化学肥料的组成、分类和应用,并了解化学肥料对农田生产的意义。

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和组成; 2. 掌握常见的化学肥料分类; 3. 体会化学肥料在农田生产中的作用。

三、知识点导入首先,我将通过一个问题导入今天的课堂。

请大家回答:什么是化学肥料?请思考一下并给出你们的答案。

接下来,我将进行学生回答总结讨论,并给出化学肥料的定义:化学肥料是指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供给农作物养分的物质。

四、学习内容4.1 化学肥料的组成化学肥料主要由三种元素组成,它们分别是氮、磷和钾。

这三种元素是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其中,氮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磷元素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达,钾元素可以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

4.2 化学肥料的分类化学肥料可以根据其成分和形态进行分类。

根据成分可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根据形态可分为固体肥料、液体肥料和气体肥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化学肥料是复合肥。

4.3 化学肥料的应用化学肥料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作物充分吸收营养。

但是,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肥料是保障农田生产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措施。

五、实践操作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对不同化学肥料的观察和比较,学习化学肥料的应用方法。

请同学们拿出课桌上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肥料,根据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六、实践结果讨论完成实验后,我们将进行实践结果讨论。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 不同化学肥料有何区别?2. 如何合理使用化学肥料,避免过量使用?七、知识点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化学肥料的组成、分类和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十一单元盐的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十一单元盐的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如烹饪、医疗等,让学生感受盐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问题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本案例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问题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小组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沟通协调技巧;
4.结合小组合作,进行互动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小组任务,如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沟通协调技巧。最后,结合小组合作,进行互动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将知识点分为五个部分:盐的定义与分类、盐的溶解与溶解性、盐的化学性质、盐的制备方法以及盐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盐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直观地展示盐的性质和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我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一)重点、难点突破Ⅰ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1.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2.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俗名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碳酸钠纯碱或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钙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化学式要成分NaCl Na2CO3NaHCO3CaCO3物理无色晶体,白色粉末,白色晶体,白色固体,性质易溶于水化学NaCl+AgNO3=性质AgCl↓+NaNO3易溶于水(1)与酸反应Na2CO3+2HCl=易溶于水(1)加热分解2NaHCO3加热难溶于水(1)高温分解CaCO3高温CaO+CO2↑2NaCl+CO2↑+H2O Na2CO3+CO2↑+H2O(2)与盐酸反应(2)与碱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2)与酸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CaCO3+2HCl=CaCl2+CO2↑+H2O(3)与盐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用途化工原料、调味化工原料、洗涤剂食品工业、医疗建筑材料、制生石灰3. 复分解反应及条件(1)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2)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3)掌握常见盐类溶解性表。

4.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新金属+新盐,发生的条件是:盐可溶,而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相对靠前的金属(K 、Ca 、Na 不能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其它金属)。

例:Cu+2AgNO 3 = 2Ag+Cu(NO 3) 2(2)盐+酸新盐+新酸,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碳酸盐均可和酸反应)。

例:AgNO 3 + HCl = AgCl↓+ HNO 3,CaCO 3 +2HCl = CaCl 2 +CO 2↑+H 2O(3)盐+碱新盐+新碱,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例:CuSO 4 + 2NaOH = Na 2SO 4 + Cu(OH)2↓(4)盐+盐新盐+新盐,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例:Na 2CO 3+CaCl 2=2NaCl+CaCO 3↓5.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1)步骤: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结论: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说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材料易得且价格便宜,一般不用纯碳酸钙、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原因是相对成本较高,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使制得的二氧化氧碳不纯。

不用硫酸的原因是反应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上面,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6.铵盐的检验:加碱微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原理是:NH 4++OH -NH 3↑+H 2O7.粗盐的提纯(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计算产率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加速溶解引流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Ⅱ化学肥料1.常见的化肥种类和作用化肥种类常见化肥物质种类尿素[CO(NH 2)2]、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缺乏时的症状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光合作用速率和氮肥 氨水(NH 3·H 2 O )铵盐:NH 4Cl 、NH 4HCO 3硝酸盐:NaNO 3、NH 4NO 3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茂盛,叶色浓绿产物受影响,蛋白质含量下降。

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磷矿粉[Ca 3(PO 4)2]钙镁磷粉(钙和镁的磷酸磷肥盐)过磷酸钙[Ca(H 2PO 4)2 和CaSO 4]增强抗寒和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能促进作物生长健壮,生长迟缓、产量降低,钾肥复合肥料硫酸钾(K 2SO 4)氯化钾(KCl )磷酸二氢铵[NH 4H 2PO 4]、茎杆粗硬,增强抗病虫 茎杆软弱,易倒伏,害和抗倒伏能力。

同时含有两种以上营养 硝酸钾(KNO 3 )元素,有效成分高看外观加水2.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氮肥白色晶体全部溶于水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钾肥磷肥灰白色粉未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灼烧熔化起泡或冒烟跳动或有爆炸声加熟石灰大部分放出具有刺激无刺激性气体放出性气味的氨气3.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危害:化肥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元素物质造成污染,土壤酸化;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二氧化氮、氨气、硫化氢气体等)造成大气污染;水域中的氮磷含量升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

(2)措施: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农家肥料和化肥合理配用。

使用化肥和农药时应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施用,以尽量少的化肥农药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保障食品质量。

Ⅲ专题知识1.几种重要离子的鉴别(1)H+: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则含有H+,或加入少量活泼金属,如果有气体放出并证明是H2,则含有H+;(2)OH-: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或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含有OH-;(3)NH4+:用NaOH溶液检验,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含有NH4+。

2.物质的提纯要注意的是,除杂(或提纯)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要与要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2)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3)常用加入某种物质,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的方法来除杂(或提纯)。

3.物质的鉴别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不用或只用一种其它试剂鉴别一组物质的问题,是物质鉴别题中的两种重要类型。

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通常有两种:(1) 从具有特征的物质入手,用看颜色、闻气味等方法先确定其中有特征的物质,再用其鉴别其它的物质(初中化学常利用铜离子或铁离子的颜色与众不同的特征来设计这类鉴别问题)。

(2) 如果被鉴别物质通过两两混合可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如不同的沉淀与气体等实验现象),也可以用来作为鉴别这些物质的方法。

4.物质的共存物质能否共存是酸碱盐学习中的一个使初学者头痛的问题。

对此,我们可简单归纳如下:(1)碳酸根与酸和钙离子不能共存;(2)铜盐、铁盐等与碱不能共存;(3)酸与碱、碱与酸性氧化物不能共存。

Fe 3+ + 3OH - = Fe(OH)3 ↓红褐色沉淀 Cu 2+ +2OH - = Cu(OH)2 ↓ 蓝色沉淀H + +OH - =H 2O2H + +CO 32- = H 2O+CO 2↑ 无色气泡 Ca 2+ +CO 32- = CaCO 3 ↓白色沉淀(二)学习方法建议1.弄清概念,对于化学概念是否达到准确的理解,主要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能否准确表达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能否正确解答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我们在理解概念时,要特别注意需较透彻的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学会正确的解答相应的基本问题。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能否正确的理解概念,是学好酸,碱,盐的前提。

比如能够理解有关酸碱盐的定义,分清酸碱盐类物质是认识它们内在反应规律的前提。

2.重比较,区分易混淆概念和知识。

比如盐的化学性质,与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等,通过对比,教师讲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表现及成功的欲望。

同时由个别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引导全体学生,探究、创新、思考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知识的学、质、疑,再次激发兴趣。

3.抓归纳,从整体上把握盐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知识对历届学生来讲,都感到有难度。

无论是从它们的物理性质还是从化学性质上来讲都比较易混淆,更主要的是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知遵循哪些规律。

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复习课,应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进一步掌握。

4.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结合实验。

盐的相关知识,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

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

课本中介绍的几种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获取和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所以在教学最后应用知识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以达到使学生学有所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