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疗法(宿明良)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治疗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4.棉垫上训练 在棉垫上进行重心转移、外力干扰训练、抛接球训练和行走 等。棉垫是软的支撑面,因而在棉垫上进行训练平衡,有助于改善本体感觉 。 5.复杂行走 练习前进、后退、侧向走、8字走及S形走,绕过障碍物行走, 上下楼梯等。速度需快慢交替。 6.复杂地面上行走 在行走的路线上放置高矮不同的台阶,或硬度不同的小 棉垫,或台阶和棉垫交替放置,让患者在上面行走
辅助站立训练 在患者尚不能独立站立时,需首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 者,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或者患者站于平 行杠内扶助步行。
独立站立训练 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这样在训练时可以提供视觉反馈,协助调整 正确的姿势。独立站立并可保持平衡达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进行自动态站 立平衡训练。
平衡测试仪训练 平衡测试仪除了可以用来客观地评定平衡功能,还可以用于平衡功能的训练。
硬而大的支撑面上训练 患者站在平地上,双足分开较大的距离,有较大的支撑面,利于保持平衡。 治疗师站于患者旁边,向不同方向推动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排难度。
软而小的支撑面上训练 随着平衡功能的改善,可以由硬的支撑面改为小而软的支撑面,例如站在气 垫上或软的床垫上等,也可以缩小支撑面,并足站立,或单足站立。然后治 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使其失衡后再恢复平衡。
向各个方向活动 站立时足保持不动,身体交替向侧方、前方或后方倾斜并保持平衡;身体交 替向左右转动并保持平衡。
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 左右侧下肢交替支撑体重,每次保持5~10s,治疗师需特别注意监护患者, 以免发生跌倒,也需注意矫正不正确的姿势。
太极拳云手式训练 可以采用太极拳的云手式进行平衡训练。云手式是身体重心一个连续的前后 左右转移过程,同时又伴随上肢的运动,因而是个训练平衡的实用方法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ppt
时间指标
包括单脚站立时间、完成动作 时间等时间指标,可反映个体
的平衡协调水平。
空间指标
包括身体晃动幅度、位移轨迹等 空间指标,可反映个体的平衡协 调能力。
功能指标
包括动作质量、运动效率等指标, 可反映个体在完成各项功能活动时 的平衡协调能力。
评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主观评估工具
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表等,可 了解个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及可
课程内容和结构
• 课程内容: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感知和认知训练:通过增强患者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运动和平衡状态。 •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 协调性训练: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协调性训练,提高身体各个部位和器官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将训练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吃饭、洗澡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心理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与患者沟通
在训练后,与患者进行充分沟 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应,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效果。
06
平衡协调康复训练的应用
脑瘫和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瘫
针对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应注重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调整姿势控 制。通过专门的平衡协调训练,脑瘫患者可以提高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一般来说,早晨进行训练效果 较好,因为此时患者精神状态
较好,注意力集中。
训练频率
建议每周进行3-5次训练,以达 到较好的效果。
05
康复训练的实施
训练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包括单脚站立时间、完成动作 时间等时间指标,可反映个体
的平衡协调水平。
空间指标
包括身体晃动幅度、位移轨迹等 空间指标,可反映个体的平衡协 调能力。
功能指标
包括动作质量、运动效率等指标, 可反映个体在完成各项功能活动时 的平衡协调能力。
评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主观评估工具
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表等,可 了解个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及可
课程内容和结构
• 课程内容: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感知和认知训练:通过增强患者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运动和平衡状态。 •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 协调性训练: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协调性训练,提高身体各个部位和器官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将训练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吃饭、洗澡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心理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与患者沟通
在训练后,与患者进行充分沟 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应,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效果。
06
平衡协调康复训练的应用
脑瘫和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瘫
针对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应注重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调整姿势控 制。通过专门的平衡协调训练,脑瘫患者可以提高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一般来说,早晨进行训练效果 较好,因为此时患者精神状态
较好,注意力集中。
训练频率
建议每周进行3-5次训练,以达 到较好的效果。
05
康复训练的实施
训练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平衡与协调训练 ppt课件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
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
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
训练。
ppt课件
15
16
平衡训练方法
肘膝跪位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
要适合截瘫患者,也
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
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 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ppt课件
16
17
平衡训练方法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ppt课件
17
18
平衡训练方法
ppt课件
19
20
平衡训练方法
其他方法
POSTUROMED 静态平衡仪
ppt课件
动态平衡测试仪
20
21
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
1.平衡功能训练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严重感 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3.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 生跌倒。 4.训练前、训练中治疗疗程结束后,要注意平衡功 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 5.平衡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应 的肌力训练等其他训练。
ppt课件
9
10
运动控制
踝调节机制: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撑 面上,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 身体质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
运动),以调整质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髋调节机制: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质
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调节机制:重新建立身体质心支撑点,使身体重新 确定能实现稳定站立的支撑面,避免摔倒。
ppt课件
12
13
平衡训练的方法--训练顺序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
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
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
训练。
ppt课件
15
16
平衡训练方法
肘膝跪位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
要适合截瘫患者,也
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
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 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ppt课件
16
17
平衡训练方法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ppt课件
17
18
平衡训练方法
ppt课件
19
20
平衡训练方法
其他方法
POSTUROMED 静态平衡仪
ppt课件
动态平衡测试仪
20
21
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
1.平衡功能训练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严重感 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3.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 生跌倒。 4.训练前、训练中治疗疗程结束后,要注意平衡功 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 5.平衡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应 的肌力训练等其他训练。
ppt课件
9
10
运动控制
踝调节机制: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撑 面上,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 身体质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
运动),以调整质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髋调节机制: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质
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调节机制:重新建立身体质心支撑点,使身体重新 确定能实现稳定站立的支撑面,避免摔倒。
ppt课件
12
13
平衡训练的方法--训练顺序
协调性训练ppt课件
要完成训练的任务
29
协调性训练要点
• 单个动作练习 • 在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任务不能完成时,先
进行单个动作练习 • 训练任务越复杂,动作阶段划分越细 • 相关动作练习 • 主要任务肌群或部位周围的、相关的动作
的练习
30
协调功能训练
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 • 与协调有关的感觉作用 • 动作的频率 • 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 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
• 4.综合性训练:除了协调训练,还有进行相 关训练,如改善肌力和平衡的训练等
17
协调训练方法
• 上肢协调训练 • 下肢协调训练 • 整体协调性训练
18
上肢协调训练
1、双上肢交替上举 2、双上肢交替摸肩上举 3、双上肢交替前伸 4、交替屈肘 5、前臂旋前、旋后 6、腕屈伸 7、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
26
弗伦克尔训练法
⑥两下肢同时屈伸:令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⑦两 下肢交替屈伸:令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⑧一侧下 肢屈伸,另一侧下肢外展、内收 2)坐位:①让患者用足接近PT的手:每次变动手 的位置②下肢抬起,再踏在预先划好的脚印上③ 一动不动地静坐数分钟(静止)④两膝并拢,交 替站立,坐下 3)立位:①让患者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其足②沿弯 曲的线步行③在2条平行线间沿平行线步行④尽量 准确地踏着预先划好的脚印步行
• 协调评定的目的是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 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 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 类型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 进行评估;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 设备
11
协调的评定
• 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食指对 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试验、拍膝 试验、跟-膝-胫试验、旋转试验、拍地试验
29
协调性训练要点
• 单个动作练习 • 在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任务不能完成时,先
进行单个动作练习 • 训练任务越复杂,动作阶段划分越细 • 相关动作练习 • 主要任务肌群或部位周围的、相关的动作
的练习
30
协调功能训练
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 • 与协调有关的感觉作用 • 动作的频率 • 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 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
• 4.综合性训练:除了协调训练,还有进行相 关训练,如改善肌力和平衡的训练等
17
协调训练方法
• 上肢协调训练 • 下肢协调训练 • 整体协调性训练
18
上肢协调训练
1、双上肢交替上举 2、双上肢交替摸肩上举 3、双上肢交替前伸 4、交替屈肘 5、前臂旋前、旋后 6、腕屈伸 7、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
26
弗伦克尔训练法
⑥两下肢同时屈伸:令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⑦两 下肢交替屈伸:令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⑧一侧下 肢屈伸,另一侧下肢外展、内收 2)坐位:①让患者用足接近PT的手:每次变动手 的位置②下肢抬起,再踏在预先划好的脚印上③ 一动不动地静坐数分钟(静止)④两膝并拢,交 替站立,坐下 3)立位:①让患者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其足②沿弯 曲的线步行③在2条平行线间沿平行线步行④尽量 准确地踏着预先划好的脚印步行
• 协调评定的目的是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 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 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 类型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 进行评估;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 设备
11
协调的评定
• 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食指对 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试验、拍膝 试验、跟-膝-胫试验、旋转试验、拍地试验
协调疗法(宿明良)
(二)中部系 1、 心脏病协调基础方 调心汤 百 合 30克 乌 药 10克 郁 金 15克 瓜 蒌 30克 麦 冬 15克 柴 胡 15克 黄 芩 15克 党 参 30克 川 椒 3克 甘 草 10克
丹 参 30克 生牡蛎 30克 五味子 15克 苏 子 30克 大 枣 10枚
2、 血脉病协调基础方 理血汤 生石膏 30克 黄 芪 120克 知 母 30克 丹 参 30克 丝瓜络 15克 银 花 30克 车前子 30克 黄 芩 15克 苏 子 30克 川 椒 3克 大 枣 10枚
6、 肺脏病协调基础方 调肺汤 麻 黄 10克 杏 仁 15克 沙 参 30克 瓜 蒌 30克 粟 壳 5克 柴 胡 15克 黄 芩 15克 党 参 30克 川 椒 3克 甘 草 10克
生石膏 30克 麦 冬 15克 五味子 15克 苏 子 30克 大 枣 10枚
7、 眼睛病协调基础方 理目汤 白蒺藜 30克 桃 仁 10克 草头明 30克 桂 枝 10克 茺蔚子 30克 芒 硝 6克 生石膏 30克 黄 芩 15克 苏 子 30克 川 椒 3克 大 枣 10枚
肝脏的调解疏导关
肝脏的五大功能:
解毒
配供 酶化 合成
存贮
科学不能解答的问题去寻求哲学。
哲学不能解答的问题去求救玄学。
玄学不能解答的问题去祈求神学。
神学不能解答的问题去归结命运。
三部四定是协调疗法的基本原则
“说三道四”
“和平”
“和谐与平衡是身体健康的 基本要素”
三部
表部 里部 气 食 信息流 免疫功能 物质流 代谢功能
4、咽喉病协调基础方 清喉汤 葛 根 30克 薄 荷 10克 银 花 30克 连 壳 30克 郁 金 15克 王不留 30克 元 参 30克 桔 核 10克 甘 草 10克
协调能力训练ppt课件
• 脑桥网状结构和延髓网状结构两部分。Magoun和 Rhines(1946)提出的“抑制区”(inhibitory area)与延髓网状脊 髓束的起点大致相同。“易化区”(facilitatory area)相当于脑 桥网状脊髓束起点部的上外侧。脑桥网状脊髓束沿同侧下行, 延髓网状脊髓束沿两侧下行。延髓网状结构可抑制伸肌的α运 动神经元,同时又可兴奋屈肌的α运动神经元。另一方面,在 外侧的延髓,脑桥核或中脑核则相反,是兴奋伸肌的α运动神 经元。另外,网状结构对γ运动神经元也进行调节。网状结构 还接受来自脊髓的上行传导径,小脑的下行传导径,大脑皮质 的下行传导径
7
传导的方向性
• 神经元在生物体内所引起的生理性活动状 态,是从树突接受冲动后传向细胞体,再 传向轴突。在突触处是从轴突的突触小结 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突触 后膜,不能进行逆向传导
8
兴奋性传递
• 兴奋性突触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 后电位EPSP,进行兴奋性传递
9
反射中枢的抑制
• 突触前抑制 • 突触后抑制
28
协调运动障碍
• 小脑在保持体位,调节和姿势运动有关的 肌肉紧张和随意运动的协调上起着很重要 的作用
29
协调功能障碍分类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
–前庭性共济失调
• 急性的迷路冲动使机体对环境空间的调节暂时地紊乱,同时伴 发眩晕
–感觉性的共济失调
• 深感觉障碍则破坏运动的反馈机理,使病人不能意识到动作中 的肢体的空间位置,也丧失重要的反射冲动
–小脑性共济失调
• 有共济失调的体征,但与视觉无关,不受睁眼与闭眼的影响, 不伴有感觉障碍、位置与震动觉障碍
30
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 共济失调病人在空间和时间上对肌收缩的控制障 碍主要表现为
7
传导的方向性
• 神经元在生物体内所引起的生理性活动状 态,是从树突接受冲动后传向细胞体,再 传向轴突。在突触处是从轴突的突触小结 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突触 后膜,不能进行逆向传导
8
兴奋性传递
• 兴奋性突触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 后电位EPSP,进行兴奋性传递
9
反射中枢的抑制
• 突触前抑制 • 突触后抑制
28
协调运动障碍
• 小脑在保持体位,调节和姿势运动有关的 肌肉紧张和随意运动的协调上起着很重要 的作用
29
协调功能障碍分类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
–前庭性共济失调
• 急性的迷路冲动使机体对环境空间的调节暂时地紊乱,同时伴 发眩晕
–感觉性的共济失调
• 深感觉障碍则破坏运动的反馈机理,使病人不能意识到动作中 的肢体的空间位置,也丧失重要的反射冲动
–小脑性共济失调
• 有共济失调的体征,但与视觉无关,不受睁眼与闭眼的影响, 不伴有感觉障碍、位置与震动觉障碍
30
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 共济失调病人在空间和时间上对肌收缩的控制障 碍主要表现为
协调性训练ppt课件
– 简单动作:从上肢、下肢和头部单一轴心方向 的运动,逐渐过渡到多轴心方向
– 复杂动作:双侧上肢同时动作、上下肢同时动 作、上下肢交替动作、两侧肢体做互不相关的 动作。
+ 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然 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
+ 上肢和手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 应速度较慢、动作节律性方面进行。
3.4 全身协调性运动
+ 原地摆臂踏步运动 + 弓箭步转身运动 + 跳跃击掌运动 + 跳绳
3.5 水中运动
+ 划水动作 + 双上肢做蛙泳式分水 + 自由泳式动作 + 上肢扶池边做下肢击水动作 + 上下肢协调性划水动作
3.6 Frenkel法
+ 其基础是利用代偿障碍部位和残存部分的 感觉系统,特别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 来随意的管理运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肉协调运动的复杂动作训练; + 从一侧的单一训练到两侧复杂动作的训练,
最后进行难度最大的两侧同时运动的协调 动作训练。
+ 从最初广泛的快速动作开始,随训练熟练 程度的提高,再转移到范围小的慢速动作 训练。
+ 最初睁眼做动作,以利用视觉反馈进行调 整,等动作熟练后再交替睁眼和闭眼,最 后闭眼做动作
+ 对复杂动作逐项分解,单独逐项练习,熟 练后,方可将各分解动作合并一起训练。
动能力的锻炼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 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 运动的控制能力。
– 复杂动作:双侧上肢同时动作、上下肢同时动 作、上下肢交替动作、两侧肢体做互不相关的 动作。
+ 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然 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
+ 上肢和手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 应速度较慢、动作节律性方面进行。
3.4 全身协调性运动
+ 原地摆臂踏步运动 + 弓箭步转身运动 + 跳跃击掌运动 + 跳绳
3.5 水中运动
+ 划水动作 + 双上肢做蛙泳式分水 + 自由泳式动作 + 上肢扶池边做下肢击水动作 + 上下肢协调性划水动作
3.6 Frenkel法
+ 其基础是利用代偿障碍部位和残存部分的 感觉系统,特别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 来随意的管理运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肉协调运动的复杂动作训练; + 从一侧的单一训练到两侧复杂动作的训练,
最后进行难度最大的两侧同时运动的协调 动作训练。
+ 从最初广泛的快速动作开始,随训练熟练 程度的提高,再转移到范围小的慢速动作 训练。
+ 最初睁眼做动作,以利用视觉反馈进行调 整,等动作熟练后再交替睁眼和闭眼,最 后闭眼做动作
+ 对复杂动作逐项分解,单独逐项练习,熟 练后,方可将各分解动作合并一起训练。
动能力的锻炼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 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 运动的控制能力。
《平衡和协调训练》PPT课件
▪ 记录方法:除对试验中所见协调动作描述外,并以数字记载。
▪ 指鼻试验:左?/5,?/5,右?/5,?/5 ,;
▪ 指-指试验:左?/5,?/5,右?/5,?/5
▪ (分母为试验次数,分子为偏离目标次数,而前为睁眼 ,后为闭眼)。
▪ 多动症患儿一开始往往不用手指尖,而用整个手去摸目标,经医生纠 正后他们指鼻和指?指偏离次数多,而在闭眼时尤其如此(闭眼时偏差 3次以上),他们不象正常儿童用指尖轻触,而是打,笨拙或左右分不 清。
精选ppt
29
协调的维持机制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
精选ppt
30
▪ 李某,男,50岁。患者缘于2000年4月12日中午无诱因突然 出现右侧肢体无力,随即摔倒,神智清醒,无头疼和语言 不清,1小时后于县医院就诊,头颅CT检查见“左侧基地节 区可见2.1com×4.8com×4com高密度影”,诊断为左侧基 底节区出血。于此同时患者出现生神志不清、言语不能、 烦躁不安、右侧肢体无知觉,给予脱水、降压及脑康复治 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一个月后右下肢可自行活动,右上 肢轻微活动,言语不流利,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患者 于2000年7月进行康复治疗至今,期间病情稳定,未出现复 发,经过1年康复治疗后,右侧肢体无力明显好转,此次患 者为进一步进行康复治疗入我院康复科。患者自发病以来 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体重减轻,目前病情稳定, 下肢可缓慢行走,右上肢可抬举过头顶,手指轻微活动, 神志清醒,语言流利,精神佳,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 常。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 助器械训练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 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
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 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等 的平衡训练。
▪ 指鼻试验:左?/5,?/5,右?/5,?/5 ,;
▪ 指-指试验:左?/5,?/5,右?/5,?/5
▪ (分母为试验次数,分子为偏离目标次数,而前为睁眼 ,后为闭眼)。
▪ 多动症患儿一开始往往不用手指尖,而用整个手去摸目标,经医生纠 正后他们指鼻和指?指偏离次数多,而在闭眼时尤其如此(闭眼时偏差 3次以上),他们不象正常儿童用指尖轻触,而是打,笨拙或左右分不 清。
精选ppt
29
协调的维持机制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
精选ppt
30
▪ 李某,男,50岁。患者缘于2000年4月12日中午无诱因突然 出现右侧肢体无力,随即摔倒,神智清醒,无头疼和语言 不清,1小时后于县医院就诊,头颅CT检查见“左侧基地节 区可见2.1com×4.8com×4com高密度影”,诊断为左侧基 底节区出血。于此同时患者出现生神志不清、言语不能、 烦躁不安、右侧肢体无知觉,给予脱水、降压及脑康复治 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一个月后右下肢可自行活动,右上 肢轻微活动,言语不流利,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患者 于2000年7月进行康复治疗至今,期间病情稳定,未出现复 发,经过1年康复治疗后,右侧肢体无力明显好转,此次患 者为进一步进行康复治疗入我院康复科。患者自发病以来 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体重减轻,目前病情稳定, 下肢可缓慢行走,右上肢可抬举过头顶,手指轻微活动, 神志清醒,语言流利,精神佳,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 常。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 助器械训练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 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
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 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等 的平衡训练。
治疗-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及训练PPT课件
重要性
平衡和协调功能是人类日常活动的基础,对于保持独立生活 、预防跌倒、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 平衡和协调功能的准确评估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前提。
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评定了解个体在平衡和协调 方面的障碍程度,为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意义
评定结果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 为康复计划的调整提供参考,有 助于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质和运动表现,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指导。
04 平衡和协调功能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的方法和原则
01
02
03
静态平衡训练
通过单脚站立、闭眼站立 等练习,提高身体的静态 平衡能力。
动态平衡训练
进行步态训练、重心转移 等动作,提高身体的动态 平衡能力。
平衡训练原则
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 进、个体化、重复性等原 则,确保安全有效。
02 平衡功能评定
静态平衡功能评定
总结词
静态平衡功能评定主要评估个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姿势和稳定性的能力。
详细描述
静态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在静止站立、坐下、闭眼等不同姿势下的 稳定程度来进行评估,常用的测试包括单脚站立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等。
动态平衡功能评定
总结词
动态平衡功能评定主要评估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维持姿势和动作协调性的能力。
训练过程中应避免过度 疲劳,注意适当的休息
和放松。
注意环境安全
训练时应选择安全的环 境,避免因地面湿滑、 障碍物等因素造成意外
伤害。
定期评估和调整
训练过程中应定期进行 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 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05 平衡和协调功能在康复治 疗中的应用
平衡和协调功能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平衡和协调功能是人类日常活动的基础,对于保持独立生活 、预防跌倒、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 平衡和协调功能的准确评估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前提。
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评定了解个体在平衡和协调 方面的障碍程度,为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意义
评定结果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 为康复计划的调整提供参考,有 助于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质和运动表现,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指导。
04 平衡和协调功能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的方法和原则
01
02
03
静态平衡训练
通过单脚站立、闭眼站立 等练习,提高身体的静态 平衡能力。
动态平衡训练
进行步态训练、重心转移 等动作,提高身体的动态 平衡能力。
平衡训练原则
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 进、个体化、重复性等原 则,确保安全有效。
02 平衡功能评定
静态平衡功能评定
总结词
静态平衡功能评定主要评估个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姿势和稳定性的能力。
详细描述
静态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在静止站立、坐下、闭眼等不同姿势下的 稳定程度来进行评估,常用的测试包括单脚站立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等。
动态平衡功能评定
总结词
动态平衡功能评定主要评估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维持姿势和动作协调性的能力。
训练过程中应避免过度 疲劳,注意适当的休息
和放松。
注意环境安全
训练时应选择安全的环 境,避免因地面湿滑、 障碍物等因素造成意外
伤害。
定期评估和调整
训练过程中应定期进行 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 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05 平衡和协调功能在康复治 疗中的应用
平衡和协调功能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协调性功能训练ppt课件
8
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
协调功能的障碍临床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前庭性共济失调
②感觉性共济失调
③小脑性共济失调
空间的调节暂时紊 乱,伴发眩晕。
深感觉障碍破坏运 动的反馈机制。 睁眼时减轻,闭目 时加剧。
与视觉无关,常表 现为辨距不良、意 向性震颤、酩酊步 态。
9
主要内容
•常用概念
协调功能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23
定位、定向性活动
❖1.利用手臂稳定度测量仪。 ❖2.上肢协调训练器训练。 ❖3.走迷宫。 ❖4.木钉板训练。 ❖5.触摸治疗师伸出的手指。 ❖6.接住抛过来的软球。 ❖7.在纸上画圆圈。
24
思考:
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 如指鼻试验、指-指试验、 跟-膝-胫试验等,这些动 作可否用来进行协调训练?
2.交替屈肘。 4.前臂旋前、旋后。 6.两臂外展交替拍肩。 8.双手手指相继轮替相触。 10.握拳击掌。
17
双上肢交替训练
18
应 用 器 械
19
协调性训练—训练方法
练习项目
*1.双上肢交替运动 * 2.双下肢交替运动 * 3.定位、方向性活动 * 4.全身协调性运动 * 5.水中运动 * 6.Frenkel法 * 7.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动作的质量包括: *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适当的力量和速度 *达到准确的目标等
6
主要内容
•常用概念
协调功能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分类
协调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常见类型
•协调性训练
原理、训练原则、训练方法、注意事项
7
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辨距不良 ❖动作分解 ❖轮替动作失常 ❖言语与书写异常 ❖ADL障碍
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
协调功能的障碍临床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前庭性共济失调
②感觉性共济失调
③小脑性共济失调
空间的调节暂时紊 乱,伴发眩晕。
深感觉障碍破坏运 动的反馈机制。 睁眼时减轻,闭目 时加剧。
与视觉无关,常表 现为辨距不良、意 向性震颤、酩酊步 态。
9
主要内容
•常用概念
协调功能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23
定位、定向性活动
❖1.利用手臂稳定度测量仪。 ❖2.上肢协调训练器训练。 ❖3.走迷宫。 ❖4.木钉板训练。 ❖5.触摸治疗师伸出的手指。 ❖6.接住抛过来的软球。 ❖7.在纸上画圆圈。
24
思考:
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 如指鼻试验、指-指试验、 跟-膝-胫试验等,这些动 作可否用来进行协调训练?
2.交替屈肘。 4.前臂旋前、旋后。 6.两臂外展交替拍肩。 8.双手手指相继轮替相触。 10.握拳击掌。
17
双上肢交替训练
18
应 用 器 械
19
协调性训练—训练方法
练习项目
*1.双上肢交替运动 * 2.双下肢交替运动 * 3.定位、方向性活动 * 4.全身协调性运动 * 5.水中运动 * 6.Frenkel法 * 7.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动作的质量包括: *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适当的力量和速度 *达到准确的目标等
6
主要内容
•常用概念
协调功能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分类
协调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常见类型
•协调性训练
原理、训练原则、训练方法、注意事项
7
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辨距不良 ❖动作分解 ❖轮替动作失常 ❖言语与书写异常 ❖ADL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的五大功能:
解毒
酶化
合成
配供
存贮
科学不能解答的问题去寻求哲学。 哲学不能解答的问题去求救玄学。 玄学不能解答的问题去祈求神学。 神学不能解答的问题去归结命运。
三部四定是协调疗法的基本原则 “说三道四”
“和平” “和谐与平衡是身体健康的
基本要素”
三部
表部 气 信息流 免疫功能 中部 血 能量流 平衡功能 里部 食 物质流 代谢功能
2.中部:调心补阳汤 (调血汤) 调心补阳汤
生黄芪 120克 赤 芍15克 川 芎15克 生牡蛎 30克 当 归15克 地 龙10克 五味子 15克 桃 仁30克 红 花10克 百 合 30克 乌 药10克 丹 参30克 郁 金 15克 瓜 蒌30克 柴 胡15克 黄 芩 15克 党 参30克 苏 子30克 川 椒 6克 甘 草10克 大 枣10枚
“唤起了生命的自然疗能”, 使疾病化解在无形之中。
小柴胡汤 药药谐法,药药皆理, 药药皆道,四时皆通,
八卦相应。
第六节 协调疗法的方药体系
一、整体协调基础方 小柴胡汤 柴 胡 15克 黄 芩 15克 苏 子 30克 川 椒 10克 大 枣 10枚
党 参 30克 甘 草 10克
二、三部协调基础方
1.表部:调心肺汤 (调气汤) 调心肺汤
生石膏 30克 麻 黄 10克 杏 仁 15克 瓜 蒌 30克 沙 参 30克 麦 冬 15克 五味子 15克 百 合 30克 乌 药 10克 丹 参 30克 郁 金 15克 柴 胡 15克 生牡蛎 30克 黄 芩 15克 党 参 30克 苏 子 30克 川 椒 3克 甘 草 10克 大 枣 10枚
四、协调和谐基础方
奇治法则(时间疗法) 升以制寒(冰封千里) 降以制热(秋风落叶) 聚以制虚(授人以渔) 散以制实(玩物丧志)
妙治法则(空间疗法) 治寒远寒(北病南治) 治热远热(南病北治) 治实远实(东富西调 ) 治虚远虚(西贫东移)
第五节 协调疗法的基础
明医近于真 良药近于善
小柴胡汤中含有 四治八法
3.虚性:调心汤(理元汤) 调心汤
百 合 30克 乌 药 10克 丹 参 30克 郁 金 15克 瓜 蒌 30克 生牡蛎 30克 柴 胡 15克 黄 芩 15克 五味子 15克 党 参 30克 苏 子 30克 川 椒 10克 甘 草 10克 大 枣 10枚
4.实性:调胃汤(解郁汤) 调胃汤
川楝子 30克 陈 皮 30克 白 芍 30克 五灵脂 15克 大 黄 10克 柴 胡 15克 党 参 30克 苏 子 30克 川 椒 3克 甘 草 10克 大 枣 10枚
“四脉”
(溢、聚、紊、韧) 是开启协调疗法的 金钥匙。
溢脉 热 肝阳上亢 颅腔 如春 紊脉 虚 心脾两虚 胸腔 如夏 聚脉 实 肝气郁结 腹腔 如秋 韧脉 寒 腹满寒疝 盆腔 如冬
第二节 协调疗法的选药四原则
疗效要高 治疗全面 副作用小 利于久服
十二味主药的确立
葛根 麻黄 当归 桂枝 黄芩 柴胡 人参 附子 大黄 芒硝 苍术 干姜 (寒) (泻) (补) (热)
协调疗法
北京军区总医院 宿明良
刘绍武先生
三部六病学说 创始人 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
山西省著名老中医
学术是古往今来人类智 慧的结晶,无古今,无中外, 无尔我。以是者为是,以非 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 后。
——刘绍武
第一节 协调疗法的思想基础
摸拟饮食的论说 胃的消化腐熟关 小肠的消化吸收关 肝脏的调解疏导关
3.里部:调心肠汤 (调食汤) 调心肠汤
百 合 30克 乌 药 30克 丹 参 30克 郁 金 15克 瓜 蒌 30克 生牡蛎 30克 陈 皮 30克 白 芍 30克 五味子 15克 柴 胡 15克 大 黄 10克 川楝子 30克 黄 芩 15克 党 参 30克 小茴香 15克 苏 子 30克 川 椒 10克 甘 草 10克 大 枣 10枚
第三节 协调疗法的组方八性
寒热并用(感而冒之) 补泻并用(不破不立) 升降并用(提中有降) 收散并用(散中有固)
第四节 协调疗法的四治法则
正治法则(逆治疗法)
寒则热之
热则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反治法则(顺治疗法) 寒因寒用(雪上加霜) 热因热用(火上浇油) 塞因塞用(锦上添花) 通因通用(落井下石)
正治: 黄芩性寒制热 川椒性热治寒 党参性补治虚 甘草性泻治实
奇治: 柴胡升以治寒 苏子降以治热 大枣固以治虚 柴胡散以治实
反治: 黄芩寒以治寒,“阴极一阳生” 川椒热以治热,“阳极一阴长”
党参补以治实,使正正得负 甘草泻以治虚,使负负得正
妙治: 柴胡主升,借川椒之热以治寒 苏子主降,借黄芩之寒以治热 大枣主聚,借党参之补以治虚 柴胡主散,借甘草之泻以治实
协调疗法七步律 协调、化解、和谐、顺畅、
变通、平衡、健康
协调不与化解相约,化解会自动到来; 化解不与和谐相约,和谐会自动到来; 和谐不与顺畅相约,顺畅会自动到来; 顺畅不与变通相约,变通会自动到来; 变通不与平衡相约,平衡会自动到来; 平衡不与健康相约,健康会自动到来。
协调合于法度,变通于无形, 在无言中
三、四性协调基础方 1.热性:调神汤(平亢汤)
调神汤 生石膏 30克 桂 枝 10克 大 黄 10克 生牡蛎 30克 柴 胡 15克 黄 芩 15克 车前子 30克 党 参 30克 苏 子 30克 川 椒 3克 甘 草 10克 大 枣 10枚
2.寒性:调肠汤(化凝汤) 调肠汤
川楝子 30克 陈 皮 30克 白 芍 30克 小茴香 15克 大 黄 10克 柴 胡 15克 黄 芩 15克 党 参 30克 苏 子 30克 川 椒 10克 甘 草 10克 大 枣 10枚
小柴胡汤七药八法 寓八卦之理 为天地所示
乾象天,天气散,柴胡以应之 坎象水,水气寒,黄芩以应之 艮象山,山气降,苏子以应之 震象雷,雷气实,党参以应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巽象风,风气聚,大枣以应之 离象火,火气热,川椒以应之 坤象地,地气升,柴胡以应之 兑象泽,泽气虚,甘草以应之
柴胡含天地升散之功, 可为君,故曰: “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