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4’*5=20’)

1、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相对稳定、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P3)

2、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P6)

3、外职业生涯:也称为客观职业生涯,是指经历的一种职业通路,它包括各个阶段、主要层面和等级、相应的地位。(P7)

4、内职业生涯:也称为主观职业生涯,是指从业者个人主观感受的职业通路,及客观的外职业的主观方面。(P7)

5、职业生涯发展:通过一系列阶段,使人取得不断进步的持续过程,而每个阶段的特点都在于具有独特的焦点问题和个人与组织需要解决的任务等。(P9)

6、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与个人把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职业在各个生命周期中的总体构想和规划安排。(P9)

7、组织承诺:个体对组织的投入与认同程度,它包括个体对组织目标强烈的信念和接受、渴望为组织发挥作用、强烈的维持组织成员资格的欲望等层面。(P15)8、职业性向:也称职业能力倾向,是指与个体成功地从事某种工作有关的能力因素,是一些对于不同职业的成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贡献的心理因素。(P32)9、职业成熟度: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分。(P95)

10、职业周期:一个人为了个人及家庭生存,进行工作,从事一种职业直至退出工作领域的这一生命活动过程。(P99)

11、角色冲突理论:是指因必须同时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角色而产生的压力,充当其中一种角色会使扮演其他角色变得更为困难。(P100)

12、现实震动:也称现实冲击,是指新员工对其工作所怀有的期望与工作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新员工的心理冲击。(P112)

13、雇用能力:是指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P114)

14、组织社会化:个体为了适应其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

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价值观念,以有效融入组织的学习过程。(P116)15、职业锚:是在个人工作过程中依循着个人的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经过不断搜索,所确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或职业定位。(P144)

16、职业生涯高原:简称职业高原,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P151)

17、职业角色形象:是员工个人向组织及其工作群体的自我职业素质的全面展示,是组织或工作群体对个人关于职业素质的一种根本认识。(P157)

18、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张,增加个体对计划、执行以及工作评价控制的程度,允许个体以更大的自主权、独立性和责任感去从事一项完整的活动,并提供充分的反馈,以便使个体可以评价和改进自己的工作。(P162)

19、岗位轮换:是指员工在同一水平的职位上轮换工作,通过多样化的职业活动,提高个体的工作新鲜感,避免职务专业化带来的厌倦。(P162)

20、返聘:是指雇员退休后并没有退出工作状态,而是在原组织接受延续聘用,或者接受了其他组织的雇佣。(P178)

二、选择(2’*5=10’)

三、简答(5’*4=20’)

1、简述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的概念与关系。(P7、P43)

答:⑴概念:内职业生涯:也称为主观职业生涯,是指从业者个人主观感受的职业通路,及客观的外职业的主观方面。外职业生涯:也称为客观职业生涯,是指经历的一种职业通路,它包括各个阶段、主要层面和等级、相应的地位。

⑵关系:①内职业生涯是外职业生涯的前提。

②内职业生涯目标侧重于在职业生涯过程中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观念、能力的提高和内心的感受。外职业生涯目标主要侧重于职业过程的外在标记。

③外职业生涯目标和内职业生涯目标关系密切,内职业生涯目标的发展带动外职业生涯目标发展,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可以促进内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2、大学生活阶段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P29)

答:⑴大学一年级为探索期。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努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⑵大学二年级为定向期。考虑清楚未来是深造还是就业,进而了解相关的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

⑶大学生三年级为冲刺期。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培养就业能力,提高求之技能;熟悉留学申请流程,寻找往年试题,了解考试侧重点。

⑷大学生四年级为实现期。先对前三年的准备作一个总结,进行相关申请,积极利用学校和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

3、简述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P38)

答:①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提出解释人的行为的著名公式:F=V*E

式中,F为动机强度;V为效价;E为期望值。员工个体行为动机的强度取决于效价大小和期望值的高低。效价越大,期望值越高,员工行为动机越强烈,就是说为达到一定目标,他将付出极大努力。

②佛隆将这一期望理论用来解释个人的职业选择行为,具体化为择业动机理论。用公式表示为:择业动机=职业效价*职业概率。上式中,择业动机表明择业者对目标职业的追求程度,或者对某项职业选择意向的大小。其中“职业效价”是指择业者对某项职业价值的评价。“职业概率”是指择业者获得某项职业可能性的大小。

③意义:择业动机公式表明,对择业者来讲,某项职业的效价越高,获取该项职业的可能性越大,择业者选择该项职业的意向越大;反之,某项职业对择业者而言其效价越低,获得此项职业的可能性越小,择业者选择这项职业的倾向也就越小。择业动机是对职业和自身的全面评估,是对多种择业影响因素的全面考虑和利弊得失的权衡。因此,选择职业多以择业动机分值高的职业作为自己的选定结果。

4、简述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P38)(网上找的有疑问)

答:①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提出了著名的职业性向理论,指出决定个人选择职业的六种基本的“人格性向”。

②具体内容:霍兰德将劳动者职业性向划分为实际性向、调研性向、艺术性向、社会性向、企业性向和常规性向六种。同时,他将工作环境也分为同样的六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