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学组织形式合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六)文纳特卡制
• 美国教育家华虚朋1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纳特卡 镇公立学校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这种教学 组织形式,课程分两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 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学习历史、地理方 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通过音乐、艺术、 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来培养学 生的“社会意识”。这一形式的特点是:第一, 按单元进行学习,各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 具体的 学习内容,并配以小步子的自学教材。第 二,每个单元结束后,经测验诊断,接着学习新 的单元。第三,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教学有两大突出特征。
• 第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二,体现主体活动的多样性。
• 课外教学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小组活动、班级活动、 年级活动、校级活动。
• (二)现场教学
• 现场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其 他现场(纪念馆、博物馆、山川、河谷等 等)进行教学。
• 三、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1、特殊的师生互动 • 2、特殊的时空安排 • 3、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 不同的分类。通常是根据教学单位的规模 和师生交往的程度来划分教学组织形式。 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可分为个别教 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小班教学、大 班教学、合班教学):按照师生交往的程 度划分,可分为直接的的教学组织形式 (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等) 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学习、 伙伴学习、合作学习、广播电视教学、计 算机教学等)。
•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 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 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 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 办法进行教学。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 室和教学设备,对经济和文化教育落后地 区的普及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 四、当代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 (一)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 单位趋向合理化
学实践中表现出难以克服的缺点: • 1、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
操作能力。
(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
•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 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全班上课,二是班内 分组教学,三是班内个别 教学 。
• 1、全班上课。
• 其主要特点是:
• (1)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施教,又使学 生所有的反应再反馈给自己。
• 第一、在采用师生一对一关系时选择了相应的学 习内容和教材,如程序教材,自学参考资料等;
• 第二、由学生在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自定学 习进程,安排学习活动;
• 第三、采用了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如教学机器、 音像设备等。现代个别化教学使教师和学生结成 一对一的教学关系,但并不是纯粹的个别教学, 学生的学习仍然有集体活动的成分(如小组讨论 或汇报等),并间接地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节、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 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 (一)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 课堂教学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 •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 虽然课堂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但在长期教
• 个别化教学中出现的有影响的形式主要为:不分 级制,小队教学或称“小队协同教学”,活动课 时制,以及选科制。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组织与教案编制
•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一)备课 • 1、钻研教学材料。 • 2、了解学生 • 3、设计教学方法。 • 4、拟定教学计划。首先,要拟定学期
教学进度计划。其次,拟定单元计划。 最后,要拟定课时计划。
•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兼容了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与 个别教学的优点。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作用 得到了充分体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 学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态度的培养。
• (九)开放课堂
• 开放课堂又称开放教学。源于本世纪30年代进步 主义者的教育主张,二战期间在英国的幼儿园得 到采用,60年代在小学推广,70年代传到美国并 在小学得到采纳。
• 与道尔顿制相比,这种教学形式更加强化了教学 的个别化,尤其是所创用的小步子教学的原则, 对程序教学影响很大。
• (七)分组教学
• 为解决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的弊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了 分组教学制。有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外 部分组、内部分组等。
• 分组教学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水平差 异进行分层教学,便于教师组织教学,能 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要 求,有利于因材施教。其弊端则表现为: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能力强的学 生易滋生骄傲情绪,能力差的易产生自卑 感;同时,缺乏不同水平学生间的相互交 流。
• (2)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 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
• (3)教师的讲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 源,但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同学进行 多向交流;
• (4)教师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直 接影响学生并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反应。
• 2、班内分组教学。
• 班内分组教学,指根据教学 或学习的各种需要,把全班 学生再细分成若干人数较少 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 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 进行教学或布置他们共同完 成某项学习任务。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 (一)个别教学
• 个别教学产生于古代,是漫长的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 织形式。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 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 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学生年龄和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进度缺乏 计划性与系统性;教学活动和教学时间没 有明确的规定。总的来说,这种教学组织 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却 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
• 其特点是教师不再分科系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 而是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 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对这一教 学组织形式,人们褒贬不一。
• 教学组织形式,总的来说可划分为个别化教学、 集体教学、和综合 教学三类。其中,个别教学、 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开放课堂基本可以划分 为个别化教学一类;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导生 制可划分为集体教学一类;特朗普制则是属于综 合教学类。
• (三)班级授课
• 从16世纪末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 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扩大学校教育的规模,增 加教学内容。在欧美的一些学校最早出现了以班 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
• 班级授课,是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大致 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 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 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斯对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从理论上加以整理与 论证,使之确定下来,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的发展而基本定型。工业革命后,这种教学组织 形式在欧美逐步推广开来。在我国,1862年京师 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1903年的癸卯学制以 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 (八)、特朗普制
• 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劳伊德. 特朗普在20世 纪50年代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 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 一的上课时间。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之后的 小组课,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学材料,由15— 20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 研习、作业。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 小组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
• (二)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 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 (三)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 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 (四)探索个别化教学
•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欧美等国在继续推行 能力分班分组的同时,继承早期个别教学的优点, 开始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试 验并推行许多以个别化教学为标志的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
• 班级授课有班、课、时三个特点。
• 第一、以班为单位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 进行教学,班级是按照学生年龄和知识水 平编成的,且人数和成员固定。
• 第二、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学年分成许多既 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许多部分,每 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 步骤地展开。
• 第三、每一课都限定在统一且固定的单位 内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 这种教学形式的特征是:在班级中,教师 把教学内容传授给一部分导生,再由导生 转授给其他学生。这是英国“双轨制”教 育体制的具体体现。
• (五)道尔顿制
• 随着班级授课制在学校中的普及, 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 特提出并施行的。
•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 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 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 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 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教师考查, 合格后,又接受新任务。
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
•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 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 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 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 序。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内涵有:
•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确 定学习进度,能够较好地照顾到个别 差异。但要依赖学生高度的自觉性; 由于没有固定班级组织、学生之间缺 乏相互作用,彼此毫不相干,不利于 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不 再按教材系统授课,难以确保教学内 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形成学 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任务不受课 时限制,尤其是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 用,也难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效率。
• (四)贝尔—兰卡斯特制
• 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 于19世纪初的英国。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 器生产过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生产需要 并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只给 工人以最初级的教育。教师教年龄大的学 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 或学习差的学生。因由教师贝尔和兰卡斯 特创建,故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
• 其主要特点是:
• (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班 级依然保留。
• (2)小组不是永久性的,而是临时性的,主要为 具体的教学活动而组建。
• (3)各小组的人员也不固定,小组规模的大小要 视学生的发展阶段、班级人数、学科的不同、所 布置的课题和作业的类型及其量的不同具体地决 定,小组的人数,一般幅度可在2——10名之内。 但这种组织形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分组的 科学依据,二是有足够的教师配备。
• (二)群体教学
• 群体教学又称“班组教学”,是初级的集体教学 形式。它存在于欧洲中世纪末期至文艺复兴时期 的学校教育中,也表现在我国宋、元、明、清各 代的官学和书院的教学活动中。其基本特征是: 教师向一群(几十名)学生授课,但不是固定的 班级,学生彼此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学习进度、 修业年限也不一样;由数名教师分工负责班组的 教学工作,一般由一个教师主讲,若干名教师辅 助讲授;主要由教师个别地给每个学生讲授、指 导,同时班组学生也共同进行某些学习活动,如 朗诵、讨论等;学校有修业计划和具体安排的章 程,但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制度,学生入学、肆 业、毕业,都不固定。正是群体教学的发展,为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奠定了基础。
• 3、班内个别教学。这是在课堂情境中进行符合学 生个别差异的教学,主要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 学习的教学材料发生接触,并辅以教师和学生之 间的直接接触。
• 二、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 (一)课外教学
• 我国当前中小学的课程主要分两大类:即学科课 程和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的 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组织 形式。课外教学是指进行活动课程教学的组织形 式,是学校教学工作中日益重要的组织形式,是 教学组织形式现代发展的产物。
• (二)上课 • 要上好课就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要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