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物态变化-学案(新)
部编版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物态变化
章内容包括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在知识结构的安排上,本章首先介绍了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仅仅
能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从而认识到制定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对温度的认识和教材中关于温度是物体的冷热
描述固、
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
教思。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18章 物态变化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8章物态变化学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掌握物态变化,知道吸热和放热,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分辨物态变化学习难点:物态变化的应用学习过程:知识板块一:构建知识体系一、知识结构温度概念: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的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制造原理使用前观察使用方法怎样放:何时读:怎样读: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使用前要先读数时 离开人体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知识板块二、典型习题(一)温度与温度计1、下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过程中正确的是()A B C D2、℃℃℃甲乙丙温度计甲的示数为:温度计乙的示数为:温度计丙的示数为:3A. C .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二)熔化和凝固1、如右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硝酸锌熔化图象,看图答题。
(1)硝酸锌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晶体非晶体温度-时间图像区别: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时间温度时凝固成晶体条件:(2)硝酸锌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而温度。
(3)硝酸锌的熔点是 0C。
(4)在6~8分钟内,硝酸锌处于态。
(5)当温度为350C时,硝酸锌处于。
A.固态 B.液态C.固、液混合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能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A的初温为40℃;信息二:。
信息三:。
信息四:。
3、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继续熔化,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不变B. 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冰不能吸收到热量C. 正在熔化的冰高于0℃,因此不会熔化D. 正在熔化的冰低于0℃,因此不会熔化(三)汽化1、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填“上升”、“不变”或“下降,”),但需要热,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是因为此时的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复习目标】1.估计生活中常见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使用方法。
2.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熟练辨别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3.回忆探究“固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的实验过程,知道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以及实验过程中一些相关知识。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课堂活动】中考链接一: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3.在实验室里,将一直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 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中考链接二: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A:冰棒含在嘴里变成糖水() B:冬天早晨看见草上的霜()C:自来水管“出汗”() D:夏天,湿衣服变干()E: 用久的电灯灯丝变细() F: 清晨的雾散去()G: 冬天,河水封冻了() H: 烧水时冒“白气”()其中,属于吸热的是属于放热的是中考链接三:例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实验中,试管放置的位置要求 。
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好处是 。
(3)小聪同学实验时发现该物质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该物质熔化时间的方法。
(4)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t 1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6)第t 1和t 2时刻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中考链接四: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_min 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 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教案标题:物态变化教案目标:1. 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
2. 掌握物质的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和转变规律。
3. 能够利用实验演示和问题解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如:“你在冬天接触到的雪是什么物态?”、“铁器为什么会生锈?”等。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凝华等,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 阐述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如形态、分子运动情况、密度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
3. 实验演示(20分钟)-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如观察冰块的熔化过程或水的汽化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问题解析,如:“为什么冰块在加热的过程中会逐渐融化?”等。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探究和分析能力。
4. 拓展应用(10分钟)- 给学生布置一个小组活动任务,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和分析,解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如金属熔化、水汽化等。
- 鼓励学生运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将他们的发现和解释呈现给全班。
5. 小结和评价(5分钟)- 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或进行反思,检验他们对于物态变化的理解程度。
- 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资源和评估:- 物质的三种物态示意图- 实验材料:冰块、加热器、温度计等- 小组活动任务- 问题解析作业评估方式:- 学生在实验演示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问题解析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学生在小结和评价环节中的思考和回答能力。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掌握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二、导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2.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互相转化;3. 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4. 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进修任务: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
4. 活动二: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变化,探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5. 活动三:设计小组展示,展示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汽化、冰的融化等。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四、导学反思1.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评判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进修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拓展延伸1. 通过实验或观察,探究其他物质的物态变化规律;2. 钻研物态变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利用科技手段,探索物态变化的新领域。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2. 观察平时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记录并总结;3. 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展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物态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和探究平时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进步,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执笔:审核:一、教学内容:《温度计》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温度概念(2)了解生活中常见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温度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结构(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温度计使用方法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的求知欲望(2)使学生勇于探索身边的物理三、学习重点教会学生掌握温度计使用方法四、学习难点理解温度概念五、学法指导:观察法,实验法六、学具准备:体温计,温度计,寒暑表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为什么我们冬天穿棉袄夏天穿短裤?(冬天冷夏天热)物体冷热用“温度”表示。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1、温度的概念(操作)试判断冷水热水,讨论:什么叫温度?2、温度的单位阅读后讨论:温度的单位怎么规定的?你可以也规定一套单位吗?3、温度的测量阅读后讨论:测量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你能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测温度的工具吗?4、温度计分类常见温度计有哪些?5、温度计使用(做一做)怎样使用温度计测温度?要注意那些问题?(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度3、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4、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5、(1)使用前看清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a-----,b-----,c-----、6、红外线温度计(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体温表的变化范围应该是________2、在42和图4、2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96分钟内与9合作探究《人工造“雪”》对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
鲁科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知吸热和放热现象。
2.规律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如相变温度、相变压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知识拓展:介绍物态变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供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梳理,巩固基础:以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
3.问题驱动,启发思维:设计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提升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熔化、凝固、汽化等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态变化规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通过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物态变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分享、互助、成长的快乐。
5.课后阅读:推荐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科普读物或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7.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增进家校互动。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4.利用实验、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兴趣和认识。
5.设计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态变化》 导学案
B冰棍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解析:“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选择C选项。
例2: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图甲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
A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B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min。
六、课后作业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松香、沥青等。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二)难点
1、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四、典型例题
例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定义、吸热或放热情况。
3、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有固定的位置。
初中物理物体物态变化教案
初中物理物体物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及物态变化的定义。
-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 能够识别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
- 运用图示和模型,模拟物态变化过程,增强直观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 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增强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物态变化的定义。
- 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特点及实例。
教学难点:-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教学准备:-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温度计、加热器等。
- 教学媒体:PPT、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等,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对物态变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新课导入(10分钟)- 介绍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特点。
- 讲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即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类型(15分钟)- 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特点及实例:1. 熔化:固态→液态,如冰融化。
2. 凝固:液态→固态,如水结冰。
3. 汽化:液态→气态,如水沸腾。
4. 液化:气态→液态,如蒸汽冷凝。
5. 升华:固态→气态,如碘加热。
6. 凝华:气态→固态,如水蒸气凝结。
四、实验探究(15分钟)-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五、总结与复习(10分钟)- 通过PPT或黑板,总结物态变化的六种类型及其特点。
- 复习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关系。
六、拓展与应用(10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冰雪融化、衣物晾干等。
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物态的变化》复习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物态的变化》复习学案设计人: *** 审稿人: *** 班级姓名【知识梳理】一. 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规定为0℃,为100℃。
2.温度计:(1)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①估:估计。
②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
④放: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
3.体温计:(1)用途:测量(2)特殊结构: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设计了。
(3)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是。
(4)使用:(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把水银。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固。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我们称为 ,如海波、冰、各类金属等。
3.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升高,这类固体我们称为,如松香、石蜡、玻璃等。
4.晶体时的温度叫熔点,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定义:物质由变为的过程。
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2.液化(1)概念:物质从变成的过程。
(2)特点:热量。
(3)方法:、。
(4)应用:气体液化,使其体积,便于贮存和运输,例如煤气罐中的液化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概念:物质由直接变成的过程。
(2)特点:热量。
(3)应用:生产中常用干冰升华获得来冷藏食物或实施。
2.凝华(1)概念:物质由直接变成的过程。
(2)特点:热量。
(3)常见现象: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等。
【聚焦考点】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例1.(2021春•浦东新区期末)在图中,温度计A的最小分度值为℃。
温度计B的测量范围为℃,它现在的示数为℃。
其中,为体温计(选填“A”或“B”)。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教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教学案北师大版课题(课型)物态变化学生目前情况(知识遗漏点):复习课教学目标或考点分析:1.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教学重难点:1.温度计的原理、使用、读数;2.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液体的沸腾过程。
教学方法:复习基础知识————例题讲解————巩固训练一、个性化教学过程:【知识体系】:(1)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2)、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七年级下册科学《物态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从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教师强调物态变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露水的形成等,使学生认识到物态变化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物态变化的规律。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科学探究充满热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特别是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常见物态变化类型的识别及实际应用,如凝固、熔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物态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表达、倾听、协作的能力。
6.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查找关于物态变化的趣味科普文章或视频,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物态变化(1-4节)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年级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章:物态变化(1-4节)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人教版物理年级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第1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1. 定义:物质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2. 分类: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熔化、凝固。
第2节:熔化与凝固1.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2.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第3节:汽化与液化1. 汽化: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2. 液化: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第4节:升华与凝华1. 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
2. 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3.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以及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冰块、水、酒精灯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荧光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冰箱中的冰块,提问冰块在室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2. 知识点讲解:1)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物质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包括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熔化、凝固。
2)熔化与凝固:固体变为液体为熔化,液体变为固体为凝固。
3)汽化与液化:液体变为气体为汽化,气体变为液体为液化。
4)升华与凝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为升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为凝华。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物态变化现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其特点。
6. 实验演示:进行课堂实验,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021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导学案 doc
2021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导学案 doc----f43f04b6-6ea0-11ec-811e-7cb59b590d7d2021-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导学案doc2022-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状态变化指导案例【知识回顾】1.温度是表示温度的物理量。
所有物体都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称为单元,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特性制成的。
将温度计的温度设置为0度,将温度计的温度设置为100度,温度计的量程为,分度值为。
2.3、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o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6.把一块0℃的冰放进一桶0℃的水里,然后把它放在一个0℃的房间里()a.冰的质量将减少B.冰的质量将保持不变C.冰的质量将增加D.上述任何情况都不会发生。
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烧杯,使杯中的水沸腾,在烧杯中插入一根装满水的试管,试管中的水将变成a。
试管中的所有水都不会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
都可以达到沸点,可以沸腾[]C。
都可以达到沸点,但不能煮沸。
加热时间稍长,可以煮沸8、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舞台上用干冰制冷的方法形成的白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舞台上“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喷口排放的“白色气体”是由喷口D排放的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
在这三种情况下,“白色气体”是由空气中的原始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9、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
鲁科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物态变化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4.针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答和澄清,确保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思考和总结,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有趣的实验和互动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态变化,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物态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物态变化的本质和应用。
鲁科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物态变化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鲁科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物态变化复习。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小结: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和心得体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和实验教学等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物态变化【考纲解读】深圳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学科的命题,以深圳市《深圳市中考考试说明》—理化部分为依据,尊重学情,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在延续往年试卷风格的基础上,试卷突出了物理的“活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始终关注基于“学以致用”基础上的教、学、考之间的融合,引导教师从猜题、押题、刷题中解放出来,将目光转向对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
【考点分析】2015、2016、2017、2018、2019连续5年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察熔化、液化、汽化现象及其吸、放热特性,也考察了晶体熔化曲线,总体上看考察的比较简单,分值稳定在1.5分,较易拿分。
预计2020年中考会继续侧重考察液化、汽化、熔化、升华、凝华以及晶体熔化曲线。
【真题拾遗】2015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解析:A、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1℃.故A错误.B、海波是一种晶体,而图象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错误.C、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雪糕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因为身体上水发生蒸发现象,蒸发吸热.故D正确.答案:D.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温度计的读数,物态变化,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有意义!2016年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两杯水,温度高的含有的热量多B.冬天晒太阳使身体变暖,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C.酒精灯中的酒精燃烧一半后,剩余酒精的质量和热值都减小一半D.去年冬天,深圳下起了小雪,雪花熔化时要放热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物体发生热传递时,我们才用热量这个概念,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A错误;B、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正确;C、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无关,故C错误;D、雪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答案:B.4.对如图描述正确的是()A.甲: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B.乙:体温计读数为6.6℃C.丙:内燃机在此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丁:音叉和长笛的音调、响度、音色均相同解析:A、由图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A正确;B、由图可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6.6℃,故B错误;C、由图可知,此图为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发声体不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D错误.答案:A.2017年3、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解析: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A、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很容易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在运输车上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品降温.故A错误;B、冰块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把食材放在冰块上,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B正确;C、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汽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C错误;D、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的是冷凝剂汽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故D错误.答案:B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汽化和升华都需要吸收热量;②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2018年4. 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 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 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 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解答:A、蒸粽子时,锅里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说法错误;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闻到阵阵香气,这是扩散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C、当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说法错误;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说法错误。
答案:B分析:(1)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是形成“白气”的原因;(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扩散现象;(3)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段,晶体内能不变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解析】A.温度计读数,液柱所在刻度在0℃下方,且分度值为1℃,故读为−4℃,该选项符合题意;B.此图像为晶体熔化图像,晶体熔化时吸热,故内能增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是凝华,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小狗伸舌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吸热的原理,不是放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模拟演练】1.柴静录制的纪录片“苍穹之下”使人们对雾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它和“雾”一起称为“雾霾”.有关雾和霾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液化现象引起的,液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B.霾是扩散现象引起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汽油燃烧将内能转化成化学能,燃烧不充分排出的尾气是造成霾的原因之一D.电能清洁无污染,因此电动汽车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减少霾的产生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冬天哈出的“白气”B.正在消融的冰冷C.夏天湿衣服晾干D.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3.视频《穹顶之下》在网络上热传,该片提醒人们关注雾霾,重视环保,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错误的是()A.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等污染物不易扩散造成的B.PM2.5是形成雾霾的“元凶”C.雾霾会引起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D.雾和霾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5.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6.如图所示是热现象的一些情景或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清晨昆虫和植物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测温枪”可以不接触人体而测出人的体温C.加热水使试管塞子冲出去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移和转化D.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7.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8.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9.生活中人们发现,如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B.水蒸气与液态水的化学性质不同C.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减少D.水蒸气与液态水烫伤都可能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10.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1.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白雾是水蒸气12.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置于常温下,表面会变湿,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凝华D.液化13.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液化B.凝华C.汽化D.凝固14.如图是我是新宁莨山八角寨美景:峰峦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15.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16.在寒冷的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这一现象属于()A.熔化B.凝华C.液化D.升华17.下列有关热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春天早晨出现的雾是液化现象,这一过程要放热B.闻到桂花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降温,这是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D.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不变,温度升高18.如图所示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蒸饺﹣﹣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牛肉面﹣﹣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回锅肉﹣﹣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D.玉米排骨汤﹣﹣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19.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雪B.露C.霜D.冰2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21.深秋的大巴山常常出现“缥缈的雾,晶莹的露,轻柔的雪,凝重的霜”这种现象,你对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升华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D.“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2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小叶轮的转动说明永动机是可以实现的D.小叶轮转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23.福城郴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资兴的“迷漫小东江”、宜章莽山的“翠屏雾海”、汝城热水温泉上的“白雾”,这些景观中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24.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水蒸气变为“白气”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液化C.汽化D.熔化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B.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26.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山间的“云海”B.瓜叶上的“霜降”C.花草上的“露珠”D.江河的冰雪“消融”27.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8. 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 汽化现象B. 升华现象C. 凝固现象D. 凝华现象29.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 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 樟脑丸越放越小D. 冰箱冷冻室的内壁结出“白霜”30. 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31.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B.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C. 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 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32 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 杯中液态氮放热B. 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 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 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33.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 同时沸腾B. 稍后也沸腾了C.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第33题图第34题图34.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冰是晶体B. 冰的熔点是0 ℃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5.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36. 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37. 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风吹过,人便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B.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升华要吸热C.物体的温度高,是因为它具有较多的热量D.运载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比热容大38.(2019孝感)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