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漢語重要知識點整理

1、古書的註解:

(1)古书注释的时间:汉代

(2)古人注古书的目的:简言之就是为了读懂古书。

(3)今天學習古註的目的:古人的註解一般比較簡略,註解的體例和術語比較生疏。(4)常見的古書註解大家:

漢代的有:鄭玄、毛亨、孔安國、馬融、何休、趙岐。晉代的有:杜預、郭璞,范寧。魏代的有:王弼、韓康伯、何晏。唐代的有:陸德明、孔潁達、賈公彥、徐彥、楊士勛、唐玄宗。(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为傳注體、義疏體、集解體。

①傳注體:以解釋文獻詞句意義為主的註釋體例。常見的名稱(术语)有“傳、註、箋”。

傳:是傳述的意思,指傳述古代經文的文義。從傳述的內容來看,有的側重在敍述事件的原委,如《春秋左氏传》,有的侧重在解释字词,如《毛詩詁訓傳》。

注:取義貫注,文義艱澀,需要適當地加以解釋纔能通曉,就如同水道阻塞,必須貫注纔可通暢。所以“注”就是詮釋的意思。“注”,古書又寫作“註”,二者音義同。

箋:是表识的意思。本指讀書時有所領悟,便用筆標誌在原文的一側,所以註文比較短小、簡約。它不但註釋經書的原文,亦對原有的註解予以補充和修訂。

疏:亦叫“正義”。唐代以後出現的一種注釋術語。不僅解釋原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釋作注。

*注疏体例

一.字形上所显示的内容:大字是正文,双行小字的是注疏。

二各家注疏内容排列顺序: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毛亨的传,如“贯事也”;“笺云”之后的注是鄭玄的笺;[疏]字以下的内容才是孔潁達的疏。宋代以前,注和疏是分成两本书印行的;宋代以后,为了阅读的方便,才把注和疏合成一本书。如果一段之中有幾個注,疏就放在幾個註后,如果只有一個,疏就放在一個之后,上面的例子就是把疏放在幾個註之后。

三.疏的內容排列順序: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註文。先略引被疏的文字,一般是起迄各引兩三個字(如“‘碩鼠’至‘得我所’”,“傳‘貫事’”,“箋‘碩大’至‘是徙’”),然后再疏,中間用圓圈隔開。

*《十三经注疏》的基本体例(以孔潁達的《毛诗正义》为例)

1.書中有正文和註文,註文包括毛傳、鄭箋、陸德明音義(又叫“釋文”)、孔疏。

2.原書直排,其中單行大字是《詩經》正文,正文雙行小字是註文。

3.註文先列毛傳,但沒有“傳”來標記,只是對正文作註,毛傳之后有“箋云”作標記的,其后是鄭箋的文字。

4.鄭箋之后的大圓圈是一種起區別作用的間隔號,其作用:A.區分傳、鄭和音義的界限,即圓圈之后是陸德明的釋文。B.圓圈用在“疏”文置中,標明疏文的段落。

5.註文中用方括號括起來的“疏”,錶明其后的文字是孔潁達的“疏(正義)”。它的體列先列詩的正文或毛傳、鄭玄的起迄之處,用圓圈隔開,此后有“正義曰”三字,以下纔是“疏”的正是說解。一般先疏正文,再疏註文。

我們以上是以今通行的《十三經》中的《詩經》為例,其中作註的人是毛亨、作箋的是鄭玄,作疏的是孔潁達。

②義疏體:是一種經、註兼釋的體例。經指古籍原文;註一般指漢代后的註釋。

③集解體:滙集諸傢註釋的一種體例。

*古書註解的內容

1).釋詞:

解釋字詞是註釋的重要內容,漢代經師的傳註都是把釋詞放在註釋的首位。

釋詞的方法有三種。

第一,形訓,依據字形來解釋詞義的方法。

第二,聲訓,通過聲音的關繫來解釋詞義的方法。用同音或音近詞來解釋詞義是“聲訓”的特點。

第三,義訓,直陳詞義的訓釋方法。一般用同義詞或近義詞去解釋。如:“增,益也。”

20.通句:通釋全句。在釋句的基礎上,有時還需串通全句。這種方法又分兩種方式:

(1)串講,即在釋詞以后,再綜閤起來,貫通全句,通釋句義。

(2)釋句:是就深入理解全句的有关问题加以解释或说明,它不是对全句进行串讲。

(3)解事:详细补充事实或解说典故的出处。

*古書註解的術語

1.釋義術語:

(1)曰,為、謂之(之謂):

可譯為“叫、叫做”。解釋詞義之用,主要以之區別同義詞、近義詞的差別。

在釋詞方式上是所釋意義在前,被釋詞放在“曰,為、謂之”之后。

(2)謂:

主要是用于以狹義釋廣義,以具體釋抽象,以分體名釋總名。

被釋詞放在“謂”的前邊,釋詞放在“謂”之后。

(3)貌,之貌:

“貌”本指事物外表的形象,用作註疏的術語,則表示某種情貌。

它一般用作動詞或形容詞之后,表示事物、行為的性質或狀態。相當于“……的樣子”

(4)猶,猶言:

往往是用近義詞訓釋,或者是用引伸義解釋本義,註釋詞和被釋詞的意義相近。

“猶”一般是用來解釋單音詞的;“猶言”多是用來解釋詞組或串講語句的。

2.聲訓術語:

“聲訓”是用詞的音、義關繫進行釋義的方法,由于詞的音、義關繫可以反映詞與詞的親緣關繫,所以“聲訓”註釋的方法,也是通過詞與詞的親緣關繫揭示詞義的方法。

(1)之言,之為言:

註釋詞與被釋詞聲音同或近,意義相通。

(2)之猶言:

“之猶言、之言、之為言”都是通過聲音的關繫解釋詞義的。

3.註音術語:

(1)讀為、讀曰:

這兩個術語是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的。其實也是屬于聲訓類術語。

(2)讀若,讀如:

這兩個術語主要是用同音字來標明讀音。

“讀如、讀如”一般是用來註音,沒有意義關繫。但有時也用本字來註假借字。另外註釋字與被釋字的讀音不盡相同,有的隻是音近。

(3)如字:

指明一詞多音的術語。一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讀音,其中表示本義的讀音叫本音,其餘的讀音是變讀。“如字”告訴讀者,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這個字(詞)要讀本音。

*古書校勘術語

古人註書時常常先行校勘,因為古書版本輾轉流傳复杂,因此文字錯訛較多。不先行校勘,既会誤導讀者,也誤誣古人(古書的作者)。校勘的術語常見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