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
古代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古代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古代语文是指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修辞和古代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古代语文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按照语法、词汇、修辞和古代文学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古代语文的语法知识点总结1.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包括实物名词、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
名词的数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名词的属格和格有所不同。
2.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形式和用法。
3.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古代汉语的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动词应用也非常广泛。
4.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语,分为定语形容词和状语形容词。
古代汉语中的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有着具体的语法规则。
5.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包括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等。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副词的运用。
6. 介词介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包括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等。
古代语文中的介词使用要注意其搭配和语法规范。
7.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或句子的词语,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转折连词等。
古代汉语的连词使用也有着一定的规范。
8. 句法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主要包括主谓宾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列句等,句式多样,语法规则丰富。
二、古代语文的词汇知识点总结1. 历史词汇古代汉语中有着许多历史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例如:王、侯、相、卿、士、徒、商、农、工等。
2. 文学词汇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词汇丰富多样,有不少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专有的词汇。
3. 宗教词汇古代汉语中的宗教词汇主要包括佛教、儒教、道教等方面的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吐血整理的古代汉语重点整理
古代汉语重点整理(根据范新干和郭攀,欢迎补充)因为范新干给出了具体页数,所以就只列出了相应内容。
一、文化常识历法部分:年、岁:年和岁有不同的意思。
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阴历年,一年12或13个月,354或384日。
岁相当于今天的阳历年,一年12个月,365或366日。
“岁”的意义来源于岁星(即木星)。
岁星在天空运行一周的时间约等于人间谷物成熟十二次,于是把岁星运行一周的十二分之一称为一岁。
岁也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谓回归年,又叫太阳年。
三正:春秋战国时代有夏历、殷历、周历三种历法。
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月建不同。
“建”指“斗建”,即北斗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
“正”即“正月”,岁首之月。
因三种历法的正月不同,所以叫“三正”。
夏历正月北斗指寅,周历北斗指子,以此类推得出其它月份。
诗经中(一之日,二之日等)用的是周历,现在用的农历都是夏历。
四时:又叫“四季”。
因气温、雨雪情况依次冠以春、夏、秋、冬四个名称。
后来依夏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分别称为孟冬、仲冬、季冬。
分至和气:分至就是二分二至,即冬至、春分、夏至、秋分,以此将一回归年的长度划为四等分。
划为二十四气是包括分至在内在二十四个历法术语,用它们把一回归年等分。
朔望、弦晦和时辰:一月之中有几日分别叫做朔、上弦、望、下弦、晦。
这是根据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不同角度而定的。
初一日叫“朔”,取日月合朔后的第一日之义,即月亮居中三个天体成180°;十五或十六日叫“望”。
三十或二十九日为晦,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取义于月光隐去。
周以前的文献中从朔到上弦叫“初吉”,从上弦到望叫“既生魄”(魄有时写为霸),从望到下弦叫“既望”,从下弦到晦叫“既死魄”。
姓名部分:姓、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姓的作用是:明血缘、别婚姻、崇恩爱、厚亲亲。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今天的汉语体系。
在汉语史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就汉语史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一、古代汉语的起源汉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文字系统逐渐形成,汉语也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
最早的汉语文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来记录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青铜器上,用来记录当时的礼制、文字、音乐等方面的信息。
在战国时期,古代汉语开始进入成熟期,文字系统也逐渐完善起来。
在战国时期,古代汉语逐渐形成了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书面语逐渐取代了口头语成为了官方语言,古代汉语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汉字的发展汉字是汉语文字的基本元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汉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这是最早的汉字形式。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规范了汉字的书写规则,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从此以后,汉字逐渐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文字,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志。
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了解。
比如,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的字体形成了不同的书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另外,汉字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这些文化对汉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汉语的发音问题汉语的发音问题一直是学习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都是汉语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汉语时期,汉语的发音规则主要由天然的发展而来,没有明确的体系。
而在宋代,有人提出了“等韵”的说法,认为汉语的韵母有等级之分,这是中国语音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基本词汇: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如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等。
2. 语法规则:了解古汉语的语法规则,包括词序、主谓宾结构、动宾关系等。
3. 古汉字学习:学习古汉字的读音与意义,熟悉古汉字的常用写法和组合方式。
4. 常见文言文篇章:熟悉课本上常见的古文篇章,能够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5. 句式结构:了解古汉语的常用句式结构,掌握句子的基本构成与变化。
6. 文言文修辞手法:熟悉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7. 古代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掌握古代文人学者的思想和作品。
8. 阅读理解能力:强化阅读古文的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和脉络。
9. 造句能力:学会运用古汉语的词汇和句式结构,能够灵活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10. 古汉字书写:学习古汉字的正确书写方式,能够准确地写出古文中的汉字。
以上是古汉语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对古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献中的直音、读若、反切等注音材料。
(1)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2)读若:通过比况的方法用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注音。
(3)反切: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2、声训材料:声训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去解释词语的一种训诂方法。
声训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语音情况,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古音的参考材料。
3、五音:最早见于《玉篇。
五音声论》。
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4、七音:是由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的。
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将古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
(1)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
(2)阳声韵指以鼻辅音n/m/g收尾的韵。
(3)入声韵指以塞因p/t/k收尾的韵。
6、叶韵:把古诗中不和谐的地方改成他们认为和谐的读音,这就是“叶韵”,也称“协韵”。
7、读破:也叫“破读”,是古代一种改变字或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意义或词性的方法,主要是改变声调,且多数是把原来的非去声字变读为去声字。
8、三平调(下三连):属于平平脚句型——五言的句式为()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句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即诗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是写格律诗的大忌。
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
9、犯孤平:属于仄平脚句型——五言句式为()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平指以上两个句式的诗句中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声病。
由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变通原则,前面的两种格式容易犯孤平。
10、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
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古代汉语的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多为义理丰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词性: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较多,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变化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比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词语的顺序。
2. 语法成分:古代汉语的语法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3. 语气:古代汉语的语气较为严谨,常常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古代汉语常常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对偶: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四、古代汉语的韵律1. 音节:古代汉语的音节较为简单,一般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2. 韵脚:古代汉语的韵脚是指诗词中的韵部,根据字的韵母和声调来进行分类。
3. 韵律:古代汉语的韵律是指诗词中的格律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形成韵律美。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1. 诗歌:古代汉语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押韵和格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散文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
3.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具有古典、严谨的特点,常常用于史书、经典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多变,修辞手法独特,韵律美妙动人。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大二阶段,学习古代汉语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大二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1. 多音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含义。
2. 辞章句读:古代文献中常采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要注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3. 四声八调:古代口语中有四声八调的音调变化,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字在不同声调中的发音规则。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1. 出土文字: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和基本解读方法。
2. 字形演变: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与区别。
3. 假借字:了解古代汉字之间的相互借代现象,如“蜀”字的发音替代、“殷”字形的借用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1. 文言文句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修辞手法等。
2. 虚词使用: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如“之”、“乎”、“兮”等的语义和用法。
3. 句读和转換:熟悉古代汉语中的破折号、问号、句读音、并列句、复句等的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诗经》:了解古代汉语的韵律、格律体裁,如诗的五言、七言和风格特色等。
2. 《论语》和《孟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如用典、比喻、反问等。
3. 古代戏曲:熟悉脸谱、唱词、曲调等古代汉语戏曲表演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五、古代汉字的使用1. 姓名命名: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命名原则,如以字面意义为基础、崇尚典故、喜用谐音等。
2. 字的辨析:熟悉古代字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字义的技巧。
3. 古籍阅读: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史记》、《左传》等的解读技巧。
总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规则、诗词鉴赏以及古籍阅读等知识点,是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先秦时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
古代汉语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历史文献以及古代思想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
一、音韵规律1. 声母韵母:古代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其中声母指的是在韵母之前的辅音,而韵母则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2. 声调:古代汉语的音节有四个声调,声调的变化对于词义的区分非常重要。
二、古代文言文基础1. 六经:六经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论语》等,阅读这些经典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常用句式:古代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的句式,如“曰”、“谓之”、“之所以”的用法等,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三、古代汉字学习1. 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部首可以帮助记忆和辨认汉字。
2. 偏旁:偏旁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通过学习偏旁可以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汉字。
3. 字义辨析: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字义相近的词语,通过学习这些字义的差异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四、礼仪文化与古代文化表达1. 礼仪文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与礼仪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了解古代礼仪文化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化及其传统价值观念。
2. 成语典故:古代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对于理解古代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古代思想有重要作用。
五、古代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具有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语言精练等特点,通过鉴赏古代诗词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词牌音律:古代词牌是指词曲中的一种韵律模式,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音律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演唱词曲作品。
通过以上对古代汉语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掌握古代文献和文化的核心要素。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体字;那个笔画较繁的形体是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少量简化字是现代新造的,在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书中根本不会出现。
1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之间的部分形体而来:肮一肮(替换形符)补一补(替换声符)汉一汉(用符号替换繁体字的部份形体)2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省减部分形体而来:奋一奋飞一飞儿一儿3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的草书楷化而来:乐一乐为一篇头一头4没有形体关系,从不同角度或用新的偏旁重新构形:体一体丛一丛惊一惊二大量简体字古已有之,跟繁体字有一定关系。
1原本是异体字:礼一礼(〃礼〃字见《玉篇》)粮一粮(〃粮〃见《墨子・非攻中》)2原本是古今字:舍一舍卷一卷3古书上曾借用过:夸一夸(在〃自大”的意思上借用过)三在古书上原本是意义不相干的两个字,现在把笔画较简的字拉来充当笔画较繁的字的简化字,以简代繁,混舄一个。
1同音代用:丑一丑姜一姜谷一毂2音近代用:斗一斗3并无音同、音近的关系:适ku6—适shi腊xi—腊Ia第二节通假字通假字某个词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却偏不用它,而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用以代替它的字就是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就是本字。
如:常一尝,而一能。
通假字的条件I语音条件即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即其声母、韵部必须相同或相近。
2文献条件,即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O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1对应关系:一个通假字可以和一个或多个被通假字相通。
如:与可和誉、旗、举、舆、欤、异七字相通。
a许多通假字,甲可通乙,乙亦可通甲。
如:饰一饬功一攻缪一穆辨一辩以一已焉一谓b有的祇能甲通乙,而乙不能通甲。
如:蚤一早罢一疲3形体结构上的关系:a有的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包容关系。
如:几一机、饥卜一赴义一仪、议千一阡女一如、汝b被通假字篇通假字所包容。
古代语文知识点总结
古代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文法知识1、古代汉语的语序古代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要是以“主谓宾”为主,但宾语可以移到“谓宾主”和“宾主谓”的位置。
例如,“孔子说”可以变为“说孔子”,“我喝水”可以变为“喝水我”。
2、古代汉语的动词性助词古代汉语的动词性助词有“之”、“乎”、“者”等,这些助词在句子中可以扮演连接语法成分的作用,增强语法结构的整体性。
3、古代汉语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虚词包括“之”、“所”、“其”等,它们在句子中没有实际的意义,主要用来连接名词和形容词,构成整体的句子结构和语法体系。
4、古代汉语的连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而”、“乃”、“所以”等,它们主要用来连接句子,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构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5、古代汉语的句式古代汉语的句式主要有“主谓宾”、“主谓补”、“主谓双宾”、“主谓宾宾”等,它们构成了古代汉语丰富多样的语法结构。
以上是古代汉语文法知识的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非常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
二、古代汉语词汇知识1、古代汉语的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这些词类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丰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这些音韵规律在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古代汉语的词语使用和表达方式。
3、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主要包括义、音、形三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更加立体和多元化。
4、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转换和转变,这些词性变化使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更加丰富多样。
5、古代汉语的派生词古代汉语的派生词主要指由词素加词缀构成的新词,这些派生词在古代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扩大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范围。
以上是古代汉语词汇知识的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非常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整理
古代漢語重要知識點整理1、古書的註解:(1)古书注释的时间:汉代(2)古人注古书的目的:简言之就是为了读懂古书。
(3)今天學習古註的目的:古人的註解一般比較簡略,註解的體例和術語比較生疏。
(4)常見的古書註解大家:漢代的有:鄭玄、毛亨、孔安國、馬融、何休、趙岐。
晉代的有:杜預、郭璞,范寧。
魏代的有:王弼、韓康伯、何晏。
唐代的有:陸德明、孔潁達、賈公彥、徐彥、楊士勛、唐玄宗。
(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为傳注體、義疏體、集解體。
①傳注體:以解釋文獻詞句意義為主的註釋體例。
常見的名稱(术语)有“傳、註、箋”。
傳:是傳述的意思,指傳述古代經文的文義。
從傳述的內容來看,有的側重在敍述事件的原委,如《春秋左氏传》,有的侧重在解释字词,如《毛詩詁訓傳》。
注:取義貫注,文義艱澀,需要適當地加以解釋纔能通曉,就如同水道阻塞,必須貫注纔可通暢。
所以“注”就是詮釋的意思。
“注”,古書又寫作“註”,二者音義同。
箋:是表识的意思。
本指讀書時有所領悟,便用筆標誌在原文的一側,所以註文比較短小、簡約。
它不但註釋經書的原文,亦對原有的註解予以補充和修訂。
疏:亦叫“正義”。
唐代以後出現的一種注釋術語。
不僅解釋原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釋作注。
*注疏体例一.字形上所显示的内容:大字是正文,双行小字的是注疏。
二各家注疏内容排列顺序: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毛亨的传,如“贯事也”;“笺云”之后的注是鄭玄的笺;[疏]字以下的内容才是孔潁達的疏。
宋代以前,注和疏是分成两本书印行的;宋代以后,为了阅读的方便,才把注和疏合成一本书。
如果一段之中有幾個注,疏就放在幾個註后,如果只有一個,疏就放在一個之后,上面的例子就是把疏放在幾個註之后。
三.疏的內容排列順序: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註文。
先略引被疏的文字,一般是起迄各引兩三個字(如“‘碩鼠’至‘得我所’”,“傳‘貫事’”,“箋‘碩大’至‘是徙’”),然后再疏,中間用圓圈隔開。
*《十三经注疏》的基本体例(以孔潁達的《毛诗正义》为例)1.書中有正文和註文,註文包括毛傳、鄭箋、陸德明音義(又叫“釋文”)、孔疏。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的历史演变古代汉语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颜体五个阶段。
1. 甲骨文甲骨文始于商代晚期,是中国古代使用的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划而成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
它的文字形态简单,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历史韵味,对研究商代社会和语言文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金文金文是在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出现的一种文字,是在铜器上刻划的文字。
金文的写法较为规范,字形较为规整,结构清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艺术。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汉语书写技艺的逐渐成熟。
3.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所制定的一种标准字体,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阶段。
小篆字的构造原则十分严谨,整体布局规整,笔画工整刚健,线条舒展流畅。
小篆字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汉字书写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4. 隶书隶书是在秦汉时期形成并成为书法新体的一种书写方式,经历过小篆舆灵秦大篆两个时期。
隶书笔画凌厉清劲,结构严谨,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5. 颜体颜体是东汉颜真卿所创的一种书体,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杰作。
颜体字形优美,笔力横秀刚劲,线条变化多样,工整流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二、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具有以下特点:1. 单音节语言古代汉语是单音节语言,即一个字由一个音节组成,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
2. 语法简单古代汉语的语法较为简单,句子结构简洁明了,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用助词和虚词,表达方式更为直接和简练。
3. 多音字古代汉语中有很多多音字,即一个字有多个发音,这给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4. 形声字古代汉语中多数字是形声字,即字的结构中包含有意义的部首和发音的部分。
形声字的存在使得古代汉语具有一种特殊的字形结构,丰富了汉语的表意能力。
5. 文字繁体在古代汉语的书写中,使用了较多的繁体字,这些字形繁复,笔画较多,给人一种古朴而沉稳的感觉。
古代汉语总结知识点
古代汉语总结知识点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书写系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甲骨文。
最初的汉字是象形文字,通过对事物外形或特征的模拟来表示其含义。
后来,汉字逐渐发展演变成指事文字,表示事物的简单神态,比如“日”表示太阳,“人”表示人的形象。
在商代,汉字进入了表意文字的阶段,汉字的结构逐渐复杂,字形也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
到了秦汉时期,汉字进入了繁体字的时代,字形更加丰富多样,书写也日趋规范。
汉字的演变不仅反映了语言的演变,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
二、古代汉语的词汇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经典、文学作品、历史记录等。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些词汇甚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古代汉语的词汇也受到地域和时代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古代汉语词汇也会有所差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古代汉语的词汇更是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深厚功底和想象力,有很多精致的词汇被长期流传和传颂。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古代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虚词、词序、句式等方面。
在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使用更加灵活,主语、谓语、宾语等词在句子中的排列也有其独特的规律。
古代汉语的句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复句、疑问句、感叹句等。
古代汉语的语法体现了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词法规则、语序变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了解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知识点。
四、古代汉语修辞古代汉语的修辞是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它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对偶、对仗等修辞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修辞的魅力,它通过词语的精练、句子的华丽、句式的富丽来展现出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气韵。
古代汉语的修辞不仅丰富多彩,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古代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魅力。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古代汉语的特点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漢語重要知識點整理1、古書的註解:(1)古书注释的时间:汉代(2)古人注古书的目的:简言之就是为了读懂古书。
(3)今天學習古註的目的:古人的註解一般比較簡略,註解的體例和術語比較生疏。
(4)常見的古書註解大家:漢代的有:鄭玄、毛亨、孔安國、馬融、何休、趙岐。
晉代的有:杜預、郭璞,范寧。
魏代的有:王弼、韓康伯、何晏。
唐代的有:陸德明、孔潁達、賈公彥、徐彥、楊士勛、唐玄宗。
(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为傳注體、義疏體、集解體。
①傳注體:以解釋文獻詞句意義為主的註釋體例。
常見的名稱(术语)有“傳、註、箋”。
傳:是傳述的意思,指傳述古代經文的文義。
從傳述的內容來看,有的側重在敍述事件的原委,如《春秋左氏传》,有的侧重在解释字词,如《毛詩詁訓傳》。
注:取義貫注,文義艱澀,需要適當地加以解釋纔能通曉,就如同水道阻塞,必須貫注纔可通暢。
所以“注”就是詮釋的意思。
“注”,古書又寫作“註”,二者音義同。
箋:是表识的意思。
本指讀書時有所領悟,便用筆標誌在原文的一側,所以註文比較短小、簡約。
它不但註釋經書的原文,亦對原有的註解予以補充和修訂。
疏:亦叫“正義”。
唐代以後出現的一種注釋術語。
不僅解釋原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釋作注。
*注疏体例一.字形上所显示的内容:大字是正文,双行小字的是注疏。
二各家注疏内容排列顺序: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毛亨的传,如“贯事也”;“笺云”之后的注是鄭玄的笺;[疏]字以下的内容才是孔潁達的疏。
宋代以前,注和疏是分成两本书印行的;宋代以后,为了阅读的方便,才把注和疏合成一本书。
如果一段之中有幾個注,疏就放在幾個註后,如果只有一個,疏就放在一個之后,上面的例子就是把疏放在幾個註之后。
三.疏的內容排列順序: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註文。
先略引被疏的文字,一般是起迄各引兩三個字(如“‘碩鼠’至‘得我所’”,“傳‘貫事’”,“箋‘碩大’至‘是徙’”),然后再疏,中間用圓圈隔開。
*《十三经注疏》的基本体例(以孔潁達的《毛诗正义》为例)1.書中有正文和註文,註文包括毛傳、鄭箋、陸德明音義(又叫“釋文”)、孔疏。
2.原書直排,其中單行大字是《詩經》正文,正文雙行小字是註文。
3.註文先列毛傳,但沒有“傳”來標記,只是對正文作註,毛傳之后有“箋云”作標記的,其后是鄭箋的文字。
4.鄭箋之后的大圓圈是一種起區別作用的間隔號,其作用:A.區分傳、鄭和音義的界限,即圓圈之后是陸德明的釋文。
B.圓圈用在“疏”文置中,標明疏文的段落。
5.註文中用方括號括起來的“疏”,錶明其后的文字是孔潁達的“疏(正義)”。
它的體列先列詩的正文或毛傳、鄭玄的起迄之處,用圓圈隔開,此后有“正義曰”三字,以下纔是“疏”的正是說解。
一般先疏正文,再疏註文。
我們以上是以今通行的《十三經》中的《詩經》為例,其中作註的人是毛亨、作箋的是鄭玄,作疏的是孔潁達。
②義疏體:是一種經、註兼釋的體例。
經指古籍原文;註一般指漢代后的註釋。
③集解體:滙集諸傢註釋的一種體例。
*古書註解的內容1).釋詞:解釋字詞是註釋的重要內容,漢代經師的傳註都是把釋詞放在註釋的首位。
釋詞的方法有三種。
第一,形訓,依據字形來解釋詞義的方法。
第二,聲訓,通過聲音的關繫來解釋詞義的方法。
用同音或音近詞來解釋詞義是“聲訓”的特點。
第三,義訓,直陳詞義的訓釋方法。
一般用同義詞或近義詞去解釋。
如:“增,益也。
”20.通句:通釋全句。
在釋句的基礎上,有時還需串通全句。
這種方法又分兩種方式:(1)串講,即在釋詞以后,再綜閤起來,貫通全句,通釋句義。
(2)釋句:是就深入理解全句的有关问题加以解释或说明,它不是对全句进行串讲。
(3)解事:详细补充事实或解说典故的出处。
*古書註解的術語1.釋義術語:(1)曰,為、謂之(之謂):可譯為“叫、叫做”。
解釋詞義之用,主要以之區別同義詞、近義詞的差別。
在釋詞方式上是所釋意義在前,被釋詞放在“曰,為、謂之”之后。
(2)謂:主要是用于以狹義釋廣義,以具體釋抽象,以分體名釋總名。
被釋詞放在“謂”的前邊,釋詞放在“謂”之后。
(3)貌,之貌:“貌”本指事物外表的形象,用作註疏的術語,則表示某種情貌。
它一般用作動詞或形容詞之后,表示事物、行為的性質或狀態。
相當于“……的樣子”(4)猶,猶言:往往是用近義詞訓釋,或者是用引伸義解釋本義,註釋詞和被釋詞的意義相近。
“猶”一般是用來解釋單音詞的;“猶言”多是用來解釋詞組或串講語句的。
2.聲訓術語:“聲訓”是用詞的音、義關繫進行釋義的方法,由于詞的音、義關繫可以反映詞與詞的親緣關繫,所以“聲訓”註釋的方法,也是通過詞與詞的親緣關繫揭示詞義的方法。
(1)之言,之為言:註釋詞與被釋詞聲音同或近,意義相通。
(2)之猶言:“之猶言、之言、之為言”都是通過聲音的關繫解釋詞義的。
3.註音術語:(1)讀為、讀曰:這兩個術語是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的。
其實也是屬于聲訓類術語。
(2)讀若,讀如:這兩個術語主要是用同音字來標明讀音。
“讀如、讀如”一般是用來註音,沒有意義關繫。
但有時也用本字來註假借字。
另外註釋字與被釋字的讀音不盡相同,有的隻是音近。
(3)如字:指明一詞多音的術語。
一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讀音,其中表示本義的讀音叫本音,其餘的讀音是變讀。
“如字”告訴讀者,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這個字(詞)要讀本音。
*古書校勘術語古人註書時常常先行校勘,因為古書版本輾轉流傳复杂,因此文字錯訛較多。
不先行校勘,既会誤導讀者,也誤誣古人(古書的作者)。
校勘的術語常見的有:1.衍文:簡稱“衍”,也叫“衍字”。
這個術語用來指明古籍中多出的文字。
2.脱文:又简称“脱”(有时作“夺”),也叫脱字。
3.訛:也稱“訛文”、“誤文”、“誤字”*校勘的方法:1)對校2)本校3)他校4)理校2、駢體文的語言有三方面的特点:①骈偶和四六②平仄相对③用典和藻饰*詩律:是格律詩(又稱近體詩、今體詩)格律的簡稱,肇自漢朝,粗具于齊粱時代,成熟于唐代。
它包含五個方面內容:一.句數二.字數三.押韻四.平庂五.對仗一.句數:古體詩(産生漢魏六朝,又稱古風,唐代以后按古體詩的風格寫的詩依然為古風)句數不固定,可長可短。
近體詩的句數是固定的:一般的律詩都是八句,律絕是四句,超過八句(一般為偶數)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是五言的。
二.字數:五律每句五個字,共40字,七律每句七個字,共56個字。
五絕共20字,七絕共28字。
五言詩和七言詩都是漢朝産生的詩體,但與唐代時期産生的近體詩還是有別,盡管字數相同、要求押韻。
因此近體詩最本質的特點是講究平庂。
(一)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1.古體詩:詩無定句,句無定字,押韻不嚴格(有出韻及換韻現象)不講究格律(字的平仄規律)。
2.近體詩:詩有定句(五言詩、七言近體詩每首八句,五言、七言絕句每首四句),句有定字(五言律詩、絕句五字,七言律詩、絕句每句七字),押韻嚴格(中間不出韻,不換韻,而且一般只押平聲韻),講究格律。
三.押韻:詩歌都是押韻的。
有的是句句押韻,有的是隔句押韻。
近體詩除了有的首句入韻外,都是隔句押韻。
(一)押韻的語音標準:通常押平水韻中的平聲韻。
具體情況如下:106韻就是近體詩押韻的語音標準,一直沿用到近代四.平仄:平仄是對中古聲調平、上、去、入四聲的再分類。
平即中古的平声调;中古的上、去、入三聲統稱為仄,因為其不平,故名仄。
注意:我們今天以普通話的聲調去衡量中古聲調(或者說衡量中古的平庂)有不盡相同的地方。
因為今天普通话平声(阴平、阳平)字有的是中古入声字。
如果記住下面的字是古入声字转为普通話的平声字就容易分辨近體詩的平庂了。
(一)混入普通话平声中的中古入声字表B:八捌,拔跋魃,白,薄雹,逼,,瘪鳖憋蹩,别,亳孛荸勃渤脖钹舶伯铂魄(落魄)柏(柏林)泊箔博搏踣拨剥C:擦,插锸,察,拆,吃,出,戳,撮D:答搭,达鞑耷褡妲怛靼,纛,得德,滴,迪的籴镝嫡狄逖荻涤敌笛,跌,谍蝶牒喋蹀碟迭叠垤,督,毒笃独髑读犊黩渎椟,咄掇,度(揣度)铎夺E:额F:发,罚乏伐筏阀,佛,缚(缚药),服伏袱弗拂福幅蝠G:割胳格咯骼阁搁疙鸽革鬲隔槅膈嗝,刮聒,郭,国蝈虢H:哈,蛤(蛤蟆),喝,合盒盍曷涸翮核劾鹘纥,黑嘿,忽惚,滑猾,豁,活;J:疾迹积激击唧缉绩,及汲极级圾急蒺嫉辑集给藉籍脊鲫棘即姞殛亟戢,夹浃,铗颊,截桀杰竭碣揭捷睫婕洁颉结拮鲒接节疖劫孑,掬鞠,菊桔局跼,绝掘崛倔撅厥橛镢蹶蕨獗决诀抉角(角色)桷觉谲爵噱攫;K:嗑瞌颏壳咳,哭窟L:拉邋P:拍,劈,撇,泼,扑,仆璞瀑Q:七染漆戚,掐,曲,缺阙S:塞,杀刹铩煞,勺芍杓,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秫,刷,说,俗,缩T:踏(踏实)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W:挖,屋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隰檄,侠狭峡匣狎辖瞎黠,挟叶(叶韵)胁协歇蝎,薛,学穴削Y:鸭押,一壹揖,约曰Z:杂匝鉔,凿,则责帻箦泽择,贼,炸(油炸)铡闸轧(轧钢)扎札,摘,宅翟,着(着急),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一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斫濯3、近體詩之格律:(二)基本句式:格律詩有四種基本句式(首句第一句)。
以五言為例。
(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七言句式:在五言的句式前面各加上相反的平仄。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仄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三)格式:四種基本句式,都可作為首句。
由于首句不同所用基本句式不同,就構成四種基本不同的格式。
1.(甲)種句式開頭的格式(仄起庂收)(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2.(乙)種句式開頭的格式(平起平收)(乙)平平仄仄平(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3.(丙)種句式開頭的格式(平起仄收)(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4.(丁)種句式開頭的格式(仄起平收)(丁)仄仄仄平平(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四)粘對:律詩分為四聯:首聯、頷聯、勁聯、尾聯。
每聯中的第一句為出句,第二句為對句。
1.粘:就是相鄰兩聯中下聯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和上聯對句的第二字的平庂一致。
2.對:就是每聯的出句和對句的第二字的平庂相反。
3.失粘、失對:不符閤粘對,就是失粘、失對。
(五)拗救:違反了平庂格律(該為平而為庂,或該為庂而平),叫做拗。
一個句子拗了,詩人在本句或者對句的適當位置上加以補救,叫做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