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d55e6358fafab069dc02dc.png)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基础试题2014-08-30 19155d56b7b40102uxvg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1、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e2ebc01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c.png)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一、[把bǎ](一)介词(1)有“将”的意思:“把”带的名词一般是后面动词的宾语,用“把”提到动词前面,表示怎样处置它。
例:①我终于把这门技术学到手了。
②管理员把图书馆收拾得整整齐齐。
(2)有“使”的意思。
后面多半是表情态的动词,而且带有表示结果的补语。
句子末了往往带语气助词“了”。
例:①功课极多,几乎把孩子累坏了。
②他怎么还不来,真把我急死了。
③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把大家高兴得跳起来。
(3)有“对”、“拿”的意思,引进动作的对象。
例:①这小淘气,妈妈把她没办法。
②他能把你怎么样?注意(1)用“把”提前宾语,必须是确定的。
比如可以说“把那本书拿来”,不能说“把一本书拿来”。
(2)“把”后面一般不用否定式。
比如只说“还把功课做完”,不能说“把功课还没做完”。
(二)助词。
用在量词“个”或者数词“百”、“千”、“万”后面,表示这个数量是个概数,同所说之数略有上下。
例:①到广州办货,来回花了个把月时间。
②②这条船可以装万把斤粮食。
③工厂只有百把个工人。
二、[按照àn zhào] 介词。
有“根据”、“按照”的意思,用来提出一种标准,表示动作的依据。
例:①简化字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形体书写。
②按照计划规定,我们下一阶段去工厂实习。
同义词“按”也是“按照”的意思,可以换用;“按”后面还可以带单音词,如“按劳分配”;“按照”后面只能带双音词。
三、[并bìng](一)连词。
有“连同”的意思,表示意思进一层。
连接词,词组或者分句。
连接分句只能用前一分句的主语。
例:①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这个提案。
②老工人下乡修理机器,并帮助青年社员学会使用方法。
(二)副词。
(1)用在“不”、“无”、“非”、“未”、“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确实不是这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①这套丛书缺了几本,并不完整。
②他是谦虚,并非真的不懂。
③工作并没有结束,咱们要继续干。
(2)用在单音动词前面,表示所说的几件事物同时进行或者同时存在,全部概括在内。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https://img.taocdn.com/s3/m/fa2444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8.png)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一、正确使用实词我们学习词类,关键在于运用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进行遣词造句为文章服务。
弄清楚词的用法,对我们组词构句与作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我们常遇到的一些病句,大多是由于未能掌握好实词的用法造成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我们日常语言中数量也最多、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般的句子,大都离不开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并予以回答:名词说到底是从某种意义上给人和事物进行命名。
而动词、形容词与名词不同,它们重在反映人和事物所产生或发出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或性质状态。
1.名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这些贪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祸害人民群众。
这个句子里的“祸害”一词为名词。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更不能带宾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错误是名词被误用为动词,必须把“祸害”这个词改为“危害”,因为“祸害”是名词,而“危害”是动词,这样原句便通顺了。
②汪老师很兴致地说:“那么,请你谈谈想法。
”这个句子里的“兴致”是名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
我们把原句中的“很”删除,然后在“兴致”这个词后加上“勃勃”,这样词性变了,原句也就没语病了。
2.动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那些人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句子里的“捏造”是个动词,被误用为名词了。
并且,主语和谓语“散布”也不相匹配,必须把“捏造”这个动词改为名词,如“谣言”、“谬论”或“言论”才行。
②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报告啊!这个句子里的“感动”是动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必须把它改为形容词才行,可以改为“动人”,这样原句就通顺了。
3.形容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作家莫言身上充沛着可贵的乡土激情。
这个句子里的“充沛”是个形容词,被误用为动词了。
而且,形容词后面一般不能带宾语。
我们把“充沛”改为动词“充满”就可以带宾语了。
②我们初三(1)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同学们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十八个常用虚词的用法
![十八个常用虚词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86e2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3.png)
十八个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词类,主要用来表示语气、状态、程度或连接上下文的成分。
在语言表达中,虚词承担着重要的连接和修饰作用,对于语言的流畅和准确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十八个常用虚词的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虚词,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1. “的”“的”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主要用于构成形容词或名词短语的修饰成分。
例如:“红色的衣服”、“美丽的花园”等。
“的”还可用于构成动词和形容词的短语。
例如:“吃的快乐”、“高兴的跳跃”等。
2. “地”“地”是用于构成副词和形容词短语的虚词,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例如:“快速地奔跑”、“愉快地笑”等。
“地”还可用于构成动词和名词的短语。
例如:“判断得快的法官”、“稳稳地走下台阶”。
3. “得”“得”通常用于表示程度、结果或方式,常用在动词后面,起到修饰作用。
例如:“跑得快”、“说得清楚”等。
“得”还可用于表示结果的状况。
例如:“下雨下得很大”、“写得很好”。
4. “着”“着”可以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或结果状态。
在动词后面使用,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与“了”相对应。
例如:“坐着看书”、“吃着饭”。
“着”还可以表示结果状态,与“了”和“过”连用。
例如:“吃着了一点东西”、“看着过小河”。
5. “地方”“地方”用于表示地点或范围。
例如:“这个地方很安静”、“在那个地方等一会儿”。
还可以表示固定的场所。
例如:“工作的地方”、“生活的地方”。
6. “些”“些”表示数量不多或不大。
通常用在量词、数词或代词之后。
例如:“几些苹果”、“那么些人”。
7. “之”“之”用于连接名词或代词,并在句子中具有指示作用。
例如:“孔子之道”、“玛丽之所以能成功”。
8. “的话”“的话”用于引导条件状语从句,起到暗示或引导的作用。
例如:“如果你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买书的话,就去书店”。
9. “总”“总”表示总体或总共的意思,用在数词或代词之后。
例如:“总有一天我会成功”、“总共有十个人”。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词典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词典](https://img.taocdn.com/s3/m/db474e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3.png)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词典一、了解虚词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是不具有独立意义、无法单独使用,仅能与实词结合使用来构成句子或短语的一类词语。
虚词通常起到连接、修饰、情态或补充等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虚词的用法以及提供一些常用虚词的举例说明。
二、介绍虚词分类和示例2.1 虚助词:是指可以辅助动作或表示状态等含义的虚词。
例如:“着”、“了”、“过”等。
2.1.1 “着”“着”是最常见的一个虚助词之一,它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存在某种状态。
“着”在口语中频繁使用,在书面语中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1)表示持续性动作:例如,“他坐在书桌前写字着。
”(2)表明结果状态:例如,“雪花飘落下来,覆盖住了整个大地。
”这里“覆盖住了整个大地”就是一个结果状态。
2.1.2 “了”“了”通常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或者有某种变化,“了”在句子中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他昨天来了。
”这里“来了”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完成。
(2)表示变化的结果:“天气好了。
”这里“好了”表示天气发生了变化,之前是坏天气,现在变好了。
2.1.3 “过”“过”通常表示经历某个动作或状态并且已经结束。
“过”在句子中使用时常见的场景包括:(1)表示曾经实施过:例如,“我去过北京。
”这里“去过”表示曾经有一次去北京的经历。
(2)用于疑问句中,询问是否曾有某种体验:“你吃过火锅吗?”这里“吃过”表示询问对方是否曾经尝试吃火锅。
2.2 虚词介词虚词介词是一类表达位置、方向、时间、方式等关系的虚词。
以下是几个常见虚词介词及其用法:2.2.1 “在”“在”主要用来表达处于一定空间位置或者正进行某种活动的状态。
例如,“书籍放在桌子上。
”这里“在桌子上”表达书籍存在并放置于桌子上的位置。
2.2.2 “向”“向”表示朝着某个方向或目标进行动作。
例如,“他向前跑去。
”这里“向前”表示他往前跑的方向。
2.3 虚词连词虚词连词是一类用于连接句子、短语或词与非句子成为完整句子的虚词。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d202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5.png)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一、虚词的概念虚词是指在句法功能上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作用的词类。
在句子中,虚词起着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起到衔接句子成分、构成句子语法等作用。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在中文中,虚词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确使用虚词,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意思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介词介词是一类虚词,它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词,比如方位、时间、原因等。
在中文中,例如“在、上、下、前、后、中、外”等都是介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语、词组、分句、句子等成分的词,是句子成分的连接词。
在中文中,比如“和、与、而、或、但、然、乃”等都是连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横线、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助词助词是指在语法上辅助实词或虚词,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的词类,例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中文中,助词的种类非常多,例如“的、地、得、了、着”等。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衔接、修饰、连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话语者的语气或情感的词,例如表示感叹、疑问、肯定等。
在中文中,例如“呀、啊、吗、吧、嘛”等都是语气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修饰、调整语气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实词的概念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代表具体事物的词语,是语言交流中最基本的词语,是非常重要的词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实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承载句子的意义和信息。
七、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事物的词语,是实词中最常见的一类。
在中文中,名词的种类非常多,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名、动物名、植物名、物品名”等。
名词在句子中通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是句子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八、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语,是实词中最重要的一类。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40af67d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0.png)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第三节实词和虚词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二)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代词类别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三)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 “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动词类别①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⑤判断动词:是(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修饰(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形容词类别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带程度性):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突然(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0732a5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4.png)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一、虚词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标识语法意义、表达语气或修饰其他成分的词类。
它们通常不具有实际含义,但却在句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功能、分类和举例三个方面来讨论虚词的用法和举例。
二、虚词的功能1. 虚词的连接作用虚词能够将句子中的各个成分连接起来,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且逻辑连贯的句子。
例如,“和”可以连接两个并列主语、“就”可以连接条件与结果等。
2. 虚词的标识语法意义虚词能够标记出不同成分在句子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是”可以表示主谓关系、“了”可以表示动作完成等。
3. 虚词的表达语气虚词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某种情感或态度,如“啊”表示惊奇、“吧”表示推测等。
4. 虚词的修饰作用虚词还可修饰其他成分,使其更加精确或丰富,在句子中起到修饰的作用。
比如,“很”可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表示程度。
三、虚词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语法特点,虚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虚词类别。
1. 助词助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一类虚词,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表达一些文法意义和功能关系。
如:“的”可用于形容词前后修饰名词、“得”可用于动词后修饰程度、“地”可用于副词前修饰动作等。
2. 介词介词通常与名词或代词等成分连用,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目的等关系。
比如:“在”表示发生地点、“对”表示动作对象、“以”表示手段方式等。
3. 连接词连接词能够连接各个句子成分或短语,并在句子之间建立联系。
如:“而且”连接两个并列句、“因为”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等。
4.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主要表达说话人情感色彩和态度,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如:“呢”表示疑问而不确定、“啊”表示感叹或命令等。
四、虚词的举例1. 助词的举例(1)我昨天买了一本很好的书。
这里的“了”起到表示动作完成的助词作用。
(2)他把自己的钱包丢在了电影院。
这里的“在”起到表示行为发生地点的助词作用。
2. 介词的举例(1)我正在图书馆学习。
虚词知识点总结
![虚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390b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6.png)
虚词知识点总结虚词,是指在句子中用来构成语法结构、句子成份、句子成分及句法功能,但是没有实际词义的词。
虚词在句子中不具备独立的概念意义,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助词、介词、助动词等作用。
虚词的一部分出现频繁,有许多虚词在句子中经常出现,它们是构成语法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虚词的分类1. 连词连词是由且、而、若等词组成的词类,其作用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等。
例如:“她和你一起去”中的“和”就是连词。
2. 助词助词是表示人称、数、时态、语气等语法关系的一种虚词。
例如:“我在等你”中的“在”就是助词。
3. 介词介词是用于表示事物和事物,事物和人之间的方位、时间、原因、目的、原料、手段等关系词。
例如:“在桌子上”中的“在”就是介词。
4. 动词助动词是一种具有特定语法功能的词,用来辅助说明行为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和否定等。
例如:“他会来”中的“会”就是助动词。
5. 叹词叹词是表示感叹、赞叹、疑问等情感或语气的词。
例如:“哎呀!”中的“哎”就是叹词。
6. 语气词语气词是表示说话者的语气、情感等意义的词。
例如:“吧、呢、啊”等就是语气词。
7. 结构助词结构助词是构成句子成分的虚词,包括“的、得、地”等。
例如:“漂亮的花朵”中的“的”就是结构助词。
8. 感叹词感叹词是表示感情的词语,如“哇、好啊”。
例如:“哇,好漂亮啊!”中的“哇”就是感叹词。
二、虚词的特点1. 没有实际词义虚词在句子中不具备独立的词义,它们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
2. 起到连接作用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助词、介词、助动词等作用,用来构成语法结构、句子成份及句法功能。
3. 不可或缺虚词在句子中不可或缺,是构成语法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 语法功能明显虚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语法功能,能够表达人称、数、时态、语气等语法关系。
三、虚词的使用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助词、介词、助动词等作用,用来构成语法结构、句子成份及句法功能。
在句子中,虚词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语法规则来正确使用,以确保句子表达的准确和通顺。
现代汉语虚词
![现代汉语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5cf9f25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2.png)
⑴他在北京。
(动词)——他在北京工作。(介词)
⑵两个人可以比一下。(动词)——你比他高。(介词)
⑶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动词)
——通过这件事,大家的认识提高了。(介词)
第六页,共46页。
介词3
3、怎样区分介词和动词?
(1)简单方法:
看句中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谓语动词,如果有,它 是介词,如果没有则是动词。
3.省略法
1.如果是连词,X和Y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如果是介词,或者 不能换位,或者换位后意义改变。
2.如果是介词,可以在介词之前停顿,并且插入副词状语;如
果是连词,由于跟两边的名词结合都很紧密,所以在连词之 前不能停顿,也不能插入副词状语。
3.连词“和”可以省略,介词“和”不可以省略。
第十二页,共46页。
第十页,共46页。
2、连词的语法特点:
(1)连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在连接词、短语、分 句或句子时,表示各种关系,起语法作用。
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这是托尔斯泰和鲁迅先生都说过 的。
虽然是四月底的天气,可是夜间还是凉渗渗的。
(2)某些连词经常与副词配合成为一对关联词语,表示连接关 系。
如果马威再问,他就往车下跳啦。 无论研究哪样东西,他都能把研究的成果有条有理地写
[7]窗户朝南。——窗户朝南开。
[8]朵朵葵花向太阳。——朵朵葵花向太阳开。
[9]跟上队伍!——跟党走! [10]这件事不能由你。——这活由你负责。 [11]请拿这本书!——拿这本书看! [12]到黄山经过南京吗?——他们经过南京去上海。 [13] 让他说!——让他说对了。 [14]叫他走!——叫他打了。
第十四页,共46页。
结构助词 1
(三)助词
八年级语法知识讲座——实词和虚词ppt课件
![八年级语法知识讲座——实词和虚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8392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0.png)
• 6.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 、慢慢、逐渐、逐步、猛然、依旧、仍然、当 然、毅然、果真、差点儿等
2024/3/11
二、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
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 服它。
2024/3/11
2.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个关联词语表示一种事 理关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表示相应的事理 关系。也表示一定的语义。因此,写作时要正 确使用关联词语。比较: a.无论你有什么困难,同学们都可以帮助 你克服。 b.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同学们都可以帮助 你克服。
4.原因、目的 :因、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5.对象、范围、关联 :对、关于、关于、替、同、与、跟、和 、给、把、将、被、连、任凭、至于、顺
6.表示排除 :除、除了、除开、除去
2024/3/11
介词的语法特点:
1、介词不能单独出现在句子里。介 词必需同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构成介词短语,才干出现在句子里 。〔唯一的例外是“被〞、“给〞 表示被动时,后面可能没有介词的 宾语。〕 2、介词不能堆叠,不能单独做句子 成分。有些并没有完全变为介词, 成了介词和动词的兼类词。请比较 :
语法知识讲座
——实词和虚词
虚词表示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分类
2024/3/11
• 副词 • 介词 • 连词 • 助词 • 叹词 • 拟声词
一、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
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 率、语气、情貌等。
现代汉语虚词(分类、用法、区别方法)
![现代汉语虚词(分类、用法、区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acd04c360cba1aa911da72.png)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 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 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 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 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么、哇”。 注:语气助词一般在句末。
五、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 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一般在句首)
六、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 啦啦”。
判断方法(模拟人、物发出来的声音)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 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 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 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 “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 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 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 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二、介词: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 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词。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 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等。
表示时间的 从、在、由、到、于、趁
表示处所、方向 在、从、打、向、朝、冲、沿着、 顺着
现代汉语 第三节 词类(虚词)
![现代汉语 第三节 词类(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3a822c79804d2b160b4ec0d4.png)
算了,算了,你年纪小,我让你!
让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
昨天他让人打了。
他让打残了。 1.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 动词 动词 助词 介词
(后面必须加上其他词或 短语构成介词短语)
让
2.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 3.被
海边野餐记
2009年10月15日
假期里某一天,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到海边去野餐。我
们准备换洗的衣物和饮食后,就坐爸爸的新车出发。
到达目的地,我们就把车厢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在一棵 大树下的草席上。过后,弟弟在海边玩球,妹妹堆沙堡,
妈妈在树下看书。
玩累了,我们便吃妈妈为我们准备的食物和饮料,我 们饿得狼吞虎咽。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我们才依依不舍 地回家去。 我觉得很开心,因为能去海边野餐。我希望很快又到
我做了一片像金鱼的书签。我会做书签了,我真开心!
4.语气词
(1)作用:表示语气,一般在句末。
(2)现代汉语里最基本的有六个: 的、了/吗、呢/啊、吧 (3)“的”作结构助词与语气词的区分 他会去的。 他是修房子的。 我是教书的。 你是对的。 这本书是我的。 她是会跳舞的。 我是知道的。 他是做饭的。 结构助词 句子作用 后面能否加相应的名词 删去“是、的”,意思变 否 否定词加的位置 语气词 说明主语的类别 表示肯定、确认 能 变 “是” 前 不能 不变 “是”后
介词后面有其他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副词后面没有
2.连词 (1)作用:起连接作用
我和你 菊花和牡丹 他不但去了,而且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2)连词与介词区别:和、跟、同、与
1.妈妈说:最好不要错过两种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 深爱你的人,我想坐着最后一班车到我爱的人身边。 2.不要和地球人一般见识! 3.我和小王上半年去了北京一趟。 4.女友和我分手了。 5.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6.你的丑和你的脸没关系。 7.男人赚钱后想和老婆离婚,男人赚不到钱老婆想和他离婚。
现代汉语之详解虚词
![现代汉语之详解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dce2da02eff9aef8941e06dc.png)
乃⑪于是,就。
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⑫才,这才。
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乃:然后才。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⑬却。
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③今君乃亡赵走燕。
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⑭是,就是,原来是。
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⑤诸葛亮真乃神人。
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⑨是乃仁术也。
⑮竟然。
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⑯他的。
例:是芋视乃妇也。
⑰乃至,甚至。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一说竟然。
)⑱可是。
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⑲而,又。
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⑳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⑪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
”(其:他的。
)②恐前后受其敌。
(其:它们的。
)③其夫呓语。
(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他们的。
)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他:她们的。
)⑫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⑬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现代汉语词性(虚词)ppt课件
![现代汉语词性(虚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94d7db6c85ec3a86c2c579.png)
8、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 只有……才 既
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即使
……也 除非……才
精选ppt
8
9、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
的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
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 (介词) ②他在家里。 (动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 (介词) 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 (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介词) ⑥他给了我一本书。 (动词)
精选ppt
(11)小李跟小王都来过我家。
(12)你同小李都是安徽人吗?
(13)北部与蒙古接壤。
(14)中国与埃及都有悠久的文精化选。ppt
24
四、助词:
助词起辅助作用的词,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
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比况助词:似的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语气助词:
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
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
到刚刚”。
精选ppt
4、“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 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 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 (表对象)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aff34177232f60ddcca1d2.png)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以至以致“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无穷。
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用心的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也可以说“以至于”“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
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
![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6ad6e50a960590c69fc376b7.png)
因例求法二 判断下列句中的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1、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2、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不抓革新,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
)
× “尽管”放到“已”前
3、本·拉登将潜入印度。及时把这个消息不通报印度政府,可能造成新一轮危机。
D、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又上足了
劲,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
E、无论条件非常艰苦,他都从不畏惧。
1、不是……而是 ……
表并列关系
不只是…… 而且是…… 表递进关系
不是……就是 ……
表选择关
系
2、无论、不管……还是(表选择)……都……
无论、不管……多么(表任指)……都……
尽管……非常、十分(表确指)……还是
3、不但…… 而且…… (递进)
不但不、没…… 反而…… 表反向递进
4、“何况、况且”用法比较:
同:都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
异:“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比较起来更进
因例求法三
划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D
A、所谓综合,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
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B、无论是王子和王孙,犯了法,都将
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
C、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
但没停,而且越下越大。
D、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又上足了
劲,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
E、无论条件非常艰苦,他都从不畏惧。
总结三: 作为虚词重要分支的关联词语是成套使用的,一定要注意其习惯搭配 ;同
时又不能拘泥于习惯搭配,而要注意与语境的搭配。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 于未实现的动作,“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一、[把bǎ](一)介词(1)有“将”的意思:“把”带的名词一般是后面动词的宾语,用“把”提到动词前面,表示怎样处置它。
例:①我终于把这门技术学到手了。
②管理员把图书馆收拾得整整齐齐。
(2)有“使”的意思。
后面多半是表情态的动词,而且带有表示结果的补语。
句子末了往往带语气助词“了”。
例:①功课极多,几乎把孩子累坏了。
②他怎么还不来,真把我急死了。
③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把大家高兴得跳起来。
(3)有“对”、“拿”的意思,引进动作的对象。
例:①这小淘气,妈妈把她没办法。
②他能把你怎么样?注意(1)用“把”提前宾语,必须是确定的。
比如可以说“把那本书拿来”,不能说“把一本书拿来”。
(2)“把”后面一般不用否定式。
比如只说“还把功课做完”,不能说“把功课还没做完”。
(二)助词。
用在量词“个”或者数词“百”、“千”、“万”后面,表示这个数量是个概数,同所说之数略有上下。
例:①到广州办货,来回花了个把月时间。
②②这条船可以装万把斤粮食。
③工厂只有百把个工人。
二、[按照àn zhào] 介词。
有“根据”、“按照”的意思,用来提出一种标准,表示动作的依据。
例:①简化字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形体书写。
②按照计划规定,我们下一阶段去工厂实习。
同义词“按”也是“按照”的意思,可以换用;“按”后面还可以带单音词,如“按劳分配”;“按照”后面只能带双音词。
三、[并bìng](一)连词。
有“连同”的意思,表示意思进一层。
连接词,词组或者分句。
连接分句只能用前一分句的主语。
例:①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这个提案。
②老工人下乡修理机器,并帮助青年社员学会使用方法。
(二)副词。
(1)用在“不”、“无”、“非”、“未”、“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确实不是这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①这套丛书缺了几本,并不完整。
②他是谦虚,并非真的不懂。
③工作并没有结束,咱们要继续干。
(2)用在单音动词前面,表示所说的几件事物同时进行或者同时存在,全部概括在内。
例:①这两件事性质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②开辟财源和节约开支两个方面正在齐头并进。
③双方都言之成理,可以两说并存。
注意作为副词的“并”,不能换用“并且”。
四、[并且bìngqiě]见前“并(一)”五、[不bù] 副词。
(1)表示否定。
比如“不去”、“不知道”、“不好”等;“不”也用来重复它前后的词,表示反问,如“去不去”、“知道不知道”、“好不好”等等。
如果重复的双音词的前一个音节能够表示词的意思,如“知—知道”、“可—可以”,可以简说成“知不知道”、“可不可以”。
(2)“不……不……”连用,表示并列的两种情况,同“既不……又不……”用法一样。
例:①秋季天气最好,不冷不热。
②他不抽烟不喝酒。
(3)“不……不”连用,前“不……”表示假定,后“不”表示结果,如同:“如果不……就不……”的用法差不多。
例:①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学不会,肯学就会。
②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4)单用。
多用于回答问话,表示同问话意思相反。
也用于更正自己前后的话。
例:①咱们晚上去文化宫看演出怎么样?——不,我今晚有事儿。
②星期三,不,星期四,我到医院看过他。
六、[不但bùdàn] 连词(1)同“而且”、“还”、“也”等虚词配合着用,表示意思进一层。
重点在后一分句。
例:①这种钢笔,不但式样美观,而且书写流畅。
②在这次竞赛中,不但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也跟上来了。
(2)同“连……也……”、“即使……也……”、“甚至……也……”配合着用,强调程度。
例:①老师批改作文很认真,不但指出了全篇的优缺点,连一个错别字也不放过。
②这种设备不但在国内,即使在国际上也是第一流的。
③对于我们的成就,不但我们的朋友高兴,甚至我们的敌人也无法否认。
(3)同“反而”、“反倒”配合着用,表示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例:①我们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②慢跑不但对心脏病无害,反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义词“不仅”、“不单”、“不光”、“不特”、“不只”、“不独”、“非但”意思同“不但”意思一样,一般可以换用,但都不及“不但”常用。
七、[除非chúfēi]连词(1)有“除了这个都不是”的意思。
当“只有”用,表示唯一的条件。
常常同副词“才”配合着用。
例:①除非下大雨,我们才不出操。
②除非你去请他,他才会来。
注意“除非”的这两种用法是相对的,哪一种都可以用,但不能混用。
说成“除非你去请他,他才不会来”。
(3)可以同“否则”、“不然”、“要不”等连词配合着用。
这时可以当“只有”讲。
例:除非大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否则就分不清唯物论和唯心论。
(4)可以用有后一分句,表示追加说明。
例:①他工作从不迟到早退,除非病得实在支持不住了。
②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除非天下大雨。
③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5)有“要么”的意思。
引起的话题只起提示作用。
同副词“不”连用,从反说到正。
例:①他除非不开口,一开口就说个没完没了。
②这里除非不刮风,刮起风来总是满天黄沙。
提示:这里前一句从“不开口”说到“开口”,后一句从“不刮风”说到“刮风”。
都是一正一反。
八、[除了chúle] 介词有“除开……不算”的意思,表示排除。
常常同“还、也、只”等副词配合着用。
例:①班里除了新转来的同学,他个个都熟悉。
②除了政治、语文,我们也学外语和自然科学。
同义词“除”、“除开”、“除去”和“除了”意思一样,可以换用。
九、[从cóng](一)介词。
(1)表示行动的起点。
常常同“到、向、往、来”等方位词配合,说明处所或者方向。
例:①从家里到学校只要走五分钟。
②汽车正在从武原镇往南行驶。
③他刚从北京来上海。
(2)表示时间的开始。
常常同“以来,以后”等方位词配合着用。
例:①从前天起雨下个不停。
②从一九九七年以来,生产效率提高120%。
③从此以后,他一直没有迟到早退。
(3)表示事物的来源。
常常同“中、上、里”等方位词配合着用。
例:①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
②从本质上看,这是件好事。
(4)表示经过的路线或者场所。
常常同助词“过”配合着用。
例:①从公路上走,这里到县城只有三十里路。
②小火轮每天从这里驶过。
(5)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者凭借。
例:①制订计划,要从实际出发。
②从检查的情况看,他的身体一切正常。
③从外表看,他不过四十多岁。
(二)副词。
有“一向,一直”的意思,常常同助词“过”配合,用在“不、没、来”等否定副词前面,强调确实不是这样。
例:①这个厂从不生产次品。
②我生长在北方,从没到过江南。
③这东西从来没见过。
十、[从此cóngcǐ]副词。
表示从所说的那个时候开始。
例:①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取得成就,从此名震国内外。
十一、[从而cóng’ér]连词。
有“从这几个方面而”的意思,表示根据前面所说的条件或者原因作进一步的行动。
用于书面。
例:中国人民打垮了反动派,赶走了帝国主义,从而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二、[但是dànshì] 连词。
(1)表示转折。
一般连接分句或者句子。
前面先肯定一个事实,后面再引出意思相反的另一个事实,重点在后一句。
常常前面同“虽然”、“尽管”等连词配合,后面同“也”、“还”、“却”等副词呼应。
例:①我的老家在广州,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
②他试验十次都失败了,但是一点也不灰心。
③文章尽管很短,但是读起来却十分有味。
(2)连接词或词组,表示意思转折后又统一,相当于连词“而”的用法。
例:①我喜欢这个调皮但是诚实的孩子。
②人物众多但是各具典型,是这个戏的特点。
同义词“但”和“但是”意思一样,可以换用。
十三、[当dāng]介词(1)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
常常与“时”、“的时候”配合着用。
例:当球队凯旋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
(2)前面可以加“正”,例:①正当黄昏时分,天忽然下起雨来。
②正当春暖花开之时,他们来到西子湖边。
(3)表示事情就发生在眼前。
常常同“而”配合着用。
例:①有意见你可以当堂提嘛。
②昨天我已经当大家的面汇报了调查的重点。
(4 )表示事情发生的位置和场所。
例:①太阳当头照。
②他当场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十四、[到dào] 介词。
(1)有“直到”(或“等到”)的意思,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达到的时间。
例:①会议到下午四时结束。
②到下月底她才能回来。
(2)有“往”和“去到”的意思,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或者行为达到的处所。
例:①孩子们都到图书馆借书去了。
②请你到黑板上演算这道题。
(3)用“到”组成的介词结构,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表示达到的程度。
例:①他每天工作到深夜。
②城市和乡村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节日的街头,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同义词“处处”同“到处”意思一样。
十五、[到处dàochù]副词。
有“各处”、“任何地方”的意思指所有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或者情态的场所。
例:①这种新人新事,到处可以见到。
②城市和乡村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节日的街头,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十六、[的de] 助词(1)用在名词前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者词组是定语,在句子里起结构作用。
例:①我的爸爸是老师。
②喝的水都要消毒。
③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2)用在词或者词组后面,组成名词性的字结构,可以不说出后面的中心词。
例:①猪肉供应充足,瘦的肥的都。
②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劳动创造的。
③卖鞋的从乡下来,演戏的到农村去。
(3)“的”字结构还可以直接作谓语,这类句子也可以在谓语前面补出个判断词“是”。
例:①电视机是新买的。
②冬天的太阳(是)暖暖的。
③那产品(是)上海的,质量很好。
(4)表示加强肯定的语气,有“的确是这样”的意思。
有时候同判断词“是”配合着用。
例:①这道题我懂的。
②别急,他就会回来的。
③我是五十年代就认识他的。
十七、[而ér] 连词(1)连接意思一致的形容词,相当于“又……又……”的用法,表示并列关系。
例:①长而空的文章没人愿看。
②江南的黄梅天潮湿而闷热。
③侦察员机智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有“却”、“但是”、“可是”的意思,连接意思相对或者相反的词、词组、或者分句,表示转折关系。
例:①与其多而溢,不如少而精。
②订了制度而不执行,等于没订。
(3)同别的词配合或者单独用,表示因果、目的、承接关系。
例:①因失败而灰心,因成功而骄傲,都是不应该的。
②全国人民正在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③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科学文化知识不是一下可以学到手的,必须刻苦钻研,才能取得成果。
提示:这里①“而”同“因为”配合说明原因和结果;②“而”同“为”呼应,联系行为目的;③“而”表示动作的方式,还有进一层的意思;④“则”用在后一分句的头上,承接上文,起前后照应和说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