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及应用部署方案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及应用部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9e19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7.png)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及应用部署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深入,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模式,具有高效、灵活、可扩展等优点,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及应用部署方案。
一、系统架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主要由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四个部分组成。
1、基础设施层: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等,提供基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
2、平台层:包括云计算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提供基础的软件开发、运行和管理服务。
3、应用层:包括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如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提供具体的政务服务。
4、用户层: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通过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获取政务服务。
二、应用部署方案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用部署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资源规划:根据政务需求和业务特点,规划各类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
2、应用系统设计: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设计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包括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
3、平台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部署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配置、中间件配置等。
4、测试与优化:对部署的应用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5、用户接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接入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提供政务服务。
三、优势与价值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及应用部署方案具有以下优势和价值:1、提高效率:云计算的高效性能和可扩展性,使得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大量的政务数据和事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云计算的资源共享和按需付费模式,可以降低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提高服务质量: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可以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云计算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案例
![云计算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654067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f.png)
云计算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系统开始向云计算技术转型。
云计算技术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可以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云计算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案例。
一、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管理和决策等工作的一种模式。
目前,各级政务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政务平台,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这些平台中,很多已经使用了云计算技术。
例如,北京市政务云平台就是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政务服务申报、查询和办理等各种业务。
北京市政务云平台不仅方便了群众,也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二、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城市投资、建设、管理、服务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绿色化、人性化的城市服务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杭州市通过建立城市大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城市公共服务和智能交通管理等领域的智能化运营。
同样,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通过云计算技术,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一种商业模式。
云计算技术在电子商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云计算技术,商家可以将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上传至云端,用户可以通过云端随时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并进行购买和支付等操作。
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已经普及了云计算技术。
它们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实时追踪和处理,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让用户的购物更加方便、快捷。
四、教育和医疗云计算技术也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国家教育云项目已经建成,通过该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和服务。
医疗方面,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处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deef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8.png)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简介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旨在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不仅提供软件系统和平台,还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能够满足政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功能1. 政务管理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政务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审批、政府采购、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
通过该系统,政府部门可以高效、自动化地处理各类行政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数据共享与集成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支持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集成,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政府部门可以方便地共享和获取各类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
3. 公众服务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系列的公众服务平台,包括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办事大厅、政府网站等。
通过这些平台,公众可以方便地查询政府信息、办理业务、参与政府决策等,提高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信息透明度。
4. 安全和隐私保护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采用了各种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确保政府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同时,该解决方案还能够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障政府信息的合规性。
优势1. 弹性扩展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基于云计算技术,具有弹性扩展的特点。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增减云资源,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2. 成本节约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避免了传统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大量投资,节约了政府的IT成本。
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按需付费,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3. 多租户支持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支持多租户模式,即政府部门之间共享同一套系统和平台,但数据和业务彼此隔离。
这样既能够满足不同政府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够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
4. 高可用性和容灾性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具有高可用性和容灾性,能够保证政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847600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3.png)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云计算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对于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云计算和电子政务系统,探讨如何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一、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是一种使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的计算模式。
云计算一般被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软件层。
基础设施层是云计算的底层,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
平台层是在基础设施层之上,为开发者提供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开发平台。
软件层是在平台层之上,提供各种应用软件。
云计算的特点主要有:可扩展性、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易管理性等。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和意义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行政管理进行现代化改造,实现政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例如提高工作效率、便捷民生服务、优化政府资源配置等。
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本地化的计算机资源已无法满足需求,云计算的出现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三、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构建云计算平台:首先需要构建稳定可靠的云计算平台。
该平台应满足可用性、扩容性和安全性等要求,从而为后续的电子政务系统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2、实施云计算架构:借助云计算平台,需要实施合适的云计算架构来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支撑。
云计算架构应具备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易管理性。
3、开发电子政务系统:在云计算架构的基础上,可以开始开发电子政务系统。
可以运用微服务架构、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进行开发。
同时需要考虑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
四、总结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既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又可以提供更好的民生服务。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f5a5f1700abb68a882fb00.png)
重要 性及 优越 性 。 电子 政务 政府 建设从 网络 到应 用 的集 中共享 建
设模 式 的转 变 ,资源 的利用 、数据 的安 全性 、业 务需 求 的多样 性
2 、云汁算对 电子政务的作用
及 管理复 杂性 等逐 渐呈 现。 《 国 家 电子 政务 “ 十 二五 ”规划 》把 “ 建 设完 善 电子政 务公 共平 台 ”作 为发 展 电子政 务 的方 向及 应 用 电子政 务是 政府 机构应 用现 代信 息技术 和通信 技术 ,将 管理 的重 点 ,明确 提 出了制 定 电子政务 云计 算 的标准 规范 。主要 包括 和服 务通 过通 信 网络技 术进 行集成 ,利 用互联 网技 术 ,实现政 府 电子 政务 技术 性标准 、服务 性标; 隹规范 、信 息安 全保 障标准 规范 组织 结构 、工作 流 程优 化及 重组 ,超越 了时 间 、空间和 部 门之间 和管 理性 标准 规范 。云计 算 架构 的应用 逐渐 在 电子政务 平 台建设 的 限制 ,为广 大市 民提供 优质 的 、全 方位、 规范透 明 、符合 国际
电子政务 发展 经历 以网站 建设 为重点 的展 现阶段 ,以提供 数
管 理 和 调 度 ,构 成 一 个 计 算 资源 池 向 用 户 提 供 按 需 服 务 ,
其 基 本 原理 是 通 过 使计 算 分 布 在 大量 分 布 式计 算 机 上而 非本 地 务 模 式。 计 算 机 或远 程 服 务 器 中 ,企 业 数据 中心 的运 行 将 与 互联 网更 相 问计 算 机和 存储 系统 。 似 。 这 使 得企 业 能够 将 资 源 切 换到 需 要 的应 用 上 ,根据 需 求 访 据 服务 为重 点 的交互 阶段和 以集 中式服 务 为重 点的 交易阶段 ,电 子 政务 步入 以服 务模 式为重 点 的转型 阶段 。近年 来 ,电子 政务 发 云 计 算 是 通 过 整 合 、 管理 、 调 配 分 布 在 网 络 中 的信 息 基 展 逐步 以信 息共 享与应 用 为特征 ,政务 部 门之 间效能 的发挥 更加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标准体系发展分析及思考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标准体系发展分析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ac13fc20b4c2e3f562763d7.png)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Common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作者: 郑金金[1];程瑾瑞[1];庞晖[1]
作者机构: [1]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
出版物刊名: 标准科学
页码: 61-6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云计算;电子政务;标准化
摘要: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标准作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技术要素之一,对于推动我国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快速
发展对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推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引入云计算技术,本文提
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思路,在回顾我国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
公共平台标准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标准体系的研制经验,阐述了该系
列标准对于基于云计算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在党中央提出高
质量发展和网络强国背景下,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
新需求,为促进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互联共享发展提供了参考。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及应用部署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及应用部署](https://img.taocdn.com/s3/m/84eba1d7a98271fe900ef9a4.png)
应用部署是利用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所提供的应用设计、开发、测试、试运行和 交付等服务,实现应用在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上正常运行的活动。 应用部署实现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上新应用的建立。
应用迁移基本概念
应用迁移是利用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所提供迁移评估、设计、实施、验收等服务, 实现新旧业务系统切换,保证应用业务正常运行的活动。 应用迁移实现独立应用向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集成。
4)服务交付环境 包括服务产品统一管理,以及 交付后的计量管理、质量管理, 需要提供交付相关的管理、计 量等服务。
1)服务产生环境 负责服务的申请与受理过程, 提供审批和受理等相关服务。
6)服务下线环境 包括服务下线审批、 服务目录更新、资源 释放和相关管理模块 的更新等活动,需要 提供审批、目录更新 和资源重置等相关服 务,保证服务的终结 和资源的可重用。
3 系统架构设计
3.3 服 务 实 施 架 构 设 计
应用部署
部署设计
配置设计:实现资 源提供、资源配置 和配置方案生成服 务。 应用开发技术要求: 提供应用设计、应 用开发、应用生成、 集成测试、试运行 和应用交付的技术 要求。
部署实施
应用开发:提供技术规范服务 和开发环境服务。 应用生成:提供测试环境配置 服务,数据配置服务和测试环 境生成服务。 集成测试:提供测试设计服务, 测试实施服务和测试完成服务。 试运行:提供试运行环境服务 和试运行报告服务。 应用交付:提供运行环境服务 和交付处理服务。
04 容量管理设计
包括机构用户的容量需求管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容量管理,资源提供者的资 源容量管理。
05 质量管理设计
负责保证服务的质量等,其设计内容包括服务级别管理、服务报告管理、服务 绩效管理、服务满意度管理。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19d9fe87d0d233d4b14e6959.png)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拥有资源高效共享、智能可靠等优势是云计算,随着时代发展的趋势将其运用于管理领域。
云计算是综合处理、分布式处理还有网格计算的发展,云计算具有很多的优点,非常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平台;云计算;作用;问题“云计算”新的软件服务模式有整合软硬件资源,较低的客户端要求和统一维护平台的特点。
将“云计算”模式应用到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上来,可以最大限度的共享数据资源、节约建设运行成本、提高平台的负载能力、降低维护难度。
1何为云计算(1)云计算模式提供的魔幻化服务分类;第一,云计算模式以“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方式提供硬件、网络设备的虚拟服务。
第二,云计算模式以“平台即服务(Paas)”的方式提供应用服务接口。
第三,云计算模式以“软件即服务(Saas)”的方式提供应用软件。
(2)云计算概述;“云计算”是综合处理、分布式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
它的重要思想是将(工程信息论文---论文发表向导网江编辑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是其基本原理是。
(3)在云计算中,对外提供的服务是将硬件和软件抽象为资源,用户是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云中的服务,从而高效、快速地完成任务。
但是用户在云计算中获取的服务类型不尽相同,一般云计算提供以下3种服务类型。
1)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
云计算将硬件基础设施资源池进行封装,以虚拟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服务。
2)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
以开发环境形式提供给第三方开发人员,这种服务形式包括应用程序开发及部署平台,主要通过互联网将平台中的数据库、中间件及开发工具提供服务平台。
基于云技术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体系架构
![基于云技术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体系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cf74e182a0116c175f0e48b8.png)
基于云技术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体系架构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不断加强,电子政务是重要抓手。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中特别指出要推进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应用。
鼓励在电子政务项目中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绿色节能、模拟仿真等新技术,推动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并且强调要保障电子政务项目安全可控。
电子政务云(E-government cloud)是属于政府云,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精简、优化、整合,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上实现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可靠的基础IT服务平台。
电子政务云通过统一标准不仅有利于各个政务云之间的互连互通,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也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建设资金。
而我国电子政务战略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基于国内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各级政府部门、机关所建立的本单位电子政务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这些异构、功能单一、互通互联互操作性差的系统基础之上建立起高效、安全、稳定、可靠的统一电子政务系统就成为我国电子政务云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
基于此,安徽商网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层次化电子政务平台体系结构,通过构建性能良好、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
平台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出现。
云计算技术与电子政务相结合,就是一种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
基于云技术,安徽商网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上文所提出的电子政务云平台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基础设施层(IaaS)以虚拟服务器的方式向政府部门交付IaaS服务,它的技术实现本质是在云操作系统层将下层的云基础资源以虚拟机的方式进行组织,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及相关的资源管理技术。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c25823a4028915f814dc212.png)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1﹞1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计目的(一)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密切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
(二)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等优势,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
(三)推动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四)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
二、设计方向(一)推动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分离。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成后,各部门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数据和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不再需要单独自建、更新和升级技术环境。
(二)推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过程优化。
各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不再需要经历需求分析、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全过程,不用考虑应用实现的技术细节,由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提供技术支撑、运维服务和安全保障.(三)推动建设完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和统一、及时更新,促进各类业务信息互补互动使用,优化业务系统、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政务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及应用部署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及应用部署](https://img.taocdn.com/s3/m/cb93f8695727a5e9846a6133.png)
• 服务保障架构
系统架构
用例视图 参与者与系统之间为达到目的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建模
逻辑视图 以问题域的词汇组成的类和对象的集合的建模
进程视图
可执行线程和进程作为活动类的建模
实现视图 对组成基于系统的物理代码的文件和组件建模
部署视图
把组件部署到物理的、可计算的节点上的建模
2 系统架构构成
2 系统架构构成
资源部署与回收
提供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 源和软件资源的规划、调度、配置 、监控等管理功能,为用户提供云 服务资源池,并保证资源的高可用 性。
计划操作
负责日常操作管理规范,提供主动 性管理措施,包括合规巡查、常规 作业、补丁管理和批处理作业管理 。
+
动态管理
+ 提供资源的自我调节、负载平衡以 及资源的按需分配,包括动态资源 优化和负载均衡等。
02 云计算
基本概念
统筹使用已有的资源,形成统一管理的资源池,实现用户的按需使用 ,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使用服务的概念,将各项功能包装形成服务提供给用户,并保证快速 、按需和弹性的服务。
1 概述
于云计算03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1.1
秉承“一切皆服务”的理念,综合利用资源,向用户提供不同类型不 同级别的多种服务。 提供统一的接口,可以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将服务部署在平台上,再 提供给用户使用,实现服务的多元化。
4)服务交付环境 包括服务产品统一管理,以及 交付后的计量管理、质量管理 ,需要提供交付相关的管理、 计量等服务。
2 系统架构构成
服03务实施架构
架构构成
2.2
规定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架构及政务应用部署行为,包括技术管理 、政务应用系统部署、平台部署和平台互联;实现平台的部署实施 ,是平台架构的基础支撑。
电子政务云平台应用系统上线规范
![电子政务云平台应用系统上线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e11a09748d7c1c709a14563.png)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 36/T XXXXX-XXXX电子政务云平台应用系统上线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E—government Cloud Platform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资源服务类型 (1)5 申请条件 (3)6 申请流程 (3)7 服务保障标准 (3)前言本标准按照GB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俊平、杜军龙、周剑涛、刘浪、袁振武、刘芳芳、张彤、罗文康、宋子阳.引言江西省电子政务云平台(简称电子政务云平台)是运用云计算技术,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统一网络平台构建,面向政务部门提供计算存储资源、支撑软件、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政务基础设施.用于承载各级政务部门开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电子政务业务信息系统和数据,及政务门户网站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可根据不同业务和需求提供IaaS、PaaS、SaaS服务。
根据有关法律、标准、规范,并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电子政务云平台应用系统上线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是指导电子政务云平台进行业务应用系统部署的规范化工作依据。
本规范加强了电子政务云平台应用系统部署的规范化、安全化管理。
电子政务云平台应用系统上线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云平台应用系统上线申请、上线部署、系统下线、职责分工和服务标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政务云平台管理单位和资源使用的单位,各设区市政务外网政务云建设运维管理单位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云计算的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4fad2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a.png)
第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及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表明, 就总体局势而言2015年的就业情况仍是不容乐观的,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扩大, 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步履维艰。
近几年来, 随着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 大学生就业情况年趋严峻, 而影响大学生就业原因之一就是供求信息不对称、相对滞后、高校服务平台单向、非便携等等, 这些原因都间接地导致高校毕业生错失适合自己的就业良机, 造成了不少大学毕业生没找到适合工作的同时, 用人单位也没有招聘到适合人选的尴尬局面。
如何引入新技术搭建新平台或在已有平台上进行升级将有助于提高人职匹配的准确性, 有助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成为破局的关键方式之一。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初考察广东之时, 再次明确了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理念, 并在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将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提上议事日程, 会议明确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 同时也分析了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创业面临的新局势, 提出了创办面向大众的“众创空间”平台的新理念, 为创业创新开辟新思路。
可见当前,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类步入“云”时代。
“云服务”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云服务模式可以使用户享受软件服务, 而且对终端输出设备的硬件要求不高, 允许大众在花费更低的成本且承受更小的风险的情况下使用, 而且该模式有自己专属的特点和长处, 它与互联网相互合作就可以让软件服务得到快速的推广。
本课题针对当今国家政策热点, 以地方高职院校为依托, 建立高校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让广大有志于创业的年轻大学生通过平台相互学习交流、分享创业经验或自主对创业基础课程进行学习更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创业迈向成功。
电子政务现行及在研标准体系表2020
![电子政务现行及在研标准体系表2020](https://img.taocdn.com/s3/m/3be674710c22590103029d9c.png)
15
政务软件设施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技术部分:操4第规范作系统
20132199-T-339
16
政务软件设施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部分:应规范第4用服务
20141558-T-339
17
政务软件设施
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
20190834-T-469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29
分类与编码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部分:服第规范1务分类与编码.
20132196-T-339
序号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名称
计划号/标准号
重点工作
3031
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资源目录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GB/T 21063.1-2007总1部分:体系第体框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2部分:技GB/T 21063.2-2007体系第术要求
GB/T 33190-2016
电子文件
39
数据格式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1部分:公文结构
GB/T 33476.1-2016
电子文件
40
数据格式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2部分:显现.
GB/T33476.2-2016
电子文件
序号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名称
计划号/标准号
重点工作
414243
数据格式数据格式数据格式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3部GB/T 33476.3-2016分:实施指南文件技术电子证照GB/T 36905-2018要求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文书类流式20109996-T-339文档
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
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ae6b6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a.png)
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为许多企业和机构带来了便利和效率。
在电子政务领域,云计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始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到电子政务系统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一、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概念云计算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统一管理、整合和分配,为用户提供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和服务的一种计算模式。
在电子政务中,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实现服务器资源的共享和集中管理,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二、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特点1、提高效率: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服务器划分成多个虚拟服务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配、扩容计算资源,大大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效率。
2、节约成本:云计算技术可以减少政府机构的IT设备和维护成本,统一管理和分配计算资源,使得IT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
3、数据安全: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多个虚拟服务器隔离开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从而有效地应对信息泄露的问题。
三、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1、政务云平台:政务云平台是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主要是为政府机构提供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多种云计算服务,以满足政府机构对IT资源的不断增长需求。
2、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多个应用系统集成起来,简化系统架构以降低部署和维护的成本,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数据存储与共享:政府机构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环境中,通过共享服务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同时形成数据大数据生态圈。
四、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优势1、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在同一时刻访问一个服务,从而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访问效率。
2、按需付费:云计算技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量的大小,灵活地控制使用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现了更加细致的成本控制。
建设电子政务“专有云”平台
![建设电子政务“专有云”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b670196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c.png)
138 政府采购社会云服务,逐渐成为潮流和时尚,但信息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分类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认真反思、慎重决策,切忌一哄而上。
一味地排斥或者盲目地依赖云服务,走向两个极端,都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
以云计算技术,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需要首先站在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
建议将分散的投资和运维经费集中起来,投资建设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专有云,成为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云计算的主要载体。
专有云并不是对社会云资源的全面排斥,对于非敏感信息、非涉密信息仍然可以政府采购云服务。
对是否构成敏感信息、涉密信息应当放在云计算、大数据的新技术背景下,有关部门重新分类提出界定依据,明确程序标准和监管主体,避免自我判断、自我裁量,以适应电子政务建设需求,跟上时代发展。
随着我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特别是十八大将信息化列为“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之一,意味着信息化将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
当前,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电子政务发展环境与条件。
云计算技术以其虚拟化、可扩展、可靠性等优势,在推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共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级政府积极探索采用云计算来满足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需求所谓云通俗地讲就是集中,云计算就是将分散计算、分散存储实现集中计算、集中存储。
2013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对使用云计算技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总体规划。
为了进一步推广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2013年9月,工信部确定北京市等18个省级地方和北京市海淀区等59个市(县、区)作为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示范地区。
各地政府积极探索采用云计算来满足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功能与性能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山东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军装备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秀英、段世惠、王茜、李安颖、杨清玉、齐风美、潘鹏、刘玲、高磊、邬成利、王鹏引言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成后,部门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将逐步实现分离,各部门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数据和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不再需要单独自建、更新和升级技术环境,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围绕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的需求,明确规定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具备的基础设施服务、信息资源服务、软件支撑服务、服务受理交付、安全、运维、互联互通、可靠性等方面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保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技术和管理能力达到顶层设计的要求。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功能与性能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子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机房资源、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互联互通、安全、可靠性和运营维护等功能和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验收等方面。
注:除非特殊说明,以下各章中“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11-2001 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绕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81-2006 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 20988-2007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 501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XXXXI-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术语和定义GB/T XXXX2-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GB/T XXXX3-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实施规范GB/T XXXX6-XXXX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YDN 099-1998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YD/T 1167-2001 STM-64分插复用(ADM)设备技术要求YD/T 1238-2002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 1443-2006 通用成帧规程(GFP)技术要求YD/T 1462-2009 光传送网(OTN)接口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GB/T XXXXI-XXXX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单位为“小时”。
它反映了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
3.1.2平台可用性 platform usability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服务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刻或时间区间内处于可执行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
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 总体要求4.1 基本功能要求公共平台应具有向政务部门提供包括机房设施服务、计算资源服务、存储资源服务、网络资源服务、信息资源服务、服务受理交付、应用支撑服务、运行维护服务等的功能。
a) 机房设施服务功能包括机房分级、机房配电、物理隔离、机房/机柜提供、安全域划分等功能;b) 计算资源服务功能包括主机资源管理、虚拟机资源管理和动态资源调度等功能;c) 存储资源服务功能包括存储资源管理、存储资源维护、存储数据管理等功能;d) 网络资源服务功能包括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资源分配、网络分区管理等功能;e) 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包括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数据融合服务、数据交换服务和信息资源发布等功能;f) 应用支撑服务功能包括构件服务管理、软件服务封装、应用API提供等功能;g) 服务受理交付服务功能包括服务发布、服务受理、服务交付和服务交付管理等功能;h) 运行维护服务功能包括配置管理、监控管理、故障告警、日志管理、计量计费管理等功能。
4.2 基本性能要求a) 在规定的并发用户数范围内,平台的请求响应时间简单应用不大于3s,一般应用不大于lOs,复杂应用不大于30s;b) 并发用户数应不低于设计用户数的5%。
5 机房资源要求5.1 功能要求a) 机房的分级要求、建筑条件要求、配套设施要求、布线要求、强电配电区建设、不间断电源保障区、新风空调区和消防设施区都应符合GB 50174-2008的规定;b) 机房应配备两路来自不同变电站的线路(推荐)且配备UPS和发电机;c) 公共平台内网机房与外网机房间要求物理空间隔离;d) 应具备为特殊用户需要划分独立机房区域的功能;e) 应根据公共平台核心机房功能和安全要求划分安全域,以保证各个区域的操作能够独立进行,区域的逻辑划分和物理划分应保持一致,这些区域包括:网络接入、业务开展、安全服务、调试等区域;f) 多运营商线路接入应支持运营商线路从不同物理位置进入机房。
5.2 性能要求a) 机房内温度范围为25℃至32℃,湿度范围为30%至60%:b) 提供机房资源服务准备时长不超过3天;c) 改造的旧机房PUE不超过2,新建机房的PUE不超过1.5。
6 计算资源6.1 功能要求6.1.1 主机管理a) 支持添加己配置好的物理主机到公共平台、可将主机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中删除;b) 支持禁用/启用主机部署、远程开关机、主机负载均衡设置;c) 支持添加主机到主机资源池,可从主机资源池中删除主机。
6.1.2 虚拟机管理6.1.2.1 映像模板管理a) 应提供系统映像模板的制作功能;b) 支持添加、删除系统映像、光盘映像和数据盘映像。
6.1.2.2 分配虚拟机a) 应支持单台或批量添加和部署虚拟机,并支持自动和手动模式;b) 应提供虚拟机资源释放和回收功能;c) 应支持系统映像/光盘映像添加和部署虚拟机;d) 映像池、网络池和存储池应根据虚拟机的配置给虚拟机分配映像、网络和存储;e) 应支持释放虚拟机所使用的计算资源资源重建和删除虚拟机,并保持虚拟机的配置不变。
6.1.2.3 运行虚拟机a) 应支持启动虚拟机、关闭虚拟机、重启虚拟机、挂起虚拟机、休眠虚拟机、恢复虚拟机等功能;b) 应支持虚拟机快照备份和保存,支持快照的操作应包括创建、恢复和删除。
6.1.3 动态资源调度a) 应支持虚拟机根据远行状态和故障自动在线迁移;b) 应提供资源超配、限额和弹性负载功能;c) 应支持己关机状态的虚拟机进行系统配置;d) 应支持编辑后的虚拟机应按照编辑的新配置运行使用;e) 应提供计算资源分级管理功能;f) 应支持对正在运行状态的虚拟机进行磁盘空间的动态扩容和磁盘动态增加。
6.2 性能要求a) 提供主机服务准备时长不超过1天;b) 应支持系统映像添加虚拟机,虚拟机从部署到交付运行的时间应小于20分钟/台;c) 应支持光盘映像添加虚拟机,虚拟机从部署到交付运行的时间应小于1小时/台;d) 在物理机轻负载情况下,虚拟机完成在线迁移时间<30s,虚拟机完成离线迁移时间<60s;e) 对公共平台的主机计算资源进行按月监测,发现参考实际监测值超过计算资源总量的60%,应考虑增加相应计算资源。
7 存储资源7.1 功能要求7.1.1 存储资源管理a) 应能够创建存储资源,并支持使用多种磁盘类型创建存储资源;b) 应能够动态扩展存储资源,支持对集群进行动态扩展;c) 应能够对存储资源弹性调度和自动分配,支持通过设置卷的共享方式,允许指定用户访问卷;d) 应支持多种形式的存储资源虚拟化,例如不同品牌、型号的存储设备和1日存储设备;e) 应支持对异构存储系统虚拟化后对原有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整合、迁移、镜像、远程复制等;f) 应支持不同存储介质之间实现双向动态迁移;g) 应支持多种类型端口及其协议。
7.1.2 存储资源维护a) 应采用资源图形界面管理,支持多种管理语言;b) 应支持多种状态的统计分析功能,例如存储资源使用、关键服务狄态等的统计分析;c) 应支持存储设备实时监控机制,包括运行状态监控,设备异常告警机制和告警信息传递方式;d) 应支持存储系统自动部署,包括软件安装、配置,实现即插即用,并支持热插拔;e) 应支持在不中断业务系统的情况下存储系统自动检测、隔离故障;f) 应支持存储系统自动升级。
7.1.3 存储数据管理a) 应支持存储数据导入、导出;b) 应在存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高可用性;c) 应支持数据保护,包括快照、恢复、备份、复制、镜像、克隆等数据保护功能。
7.2 性能要求a) 在多种数据块大小(IO Size)进行混合读写(顺序,随机,混合)的情况下,存储系统的读写次数IOPS不小于10万;b) 在多种数据块大小(IO Size)进行混合读写(顺序,随机,混合)的情况下,存储系统的读写带宽不低于1OGB/S;c) 对常见文件系统(例如NFS、CIFS等)进行读写操作,存储系统的每秒操作数不低于10万;d) 在多种数据块大小(IO Size)进行混合读写(顺序,随机,混合)的情况下,存储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30ms;e) 对存储系统进行按月监测,发现实际监测值超过存储容量的70%,应增加存储资源。
8 网络资源8.1 功能要求8. 1.1 网络资源管理a) 应采用扁平二层网络构建模式,如分为核心层和接入层;b) 应支撑云计算技术的资源池动态调度;c) 应支持核心交换机虚拟集群技术,接入交换机采用堆叠技术,保证设备冗余;d) 应支持核心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进行链路捆绑,保障链路冗余。
8.1.2 网络资源分配a) 应支持虚拟机分配网络资源,包括指定地址分配网络和随机分配网络;b) 应支持针对虚拟网络标记,支持虚拟机网络划分网段;c) 应支持根据组织机构动态分配VPN股务接入公共平台网络,并支持VPN服务监管;d) 应提供软件化、模块化、组件化VPN服务;e) 应支持扩展网络设备可扩展,应为虚拟机设置多个网络,支持自动弹性的网络管理;f) 应支持弹性外网IP分配,支持IP地址在指定的虚拟机上的解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