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矫正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矫正措施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还有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而品德不良学生在学校中尽管是少数,但对全体学生教育质量乃至整个社会文明风尚的树立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掌握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矫正其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自身成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一)道德观念上认识无知,行为习惯上盲目

绝大多数的品德不良学生道德观念十分模糊,法律观念淡漠,缺乏明确的判断善恶是非能力。往往出于好奇心和寻求新异刺激,做出不轨行为,常常在别人的起哄下做出冒险的事情。总之,大多数品德不良学生在认识上很大程度受外界情境的制约。

(二)缺乏道德情感,情绪消极多变

品德不良学生一般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往往爱憎颠倒、荣辱不分,贪恋低级情趣,重江湖义气,缺乏真正的正义感。他们在情绪上常与教师和同学对立,对自己既自尊又自卑,自己有时瞧不起自己,又不许别人蔑视自己。在这种不健全情绪的支配下,常以粗暴蛮横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受压抑的烦躁不满情绪,挑拨同学与老师做对。他们情绪多变,高兴时狂呼乱叫,不高兴时又狂怒暴跳,犯了错误有时也会“痛心疾首”,而事后又觉得无所谓。

(三)意志薄弱

品德不良学生往往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不能用正确思想约束自己,常常屈从于个人的欲望和情绪冲动,从而产生不道德行为。有时犯了错误,经过教育,有了悔改之意,但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往往经不起各种诱惑或考验而产生动摇,时改时犯,反复不断。

(四)行为习惯不良,学习动机不明

品德不良学生常常对人不诚实,惯于说谎。有的养成张口就骂、动手就打的坏习惯;有的抽烟、喝酒,好吃懒做,沉湎于网络之中。在学习上大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自觉的学习习惯,上课喜欢搞恶作剧,课后不完成作业,认为学习

是给老师、家长看的。

造成上述不良心理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因素如:学生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影响;现代社会中的不良习气以及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失。也有主观的原因如:他们缺乏正确的社会导向力,动机抉择时屈从于外部诱因或困难等。这些心理特征虽然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发展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在教育实践中若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就会向严重方向发展。因此,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创造各种优良条件,增强他们内外正确因素的影响力,净化不正确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的品德向正确方面转化。

二、矫正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

品德不良学生因为时常受到家长、教师的斥责、惩罚和同学们的耻笑、歧视,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和敌意。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说教难以凑效。因此,必须先解除他们的顾虑,使其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首先,教师应带头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只有用火热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从实际感受中相信教师的诚意,把教师当做知心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才会到来。其次,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这些学生。机智的教师应充分利用集体的气氛和力量,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接纳和温暖,在同学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这样,他们才会消除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们的信任感,乐于接近教师、接受教育。

(二)发现“闪光点”,长善救失

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和积极因素,品德不良学生也不例外。他们身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向往美好的未来,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是教育者启发他们的内在心理依据。他们中有不少学生虽然后进,但具有特殊才干,教师如能及时发现这些心理品质并不断培育发展,使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就会重新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使其获得克服缺点、错误的勇气和信心,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使其逐步由品德不良者变成品德优良者。

(三)抓住时机,提供范例,增强是非感,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经过醒悟、转变、巩固和稳定几个阶段,教师要抓住醒悟和转变的关键时机,对他们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和信心,并使其正确的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并巩固下来。

(四)锻炼与各种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品德不良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言行不一,反复性大,易于动摇。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训练,给予他们与各种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并在锻炼意志的过程中形成和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总之,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不仅是塑造学生优良品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矫正不良品德的过程,只有遵循品德不良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矫正措施,才能收到实效,达到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