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PPT课件5【优秀课件推荐】
雷电颂课件.ppt
![雷电颂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5c029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0d.png)
课文朗读
•
风!你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再这暗无天
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
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
哮的时候!
•
尽管你是怎样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
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
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
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目录
作者 屈原 《屈原》 内容结构 《雷电颂》 《雷电颂》层次 人物分析 艺术手法 问题讨论
返回
作者简介:郭沫若
(1892.11.16─1978.6.12)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 ──大渡河, 若水──雅河),四川乐 山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 学家、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 学家,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文学大师。 “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 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 帜。”(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 大会上的悼词》)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是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
翻波涌浪,和你一同的大声咆哮啊!
返回
《雷电颂》的层次结构
•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 神祗的内心独白。
• 第一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 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 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 第二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 腐朽的当权者。
返 回
舞台说明
舞台上的屈原是一
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
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
象。
时间、地点和自然
环境。
返
本文的艺术特色
雷电颂ppt公开课课件
![雷电颂ppt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3a617e25c52cc58bd6be5a.png)
郭沫若:
郭沫若 (1892~1978) :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 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 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 《棠棣之花》 《虎符》 《高渐离》 《南冠草》
写作背景及意图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 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 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 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 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 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 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 为今用”的作用。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 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 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 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多用短句,语气急促,情感激烈,体现屈原忧国忧 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呼告
• 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 且跟他说话。一般运用呼告,表感叹,更能增 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思考。
达标测试:
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 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 了什么手法?仔细分析一下。
象征手法
是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用某种具体事 物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意义。由“象征物”和“象 征义”两部分构成。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剧中角色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 长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郭沫若《雷电颂》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郭沫若《雷电颂》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8b78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d.png)
其次运用反复、排比等使整个独白具 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再次运用反问、设问,呼唤指斥,增 强了战斗力。
诗歌还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 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 飞往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 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 加神采飞扬。这段独白想象奇特, 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 主义的激情。
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代表作品甲申三百年祭、星空、女神、屈原、蔡文姬、李白与杜甫
第四层(9—12段) 义正辞严地诘责“土 偶木梗”,表示与污 秽,邪恶,势不两 立。
第四层(9—12段) 义正辞严地诘责“土 偶木梗”,表示与污 秽,邪恶,势不两 立。
第五层(13段) 表现屈原的坚强意 志与必胜的信心。
全文 解析
结构 分析
第一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从“风!你 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语言品读
YU YAN PIN DU
本文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 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 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 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激励着人们奋 然前行,相信他更能激励今天的国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2024版年度《雷电颂》ppt课件
![2024版年度《雷电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11075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7.png)
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时代背景及创作环境20世纪中国文学背景介绍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概况,包括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作品等。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氛围阐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学界的状况,以及作家们如何通过文学作品表达民族精神和抗日情怀。
《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具体介绍《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等。
作者生平文学成就社会活动030201作者生平与主要成就《雷电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史地位文学价值分析《雷电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后世评价02诗歌内容与形式分析Chapter诗歌主题思想解读歌颂雷电与自然的伟力01抒发爱国情感02呼唤社会变革03意象、象征手法运用雷电意象风、云、雷、电等自然元素黑暗、腐朽等负面意象节奏、韵律特点分析急促的节奏铿锵的韵律自由的诗行1 2 3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言表达技巧欣赏03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Chapter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屈原其他人物如婵娟、卫士等,虽然着墨不多,但也各具特色,对屈原的形象起到了衬托和补充的作用。
呼唤与追求随着诗歌的深入,屈原开始呼唤风、雷、电等自然力量,表达了对光明和正义的渴望与追求。
悲愤之情在诗歌的开头部分,屈原面对黑暗的现实和国家的沦亡,内心充满了悲愤之情。
坚定信念在诗歌的结尾部分,屈原再次强调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即使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
情感变化过程梳理内心独白技巧探讨直接倾诉象征手法抒情与议论相结合情感深度传达方式语言节奏意象营造抒情方式04艺术特色与价值评价Chapter浪漫主义风格体现强烈的情感表达诗歌中充满了对雷电、风暴等自然力量的热烈赞颂,体现了诗人澎湃的激情和对自然的无限敬畏。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雷电描绘成具有神性的存在,赋予了它超凡的力量和象征意义。
独特的艺术形象诗歌中的雷电形象独特、鲜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雷电颂PPT课件
![雷电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465d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4.png)
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
通过深入解读《雷电颂》的文本 内容,挖掘其文学价值和科学内
涵。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文学、物理学、气象学等多 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雷电
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实证研究法
通过实地观测、实验等手段,验 证《雷电颂》中的科学现象和原
理。
雷电颂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文学领域
借鉴雷电颂中壮美的自然景象 ,将雷电元素融入环境艺术设 计,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
以雷电颂为灵感来源,创作与 雷电相关的音乐、绘画、摄影 等艺术作品,丰富人们的审美 体验。
将雷电颂中的诗意语言运用于 文学创作,为现代文学注入新 的活力与内涵。
汲取智慧力量,应对自然灾害
从雷电颂中汲取应对自然灾害的智慧和勇气,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雷电类型
根据放电方式和电流性质,雷电 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 等类型。
雷电活动规律与特点
活动规律
雷电活动多发生在夏季的午后至傍晚 时段,且常伴随着强对流天气如暴雨 、大风等。
特点
雷电具有突发性、瞬时性和巨大的破 坏性,其电流强度可达数万安培,电 压高达数百万伏。
雷电危害及防范措施
雷电危害
雷电可直接击中人畜、建筑物或设备,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设备损坏; 同时,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还可能干扰无线电通讯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拓展艺术视野,提升审美素养
01
雷电颂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 值,能够拓展人们的艺术视野, 提升审美素养。
02
通过学习和欣赏雷电颂,人们能 够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 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 能力。
04 雷电颂在现实生 活中的应用与启 示
雷电颂PPT课件[PPT课件]
![雷电颂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46ffe7240c844769eaee5d.png)
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 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 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 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 “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热 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 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 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
(1) 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 接最有 力地表达了爱憎。
(2) 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 铿锵有力。
(3)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 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 畏的伟大精神。
2 、《雷电颂》与以前读过的诗歌 《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 种抒情方式有什点?
《天上的街市》《静夜》这两首诗 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 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都是借景抒 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显得比较含蓄。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征变革现实的 伟大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形象
没有阴谋、 没有污秽、
指坚定的信念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 惑众的官 僚统治集团
没有自私自利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
的没有人的小岛
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 一方净土
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可感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 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 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 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 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 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 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 霆万钧的气势。
《雷电颂》PPT课件
![《雷电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d58e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8.png)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人物形象塑造与角色分析 •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技巧借鉴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雷电颂》创作背景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南京后,郭沫若从日本回国,面对国土沦丧、人民苦难深重的现实,他满怀对日寇的愤恨和对祖国 的热爱,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手法,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 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斗争。
语言运用
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如“炸裂”、“怒吼”、“黑暗的势力”等,增强了 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张力。
采用了富有节奏感的句式和韵律,如重复的词语、排比句等,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 口,更具感染力。
诗歌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艺术特色
意象丰富而独特,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 造,构建了一个充满力量与美的艺术世界。
。
对比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诗人和旧世界代表的不 同形象和性格特点,突出诗人的 革命精神和正义感,同时揭露旧
世界的腐朽和罪恶。
抒情手法的运用
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抒发 ,表现其对旧世界的愤怒和对新 世界的渴望,使人物形象更加立
体和丰满。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技巧借鉴
郭沫若诗歌艺术风格概述
1 2 3
01
象征意义
02
雷电象征着革命的力量和人民的愤怒,代表着对旧世界、旧制度的反 抗和摧毁。
03
自然界的狂野之美象征着生命的原始力量和自然的法则,暗示着人类 应该顺应自然、尊重生命。
04
人物形象的挣扎与抗争象征着人类对自由、尊严和幸福的追求,表达 了诗人对人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渴望。
雷电颂ppt优秀课件
![雷电颂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4dde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6.png)
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丰富
本课程涵盖了雷电颂的多个方面,包括背景介绍、角色分析、艺 术特色等,内容全面且重点突出。
课程结构合理
课程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组织,从基础到深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 受。
教学方法多样
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展望未来
扩展课程内容
雷电颂ppt优秀课件
目 录
• 课程介绍 • 雷电颂简介 • 雷电颂的主要人物形象 •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 雷电颂的意义与影响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01
雷电颂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一 首著名诗歌,具有深刻的哲学思 想和艺术价值。
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雷电颂已 经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学 遗产,对后世文化和艺术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唤醒民众意识
通过描绘普通百姓的苦难 ,激发了民众对社会问题 的关注和改变的意愿。
推动社会进步
批判性的内容促使社会改 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雷电颂作为著名文学作品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被后人传颂。
思想启示
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观 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启发人们的思考。
THANKS
感谢观看
以情感推动叙事发展
《雷电颂》中的情感表达不仅局限于单纯的抒情,还通过情感推动叙事发展。作品中的情感变化与故 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连,情感的高潮往往也伴随着故事情节的高潮,使得作品更加紧凑有力。
05
雷电颂的意义与影响
对当时社会的意义
01
02
03
暴露社会问题
雷电颂通过展示雷雨天气 的自然现象,揭示了当时 社会的不公平和弊端。
《雷电颂》课件ppt
![《雷电颂》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4132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3.png)
丰富的想象与深沉的哲理相结合
05
《雷电颂》的赏析要点
结构巧妙
全剧结构紧凑、连贯,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反转对比
通过反转剧情和对比手法,突显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命运,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精美的艺术构思
剧本中使用了大量的诗化语言,使全剧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情感表达
04
《雷电颂》的创作风格
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反抗和对自由、光明的无限渴望,以热情奔放的语言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
抒情风格贯穿整个作品,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
激情奔放的抒情风格
《雷电颂》中诗人怀着炽热的激情和浓烈的感情色彩,将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与自然界的雷电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冲击力和审美震撼力。
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反馈意见
学生反馈反思
THANKS
感谢观看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内容反思
知识点传授是否准确
检查教学资料是否全面、准确地传递了《雷电颂》这一课的知识点,包括背景介绍、重点字词的解释、段落大意等。
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
多媒体运用是否合理
课堂氛围调动情况
教学方法反思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学生参与度
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认可程度。
婵娟的人物形象
01
外貌形象
婵娟是一位美丽而纯洁的少女,拥有明亮的双眸和清秀的面庞。
02
性格特点
《雷电颂》课件ppt
![《雷电颂》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90d5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8.png)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雷电颂》,学生能 够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掌握 一定的阅读技巧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 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深入剖析《雷电颂》所表 达的思想和情感,学生能够增 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 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运用
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了各种 生动的形象和场景,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
象征主义手法
作品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将自然现象、人 物形象等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使作品的主题 思想更加深刻和鲜明。
独特的语言风格
作品的语言简洁、生动、有力,具有很强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雷电颂》课件ppt
2023-10-29
目录
• 引言 • 文本分析 • 语言知识 • 阅读理解 • 写作技能 • 文化背景 • 课堂活动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介绍《雷电颂》的创作时 代背景,包括社会环境、 历史事件等。
文化背景
探讨《雷电颂》所反映的 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文 化思潮和文学流派。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宇宙的奥秘。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宗教、哲学和艺 术方面。
中国近现代文化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 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张科学、民主和现代化。
学生表现积极
《雷电颂》PPT课件5
![《雷电颂》PPT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5714eb11aaea998fcc220efe.png)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 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 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 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 “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 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 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 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郢( yǐng
)
木梗( gěng ) ng ) 雷霆( tí
驰骋( chí )(chěng ) )
徘徊( pá i )( huá i)
词语解释
睥睨: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立: 长时间地站着。 犀利: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摆弄:摆布。 驰骋: (骑马)奔驰。 虐待: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 惑众的官 僚统治集团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 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 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 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 的热烈追求。
品昧语言
《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 独白,请找出最感兴趣的句子和段 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 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课文讲解
1、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 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 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形象
征变革现实的 伟大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指坚定的念
没有阴谋、 没有污秽、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 没有自私自利 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 的没有人的小岛 一方净土 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可感
2、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 咆哮吧!( 拟人、呼告、排比 )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 比喻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 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反复、排比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排比、反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号 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 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 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 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 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 怀王 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 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 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 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 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 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 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 的愤恨。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 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 爆炸了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 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 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 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 了吧!”、“劈吧,劈吧,劈吧!”、 “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 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 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 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导入新课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流 传着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据说 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修辞和象征手法,体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征变革现实的 伟大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形象
没有阴谋、 没有污秽、
指坚定的信念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 惑众的官 僚统治集团
没有自私自利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
的没有人的小岛
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 一方净土
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可感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 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 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 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 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 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 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 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 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 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读准字音
睥睨( )pì( )nì波澜( )lán
发泄( )xiè
稽首( ) qǐ
鞺鞺鞳鞳( tā)ng( )tà
污秽( h)uì 迸射( ) bèng
罪孽( n)iè 脚镣( ) liào
咆哮( p)áo( 眩目( xu)àn 伫立( z)hù 驰骋( c)hí( 虐待( nü)è 忏悔( chà)n 徘徊( p)ái(
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呼唤与歌颂风 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 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 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 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 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 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 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 的热烈追求。
品昧语言
《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 独白,请找出最感兴趣的句子和段 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 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 地咆哮”。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 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对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 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会表达效 果,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 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 发战斗激情。
■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表达思想感情,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 深意。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 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 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xiào 郢( 木梗( )chěng 雷霆(
)huái
) yǐng ) gěng
) tíng
词语解释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摆弄:摆布。 驰骋:(骑马)奔驰。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整体感知
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 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 是怎样的?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 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 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 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 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 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 霆万钧的气势。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 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 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 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 光明的思想感情。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 气势。
4、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 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 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 《棠棣 之花》《虎符》《高渐离 《南冠草》。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 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 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 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 胜的信心。
课文讲解
1、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 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 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