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穀梁传介绍
《春秋穀梁传》乃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春秋穀梁传介绍,希望你喜欢。
春秋穀梁传基本概述中国汉代今文经学派的经典之一。
又称《谷梁春秋》,简称《谷梁传》。
据范宁《谷梁传序》、杨士勋《疏》说,该书系由孔子弟子子夏传给谷梁俶,由谷梁俶写定。
据后人考证,初仅口耳相传,到汉代才写定成书,时间稍晚于《春秋公羊传》。
该书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体裁及解释方法与《公羊传》相近,但具体说法有不少歧异,对后世的影响比《公羊传》小。
该书是研究战国至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注释本有:《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谷梁补注》,清钟文丞撰。
《谷梁传》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
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
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
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
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
料。
春秋穀梁传内容简介《谷梁传》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
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传给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5传。
后来《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亡佚,只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
据后人考证,《谷梁传》书中曾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因此认为成书要较《公羊传》为晚。
《春秋》三传中,属于今文的《公羊传》和属于古文的《左传》,都曾长期受到人们的瞩目和重视,与《公羊传》同属今文的《春秋谷梁传》则少有问津,显得门庭冷落。
实际上,西汉后期也一度有过“《谷梁》之学大盛”的局面,并影响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
同《公羊传》相比较,《春秋谷梁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礼乐教化,力主仁德之治,而这恰恰适应了西汉后期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春秋穀梁传主要思想礼乐教化,仁德之治
同《公羊传》相比较,《谷梁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礼乐
教化,力主仁德之治,而这恰恰适应了西汉后期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汉武帝死后,随着战争机制的解体和人民要求安居乐业的呼声高涨,与《公羊》有密切关系的刑名法术之士遭到朝野上下的普遍反对和斥责。
昭帝时,议盐铁而罢榷酤,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生产得到迅速恢复,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宣帝即位后,要求“稽古礼文”,实行礼乐教化和仁德之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态,成了大夫众口一辞的呼声和为政治民的准则。
宗法情谊
在力主礼治的同时,《谷梁传》还强调宗法情谊,这可以利用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刘汉宗室内部的矛盾。
这是《谷梁》学在汉代一度兴盛的又一原因。
《春秋公羊传》虽有强调宗法伦常的内容,但它更多地是要求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进行毫不留情的镇压。
《春秋谷梁传》则不然。
在解释《春秋;昭公八年》“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时,《谷梁传》认为,称招为弟,不合王朝礼制,但《春秋》为显其恶,特意如此,以说明招对骨肉之亲的极端残忍。
这些内容,在宣帝之世有着某种现实意义。
西汉立国之初,发生一系列同室操戈的事件,《公羊》学和《公羊》派起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宗室内讧中深受其害的宣帝,即位后当然不能容忍《公羊》独尊的现象延续下去。
宣帝非常重视宗法情谊和血缘之亲,意识到它对巩固刘汉大统的重要作用。
即位不久,他下诏说;“盖闻尧亲九族,以和万国。
朕蒙遗德,奉承圣业,惟念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若有贤材,改行劝善,其复属,使得自新。
”武帝时行首匿相坐之法,虽父子、兄
弟不得例外,致使“骨肉之思废而刑罪多”。
宣帝即位后下令予以废除。
宣帝还多次垂青于那些讲究宗法.兄弟间礼让为怀的臣下。
丞相韦贤选定长子韦弘继承自己的爵位,但韦弘却因罪入狱。
韦贤去世,族人,门生假托其命,立其次子韦玄成为继承人。
韦玄成“坏容貌,蒙耻辱”,假装病狂,“欲让爵辟兄”,拒不应召。
有些官吏要求惩处韦玄成,玄成“不得以受爵”。
宣帝“高其节,以玄成为河南太守”,又根拔其兄韦弘为东海太守。
宣帝此种举动,颇合《谷梁》之旨而与《公羊》相左。
《谷梁》学的兴盛已经水到渠成。
尊王思想
对汉宣帝这样以较疏远宗法关系入继大统的皇帝来说,要长期稳住自己的宝座。
在注重宗法情谊的同时,又要强调尊王思想。
《谷梁传》中尊王思想的存在,也是《谷梁》学兴盛一时的一个原因。
近人周予同曾在《博士制度和秦汉政治》中谈及这一问题,但语焉不详。
汉昭帝死后,因无子嗣,权臣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
刘贺姿行淫乱,旋即被废。
接着,霍光又拥立宣帝。
可见,宣帝入主汉室,本无任何政治基础,完全是霍光一手包办。
因此,宣帝即位后一直对霍光“虚已敛容,礼下之已甚”,甚至“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唯恐自己重蹈刘贺覆辙。
同时,宣帝对刘贺也很不放心,刘贺被废后,封国改置山阳都。
宣帝曾诏令山阳太守张敞“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
张敞深知其中用意,“于是条奏贺居处,著其废亡之效”。
得知刘贺无心再起而“不足忌”之后,宣帝才算一块石头落了地。
春秋穀梁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