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储量及采收率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第4章-储量计算及储量评价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第4章-储量计算及储量评价

F
G
非工业 价值
资 源 量 远景资源量(Speculative、Undiscovered) 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统计或类比估算的随地质认识程 尚未发现的资源量。它可推测今后油(气)田被发现的可能 度增加,储量逐渐落实 性和规模的大小,要求概率曲线上反映出的估算值具有一定 合理范围。
11
储量丰度,104t/km2 油藏埋深,m 原油密度,g/cm3 原油粘度,mPa·s 原油凝固点,℃
储量综合评价评价指标集的确定
储层 物性 渗透率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储层 分布 储量丰度 油藏埋深 有效厚度 流体 性质 油藏 形状 地层原油粘度 地层原油密度 油藏长宽边比 油藏形状因子 反映储层渗流能力的大小 反映储层岩石的储集空间大小 反映原油在含油层系中的富集程度 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反映储层的开发潜力 决定储层能否产生工业油气流的重要指标 反映储层丰度的重要计算指标 原油在地层流动时受到的内部摩擦力,反映原油流动能力大小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的质量 油藏所在最小矩形框架内的短边与长边的长度比值 油藏形状系数与油藏形状配合度的乘积,反映井网的完善程度 (油藏形状系数--反映油藏形状的常数;油藏形状配合度--反映实际油 藏形状与规则几何图形的吻合程度) 反映油藏单井产能大小 反映油藏单井产能、单位厚度、单位压差下的产能大小
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分类单位面积储量10tkm埋深千米产量tkmd油层每米产量2001002530低于国内现行油价1002006010015252030低于国内油价10050356010151525低于国际油价10050153504101520高于国际油价技术可行50150415高于国际油价技术很难难开发储量可供开发储量34原油储量的难动用储量评价标准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根据原油储量的采油成本产能采收率丰度等划分评价指标天然能量注水开发蒸汽吞吐蒸汽吞吐蒸汽驱1400153233348475270007911817823614000560610741022700029031038050单井经济极限产量经济极限产油量10t经济极限采收率500天然能量注水开发蒸汽吞吐蒸汽驱10001500200025003000原油价格元吨1015500天然能量注水开发蒸汽吞吐蒸汽驱10001500200025003000原油价格元吨不同开发方式下的经济极限采收率单井产油量与原油价格关系6年内收支平衡时表外地质储量64892待核销地质储量3634210待落实地质储量3765611已落实地质储量268897773641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三我国存在的各种特殊油气资源矿种我国已探明难动用储量的分布情况总349108t可采66108t原始可采储量已发现资源量原始地质储量非可采体积量已探明可采储量未发现资源量未来原始地质储量未探明可采储量探明已开发可采储量探明未开发可采储量概算可采储量可能可采储量累积产量剩余可采储量正建设待投产管后储量次商业性正生产关闭我国油气资源与储量的分类分级框图油气总资源量38油藏地质储量的分级油藏储量的测算方法油藏地质储量计算油藏可采储量评价第四章储量计算及可采储量评价重点内容3942油藏储量的测算方法一储量计算方法分类

第四章 储量及采收率

第四章 储量及采收率
应用物质平衡方程式时,必须查明油气 藏驱动类型,取全取准阶段产量、压力等资 料。
对于断块、岩性和裂缝油气藏而言,其 地质静态资料往往很难快速确定,这给常规 容积法计算储量和动态分析带来了困难。
物质平衡法依赖的地质静态资料较少, 运用该方法研究这几类油藏时,能避免某些 复杂地质因素带来的困难,获得令人满意的 结果。物质平衡方法还具有原理简单,物理 意义明确,运算容易,便于掌握等优点,因 此有较广泛的用途。
①按地质储量丰度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②按油气田地质储量大小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③按产能大小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④按油气藏埋藏深度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二 油气储量计算
静态法 (容积法) 压降法 物质平衡法
动态法 矿场不稳定试井法 水驱曲线法 产量递减曲线法 累计曲线外推法
1、容积法(静态法)
容积法是利用油气田静态资料和参数来计 算油气储量的,又称为静态法。它是计算油气 储量的主要方法,应用最广泛。适用于不同勘 探开发阶段、不同圈闭类型、不同储集类型和 驱动方式。
Ce
Co
CwSwi C f 1 Swi
N p Bo NBoiCt P
N 1 BoiCt A
A——直线段斜率
压降图
N N p Bo BoiCt p
N 1 BoiCt A
A——直线段斜率
(2)定容封闭型气藏
压降法应用于定容封闭型气藏时,主要利 用气藏的视地层压力与累积产气量所构成的 “压降图”来确定气藏的储量。但气藏要经 过一段时间的开采,采出程度大于10%之后。
依据这种思路,容积法的基本公式可改写成:
N=(A(x,y,z)he(x,y,z)(x,y,z)So(x,y,z)o(x,y,z)/Boi(x,y,z))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 (2)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 (2)1.2 石油采收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2.1 现状 (2)1.2.2 发展趋势 (3)第二章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3)2.1 储层岩性特征分析 (3)2.2 储层物性研究 (3)2.3 储层流体性质分析 (4)第三章驱油机理与驱油方式研究 (4)3.1 水驱油机理 (4)3.2 气驱油机理 (5)3.3 混合驱油机理 (5)第四章预测与评估技术 (5)4.1 油藏动态预测 (5)4.2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预测 (6)4.3 油藏可采储量评估 (6)第五章增加油井产能技术 (6)5.1 钻井技术优化 (6)5.2 完井技术优化 (7)5.3 采油工艺优化 (7)第六章提高油藏开发效率技术 (7)6.1 油藏调剖技术 (7)6.1.1 技术概述 (7)6.1.2 技术原理 (7)6.1.3 技术方法 (7)6.2 油藏注水技术 (8)6.2.1 技术概述 (8)6.2.2 技术原理 (8)6.2.3 技术方法 (8)6.3 油藏热力技术 (8)6.3.1 技术概述 (8)6.3.2 技术原理 (8)6.3.3 技术方法 (8)第七章石油提高采收率化学添加剂 (8)7.1 驱油剂 (8)7.2 改善油水流度比的添加剂 (9)7.3 油层保护剂 (9)第八章油气藏改造技术 (9)8.1 油气藏压裂技术 (10)8.2 油气藏酸化技术 (10)8.3 油气藏气体吞吐技术 (10)第九章石油采收率监测与评价 (11)9.1 油藏动态监测 (11)9.1.1 监测目的与意义 (11)9.1.2 监测方法与技术 (11)9.2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11)9.2.1 评价指标 (11)9.2.2 评价方法 (11)9.3 油藏开发调整策略 (12)9.3.1 调整原则 (12)9.3.2 调整方法 (12)第十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集成与推广 (12)10.1 技术集成策略 (12)10.2 技术推广与应用 (12)10.3 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3)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供应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储量与采收率

储量与采收率

控制储量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预测储量
2.2我国储量评价的内容及要求
1.在我国应采用并在油田实际中应用国外通用的油田 可采储量分类方法。 2.完善和修改我国油田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一 套系统的、规范的、先进的评价方法。 3.不仅要有可采储量的计算值,还应有产油量随时间 变化的预测结果,以便进行经济分析。 4.引进或研究商业化的可采储量计算软件,实现评价 工作的高度计算机化。
使用最少的 参数,容易快 速地提供准 确的结果 需要更多的 资料、时间、 花费和人力, 比经验法提 供更可靠的 结果,计算机 程序计算 可以提供可 采储量的最 好的预测结 果, 需要油 藏模拟软件
全 面 开 发
与 初 期 开 发 同初期开发阶段需 同初期开发阶段 ,需要进一步收 阶 段 相 同 的 要的参数 集数据和油藏参数的再评价 方法
②Usher模型 Usher模型具有如下形式: (6-11) 将油田开发数据应用非线性回归对(6-11)式进行分 析,即可确定出油田可采储量。
Np = N − N − N
m R m R
[
(
m p0
)e ]
− bt 1 / m
③HCZ模型 HCZ模型为:
Np = NRe
a − e − bt b
(6-13)
(1)递减曲线法 目前递减曲线种类较多,根据油田可采储量标定的实 践,本次应用了3种。 ①Arps双曲递减公式 产量变化公式: −1 Qt = Qi (1 + nDit ) n (6-4) 式中: Qt ─递减期产油量,104t; Qi ─递减初始产油量,104t; Di ─初始递减率,1/at; t ─递减期生产时间,a; n ─递减指数;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递减曲线法 递减曲线法

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油气储量计算方法西南石油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油气储量的计算方法专业年级:油气开采技术2011级学生姓名:李桥学号:11105030105指导老师:刘柏峰职称:讲师指导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自考本科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3月23日摘要油气储量是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

它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的综合反映。

油田地质工作能否准确、及时地提供油、气储量数据,这关系到国家经济计划安排、油田建设投资的重大问题。

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计算储量,这是油田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问题。

正因为油气储量计算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就油气储量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储量,方法,容积法,物质平衡,水驱曲线,产量递减······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当代中国油气储量的发展 (1)1.2中国油气储量管理的发展 (1)1.3中国油气储量工作的新进展 (1)1.4油气田储量计算的发展现状 (2)1.5油气储量计算的研究意义 (2)1.6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1.7本文研究的思路 (2)第二章概述及储量分类 (3)2.1油气储量的概念 (3)1.油气储量 (3)2.地质储量 (3)3.可采储量 (4)4.远景资源量 (4)2.2工业油气流标准 (4)2.3 储量分类 (4)1.探明储量(也称为证实储量) (4)2.控制储量(也称为概算储量) (4)3.预测储量(也称为估算储量) (5)第三章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5)3.1静态法 (5)3.2动态法 (5)第四章容积法油气储量计算 (6)4.1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思路及公示 (6)1.油层岩石总体积 (6)2.油层孔隙空间体积 (6)3.地下油气体积 (6)4.油气地面体积与质量 (7)4.2油藏地质储量计算 (7)1.石油储量计算公式: (7)2.溶解气储量 (8)4.3气藏和凝析气藏的地质储量 (8)第五章物质平衡法计算油气藏地质储量 (9) 5.1物质平衡法概念 (10)5.2建立物质平衡方程式的假设条件 (10) 5.3油田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11)1.未饱和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12)2.饱和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13)3.气藏和凝析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14)第六章水区特性曲线法计算油气储量 (14)6.1水驱曲线的基本关系式 (15)6.2确定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关系式 (16)第七章产量递减法计算油气储量 (17)7.1油气田开发模式图及开发阶段的划分 (17)7.2产量递减的类型 (18)1.指数递减 (18)2.调和递减 (18)3.双曲线递减 (18)7.3产量递减法的基本关系式 (18)第八章矿场不稳定试井法计算油气储量 (20)8.1不稳定试井基本公式 (20)8.2确定油气地质储量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第一章前言1.1当代中国油气储量的发展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我国陆上只有玉门、延长、独山子三个小油田,石油探明储量只有4102900? ,石油年产量仅t 41012?。

第四章 储量计算

第四章 储量计算
质储量
可采储量 公式1:
采收率
公式2:
公式3:
由以上三个公式计算XXX油藏采收率分别为32.14%、 33.08%、24.21%,平均29.8%。
可采储量
XXX储量参数表
溶解气 地质储量 溶解气地 采收 可采储量 可采储 质储量 率 Ao 量 h Φ Soi ρ o Boi 8 3 4 3 4 4 3 4 10 m % 10 m 10 t 10 m 10 t 2 3 8 3 m % % km g/cm 无因次 10 m 30.0 10.7 15 60 0.829 1.344 2150 1782 28.81 30 645.0 534.6 8.64 储量参数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根据XXX井区块3口井4个高压物性分析资料,计算地层油体积系数
为1.344。
原始气油比
根据高压物性测试结果,油藏原始溶解气油比为134m3/ m3。
储量参数 h 2 m km 30.0 10.7 Ao Φ % 15 Soi % 60 ρ o
地质储量 溶解气地 Boi 8 3 4 3 4 10 m 10 m 10 t 3 g/cm 无因次 0.829 1.344 2150 1782 28.81
地面1m3凝析油的质量 地面GORm3天然气的质量

已知某凝析气藏的=0.25,Sgi=0.70,探井早 期测试数据为:pi=18.892MPa,T=101.67C,分 离器和油罐的二级分离后,测得凝析油得产量 qo=38.47m3/d,天然气的产量qg1=87794m3/d和 qg2=3400m3/d;凝析油的相对密度o=0.7883;天 然气的相对密度g1 =0.65和g2 =1.20,试用容积 法确定凝析气藏的单储系数,以及凝析气藏中 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单储系数.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6.02.15•【文号】财会[2006]3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财会[2006]3号二○○六年二月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石油天然气(以下简称油气)开采活动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油气开采活动包括矿区权益的取得以及油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等阶段。

第三条油气开采活动以外的油气储存、集输、加工和销售等业务的会计处理,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第二章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第四条矿区权益,是指企业取得的在矿区内勘探、开发和生产油气的权利。

矿区权益分为探明矿区权益和未探明矿区权益。

探明矿区,是指已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矿区;未探明矿区,是指未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矿区。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根据地质和工程分析,可合理确定的能够从已知油气藏中开采的油气数量。

第五条为取得矿区权益而发生的成本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

企业取得的矿区权益,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一)申请取得矿区权益的成本包括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土地或海域使用权支出、中介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矿区权益的其他申请取得支出。

(二)购买取得矿区权益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中介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矿区权益的其他购买取得支出。

矿区权益取得后发生的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和租金等维持矿区权益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六条企业应当采用产量法或年限平均法对探明矿区权益计提折耗。

采用产量法计提折耗的,折耗额可按照单个矿区计算,也可按照若干具有相同或类似地质构造特征或储层条件的相邻矿区所组成的矿区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探明矿区权益折耗额=探明矿区权益账面价值×探明矿区权益折耗率探明矿区权益折耗率=探明矿区当期产量/(探明矿区期末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探明矿区当期产量)第七条企业对于矿区权益的减值,应当分别不同情况确认减值损失:(一)探明矿区权益的减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

对油气田储量和采收率的新认识

对油气田储量和采收率的新认识

对油气田储量和采收率的新认识
李安琪;郝玉鸿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5(025)008
【摘要】容积法探明地质储量管理方式弊多利少,探明地质储量的计算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开发过程中又很少考虑其变化,其采收率与油气藏地质特征往往不相符、横向可比性较差,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接轨的要求.而在一定条件下,油气田动态地质储量可靠、实用,其采收率符合油气藏实际特征、横向可比性强,既涉及
油气藏的地质静态和动态特征,又考虑到经济因素,根据大量的动态资料确定的可采
储量,不仅准确程度较高、符合油气藏实际地质特征、突出了经济价值,而且适应当
前市场经济及国际接轨的要求.因此,应淡化探明地质储量和采收率,重视可采储量.【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李安琪;郝玉鸿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确定饱和型煤层气藏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采收率方法的推导及应用 [J], 陈元千;胡建国
2.油气田开发经济采收率与经济储量的确定方法和应用 [J], 任文先;舒锦;罗旻海;
王仲利
3.老油气田补充勘探是补充老油气田采出储量的有效手段[J], И.,АН;韩寿山
4.良托尔凝析油气田储量结构不同的区块目前原油采收率分析 [J], 蔡天成
5.基于储量增长模型和概率分析的大油气田储量增长评价方法及其在中东地区的应用 [J], 吴义平;田作基;童晓光;边海光;张艳敏;薛宗安;赵丽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饱和度

饱和度
△Vp——油层压力降低△p时,岩石孔隙体积的缩小值(cm3); △p——压力差(atm,MPa)。
欧美国家采用孔隙压缩系数 值:
Cp V p Vp 1 p
Cp
,定义为油层压力每产生
单位压降时,单位岩石孔隙体积所产生的孔隙体积变化
欧美与我国的换算关系 由于 V V p b
故C

S
n w

aR
m
w
Archie(阿尔奇) 公式计算法模型
Rt
Ro-孔隙中完全含水时的岩石电阻率,Ω·m Rt-岩石的真电阻率(原状地层电阻率), Ω·m Rw-地层水电阻率, Ω·m φ-岩石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小数 Sw—含水饱和度,小数
I -地层电阻率增大系数 F -地层因素 m 称为胶结指数,胶结砂岩m可取为2 a 为实验常数,一般等于1 n 为饱和度指数,一般 n =2
§2 储油(气)岩石的压缩性
一、压缩系数的概念
储油(气)岩石从沉积开始,随着沉积层的加厚和深埋,
它一直受着一个上覆地层的地静压力(也叫外压力)和
岩石孔隙流体压力(也叫内压力)的作用,而这两者之 差就是岩石骨架的压实压力。由于压实压力的作用,岩 石发生弹性形变,度量这个形变的参数就是储油(气) 岩的压缩系数。
W 1 抽提前岩心的重量 W 2 经抽提、洗净烘干后岩 W 3 测出的水的重量 V p 岩样的孔隙体积 心的重量
2)干馏法
测定原理:通过仪器对岩心进行 高温烘烤,冷凝收集以及相关校 正后得到油水体积。 一般加温过程分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先均匀加温至350- 360度(20-30分钟),主要目的 是将岩样中的束缚水解吸 第二个阶段为进一步加温至500左 右(20-30分钟),主要目的是 将岩样中的石油干馏出来。

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及采收率的选取原则(王靖云)

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及采收率的选取原则(王靖云)

王靖云
储量管理处
41
2. 计算方法
1)现金流量法
递减类型的确定
王靖云
储量管理处
42
2. 计算方法
1)现金流量法
• 在开发初期以及未开发油藏中,开发方 案或开发概念设计中,油藏工程师应该
对上述指标有所论证。因此,可依据开
发方案中确定的各项指标。
王靖云
储量管理处
43
经济可采储量
2. 计算方法
2)经济极限法
油气储量套改培训
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及套改中采收率的 选取原则
2005.04.10
王靖云 储量管理处 1
前 言
• 新规范可采储量序列: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
储量、次经济可采储量。
• 研究对象:探明储量的各种可采储量计算方法以
及套改办法。
• 为满足新规范的要求,需要将原可采储量标定结
果、经济可采储量以及次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结
王靖云 储量管理处 10
现金流量法预测经济可采储量
王靖云
储量管理处
11
技术极限
98%
94% 经济极限
王靖云
储量管理处
12
137t/月 11002t
0
11226t
13
王靖云
储量管理处
基本概念
4. 可采储量的可信度
• 在一个油藏的整个开发过程中,随着开发工作的不断进行, 井数不断增加、油藏认识手段的不断提高,对油藏的认识程 度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因此,对一个油藏可采储量的 计算也会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准确。在开发前期和开发初期
递减指数越大, 曲线变化越缓,
— n=0 — n=0.5 — n=1
估算的储量值越 大,选取n>0的

天然气工程教程第4章气藏物质平衡、储量计算及采收率

天然气工程教程第4章气藏物质平衡、储量计算及采收率

(1 Sw So )(1 yw ) (1 Swi )(1 ywi )
1C f
( pi
p)
p Z
pi Zi
pi Zi
Gp G
(1 Sw So )(1 yw) (1 Swi )(1 ywi )
1C f
( pi
p)
p Z
0
Gp
G
说明:
在应用上述物质平衡方程时,需要知道两相 偏差系数与凝析油的饱和度,这些需要通过凝析 气井的取样和实验室分析进行测定。
假定原始条件下,地层压力大于露点压力, 则有原始地下储集空间为 :
VPi
GBgi (1 S wi )(1
yW i )
原始条件水 的体积分数
(1) 地层压力大于露点压力
目前的孔隙空间 为气和水所占 :
VP
(G GP )Bg (1 SW )(1 yW )
由于压力下降,气层 岩石的形变体积:
Gp G
P/Z
0
岩石和流 体压缩性 同时作用
只有流 体压缩
G
Gp
求储量的另一 “归一”化处理:
p Z
(1 Cep)
pi Zi
pi Zi
Gp G
纵轴上截距: a pi Zi
斜率: b pi 1 Zi G
外推直线至:
p 0 与横轴交点
Z
即为G。
pi
p Z
(1
Ce
p
)
Zi
0
Gp G
五、气藏物质平衡方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凝析油采收率:
EcR 2.09 107 ( pi )0.9027(Ri )0.25084( o )2.25253 (141.5 131.5 o )2.50337 (1.8T 32)0.30084

天然裂缝性储层的储量和采收率

天然裂缝性储层的储量和采收率


维普资讯
组合均 可形成双孔 至 多孔特性 。按孔大 小叮分 为大孔 、1 孔 、中等孔和微孔 桐 表 l列出了科尔逊和怀特 改编 分类 的典型 油减物性 参数 ,包括几何形状 、孔隙大 小 、孔喉半径 、空 气渗透率 、束缚水 饱和度 、毛 管压 力。毛管压 力曲线 见图 l 。 裂缝 和孔洞 的张丌度 是 …个值 得进 …步探讨 的问题 ,根 据室 内实骑和经验 ,
1 5
I2 50 4 5 8 0
B C D
E B BC ~ ( D D A A B ~ B f DE ~
人的分类法 , 首先按孔隙的
几何形状 、 再按其大小进 行 分类。 按孔 隙的几何形状 可 将其分为粒间孔 、晶 孔 、
孔 洞 和 裂缝 , 它们 中 的任 ・
和采收率的效果 都与实际有较大 的偏差( 不是过低就 是过高) 的情况 ,讨论有关天然
裂缝 性 储 层 的储 量 和 采 收 率估 算 方 面 的一 些 问题 , 吕在 与对 该领 域 感 兴 趣 的 读 者 共勉 。 一
采 收 率 裂 缝性储层 和性质各异 ,故不 能笼统 地谈裂缝性储层 ,必须根据其地质 、孔 隙系统 、烃类储集 、基质和/ 或裂缝相互作用 的观点将储层进 行初 步分类后 ,再 分 别讨论其采收率 。 地质分类:从地质观点可将 裂缝盆成构造缝( 与褶皱和/ 断层 有关) 或 、区域缝 、 收缩缝( 与成岩 作用相关) 以及相关的表皮缝 。据历史资料统计 ,大多数烃类都产 自 构造缝、区域缝或收缩缝 。 但在划 分裂 缝倾 角 和走 向

05 1 . 0 -
<. 05
中等

4 5
4 0 5

E F 、

油层物理学 第四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油层物理学 第四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主观因素体现了人们对驱油过程的影响能力; 主观因素的实现取决于人们对客观因素的认识程度。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1、油层岩石宏观非均质的影响 平面非均质性:
实际油层是在水流冲刷过程中沉积形成的
顺水流方向与垂直水流方向的渗透率必然有差异 流体沿渗透率好的方向流动快
形成不轨则驱动前缘 注采井网安排不当
流度:流体的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
= K
水油流度比:
M
驱动液流度 被驱动液流度
w o
K rw Sw o K ro Sw w
是饱和度的函数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2、流度比的影响
M<1:有较规则的流动前缘,见 水波及系数可达70%左右;
M>2:出现明显的粘滞指进现 象,波及系数降低。
=面积波及系数×厚度波及系数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
(二)驱油效率(displacement efficiency)
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波及的原油总体积之比
水驱油藏残余油的分布:
亲水岩藏: 大多以珠状形式被捕集在流通孔道中。 亲油岩藏: 存在于注入水未进入的较小的流通孔道中,而
原油总体积之比
到的体积与 Vsw-工作剂的驱替体积;
So-原始含油饱和度;
油藏总体积 之比
V-油藏总体积油饱和度; ED-洗油效率。
采收率是注入工作剂的体积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乘积
---计算采收率的方法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
(一)波及系数(sweep efficiency) 面积波及系数(areal sweep efficiency):平面上工作剂驱 扫过的面积与油层总面积的比值 厚度波及系数(vertical sweep efficiency):垂向上工作剂 驱扫过的油藏厚度面积与油层剖面面积之比 体积波及系数(volumetric sweep efficiency)

C2-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初稿

C2-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初稿
2. 天然气的密度(density)
定义: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单位体积天然气的质量。
单位: kg/m3。
确定方法:
ρg
=
m V
=
pM (理想气体) RT
ρg
=
pM (实际气体) ZRT
2. 天然气的密度(density)
通用气体常数
R = PVm T
公制标准状态: 英制标准状态:
R = 0.101325× 22.4 = 0.008314 MPa ⋅ m3
确定方法: γ g = ρg / ρa γ g = M g / 28.96
第二节 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和比容
4. 天然气的比容( specific volume )
定义:单位质量天然气所占据的体积 。
单位: m3/kg。
确定方法:
υ
=
V m
=
1 ρg
υ = V = RT m pM g
(理想气体)
n2 = 0.05
n3 = 0.05
3
n = ∑ni =1 i=1
y1 =0.9 y2 =0.05 y3 = 0.05
1. 天然气的组成
已知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如表,求wi、vi和yi。
组分
C1
质量/kg 14.4387
C2 1.5035
C3 2.20485
(3) 求vi
n1 = 0.9
n2 = 0.05 n3 = 0.05
273.15
Kmol ⋅ K
R = 14.7 × 379 .4 ≈ 10 .73 Psia ⋅ ft 3
520
1bmol ⋅ R
注:单位不同,R数值不同;单位相同,数值一样; R与气体种类无关。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第四章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第四章

油区油体积 原始条件下 气区气体积
N
NBoi
mNBoi
13
m为原始条件下气顶的气体积与油区油体积之比
油区油体积 气区气体积
( N − N p ) Bo
原有气顶量+溶解气量-采出气量-目前溶解气量
⎡ ⎤ mNBoi − N p × R p − ( N − N p ) Rs ⎥ × B g ⎢ NRsi + B gi ⎢ ⎥ ⎣ ⎦
14
物质平衡方程: 原始条件下: 压力为P时:
气顶体积+油区体积=气顶气体积+ 油区体积+ 边底水入侵量+ 气顶、油区体积变化和束缚水体积变化
mNBoi + NBoi =
⎡ ⎤ mNBoi − N p R p − ( N − N p ) Rs ⎥ B g + ( N − N p ) Bo ⎢ NRsi + B gi ⎢ ⎥ ⎣ ⎦
N ( Bo − Boi ) + N ( Rsi − Rs ) B g + mNBoi
+ NBoi
引入两相体积系 数:
B Ti = Boi
B T = Bo + ( Rsi − Rs ) B g
N p Bo + N p ( R p − Rs ) B g +W p−(We + Wi ) =
N ( BT − BTi ) + mNBTi Bg − B gi B gi (1 + m ) (C f + C w S wc )ΔP + NBTi 1 − S wc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The Fundament and Practice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第四章)

一种改进的合理井控储量与采收率确定方法

一种改进的合理井控储量与采收率确定方法

一种改进的合理井控储量与采收率确定方法罗吉会;鲁瑞彬;姜丽丽;张风波;汤明光【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17【摘要】合理井控储量是油田开发设计的核心内容,其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以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经验公式为基础,通过对公式系数的修正,建立了新的采收率和井控储量关系式;同时为增加公式的适用性,提出了以水平井与直井间的产能比来表征替换比确定井控储量的方法.最后利用南海西部8个水驱砂岩油藏标定采收率和井控储量对改进公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驱油效率代替原公式系数后的新公式实用性更好,能够更好地反应采收率随井控储量的变化;利用水平井与直井间产能比来表征替换比的方法在南海西部油田应用效果较好.【总页数】4页(P47-50)【作者】罗吉会;鲁瑞彬;姜丽丽;张风波;汤明光【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7【相关文献】1.天然水驱海相砂岩油田井控储量与采收率关系 [J], 耿站立;安桂荣;周文胜;张伟;邓九果2.低速非达西渗流气井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方法 [J], 何巍;黄全华;邓绍强;孙少亮;伍晓妮;常志强3.页岩气藏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和井控可采储量的确定方法 [J], 陈元千;李剑;齐亚东;张小涛4.断块油田井控储量与水驱采收率关系研究——以南海西部断块油田为例 [J], 洪楚侨;钟家峻;王雯娟;张风波;李树松;马帅;刘双琪5.一种基于动态储量分级的致密砂岩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方法 [J], 田冷;何顺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收率计算

采收率计算
⎡ B 1− S w ⎤ E R = C ⎢1 − oi ⎥ Bo (1 − S wc ) ⎦ ⎣
(
)
C值可由下式求得:
1− vk C= M
2

0
swc
sw
1
sw
其中:
根据含水率曲线求平 均含水饱和度示意图
M=
μ o K rw μ w K ro
7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ER = 1 −
S or S oi
5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岩芯分析法和室内水驱油实验法求出的实际上只是洗 油效率,并未考虑实际油层的非均质性。 最终采收率是注入剂的宏观波及系数与微观驱油效率的 乘积。
ER = ED ⋅ EV
分流量曲线法 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可用下式计算采收率 :
• 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衰竭式采收率
清西油田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的衰竭式采收率
断块 弹性驱 压力 (MPa) 25.0 采收率 (%) 10.8 溶解气驱 压力 采收率 (MPa) (%) 6.3 20.0
12
窿5块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三、青西油田采收率计算(衰竭式开采)
70 60 平均地层压力(MPa) 50 40 30 20 5 10 0 0 2 4 6 8 时间(年) 10 12 14 0
ER = 1 − Boi 1 − S w Bo (1 − S wc )
(
)
6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分流量曲线法
f w ( sw ) 1 0.98
ER = 1 −
Boi 1 − S w Bo (1 − S w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已开发探明储量(I类)
已开发探明储量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 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 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采的储量。
这类储量是各级各类储量误差对比的基础。 它是在油田的开发井网钻完后计算的。
②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已完成评价钻探,取得比较可靠的储量参数后 所计算的储量,称为未开发探明储量。它是编制开 发方案和进行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设的依据。由于开发井网尚未 全部钻完,允许其有不超±20%的相对误差。
可采储量的大小反映了采收率的高低,它不仅是 评价油田开发效果、衡量开发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也是编制油田中长期规划、组织原油生产及调整挖潜 的重要依据。
标定可采储量的方法很多,必须根据油田的不同特 点和开发阶段,选用合适的标定方法。
针对开发初期油田,利用油藏地质参数,采用经验 公式和类比法计算;
针对开发中后期油田,利用油田实际生产数据计算 可采储量。
③基本探明储量(III类)
对于复杂油田,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探明全部 储量的期限很长。在开发中常采取探明一部分,开 发一部分的方式。
对这类复杂油田,在钻完部分评价井后,当储 量计算参数基本取全、含油面积基本控制的条件下 ,可以计算其基本探明储量。
这类储量做为滚动勘探开发的依据,其相对误 差不应超过±30%。
①按地质储量丰度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②按油气田地质储量大小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③按产能大小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④按油气藏埋藏深度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二 油气储量计算
静态法 (容积法) 压降法 物质平衡法
动态法 矿场不稳定试井法 水驱曲线法 产量递减曲线法 累计曲线外推法
1、容积法(静态法)
容积法是利用油气田静态资料和参数来计 算油气储量的,又称为静态法。它是计算油气 储量的主要方法,应用最广泛。适用于不同勘 探开发阶段、不同圈闭类型、不同储集类型和 驱动方式。
=
二 、我国油气储量的分级
油(气)田从发现起,大体经历预探、 评价钻探和开发三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 随着掌握的资料不断深入,储量级别逐步 提高。我国一般将油(气)藏储量划分为:
预测储量
控制储量
探明储量
我国油气储量分级表
地质认识程度增加
预测储量
预测储量是在地震详查以及其它方法提供的 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 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对 有利地区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该圈闭内的油气 层变化、油气水关系尚未查明,储量参数是由类 比法确定的,因此可估算一个储量范围值。预测 储量是制定评价勘探方案的依据。
第四章 储量及采收率
第一节 储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级 第二节 储量评价及计算 第三节 影响原油采收率因素 第四节 确定采收率的方法 第五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一、油气储量的综合评价
油气储量规范中,规定油气储量必须按 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①按地质储量丰度 ②按油气田地质储量大小 ③按产能大小 ④按油气藏埋藏深度
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 的储集层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N 100Ah1 Swi o Boi
式中
N ——原油地质储量,104t; A ——含油面积,km2;
h ——平均有效厚度,m;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 wi ——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o——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探明储量
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 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 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 靠储量。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 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 据。
它分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
探明储量分为三类
①已开发探明储量(I类) ②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③基本探明储量(III类)
Boi——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基本概念
(3)储量丰度—— 单位面积所控制的地质储量。 (4)单储系数—— 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所控制的
地质储量。 (5)动态地质储量—— 水驱动力所能影响范围内的
地质储量。 (6)未动用地质储量—— 静态地质储量与动态地质
储量之差。
(7)可采储量——
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 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气量。
气藏。西方国家称之为商业性油气藏。试油稳定日 产油量达到下列表中标准者,称为工业油井。
工业油流标准
井深(米) 〈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
工业油流下限(吨/天) 0.3 0.5 1.0 3.0 5.0 10.0
基本概念 (2)静态地质储量
根据勘探、开发各个阶段对油气藏 的认识程度,可将油气藏储量划分为探 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三类。
第一节 储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级
一、基本概念
工业性油气藏 储量丰度 动态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静态地质储量 单储系数 未动用地质储量 剩余地质储量
(1)工业性油气藏
在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
控制储量
控制储量是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 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 阶段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
该级储量查明了圈闭形态,已初步确定油藏 类型和储集层的沉积类型,已大体控制含油面积 和储集层厚度的变化趋势,对油藏复杂程度、产 能大小和油气质量已作初步评价。所计算的储量 相对误差不超过±50%。
基本概念
(8)剩余地质储量——
指油气田投入开发后,静态 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之差。
(9)剩余可采储量—— 指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 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静态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 未动用地质储量
=
静态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剩余地质储量
=
=
静态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剩余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累计采油量 剩余可采储量
教学安排
第一章 油藏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油田开发基础 第三章 油藏动态评价 第四章 储量及采收率
第四章 储量及采收率
第一节 储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级 第二节 储量评价及计算 第三节 影响原油采收率因素 第四节 确定采收率的方法 第五节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第一节 储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级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是指埋藏在地下的 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以地面状态的数 值表示。油气储量可分为两种:地质储 量和可采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