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树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 实,知道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 作出的努力认识 国民党实行独裁、 发动内战的本质。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知道中国人修建铁路的事实 和制碱的方法
知道鲁迅、齐白石、 聂耳、冼星海 等人的成就。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 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勤于思考, 善于合作、乐于交流 展示。 过程与方法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2、感悟近代中国人民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 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每Biblioteka 的基本结构6 7 注释和注音
8
9
10 自由阅读卡
动脑筋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目的是浅 化教材, 便于学生 自学,扩 大知识面。
通过不同形 式的练习题, 检验自己对 本课核心知 识的理解和 把握。
用以启发学 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 力,以及与 其他学科交 叉、与现实 生活联系学 习的能力。
内容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 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 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知道南京大屠杀 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 凶恶暴残的侵略本质

部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部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部教版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必背知识点一、洋务运动1. 目的与口号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前期为“自强”,后期为“求富”。

2.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3.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恭亲王)。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 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兴办新式教育:设立翻译馆 (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建立新式陆海军:如北洋舰队。

5. 结果与评价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二、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 背景日本为实现“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

2. 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3.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4.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主要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戊戌变法1. 背景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希望通过变法救亡图存。

2. 时间1898年 (农历戊戌年),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 “百日维新”。

3.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4. 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终失败。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加深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一、远古时期在远古时期,人类生活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时代,他们通过石器制作和火的利用来适应生存环境。

在中国,远古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有许多,如北方的周口店遗址和南方的三星堆遗址,这些遗址为我们研究远古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二、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夏代是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西周是中国的封建时代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开始了社会制度的演变,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得到了发展,青铜器的制作也进入了繁荣期。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是中国的分裂时期,各国相互之间进行战争和联盟。

在这个时期,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纷纷出现,他们对政治、道德、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统一秦汉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长城等。

汉朝是秦朝的继任者,建立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业,发展了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五、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改革不断,各地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中原王朝的统治逐渐衰落。

隋朝和唐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唐朝推行了科举制度、开元盛世、外交贸易等一系列政策,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知识时能够加深记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铭记历史、珍爱现在、展望未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 4 课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

(2)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

(3)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2.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1)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

(2)开平煤矿:李鸿章创办。

(3)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

3. 筹划海防(1)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筹建新式海军。

(2)到 80 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 兴办新式学堂(1)目的: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2)代表:京师同文馆(12 年)。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1.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 积极作用(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 局限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1. 爆发时间:1894 年(农历甲午年)2. 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

(2)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3)辽东战役: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 结果:1895 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 时间:1895 年 4 月2. 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上册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上册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上册初中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故事和事件,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文将对初二历史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远古时代远古时代是人类历史的起点,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逐渐学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开始了农业的发展。

远古时代的重要遗址有中国的河姆渡、仰韶文化等。

二、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也是历史上的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尧、舜、禹是传说中的夏朝三代君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首都是安阳。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并实行了分封制度。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有多个城邦相互争斗,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齐国、楚国、越国、吴国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有孔子、墨子、老子等。

四、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西汉朝和东汉朝是汉朝的两个重要时期。

秦汉时期的重要人物有秦始皇、刘邦、汉武帝等。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时期,时期包括魏、蜀、吴三个国家的鼎立。

刘备、曹操、孙权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

两晋时期是东汉末年到南北朝的过渡时期,经历了乱世的洗礼,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农耕社会过渡。

六、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但重要的时期,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后建立了隋朝。

而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巅峰时期,盛唐时期出现了玄奘、杜牧、王勃等著名人物。

七、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五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树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树解析
研课标说教材活动展示
人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留村中学 申江霞
教材的编写 意图和体例安排 单元知识线索
及纵横联系
单元课标要求 及教学内容
说教材
课程总目标
说课标
研 说 流 程
教学建议
说建议 说考点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题型 方法
一、说课标
说课标
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 历程和巨大成就,注重探究式学习, 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 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积极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 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动脑筋 活动与探究
练一练 比一比
历史故事与图片引入课文。来自插图 名言探究性活动性
趣味性
开放性
编 写 特 点
小调查 观看相关影片 阅读 网上查询 自由阅读卡
说教材
主线:近代化的探索
第二单元知识线索 :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 化运

辅线:
改革从经济到政治最后再到文化,曲折发展。
说教材
七八九年级 均如此
第内 二容 单标 元准
二、说教材
说教材
1、减轻学 生负担,降
低难度
“人教版”教
科书的编写体 例的是:专题 与时序相结合 的方式。
一单元 2----5课时
体例安排
2、增强启 发性、趣味
性和生动性。
教材的编写 意图
3、转变传统 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的创 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
体编 例写 安意 排图
说教材
找(相关 信息)、
接(嫁 接)、
材料题

《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主题:《近代化探索》
适合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超平/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
板书设计:
近代化探索
一、发展历程
二、积极经验
三、未来之路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复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学的思维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文献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民主平等、轻松愉快,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

另外,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比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补充课外史料。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课充分发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尚需改进之处。

1.课前回顾知识及提问环节对学生状态把握不充分,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影响了整个教学进程。

2.整节课的时间把握基本合理,但是展示交流环节因缺乏预设与限定时间,相对地拖延了时间,总结提升的时间少,精炼交流的时间紧,是一个显著的不足。

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本节课可以在预习环节进行改进。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杨清河太原十二中一、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网络结构: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在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即: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和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反抗、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也就是追寻民族独立的过程。

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线,即: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探索史,也就是追求民族富强的过程。

在这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如果把中国人民的反抗当作前提的话,近代化就应该是中国人民反抗的必然结果。

然而在不同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七个学习主题)。

因此,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方法可归纳为: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其次,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三,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知识网络结构: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同时面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中国人民在顽强抗争。

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单元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

学生通过学习,在能力方面应该能够有明显的历史线索感,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要使学生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所面临着的历史任务之一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奋斗,他们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1.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中央奕訢,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办洋务的直接原因:看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

办洋务的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

口号:“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2、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如: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 后期以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企业。

(3) 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新式陆海军,如: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3、评价洋务运动(1)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根本目的—失败原因—结局)(2) 结局: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失败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无法达到目的。

(二) 轮船、火车,电报的出现1、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

(轮船招商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2、1880年,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铁路。

3、1880年,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沟通各个重要城市间的联系。

(三)状元实业家——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四)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

评价: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框架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呗。

这一单元啊,可是超级精彩的!从鸦片战争开始,咱们国家就陷入了一段不平静的时期。

鸦片战争那叫一个惨,英国人用鸦片来坑咱们,把咱老百姓害惨啦。

然后呢,林则徐站出来虎门销烟,那叫一个帅气!接着就是《南京条约》,这可是个不平等条约哟,咱们国家失去了好多东西。

不过,咱们中国人可不会轻易认输!太平天国运动也来啦,洪秀全带着大家想要推翻清朝,虽然失败了,但是那种反抗精神可值得咱们佩服。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那可是咱们国家的宝贝啊,就这么被糟蹋了,想起来就心疼。

这一单元里的故事,有悲伤,有愤怒,但也让咱们看到了中国人的不屈和抗争。

咱们得记住这些历史,不能让悲剧重演,要让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对这一单元有点感觉啦?稿子二哈喽呀,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捋一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你看啊,一开始的鸦片战争,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英国人把鸦片运到咱们国家,好多人吸上了瘾,身体都垮了。

这能忍?绝对不能!林则徐大人出马,销烟那叫一个干脆利落!可这之后,英国不干了,就打起来了,咱们被迫签了《南京条约》,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心里那个憋屈哟!再说说太平天国运动,农民兄弟们团结起来,想要创造一个新的天下。

虽然没有成功,但勇气可嘉!然后呢,可恶的英法联军又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圆明园那么美的地方被他们烧成了废墟,太让人气愤啦!这一单元的历史告诉咱们,落后就要挨打。

但咱们不能一直落后,要努力学习,让咱们的国家变得强大无比,谁也不敢欺负!同学们,记住这些历史,一起为祖国的未来加油吧!。

八上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

八上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

八上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通常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某些重要时期,这里以中国古代史的一般教学内容为例,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而异。

以下是该单元可能包含的一些知识点:1.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长城的修建:秦朝时期,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防御工程之一。

3. 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思想上的异己,进行了焚书坑儒的活动,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4. 汉朝的兴衰: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

汉朝推行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展丝绸之路贸易,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5. 三国鼎立: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和自然灾害,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即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争霸。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民族大迁徙和融合,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7. 隋唐时期的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对外交流频繁,尤其是唐朝,被誉为“贞观之治”。

8.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隋朝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9. 宋朝的经济发展:宋朝时期,尤其是南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繁荣,手工业和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同时科技和文化也有很高的成就。

10. 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实行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加强了对各民族的统治,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11.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明清时期,中国对外采取了较为封闭的政策,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12.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有很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八年级历史及上册知识树

八年级历史及上册知识树

第10课
五四 运动
党的 成立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和 党 的 成 立
第11课
黄埔军校的建 立 北伐胜利 进军
南京国民 政府的建 立
北 伐 战 争
第12课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
星 火 燎 原
第 13课
地 点
遵义会议
长征开始
长征的胜利
长 征
第14课
爆发 的原 因
九一八
西安 事变
时间
中 华 民 族 的 抗 日 战 争
《辛丑条约》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6课
时 间
军 事 企 业 结 果
时 间
民 用 企 业 求富
筹 措 海 防
洋务运 动的评 价
影 响 原 因
自强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第7课
百日 维新
戊 戌 变 法
第8课
创建 时间 孙中山 创建革 命党
辛 亥 革 命
第9课
李大 钊 “新世 纪的曙 光”
新 文 化 运 动
第 一 课 鸦 片 战 争
关税
第2课
英法火烧圆明 园
沙俄——— —侵占领土 (150多万平 方公里)
太平军抗 击洋枪队
期第 间二 列课 强第 侵二 华次 的鸦 罪片 行战 争
第3课 古柏侵 占新疆 左宗棠 收复新 疆
收 复 新 疆
第4课
《马关条约》
黄海大战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5课
八国联军 占北京
第 15 课
影响
南京大 屠杀
卢沟 桥事变
不 做 亡 国 奴
宁 为 战 死 鬼
第 16 课
地 意 点 义

八上第二章历史知识点

八上第二章历史知识点

八上第二章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二章的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可能会包
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
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包括郡县制、三公
九卿制等,这些制度对后世的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强调法
律的普遍性和严格执行。

4. 长城的修建:为了防御北方的匈奴,秦朝修建了长城,这是中国古
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5. 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这
一行为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6. 秦朝的灭亡:由于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加上秦始皇死后的权力斗争,秦朝很快陷入了内乱,最终在公元前206年被刘邦建立的汉朝所取代。

7. 汉朝的建立: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建立了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
个长达四百多年的统一时期。

8. 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时期,汉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9. 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时期,中国与西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10. 儒家思想的复兴: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重视,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可能会涉及的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可能会根据教材和教学计划有所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为代表。

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3.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4.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非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戊戌变法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①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梁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宣传维新变法。

5.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开始了变法。

1898年是旧历戊戍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戍变法”。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树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树

评价:失败的封建 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筹建海军-兴 办新式学堂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自强军事工业
第七页,共13页。
组织:兴中 会—同盟会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1911年)
性质:资产阶 级革命(成功昌起义 (1911.10.10)
政权:中华民 国(1912.1.1)
旗帜:民主-科学 阵地:《新青年》
内容:提 倡-反对
性质:思想 大解放运动
曙光:宣传7 马克思主义
说建议(jiànyì)
讲述
基本事实
学会 学习、思考
多领域多层次
激发 学习兴趣
正确 的 (zhèngquè) 思想导向
方法手段多样化


创新意识实践 能力
8
(jiāo xu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lìshǐ)上册
第二(dìèr)单元知识树
1
第一页,共13页。
说课标
2
第二页,共13页。
说课标
过程与方法:感知人类 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学 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
史的重要历史人物、事
件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

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 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 人为本的价值观。

第八页,共13页。
说建议(jiànyì)
对比法
演示法
图示
分析法 学案(xué àn) 自主学习 导学
视频
导入
漫画 导入

顺口溜结课

9
(jiāo xué)

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道德经》
儒家 孟轲 “仁政”、“民贵”、 “君轻” 荀况 人定胜天 墨家 墨翟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 孙武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兵家 孙膑 “事备而后动”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中 华 文 化 的 勃 兴 一
商朝
1.文字的演变:
先秦时期我国汉字演变的历史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时期
2.天文、历法
天文:日食、月食的记载 夏朝 历法
和医学成就
商朝
战国
医学:扁鹊 四诊法
代表作 及对屈原的评价 3. 屈原: 春秋时期盛行

钟鼓之乐
整套编钟
5
学派 代表 道家 李耳




朴素的辨证思想 庄周 《庄子》 孔丘 “仁”、“因材施教”等 《诗经》《尚书》 《春秋》《论语》
一、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兴起
2、暴君夏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商汤灭夏 2、盘庚迁殷 3、武王伐纣
三、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
2、西周的灭亡
练习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
原因 春秋五霸 性质
影响
背景 方位
魏齐争雄 影响 秦国独霸
•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进一 步发展的表现 • 1、铁器在战国时期的广泛使用 • 2、牛耕的进步性(耒耜→牛耕) • 二、秦国迅速强大的两个因素 • 1、兴修水利——造福千年的都江堰 • 2、政治制度上的封建化——商鞅变法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点归纳与整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纲要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朝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商朝1.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王朝。

它的都城首先是在河南郑州,后来迁到河南安阳。

2. 商朝的政治制度为王朝制度,商王作为天子统治全国,下设诸侯、侯爵和諸侯之伯爵等。

3. 商朝的社会制度是奴隶制,国王、贵族和祭祀官员拥有土地和牲畜,大量农民和奴隶为他们劳作。

4. 商朝有独特的文字系统,即甲骨文。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它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并用来预测未来和记录历史事件。

5. 商朝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谷物、棉花,也有手工业和商业。

二、周朝1.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确切记载的王朝。

根据历史记载,周王朝实际上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

2. 周朝的社会制度也是奴隶制,政治制度采用封建制度。

国王下设诸侯、卿、士等封号,以保持对分封领土的控制。

3. 周朝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商朝的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在周朝时期,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诗经》和《周礼》出现。

4. 在秋天,人们举行周年纪念活动以祭祀祖先。

这种活动被称为“郊祭”,后来演变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5. 周朝后期的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逐渐分裂,周朝的实际政治权力逐渐减弱。

三、春秋战国时期1.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记录主要集中在《春秋》一书上。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基本上依然是封建制,但国家的对外战争削弱了分封制的力量。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百家争鸣”,即思想家和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例如,孔子、墨子、老子等代表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4. 这个时期的社会结构逐渐由世袭制向门阀制转变,国君的力量不断加强。

八年级部编历史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部编历史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部编历史上册知识点历史是一史之长河,人类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八年级部编历史上册是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了解历史,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八年级部编历史上册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第一章文化交流与文明发展在第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了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开始互相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不断地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同时学生们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1.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2.文化的演变:文化不断演变,尤其是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文化会发生转变、交融和创新。

例如,中国的丝绸之路,就是将中国文化带到了许多国家以及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

3.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也会发生冲突与融合,需要学生了解各种文化差异,尊重异己并学会与之相处。

第二章中国古代王朝在第二章中,我们了解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不同王朝和历史事件,学生们需要了解他们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1.夏、商、周的特点:夏、商、周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三个重要的王朝,夏王朝初创时期,为快速发展农业,开辟土地用了牛耕,发明了新的青铜器,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救民。

商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商汤建立了文明古国,发明了殷商文化——甲骨文。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有着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文化传统,例如农家子弟多读书,诸侯用兵必由王命等。

2.秦、汉、唐的特点:秦朝的统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统一中国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法家儒家思想的统合、将兵权掌握在中央等。

汉朝的统治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它的统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成熟期。

唐朝的唐开元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不仅是由于唐代经济、科技、文学等方面的繁荣,更是由于它对于后代的影响和启示。

3.历史事件:不同的历史事件对于王朝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梳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1. 清朝的建立和中国的疆域变化
- 建立者:满洲人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
- 疆域扩张:东北地区的统一和对明朝的攻击
- 雍正时期的疆域变化:西藏和台湾被纳入清朝版图
2. 清朝中期的改革与衰落
- 道光改革:允许人民移民安居,平定海盗和剿灭太平天国等重要措施
- 甲午战争:清朝与日本的战争,导致了清朝的进一步衰落
3. 甲午战争后的改革和变革
- 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和军事改革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4. 清朝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
- 文官和武官:文官负责管理和治理,武官负责军队和战争
- 分封制度:清朝通过封疆大吏来统治各地
- 功臣政治:清朝将有功的将领和官员封为王公贵族
5. 清朝社会经济
- 农业发展:种植业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 商业发展:商人的崛起和商业网络的形成
- 工业发展:传统工艺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6. 清朝文化与科技
-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的重要著作
- 戏曲艺术:京剧和评剧等传统艺术形式
- 农民科技:农业技术和发明的进步
7. 清朝与外国的关系
- 闭关政策:清朝采取封闭政策限制与外国的交往
- 不平等条约:清朝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和进行贸易不公平
8. 清朝的丧权辱国和民族抵抗
- 清朝失去领土:通过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给外国
- 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抵抗和反对外国侵略的运动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初二上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初二上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初二上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的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世界史知识点1.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和人类文明的初现。

- 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制度的特点。

2. 印度河流域古文明:- 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3. 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 埃及法老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

4.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和目的。

- 十字军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

5. 蒙古帝国的崛起和扩张:- 成吉思汗的生平和征服活动。

- 蒙古帝国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的动荡和分裂局面。

-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隋唐帝国的统一:-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战争和统一后的政治制度。

- 隋唐帝国的繁荣和辉煌时期。

3. 宋代的政治和农业发展:- 宋朝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的运作。

- 宋代农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4. 元代的政治和文化:- 元朝政治制度和统治策略。

- 元代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5. 明清王朝的兴衰:- 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三、地理与人文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 中国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2.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途经地和终点。

- 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

3. 中国的种族与民族:- 中国的主要民族和少数民族。

- 民族问题对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4. 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 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初二上学期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况

评 价 什 么 ?
在历史学习 中所形成的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政权:中华民 国(1912.1.1)
旗帜:民主-科学 阵地:《新青年》
内容:提 倡-反对
性质:思想 大解放运动
曙光:宣传 马克思主义
说建议
学会
学习、思考
讲述 基本事实
多领域 多层次
激发 学习兴趣
正确的 思想导向
方法手段
多样化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说建议
对比法
演示法
图示 分析法
学案
自主 学习
导学
戊戌变法
(1898年)
性质:资产 阶级变法
评价:失败的封建 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筹建海军-兴 办新式学堂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自强军事工业
组织:兴中 会—同盟会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1911年)
性质:资产阶 级革命(成功 -失败)
新文化运 动(1915年)
武昌起义 (1911.10.1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树
说课标
说课标
过程与方法:感知人类 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学 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
史的重要历史人物、事
件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 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 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 人为本的价值观。目 Nhomakorabea标
说课标
概述了解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之路
视频
导入
漫画
导入
教 学 建
顺口溜 结课

自主学习
近代化的探索
探索
内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 时间 物
意义
说建议
知识
整合
演示法
地图 图片
图示 分析法
学案
自主 学习
导学
对比法
视频
导入
漫画
导入
教 学 建
顺口溜 结课

说建议
科学方法掌 握状况及过 程应用体验

知识与技

能的掌握
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
◎知道他们从事的主要活动,认识辛亥
革命前后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次历史 性巨大变化的风云跌宕时期
本 册 内 容 标
说教材
说教材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内 新文化运动




节 活

动 课
维新团体: 强学会;报 《中外纪闻》
序幕:公车上 书(康-梁)
百日维新 (光绪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