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大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c705e4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5.png)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大纲
1. 教学目标
- 了解九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和知识点
-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2. 教学内容
本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 中国古代史概述
- 先秦时期
- 秦汉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元明清时期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
-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 掌握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4. 教学方法
-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来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 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历史事件和朝代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 视听材料运用: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学生感知历史
5. 教学评价
- 阶段性测验: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
-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6. 教学资源
- 教材:根据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 多媒体资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7. 教学安排
- 每周安排2节历史课程,每节课时为40分钟
- 根据教材内容,分配时间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探究
以上为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大纲的概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完善。
历史初三上册第一章近代史纲要教学方案
![历史初三上册第一章近代史纲要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3724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c.png)
历史初三上册第一章近代史纲要教学方案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初三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代史纲要的重要内容,促进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其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启迪思考,为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以下是本教学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介绍近代史的概念、时段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近代史中重要人物和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对当今社会问题进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近代史的定义和时段划分。
2. 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近代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a. 什么是近代史:介绍近代史的定义,以及与古代史和现代史的区别。
b. 近代史的时段划分:将近代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段,并对每个时段的特点进行介绍。
c. 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选取近代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和人物,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
d. 近代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分析近代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教学方法a. 讲授法: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近代史的概念、时段和重要事件。
b. 图片和影像资料展示:使用图片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近代史中的事件和人物。
c.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d.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历史教育视频,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历史初三上册的教材,重点使用与近代史相关的章节和内容。
2. 图书和资料:提供相关的图书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深入研究。
3. 图片和影像资料:准备与近代史相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用于展示和讲解。
4. 视频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教育视频,供学生观看和学习。
五、教学评估1. 启发式问题:提供一些质疑和引导思考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0fc6913e518964bcf847c79.png)
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郑州市高山镇第一初级中学编写人:王喜娥王凤梅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时间:2015年8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郑州市高山镇第一初级中学学科名称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教版世界历史授课教师王喜娥王凤梅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一、目标解读: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充分运用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如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打下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史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漫长过程,体会到政治改革、科技进步、思想解放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认识社会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本学期的教材属于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范畴,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且外国的人名和地名读起来比较拗口,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以提高学习效果。
世界历史八个单元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九上历史课程纲要
![九上历史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726f62c3a1c7aa00b52acb19.png)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设计者】马东【授课人】九年级历史教师【课程类型】必修【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9课时【课程性质】本册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内容教育的重要阶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世界近代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意识。
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对比中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优秀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以世界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目标】通过九上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世界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世界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本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分别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条件、初步确立、在欧洲扩大影响三个层次。
条件: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初步确立: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扩大影响:拿破仑帝国。
本单元重点: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及哥伦布的发现;《权利法案》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了解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内容;拿破仑法典,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9上历史提纲范文
![9上历史提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4fbc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2.png)
9上历史提纲范文历史提纲:中国古代历史(九上)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约5000年前-公元前221年)A.古代氏族社会的起源1.中国古代氏族社会的特点2.夏、商、周三代的兴起和特点B.中华文明的形成1.中国古代文明的农耕起源2.中国的典籍传承与文字的产生3.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4.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封建帝国二、中华帝国与中外的交往(公元前206年-公元907年)A.汉朝的建立与秦朝的继承1.汉高祖刘邦的政治建设2.汉武帝时期的疆域扩张与经济繁荣3.汉朝与西域的丝绸之路B.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世1.佛教的传入与中华文化的融合2.吐蕃与唐朝的文化交流3.最盛的唐朝与世界的贸易往来C.唐帝国的繁荣与衰落1.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退2.唐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三、宋朝与元朝的建立(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A.北宋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革1.班田与平均地权制度的实施2.乡试、会试与进士制度的创立3.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B.南宋与金朝的对峙1.宋金战争与南宋政权的建立2.民族英雄岳飞与抗金战争C.元朝的统一与蒙古帝国的文化交流1.元朝的建立与忽必烈统治2.元朝的文化特点与对汉文化的摹仿3.蒙古帝国对世界的征服与政治制度四、明朝的崛起与闭关政策(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A.明朝的建立与政治1.朱元璋的起义与明王朝的建立2.朱棣的割席断发与易名为永乐3.明朝的制度与社会稳定B.明末的混乱与闭关政策1.明朝后期的社会矛盾与经济困境2.明代海外贸易与闭关政策的出现3.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五、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与衰亡(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A.清朝的政治与社会结构1.清朝的满洲族政权与封建体制2.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与文化传承B.清朝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探索1.清朝的对外战争与领土割让2.明治维新与清末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推动力量2.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国内政治动荡六、历史上的苦难与希望(公元1911年-1949年)A.抗日战争与日本侵略1.中日两国的冲突与日本侵略中国2.重庆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合作B.中共的领导与新中国的成立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共领导3.新中国的建设与经济七、中国的与开放(1978年至今)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2.经济特区与外资合作的兴起B.新时代下的中国崛起与超过1.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提升与全球合作以上是九年级上学期中国古代历史的提纲草稿,总字数超过了1200字。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标准与教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标准与教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0f7f6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5.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是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广泛应用于各地中学,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课程标准和教案解析。
一、课程标准概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课程标准是一个规范性的教学文本,它主要包括学科的核心素养、知识体系和教学要求,是历史教师教学的依据。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课程标主要内容如下:1.核心素养:历史领悟力、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文化素养。
2.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近代史、现代史三个部分。
其中,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现代史。
近代史包括明清史、近代中国史、东亚史。
现代史包括世界史、亚洲史、非洲史、欧洲史、美洲史、大洋洲史等。
3.教学要求:主要包括知识迁移、情感教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情感意识和文化素养。
以上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各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该标准办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成果。
二、教案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教案解析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分类、细化、操作化的教学计划。
教案是历史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下面我们来看看教案解析的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教师要达到的指定目标。
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分解和细化。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本节课教师需要着重强调、讲解和解决的问题、难题。
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难易程度、学生基础等方面,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进行精心设计和备课。
3.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授、练习、拓展等环节。
教师需要详细安排和规划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流程,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模拟法、实验法等。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d7c44f152d380eb62946dfc.png)
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中学学科名称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部编版世界历史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一目标解读: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充分运用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如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打下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史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漫长过程,体会到政治改革、科技进步、思想解放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认识社会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本学期的教材属于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范畴,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且外国的人名和地名读起来比较拗口,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以提高学习效果。
世界历史七个单元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共有七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历史课程纲要
![历史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511772345a8102d276a22f7d.png)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九年义务教育历史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授课时间:23课时设计:高艳萍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认识历史的常用概念,如背景、原因、性质、特征、结果、影响,以及延续、变化、发展、进步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对历史进行思考和阐释。
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历史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异同、联系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判断和计算历史年代及分期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历史复习纲要(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历史复习纲要(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a5d6532b160b4e777fcf1c.png)
九年级世界历史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2、南方古猿经过长期劳动,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学会了制造工具,成为完全形成的人。
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主要代表见教材第3页表格。
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开始出现现代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4、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原始社会出现了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阶段。
5、母系氏族社会特点:①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②妇女在劳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6、父系氏族社会特点:①出现了产品交换和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②婚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男子以梨耕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④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7、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出现家庭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为了生产更多剩余产品,人们把战俘变为奴隶,出现私有制——军事、行政和宗教贵族首领成为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标志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古埃及1、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2、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国王权利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是规模最大的,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佛拉金字塔前二、新月沃地的古国3、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地区;4、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开始出现苏美尔人建立的奴隶制小国;5、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仑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6、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利益(目的),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历史地位)。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255bad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d.png)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和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将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并理解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
-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促进跨文化理解。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古代历史-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古代帝国的崛起和衰落- 古代科技和文化的贡献3.2 现代历史- 近代国际关系与世界历史- 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当代社会运动与变革3.3 地区历史- 本地区的历史发展-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3.4 历史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历史研究的文献和工具使用4.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场所,加深对历史的实际感受。
5. 评估方式- 考试:以书面形式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并撰写历史报告或展示。
- 口头报告:学生通过口头报告展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观点。
6. 研究资源- 教科书:为了便于学生研究,将配备相应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 互联网资源: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查询和研究。
以上为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的简要介绍。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并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人教版历史学科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人教版历史学科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458117da417866fb84a8e78.png)
程
目
标
1.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2.了解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疯狂掠
3.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课
程
内
容
课
程
实
施
实施内容
4.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⒈卷面测试: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3.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
4.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3.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历史小论文。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单元复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
1.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b37f32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1.png)
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
在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一般会学习以下几个主题和内容:
1. 古国巡礼
- 黄河流域文明:夏、商、西周与东周时期的政治、经济、社
会和文化状况。
- 长江流域文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
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
- 罗马帝国:罗马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
2. 都城看北京
- 北京的历史变迁:从辽和金时期的燕京到明清时期的北京,
探索都城的演变过程。
- 故宫与紫禁城:故宫的建筑、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明清王朝
- 明朝的兴起与繁盛:朱元璋的统治、明成祖时期的海外探险、明朝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繁荣。
- 清朝的建立与发展:明朝灭亡、清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和
文化状况。
4. 近代国家命运拐点
- 甲午中日战争与清朝的衰败: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战争
结果和对中国影响的分析。
-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5. 世界大战与中国
-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 中华文化遇挑战: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思与探索。
6.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
-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和国共合作。
以上是一般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提纲,具体的学习内容可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校而有所不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要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cbb9f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d.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要点一、教材概述本教材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时间框架;2. 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国家(35课时)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国家(35课时)- 重点内容: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发展,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制度。
-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2.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的变革(40课时)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的变革(40课时)- 重点内容: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功绩与王莽的改革。
- 教学重点: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变化,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中国(35课时)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中国(35课时)- 重点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的传入与流行。
- 教学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多元化现象,了解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4. 第四单元:隋唐时期的辉煌(35课时)第四单元:隋唐时期的辉煌(35课时)- 重点内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唐太宗的治理与文学艺术。
- 教学重点: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认识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第五单元: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变革(35课时)第五单元: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变革(35课时)- 重点内容: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推行与科技成就。
- 教学重点:了解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和科技成就,理解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6. 第六单元:明末清初的政治变革(40课时)第六单元:明末清初的政治变革(40课时)- 重点内容:明末清初的政治动荡,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抵抗。
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2763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5.png)
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包括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
-探讨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
-研究中国古代帝国的历史演变,包括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和三国时期的动荡。
-分析中国古代帝国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和文化特点。
-探讨中国古代帝国的对外交往和贸易活动。
3. 第三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包括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教会的影响。
-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发展和商业活动。
4. 第四单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研究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家的成就。
-探讨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5. 第五单元:近代世界的起点
-了解近代世界的起点,包括大航海时代和新大陆的发现。
-学习近代世界的殖民扩张和贸易活动。
-探讨近代世界的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
6. 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研究近代中国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包括清朝的衰落和辛亥革命的发生。
-学习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探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运动。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c0dbbbe0172ded630b1cb622.png)
8、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历史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对于基础知识等多采用表现性评价,利用班级文化版面,不仅有张贴、公示等形式,更注重开展活动:如基础知识识记比赛、解决问题比赛等,以活动促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历史综合素养。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上课前在各方面都作好充分准备。
以积极的方式向孩子陈述自己的意图,耐心指导有需要的孩子。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历史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2、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3、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制的共同体。
4、知道《查实丁尼法典》。
课程内容
课
程
实
施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课时
中古欧洲社会
1课时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世界历史 上册 课程纲要
![世界历史 上册 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88d29573b3567ec102d8ad6.png)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授课时间:23课时设计:杨会娜郭圣朋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认识历史的常用概念,如背景、原因、性质、特征、结果、影响,以及延续、变化、发展、进步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对历史进行思考和阐释。
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历史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异同、联系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判断和计算历史年代及分期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九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纲要
![九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906d2e9e02d276a200292e78.png)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纲要第一部分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制度。
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一、埃及——金字塔的国度1、地理位置: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2、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二、《汉谟拉比法典》1.背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目的: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意义: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种姓制度1.背景: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统一国家,雅利安人侵入并建立奴隶制国家。
3.影响:种姓制度,维护高等级的特殊地位。
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不利。
一、古代希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1、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前5世纪后半期)①背景: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进入全盛时期。
②主要内容:A扩大公民的权利B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C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影响: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希腊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1背景.六七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2主持者:孝德天皇3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③积极学习隋唐制度与文化:教育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唐诗、书法等)4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扩大开放,学习世界先进文明。
二、伊斯兰教的创立①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②622年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并把它作为伊斯教兰教历元年。
③630年重返麦加,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④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历史九上第七单元纲要
![历史九上第七单元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bb7a65571fe910ef02df8b3.png)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程纲要课程:历史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部编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秋季适用年级:初中九年级上学期课时:2课时设计者:一、课程背景(教材分析与解读)本单元教材是“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上承接17世纪到18世纪,欧美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将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本单元主要讲述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本单元教材内容既体现了历史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纵向规律,又展现了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横向规律。
本册书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科素养培育,不仅具备了基本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也初步掌握了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的方法,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
世界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要让学生对此形成整体性认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课程目标(课标与学段目标)1.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运用“圈点勾画写”的方法,将与课程标准相关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材中体现出来。
2.学会从历史史料、历史图片、历史遗址、历史影像、历史文学作品等获取历史信息,形成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发生的人物和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4.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史料,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5.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历史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历史史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上册
课程纲要
学校:郑州市高山镇第一初级中学*******
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
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市高山镇第一初级中学
学科名称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教版世界历史
授课教师王喜娥
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
一、目标解读: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充分运用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如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打下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史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漫长过程,体会到政治改革、科技进步、思想解放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认识社会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本学期的教材属于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范畴,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
而且外国的人名和地名读起来比较拗口,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以提高学习效果。
世界历史八个单元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共有八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三、措施﹒策略﹒方法
(一)措施: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具体如下:
1.课前我做好备课工作,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 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
3.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做好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整合。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科学素质。
4.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中及时做好历史知识的巩固,恰当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鼓励学生大胆质凝,进行探讨发言。
(二)策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历史故事。
(三)方法: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
四、预计目标(平均分及名次)
鉴于我们学校学生生源来自农村,学生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状态,今年九年级历史在我们的代课下,希望能够尽量缩小我们学校与其他学校的差距。
平时的工作注重培优补差,提高平均分与优秀率,尽量摆脱掉落后的命运。
五、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