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是故乡明》专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乡是是一个人的根。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生的出发地,也是人精神的归宿。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在比喻意义上,故乡常常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
青少年应该具有美好的心灵,应该热爱自己美丽的家园。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本单元拟用9课时)
本板块由《想北平》、《我心归去》和《乡土情结》组成。前两篇都渲染了在异乡为异客时对故乡的牵挂,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感情。《想北平》是老舍在特殊时期的作品,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我心归去》写出了作者出访国外时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和由此引起的思考。而《乡土情结》则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全面地梳理了人与故乡的经典情结,可以看作是对这一板块的总结与升华。
学习重点1.体验作者的感情(强烈的主观性)。
2.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3.学习作者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学习难点1.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a熟读课文,感知文中的浓浓的思乡情结,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眷恋之情。b.了解散文衬托手法的运用,了解文中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a.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交流。b.与文本直接对话,适时加以评点,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c.提升鉴赏散文的能力,了解古今天涯人孤独的乡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理解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
《想北平》教案
设计指导思想
《想北平》是一篇短小的散文作品,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就更为不易了。老舍写“我的北平”,采用对比手法,集中地表现了北平最主要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老舍在文中表现出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其情缱绻,足以深深打动读者,因此,把分析北平主要特点及作者感情设计为教学重点之一。
另外,本文前半部分写自己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热爱与思念,以抒发感情为主,学生不易深入体会;后半部分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北平的特点,以此表达对北平的热爱,学生易于领会,因此,授课时决定由后半部分入手,调整授课顺序,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
《想北平》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恒久的烙印”板块,在此篇之前学过了“古典的乡愁”“漂泊的旅人”等板块,本文要着眼于让学生领会故乡施予每个人的深刻的烙印。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沿用“评点”之路,编者设计了对话栏,留给学生去写些他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价,不妨充分利用对话栏,让学生课前预习中进行评点,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全班研习。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2.掌握本文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3、继续采用点评法,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的理解与远离故乡的游子的乡愁的体会。
2、评点方法的采用以及在研习本文过程中实际效果的检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带着“古典的乡愁”的“漂泊的旅人”,一路走来,总也忘不了故乡给人生留下的“恒久的烙印”。故乡,那是人和环境的统一,故乡融在一个人的身体、骨肉、血液之中,使人总也忍不住回头眺望,作家老舍先生的故乡情结是怎样的呢?一篇《想北平》足以让我们体味良多。
【多媒体投影出《想北平》。】
二、〔背景介绍〕
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北京是老舍的故乡,对于北京的一草一木、一景一地都有极深刻的印象。作为地道的北京人,在去国离家之后,他对北京的思念无疑是深沉而强烈的,而熟悉的北京的事物也就会伴着最强烈的思念不断地浮现于脑际,萦回不去遂成文章。
《想北平》写于1936年6月16日。当时的老舍在山东大学任教授。从1924年出国赴英国至1930年回国,其间于故乡的亲近只是在梦中,思念北平思念亲人的情怀,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次增强。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以平实、动人的语言寄托了对北平的思念。
三、朗诵并感知课文
1、全班集体朗读《想北平》
2、初步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思路
师: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
生:我知道的是“我的北平”,我爱北平,这个爱说不出(1—3小节)——北平城与众不同的特点(4—7小节)——我真想念北平(第8小节)。
四、合作探究
师:老舍对北平怀有极深的感情,身在异地他乡,魂牵梦绕生身故土。我们一起来看,作者心中的北平是什么样子?找出文章中直接描写北平的段落。
生快速浏览,找到4-7节。
(默读4-7节)
师:预习时,有位同学在对话栏中这样评点:“在北平二十七年的生活让他对这座城市产生了依恋,也使他看到了北平城具有的特点”。那么,北平城具有哪些与别的大都市截然不同的城市特点?北平有着怎样独特的“城市符号”?
师:研读这三节,考虑一下,这几小节主要写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可找出反映这些特点的句子,也可在段中提取出“关键词”。
生1:第四小节中“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得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讲的是北平与巴黎相比,有空寂处,但又是空而不旷;“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讲的是北平与巴黎比,热闹中有寂静。总之,“动中有静”是北平的特点。“老城墙”可算是其独特的“城市符号”吧?
生2:第五小节中“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北平的好处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这是在继续把北平与巴黎比较,这三句中“关键”是“自然”,它突出了北平布局匀调的特征。这就揭示了北平的另一个特点“人为之中显自然”。
生3:第六小节中“我却喜欢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那么“花多菜多果子多”也是北平城的特点,也算是其独特的“城市符号”吧?
生4:第七小节中“它里面,无工厂;外面,紧连园林等”“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接近自然”也是北平城的特点。
师:作者从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了北平的好处。
(板书:①动中有静②人为之中显自然③花多菜多果子多④亲近自然)
师:(总结)北平每一个特点都显出了“中庸”意味:既热闹又清净,既人为又自然;既有大都市的阔大又能有农村的花菜果子,既是大都城又能优游闲适,总之,北京是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着亲近。其实,北平的众多特点有着共性——接近自然,北平是理想的适合人居的城市。
师: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与记忆是建立在城市特点的基础上的。只是要把印象与记忆化为准确的文字,往往存在选择与概括的难度。在对话栏中,有位学生评点:“写北平特点,手法多样。”我们一起看看,艺术家老舍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凸现城市的特色的?也就是说,在4—7小节,老舍是怎样赞颂北平的?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4-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