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课外文言文中考复习题与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传统美德
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
(清)曾国藩
乡间之谷,贵至三千五百此亘古未有者,小民①何以聊生?吾自入官以来,即思为曾氏置一义田,以赡救孟学公以下贫民,为本境置义田,以赡救廿四都贫民,不料世道日苦,予之处境未裕,无论为京为官者,自治不暇,即使外放,或为学政,或为督抚;而如今年三江两湖之大水灾,几于鸿嗷半天下②,为大官者,更何忍于廉俸之外,多取半文乎?是义田之耗,恐终不能偿,然予之定计,苟仕宦所入,每年除供奉堂上甘旨外,或稍有赢余,吾断不肯买一亩田,积一文钱,必皆留为义田之用,此我之定计,望诸弟体谅之。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小民:指老百姓。②鸿嗷半天下:形容遭洪灾民众的悲惨的哀声响彻半空中。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仅一处)
贵至三千五百此亘古未有者
【答案】:贵至三千五百,此亘古未有者
【解析】:“此”是代词,指代前面的内容,“此”前应该断句。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然.予之定计若听茶声然.
B.以.赡救孟学公以下贫民以.咨诹善道
C.予之.处境未裕三江两湖之.大水灾
D.为.大官者必皆留为.义田之用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两个“然”依次为“然而”“……的样子”之意;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用来;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助词,的;D项中的两个“为”都是动词,做;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吾自.入官以来()(2)无论
..为京为官者()(3)或稍有赢余()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赡救廿四都贫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何忍于廉俸之外,多取半文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来救助二十四都贫民。(2)又怎么忍心在俸禄之外,多拿半文呢?
【解析】:翻译句(1)是要注意两个词语,一个是“以”,应该译为连词,用来,一个是“廿”,是二十的意思。句(2)是一个反问句,应表达陈述句的意思。
5.“此我之定计,望诸弟体谅之”句中的“此”指代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积钱,为置办义田之用。
【解析】:“此”指代什么内容应该到这个词语前面的内容中去寻求。他的“定计”是什么内容?结合答案,变为自己的话即可。
6.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析】:文章的题目有如下作用: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文章要表述的话题(人、事、物);提出问题;显示文章的线索。不难看出,本文题目的作用属于第一种。
7.你还读过什么家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傅雷家书》。主要内容:该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解析】:我们应该很自然地想到《傅雷家书》,这是初中阶段必读的文学名著。
《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参考译文:乡间的谷子,贵到三千五百,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老百姓何以聊生?我自从当官以来,就想为曾氏置办一处义田,以救助孟学公以下的贫民,为本地置办义田,以救助二十四都贫民,不料世道日苦,我的处境没有富裕,不要说京官自己治理自己还来不及;就是外放当官,或做学政,或做督抚,而像今年三江两湖的大水灾,几乎是悲惨的哀声响切半天中,做大官的,怎么忍心在俸禄之外,多拿半文呢?所以义田的愿望,恐旧难以如愿以偿,然而,我的计划,一旦官俸收入,每年除供堂上大人的衣分之外,稍有盈余,我决不肯买一亩田,积蓄一文钱,一定都留有做义田的资金,我已下决心,希望弟弟们体谅。
兹父目夷辞太子
宋襄公兹父①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②,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欲立之,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③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不许,强以请公,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宋襄公兹父: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军,名兹父。②目夷:宋襄公兹父的异母弟弟。③背:背叛。
1.请将下面的句子断句(三处)
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
【答案】: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
【解析】:我们可以先将该句分为两部分,其标志是中间的语气词“也”,然后,根据前后句中的“义”而断开两处。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兹父为.公爱之也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为.有源头活水来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