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

合集下载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
大好 河 山,但 却也饱 尝 岁月的荒凉之感 ,所以 ,在 杜甫 晚年 的 诗作 中,我们 能够读到那份 荒凉无助之 感。如在 《登高》一诗 中,杜甫写到 :“无 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 江滚滚 来 的诗 句,不 仅体 现 了杜 甫对山河景 色的描写 ,也 间接 体 现 了作者 在 离乡 后 ,饱 尝 漂 泊 的艰 辛 ,身 体 欠优 ,而 国 家 又 十 分 动 荡 ,充 分 抒 发
了作者 的爱 国之情 以及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 。若 没有对祖 国的 高度 热 爱 之 情 ,是 万 万 写 不 出这 些诗 句的 ,由 此 可 见 在 杜 甫心 理 深 切 蕴 含 的爱 国情 操 ,让人 对 其产 生敬 佩 之 情 。
(二)忧 国忧 民的 情 感 表 达 杜 甫的一 生经历过许 多挫折 ,仕 途的不顺 ,生活的 艰苦 , 但 这些都 没有将杜 甫打败 ,真正让杜 甫感到痛心的是 国家与
(三)杜 甫诗 中饱 含强烈的民族 意识 杜 甫作 为一名伟 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 中饱含 着强烈的 民族意识 ,他主 张团结 ,反对 战争与侵 略 ,一切都 从人 民的利 益着想,他担心广 大人 民流 离失所被 战争 或侵 略所迫 ,所 以在 杜 甫的诗 中,蕴含 着丰富的人道主 义与爱国情怀 。 杜 甫 的 思 想 深 受儒 家 的 影 响 ,以仁 爱 的 思 想 ,赋 予杜 甫 爱 国之 心 ,使 爱 国 思 想 能 够 深 深根 植 于杜 甫 的脑 海 中 ,并 成 就 了 杜 甫 的 一 生 。 杜 甫 爱 国情 感 的 体 现 与 战 场 上 出 生 入 死 的 战 士 是 不 同的 ,他 的 爱 国 思 想 主要 扎 根 于 “民本 的 思 想 。如 在 壕 吏)>中 ,老 妪 一 家 人 的 处 境 令 人 心 酸 不 已 ,在 当 时 的社 会 环 境下 ,人 民的生活根本得不到保障 ,这让杜 甫深感痛心并将其 表 达在 了 自 己的作 品之 中 。又如 在 <<垂 老 别》中 ,花 甲老 人 与妻 子告别 ,走 向战场 的情形 ,让读者对 当时的社 会环境感 到痛 心 ,杜甫将这一情境写入到 自己的诗作 中,使 人们的情感 引发 共鸣 ,借 助于这种 方式,将国家的动荡与人们的疾苦 充分展 示 出来 ,反 映 出 了诗 人 强 烈 的 爱 国 情 怀 以及 诗 人 内 心 对 于 人 民 生 活 的悲 痛 情 绪 。 三 、结语 总而言之 ,杜 甫的一生都奉献在 了爱国事业上 ,他的诗 中 充 分 体 现 了对 人 民生 活 苦 难 的 怜 惜 ,对祖 国 大好 河 山 的惋 惜 , 对 自身报 复难 以实现的痛惜 ,使 现代 人在 阅读杜甫的诗作 时, 也 能 感 受 到那 份 深 沉 的爱 国情 感 以及 爱 国 思 想 。翻鲫

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节摘要: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

杜甫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杜甫爱国情怀忧国忧民一说起唐朝,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诗”,在那个诗意的世界里,既有山水田园的恬淡适意,又有边塞诗派的浪漫雄壮,既有李白的潇洒飘逸,又有杜甫的沉郁顿挫。

唐朝的诗人、诗作虽然众多,但很多都已湮灭无闻,其中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①。

翻阅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篇,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那就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深切的忧民之情。

杜甫的这份爱国情怀并不是单一的、苍白的,而是丰富的、立体的。

他是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朴素情感出发,逐步上升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深厚感情,并最终将这份爱国情在报国卫家、以身许国的满腔赤诚中升华。

本文就循着这样的情感脉络,从以下三个侧面进行层层解析。

一、赞美河山忧患国运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是他们表达爱国情怀的最直接的方式,杜甫也有很多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优美诗篇。

他从20岁起,先是南游吴越,后又北游齐赵,饱览河山之胜。

中年寄寓京华,晚年漂泊各地,足迹所至,均有诗作留存。

岱峰的高耸,剑门的险峻、锦江的秀丽、三峡的奇峻,尽在笔下。

国家不仅是一个自然范畴,它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

因此,杜甫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当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时,诗人满怀自豪,热情赞颂;当国家政治腐败、危机四伏时,诗人又忧心忡忡,愤然痛斥。

杜甫的青年时代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此时唐朝的国力强盛,百姓富庶,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顶峰,史称“开元盛世”。

而杜甫作为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诗人,却能够在盛世的光环中看到重重危机,觉察到“万方多难”的危机,唱出了一曲曲动人肺腑的悲歌,体现出诗人深刻的忧患意识。

浅析杜甫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

浅析杜甫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

浅析杜甫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浅析杜甫诗中的爱国情怀篇一:杜甫的诗与爱国心杜甫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大诗人。

他的诗就像一颗颗钉子,把他的爱国情怀深深地钉进咱心里。

你想啊,杜甫那一辈子,过得可真是坎坷。

他又赶上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候,这时候他的所见所闻可都成了他爱国情怀的养料。

就拿他那首《春望》来说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你看看这开头两句,把国家破败后的景象描写得那叫一个详尽。

我有一次去一个古镇旅行,那个古镇曾经是很繁华的商贸中心,后来因为一场大火,好多古建筑都毁了。

我走进那古镇的时候,街道上冷冷清清的,很多屋子都只剩下残垣断壁,墙缝里长着高高的野草,老鼠还在废墟里乱窜。

就跟杜甫诗里形容的那种荒芜感觉特别像。

杜甫看到国家被战争破坏后的景象,他心里得多难受啊。

长安曾经是那么繁华的大都市,现在却是满眼的破败。

他家就在这长安城中,亲人朋友也都在这里,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

他牵挂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就像我牵挂着古镇以前的繁华一样。

他能写出这样的句子,那绝对是对国家爱得深沉,看到国家变成这样痛心疾首。

他不只是在写景色,是在抒发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爱啊。

篇二:忧国忧民的杜甫诗再看杜甫的其他诗,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他自己住的茅草屋被秋风刮破了,孩子都冻得直哭,自己也是穷困潦倒。

但是他想的不全是自己的处境,他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我记得我们小区有个邻居,他失业了,家里也很穷,一家人住在很小的地下室。

但是他每次看到小区里其他遇到困难的人,都会去帮忙。

比如有老人提东西不方便,他就帮忙提上楼。

他自己虽然过得艰难,但心系他人。

杜甫也是这样的人,自己过得不好,但是心里装着全天下的人,尤其是整个国家的平民百姓。

他希望战争快点结束,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知道只有国家稳定繁荣了,百姓才会幸福。

所以他用自己的笔,描述百姓的疾苦,呼吁统治者重视,这就是他爱国情怀在诗中的体现。

他想的是让国家好起来,让人民不再受苦,这种情怀可不止是嘴上说说,那么强烈地从他的诗里表达出来,让人看了就觉得这人真爱这个国家爱这些人民。

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杜甫是中国唐代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现实主义和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著称。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关爱。

1. 忧国忧民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例如他的名篇《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通过描绘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破败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

《三吏》、《三别》等作品,更是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动荡,表达了杜甫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 忠诚报国的信念:
杜甫忠诚于国家,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他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
锦官城。

”这里,诗人通过对春雨的赞美,传达了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和期待。

3. 民生关怀的情怀:
杜甫不仅关心国家大事,同时也关心人民的生活。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民的深厚关爱,如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一个简陋的茅屋,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在《佳人》中,诗人通过对佳人的赞美,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国家前途和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这种家国情怀不仅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他的人格魅力和伟大成就的重要来源。

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

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

浅析杜甫诗爱国思想的表现特点平江县大桥中学李刚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人民的疾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热爱人民的伟大心灵,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因此被誉为“诗圣”。

他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真可谓是“沾概千秋,泽被万代”。

一、杜诗表现出的爱国思想与其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密不可分。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

自幼聪颖好学,加之又勤奋刻苦,十四五岁时已被文坛前辈所赏识。

公元731—745年,是杜甫人生的壮游时期。

历时十多年,前后共3次出行浏览了祖国的秀丽雄奇的山川景色。

这三次漫游丰富了诗人的阅历,扩大了视野,陶冶了性情,为他早期诗歌带来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746—755年,是困守长安时期。

在这困守长安的十年生活中,诗人到处干谒也无门可入,直至755年才混得一个曹参军的八品官职。

理想的落空,怀才的不遇,生活的潦倒使他对朝廷的腐朽,社会的黑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促使杜甫向现实主义转变。

756—759年,是作者陷与为官时期。

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安史之乱爆发时期。

作者目睹了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现实,以及自身陷的境遇,极大地升华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758年又因房琯事件所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使他由宫廷真正走向了民间。

759—770年,漂泊西南时期。

在这段时期中,社会依旧动荡不安,作者在西南辗转漂泊,颠沛流离。

飘零的艰辛苦难,百姓的疾苦,让作者在思想上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矛盾的所在。

于公元770年病卒于飘泊途中的小舟上。

纵观杜甫的一生,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他的爱国思想来源于他的独特的人生经历。

二、杜诗表现出的爱国思想与其对国家的热爱密不可分。

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家国的关怀和爱国情怀。

其中,他的《登高》一诗更是展现了他深刻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歌首先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国家山河的热爱。

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决心。

其次,这首诗歌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关切。

在诗中,诗人提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但是他却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先圣的崇敬和对于儒道的推崇,这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于国家文化统一的维护。

最后,这首诗歌还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坚韧。

在诗中,诗人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这体现了他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爱国情怀的坚定。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于亲人的思念,这体现了他深刻的家国情怀。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家国的关怀和爱国情怀,其中《登高》一诗更是展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通过对于自然的描绘、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爱国情怀的坚定。

同时,他也能够豁达和坚韧,展现了他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家国的爱。

浅论杜甫诗歌的爱国思想形成与表现

浅论杜甫诗歌的爱国思想形成与表现

浅论杜甫诗歌与爱国思想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

杜甫诗歌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动乱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

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爱河山”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即是“忧国”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一、爱国思想的形成杜甫的诗歌,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中,生活面广,接触到下层人民,认识到社会的某些黑暗。

他深受孟子“仁爱”思想,屈原等爱国诗人的影响,熔铸杜甫爱国思想的形成。

(一)孟子“仁爱”思想的影响杜甫生在一个有着儒家思想的家学传统的家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有名的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他们使儒家“仁者爱物”“饥溺关心”的思想深植于杜甫的诗中。

杜甫非常崇尚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治思想。

这就铸就了杜甫“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生。

杜甫曾说“自先君恕,预以祥,奉儒守宫,未坠素业矣。

”(《进雕赋表》)。

他自己也曾经有过“济业”的政治抱负。

然而仕途的不顺,终其一生并未使他踏上从政的道路,而是屈沉下僚。

时代的变动,仕途的不顺,生活的流利失所,贫困、饥饿使他与人民群众发生较密切的联系,与人民大众共苦难、同命运,产生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他的作品中深刻地反映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屈原爱国“魂”的再现读杜甫的诗,脑中总是浮现出一位沧桑忧郁的老人,一双悲切的眼睛看着国家的沉沦,痛悼人民的疾苦。

对民族存亡的关切,在杜甫的诗中有深刻的表现,他的心中也和屈原一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艰”。

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悲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重心情,以及“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愁形象。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合集5篇)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合集5篇)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合集5篇)第一篇: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内容提要]: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诗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

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爱河山”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即是“忧国”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关键词]:爱国思想忧国忧民安史之乱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从朱门外,叛军营,栈道旁,茅屋中提起笔的人,从广阔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的离乱,“国破山河在”的悲伤,记录人民的不幸和痛苦,抒写诗人的忧伤与激愤,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几十年间的历史面貌。

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

杜诗现存有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遭遇而做的。

这些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的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这些诗无不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

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甫屡试不第,献赋未成,使他出仕济世的幻想破灭,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堪优。

入世无门,生活更加窘迫,使杜甫开始正视现实,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

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

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

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杜甫是唐代最具有爱国情感和高度政治意识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家国情怀。

在他的诗作中,杜甫经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写过《赠卫八处士》、《丽人行》等篇,表现了对国家政治腐败和人民苦难的深切悲愤。

他痛斥朝政贪污无能、流民无家可归、战争频繁而导致的百姓疾苦和社会不安。

同时,他也倡导节俭、关心百姓、保存文化等正面的价值观,为国家和人民呼吁和建言。

杜甫的诗歌也充满了民族自尊和爱国情怀。

他多次受到四方夷狄的入侵和割据,对此深感愤慨,他写过《戍楼夜呈妓》、《三吏》等作品,表现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尊严的强烈珍视和捍卫。

他也经常表达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自豪和敬仰,如《汉江临眺》、《春望》等诗作,重温历史,讴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

总的来说,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流淌在他的每一个篇章,无论是对政治的关注和批判,还是对人民的关怀和疾苦的呼唤,都体现了他对家国的深刻思考和热爱,是中国文学中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杰出代表。

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

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

浅谈杜甫诗中蕴含的爱国爱民情怀摘要:杜甫是一位具有远大政治报负的现实主义诗人,“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世肯杀身”是他的崇高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正是这些进步的思想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

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满着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教育和激励着后人为正义事业而奋斗不息。

杜甫的诗闪烁着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揭露黑暗、声讨暴政的思想光辉。

关键词:现实主义揭露黑暗声讨暴政爱国爱民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辉煌灿烂历史时期的产物,其数量之大、质量之高、流派之多、体裁之丰富都是空前的。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众体皆备,艺术极高,脍炙人口,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是祖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被称为“诗圣”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教育和激励着后人为正义事业而奋斗不息。

在杜诗宏深博大的思想内容里,其最大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被后人千古传诵。

一、“穷年忧黎元”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的抒情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纪行”、“咏怀”熔于一炉的五言长诗,是杜甫十载困居长安,备尝辛酸,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统治集团的腐败、社会的黑暗。

此诗以“纪行”为一篇之线,以“咏怀”为一篇之骨,场面宏大,意境开阔,从自抒抱负到壮志未酬,从路途纪行写到所见所闻与所感,从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到广大人民的痛苦以及国家的安危,波澜起伏,千百回转。

“穷年忧黎元”是《咏怀五百字》的核心,诗人抒发自己“窃比稷与契”的抱负,就是为了“忧黎元”。

这次赴奉先县探亲,杜甫路经骊山,耳闻目睹到最高统治集团朝歌暮舞、灯红酒绿、挥霍无度的荒淫腐朽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传颂的名句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阶级对立的现象。

浅谈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浅谈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浅谈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杜甫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一生都在演绎“以家国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愛国情怀。

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已凝结成他热爱祖国、心系百姓、关注时事的诗词创作和审美的核心价值观,影响着后世众多的文人创作。

其表现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聚焦黎民百姓
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和重视已经深深融入杜甫的每一篇作品中。

他热爱祖国、关注时事、心系百姓,一种深深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审视社会现实、关怀劳苦大众。

二、意象选择源于现实
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正是对家国、人民、时事有着超乎自然、发自本能的关注和热爱,在诗歌中选用目之所及的现实意象,充分抒发他的感时伤事、爱民情怀,比如“马”“猿”“风”“雨”“舟”等。

三、语言注重精雕细琢
用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来评价他自己最为合适,这也是杜甫屹立于中国古典诗坛语言艺术之巅的重要原因。

杜甫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用词精当,擅长将丰富的内心情感注入准确精妙的语言,从而直抵人的内心深处,表现出诗体之外广阔的画面和厚重的情感。

杜甫诗歌中爱国主义思想探讨

杜甫诗歌中爱国主义思想探讨

085在古代,满怀壮志的文人墨客体恤百姓疾苦,关注社会变化,往往通过爱国诗歌表达内心的理想和对国家、人民的牵挂和担忧。

我国最早最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将浓浓的爱国之情融入作品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歌创作者。

杜甫受其爱国思想的影响,写出了诸多历久弥新的爱国诗歌,推动了我国爱国诗歌的发展。

因此,学界有必要对杜甫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探究和钻研,深入感受杜甫在诗歌中投注的浓浓爱国之情。

一、杜甫诗歌中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一)写实诗歌中渗透爱国情怀杜甫在中年时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他的诗歌中朴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动荡、百姓疾苦的情况,诗歌被人们称为“诗史”[1]。

杜甫以其流畅的文笔、独具特色的韵律对当时社会现状进行描述,蕴含了其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在《登楼》中,杜甫写出“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的诗句,表明了杜甫对朝廷的失望和对寇盗入侵的担忧。

在《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长安沦陷、国家破碎的图景,表达了其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担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杜甫对国破家亡的苦恨,对战争不断的惆怅。

这些写实诗歌中无不体现着杜甫对国家的担忧、战争的思考和对百姓的关怀,渗透着其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写实中渗透爱国情怀是杜甫诗歌的一大特色,在详细描绘战乱后社会现实的同时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挂念之情,这种爱国情怀是深沉的、浓烈的。

在写实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场景,体会到平民百姓的凄苦,容易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增强读者的忧国忧民情感。

除了诗歌的内容外,杜甫的诗歌韵律较强,读起来具有一种凛然、悲壮的感觉,能够让后世读者充分感受其内心爱国情怀的浓厚。

同时,从他的爱国诗歌中能够感受到杜甫对战争的痛恨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杜甫对国家前途的憧憬,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同样能够体现杜甫的爱国思想。

(二)浓烈的平民意识杜甫举进士不中第后困守长安城十年,后又经历了战乱流离。

杜甫诗歌中的家国情怀

杜甫诗歌中的家国情怀

杜甫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家国情怀而著称。

在他的诗歌中,他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展现了他对家国的深深眷恋。

首先,杜甫的诗歌中体现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他多次写到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怀念。

例如,他在《登高》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乡山河美丽景色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其次,杜甫的诗歌中抒发了对国家的忧虑。

他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唐代晚期,亲眼目睹了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和人民苦难的景象。

他深感国家的疾苦和人民的困境,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政治腐败的愤慨。

例如,在《登高》中,他写到:“不见南山久,作客故人稀。

明朝更登山,万里目如堆。

”这里的“南山”可以理解为帝都长安,他以此来表达他对长安一帝国失去统治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杜甫的诗歌中还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他以文人的眼光审视社会现象,关注底层百姓的疾苦,对社会不公和贫富悬殊表示强烈的不满。

在《月夜忆舍弟》中,他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他以戍鼓、边秋、露和月等元素,来表达对边地守军生活艰苦的同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他通过诗歌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展现了他对家国的深深眷恋。

他的诗歌不仅平实质朴,而且充满了情感力量,与读者产生共鸣,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诵。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

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篇中常常流露出对家国的深深思念和关切之情。

他的诗作中家国情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痛惜乱世:杜甫生活的年代正值唐朝晚期的政治动荡时期,社会秩序失序、战乱频繁。

他的诗中常常表达对乱世的痛惜和痛心,如《望岳》中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流天
地外,山色有无中”等句子,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的无奈之情。

2. 怀念故乡:杜甫多次流亡和背井离乡,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比如《月夜忆舍弟》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表现出他怀念舍弟和离开故乡的伤感。

3. 悲叹国家衰落:杜甫对唐朝的衰弱和国家的危机感到非常担忧,他的诗中反映了自己对于国家兴亡和民众疾苦的关切。

比如《登高》中的“明妃曾在河东石,折合归来犹觉新”表达了他对于唐朝昔日荣光的追忆和对国家现状的愤慨。

4. 呼吁君王:杜甫在一些诗作中直接向君王呼吁,希望能够解决国家的危机和民众的困苦。

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尊前拟把归期说,欲饮琵琶马上催”,表达了他对君王的期望和苦苦催促。

总而言之,杜甫的诗中充溢着对乱世、故乡、国家的思念和怀念,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真挚之情。

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

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杜甫诗歌的家国情怀杜甫的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以下是一些具体作品及其阐述:
1. 《登高》:在这首诗中,杜甫登高远望,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忧虑。

他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描述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艰难处境。

他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民的关爱和忧虑。

2. 《春望》:在这首诗中,杜甫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句话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这首诗中,杜甫描述了自己的穷困和无助,但他仍然不忘国家和人民。

他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句话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无法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的遗憾和自责。

总之,杜甫的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他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是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珍贵贡献,也是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宝贵贡献。

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精神

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精神

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精神
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切关注和关爱。

首先,杜甫的诗歌常常描绘国家的兴衰和政治风云。

例如《兵车行》中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尘起如雾,连山若海,不见袍泽负戈客。

”这些文字生动地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

在《丽人行》中,他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离愁之情。

其次,杜甫的诗歌中也反映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他用深情的笔触来描绘农民、流民等底层群众的生活和遭遇。

例如《登高》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他以诗人的视角,深刻地体悟到了人民的疾苦和悲欢离合。

最后,杜甫的诗歌中也有很多表现爱国精神的作品。

例如《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里他以盛唐时期的辉煌和现实的萧条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展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总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爱国精神,他关注国家政治、人民生活,表达出对祖国深深的忧虑和爱护之情,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更是中国爱国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千古诗圣爱国情

浅谈千古诗圣爱国情

浅谈千古诗圣爱国情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杜甫爱国情怀忧国忧民论文摘要: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

杜甫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说起唐朝,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诗”,在那个诗意的世界里,既有山水田园的恬淡适意,又有边塞诗派的浪漫雄壮,既有李白的潇洒飘逸,又有杜甫的沉郁顿挫。

唐朝的诗人、诗作虽然众多,但很多都已湮灭无闻,其中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①。

翻阅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篇,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那就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深切的忧民之情。

杜甫的这份爱国情怀并不是单一的、苍白的,而是丰富的、立体的。

他是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朴素情感出发,逐步上升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深厚感情,并最终将这份爱国情在报国卫家、以身许国的满腔赤诚中升华。

本文就循着这样的情感脉络,从以下三个侧面进行层层解析。

一、赞美河山忧患国运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是他们表达爱国情怀的最直接的方式,杜甫也有很多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优美诗篇。

他从20岁起,先是南游吴越,后又北游齐赵,饱览河山之胜。

中年寄寓京华,晚年漂泊各地,足迹所至,均有诗作留存。

岱峰的高耸,剑门的险峻、锦江的秀丽、三峡的奇峻,尽在笔下。

国家不仅是一个自然范畴,它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

因此,杜甫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当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时,诗人满怀自豪,热情赞颂;当国家政治腐败、危机四伏时,诗人又忧心忡忡,愤然痛斥。

杜甫的青年时代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此时唐朝的国力强盛,百姓富庶,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顶峰,史称“开元盛世”。

而杜甫作为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诗人,却能够在盛世的光环中看到重重危机,觉察到“万方多难”的危机,唱出了一曲曲动人肺腑的悲歌,体现出诗人深刻的忧患意识。

关于杜甫的爱国古诗

关于杜甫的爱国古诗

关于杜甫的爱国古诗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内容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

其中,他的爱国古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杜甫的爱国情怀、爱国古诗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杜甫的爱国古诗。

杜甫的爱国情怀杜甫一生经历了许多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他对社会、人民、国家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他的爱国古诗中,展现出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首先,杜甫深爱自己的家乡。

他经常写以“家”为主题的诗,如《登岳阳楼》,其中写到“岳阳楼前,锁衔金兽,气吞万里如虎。

”这些诗作表明了他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其次,杜甫深厌战乱,他对国家的不幸和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

在《前出塞九首》中,他通过刻画军民的艰苦生活和统治者的虚伪行为,表现出自己的痛苦感受。

他呼吁君主为民谋福,降低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

最后,杜甫尚崇尚道德和正义。

他深入谴责汉武帝时期的宦官专权、“吞蚀”九品中正制度、“连坐”等不公、不义之事。

他的《春望》中写道,“驻马听新蝉,萧萧两都烟。

此行翻落泪,唯见妻孥前。

”其中,诗人说的“此行”,指的是他出差的路上感到百姓苦难没人改变,最后眼看着自己也哭了。

这表达了杜甫对政治精英的不满和对人道主义的强调。

杜甫的爱国古诗的载体和特点杜甫先后创作了《登高》、《赤壁》,《丽人行》、《三别》等爱国古诗,按内容和形式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杜甫的爱国古诗,大多写在山川、景物、场景、事件、人物等之间。

在情节上,内容丰富多变,有的是表现社会民生、有的是记述历史事件、有的是反映官场现实,有的是抒发个人情感。

比如,《登高》表现了作者遥望山水的心情,借此祈愿祖国和百姓的安宁和繁荣;《赤壁》描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点出了灾难背后人们的感受和困境。

其次,杜甫的爱国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诗歌风格。

他在诗意上极具独创性,运用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韵律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感受。

他的诗语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雄健有力、意蕴丰富,使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大部分诗中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美, 战时怀念民族存亡的命运。

但它高度的概括性, 内容的广阔性、深刻性、真挚性都有着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成为后世的楷模。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内容提要]: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诗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 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 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动乱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 爱国思想。

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 爱君”、爱河山”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 忧民” 即是 忧国”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关键词]:爱国思想 忧国忧民 安史之乱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从朱门外,叛军营,栈道旁,茅屋中提起笔的人,从广阔的角 度反映了社会的离乱, 国破山河在”的悲伤,记录人民的不幸和痛苦,抒写诗人的忧伤与激愤,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几十年间的历史面貌。

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

杜诗现存有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遭遇而做的。

这些 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的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 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这些诗无不 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

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甫屡试不第,献赋未成,使他出仕济世的幻想破灭,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堪优。

入世 无门,生活更加窘迫,使杜甫开始正视现实,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 名句。

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

写 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这样感人肺 腑的诗句。

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 诗歌艺术的丰碑。

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 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

在诗中,诗人就是一个 视国家为生命”、以I 民生为己任”的忧的形象”,爱国的 民族之魂”,诗人的忧,令人感动,令人崇敬。

《留 花门》中 高秋马肥健"时,诗人深叹,写下 诗人厌薄伐"的诗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五百字》中 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安得广厦千万间,大I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诗人的激愤和忧郁的情感也达 到了顶点。

诗,为国着想,为民着想。

杜甫诗中爱国思想的内涵(一)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歌颂一忧国忧 杜甫的诗中有很多描绘祖国美丽河山,名山大川的诗篇。

从二十岁起,先是南游吴越, 后又北游齐赵,过了八九年 裘马清狂 的生活,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中年寄寓京华, 晚年漂泊各地,足迹所至均有诗作。

岱峰的高耸,剑门的险峻、锦江的秀丽、山峡的奇 峻,尽在笔下。

杜甫赞颂祖国不同于其他诗人, 在赞颂祖国山河的美丽之中, 结合社会现实,抒发对祖 国命运的悲切之情。

在《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景色, 引述了诗人万里离乡,多年漂泊,暮年多病,国事不宁,返乡无日的忧伤。

另如《秋兴》 八首从孤城日暮的情景联想到长安昔日的繁华,那低沉的音调深表诗人的爱国之情。

又 如长安春望”则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没有对祖国执着的爱慕之情,这些诗句是写不出来的。

(二)战乱中对人民的同情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在社会的低层,饱受贫困和流离之苦,他以忧郁的目光目睹了 统治者的奢华无度,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战乱中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人民经历了九死 一生、妻离子散的痛苦。

杜甫前期诗中有很多斥责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同情百姓疾苦的诗篇。

如黄门飞 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写出杨氏姐妹显赫的地位和繁华的宴饮(《丽人行》)。

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统治者进行了鞭挞,对平民 百姓充满了同情,客观上反映了贫富悬殊对立的社会现实。

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曾沦为胡虏,颠沛流离于各地,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为优秀之作,是杜诗灵魂的主体。

作者路过石壕村,见证了征兵给人 民带来走赴边疆、家破人亡的惨痛;新婚夫妇成婚一日之后竟成永别的悲惨,花甲老人 拜别老妻的无奈,士兵们战场上九死一生的遭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对返京 的思念。

杜甫是第一个如此真实地写民”的诗人,有着一种患难与共感同身受的共鸣, 同样的遭遇使他的诗中对人民有了深刻的同情。

杜甫创作的诗,大部分是反映安史战乱、军阀混战、反对外族入侵的诗篇,极为深刻的 再现了战乱给诗人的家庭和广大人民所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杜诗中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杜甫是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主张民族团结,反对侵略、反对 战争。

他的诗作既反对李唐王朝对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的侵略和压迫,又反对少数民 族统治阶级对中原的侵扰和掠夺。

诗人赞同民族和睦友好的这种态度,符合各民族利益 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很大的进步性。

杜甫后期的作品多写安史之乱,或者是吐蕃、回纥之祸。

这些诗中有恢复李唐江山,维 护民族团结,反对外来入侵的民族精神。

在《塞芦子》中,他反对军阀割据,而提出正 确的军事策略。

《述怀》中,杜甫表现出想以拾遗这个请要的谏官,对唐王朝讨平叛乱、 恢复统一的大政有所作为。

汉运初中兴”喻唐,希望国家恢复统一,表现出诗人的爱国 思想。

《北征》中,诗人缅怀军家大事,终结以复兴希望。

在这首诗中,杜甫 民”的思想,军政大计的谋划,战乱中人民的苦难疾苦以及诗人本身的遭遇都真实,鲜 明地反映出来了。

杜甫爱国精神的源头探究如果 不 朱门杜甫的诗,有着如此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诗人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的生活面广,接触到下层人民,认识到社会的某些黑暗,从而在诗中予以真切的反映。

此外,《诗经》和《汉乐府》中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屈原等爱国诗人的情怀也深深影响着杜甫,熔铸成他独有的风格。

他继承前人的一切形式又有所发展。

各种诗集他都能纯熟运用。

他的五言古诗善于描写社会的动乱,民生的疾苦和个人的漂泊。

他的七言古诗长于抒写情怀,申述政见;他的五律和七律感情深厚,格调精深,在唐代很少人比得上;他的绝句数量不多,质量上乘, 堪与唐代绝句名家媲美。

(一)孟子的仁爱”思想赋予他悯民的爱国之心杜甫生在一个有着儒家思想的家学传统的家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有名的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他们使儒家仁者爱物”饥溺关心”的思想深植于杜甫的诗中。

杜甫非常崇尚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治思想。

这就铸就了杜甫己任”的以天下为一生。

杜甫曾说自先君恕,预以祥,奉儒守宫,未坠素业矣。

”(《进雕赋表》)。

他自己也曾经有过济业”的政治抱负。

然而仕途的不顺,终其一生并未使他踏上从政的道路,而是屈沉下僚。

时代的变动,仕途的不顺,生活的流利失所,贫困、饥饿使他与人民群众发生较密切的联系,与人民大众共苦难、同命运,产生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他的作品中深刻地反映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女口:三吏”三别”;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谴责,如:《丽人行》;对统治者能~仁者爱民”的渴望。

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民”乃国家之根本”,杜甫的爱国之心不同于战场上的将军的为国献身,不同于屈原的冒死劝谏。

他的爱国之心,是根植于民本”思想的爱国。

没有一个诗人的诗中有这么多的人民的形象。

《石壕吏》中的老妪一家让人心酸哀痛;《新婚别》中的新婚夫妇的生死离别让人同情;《垂老别》中花甲老人告别老妻,毅然而上战场的悲壮。

这些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劳动人民,在哪位诗人的笔下有过如此清晰的形象,让读者产生悲悯之心。

这些处在战乱中的不幸的人民,又表现出积极投身抗战,收复失地,重建家园, 拯救李唐王朝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诗人有感于人民的苦难,用诗歌真实的记录这段历史,更多的地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杜甫的诗中,处处呈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体现人民性的深广和真挚,正是这种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将诗歌作品的现实性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儒教是影响杜甫一生的主导思想来源,他的忠君思想和忧国忧民情怀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对社稷和人民的关切,是他爱国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一生同情人民,坚定而真诚地为江山社稷忧愁。

(二)源于屈原的爱国魂的再现读杜甫的诗,脑中总是浮现出一位沧桑忧郁的老人,一双悲切的眼睛看着国家的沉沦,痛悼人民的疾苦。

对民族存亡的关切,在杜甫的诗中有深刻的表现,他的心中也和屈原一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艰”。

女口《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悲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重心情,以及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愁形象。

屈原的诗中,有着深沉的爱国情感,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劝谏君王、痛斥小人。

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心报国却因屡楚王听信谗言,虽两次遭放逐,仍为楚国的富强尽心尽力。

杜甫两次落第,也同样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一颗至死不悔的爱国之心,和屈原有些许相似。

饱读诗书,欲济天下的杜甫遭遇了落第的失意,献赋求官的失败,政治上一筹莫展。

安史之乱期间,深陷胡虏,九死一生。

平定叛乱时,他高兴得热泪盈眶。

战乱与漂泊,贫困交加的窘迫生活并未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统一与强盛,始终是杜甫最关心的事。

穷屈原的一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促使他蜷局而不行”,最终决定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后楚被攻陷,屈原怀着满腔的悲愤,故国不再的怨恨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

杜甫晚年,长安再度沦陷,他经常捱饿受寒,日子过得很悲苦。

他身在两川,心系故国,却又始终不得返京。

无奈之下,他乘舟出游,漂泊在岳州,衡州、漳州等地,度着浮家泛宅的凄凉岁月。

最后,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竟然在贫病交加之中,怀着满腔遗恨,冻死在一条破旧的木船上。

类似的生活经历,同样的爱国思想,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同样伟大的爱国诗人。

杜甫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现实些,他的心随着那个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起伏,流下了那忧国忧民的涕泪。

他为祖国的安危,有时失眠: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有时流泪:找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有时闻捷则悲喜交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晚年留寓夔州时,《秋兴》八首从孤城落日的暮景想到长安昔日的繁华,用铿锵的音调,华丽的词藻烘托出诗人的爱国深情:—彩笔昔曾千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真是感慨良多。

(三)生于动乱的经历深化了杜甫的爱国思想杜甫的一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成长及南北漫游时期一一长安觅官时期一一离乱为官时期一一蜀相漂泊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