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讲义张明楷.ppt

合集下载

刑法学 精品课课件 第一编 刑法总论

刑法学  精品课课件 第一编  刑法总论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嬗变
1.一般认为,罪 刑法定原则的思 想渊源最早可以 追溯到1215年英 王约翰签署的 《大宪章》第39 条的规定。
费 尔 巴 哈
3.罪刑法定原则真正 成为基本原则,近代 刑法学鼻祖的德国刑 法学家费尔巴哈功不 可没。
2.启蒙时期 洛克、 孟德斯鸠、贝卡里 亚等三权分立的思 想也蕴含着罪刑法 定的精神。
穿刑法始终, 指导和制约刑 事立法和刑事 司法全过程的
包 括
法刑 刑 定法 相
意 义
2.对刑事司法 实践具有指导
原平 适
作用
带有全局性、
则等 应
3.对刑法任务
根本性的准则。
原原
与目的的实现
则则
具有保障作用
第一编 刑法总论 目录
刑法本体论之刑法基本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1.从罪刑法定原则产生与发展来看,罪刑 法定原则就是消极的限制机能,即限制国家 权力,保障个人自由。
2.从国际公约的规定看,罪刑法定原则也 是消极的
3.从其他国家的规定看,都只是从消极的 层面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如德国、法国、瑞 士等。
建议将其修改为:“行为时法律没有明文 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我国刑法典的体系
编、章、节、条、款、项 、段、但书
第 一 编
刑 法 总刑 论法
本 体 论 之 刑 法 概 说 目录
第三节 刑法解释
二、刑法解释
(一)概念 刑法解释是对刑法规定(规范)含义的阐明。 (二)刑法解释的必要性 1)文字具有多义性、发展性 2)法律具有抽象性 3)刑法具有稳定性。
极度的精密在法律中受到非难
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

刑法总论案例(张明楷)

刑法总论案例(张明楷)

《刑法总论》教学辅导案例编者:张明楷※一、刑法解释理念与方法案例1.刑法第111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国各大学的招生信息,是否属于本条中的“情报”?为什么?2.大型拖拉机能否评价为刑法第116条的“汽车”?风景区的缆车能否评价为刑法第116条的“电车”?清华校园内的电瓶车在刑法上是“汽车”还是“电车”?3.刑法第130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问题是,本罪的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先携带枪支等物品,后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行为人甲在火车上获得了乙遗留的枪支、弹药,然后在乘坐该火车的期间,持续携带该枪支、弹药,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能否适用本条?类似问题:刑法第245条规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行为人A合法进入B的住宅后,在B要求其退出时,A拒不退出的,能否适用本条?4.伪造、变造的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尤其是伪造、变造的中奖彩票)是否属于刑法第197条规定的“伪造、变造的……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5.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直接将单位财物非法转移给第三者所有,能否认定为“非法占为己有”?6.将“财产性利益”(如存款债权)解释为刑法分则第五章的“财物”,是否属于类推解释?例如,甲侵入民营银行电脑终端,将乙的存款转入自己账户,在没有提取存款时被查获的,是否成立盗窃罪(既遂)?7.对于真正的军警人员抢劫的(抢劫时显示了军警人员身份),能否适用刑法第263条的“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持仿真手枪抢劫的,是否属于第263条的“持枪抢劫”?8.硫酸是否属于刑法第267条规定的“凶器”?携带硫酸抢夺的,是否属于“携带凶器抢夺”?※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刑法学》刑法概述 ppt课件

《刑法学》刑法概述  ppt课件
ppt课件 15
但书
但书:在一款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时,有 的条文用“但是”将前后段连接起来,从“但是” 开始的后段文字,学理上称之为“但书”。
补充性但书 例外性但书 限制性但书
种类
ppt课件
16
补充性但书:但书后段的内容是对前段内容的补充。 例如: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 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 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 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 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 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的,不认为是犯罪。
ppt课件
33
例题
• 【多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第二百二 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违反土地 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 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这一解释 ( ) • A 立法解释 B 有权解释 • C 学理解释 D 类推解释
ppt课件 21
(2)1980年1月-1997年10月为第二个阶段 • 1979年刑法较为粗放,很快显滞后性,期间制 定了严打决定和若干单行刑事法规。 • 1997年八届人大常委会,以24部单行刑法为依 据,通过了1997年刑法(新刑法)。 • 弊端: • 体系上的零乱,不便于掌握;法律适用上的矛 盾;本身的局限;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如:投机倒把 罪、证券犯罪、计算机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洗 钱犯罪以及反革命罪;口袋罪--投机倒把罪、渎职 犯罪和流氓罪; • 法定刑高低不恰当;类推制度存在的现实状况。
ppt课件
34
ppt课件 8
刑法的概念与种类

张明楷刑法总论课件解析

张明楷刑法总论课件解析

4.构成要件的解释:严格与缓和
5.违法性:无 6.责任论: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 7.刑罚论: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
(三)中国刑法学的现状: 相对意志自由
社会本位为主、逐渐转向个人本位?
主观主义色彩 主观违法论、行为无价值
社会责任论?道义责任论?
目的刑论?并合主义?
四、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
刑法典体系与刑法学体系
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三、刑法的分类
(一)国内
1.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2.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3.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4.固有刑法与行政刑法
5.完备刑法与空白刑法?
(二)国际
1.自由刑法与权威刑法 2.侵害刑法与意志刑法 3.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
4.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三)其他名称 少年刑法
经济刑法
当你难以解释凶器概念时,你觉得应当追问 立法者(或起草人)当初的想法吗? (三)解释的效力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如果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官,你的解释会起作用吗?
(四)解释的方法
1.文理解释
2.论理解释
扩大解释与缩小解释:印鉴\情报
当然解释与反对解释:二次\二年
体系解释与相对解释:暴力\贩卖 历史解释与比较解释:遗弃\代为保管 补正解释与目的解释:以下\侵入
第二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 国内犯——属地原则 A.中国人在国外犯罪怎么办?
国外犯 B.美国人在美国杀中国人怎么办?
C.外国人在公海犯罪怎么办? 港澳台犯—— 在内地犯罪后又回到原地的, 能否适用内地刑法?
二、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
(一)原则
基本原则——属地主义 补充原则——旗国主义

刑法学各论主讲人张明楷 共151页

刑法学各论主讲人张明楷 共151页

第22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概述
一、特征 (一)何谓公共安全?不特定是什么含义? (二)是否需要行为人对危险的认识? 二、问题:哪些是具体危险犯、哪些是抽象危险犯?
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一、放火罪、失火罪 (一)特征:什么叫放火?如何判断是否具有公共危
(二)问题: 1.何时为放火罪的着手? 2.放火罪的既遂标志是什么?认定放火未遂的意义 何在? 二、三、四、略 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 (一)罪名的确定 (二)本罪的范围:本条的性质 (三)常见的“其他方法”
何谓出生?国外:国内:
何谓死亡?脑死亡的标准:无反应性和感受性; 没有运动和自主呼吸;没有反射;脑电图平直(哈 佛标准)
采用脑死亡标准的利与弊: (2)行为与结果:不能犯:司法考试案例 3.主体:已满14周岁即可。 4.主观要件:故意 (二)问题
1.相关条文的规定:注意规定OR法律拟制?
2.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性质
五、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既有抽象危险犯,也有具体危险犯
六、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问题:持有与运输的关系||私藏与储存的关系 七、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注意:两种情形,但要件不同
将枪支质押于他人的,属什么行为? 将枪支赠与他人的,如何处理? 八、丢失枪支不报罪 罪过形式:形形色色的学说及其缺陷
(九)共犯:1.故意伤害致死的共犯 2.部分共同犯罪 3.同时伤害
(十)罪数:连续伤害:同一法益说与同种法益说 (十一)与非罪的区别 (十二)与其他罪的区别 1.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1)理论观点:目的说、故意说、事实说 (2)故意说与事实说的统一:日本判例
(3)中止与犯意转化的关系。请看下例:
向某出于杀人故意,将刘某邀至家中喝酒,喝酒时 向某趁刘某不备拿起菜刀朝刘头部连砍2刀,刘当 场倒在血泊之中不能动弹。此时,向某突然醒悟, 觉得对不起朋友,立即打电话叫来救护车,将刘送 往医院抢救。在入院第二天,刘因流血过多抢救无 效死亡。

刑法总论,犯罪论课件

刑法总论,犯罪论课件

第二讲犯罪构成特别提示1.复习要旨:犯罪构成体系,又称犯罪论体系,是复习刑法总论的知识框架。

2.重要考点:犯罪概念的层次化,定罪方法。

一、定罪体系:两层次的犯罪构成体系(一)两层次体系1.简图客观层次:客观要件——客观阻却事由主观层次:主观要件——主观阻却事由2.详图客观(违法)层次:客观要件(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①)——客观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等)主观(责任)层次:主观要件(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无罪过事件、事实认识错误)——主观阻却事由(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①严格讲,因果关系不是犯罪客观要件,因果关系只是解决某个结果能否归责于某个行为的问题。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因果关系便完成使命,失去存在价值。

因此,因果关系只是行为与结果之间的桥梁,而非实体要件。

3. 图解:定罪原理犯罪由哪些要件构成,以下对话便可以回答:在一个宁静的午后,8岁的小孩在客厅玩跳舞机。

情景一:一只猫从他身边跳过,打碎了一只花瓶。

小孩的妈妈闻声从厨房出来,看到破碎的花瓶,脸色很难看。

小孩赶紧嚷道:“这不是我干的!”情景二:小孩手舞足蹈,不慎摔倒在地,碰碎了花瓶。

妈妈出来,看到破碎的花瓶,脸色很难看。

小孩赶紧嚷道:“我不是故意的!”第一个情景中,小孩的抗辩理由是他没有制造法益侵害事实。

这表明,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首先需要具备一个要件:制造法益侵害事实(也称违法事实)。

如果一个行为没有制造法益侵害事实,就不可能构成犯罪。

由于法益侵害事实大多是客观事实,该要件也称为违法要件或客观要件,意指行为的法益侵害性(又称违法性)。

第二个情景中,小孩的抗辩理由是不应该用故意的责任谴责他。

这表明,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制造法益侵害事实外,还应具备一个要件:就该法益侵害事实,能够谴责行为人。

如果无法谴责行为人(例如属于不可抗力),则无法让其承担刑事责任。

这种谴责的条件称为责任要件。

《刑法学》张明楷 第一编 绪论

《刑法学》张明楷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刑法概说1第一节刑法的概念与分类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的分类:1.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与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2.刑法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3.刑法分为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4.刑法分为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第二节刑法的性质与任务一、性质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换言之,刑法禁止的是犯罪行为;而其他法律规定的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这种特性,使刑法成分为特殊的法律。

⑴虽然刑法保护的范围很广,但同时具有不完整性。

(表现在3方面)⑵刑法具有补充性,即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法益时才有刑法保护;一般部门法不足以抑制某种危害行为时,有刑法抑制。

二、任务1.我国理论:《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务………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2.刑法任务与刑法机能是不能等同的概念,国外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三种机能:①行为规制机能②法益保护机能③自有保障机能第三节刑法的体系与解释一、体系1 刑罚体系主要是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组成有两编,第一编总则,第二遍分则另有一条附则。

编下为章;章下为节;节(章)下是条;条下是款;款(条)下是项。

2 但书但书主要有四种情况:对前段表示了相反、例外、补充、限制关系二、解释1 概念:刑法解释是对刑法真实含义的说明。

2 效力:正式的刑法解释与非正式的刑法解释正式的刑法解释,即由被授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做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主要指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是指在刑法颁布后,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做出的解释。

司法解释:指最高法、最高检就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3 方法一般认为刑法解释方法分为两大类: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⑴文理解释:是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常使用方法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

刑法总论张明楷 ppt课件

刑法总论张明楷 ppt课件
犯罪构成(犯罪成立条件)→客观(违法)构 成要件(客观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概述、客观构成 要件符合性、违法性阻却事由)→主观(责任) 构成要件(主观构成要件与有责性概述、主观构 成要件符合性、有责性阻却事由)。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概念
一、犯罪构成的一般含义
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反映行为的法益侵犯性 与非难可能性,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 的客观构成要件和主观构成要件的有机整体。
三、表现特点 (一)立法上 (二)量刑上 (三)执行上 四、贯彻实现 (一)平等观念 (二)司法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三)电脑量刑可行吗?
第三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一、概念
国内犯:中国人在国内犯罪好办! 外国人(外星人)在国内犯罪咋办?
国外犯:A.中国人在国外犯罪如何办? B.美国人在美国杀中国人怎么办? C.外国人在公海犯罪办不办?
二记述的要素与规范的要素三积极的要素与消极的要素共同的要素与非共同的要素四共同的要素与非共同的要素五成文的要素与不成文的要素六真正的要素六真正的要素与与表面的要素表面的要素法条中存在只有语感意义的表述甚至废话法条中存在只有语感意义的表述甚至废话第六章客观违法构成要件第一节客观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概述第一款客观构成要件概述一客观构成要件的概念法定性客观侵犯性必要性二客观构成要件的机能第二款违法性概述一违法性的意义二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规范违反说与法益侵害说客观的违法性与主观的违法性三客观的违法性与主观的违法性四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二元论
第二节 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 第一款 客观构成要件要素
一、客观构成要件要素概述
所谓必要要素与选择要素 因果关系?
二、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 第二款 行为主体
一、自然人 法律是人类共同体的规范

张明楷老师刑法各论讲义ppt课件

张明楷老师刑法各论讲义ppt课件
29
(九)共犯:1.故意伤害致死的共犯 2.部分共同犯罪 3.同时伤害
(十)罪数:连续伤害:同一法益说与同种法益说 (十一)与非罪的区别 (十二)与其他罪的区别 1.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1)理论观点:目的说、故意说、事实说 (2)故意说与事实说的统一:日本判例
30
(3)中止与犯意转化的关系。请看下例:
(二)司法解释的问题
(三)刑事责任
21
问题: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
1.客观方面:通说与司法解释的观点及其缺陷:
认定困难、不公平
私见:包含两次交通事故 2.主观方面:通说与司法解释的问题
没有故意的如何处理?
有无对基本犯罪持过失,而对加重结果持故意 的现象?
私见:过失
22
四、重大责任事故罪 五、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六、危险物品肇事罪 七、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11
一、特征
第22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概述
(一)何谓公共安全?不特定是什么含义?
(二)是否需要行为人对危险的认识?
二、问题:哪些是具体危险犯、哪些是抽象危险犯?
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一、放火罪、失火罪
(一)特征:什么叫放火?如何判断是否具有公共危 险?
12
(二)问题: 1.何时为放火罪的着手? 2.放火罪的既遂标志是什么?认定放火未遂的意义 何在? 二、三、四、略 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 (一)罪名的确定 (二)本罪的范围:本条的性质 (三)常见的“其他方法”
13
第三节 破坏公用工具、设施的犯罪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一)特征
大型拖拉机、缆车、摩托车是否交通工具? 清华大学的电瓶车属于什么车? “正在使用”的实质含义? “破坏”的实质含义? (二)问题:劫持火车、电车的构成何罪?

刑法总论讲义1(2011)_40600102

刑法总论讲义1(2011)_40600102

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
刑法学理论体系 1.总论/总则与分论/分则: 为什么需总则? e.g. D持刀砍杀V, 是否直接适用分则条文即可? 2. 总论: 刑法基础论→犯罪论→法律后果论 : → → (1) 责任概念的用法: “刑事责任”与“责任主义” (2) “总则”可谓“分则”各个犯罪类型的公因素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1. 立足本国现实 2. 综合运用各种解释方法
刑法的规范与解释
7. 刑法解释方法 (1) 一般适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与历史解释→目的解释 (2) 合宪性解释 (3) 解释方法的位阶性 (p.40) A.文理解释具有决定性? B.目的解释具有决定性? (4) 实践: 结果导向的解释 8. 解释时考虑的因素 (1) 语意辐射范围 (2) 处罚的必要性 (3) 合宪性考虑
刑 法 总 论
劳东燕
教材与参考书籍
教材: 教材: 张明楷:《刑法学》,第4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籍: 参考书籍: 1. 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新版第2版,黎宏译,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黄荣坚:《基础刑法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8年版。 3. 林钰雄:《新刑法总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年 版。 4. 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4年版。 5.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 社2002年版。
刑法的规范与解释
5. 刑法解释的类型: 按解释机关的不同
(1) 立法解释(p.34):三种类型? 正当性? (2) 司法解释: A. 现行司法解释体制的弊端 B. 构建判例制度 a. 解决刑法的开放性与明确性的矛盾 b. 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构成有效制约 c. 有助于培养法官的司法推理技术 d.为学说影响实践架设必要的渠道 e. 在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之间架起桥梁 (3) 行政解释:对法院有无约束力?

刑法学--刑法基本理论ppt课件

刑法学--刑法基本理论ppt课件

2.启蒙时期 洛克、 孟德斯鸠、贝卡里 亚等三权分立的思 想也蕴含着罪刑法 定的精神。
孟 德 斯 鸠
第一编 刑法总论 目录
刑法本体论之刑法基本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4.现代意义上 罪刑法定原则 的法律渊源是 法国1789年 的《人权宣言》 (第8条)、 1791年的 《法国宪法》 和1810年的 《法国刑法 典》。
刑法学--刑法基 本理论
刑法学课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刑法学系
二○○七年五月
第一编 刑法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四章 犯罪及刑事责任 第五章 犯罪客体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刑法之本体论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之犯罪论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刑法之刑罚论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第 一 编
刑 法 总刑 论法
本 体 论 之 刑 法 概 说 目录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渊源与分类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渊源
1.刑法典: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 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 2.单行刑法:以决定、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 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例如: 《关于惩治走私得规定》 3.附属刑法:附带于民法、经济法等非刑事法律 中的罪刑规范。 4.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 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 则所制定的变通与补充规定。 5.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适用的刑法
【本章重点问题】
1.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2.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3.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司法适用 4.罪责刑相适应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刑法总论参考PPT课件

刑法总论参考PPT课件
刑法学(总论部份)
向原创者致敬!
前言
n 一、刑法是什么
n 1、刑法学研究的内容 n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n 2、刑法(罚)的功能
q 惩罚犯罪 q 保护法益 q 维护社会秩序
n 3、刑法的精神-----公平与正义 n 4、刑法不是万能的,破除重刑的迷

q 刑法不是提高人们道德意识的法律,只 是保护一定社会秩序的法律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与分类
n 一、刑法的概念 n 一般来说,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
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n 二、刑法的性质 n 规制内容的特定性 n 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但也有不完整性 n 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n 部门法律的补充性 n 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第二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与分类
第一编 刑法论 第一章 刑法学和刑法概说
n 第一节 刑法学概述 n 一、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n 最广义的刑法学(刑事法学)包括实体法、犯罪原因
与对策、刑事诉讼程序、刑罚的执行等 n 广义的刑法学包括刑法解释学、刑法哲学、刑法史学、
比较刑法学等 n 狭义的刑法学仅指刑法解释学 n 二、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n 根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n 具体方法:注释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历史的方法、
q 第三编 刑罚论
n 第十二章 刑事责任 n 第十三章 刑罚概说 n 第十四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n 第十五章 刑罚裁量 n 第十六章 刑罚执行制度 n 第十七章 第一章 刑法各论概述 n 第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n 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n 第四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n 第五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n 第六章 侵犯财产罪 n 第七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n 第八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n 第九章 贪污贿赂罪 n 第十章 渎职罪 n 第十一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刑法总论-犯罪客体

刑法总论-犯罪客体
犯罪的直接客体揭示了具体犯罪所危害社 会关系的性质以及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程 度。
例如故意杀人罪所直接危害的是他人的 生命权利,故意伤害罪所直接危害的是他 人的健康权利,这些受到故意杀人罪、故 意伤害罪直接危害的社会关系就是这两种 犯罪所危害的直接客体。
犯罪直接客体划分为单一客体与复杂客体
犯罪直接客体
如果按犯罪对象则无法进行分类。犯罪对象不是每一 犯罪的必要要件,它在不同的犯罪中可以是相同的,例如 走私淫秽物品罪和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犯罪对 象都是淫秽物品;在同一犯罪中它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 盗窃罪,犯罪对象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公私财物,如货币、 衣物、珠宝等等。正因为犯罪对象在某些犯罪中具有不确 定性质,加之少数犯罪甚至没有犯罪对象,所以它不能成 为犯罪分类的基础。
犯罪对象
• 许多具体的犯罪行为,都直接作用于一定 的具体人或具体物,从而使刑法所保护的 社会利益受到损害,进而阻碍、影响社会 的正常运行,对社会造成危害。
• 人们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认识过程,往 往开始于对犯罪对象和犯罪结果的感知, 进而认识到犯罪对象所代表的、受刑法保 护的社会利益受危害的情况,确定该行为 是否构成犯罪和构成犯罪的性质。
例-03
例如,盗窃犯将他人的电视机盗走,侵犯 了主人的财产权利,但作为犯罪对象的电视 机本身则未必受到损害。而一般情况下.盗 窃犯总是把窃来的东西好好保护,以供自用 或卖得高价。
例-04
由于犯罪客体是每一犯罪的必要要件,它的性质和范 围是确定的,所以它可以成为犯罪分类的基础。我国刑法 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正是主要以犯罪同类客体为标准进 行划分的。
思考题
一、什么是犯罪客体?研究犯罪客体有什么意义? 二、犯罪客体是怎样分类的?其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刑法的谦抑性 刑罚的负作用 值得处罚的标准是什么?
7.禁止残酷的、不均衡的刑罚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 (一)相反的观点 (二)观念的转变
公然猥亵、拐卖成年男子怎么办? 立法者不尊重稀罕之事; 法律限制权力; 刑法不是万能的。 (三)制度的保障
第二节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你有平等观念吗?
英美是法治国家,为什么可以采用判例法?德、 日也是法治国家,为什么不得采用判例法? 中国可以采用判例法吗?
2.禁止事后法
事后法实际上是让国民遵守行为时并不存在 的法律
3.禁止类推解释
你能区分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吗?
其他解释方法得出的结论肯定符合罪刑法定 原则吗?
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5.明确性 明确性的标准是什么? 刑法能做到绝对明确吗?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一、思想基础 二、基本内容 (一)基本内容与刑罚根据的关系 (二)罪——责——刑相适应? (三)具体内容
三、表现特点 (一)立法上 (二)量刑上 (三)执行上 四、贯彻实现 (一)平等观念 (二)司法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三)电脑量刑可行吗?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
第一节 刑法的规范效力
刑法总论
张明楷
导言
一、刑法学与刑事法学 二、刑法解释学与刑法哲学 三、旧派与新派 (一)旧派与新派的产生 封建刑法的特点:干涉性、 恣意性、身份性、 残酷性 新派产生的两个原因:社会的变化与犯罪学 的发达
(二)旧派与新派的基本对立
1.人为什么犯罪: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 2.国家观: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3.犯罪论: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4.构成要件的解释:严格与缓和 5.违法性:无 6.责任论: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 7.刑罚论: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一、法律渊源与思想渊源 三权分立、心理强制
二、思想基础:民主主义、人权主义 三、基本内容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观点: 形式的侧面与实质的侧面 事实上,基本内容是不能穷尽的
(二)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1.法律主义
(1)成文法
(2)排斥行政规章制定罚则
(3)排斥习惯法
(4)排斥判例法
裁判规范 —— 法官 行为规范 —— 一般人 法益保护规范 —— 立法者?
二、刑法体系
三、刑法解释 (一)解释的必要 你怎样解释凶器、住宅、淫秽等概念? (二)解释的目标 当你难以解释凶器概念时,你觉得应当追问 立法者(或起草人)当初的想法吗? (三)解释的效力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如果你是法官,你的解释会起作用吗?
刑法是部门法吗?
二、刑法的任务 (一)任务 (二)机能 行为规制机能——宣示刑罚 法益保护机能——适用刑罚 自由保障机能——限制刑罚 三、刑法的目的 刑法是法益保护法
第三节 刑法的制定、修改与根据
一、刑法的制定 二、刑法的修改 三、刑法的根据
第四节 刑法的规范、体系与解释
一、刑法规范 (一)规范的含义 (二)刑法规范的不同侧面
1.自由刑法与权威刑法 2.侵害刑法与意志刑法 3.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
4.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三 Nhomakorabea其他名称 少年刑法 经济刑法 消防刑法 租税刑法 军事刑法 区域刑法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一、刑法的性质 (一)阶级性质 (二)法律性质 1.特定性 2.广泛性 3.严厉性 4.补充性 5.保障性
(三)中国刑法学的现状: 相对意志自由 社会本位为主、逐渐转向个人本位? 主观主义色彩 主观违法论、行为无价值 社会责任论?道义责任论? 目的刑论?并合主义?
四、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
刑法典体系与刑法学体系
基本方法
具体方法:注释研究法、历史研究 法、比较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案 例研究法
正义理念、刑法规范、生活事实
国家主义?国际协同主义? (二)保护管辖原则(第8条)
前提条件、法定刑限制、双重犯罪 (三)普遍管辖原则(第9条) 四、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
积极承认、消极承认
第三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 二、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 三、溯及力 (一)概念与原则 (二)12条的理解 (三)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溯及力? 四、限时法(或时限法)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渊源与分类 一、刑法的概念 (一)三种说法
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二)刑法的地位 刑法是独立的法律?
法的安定性:实定性、普遍性、明 确性、稳定性
二、刑法的渊源
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三、刑法的分类 (一)国内
1.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2.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3.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4.固有刑法与行政刑法 5.完备刑法与空白刑法? (二)国际
(四)解释的方法 1.文理解释 2.论理解释
扩大解释与缩小解释:印鉴\情报 当然解释与反对解释:二次\二年 体系解释与相对解释:暴力\贩卖 历史解释与比较解释:遗弃\代为保管 补正解释与目的解释:以下\侵入
解释结论不是无限的, 但解释方法是 无穷的;
思考:刑法规定,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的,重于一般抢劫,那么,真正的军警 人员抢劫的,应否重于一般抢劫呢?
一、刑法的规范效力的含义 二、刑法约束力的内容与根据
作为公民,你为什么遵守刑法?是出于 良心、还是基于恐惧?
作为法官,如果你认为刑法不妥当,你会 想方设法拒绝适用吗?
第二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 国内犯——属地原则
A.中国人在国外犯罪怎么办? 国外犯 B.美国人在美国杀中国人怎么办?
C.外国人在公海犯罪怎么办? 港澳台犯—— 在内地犯罪后又回到原地的, 能否适用内地刑法?
二、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 (一)原则
基本原则——属地主义 补充原则——旗国主义 (二)例外:1.不适用中国刑法的情况
2.不适用内地刑法的情况 3.不适用中国刑法典的情况 (三)犯罪地的确定
三、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 (一)属人管辖原则(第7条)
要做到: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 断地往返于法律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
切不可:大脑永远一片空白,目光不 断往返于法条文字与汉语词典之间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你是否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确定 能否在刑法的明文规定之外,肯定刑法的基 本原则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