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的清教主义传统透视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字》的清教主义传统透视
摘要: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描写了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所发生的犯罪、情欲、悔过和社会镇
压。
霍桑探索了公众面孔和个人自我的不同,内心的激情和社会传统的不相容。
早期的清教徒
遵循加尔文的教义认为人与自然处于交战状态,只有通过否定自然内在的价值才能创造出价值,
个体只有在公开的法律面前自我消灭才能洗清自己的罪恶。
《红字》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
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对人的精神上的摧残、对人性和人权的压抑。
关键词:清教主义传统;透视;烙印;摧残;压抑
一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小说家的重要
代表,是美国产生的第一位大作家。
他的最著名的
作品都表现他同时代的作家对待基督教和加尔文教
时所遇到的问题。
他深受新英格兰清教主义的影
响,敏锐地意识到善与恶之间的界限是如此严格,不
容许任何妥协与中间道路。
但是他本人并不是清教
信徒。
他既是清教传统的继承者,又是批判者。
他
怀疑清教对罪恶的残酷态度。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
以美国清教主义盛行的过去为主题,与新英格兰的
地理与文化背景有着紧密联系,深深植根于当地居
民的清教传统与道德观念中。
他的作品表现了清教
徒的生活观点,以及对这种观点的深刻的批判态度。
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红字》在美国受到了热烈
的欢迎,被美国人作为美国民族文学发展中向前迈
出的重要一步来欢呼。
他在1850年出版的时候,被
认为是有自我意识的美国年轻文化正在等待的杰
作。
他将清教主义盛行的过去这一主题发挥到极
致。
然而《红字》的主题大胆地触及了禁区,比如说
社会领袖人物的通奸、单亲母亲的困境,因此在它出
版时也引起了极大的震惊。
二
霍桑与他的清教祖先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他了
解他们的信仰,也佩服他们的力量,然而对他们的苛刻的教规也深表怀疑。
早期的清教徒遵循加尔文的教义。
他们认为世界就是上帝和魔鬼之间的残酷斗争,人类都是堕落和有罪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给人类带来了堕落的诅咒或者原罪。
清教徒的教规对人的惩罚是公开的和严厉的。
他们所建立的社会是苛刻的、偏狭的、压制人的,为个性的发展留下了极小的余地。
在霍桑的笔下,清教徒的头脑是与自由思想相
抵触的。
对于他们来说,自由意味着远离上帝的世界;人类与自然处于交战状;只有通过否定自然内
在的价值才能创造出价值;上帝否认人的价值,个体只有在公开的法律面前自我消灭,才能洗清自己的
罪恶。
《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令这些清教徒们所面对的是个性、人性和自然的本性的挑战。
《红字》描写了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所发生
的犯罪、情欲、悔过和社会镇压。
霍桑探索了公众面孔和个人自我的不同,内心的激情和社会传统的不
相容。
描写了海丝特在面对社会排斥时所表现的勇气。
海丝特·白兰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女人,在十七世纪新英格兰的一个小镇上被判定犯有通奸罪。
按照严格的清教法规,她必须带着私生子在绞刑台上示
众罚站,衣服上必须绣上代表通奸的红字“A”。
总督和神甫严厉训斥她。
牧师丁梅斯代尔劝她说出情夫的名字,遭到她的断然拒绝。
绞刑台四周围绕着
虔诚的清教徒。
他们鄙视她,要求对她严厉惩罚。
这就是十七世纪新英格兰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小镇。
它虽然才有十五年或二十年的历史,木制监狱看上
去已颇具年代。
就象霍桑所指出的那样,这些清教
徒们“认为一定要划出一部分处女地作为墓地,另外还划出一部分作为监狱的基地。
”
①虽然他们“计划
着人类美德与幸福的乌托邦”(P.3),但是他们并没有信心去实现它。
监狱与墓地是他们最恰当的聚集地。
绞刑台“象是教堂的附属建筑般,伫立在波士顿最早的教堂屋檐下”(P.11)。
这里是这个社会的中心。
海丝特在绞刑台上受辱的仪式是真正宗教性的,并不仅仅是邪恶的。
“在这些清教徒的人群之间,若是有一个罗马教徒的话”(P.11)这个犯了通奸罪的女人使他想起大不相同的“圣母的形象”(P. 11)。
然而清教徒们依仗他们的信仰仅仅发现了“人类生活最神圣性质中,却有着一抹最深厚的罪恶”(P.12)。
上帝的抽象的超自然的法规揭示了情欲的
邪恶和罪孽的普遍性。
清教徒们无视他们眼前的善与恶的错综,他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女通奸者。
绞刑台上方的露台上有年高望重的州长。
他们
对于海丝特来说是“铁腕”人物。
他们的铁律表现在监狱的“铁夹板的橡木门”(P.5)上。
市场上还有一群围观的妇女,她们更是残忍无比。
嘴里射出的毒
针好象是从骨子里发出来。
一个面色严厉的五十岁老婆子想要“亲自处置海丝特·白兰这种败类”(P.
7)。
另一个女人叫着说:“这个女人辱没了我们大家,所以应当弄死她。
”(P.7)她们的恶毒是清教社会严峻法律的补充。
对于清教徒们来说,所谓文明的
生活就是要把人性投入到监狱中去。
监狱这朵“黑花”是非人性的体现。
“狱门从里面打开了,首先象一个黑影般浮现到阳光中来的,是那狱吏的狰狞而
尴尬的模样,他身边挂着刀,手里拿着官杖。
这个人物,在他的相貌中,是象征着清教徒法典的全部的铁面无情,而他的职务便是依照条例对犯人最后来干
一下最周到的手术。
”(P.8)
当海丝特站在绞刑台上接受惩罚时,人群中就
有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沃思。
他是一个病态的学者, 长期置身于图书馆和实验室中。
海丝特从来没有爱过他。
他在印第安人当中生活了几年刚巧这时到达这里同她相聚。
齐灵沃思逐渐地成为当地有名的医生。
他对丁梅斯代尔牧师表现出特殊的兴趣。
不但成为他的顾问医师,还同他住在一起刺探着他忧伤
的原因。
有一次海丝特在林中会见齐灵沃思,恳求
他放过丁梅斯代尔。
齐灵沃斯原来比牧师丁梅斯代尔本人更深地了解清教关于原罪的中心教义。
“‘安静点,海丝特———安静点!’那个老人阴沉中带着严厉答道。
‘上天没有赐给我饶恕。
你跟我说的那种力量,我是没有的。
我早已忘却的老信仰, 现在又回到我心里来,把我们所作的一切,所忍受的一切,都解释明白。
由于你第一步的邪恶,你种下了祸根;但自从那一刹以来,一切都必然是阴惨的。
’”(P.137)他认为他没有权力去原谅丁梅斯代尔。
“那黑暗的花朵就随它去吧!”(P.137)
丁梅斯代尔沉湎于他的神学书籍。
霍桑本人无
论对十七世纪清教徒的神学还是对他同时代(十九
世纪)的神学都不赞赏。
他取笑丁梅斯代尔在公众
面前的所谓雄辩。
他的言辞崇高“,他们把他想象为上天派遣来的使者的代言人,……就连他脚踏过的
土地都是神圣的。
他教会中的许多处女,面色苍白
地环围在他的身边,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P. 103)丁梅斯代尔由于自己的负罪感折磨着自己。
代
表通奸的“A”字烙在他的胸膛上,刻在他的心里。
在小说的大部分章节中他都是无助的受害者,因为
在他的神学教义中他是个罪人。
他企图用自己的方
式通过宗教精神来寻找出路,因为宗教宣称能解释
罪行,甚至给予解决的办法。
清教徒的神学使得象
丁梅斯代尔这样的信徒的心灵阴暗痛苦。
这样的信
徒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心中的隐秘只有在睡梦中才
显示。
对于清教徒来说,上帝是他们最终的家。
通
过上帝的旨意他们可感到舒适和安全并最终获救。
在某些方面霍桑似乎比清教徒们还要苛刻。
他在作
品中没有表现清教社会的头头们要求自己具备所应
有的爱和友谊。
霍桑从来没有感到他属于这样一个
爱和信仰的社会。
海丝特的唯一同伴是她的女儿珠儿。
在这种阴
沉忧郁的地方,她象是由新材料组成的很突出。
珠
儿象征着她母亲被压抑的本性中的无法无天的成
分。
齐灵沃思象是魔鬼一样,和丁梅斯代尔搬到一
起住,去“研究”和最终揭露这个被他认出的他妻子
的情人。
眼下由于他不能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身体
正在日趋衰弱。
海丝特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内心反而获得极大
自由。
在海边小屋里住了七年之后,她设法与丁梅
斯代尔在森林里会面,告诉他齐灵沃思是她的丈夫。
整本小说都充满了对性的残酷的沉思默想,性只能
受到惩罚,却不能提及。
可是在森林里,罪之神却让
位于海丝特爱的天赋。
丁梅斯代尔认为“那个老人
的复仇比我的罪恶还更黑暗。
他阴险地侵犯了一颗
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心。
你和我,海丝特,从来没有作
过这样的事!”(P.161)
选举日那天,丁梅斯代尔做了一次特别激动人
心的宣讲。
结束时他第一次公开承认他与海丝特和
珠儿的关系。
弥留之际他向众人袒示胸怀。
大多数
人声称看见刻在他胸脯上的“A”字。
丁梅斯代尔在
彻底的自我否定之中死在海丝特的怀里。
珠儿同她
的母亲一起出国,后来在那里出嫁。
海丝特又回到
这个市镇,在经过长期的内心斗争以后,她又自愿重
新戴上那个红色“A”字,接受清教“铁腕人物”为象她这样的罪人制定的法律。
这是她自己做出的宗教
决定,未必是霍桑的。
霍桑在他的小说中热爱海丝特,憎恨齐灵沃思,
用珠儿来说出没有人敢挑明的关于自由的话。
整部
小说都在批判他所深深怀疑的那个时代的标准。
过
去在“刺痛”着他。
在他写这部充满“地狱之火”的书时,他没有感到舒心。
书中唯一令人钦佩的人物就
是海丝特。
对清教徒的正义持怀疑态度可以同霍桑
本人等同起来的在书中只有她一人。
霍桑在小说中
没有将海丝特看作是异教徒而是看作感情神圣的
人。
在重显清教徒的苛政时,霍桑有机会描写了爱。
清教中的加尔文派将人类的原罪与性欲等同起来,
认为原罪是人类本性中所承袭的堕落,渗透于人的
灵魂中。
简单地说,人类本身不过是欲念罢了。
在
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大师中,霍桑是唯一在著作中
承认异性爱的小说家。
小说的开头霍桑称监狱为清教主义“文明社会
的黑花”(P.4)。
对齐灵沃思来说“黑花”是必要的铁律,用来惩治海丝特作为女人和自由思想家危险的
内心自由。
三
新英格兰波士顿施行的清教主义zhuan制实际上继
承了欧洲旧大陆zhuan制的衣钵。
清教徒将他们宗教上制裁人的严厉手段都搬到新大陆。
清教主义将整个
人类完全置于上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之下,并以此
来约束信徒。
虽然获救的机会是不确定的,但是上
帝仍然是精神的归宿。
因此小说的末尾,海丝特将
珠儿留在了英格兰又返回波士顿,重新将红字戴起,
用一颗自由的心去接受很久以前给予她的惩罚。
“她的罪恶种在此地;她的哀愁种在此地;所以她要
在此地忏悔。
”(P.231)她可以以自己的智慧和高尚
的行为来改变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扪心
自问,她仍然是一个“女通奸者”,是清教的宗教史上无穷无尽的犯罪者中的一员。
所以清教主义、传统、道德说教“、世俗的法律”曾经对她不起什么作用,到最后似乎都赢得了胜利。
然而在小说的最后,当人们尤其是妇女们将她
当作饱经忧患的人向她寻求指教时,海丝特告诉她
们“,她坚定地相信,到了一个更光明的时期,到了世
界成熟的时侯,到了天国降临的时期,必将显现出一
种新的真理,使人们在双方幸福的更坚实的基础上,
建立起男人与女人的全部关系。
”(P.231)从这一段
海丝特对未来的解释中,我们足可以看出霍桑所热
爱的女主人公直到最后仍然坚持自己对真理的认
识。
众所周知霍桑本人曾经参加当时非常活跃的超
验主义者们所创办的布鲁克农场的实验。
虽然他很
快离开了,但是超验主义观点对他的影响也是很明
显的。
超验主义者认为个人的灵魂是宇宙灵魂的一
部分,强调人性中存在神性。
海丝特对未来的解释,
对真理的认识符合超验主义者追求人的自由的精
神,是对桎梏人心的清教主义的反叛。
霍桑的作品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上
和生活上的烙印、清教对人的精神上的摧残、对人性
和对人权的压抑。
他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他在
批判清教主义偏狭的同时,也不免流露宗教意识和
神秘主义观点。
在《红字》中他以独裁的、压制人的
清教社会来类比人类社会。
这种清教环境使得他有
可能描写在沉重压力之下的人类灵魂。
海丝特、丁
梅斯代尔和齐灵沃思是清教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他
们也反映了人类的普遍经验。
注释:
①霍桑,红字[M]。
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3页.
以后有关这部小说的引文页码将在括号中表出。
参考文献
Brooks,Van Wyck.1981.The Flowering of New England 1815-
1865[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Horton,Rod W.and Herbert W.Edwards,1974.Backgrounds of
American Literary Thought[M].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2Hall,Inc.
Kazin,Alfred.1997.God and the American Writer[M].New
York:Alfred A.Knopf,Inc.
Matthiessen,F.O.1980.American Renaissanc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吴富恒,王誉公主编,1999。
《美国作家论》[M]。
济南:山东
摘要: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描写了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所发生的犯罪、情欲、悔过和社会镇
压。
霍桑探索了公众面孔和个人自我的不同,内心的激情和社会传统的不相容。
早期的清教徒
遵循加尔文的教义认为人与自然处于交战状态,只有通过否定自然内在的价值才能创造出价值,
个体只有在公开的法律面前自我消灭才能洗清自己的罪恶。
《红字》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
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对人的精神上的摧残、对人性和人权的压抑。
关键词:清教主义传统;透视;烙印;摧残;压抑
一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小说家的重要
代表,是美国产生的第一位大作家。
他的最著名的
作品都表现他同时代的作家对待基督教和加尔文教
时所遇到的问题。
他深受新英格兰清教主义的影
响,敏锐地意识到善与恶之间的界限是如此严格,不
容许任何妥协与中间道路。
但是他本人并不是清教
信徒。
他既是清教传统的继承者,又是批判者。
他
怀疑清教对罪恶的残酷态度。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美国清教主义盛行的过去为主题,与新英格兰的
地理与文化背景有着紧密联系,深深植根于当地居
民的清教传统与道德观念中。
他的作品表现了清教徒的生活观点,以及对这种观点的深刻的批判态度。
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红字》在美国受到了热烈
的欢迎,被美国人作为美国民族文学发展中向前迈
出的重要一步来欢呼。
他在1850年出版的时候,被认为是有自我意识的美国年轻文化正在等待的杰作。
他将清教主义盛行的过去这一主题发挥到极致。
然而《红字》的主题大胆地触及了禁区,比如说社会领袖人物的通奸、单亲母亲的困境,因此在它出版时也引起了极大的震惊。
二
霍桑与他的清教祖先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他了
解他们的信仰,也佩服他们的力量,然而对他们的苛刻的教规也深表怀疑。
早期的清教徒遵循加尔文的教义。
他们认为世界就是上帝和魔鬼之间的残酷斗争,人类都是堕落和有罪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给人类带来了堕落的诅咒或者原罪。
清教徒的教规对人的惩罚是公开的和严厉的。
他们所建立的社会是苛刻的、偏狭的、压制人的,为个性的发展留下了极小的余地。
在霍桑的笔下,清教徒的头脑是与自由思想相
抵触的。
对于他们来说,自由意味着远离上帝的世界;人类与自然处于交战状;只有通过否定自然内
在的价值才能创造出价值;上帝否认人的价值,个体只有在公开的法律面前自我消灭,才能洗清自己的
罪恶。
《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令这些清教徒们所面对的是个性、人性和自然的本性的挑战。
《红字》描写了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所发生
的犯罪、情欲、悔过和社会镇压。
霍桑探索了公众面孔和个人自我的不同,内心的激情和社会传统的不
相容。
描写了海丝特在面对社会排斥时所表现的勇气。
海丝特·白兰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女人,在十七世纪新英格兰的一个小镇上被判定犯有通奸罪。
按照严格的清教法规,她必须带着私生子在绞刑台上示
众罚站,衣服上必须绣上代表通奸的红字“A”。
总督和神甫严厉训斥她。
牧师丁梅斯代尔劝她说出情夫的名字,遭到她的断然拒绝。
绞刑台四周围绕着
虔诚的清教徒。
他们鄙视她,要求对她严厉惩罚。
这就是十七世纪新英格兰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小镇。
它虽然才有十五年或二十年的历史,木制监狱看上
去已颇具年代。
就象霍桑所指出的那样,这些清教
徒们“认为一定要划出一部分处女地作为墓地,另外还划出一部分作为监狱的基地。
”
①虽然他们“计划
着人类美德与幸福的乌托邦”(P.3),但是他们并没有信心去实现它。
监狱与墓地是他们最恰当的聚集地。
绞刑台“象是教堂的附属建筑般,伫立在波士顿最早的教堂屋檐下”(P.11)。
这里是这个社会的中心。
海丝特在绞刑台上受辱的仪式是真正宗教性的,并不仅仅是邪恶的。
“在这些清教徒的人群之间,若是有一个罗马教徒的话”(P.11)这个犯了通奸罪的女人使他想起大不相同的“圣母的形象”(P. 11)。
然而清教徒们依仗他们的信仰仅仅发现了“人类生活最神圣性质中,却有着一抹最深厚的罪恶”(P.12)。
上帝的抽象的超自然的法规揭示了情欲的邪恶和罪孽的普遍性。
清教徒们无视他们眼前的善与恶的错综,他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女通奸者。
绞刑台上方的露台上有年高望重的州长。
他们
对于海丝特来说是“铁腕”人物。
他们的铁律表现在监狱的“铁夹板的橡木门”(P.5)上。
市场上还有一群围观的妇女,她们更是残忍无比。
嘴里射出的毒
针好象是从骨子里发出来。
一个面色严厉的五十岁老婆子想要“亲自处置海丝特·白兰这种败类”(P.
7)。
另一个女人叫着说:“这个女人辱没了我们大家,所以应当弄死她。
”(P.7)她们的恶毒是清教社会严峻法律的补充。
对于清教徒们来说,所谓文明的
生活就是要把人性投入到监狱中去。
监狱这朵“黑花”是非人性的体现。
“狱门从里面打开了,首先象一个黑影般浮现到阳光中来的,是那狱吏的狰狞而
尴尬的模样,他身边挂着刀,手里拿着官杖。
这个人物,在他的相貌中,是象征着清教徒法典的全部的铁面无情,而他的职务便是依照条例对犯人最后来干
一下最周到的手术。
”(P.8)
当海丝特站在绞刑台上接受惩罚时,人群中就
有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沃思。
他是一个病态的学者, 长期置身于图书馆和实验室中。
海丝特从来没有爱过他。
他在印第安人当中生活了几年刚巧这时到达这里同她相聚。
齐灵沃思逐渐地成为当地有名的医生。
他对丁梅斯代尔牧师表现出特殊的兴趣。
不但成为他的顾问医师,还同他住在一起刺探着他忧伤
的原因。
有一次海丝特在林中会见齐灵沃思,恳求
他放过丁梅斯代尔。
齐灵沃斯原来比牧师丁梅斯代尔本人更深地了解清教关于原罪的中心教义。
“‘安静点,海丝特———安静点!’那个老人阴沉
中带着严厉答道。
‘上天没有赐给我饶恕。
你跟我说的那种力量,我是没有的。
我早已忘却的老信仰, 现在又回到我心里来,把我们所作的一切,所忍受的一切,都解释明白。
由于你第一步的邪恶,你种下了祸根;但自从那一刹以来,一切都必然是阴惨的。
’”(P.137)他认为他没有权力去原谅丁梅斯代尔。
“那黑暗的花朵就随它去吧!”(P.137)
丁梅斯代尔沉湎于他的神学书籍。
霍桑本人无
论对十七世纪清教徒的神学还是对他同时代(十九
世纪)的神学都不赞赏。
他取笑丁梅斯代尔在公众
面前的所谓雄辩。
他的言辞崇高“,他们把他想象为上天派遣来的使者的代言人,……就连他脚踏过的
土地都是神圣的。
他教会中的许多处女,面色苍白
地环围在他的身边,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P. 103)丁梅斯代尔由于自己的负罪感折磨着自己。
代表通奸的“A”字烙在他的胸膛上,刻在他的心里。
在小说的大部分章节中他都是无助的受害者,因为
在他的神学教义中他是个罪人。
他企图用自己的方式通过宗教精神来寻找出路,因为宗教宣称能解释
罪行,甚至给予解决的办法。
清教徒的神学使得象
丁梅斯代尔这样的信徒的心灵阴暗痛苦。
这样的信徒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心中的隐秘只有在睡梦中才
显示。
对于清教徒来说,上帝是他们最终的家。
通
过上帝的旨意他们可感到舒适和安全并最终获救。
在某些方面霍桑似乎比清教徒们还要苛刻。
他在作品中没有表现清教社会的头头们要求自己具备所应有的爱和友谊。
霍桑从来没有感到他属于这样一个爱和信仰的社会。
海丝特的唯一同伴是她的女儿珠儿。
在这种阴
沉忧郁的地方,她象是由新材料组成的很突出。
珠
儿象征着她母亲被压抑的本性中的无法无天的成分。
齐灵沃思象是魔鬼一样,和丁梅斯代尔搬到一
起住,去“研究”和最终揭露这个被他认出的他妻子的情人。
眼下由于他不能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身体
正在日趋衰弱。
海丝特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内心反而获得极大
自由。
在海边小屋里住了七年之后,她设法与丁梅
斯代尔在森林里会面,告诉他齐灵沃思是她的丈夫。
整本小说都充满了对性的残酷的沉思默想,性只能
受到惩罚,却不能提及。
可是在森林里,罪之神却让位于海丝特爱的天赋。
丁梅斯代尔认为“那个老人的复仇比我的罪恶还更黑暗。
他阴险地侵犯了一颗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心。
你和我,海丝特,从来没有作过这样的事!”(P.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