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理论社团的时代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理论社团的时代作用

〔摘要〕高校理论社团是学习、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和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竞技场”,理论社团要利用自身优势,调动大学生学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推器”。

〔关键词〕理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全国高校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乎遍布全国所有高校。它们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名目繁多, 主要有理论型社团、公益型社团、兴趣型社团、科技型社团等。在众多的学生社团中,理论型社团无疑是组织架构成熟、理论功底扎实、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团之一。正是由于这一优势和特点,它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理论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

高校理论社团是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校学生组织,如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会”等。始建于1985年1月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求索学社是成立最早的高校理论社团,该社团除

了组织丰富的日常活动外, 还创办了会刊《求索》。这些理论社团从成立时起,就在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各级教育部门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公寓、进社团”活动,再一次为高校理论社团发挥自身优势进行理论学习和宣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课堂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了解掌握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二是“第二课堂”,利用团学组织特别是高校理论社团,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认同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具有理论性、严谨性、系统性等特点,但是,也存在课时有限、单向被动、形式单一等不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由少数人理解掌握

到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某种理论的最初传授者,其思想总是表现为个体意识,而个体意识要超越个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形成群体意识,既需要传授者和被传授者之间的交流,还需要被传授者之间经过讨论形成理论共识。但是,由于种种

条件限制,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数还是采取课堂灌输的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讨论都较少做到。而高校理论社团在这方面却有着独特优势。它的教育活动不是通过强制性要求来实现教育目的的,而是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宽松的环境和氛围等,于潜移默化之中实现的。理论社团采取的平等交流、互动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易于被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从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覆盖面。理论社团还可以在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些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题辅导,解惑答疑,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自我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坚定性。〔1 〕

二、理论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竞技场”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掌握群众,还必须激发和培养群众的兴趣,使传递的思想理论观念与群众的经验相契合。正如当年恩格斯告诫一些在美国帮助搞工人运动的德国工人那样:“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工人,而越多有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2 〕(p681 )高校理论社团是由同龄人共同组成的学习型组织,他们有着相同的社会阅历、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知识水平以及相同的人生经验,

在他们中间更容易形成相同的“兴奋点”,对研究讨论问题更容易产生共鸣。

高校理论社团正是以学生的人生经验为基础,以他们关心的“兴奋点”为线索,通过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此方面,理论社团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体现了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1)组织读书沙龙活动,把政治理论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这里讨论,专门指定书目、文章进行学习交流,使参加者做到平等参与、畅所欲言。(2)举办专题研讨会,除了邀请专家学者外,还邀请理论社团里的同学作学习辅导和交流报告,充分利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更好地提高理论教育的实效性。(3)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把自己的理论文章以及所见、所思、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把优秀作品编辑成册,在同学中传阅交流。(4)举行演讲比赛,把理论融入竞赛,将内在心声转化为外在呼唤,让每一位参与比赛的同学都获得深刻体会,观众也能在听讲的过程中产生共鸣。(5)建立学习网站,及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网络的形式加以宣传,在网站上进行互动式的思想交流,扩大社团的宣传阵地。(6)创建理论社团的互动机制,定期交流工作经验,条件成熟时以高校力量为依托,创建区域性乃至全国的大型理论社团的交流平台,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领域。〔3 〕

三、理论社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推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到实际中,指导实践。理论社团虽然以理论冠名,但其生命力却是与实践密不可分的,目前它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平台和实践基地。高校理论社团的实践活动应该始终关注学生需求和社会热点,寻找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和切入点,使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理论素养和知识技能的优势,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深入到大学生中间,开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议和调研,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把握学生情况,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走进街道、社区、农村,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社会现实,开展各种共建活动,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入中小学校、工矿企业和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在这方面,许多高校理论社团每年暑期都会组织青年学生通过深入农村、厂矿、社区,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知识支教、送法下乡、社会调查等一系列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坚持“四个结合”,即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宣讲理论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创业就业相结合、与服务地方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4 〕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全国高校理论社团通过专题宣讲、形势报告、演讲讨论、座谈研讨、社会实践等形式,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