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凝固原理思考题解答.docx

合集下载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1 说明下列基本概念凝固、结晶、过冷、过冷度、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生长线速度、光滑界面、粗糙界面、动态过冷度、柱状晶、等轴晶、树枝状晶、单晶、非晶态、微晶、液晶。

2 当球状晶核在液相中形成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为σππ23344r G r G V +∆=∆,(1)求临界晶核半径c r ;(2)证明V V c c G A G c ∆-==∆231σ(c V 为临界晶核体积);(3)说明上式的物理意义。

3 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说明为什么非均匀形核往往比均匀形核更容易进行。

4 何谓动态过冷度?说明动态过冷度与晶体生长的关系。

在单晶制备时控制动态过冷度的意义?5 分析在负温度梯度下,液态金属结晶出树枝晶的过程。

6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下,为什么Pb 结晶出树枝状晶而Si 的结晶界面却是平整的?7 实际生产中怎样控制铸件的晶粒大小?试举例说明。

8 何谓非晶态金属?简述几种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

非晶态金属与晶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能有什么不同。

9 何谓急冷凝固技术?在急冷条件下会得到哪些不同于一般晶体的组织、结构?能获得何种新材料?. 计算当压力增加到500×105Pa 时锡的熔点的变化,已知在105Pa 下,锡的熔点为505K ,熔化热7196J/mol ,摩尔质量为118.8×10-3kg/mol ,固体锡的体积质量7.30×103kg/m 3,熔化时的体积变化为+2.7%。

2. 考虑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态铝的凝固,对于不同程度的过冷度,即:ΔT=1,10,100和200℃,计算: (a)临界晶核尺寸;(b)半径为r*的团簇个数;(c)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ΔGv ; (d)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临界尺寸r*处的自由能的变化 ΔGv 。

铝的熔点T m =993K ,单位体积熔化热ΔH f =1.836×109J/m 3,固液界面自由能γsc =93J/m 2,原子体积V 0=1.66×10-29m 3。

华科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部分 液态金属凝固学答案

华科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部分 液态金属凝固学答案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答案华科材料成型原理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答案第一部分:液态金属的凝固2.1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

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中有不规则排列的自由原子。

这种结构处于快速变化状态,液体中存在能量波动。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浓度起伏和结构起伏。

2.2答案: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特例。

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与附加压力P的关系如下:(1)P=2/r。

当因表面张力而增长的曲面为球体时,r为球体的半径;(2) p=0?(1/R1+1/r2),其中R1和r2分别是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2.3答案: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孔能力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区别:流动性是决定因素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冲孔能力的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④粘高度和表面张力。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就铸件结构而言:①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铸件厚度;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2.4解决方案:浇筑模型如下: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p=2?/r显然,r=1×0.1cm=0.05cm22*1.5=6000pa-40.5*10则p=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h=p/(ρ液体*g)=2.5解:由stokes公式6000=0.08米7500*102r2(r1-r)2上浮速度v=9r为球形杂质半径,γ1为液态金属重度,γ2为杂质重度,η为液态金属粘度γ1=g*ρ液=10*7500=75000γ2=g2*ρmno=10*5400=5400022*(0.1*10-3)*(75000-54000),因此浮动速度v==9.5mm/s9*0.00493.1解决方案:(1)对于立方核,△ g平方=-a△ GV+6A?①令d△g方/da=0即-3a△gv+12a?=0,则*2三2临界核尺寸a=4/△ GV,明白吗=a*△gv,代入①4△g方=-a△gv+6a**3*2a*1*2△gv=a△gv42*均质形核时a和△g方关系式为:△g方=**1*3A.△ 球形核的GV2(2)△ g球=-*4*3*2πr△gv+4πr?3*临界核半径r=2/然后△ GV=球*2*3πr△gv3所以△g球/△g方=**1*32*3πr△gv/(a)△gv)23*设置R*=2/△gv,a=4?/△ 将GV代入上述公式以获得△g球/△g方=π/6<1,即△g球****2*2.25*10-5*(1453+273)-9解决方案3-7:R平均值=(2?LC/L)*(TM/△ T) =cm=8.59*10m1870*3196.6*△ g=平均值*一万六千三百二十二π?lc*tm/(l*△t)33216(2.25*10-5*104)*(1453+273)-17=π*=6.95*10j 18703(*106)*31926.63.2答: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界面与金属液是润湿得,则这样的界面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部,否则它不会工作。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习题及解答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习题及解答

第二章1、钢中奥氏体的点阵结构,碳原子可能存在的部位及其在单胞中的最大含量。

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碳原子在γ-Fe点阵中处于Fe原子组成的八面体间隙中心位置,即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或棱边中点。

八面体间隙:4个2、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并讨论为什么奥氏体全部形成后还会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奥氏体的形成是由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形核、长大、剩余碳化物的溶解和成分均匀化。

按相平衡理论,从Fe-Fe3C相图可以看出,在高于AC1温度,刚刚形成的奥氏体,靠近Cem 的C浓度高于共析成分较少,而靠近F处的C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较多(即ES线的斜率较大,GS线的斜率较小)。

所以,在奥氏体刚刚形成时,即F全部消失时,奥氏体的平均C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这就进一步说明,共析钢的P刚刚形成的A的平均碳含量降低,低于共析成分,必然有部分碳化物残留,只有继续加热保温,残留碳化物才能逐渐溶解。

3、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的四个阶段有何影响。

钢中添加合金元素并不影响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机制,但影响碳化物的稳定性及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

另一方面,多数合金元素在碳化物和基体相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故合金元素将影响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剩余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的速度。

①通过对碳扩散速度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②通过改变碳化物稳定性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③对临界点的影响:Ni、Mn、Cu等降低A1温度;Cr、Mo、Ti、Si、Al、W、V 等升高A1温度。

④通过对原始组织的影响进而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Ni、Mn等往往使珠光体细化,有利于奥氏体的形成。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比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小100-10000倍。

此外,碳化物形成元素还会减小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这将降低碳的均匀化速度,因此,合金钢均匀化所需时间常常比碳钢长得多。

4、钢在连续加热时珠光体奥氏体转变有何特点。

○1在一定的加热速度范围内,临界点随加热速度增大而升高。

金属凝固原理(全)

金属凝固原理(全)

金属凝固原理(全)《金属凝固理论》期末复习题一、是非判断题1 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熵值的增加远远大于金属由室温加热至熔点时熵值的增加。

(错)2 格拉晓夫准则数大表明液态合金的对流强度较小。

(错)3 其它条件相同时,凹形基底的夹杂物不如凸形基底的夹杂物对促进形核有效。

(错)4 大的成分过冷及强形核能力的形核剂有利于等轴晶的形成。

(对)5 大多数非小平面-小平面共晶合金的共晶共生区呈现非对称型。

(对)6 根据相变动力学理论,液态原子变成固态原子必须克服界面能。

(对)7 具有糊状凝固方式的合金容易产生分散缩孔。

(对)8.金属熔体的黏度与金属的熔点相类似,本质都是反映质点间(原子间)结合力大小。

(对)9. 以熔体中某一参考原子作为坐标原点,径向分布函数表示距参考原子r处找到其他原子的几率。

(错)10. 液态金属中在3-4个原子直径的范围内呈一有序排列状态,但在更大范围内,原子间呈无序状态。

(对)11. 金属熔体的黏度越大,杂质留在铸件中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12. 半固态金属在成型过程中遵循的流变特性,主要满足宾汉体的流变特性(对)13. 在砂型中,低碳钢的凝固方式是体积凝固。

(错)14. 铸型具有一定的发气能力,会导致型腔气体反压增大,充型能力下降。

(对)15. 晶体生长的驱动力是固液两相的体积自由能差值。

(对)16. 绝大多数金属或合金的生长是二维晶核生长机理。

(错)17. Fe-Fe3C共晶合金结晶的领先相是奥氏体。

(错)18. 铸件中的每一个晶粒都代表着一个独立的形核过程,而铸件结晶组织的形成则是这些晶核就地生长的结果。

(错)19. 型壁附近熔体内部的大量形核只是表面细晶粒区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抑制铸件形成稳定的凝固壳层则为其充分条件. (对)20.对于薄壁铸件,选择蓄热系数小的铸型有利于获得细等轴晶。

(错)21.处理温度越高,孕育衰退越快。

因此在保证孕育剂均匀溶解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处理温度。

(对)22. 铸铁中产生的石墨漂浮属于逆偏析。

第三章__纯金属的凝固答案

第三章__纯金属的凝固答案

第三章纯金属的凝固本章主要内容:液态金属的结构;金属结晶过程:金属结晶的条件,过冷,热力学分析,结构条件晶核的形成:均匀形核:能量分析,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非均匀形核:形核功,形核率晶体的长大:动态过冷度(晶体长大的条件),固液界面微观结构,晶体长大机制,晶体长大形态:温度梯度,平面长大,树枝状长大、结晶理论的应用实例:铸锭晶粒度的控制,单晶制备,定向凝固,非晶态金属一、填空1..在液态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__结构_起伏和____能量起伏。

1.金属凝固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过冷度和能量起伏_____________。

2.细化铸锭晶粒的基本方法是:(1)___控制过冷度_,(2)___变质处理__,(3)____振动、搅拌等____。

5、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小只能补偿新增表面能的____2/3____。

6、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体积自由能)和(表面自由能)两部分,其中__表面_____自由能是形核的阻力,____体积___自由能是形核的动力;临界晶核半径r K与过冷度△T呈__反比_TLTrmm∆-=σ2_关系,临界形核功△G K等于____()223316TLTGmmk∆∙=∆σπ表面能的1/3___。

7 动态过冷度是______晶核长大时固液界面(前沿)的过冷度___。

8 在工厂生产条件下,过冷度增大,则临界晶核半径__减小___,金属结晶冷却速度越快,N/G比值___越大_____,晶粒越细_小。

9 制备单晶的基本原理是__保证一个晶核形成并长大__,主要方法有____尖端成核法和___垂直提拉法。

10. 获得非晶合金的基本方法是_____快速冷却___________。

11 铸锭典型的三层组织是______细晶粒区________, ___柱状晶区____, _____等轴晶区____。

12 纯金属凝固时,其临界晶核半径的大小、晶粒大小主要决定于_______过冷度_______________。

金属凝固理论答案

金属凝固理论答案

1.凝固速度对铸件凝固组织、性能与凝固缺陷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试分析可以通过哪些工艺措施来改变或控制凝固速度?答:① 改变铸件的浇注温度、浇铸方式与浇铸速度;② 选用适当的铸型材料和起始(预热)温度; ③ 在铸型中适当布置冷铁、冒口与浇口;④ 在铸型型腔内表面涂敷适当厚度与性能的涂料。

2.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有哪些?答:①合金凝固温度区间;②铸件断面的温度梯度。

3. 何为凝固动态曲线?有何意义?答: 凝固动态曲线:在凝固体的断面上,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达到同一温度点(液相温度、固相温度)连接起来的曲线。

意义:判断金属在凝固过程中两相去的宽窄由两相区的宽窄判断凝固断面的凝固方式。

4. 凝固方式分为几种?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 答:①逐层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流动性能好,容易获得健全的铸件。

液体补缩好,铸件的组织致密,形成集中缩孔的倾向大(形成缩松的倾向小,可以采用一定的工艺措施消除集中缩孔)。

热裂倾向小(因为热裂是在凝固区形成的,凝固区域窄,晶间不易出现裂纹,即使出现也可以焊合)。

气孔倾向小,应力大,宏观偏析严重。

②体积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流动性能不好,不容易获得健全的铸件。

液体补缩不好,铸件的组织不致密,热裂形成集中缩孔的倾向小。

热裂倾向大(因为热裂是在凝固区形成的,凝固区域宽,晶间易出现裂纹),气孔倾向大,应力小,宏观偏析不严重。

③中间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可大幅改善铸件的组织和降低铸件的中心缺陷,介于前两者之间。

5.凝固时间“平方根定律”与“折算厚度法则”有何区别? 答:“平方根定律”是对于大平板,球体和长圆柱体铸件比较准确,对于短而粗的杆和矩形;“折算厚度法则”考虑了铸件形状,由于边角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一般比实际凝固时间长10%~20%。

“折算定律”考虑了铸件形状影响因素,接近实际,是对“平方根定律”的修正。

它们形式一样但意义不一样。

6. 比较同样体积大小的球状、块状、板状及杆状铸件凝固时间的长?。

金属凝固习题答案

金属凝固习题答案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习题一(第一章 第三章)1. 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液态金属结构。

描述实际液态金属结构。

实验依据:1)多数金属熔化有约3-5%的体积膨胀,表明原子间距增加1-1.5%;2)熔化时熵增大,表明原子排列混乱程度增加,有序性下降;3)汽化潜热远大于熔化潜热, 比值=15-28,液态结构更接近固态;4)衍射图的特征可以用近程有序概括;仅在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质点的排列与固态相似,排列有序;液态金属结构:液体是原子或分子的均质的、密集的、“短程有序”的随机堆积集合体。

其中既无晶体区域,也无大到足以容纳另一原子的空穴。

与理想结构不同,实际金属含有杂质和合金元素,存在着能量起伏、结实验数据 液体结构定性推论熔化时,约3-5%的体积膨胀。

原子间距增加1-1.5%,排列松散Lb>>Lm 与固态相比,金属原子的结合键破坏很少部分 熔化时熵增大 排列的有序性下降,混乱度增加气、液、固相比较,液态金属结构更接近固态构起伏和成分起伏。

2.估计压力变化10kbar引起的铜的平衡熔点的变化。

已知液体铜的摩尔体积为8.0⨯10-6m3/mol,固态为7.6⨯10-6m3/mol,熔化潜热Lm=13.05kJ/mol,熔点为1085︒C。

41.56K3.推导凝固驱动力的计算公式,指出各符号的意义并说明凝固驱动力的本质。

本质:凝固驱动力是由过冷度提供的,过冷度越大,凝固驱动力越大。

4.在环境压力为100kPa下,在紧靠熔融金属的表面处形成一个直径为2μm的稳定气泡时,设气泡与液体金属的σ=0.84N/m,求气泡的内压力。

P=100kPa +( 2*0.84N/m)/(1*10-6m)=1780kPa5.如何区分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界面结构判据:Jackson因子α≤2,X=0.5时,∆G=min,粗糙界面;α≥3,X→ 0或1时,∆G=min,光滑界面;6.推导均质形核下临界晶核半径和临界形核功,并说明过冷度对二者的影响7.细化晶粒的目的?选择形核剂时的应遵循哪些原则?目的:增加晶粒数目,降低晶粒尺寸,增大晶界面积。

凝固原理与铸造技术题目及答案解析

凝固原理与铸造技术题目及答案解析

凝固原理与铸造技术复习题答案1、画出纯金属浇入铸型后发生的传热模型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凝固过程的传热特点。

凝固过程的传热有如下一些特点:简单地说:一热、二迁、三传。

首先它是一个有热源的传热过程。

金属凝固时释放的潜热,可以看成是一个热源释放的热,但是金属的凝固潜热,不是在金属全域上同时释放,而只是在不断推进中的凝固前沿上释放。

即热源位置在不断地移动;另外,释放的潜热量也随着凝固进程而非线性地变化。

一热:有热源的非稳态传热过程,是第一重要的。

二迁:固相、液相间界面和金属铸型间界面,而这二个界面随着凝固进程而发生动态迁移,并使传热现象变得更加复杂。

三传: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是一个同时包含动量传输、质量传输和热量传输的三传(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耦合的三维传热物理过程。

其次,在金属凝固时存在着两个界面。

即固相、液相间界面和金属铸型间界面,而在这些界面上,通常发生极为复杂的传热现象。

2、一个直径为25cm的长圆柱形铸钢件在砂型和金属型中凝固:(l)当忽略铸件-铸型界面热阻时,它们的凝固时间各为多少?(2)当铸件-铸型的界面换热系数hi=0.0024J(cm2.s.℃)时,它们的凝固时间各为多少?计算用参数如表l -2所示,计算中假定钢水无过热度,并在一个固定的温度Tf 下凝固,同时假定铸型无限厚。

3、对于单元系而言,为什么高温时稳定的同素异性结构具有比低温时稳定的同素异性结构有较高的热焓,即H(γ -Fe)>H (α-Fe)?4、推导曲率引起的平衡温度改变的计算公式。

除压力外,表面曲率亦对平衡温度产生影响。

在凝固时,表面曲率对固相来说相当于增加了一项附加压力,这项附加压力是与界面张力相平衡的。

当任一曲面体的体积增加ΔV,面积增加ΔA时,附加压力ΔP与界面张力σ的关系为:由于曲率引起的平衡温度的改变为:5、二元合金的溶质平衡分配系数,除可以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外,还可以用液相线斜率mL及结晶潜热ΔHm来计算。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1 说明下列基本概念凝固、结晶、过冷、过冷度、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生长线速度、光滑界面、粗糙界面、动态过冷度、柱状晶、等轴晶、树枝状晶、单晶、非晶态、微晶、液晶。

2 当球状晶核在液相中形成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为σππ23344r G r G V +∆=∆,(1)求临界晶核半径c r ;(2)证明V V c c G A G c ∆-==∆231σ(c V 为临界晶核体积);(3)说明上式的物理意义。

3 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说明为什么非均匀形核往往比均匀形核更容易进行。

4 何谓动态过冷度说明动态过冷度与晶体生长的关系。

在单晶制备时控制动态过冷度的意义5 分析在负温度梯度下,液态金属结晶出树枝晶的过程。

6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下,为什么Pb 结晶出树枝状晶而Si 的结晶界面却是平整的7 实际生产中怎样控制铸件的晶粒大小试举例说明。

8 何谓非晶态金属简述几种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

非晶态金属与晶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能有什么不同。

9 何谓急冷凝固技术在急冷条件下会得到哪些不同于一般晶体的组织、结构能获得何种新材料. 计算当压力增加到500×105Pa 时锡的熔点的变化,已知在105Pa 下,锡的熔点为505K ,熔化热7196J/mol ,摩尔质量为×10-3kg/mol ,固体锡的体积质量×103kg/m 3,熔化时的体积变化为+%。

2. 考虑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态铝的凝固,对于不同程度的过冷度,即:ΔT=1,10,100和200℃,计算: (a)临界晶核尺寸;(b)半径为r*的团簇个数;(c)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ΔGv ; (d)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临界尺寸r*处的自由能的变化 ΔGv 。

铝的熔点T m =993K ,单位体积熔化热ΔH f =×109J/m 3,固液界面自由能γsc =93J/m 2,原子体积V 0=×10-29m 3。

华科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部分 液态金属凝固学答案

华科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部分 液态金属凝固学答案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2.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

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浓度起伏和结构起伏。

2.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

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ς和附加压力p的关系如(1)p=2ς/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 为球面的半径;(2)p=ς(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2.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2.4 解:浇注模型如下: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p=2ς/r显然 r =21×0.1cm =0.05cm 则 p =410*5.05.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H =p/(ρ液*g )=10*75006000=0.08m 2.5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2(2v )12r r r -= r 为球形杂质半径,γ1为液态金属重度,γ2为杂质重度,η为液态金属粘度γ1=g*ρ液=10*7500=75000γ2=g 2*ρMnO =10*5400=54000所以上浮速度 v =0049.0*95400075000(*10*1.0*223)-)(-=9.5mm/s3.1解:(1)对于立方形晶核 △G 方=-a 3△Gv+6a 2ς①令d △G 方/da =0 即 -3a 2△Gv+12a ς=0,则临界晶核尺寸a *=4ς/△Gv ,得ς=4*a △Gv ,代入① △G 方*=-a *3△Gv +6 a *24*a △Gv =21 a *2△Gv 均质形核时a *和△G 方*关系式为:△G 方*=21 a *3△Gv (2)对于球形晶核△G 球*=-34πr *3△Gv+4πr *2ς 临界晶核半径r *=2ς/△Gv ,则△G 球*=32πr *3△Gv 所以△G 球*/△G 方*=32πr *3△Gv/(21 a *3△Gv) 将r*=2ς/△Gv ,a *=4ς/△Gv 代入上式,得△G 球*/△G 方*=π/6<1,即△G 球*<△G 方*所以球形晶核较立方形晶核更易形成3-7解: r 均*=(2ςLC /L)*(Tm/△T)=319*6.618702731453*10*25.2*25)+(-cm =8.59*10-9m △G 均*=316πςLC 3*Tm/(L 2*△T 2) =316π*262345319*)10*6.61870(2731453*10*10*25.2()+()-=6.95*10-17J3.2答: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界面与金属液是润湿得,则这样的界面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否则就不行。

金属凝固理论思考题【第四章】

金属凝固理论思考题【第四章】

1 / 3第四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凝固1. 何谓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平衡分配系数O K 定义?答:溶质再分配: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的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因此在结晶时,溶质原子必然要在液相和固相之间重新分配,这种重新分配的过程叫做结晶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平衡分配系数0k 定义为: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的溶质浓度之比值,即LC C k α=0,其中αC 、L C 为固相和液相的平衡浓度。

2. A-B 二元合金原始成分为%5.20==B C C ,2.0=Ko ,5=L m ,自左向右单向凝固,固相无扩散而液相仅有扩散(s cm D L /10325-⨯=)。

达到稳定态凝固时,求:(1)S-L 界面的S C * 和L C *;(2)S-L 界面保持平整界面的条件。

答:(1)设某一瞬间固液两相在界面处的成分分别为*S C 、*L C ,相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S f 和L f ,当界面处的固相增量为S df 时,其排出溶质量为()S S L df C C **-,这部分溶质将均匀的扩散至整个液相中,使液相中的溶质含量增加*L dC 。

则:()()***-=-L S S S L dC f df C C 1 液相完全混合平均成分: *=L L C C 其中0k C C S L**= 由题意易得:()SS S Sf df k C dC --=**110 积分得:()()C f k C s S ln 1ln 1ln 0+--=* 根据初始条件:0=S f 00C k C S =* 带入上式的积分常数00C k C = 得()10001-*-=k S S f C k C 同理可得 100-*=k L L f C C 。

(2)在固相无扩散而液相仅有扩散的条件下,要使固液界面保持平整界面,则必须 满足①液相温度梯度为正,即0>L G ;②液相中不能产生成分过冷,即()0001k k C m R G L L -≥ ,带入数值24/1067.1cm s R G L ⨯≥。

金属凝固理论思考题【第三章】

金属凝固理论思考题【第三章】

第 1 页 共 3 页第三章习题1、在液态金属中,凡是涌现出的小于临界晶核半径的晶肧都不能成核。

但如果有足够的能量起伏,是否可以成核?答:不可以成核。

因为任何一个晶核都是相起伏和能量起伏的共同产物,当任何一项不能满足特定的条件时,液态金属中的晶胚都不能形成稳定的晶核,而是瞬间形成,瞬间消失。

当晶胚尺寸半径小于临界形核半径时,此时的相起伏不能满足形核的热力学条件,因此即使能量起伏足够大,该晶胚也不能成为稳定的晶核。

2、液态金属凝固时需要过冷,那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需要过热?为什么? 答:需要。

固态金属熔化为液态金属时,要求固相自由能大于液相自由能(L S G G >),此时0<-=∆S L V G G G ,自由能降低,熔化过程能够自发进行。

当固态金属温度达到理论熔点m T 时,0=∆V G ,固态金属不熔化,只有m T T > 时0<∆V G ,固态金属开始熔化,因此固态金属熔化时需要一定的过热。

3、假设凝固时的临界晶核为立方体形状,求临界形核功。

分析在同样过冷度下均匀形核时,球形晶核和立方晶核哪一个更容易生成?答:设立方体边长为a ,体积为V (3a V =),表面积S (26a S =)。

则 σS G V G V +∆=∆V G ∆ 固-液单位体积自由能之差σ 单位面积表面能σ236a G a G V +∆=∆ 令0'=∆G ,得 VG a ∆-=σ4 即立方体晶核的临界边长 V K G a ∆-=σ4 把K a 带入σ236a G a G V +∆=∆中,整理得 2332V V G G ∆=∆σ 因此临界形核功 2332VK G G ∆=∆σ。

在同样的过冷度下,临界晶核为球形的临界形核功为232')316(])2(4[31VV K G G G ∆=∆=∆σπσσπ,显然'K K G G ∆>∆,球形晶核所需的形核功较小,故更容易生成。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习题及解答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习题及解答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金属固态相变原理习题及解答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二章1、钢中奥氏体的点阵结构,碳原子可能存在的部位及其在单胞中的最大含量。

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碳原子在γ-Fe点阵中处于Fe原子组成的八面体间隙中心位置,即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或棱边中点。

八面体间隙:4个2、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并讨论为什么奥氏体全部形成后还会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奥氏体的形成是由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形核、长大、剩余碳化物的溶解和成分均匀化。

按相平衡理论,从Fe-Fe3C相图可以看出,在高于AC1温度,刚刚形成的奥氏体,靠近Cem的C浓度高于共析成分较少,而靠近F处的C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较多(即ES线的斜率较大,GS线的斜率较小)。

所以,在奥氏体刚刚形成时,即F全部消失时,奥氏体的平均C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这就进一步说明,共析钢的P刚刚形成的A的平均碳含量降低,低于共析成分,必然有部分碳化物残留,只有继续加热保温,残留碳化物才能逐渐溶解。

3、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的四个阶段有何影响。

钢中添加合金元素并不影响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机制,但影响碳化物的稳定性及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

另一方面,多数合金元素在碳化物和基体相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故合金元素将影响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剩余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的速度。

通过对碳扩散速度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②通过改变碳化物稳定性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③对临界点的影响:Ni、Mn、Cu等降低A1温度;Cr、Mo、Ti、Si、Al、W、V等升高A1温度。

④通过对原始组织的影响进而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Ni、Mn等往往使珠光体细化,有利于奥氏体的形成。

纯金属的凝固答案

纯金属的凝固答案

第三章纯金属的凝固本章主要内容:液态金属的结构;金属结晶过程:金属结晶的条件,过冷,热力学分析,结构条件晶核的形成:均匀形核:能量分析,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非均匀形核:形核功,形核率晶体的长大:动态过冷度(晶体长大的条件),固液界面微观结构,晶体长大机制,晶体长大形态:温度梯度,平面长大,树枝状长大、结晶理论的应用实例:铸锭晶粒度的控制,单晶制备,定向凝固,非晶态金属一、填空仁在液态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结构起伏和_______ 能量起伏。

1. 金属凝固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 过冷度和能量起伏 _________________ 。

2. 细化铸锭晶粒的基本方法是:(1)—控制过冷度,(2)变质处理,(3)振动、搅拌等_______5、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小只能补偿新增表面能的____________ 2/3 ____ 。

6、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体积自由能)和(表面自由能)两部分,其中一表面 ____-2;九r = 自由能是形核的阻力,体积—自由能是形核的动力;临界晶核半径「K与过冷度厶T呈—反比_ L m.I T _关系,临界形核功△ G K等于—3(Lm也T)表面能的1/3—。

7动态过冷度是_________ 晶核长大时固液界面(前沿)的过冷度___。

8在工厂生产条件下,过冷度增大,则临界晶核半径—减小—,金属结晶冷却速度越快,N/G比值—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粒越纟旺_小。

9 制备单晶的基本原理是—保证一个晶核形成并长大一—,主要方法有_尖端成核法和—垂直提拉法。

10.获得非晶合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 快速冷却 _____________ 。

11铸锭典型的三层组织是__________ 细晶粒区___________ ,—柱状晶区_______ , 等轴晶区_____ 。

12纯金属凝固时,其临界晶核半径的大小、晶粒大小主要决定于过冷度_______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凝固原理思考题
1.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在凝固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2. 如何从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解释自发形核的机制。

答:晶体熔化后的液态结构是长程无序,而短程内却存在不稳定的、接近有序的原子集团。

由于液态中原子运动较为强烈,在其平衡位置停留时间甚短,故这种局部有序排列的原子集团此消彼长,即结构起伏和相起伏。

当温度降到熔点以下,在液相中时聚时散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团,就可能成为均匀形核的晶胚,从而进行均匀形核。

3.从最大形核功的角度,解释 d G / dr
0 的含义。

4.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在凝固过程和液态成形中的意义。

5. 在曲率为零时,纯镍的平衡熔点为
1723K ,假设镍的球形试样半径是
1cm ,1μm 、μ m ,
3
7
2
其熔点温度各为多少已知△ H=18058J/mol , V m =606cm/mol ,σ =255×10 J/cm
6.(与第 18 题重复)证明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与立方形晶核哪种更易
形成。

答:对于球形晶核:过冷液中出现一个晶胚时,总的自由能变化为
G=( 4πr 3
V

G/3
2
σ。

临界晶核的半径为
*
,由 d
*
=-2 σ /
v
mm
T ,则临界形
+4πr
r G/dr=0 求得: r
G=2σT /L
核的功及形核功为:
*
3
/3 2
3 2
2
G 球=16πσ G v =16πσ T m /3(L m T) .
对于立方形晶核:同理推得临界半径形 r *
=-4 σ/ G v ,形核功 *
3 /
2。

G 方 =32σ G v
*
*
则 G 球 < G 方,所以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比立方形晶核更容易。

7.用平面图表示,为什么晶体长大时,快速长大的晶体平面会消失,而留下长的速度较慢的
平面。

8.用相变热力学分析为何形核一定要在过冷的条件下进行。

答:在一定温度下,从一相转变为另一相的自由能变化:
G= H-T S 。

令液相到固相
转变的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为:
G V =G S -G L ,(G S 、G L 分别为固相和液相单位体积自由能) 。


G=H-S 可知,
G V =(H S -H L ) —T(S S -S L ) 。

由于恒压下, H P =H S -H L =—L m , S m =S S -S L =— L m /T m ,(L m
为熔化热,
S m 为熔化熵)。

整理以上各式得:
G V
L m T ,其中
m
-T 。

由上式可知:
T m
T=T
要使 G V <0,必须使
T>0,即 T<T , T 称为过冷度。

相变热力学条件表明:实际凝固温度
m
低于熔点温度,即形核一定在过冷的条件下进行。

9.证明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与立方形晶核哪种更易形成。

8.试导出平衡凝固及液相完全混合条件下凝固时
T * 与 f s 的关系。

9. Ge-Ga 锭中含有 Ga10ppm (质量分数),凝固速度 R 为 8×10-6 m/s ,无对流现象,试绘出凝
固后锭长度上的成分分布图,给出最初成分、最后过渡区的长度。

设 D L =5× 10-5 cm 2/s, k 0=
10.从溶质再分配的角度出发,解释合金铸件中宏观偏析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2.根据成分过冷理论,阐述工艺和合金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结晶形貌的影响方式。

13.在揭示铸件内部等轴晶的形成机制和控制铸件凝固组织方面,大野笃美的实验有何意义。

14.在片层状规则共晶的生长过程中,界面上各组元原子的扩散运动规律及其与生长速度的关系。

15.在长大速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梯度G L是否影响规则共晶的片层间距原因何在答:影响。

因为温度梯度影响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

随着温度梯度的减小,界面前沿成分过冷增加,共晶生长界面容易失稳。

当有较小的成分过冷区时,平面生长就被破坏,界面某些地方的凸起进
一步凸向液体,但因成分过冷区小,凸起部分不可能有较大伸展,于是形成胞状组织;当成分过
冷区很大时,凸起部分就继续向过冷相中生长,同时在侧面产生分枝,形成二次轴,在二次轴上
再长出三次轴,于是形成树枝状组织。

成分过冷更大时,可能导致共晶体在胞状
晶或树枝晶尖端前沿液相内大量形核,从而转变为等轴晶。

16.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对形核有何影响。

17.试分析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形成的物理原因及其与物质原子间结合力的关系。

答: 1、表面张力
液体内部的分子和分子间几乎是紧挨着的,分子间经常保持平衡距离,稍远一些就相吸,稍近一些就相斥。

但液面上层气体分子间距相对来说超大,它对液面液体分子不存在斥力,
这就导致一些液体表面上有些不规则运动的液体分子冲破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变成水蒸气,这样液面就会变得分子稀薄,数目一少,分子间距就大了,这些液面分子之间的引力就占主
导,即所谓的液体表面张力,方向沿表面。

向系统中加入异类原子能削弱系统原子间的结合能,结果导致表面能降低;一定温度下,原子间的结合力越大,表面内能越大,表面自由能越高;表面能还与晶面有关,晶面为密排面时表面内能小。

总之,原子间的结合力大的物质,其熔点和沸点越高,其表面张力也越大。

2、界面张力
当两个相共同组成一个界面时, 其界面张力的大小与两相质点间的结合力的大小成反比。

2
取两个球体: A、B。

为形成一个 A-B 界面:将 A、B 分割为两个半球,断面积为 1cm, 所需要的功为 W AA、 W BB,将两个 A-B 结合体分开所作的功为 2W AB,而使它们再结合到一起所作的功为
-2W AB,因此,产生两个A-B 界面所作的功为: W =W AA+ W BB -2W AB,因: W AA=2γA; W BB=2γB,则:γA B=γ A+γB- W AB 说明为使A-B结合体分离作功越大(W AB越大),界面能就越小,即两相的结
合力越大,界面张力就越小,反之界面能(张力)越大。

18.证明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体积相同的球形晶核与立方形晶核哪种更易形成。

试导出平衡凝固及液相完全混合条件下
*
T L与 f L的关系。

答:证明,设球形半径为 r 1,立方形变长为 r 2,则 4πr 13/3=r
23.对于球形:过冷液中出现一个晶胚时,总的自由能变化为32
G=(4πr 1G V/3 )+4πr 1σ。

临界晶核的半径为 r 1*,由 d G/dr=0 求得: r 1* =-2σ / G v=2σT m/L m T,则临界形核的功
及形核功为:
*3
/3
2 3 2
T)
2 G球=16πσG v =16πσ T m /3(L m
对于立方形:过冷液中出现一个晶胚时,总的自由能变化为23V22σ,由
G=r G+6r
d G/dr=0 求得: r*=-4σ/G。

则临界形核的功及形核功为:*3/2。

G=32σG
2v方v **
则G球 < G方,所以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比立方形晶核更容易
19.Al-Cu (w C=1%)合金于单向凝固中生长速度为3× 10-4 cm/s,完全没有对流(合金相图中
-52
C E=33%(Cu),C Sm=%( Cu),T m=821K, k 0和 m L常数,
D L=3× 10cm/s.
根据成分过冷判别关系,需要保持平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为多少,与稳定态下,液- 固界面的温度是多少20.试述细化铸件凝固组织的途径及其对获得优质铸件的意义。

答:一、细化铸件凝固组织的途径:
1、增加过冷度
增加过冷度,形核率迅速增大,且比晶体长大速率更快,因此,在一般凝固条件下,增
加过冷度可使凝固后的晶粒细化;
2、添加形核剂
由于实际的凝固都是非均匀形核,为了提高形核率,可在熔液凝固之前加入能作为非均
匀形核基底的人工形核剂,且基底对非均匀形核的促进作用随接触角的减小而增大。

3、振促进形核
振动可使枝晶破碎,这些碎片又可作为结晶核心,使形核增值。

二、细化晶粒对获得优质铸件的意义
材料的晶粒大小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铸件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都随着晶粒
细化而提高。

21.试分析在共晶结晶的过程中,动力学因素对共晶过程和组织有怎样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