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章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3a色谱理论与气相色谱法
h
13
(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组分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的函数,可以 反映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在能够将组分分开的情况小,峰的 区域宽度越窄越好。 度量色谱峰的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 (i)标准偏差σ :它是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EF/2) 2σ
( 4 ) 色 谱 峰 的 保 留 值 及 其 区 域 宽 度 —— 是 评 价 色 谱 柱
分离效能的依据。
( 5 ) 色 谱 峰 两 峰 间 的 距 离 —— 是 评 价 固 定 相 和 流 动 相
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23
第二节 色谱理论基础
24
如某A、B两个组分的试样
A
A
B
B
要使两组分完全分开,必须满足 (1)相邻两个组分分开的距离要明显,也就是说两个组分 的保留值要有明显的区别。 (2)色谱峰的区域宽度:要窄。区域扩宽的速率应小于区
色谱分离的热力学基础。
34
2.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
(1)塔板模型:将色谱柱假想为
一个精馏塔,色谱柱中的固定相
形象化为一系列连续的、相等体 积的塔板。每一块塔板的高度称 理论塔板高度H(板高)。
精 馏 塔 模 型
35
将色谱分离过程比作蒸馏过程,直接引用处理蒸馏过程
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处理色谱过程,即将连续的色谱 过程看作是许多小段平衡过程的重复。
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试样中的 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色谱分离的基础;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28
(2)分配比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
2-3色谱分析导论-2学时-√分离度及分离条件选择-09-9-22
② 分离极性组分,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各组分按极性大小顺序 流出色谱柱,极性小的先出峰。
③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或易被极化的)混合物,一般选用极性固 定液。此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极性的(或易被极化的)组分后出 峰。
④分离醇、胺、水等强极性和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通常选择极 性或氢键性的固定液。
四、气化温度的选择:
色谱仪进样口下端有一气化器,液体试样进样后,在此瞬间气化; 气化温度一般较柱温高30~70℃防止气化温度太高造成试样分解。
五、检测器选择
检测器 灵敏度、适用范围、操作难易、稳定性等各不相同。 根据分析对象和分析要求合理选择。
2.4.2、分离条件选择
一. 固定相的选择:
对气-固色谱一般根据样品性质,参照常用固体吸附剂的使用 范围选择;对气-液色谱,则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进行选择:
∴R =
n ×(
k2
α -1 )×( )
4 1+k2 α
n
=
16R
2 s
×(
α )2 α -1
1 ×(
+ k2 k2
)2
n = 1+k 2 k
n eff
∴ n 有效
=
16R
2 s
•( α )2 α -1
∴R =
n eff
α -1 ×( )
4α
∴R =
n α -1 k
•( )•(
) 色谱分离方程式
4 α 1+k
可合理地假设 k1 ≈k2 =k, Y1≈Y2 =Y。
由n = 16( tR )2 Y
Y=
16t
色谱分析基础
' t R − tM tR = tM tM
由以上各式,可得: tR = tM(1+k)
4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 VR = tR× F0 F0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 m L / min。 死体积(VM): VM = tM ×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 V R' = VR - VM
分配比也称:
式中β 为相比。 填充柱相比: 6~ 35;毛细管柱的相比: 50~ 1500。 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VM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 VS为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 VS的含义不同; 气 -液色谱柱: VS为固定液体积; 气 -固色谱柱: VS为吸附剂表面容量;
us:组分在分离柱内的线速度; u:流动相在分离柱内的线 速度;滞留因子 RS也可以用质量分数ω表示:
RS = ω = mM 1 1 s = = ms + m M 1 + ms 1 + k mM
若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 L的分离柱,需要的时间分 别为 tR和 tM,则:
L tR = ; uS L tM = u
♠试样一定时,K 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 不同;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值是分离的基础;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 ♠某组分的K = 0 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3
分配系数 K是由组分及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决定 的,随柱温,柱压变化,与柱中气相、液相的体积无关。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浓度相等;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大于在流动相中的浓 度;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小于在流动相中的浓 度。
3.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一、色谱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in chromatograph二、色谱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hromatograph第三节色谱定性、定量分析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hromatograph一、色谱定性鉴定方法1.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的位置。
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变化。
2.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利用相对保留值r定性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关。
在色谱手相对保留值r21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
3.保留指数又称Kovats指数(Ⅰ),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
测定方法:♣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规定其保留指数为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乘以100(如正己烷的保留指数为600)。
♣其它物质的保留指数(I X)是通过选定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其分别具有Z和Z+1个碳原子。
被测物质X的调整保留时间应在相邻两个正构烷烃的调整保留值之间如图所示:保留指数计算方法)lg lg lg lg (')(')(')(')(')(')(')(Z t t t t I t t t Z R Z R Z R X R X Z R X R Z R +--=>>++111004.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的定性方法小型化的台式色质谱联用仪(GC-MS;LC-MS)色谱-红外光谱仪联用仪;组分的结构鉴定Sample Sample 58901.0DEG/MINHEWLETTPACKARDHEWLETT PACKARD5972AMassSelective DetectorD CB AABCDGas Chromatograph (GC)Mass Spectrometer (MS) Separation IdentificatiBA CD二、色谱定量分析方法1.峰面积的测量(1)峰高(h)乘半峰宽(Y1/2)法:近似将色谱峰当作等腰三角形。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敏感度:
线性:
1E-14A
1E-12g/s
1E7
空气入口 氢气入口
气相色谱仪的一般介绍5
热离子化检测器(NPD)介绍
原理:
在FID中加入一个用碱金属盐制成的玻璃珠 当样品分子含有在燃烧时能与碱盐起反应的
元素时,则将使碱盐的挥发度增大,这些碱
盐蒸气在火焰中将被激发电离,而产生新的
离子流,从而输出信号。
(二)色谱分析
1.日期: 2.样品:名称、物性。 3.分析条件:
A.仪器:型号、厂家。 C. 柱子:长度、内径、形状、材料。 E.温度:气化、检测、柱子和出口等处的温度。 G.其他:灵敏度档、衰减、进样量等。
(三)定性分析
B.检测器:类型、工作电流和电压。 D.柱填料:有关试剂名称、规格、用量等。 F.流速: N2、H2、空气或其他气体流速。
进样
时刻A 时刻B 时刻C 时刻D 时刻E 时刻F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2
色谱柱
检测器 色 谱 图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3
气相色谱原理的简述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具有不同的溶 解和解析能力(主要是指气液色谱),或不同的吸附和脱附能力(主要是指 气固色谱),或其他亲和性能作用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样品各组 份在两相中反复多次(1000~1000000次)受到上述作用力的作用,从而使混 合物中的组份获得分离。 也就是说每种物质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和解析或吸附和脱附能力有差异,各物 质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也就不同,即它们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不同。随 着载气的不断流过,各物质在柱中两相间经过了反复多次的分配与平衡过程, 当运行一定的柱长以后,样品中的各物质得到了分离。
INJ FID
色谱基础知识
色谱基础知识
分离系统:色谱柱
色谱基础知识
分子筛柱: 主要用于分离分离永久气体,如He、H2、O2+Ar、N2、CH4、CO等
400000 300000
CH4 O2
MS 6/4 4m MS 1/8" 3m
200000
N2
H2
100000
CO
0
Minutes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100000
色谱基础知识
色谱基础知识
几个基本概念: Chromatography:色谱法,一种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Chromatograph: 色谱仪,以色谱法为原理的分析仪器 Chromatogram: 色谱图,色谱仪生成的分析结果
色谱基础知识
Chromatography 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又叫层析法,它利 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间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 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 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7
S2
10
6
R2
9
IN2
ANALYSIS
D
OUT2
B
OUT1
TCD DETECTOR
S2
S1
R2
R1
E
A – 参比气入口 B – 参比气出口 C – 测量气入口 D – 测量气出口 E – 测量室
C
IN2
A
IN1
热导检测器 Thermal Conductive Detector
色谱基础知识
色谱基础知识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依据。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相对保留值 r2,1 或
指某组分 2 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 1 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t, R(2)
t, R (1)
VR, (2) V,
R (1)
r2,1
t R(2) t R(1)
r2,1 r2,1ttR,R,((12))ttR,R,((12VV)) RR,,((12VV)) RR,,((12))
h
Y1/2
h1/2
0.607
h
Y
图 11-2 色谱流出曲线图 标准偏差
即 0.607 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半峰宽度 Y1/2 又称半宽度或区域宽度,即二分之一峰高处对应的峰宽度,它与标
准偏差的关系为
Y1 2 2 ln 2 2
峰底宽度 Y
自色谱峰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如图 2-3 所
t
检
R
测
信
tM
号
时间 t
1. 基线 当色谱柱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反映
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是一条直线。 如图中的 ot 所示的线。
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章-色谱分析法(3)
以下进行分析。
固定液用量一般为15--25‰。
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固体吸附剂作为固定相。
⑸要求担体粒度均匀、细小,但粒度过细阻力过大,使柱前压增大,对操作不利。
一般使用60—80目的担体比较适宜。
3、固定液的性质及用量:气相色谱使用的固定液可见上一节,原则上来讲,所有气相色谱使用的固定液均可用于液相色谱分析中。
在液相色谱法中将固定相分为以下几类:⑴全多孔型担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早期使用的担体与气相色谱法相类似,是颗粒均匀的多孔球体,例如由氧化硅、氧化铝、硅藻土制成的直径为100μm左右的全多孔型担体。
由于分子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要比气相中小4—5个数量级,所以填料的不规则性和较宽的粒度范围所形成的填充不均匀性成为色谱峰扩展的一个明显原因。
另外,由于孔径分布不一,并存在“裂隙”,在颗粒深孔中形成滞留液体(液坑),溶质分子在深孔中扩散和传质缓慢,这样就进一步促使色谱峰变宽。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应降低填料的颗粒,并从装柱技术上改进,使之能装填出均匀的色谱柱,这样就能达到很高的柱效。
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小于10μm直径的全多孔型担体,它是由nm级的硅胶微粒堆聚而成为5μm或稍大的全多孔小球。
由于其颗粒小,传质距离短,因此柱效高,柱容量也不小。
⑵表层多孔型担体(又称薄壳型微珠担体):它是直径为30~40μm的实心核(玻璃微珠),表层上附有一层厚度约为1~2μm的多孔表面(多孔硅胶)。
由于固定相仅是表面很薄一层,因此传质速度快,加上是直径很小的均匀球体,装填容易,重现性较好,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得到较广泛使用。
但是由于比表面积较小,因此试样容量低,需要配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器。
随着近年来对全多孔微粒担体的深入研究和装柱技术的发展,目前粒度为5~10μm的全多孔微粒担体是使用最广泛的高效填料。
从原则上讲,气相色谱用的固定液,只要不和流动相互溶,就可用作液—液色谱固定液。
但考虑到在液—液色谱中流动相也影响分离,故在液—液色谱中常用的固定液只有极性不同的几种,如强极性的β,β’—氧二丙腈,中等极性的聚乙二醇—400和非极性的角鲨烷等。
3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以及定性定量方法【仪器分析】
(4).固定液的相对极性 规定:角鲨烷(异三十烷)的相对极性为零,
β,β’—氧二丙腈的相对极性为100。
(5). 固定相选择的基本原则 “相似相溶” 选择与试样性质相近
的固定相; 按组分性质的主要差别选择。
a.按相似相溶原则选择固定液
固定液与被测组分极性“相似相溶”,K大, 选择性好
挥发性小,对被分离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 不同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热稳定性,并且不与 被分离组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2). 固定液分类方法
化学分类法:脂肪烃、芳烃、醇、酯、硅氧烷 类等。
极性分类法:按相对极性的大小分为非极性、 中等极性、强极性等。
(3). 固定液的最高、最低使用温度 高于最高使用温度易分解,低于最低使用
5.进样条件及气化温度
在检测器灵敏度允许的范围内使进样量尽 量少,进样量过大容易造成拖尾峰。
最大允许进样量应控制在峰面积与进样量呈 线性的范围内。
气化室温度要高于样品沸点。
第五节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方法 一、 色谱定性方法
1.利用保留值定性 1)已知对照物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 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 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的位置。
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定性专属性差
2 .利用文献相对保留值定性 相对保留值r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 质有关。
在色谱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 同固定液上的保留数据,可以用来 进行定性鉴定。
3.利用保留指数定性:
又称Kovats指数(Ⅰ),是一种重现性较
好的定性参数。
测定方法: 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规定其保留指数
a.炭
炭分子筛孔径具有典型的非极性表 面,适于分析低碳烃和气体及短链极 性化合物。
色谱概论1-3章
气相色谱图
二、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从色谱图上可获得的信息有: 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中所含组份的最少个数; 色谱峰的保留值,可进行定性分析; 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可进行定量分析;
色谱的保留值或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性能的
色谱峰间距是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依据;
a.死时间(t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从进样到出现 峰极大值时的时间,它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成正比。 由于该物质不与固定相作用,因此,其流速与流动相的 流速相近。如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从注射空气样品到空气峰 顶出现时的时间。 b.保留时间(tR):试样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
间。它包括组份随流动相通过柱子的时间tM和组份在固定相
第三节 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一、色谱法的定义
色谱法或色谱分析也称之为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 析方法,它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当 溶质在两相间做相对移动时,各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 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分离的仪器即色谱仪。
二、色谱法的分类
色谱法可按两相的状态及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一)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1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又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前者是以气体为 流动相,以固体为固定相的色谱,后者是以气体为流动相,以 液体为固定相的色谱。 2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又可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前者是以液体为 流动相,以固体为固定相的色谱;后者是以一种液体为流动相, 以另一种液体为固定向的色谱。
色谱分析
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色谱法的原理
第三章 色谱仪
第一章 绪论
1
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色谱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和配合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第2章色谱法的基本参数及理论
第二章 色谱法的基本参数及理论一、色谱分离与保留作用色谱的保留作用:在色谱系统中,当样品混合物被流动相带入柱内后,便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地进行分配平衡。
不同的化合物由于他们之间理化性质的差异,在两相中存在量的比值也各不相同。
固定相中存在量多的化合物,冲出柱子所需消耗流动相的量就多,较慢地被从色谱柱中被洗脱出来。
流动相中存在的比例大的化合物,冲洗出柱子所需消耗流动相的量就少,较快地被从色谱柱中被洗脱出来。
这种现象就称为色谱的保留作用。
图 2-1 色谱分离示意图样品组分在两相间分配平衡时,其在两相中存在量的比值称为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 k ’,又称分配比(partion ratio )或分配容量。
k ’ = MS M M 式中,Ms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M M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量。
在固定相中的量为零的化合物,其k ’=0,这些组分被称为在该色谱条件下的非保留物质。
容量因子(分配比)可通过实验计算:k ’ =MR t t ' 。
即k ’为组分在固定相中消耗的时间与其在流动相中消耗的时间之比。
样品组分在两相中分配平衡时,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partion factor ),分配系数以K 表示。
其公式如下:Ms c c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m m S S V M V M // = k ’· S m V V 式中,Ms/Vs 为样品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M m /V m 为样品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分配系数大的组分保留时间长(色谱的保留作用强),分配系数小的组分保留时间短(色谱的保留作用弱)。
K = k ’· Sm V V = k ’· β 式中β = Sm V V 称为相比率,即色谱柱中流动相体积与固定相体积之比。
例在毛细管GC 中壁涂空心柱的相比为:β = 固定相体积(柱中)流动相体积(柱中) = dfrl l r ⋅ππ22 = df r 2式中r为毛细管柱横截面的半径,d f为柱内壁固定液的膜厚。
色谱理论基础知识
气相色谱实验技术
气相色谱仪
载气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和 记录系统
进样系统
温控系统
(一)载气系统
载气系统
{
气源 净化干燥管 载气流速控制装臵 检测器
常用载气:氮气、氦气、氢气及氩气 载气选择依据
固体吸附剂应用
吸附剂 活性碳 石墨化炭 黑 硅胶 氧化铝 分子筛 主要成 分 C C Tmax 性质 度 300 500 非极性 非极性 氢键型 弱极性 极性 分离对象 永久气体,非极性烃 永久气体,高沸点化合 物 永久气体,非极性烃, 气体硫化物 烃,有机异构体 永久气体,惰性气体
SiO2· 2 400 XH O Al2O3 硅铝酸 盐 400 400
毛细管柱
毛细管柱又叫空心柱:
涂壁空心柱:将固定液均匀地涂在内径0.10.5毫米的毛细管内壁而成。 多孔层空心柱(PLOT):在管壁涂渍一层多 孔吸附剂颗粒,不涂固定液,实际上毛细 管气固色谱柱。
毛细管柱的优点:
毛细管内没有固体填料,气阻比填充柱小的多, 可以采用较长的柱管和较小的内径,以及较高的 载气流速,既没有涡流扩散,又减小了纵向扩散 造成的谱带展宽。较薄的液膜又在一定程度上抵 消了由于载气流速增大引起的传质阻力增大。
液相传质阻力
固定液粘度及液膜厚度越小 液相传质阻力越小
4) 流动相线速度对板高的影响
四 分离度
定义:
tr2, tr1: 组分2和组分1的保留时间 W2, W1: 组分2和组分1的峰底宽度
R=1.5 完全分离
五 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
对于难分离相邻两组分:
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d
2 p
Dg
容量因子
液相传质阻力项CL u
试样组分从固定相表面移动到固定相内部的过程中, 由于质量交换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即传质阻力)而使分 子有滞留倾向。在此过程中,部分组分分子先离开固定 相表面,发生分子超前,引起色谱峰扩展。
C L
2 3
k (1 k)2
d
2 f
DL
液膜厚度
液相扩 散系数
气相色谱中的速率方程
1 2
(Y1
Y2
)
R1/ 2
tR(2) tR(1)
1 2
(Y1/ 2(1)
Y1/ 2(2) )
R越大,说明两组分分离得越好。 由于该定义综合了色谱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可作为色 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2)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Purnell方程)
公式推导
tR
L uS
,tM
L u
tM tR
• 分离度R与理论塔板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 增加塔板数,有利于提高分离度。
• 增加柱长可增加N,改善分离,但分析时间将 大大延长,峰产生扩展。
• 减小塔板高度H:
– 根据速率方程的启示制备一根性能优良的色谱柱是 十分重要的。
– 根据速率方程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同样有效。
K的影响,如何改变k?
• 分离度与容量因子有关,容量因子越大,分离越好。
• 优点:应用简便,不需要其他仪器。 • 缺点:定性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 提高可信度的方法:双柱、双体系定性
文献值对照定性分析 (GC)
• 实现方法
➢ 测定相对保留值ri,s ➢ 测定保留指数I
• 优点:无需纯物质;保留指数具有较好的重现 性和精密度;只与固定相和柱温有关。
第2章气相色谱法
对分离较差,峰底宽度难于测量,则用下式表示分离度
R'
tR2 tR1
1 2
(Y12(1)
Y1 2
(
2)
)
20
C
W G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体系的热力 学性质
R 1 n ( 1) ( k )
4
k 1
n
(
k
k
1)
2
n有效
R1 4
n有效
( 1)
现现 代代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改变k的方法是:
改变柱温:影响分配系数 改变相比:即改变固定相的量及柱的死体积(采用细颗粒的固定相,
填充紧密且均匀)
分离度与柱选择性的关系
α是色谱柱选择性的量度, α越大,色谱柱选择性越好,分离效 果越好
通过改变固定相,使各组分的分配系数有较大的差别
L
16R
2
(
1)2
17
W CG
现现 代代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B/u分子扩散项:“塞子”前后存在着浓度差
B 2Dg
弯曲因子
气相分子扩散系数
Dg
1
M 载气
摩尔质量大的载气可使B值变小,有利于分离
载气流速愈小,保留时间愈长,分子扩散项的影响也愈 大,从而成为色谱峰扩散的主要因素
18
W CG
现现 代代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调VM整,保或留V体R’=积tRV’·RF’0: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VR’=VR-
相对保留值r21
指组分2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相对保留值只与柱 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它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 色谱柱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r21相差越大,分离越好。 r21 =1,不能分离
色谱分析法导论-(3)
要参数。
k K VS tR' VM tM
相比β
色谱柱内固定相和流动相体积之比
VM K
VS k
是柱型及结构的重要特征。
4. 色谱相关术语
❖ 关于色谱峰 ❖ 关于保留值 ❖ 关于分配平衡
关于色谱峰的术语
标准偏差σ
峰 峰高
峰面 积
半峰宽
峰宽
基线
色谱峰宽(区域宽度) 峰底宽 Wb 在色谱峰两边的转折点所画的切线 与基线 相交的截距。 标准偏差σ 拐点间距离的一半 0.607h
对柱型研究和发展的影响(2)
➢ B=0? ➢ 溶质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DL≈10-5cm2/s ➢ 溶质在气体中的扩散系数Dg≈10-1cm2/s ➢ DL 《 Dg ➢ 当采用液体作流动相时 B→0 ➢ 液体作流动相时可用更细的固定相,A ↓ ➢ HPLC柱效比GC要高2~3个数量级
操作条件对柱效的影响(1)
茨维特的实验
因此
❖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方法。
它的特点是:有两相,一是固定相,一是流动相, 两相作相向运动。
❖ Chromatography
❖ 将色谱法用于分析中,则称为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一种分离、分析法。
2、色谱法分离原理
❖ 当流动相中所携带的混合物流过固定相 时,就会和固定相发生作用(力的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有 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也有差 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 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
时间将大大延长。因此,k的最佳范围是1<k<10。
❖ 改变容量因子的方法有:
改变柱温 改变相比,即改变固定相的量和改变柱死体积,
其中死体积对k/(k+1)的影响很大,使用死体积 大的柱子,分离度将受到很大损失。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改变流动相的配比是最简便、 最有效的方法
《分析化学》课件——10 色谱分析法
“相似相溶”原则选择适当固定液。
常用固定液
相对极性:
麦氏常数: 5个值代表 各种作用力。
固定液 名称
1、 角鲨烷 (异三十烷)
2、阿皮松 L
商品牌号 SQ
使用温度 (最高)
℃
150
溶剂 乙醚
APL
300
苯
3、硅油
OV-101 350
丙酮
4、 苯基 10%
OV-3
350
甲基聚硅氧烷
5、 苯基(20%)
载气流速的选择
作图求最佳流速。 实际流速稍大于最佳流速,缩短时间。
三、气相色谱检测器
浓度型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
电子俘获检测器
测量的是载气中通过检测器组分浓度瞬间 变化,检测信号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质量型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火焰光度检测器
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 变化,即检测信号值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 测器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检测器性能评价指标
在一定范围内,信号E与进入检测器的 物质质量m成正比:
保留时间 tR(retention time)
时间 死时间 t0 (dead time)
tR'= tR - t0
调整保留时间 tR'(adjusted retention time)
保留体积VR(retention volume) 体积 死体积 V0 (dead volume) VR'= VR - V0
Sample
D A
C
B
Sample
HEWLETT PACKARD
5890
Gas Chromatograph (GC)
B A CD
气相色谱分析
定、起分离作用旳填充物。 流动相:(mobile phase)流经固定相旳空隙
或表面旳冲洗剂。
按固定相旳几何形式分类:
1.柱色谱法,
2.纸色谱法,
3.薄层色谱法 。
按两相所处旳状态分类 : 气相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
Ⅲ 分离系统:色谱柱、控温柱箱。
Ⅳ 检测系统:检测器、检测室。
Ⅴ 统计系统:放大器、统计仪、
色谱工作站。
国产气相色谱仪
A B KA>KB
图1 、色谱过程
图2、 色谱图
五、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按先后顺序经过检测 器时,检测器就将流动相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转变为相 应旳电信号,由统计仪所统计下旳信号——时间曲线 或信号——流动相体积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
二、分配平衡旳几种参数:
1、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 到达分配平衡时旳浓度比值,用K表达。 。 2、分配比(partition ratio)或容量因子 (capacity factor)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3.传质阻力项— C
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阻力。 传质阻力涉及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 ,液相
传质阻力不小于气相传质阻力。 即: C =Cg + CL
4. 速率理论旳要点
(1)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营旳多途径与涡流扩散、浓 度梯度所造成旳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使气液两 相间旳分配平衡不能瞬间到达等原因是造成色 谱峰扩展柱效下降旳主要原因。
色谱理论基础
tR 2 tR 2 n 5.54( ) 16( ) W1 / 2 Wb
上式中, tR 为保留时间; W1/2 为半峰宽(以时间
为单位);Wb 为峰底宽度(以时间为单位)。可
见,理论塔板数n由组分保留值和峰宽决定。
若柱长为L,则每块理论塔板高度H为:
L H n
由上述两式知道,理论塔板数 n 越多、理论塔 板高度H越小、色谱峰越窄,则柱效越高。 上述两式包含死时间 t0 ,它与组分在柱内的分
§15-3
色谱理论基础
色谱分析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 离。色谱分离的首要条件是相邻两组分的保留值存在 一定差别,两组分的色谱峰间距足够远。由各组分在 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即由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 决定。另一条件是每个组分色谱峰区域宽度足够窄。 由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传质和扩散决定,即由色谱过程 动力学性质决定。 因此,研究、解释色谱分离行为应从热力学和动 力学两方面进行。
散,使谱峰展宽。其大小 B = 2 Dm
— 弯曲因子,表示固定相几何形状对自由分子扩 散的阻碍情况;
Dm—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B = 2Dm
讨论
流动相分子量大,Dg小,即B小 ( Dg 1 / M 流动相 ) Dg 随柱温升高而增加,随柱压降低而减小; u 增加,组分停留时间短,纵向扩散小;(B/u)
4.流速u
③塔板理论描述了组分在柱内的分配平衡和分离过
程,导出流出曲线的数学模型,解释了流出曲线形 状和位置,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参数。
但该理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导出的,未考虑分子扩
散因素、其它动力学因素对柱内传质的影响。因此它 不能解释: 峰形为什么会扩张? 影响柱效的动力学因素是什么?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待分离组分随着载气进入色谱柱,组分就开始在两相间进行 分配,平衡后,再随着载气进入下一个塔板进行分配,平衡后 再进入下一个塔板。以此类推,从而不断达到分配平衡。
1.塔板理论基本假设
(1)在色谱柱中的每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迅速达到分 配平衡,这一小段色谱柱称为理论塔板,其长度称为理论 塔板高度,简称板高,记为H; (2)载气不是连续通过色谱柱,而是脉冲式,每次进气 量为一个板体积; (3)试样开始时都加在0号塔板上,且试样沿柱纵向扩 散忽略不计;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5)塔板与塔板之间不连续。
结论: 分配系数K是色谱分离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两组分分配系数K相差越大,两峰分离的就越好。 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组分不能分离。因此是色 谱分离依据。
3.分配比k
又叫容量比、容量因子。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 两相之间的质量比值,以k表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k=
分子扩散大。
3.传质阻力项C
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阻力。传质阻 力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 。液相传质阻力 大于气相传质阻力。
C =(Cg + CL)
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气相移动到固定相表面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 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有 的分子还来不及进入两相界面,就 被气相带走;有的则在进入两相界 面后又来不及返回气相。这样,使 得试样在两相界面上不能瞬间达到 分配平衡,引起滞后现象,从而使 色谱峰变宽。
(3)对于某确定的色谱分配体系,组分的分离最终决定于 组分在每相中的相对量,而不是决定于组分在每相中的相对 浓度,因此分配比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 k越大,组分保留时间越长,k=0,组分的保留时间为死时间。
如何理解对于某确定的色谱分配体系,组分的分离最终决定 于组分在每相中的相对量,而不是决定于组分在每相中的相 对浓度?
涡流扩散示意图
涡流扩散项A=2λ dp
其中: dp——填充物颗粒直径(单位为cm) λ ——填充的不均匀性 使用适当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尽量填充均匀,可减少 涡流扩散,提高柱效。 空心毛细管柱中,A项为零。
H = A + B/u + C· u
分析:固定相颗粒越小(dp ↓),填充的越均匀(λ ↓) ,A↓,H↓,柱效n↑。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 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
问题:标准色谱流出曲线图是正态分布曲线图,而图2-4非正 态分布。为什么?
因为:在气相色谱中,n值是很大的,约为 103~106 ,流出曲 线可趋近于正态分布曲线。
3.衡量柱分离好坏的指标
a.理论塔板数n、理论塔板高度H 设:色谱柱长为L,虚拟的塔板高度(即塔板间距离)为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为n。 则三者之间关系为:n = L / H 由塔板理论可导出n与色谱峰半峰宽或峰底宽度的关系为: tR 2 tR 2 n=5.54( ) =16() Y1/2 Y 可见,色谱峰越窄,塔板数 n越多,理论塔板高度 H就越小, 此时柱效能越高。 所以:n,H可作为描述柱效能的一个指标。
速率方程(范.弟姆特方程式)数学简化式:
H = A + B/u + C· u
各参数物理意义:
A:涡流扩散项; B:分子扩散项系数; C:传质阻力系数; u :载气的线速度。 u一定时,只有A,B,C较小时,H才能较小,柱效能才能 较高,反之,柱效较低,色谱峰扩张。
1.涡流扩散项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引 起色谱峰扩张。
B/u=2γDg/u
其中:γ为弯曲因子,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 弯曲的因数 ,对于填充柱色谱,γ<1; Dg为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 s-1)
H = A + B/u + C· u
分析:
B/u=2γDg/u
a. 扩散会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 b.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u有关,流速u↓,滞留时间t↑,扩散↑。 c. 扩散系数:Dg ∝(M载气)-1/2 ;M载气↑, Dg↓,B值↓。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氨气)可使B项降低。 弯曲因子γ :空心毛细管柱γ =1、填充柱中扩散程度降低γ <1、 硅藻土担体γ =0.5~0.7。因此,空心柱的分子扩散比填充柱的
2.分子扩散项B/u(纵向扩散)
是溶质分子在移动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的扩散,即x轴方向 的扩散。它是由浓度梯度所引起。 样品从柱入口加入,样品带像一个塞子随流动相向前推 进,由于存在浓度梯度,塞子必然会自发地向前和向后扩散, 引起谱带展宽。
理想情况下
实际情况下
分子纵向扩散示意图
分子扩散项B/u的表达式
推导过程:
若流动相(载气)在柱内的线速度为u,即一定时间里载气 在柱中流动的距离,由于固定相的作用(保留),所以组分 在柱内的线速度us将小于u,则两速度之比称为滞留因子Rs
Rs=us/u
Rs可用质量分数ω表示:
Rs = ω = mM mM+ms = 1 ms mM = 1 1+k
1+
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色谱柱所需时间分别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s =
CM
色谱柱中不同组分能够分离的先决条件是其分配系数K不等。 分配系数K小的组分:在气相(流动相)中的浓度大,在固 定相中的浓度小,在柱中移动速度快,停留时间短,较早流 出色谱柱。 分配系数K大的组分:在气相(流动相)中的浓度小,在固 定相中的浓度大,在柱中移动速度慢,停留时间长,在柱中 停留时间长,较迟流出色谱柱。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
ms mM
4.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之间关系
ms Cs CM ms Vs VM mM ms mM vM Vs
K=
=
Vs mM VM
=
*
=
*
令
vM
Vs
vM :柱中流动相体积;
= β kβ
Vs :柱中固定相体积; β :相比,反映各种色谱柱 柱型及其结构的重要特性。
分配比k与组分、两相性质有关,与热力学性质(柱温、 柱压)有关,与相比有关。
2.讨论单一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的分配过程(P11-13, 自学)
由讨论可知,当载气板体积数n=5时,色谱柱出口处已经开 始有待测组分流出;n=8时,柱出口处待测组分浓度最大, 然后随着n的增加,待测组分浓度开始减小。
以载气的板体积数为横坐标,组分在柱出口处所出现的质量分 数为纵坐标,作图,可得色谱流出曲线图。
如何真实反应柱分离效能的好坏?必须除去死时间(或死体积) 的影响。
b.有效塔板数n、有外 的有效塔板数n有效和有效塔板高度H有效作为柱效能指标。
tR’ tR’ 2 n有效=5.54( ) =16()2 Y1/2 Y L H有效= n 有效
(二)速率理论-范.第姆特公式
为了克服塔板理论的缺陷,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等在 Martin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 率理论。后来,Giddings等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速率理论吸收了塔板理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 在两相间的传质和扩散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 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
(1)分配系数K表示组分在两项之中的浓度之比,分配比k 表示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总量之比,二者都与组分、两相性 质有关,与热力学性质(柱温、柱压)有关,随柱温、柱压 变化而变化; (2)分配系数K只决定于组分和两相性质,与两相体积无关, 分配比k不仅决定于组分和两项性质,而且与相比(体积比) 有关,随固定相的增加而增加,但与柱长、流动相流速无关;
比如: 1组分在固定相中的相对浓度为1mol/L,2组分在固定相中的 相对浓度为2mol/L,是否可以说1组分会早于2组分出柱?不 行,因为1组分尽管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小,但可能它本身的 量就非常少,所以非但不一定先出柱,反而可能后出柱。
5.基本保留方程(分配比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tR=tm(1+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s =
CM
分配系数K是由组分及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决定的,取决于 组分及两相的性质,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与柱中气 相、液相的体积无关。 也就是说,对于色谱分析而言,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当组 分、固定相、流动相确定以后,分配系数K就已经确定了。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浓度相等;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大于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小于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0.01k2 (1+k)2
dp2 × D g
分析影响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g的因素: 气相传质阻力Cg与填充物粒度dp的平方成正比、与组分在载气 流中的扩散系数Dg成反比。扩散系数:Dg ∝(M载气)-1/2 。
所以气相传质过程如果进行的缓慢,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就 引起色谱峰的扩张。
对于填充柱,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g为: Cg= 其中 0.01k2 (1+k)2 dp2 × D g
k ——容量因子,分配比。
dp——填充物颗粒直径(单位为cm) Dg ——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 s-1)
Cg=
被测组分
担体 固定液
(二)分配过程
1.什么是分配过程?
待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 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 2.分配系数K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 比称为分配系数,以K表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 CM Cs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动力学过程:是指组分在体系的固定相与流动相中扩散、 传质的过程,反应的是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动情况, 表现在色谱流出曲线上就是各色谱峰的半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