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激光 开题报告

激光 开题报告

激光开题报告激光开题报告激光,全称为“光放大器产生的激光辐射”,是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形式。

激光的特点是单色性、相干性和高亮度,因此在科学、医学、通信、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激光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光的原理激光的产生原理是通过受激辐射的过程。

在一个激光器中,有一个主动介质,如固体、液体或气体。

这个介质通过能量输入(如电流、光或化学反应)被激发,使得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处于一个高能级状态。

当这些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形成光子。

这些光子会被反射和放大,最终形成一束高度聚焦的激光束。

二、激光的应用1. 科学研究领域激光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激光可以用于粒子加速器、原子物理实验和量子力学研究。

在化学领域,激光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

在生物医学领域,激光可用于细胞成像、光动力疗法和激光手术等。

2. 工业制造领域激光在工业制造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和激光打标等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激光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无接触等特点,可以应用于金属加工、电子制造和汽车制造等领域。

3. 通信领域激光在通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激光器可以产生高速、高带宽的光信号,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激光器的窄带宽和高相干性使得光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和可靠。

三、激光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激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激光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医疗领域激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例如,激光治疗可以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激光手术技术也将不断改进,实现更加精确和无创的手术操作。

2. 能源领域激光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有巨大潜力。

例如,激光聚变技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的能源产生,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

3. 空间探索激光技术在空间探索中也有广泛应用。

激光测距技术可以用于测量地球和其他星球的距离,为航天器的导航提供精确的数据。

利用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利用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利用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光学领域中,利用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基频激光,通过谐波倍频技术可获得高效率、高功率的可见光、紫外光以及红外光等。

其中,利用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可以获得397.5nm紫外光,是用于量子信息、光学制冷、分子荧光探测等领域的重要光源。

因此,对于PPKTP晶体倍频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的特性。

具体目标如下:1. 测试不同功率的795nm激光在各个温度下的THG能量输出。

2. 研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的效率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

3. 研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的温度特性,掌握其最佳温度范围。

三、研究内容1. PPKTP晶体的制备及样品特性测试。

2. 利用激光调制器调节光脉冲形状及频率。

3. 利用DPSS激光器产生795nm激光,并将其输入到PPKTP晶体中,对比测试其THG能量输出的差异。

4. 探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的效率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

5. 研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的温度特性。

四、研究方法1. 利用快速泵浦脉冲技术制备PPKTP晶体。

2. 通过激光调制器调节光脉冲形状及频率。

3. 利用DPSS激光器产生795nm激光,对比测试其THG能量输出的差异。

4. 利用光栅对795nm激光进行波长调整,获得最佳波长的激光输入到PPKTP晶体中。

5. 通过改变PPKTP晶体的温度来研究倍频效果的温度特性。

五、研究意义1. 对PPKTP晶体倍频技术的方法学进行研究,为提高其倍频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2. 探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效率与功率的关系,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PPKTP晶体倍频技术的温度特性,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激光测距模拟系统的开题报告

激光测距模拟系统的开题报告

激光测距模拟系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许多领域中,精确的距离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激光测距技术是一种使用激光束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

它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机器人技术、建筑测量和医学成像等。

激光测距系统通过发送激光脉冲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计算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激光测距技术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非接触式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各种领域的重视。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模拟系统,通过控制激光的发射和接收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并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该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激光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设计与实现:本项目将设计一个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模拟系统,包括激光器、激光接收器、微控制器、显示器和数据处理模块等。

2. 原理模拟与验证:通过模拟激光测量目标距离的过程,理解激光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

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系统的准确性和精度。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从模拟系统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加以展示。

三、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完成本项目后,将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模拟系统。

2. 完整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文档,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说明等。

3. 系统测试的数据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报告。

4. 可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可视化激光测距技术模拟系统。

该项目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该模拟系统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的教育和研究中,如机器人技术、医学成像、建筑测量等。

通过学习该系统,可以更好地理解激光测距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在相关领域的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工作计划1.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周至第三周):设计激光器、接收器、微控制器、显示器和数据处理模块,实现硬件和软件的相关功能。

2. 原理模拟与验证(第四周至第六周):理解激光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模拟激光测量目标距离的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系统的准确性和精度。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目前,激光技术在医疗、通信、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激光器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对人眼的损害。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激光器的波长与对人眼的损害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1.57μm波长的激光器被认为是对人眼最为安全的激光器之一。

因此,研究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对人眼的影响机制、损伤程度和安全标准等内容。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安全性,为激光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 人眼安全激光器的概念、分类和优缺点。

2. 人眼对激光器的影响机制和损伤程度。

3.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安全标准和实验验证方法。

5.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

文献调研将通过查阅相关论文、专利、标准等资料,分析整理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

实验验证将针对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安全性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测试,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其安全性和合规性。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能够探讨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阐明其工作原理、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对人眼的影响机制、损伤程度和安全标准等内容。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安全性,提供一个相对完善和可靠的实验验证方法和标准,为激光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激光开题报告

激光开题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题目:分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开题报告多功能数控激光切割机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制2班年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激光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刚一问世就引起了材料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1971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率先使用一台250w co2激光器进行利用激光辐射提高材料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于1974年成功地完成了汽车转向器壳内表面(可锻铸铁材质)激光淬火工艺研究,淬硬部位的耐磨性能比未处理之前提高了10倍。

这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首次工业应用。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和激光加工对材料学的研究,促使激光加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在中国,激光技术已在工业、农业、医学、军工以及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正逐步实现激光技术产业化,国家也将其列为“九五”攻关重点项目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激光切割机是光、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设备,科技含量高,与传统机加工相比,激光切割机的加工精度更高、柔性化好,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轻工人负担,对制造业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技术革命。

激光切割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难切割材料,如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切割机床正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和设计数控激光切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微机控制技术正在发挥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本次设计任务是设计一台单片机(89c51主控芯片)控制激光切割机床,主要设计对象是xy工作台部件及89c51单片机控制原理图。

而对激光切割机其他部件如冷水机、激光器等不作为设计内容要求,只作一般了解。

单片机对xy工作台的纵、横向进给脉冲当量0.001mm/ pluse。

工作台部件主要构件为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步进电机、工作台等。

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该开题报告仅供参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光学探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子学、量子信息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相关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课题旨在研究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通过对其原理、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为推动此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同时也为相关领域中的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2. 调研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量子信息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3. 系统分析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解决方法和技术路线;4. 掌握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流程,开展实验研究;5. 分析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建立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2. 调研法:了解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量子信息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探索其适用性和局限性;3.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寻找解决方法;4. 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文献综述和调研结果,评估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方向。

四、预期成果1. 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点和不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2. 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量子信息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及适用性有较为清晰的认识;3. 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4. 成功开展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实验研究;5. 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方向有一定的预测和掌握。

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激光合成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码印刷、图像处理、医学成像等领域。

其中,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图像合成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将多种激光光束合成为一束光。

然而,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相干合成效果的优化、相干合成算法的提高等等。

因此,本研究选取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在对相关文献和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研究和探索,解决目前相关问题,提高相干合成效果。

具体来讲,本研究的目标是:1、系统地调研和分析目前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探索现有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提出新的优化方法,提高合成图像的质量;3、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究适用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和算法,并设计相关实验验证其效果和优势。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围绕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现有算法以及合成效果的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和分析;2、研究现有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探索其优化方法,提高合成效果,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研究适用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开展实验验证其优势和效果;4、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方法进行实验,前期主要工作包括查阅与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优化和实验验证。

四、预期成果与意义1、本研究将系统介绍现有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和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优化方案,提高合成效果;2、本研究将验证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的可行性和优势,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3、本研究成果将推动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支持和促进。

总之,本研究的成果对于促进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图像合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超短脉冲激光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检测、精密加工、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而光纤超短脉冲激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光学源,
其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开展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光纤超短脉冲激光产生和放大的研究,探究其产生和放大的机理,研究其特性和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机理研究:从光纤材料入手,分析光纤超短脉冲
激光产生机理,研究其产生的物理过程和原理。

(2)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放大机理研究:从光纤材料、放大器结构等方面入手,探究其放大的物理过程和原理,研究如何提高其功率和能量。

(3)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特性研究:探究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波长、带宽、重
复频率、脉宽等特性,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4)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应用研究:从生物医学、材料加工等方面入手,探究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深入探究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机理,建立其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同时,通
过搭建实验平台,开展实验研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并探究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特
性和应用。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机理,掌握其特性和优势。

同时,通过对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应用研究,拓展其应用领域,推动其在生命科学、医学检测、精密加工、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的应用。

1.6微米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开题报告

1.6微米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开题报告

1.6微米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开题报告1. 选题背景与意义现代激光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科技、工业、医疗和国防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应用范围广泛。

其中,激光的波长对其应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传统的全固态激光主要采用的是Nd:YAG(1064 nm)或者Nd:YVO4(1342 nm)等波长较长的介质,波长较短的激光器一般采用的是气体激光器,比如CO2激光。

随着半导体激光的成熟和进步,频率加倍蓝光激光和半导体铟锗锡三元化合物激光等短波长激光的出现,全固态激光器也向着短波长方向发展,如红宝石激光(694 nm)、铒离子激光(1550 nm)、铥离子激光(2.01-2.03 μm)等均为已经商业化的全固态激光器。

对于光子学、远程通讯、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1.6μm全固态激光技术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和实现应用价值。

对于应用来说,1.6μm光波的传输损耗低,可以有效地解决传输距离和速率的问题,因此在通讯和数据传输领域有较大优势。

在生物医学上,1.6μm波段的激光光谱区域较窄,且能够满足组织学研究中的最大光穿透深度。

此外,1.6μm 光波长与传统的3.0μm CO2激光器有很好的匹配性,因此1.6μm全固态激光器在医疗领域的激光手术、镜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目前1.6μm全固态激光技术的现状目前,具有代表性的1.6μm全固态激光器主要包括掺铥光纤激光、掺铥晶体激光、掺铥石榴石激光和掺铥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等。

其中,掺铥光纤激光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光束质量,但是其输出功率受到掺铥离子的受激发射截面的限制;掺铥晶体激光器的发射截面大,可以实现高输出功率,但是晶体的热效应会影响光束质量,且晶体是三维晶体,制备和加工成本较高;掺铥石榴石和钇铝石榴石激光器能够产生较高的激光输出功率,且光质较好,但是它们的输出波长不是单一波长,具有宽带谱。

因此,未来1.6μm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发展将需要通过新型材料的设计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光束质量,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光纤激光器是一种基于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

它具有体积小、功率稳定、光束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许多应用场合中,可调谐激光器的应用更加广泛,如光谱分析、光通信、生物医学、材料加工等领域。

可调谐光纤激光器具有可以通过调节激光器的工作模式来改变激光发射波长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该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新型的可调谐光纤激光器,实现波长调谐,希望能够提高激光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并了解其在不同应用中的应用性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设计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结构,并进行优化设计。

2. 确立光纤激光器所需要的实验平台,并设计相关的实验系统。

3. 利用光纤光学、激光物理学等知识,对光纤激光器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理论计算。

4. 利用实验系统对可调谐光纤激光器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激光器内部器件的参数来实现波长调谐,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5. 针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性能评估,并对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应用性能进行分析。

四、预期研究成果
1. 成功设计一种新型的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结构。

2. 理论分析光纤激光器的性能,并实现波长调谐。

3. 分析和评估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应用性能,并寻找其优化空间。

五、研究意义
1. 通过本研究,可以对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为其在更广泛的应用场合中提供更好的支持。

2. 该研究可以推进光学仪器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3. 对于光通信、生物医学、材料加工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激光测距论文开题报告

激光测距论文开题报告

尚生华(总装备部武汉军事代表局驻焦作地区军事代表室,河南

焦作454001) [3] 线性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测量方法研究,曾朝阳、张晓永、贾

鑫 ( 1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光电装备系, 北京101416; 2 武汉军事

代表局驻焦作地区代表室, 河南焦作454001) [4] 线性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探测原理分析,张晓永,陈峰,李
大家好
1
激光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开题答辩
• 答辩人: 李 阳
专 业:通信11-4
• 学号: 11101060427 指导教师:牛长流 2
激光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选题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内容
4
测量原理
5
参考资料
6
进度安排
3
1.选题目的及意义
选题背景
在各个应用领域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 日益发展,对距离量的测量要求愈来愈高。为 了追求测量范围高和测量精度高的结合,人们 不停的研究新的测量方法。20世纪激光技术作 为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与原子能、半导体及计算 机齐名。三十多年来,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 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导致了光学及其应用技 术的巨大革命。
13
线性调频发射信号的表达式为: S1(t)= A0cos(2πf0t +πkt2 + φ0 ),0<t<T (1) 式中:A0为发射信号的幅度;k=B/T为扫频斜率;φ0为初始相位。 发射信号的瞬时频率表达式为:
对于距离为R的目标,相对发射信号,回波信号的 时延为τ 式中,C为光速。
14
回波信号的表达式为: 其中, η为衰减系数。 因此,回波的瞬时频率为:

激光微细加工研究的开题报告

激光微细加工研究的开题报告

激光微细加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细加工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激光微细加工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微细加工技术,已经成为了微纳制造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激光微细加工技术主要以激光束作为加工工具,对不同材料进行微米级的加工和切割,被广泛用于电子、光电、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工艺特性,研究激光微细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因素,进一步优化激光微细加工工艺和设备,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三、研究内容
1. 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激光微细加工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设备;
3. 影响激光微细加工精度和效率的因素分析;
4. 针对各种材料的激光微细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
5. 激光微细加工技术在电子、光电、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应用;
6. 激光微细加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其基本原理、工艺特性和发展历程;然后根据研究目的,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探究影响激光微细加工精度和效率的因素,寻找最佳的加工工艺参数。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系统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应用领域提供更好的加工解决方案,并且可以进一步推动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国家工业制造升级与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

激光设计开题报告

激光设计开题报告

激光设计开题报告引言激光设计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激光设计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提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在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激光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是在医疗、通信、材料加工还是科学研究等领域,激光设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激光的特点,如高能量密度、高聚焦性和单色性等,使其成为众多应用中的首选技术。

然而,激光设计的研究和应用仍存在许多挑战。

其中包括光束质量优化、激光系统设计和激光器稳定性等问题。

因此,对激光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激光的性能和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激光设计的研究和优化,提高激光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目标如下:1. 优化光束质量:通过对激光光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聚焦能力和均匀性,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应用的需求。

2. 设计高效激光系统: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设计高效的激光系统,提高激光的输出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

3. 提高激光器稳定性:通过设计精确的光学和电子控制系统,提高激光器的稳定性,减少功率波动和噪声。

通过实现以上目标,本研究将为激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围绕激光设计进行,重点包括光束质量优化、激光系统设计和激光器稳定性等方面。

1. 光束质量优化:通过分析和优化激光光束的传输特性和改进光学元件,提高光束的聚焦能力和均匀性。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不同优化方案。

2. 激光系统设计: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高效的激光系统,包括激光源、功率稳定性控制和光学元件等。

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和建模工具,对各个组件进行设计和优化。

3. 激光器稳定性研究:通过设计精确的光学和电子控制系统,提高激光器的稳定性。

研究激光器在不同环境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验证。

4. 结果分析和评估:对优化后的激光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和性能评估,分析结果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

脉冲激光测距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脉冲激光测距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脉冲激光测距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脉冲激光测距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测量目标距离的高精度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航空、军事等领域,例如测量建筑物、桥梁、隧道等的尺寸,以及导航、制导和火控系统中的测距。

因此,研究脉冲激光测距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测量精度和实现自动化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设计并研究一套脉冲激光测距系统,包括激光器、调制器、接收器、信号处理和距离计算等模块。

具体内容包括:1. 设计一种高功率、相位稳定的激光器,满足距离测量的要求。

2. 设计合适的调制器,实现脉冲激光发射和接收。

3. 设计接收器和信号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等处理,提取出目标信号的时间和强度信息。

4. 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数据,计算目标距离,并对系统进行校准、优化和测试。

三、研究方案和方法1. 激光器设计采用半导体激光器,运用多模斜率效应抑制单模振荡,采用反馈控制保持激光的相位稳定。

2. 调制器选用脉冲调制器,通过控制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产生合适的激光脉冲。

3. 接收器部分采用 PIN 光电二极管和高增益的前放电路,滤波器采用数字滤波器,实现信号处理的高效和精确。

4. 利用 TOF(Time of Flight)原理计算目标距离,通过对系统进行校准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测距精度和稳定性。

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距测试和与其他系统对比测试。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1. 第一阶段(1-2周):调研相关文献,了解脉冲激光测距的基础理论和现有研究进展。

2. 第二阶段(3-4周):设计和制作激光器、调制器、接收器,以及信号处理和距离计算模块。

3. 第三阶段(5-6周):对系统进行校准和优化,测试系统的性能,包括测距精度、稳定性和响应时间等指标。

4. 第四阶段(7-8周):优化系统的设计,比较实验结果并对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预期结果和成果通过设计和研究脉冲激光测距系统,预期能够获得以下成果:1. 实现一套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脉冲激光测距系统。

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分析、优化和变倍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分析、优化和变倍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分析、优化和变倍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激光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激光扩束系统是激光加工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激光束从小孔或头发丝大小的输出口扩大到一定的尺寸以适应特定加工需求。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问题经常会出现,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

因此,对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分析、优化和变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对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分析。

分析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组成,确定易造成结构失调的关键部件和因素。

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等方法,对结构失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2.激光扩束系统的优化设计。

结合结构失调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仿真验证,对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组件和连接方式等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扩束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激光扩束系统的变倍技术研究。

针对激光扩束系统的变倍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确定最佳变倍方案。

同时,开发新型变倍器件和控制系统,实现对激光扩束系统的精密控制。

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全面深入地掌握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实现激光加工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预期成果1.建立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分析模型,深入分析结构失调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2.提出激光扩束系统的组件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和实验测试进行连续改进。

3.研发新型激光扩束系统的变倍器件和控制系统,实现对激光扩束系统的高精度控制,提高扩束系统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四、研究进度计划第一年:1.梳理相关文献,分析现有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确定研究目标和方向。

2.建立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分析模型,研究结构失调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第二年:1.提出激光扩束系统的组件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和实验测试进行连续改进。

激光测距 开题报告

激光测距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教研室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1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本课题设计目的及意义在人与自然界的斗争中,经验愈丰富,工具愈精良,可供分析比较的事实愈多,则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愈快.在斗争中对自然界作精确的观测,测量工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显微镜帮助人们了解线度很小的对象,望远镜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照相设备可以把瞬时变化的过程作永久性的记录,光谱仪帮助人们研究物质内部成份,像天体物理这样的科学就建立在观测的结果上.光学仪器就是基于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这些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生产空间也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卷尺等工具测距已不能满足我们的日常所需,为了更快更好,也为了更精确的进行距离测量,所以激光测距仪应运而生.本次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种简单的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的光学系统。

2)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激光技术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航天航空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梅曼于1960年,首先研制成功的。

美国军方很快就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军用激光装置的研究。

1961年,第一台军用激光测距仪通过了美国军方论证试验,对此后激光测距仪很快就进入了实用联合体。

激光加工开题报告

激光加工开题报告

激光加工开题报告1.引言激光加工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激光加工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激光加工的原理激光加工是利用激光束对工件进行精细的加工过程。

激光通过光学系统聚焦到极小的焦点,形成高能量密度的光斑。

当激光与工件相互作用时,工件的材料会被蒸发、熔化或气化,从而实现加工目标。

3.激光加工的应用领域 3.1 金属加工激光加工在金属加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和激光打孔等方法,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的高精度加工,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电子设备等领域。

3.2 塑料加工激光加工在塑料加工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激光切割和激光雕刻,可以实现对塑料制品的精细加工,包括塑料模具制造和电子产品外壳加工等。

3.3 电子器件加工激光加工在电子器件制造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激光切割、激光打标和激光焊接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电子器件的微型加工,包括集成电路制造和光电子器件加工等。

4.激光加工的优势 4.1 高精度激光加工具有极高的加工精度,可以实现微米级的加工精度,满足对高精度零件的需求。

4.2 高效率激光加工具有快速的加工速度和高效的能量利用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3 非接触性加工激光加工是一种非接触性加工方法,不会对工件表面造成物理性变形和磨损,适用于对材料要求高的加工场景。

5.激光加工的发展趋势 5.1 激光加工设备的小型化和便携化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激光加工设备正朝着小型化和便携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对激光加工设备体积和重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应用场景。

5.2 激光加工工艺的智能化借助于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激光加工工艺将越来越智能化。

通过对加工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整,可以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5.3 激光加工应用的拓展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新技术的发展,激光加工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激光加工开题报告

激光加工开题报告

激光加工开题报告1. 项目背景与目的激光加工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航空航天等。

在激光加工过程中,利用激光束对工件表面进行能量聚焦,通过材料的熔融或蒸发来实现加工效果。

本项目旨在研究激光加工技术的关键问题,探索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项目主要研究以下内容:2.1 激光加工原理与特点激光加工是利用高能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激光束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定位精度、无接触加工等特点,能够实现复杂形状的加工,并在不损坏周围材料的情况下完成加工过程。

本研究将深入分析激光加工的原理和特点。

2.2 激光加工在不同材料上的应用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不同,因此激光加工在不同材料上的应用也存在差异。

本项目将研究激光加工在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上的应用情况,并探索其优缺点。

2.3 激光加工中的高能激光源激光加工过程中,激光源是关键的能量供应来源。

本项目将研究不同类型的高能激光源,如CO2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等,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4 激光加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激光加工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加工效果的重要环节。

本项目将研究激光加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光学测量、成像技术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项目将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激光加工原理、材料特性、激光源和质量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达到以下成果:3.1 深入理解激光加工原理与特点通过对激光加工原理和特点的研究,我们将深入理解激光加工的工作原理、加工特点以及应用范围,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3.2 探索激光加工在不同材料上的应用通过研究激光加工在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上的应用情况,我们将了解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为工业生产提供高效、精准的加工方法。

3.3 研究高能激光源的特点与适用范围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高能激光源的研究,我们将了解各种激光源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为激光加工设备的选型和优化提供依据。

常用激光应用开题报告

常用激光应用开题报告

常用激光应用开题报告常用激光应用开题报告激光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极具潜力的技术,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次开题报告将探讨常用的激光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医学领域中的激光应用激光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激光手术。

激光手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和高精度特点,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比如,激光可以用于眼科手术,如激光近视手术和激光白内障手术。

此外,激光还可以用于皮肤美容,如激光脱毛和激光祛斑。

这些激光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二、工业领域中的激光应用激光技术在工业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

激光切割可以用于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切割,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和无接触的特点。

激光焊接则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连接,具有焊接速度快、焊缝质量高等优点。

此外,激光还可以用于激光打标和激光清洗等工业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通信领域中的激光应用激光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激光通信。

激光通信利用激光的高速度和高能量特点,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

相比传统的电信号传输,激光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激光通信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卫星通信和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激光应用激光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激光光谱分析和激光显微镜。

激光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如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

激光显微镜则可以用于观察微小的生物样品和材料,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

这些激光应用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突破。

总结:激光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其在医学、工业、通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激光应用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突破,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科学研究水平。

无人机激光打靶开题报告

无人机激光打靶开题报告

无人机激光打靶开题报告
>## 内容
### 1. 开题背景
近几年来,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仅仅是用于战斗,也在货运、公共安全、灾害救援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无人机及其上所搭载科技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在战斗中,如何准确的击中目标、快速改变历史航迹以及克服环境干扰等,是当前技术研发方向中最重要和头等大事。

其中以激光武器为例,它是利用电磁波的激光束准确击打目标的特殊武器,几乎毫米级的精确度,发射量大,且具有可调的属性,在作战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但是,无人机运动的多变性、武器调试的复杂性,乃至到现代信息战场上海量环境信息带来的噪音,都是极大技术面临的挑战。

### 2.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将模拟无人机激光打靶的情况,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策略,来学习和优化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以达到更加准确的打靶效果。

具体的,本次研究将建立一个无人机激光打靶的模拟环境,在该模拟环境之中,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的策略,来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和激光打靶的效果。

同时,该模拟环境亦可以用于仿真不同类型场景,来模拟不同类型无人机激光打靶的情形,以达到对该策略更加系统
的实验和评测。

最终,本次研究将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及其参数做出实验评测,以了解无人机激光打靶的策略在不同环境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的策略提出改善及更新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题目:分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开题报告多功能数控激光切割机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制2班年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激光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刚一问世就引起了材料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1971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率先使用一台250w co2激光器进行利用激光辐射提高材料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于1974年成功地完成了汽车转向器壳内表面(可锻铸铁材质)激光淬火工艺研究,淬硬部位的耐磨性能比未处理之前提高了10倍。

这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首次工业应用。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和激光加工对材料学的研究,促使激光加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在中国,激光技术已在工业、农业、医学、军工以及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正逐步实现激光技术产业化,国家也将其列为“九五”攻关重点项目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激光切割机是光、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设备,科技含量高,与传统机加工相比,激光切割机的加工精度更高、柔性化好,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轻工人负担,对制造业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技术革命。

激光切割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难切割材料,如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切割机床正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和设计数控激光切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微机控制技术正在发挥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本次设计任务是设计一台单片机(89c51主控芯片)控制激光切割机床,主要设计对象是xy工作台部件及89c51单片机控制原理图。

而对激光切割机其他部件如冷水机、激光器等不作为设计内容要求,只作一般了解。

单片机对xy工作台的纵、横向进给脉冲当量0.001mm/ pluse。

工作台部件主要构件为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步进电机、工作台等。

设计时应兼顾两方向的安装尺寸和装配工艺。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参考数控激光切割机的有关技术资料,确定总体方案如下:采用89c51主控芯片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由i/o接口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器,来驱动步进电机,经齿轮机构减速后,带动滚珠丝杠转动,实现进给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1、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出了一个结构合理的xy轴工作台,同时对工作台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对滚珠丝杠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强度等也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对直线滚动导轨如何选型进行了深度分析,确定步进电机及其传动机构并进行了惯性负载计算、刚度讨论等,分别来验证了其合理性。

2、利用单片机(本设计采用了89c51为主控芯片),设计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控硬件电路与步进电机驱动相匹配的数控软件连接,由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来实现xyz方向的运动。

3、在设计中对机床数控部分的i/o进行了扩展,并对键盘和显示器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对程序进行了初始化。

4、基本完成了经济型数控激光切割机的设计,按此设计的切割机可以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

六、参考文献:[1] 张学仁.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0[2] 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3] 郑玉华.典型机械(电)产品构造.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 陈婵娟.数控机床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李秉操等.单片机原理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陕西:陕西电子编辑部,1991[6] 文秀兰等.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设备.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rorze株式会社.rorze综合手册.1996[8] 胡传昕.特种加工手册.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9] 林其俊.机床数控系统.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 王爱玲.现代数控机床结构与设计.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11] 赵万生.电火花加工技术.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0[12] 徐灏.新编机械设计师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版,2006[13] 余承业等.特种加工新技术. 北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14] 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5] 刘书华.数控机床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6] s.卡尔帕基安,s.r.施密德.制造工程与技术(机加工)(英文版)及学习辅导(上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17] patton w.j.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 new jersey: printice-hall,1980篇二:激光设计开题报告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ym-1212多功能数控激光切割机分院:机电分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月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激光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刚一问世就引起了材料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1971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率先使用一台250w co2激光器进行利用激光辐射提高材料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于1974年成功地完成了汽车转向器壳内表面(可锻铸铁材质)激光淬火工艺研究,淬硬部位的耐磨性能比未处理之前提高了10倍。

这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首次工业应用。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和激光加工对材料学的研究,促使激光加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在中国,激光技术已在工业、农业、医学、军工以及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正逐步实现激光技术产业化,国家也将其列为“九五”攻关重点项目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激光切割机是光、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设备,科技含量高,与传统机加工相比,激光切割机的加工精度更高、柔性化好,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轻工人负担,对制造业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技术革命。

激光切割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难切割材料,如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切割机床正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和设计数控激光切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微机控制技术正在发挥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本次设计任务是设计一台单片机(89c51主控芯片)控制激光切割机床,主要设计对象是xy工作台部件及89c51单片机控制原理图。

而对激光切割机其他部件如冷水机、激光器等不作为设计内容要求,只作一般了解。

单片机对xy工作台的纵、横向进给脉冲当量0.001mm/ pluse。

工作台部件主要构件为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步进电机、工作台等。

设计时应兼顾两方向的安装尺寸和装配工艺。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参考数控激光切割机的有关技术资料,确定总体方案如下:采用89c51主控芯片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由i/o接口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器,来驱动步进电机,经齿轮机构减速后,带动滚珠丝杠转动,实现进给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通过对数控激光切割机的整体设计,确定了一台合理的立式机床结构。

1、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出了一个结构合理的xy轴工作台,同时对工作台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对滚珠丝杠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强度等也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对直线滚动导轨如何选型进行了深度分析,确定步进电机及其传动机构并进行了惯性负载计算、刚度讨论等,分别来验证了其合理性。

2、利用单片机(本设计采用了89c51为主控芯片),设计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控硬件电路与步进电机驱动相匹配的数控软件连接,由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来实现xyz方向的运动。

3、在设计中对机床数控部分的i/o进行了扩展,并对键盘和显示器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对程序进行了初始化。

4、基本完成了经济型数控激光切割机的设计,按此设计的切割机可以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

六、参考文献:[1] 张学仁.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0[2] 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3] 郑玉华.典型机械(电)产品构造.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 陈婵娟.数控机床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李秉操等.单片机原理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陕西:陕西电子编辑部,1991[6] 文秀兰等.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设备.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篇三:激光测距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教研室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1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4篇四:激光测距论文开题报告北方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4 学号: 11101060427 姓名:李阳题目:激光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指导教师:牛长流日期: 2015年 3 月 15日一、选题的目的、意义二、本题的基本内容篇五:激光焊接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叉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的优化设计教学单位: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

4.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教学单位意见用黑墨水笔书写,并亲笔签名。

5.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10年11月26日”或“2010.1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