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重点(全面)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一绪论0.1.1.“文化”名称的来源。

1.“文”: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文先天素质的“质”相对。

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②《论语雍也》曾说:“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化”的本义:改易。

①易学著作《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生成演化。

3.文化:①最早合成一《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②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③翻译: culture。

0.1.2.广义文化与狭的定义。

1. (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①《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②《苏联大百科全书》定义“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注重人的心态部分。

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2.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0.1.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例如农具。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观念:诸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文化的界定与语言文字文化1.文化的定义与来源2.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特点1.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2.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三、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汉语言文字2.中国古代文学3.中国哲学思想4.中国艺术5.中国风俗习惯正文一、中国文化的界定与语言文字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探讨中国文化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文化的定义与来源。

“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文”,指的是错画,即花纹。

在人类认知领域里,花纹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

因此,“文化”便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文明的承载,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

首先,语言文字是文化的代码,它通过发音、书写、意义等方面,传递着文化信息。

其次,语言文字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使得文化得以传承。

再次,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它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

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特点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从夏商西周的礼乐文明,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再到汉唐盛世、宋明理学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中国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2.包容性强,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3.重视道德修养,强调人文精神。

4.注重和谐,追求平衡与统一。

5.强调家国情怀,倡导爱国主义。

三、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汉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承载,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

它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2.中国古代文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定义今天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学人在翻译解释西方相关词语时,借用中国固有的文,化及文化,并加以锻炼,再创造而成的。

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是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即天文相对称,叫做“人文”,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相对叫做“文”,即文与质,文与野相对,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

文化和西方对应的词,拉丁文和英文都叫culture.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一切能力与习惯。

冯天瑜(武汉大学),何晓明等认为凡是超与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产品,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地人话”,即是文化。

1989年出版的《辞海》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隘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明有光明,文德彰显的含义,其文明部分与文化相交叉,后来文明也只文明的进步状态,而与野蛮相对,因此,近代以来,学术界用文明一词来翻译英文中的civilization,其本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文雅之意,二是有政治文明方面的含义,与国家的概念相适应。

从现在意义上讲,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是指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文化成果,他通常与国家的概念相对应即通常指国家文明。

二,文化的分类和内部结构文化概论有两个概念,一是中国文化史,二是文化学。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别。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1.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等各种物态实体,以及制造这些物态实体的技术。

这些物态实体不仅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还包括着技术和科学技术知识。

如四大发明2.文学艺术3.行为文化,是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式,也可以叫风俗文化,是一种以礼俗,习惯,风尚及各种社会组织(婚姻,家庭,社团,聚落)形态出现的,见之于行动的行为模式。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重点(全面)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重点(全面)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自考_中国文化概论_复习资料全

自考_中国文化概论_复习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绪论一、单项选择1、“文化”的“文”,它的本义是(花纹)。

2、“圣人观乎天文,以査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这句话出自(《易》。

))3、在中国典籍中,最早把“文化”二字合在一起用的书是(《说苑》。

4、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叫(文化现象)。

5、在某一历时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6、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

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民俗文化)7、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所以又叫(人文文化)。

8、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都属于(文化政策)。

9、只有写成的典籍或称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产品)。

10、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

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11、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传统)。

12、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休养)。

专业word可编辑.13、文化的“化”,本义是(改。

14、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15、狭义的文化专指易)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16、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17、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1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字。

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是(9076万)19、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的特点。

20、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收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就是吸收(外来文化)。

自考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完整版

自考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完整版

0321 - 中国文化概论1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的规定和对策原则。

2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即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文化内涵:一些不属于狭义的文化事物中所具有的人为精神属性的表现5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文化思潮。

6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所反映了商人凡事必卜的习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和陕西周原。

7仰韶文化:指公元前5000-前3000年,因最早的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8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9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时,其中就会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10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为文化观念。

11文化政策: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的对策原则。

12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独立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且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的文化。

13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4传统文化:这里主要指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6“天下”观念: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天下统一。

17地缘: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点复习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点复习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点复习名词:·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玄学: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学术现象,而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该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

其贵无尚虚的取向是在调和儒道,倡导济世之道。

·本草之学:即中国古代的药学其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

·针灸学说:(1)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合称,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说的直接应用的结果。

(2)按照针灸学说,只要确立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即可直接施治,其要点是辩证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关系。

这既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九流十家:其为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是由汉代人总结出来的。

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和刑名家等派别。

·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制度。

·家天下:是指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从秦始皇开始他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庭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家天下的家族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是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影响的表现之一。

·《齐民要术》:作者是北魏贾思勰。

其性质为古代农业科技书籍,书中提到要注重提高单位产量,而不要过分依靠开垦土地增产增收等主张,休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方面的智慧。

·“五礼”制度: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种,即所谓五礼”。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化的传入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文化通过贸易、宗教、教育等方式传入 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冲击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使得中国文化面 临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传入,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 也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如造纸术、火药、 印刷术等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
0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重视伦理与道德
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占据重要地位,强调个人对家庭
、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儒家思想主张仁、义、礼、智、 信等美德,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
音乐与舞蹈
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歌、曲艺、戏曲等多种形式,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著称。乐器如琴、筝、笛、 鼓等,风格各异,反映了中国各地的音乐文化特色。
舞蹈
中国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包括民族舞、古典舞、民间舞等。舞蹈动作注重身姿、手势和眼神的 表达,通过舞蹈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戏曲与曲艺
THANKS
感谢观看
自清末开始,中国进行了多次教 育改革,逐步建立了现代教育体 系。
02
现代教育体系构成
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 教育等多个层次,注重科学知识 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03
教育发展现状与展 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教育 体系不断完善,但仍面临诸多挑 战和机遇。
06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传承
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冲击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华文化的统一期,秦始 皇统一六国,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 立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的重点包括:
1. 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如文化的内涵、外延、特性等。

2. 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对外影响、内部定位等。

3.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4.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5.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等。

6. 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和谐、诚信、孝道等。

7. 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外文化的互动等。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文化建设的目标、文化政策的制定等。

9. 当代中国文化问题与挑战:如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等。

10. 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的管理与利用等。

以上是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的一些重点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学习和备考。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全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全

•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的联系和区别?
•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狭义 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 • 但是,二者又有密切联系: • 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 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二 者不应割裂开来。
• 本章思考问题: • 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 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 (1)易于耕种及居住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成为 中国上古文化的中心,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 的基础。 • (2)自然条件的稳定性,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 了物质保证。 • (3)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 性,在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同时, 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 • (4)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 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 延续性,但同时,也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疆域:如果将私有制产生、国家建立作为文
明的标志,那么我们民族的文明史应从夏朝开 始。而清王朝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 • 政区: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 地方。 • 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统一中国后推行 郡县二级政区制,直至唐代前期。 • 唐代安史之乱后至明清时期,基本上实行道 (路、省)州县三级政区制。
• 地形地貌:
•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形成 三级台阶。 • 青藏高原是最高的第三级,青藏高原以东、 以北至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为第二 级, 再往东是最低的第一级。 • 历史上,地形地貌“沧海桑田”的变化, 主要发生在第一、第二级阶梯内。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国文化概论(00321适用全国)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2)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

答:(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考点2:简述“狭义文化”的特征。

答:(1)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2)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考点3:简述国别文化形成的原因。

答:(1)有着共同的文化源;(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

考点4: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1)广大地域影响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化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独特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方向。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地缘: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考点5: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答:1)自然环境。

注意: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兴起。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农业科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 率。
天文历法
编制了精确的历法,如《太初历》、《大衍历》等,对农业生产及社 会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
数学成就
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以及筹算法等,对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
近代科技发展与影响
01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 技引进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近代工 业,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进 程。
包括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和声丰富等,体 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的成 就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舞蹈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6
中国文化的科技成就与影响
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对传 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焕发出新的 生机与活力。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性产业,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更 加蓬勃的发展机遇,为经济增长注入 强劲动力。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将继续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与传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将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 强国际话语权,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 智慧和中国方案。
THANKS
汇报结束 感谢聆听
追求意境、表现自然美、强调个性表达等。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法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法治、权力、利益等。
法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一、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是指源自中国古代、经历漫长发展、形成独特风格的文化体系。

2.中国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思想哲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传统节日、科技经济等各方面。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在华夏族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三、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1.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和谐、善良、仁爱、孝顺等传统美德。

2.儒家文化:强调仁爱、礼义廉耻、忠恕、孝道等价值观念。

3.道家文化:主张自然无为、顺乎自然,追求心灵的平和与自由。

4.佛家文化:强调慈悲、般若智慧、解脱生死、修行菩提。

5.文人雅士文化:重视文学艺术、诗词书画,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

6.中华传统礼仪:包括尊敬长辈、敬重师长、悌道等传统礼仪规范。

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吸纳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

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文学艺术传统:包括诗词歌赋、戏曲曲艺、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

2.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故宫、南京明城墙等历史文化遗迹。

3.饮食文化:包括八大菜系、茶文化、粤菜川菜等传统饮食文化。

4.服饰文化:包括汉服、唐装、襦裙等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中医药文化:包括针灸、草药、按摩、气功等传统医学文化。

五、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挑战: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2.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3.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积极谋求民族文化自信。

六、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1.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前提。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实用版)目录一、中国文化的界定与背景1.文化的来源及定义2.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特点二、中国语言文字文化1.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三、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哲学思想2.文学艺术3.社会风俗与信仰四、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传承1.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文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了解中国文化,首先要对其进行界定。

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我们首先探讨了文化的来源及定义,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夏、商、周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化、包容性和持续性,它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文化,而又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中国语言文字文化是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文字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在中国文化中,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社会风俗与信仰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哲学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个学派的理论,它们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形式,它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美学价值。

社会风俗与信仰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世俗性和宗教性,它们是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我们关注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其传承与发展。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同时,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文化也开始对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传承与发展方面,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涵盖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学科,它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经典著作、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特点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中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当时的人们逐渐形成了农业文明,发展了文字、礼仪、宗教等方面的传统文化要素。

在战国时期,儒家学说逐渐兴起,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流派。

随后,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典著作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是人们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依据。

其中,《四书五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三、历史人物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极为深远。

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世。

在政治领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汉武帝开创了汉武帝的独特文化和科技;唐太宗则创造了盛唐文化的黄金时代。

这些历史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时代文化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关键。

四、传统文化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封建礼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强调孝道、纲常、忠诚等美德。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呼吁君主和臣民、父亲和子女、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和和睦相处。

再次,中国古代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先贤的教化和经典著作的研读,使文化智慧代代相传。

除了以上几个重点内容,中国文化概论考试还包括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实用版】目录一、中国文化的概念与特征1.文化的定义与性质2.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二、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中国文化的起源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三、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1.语言文字文化2.思想道德文化3.艺术文化4.科技文化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中国文化的传承2.中国文化的创新正文一、中国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遗产。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概念和特征。

文化的定义与性质:文化是一种包含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复杂体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共享性、传承性和创新性。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距今约 5000 年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夏、商、周的古代文化,到秦、汉、唐、宋、明、清的历史文化,再到近现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淀。

三、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文化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化、思想道德文化、艺术文化和科技文化等方面。

语言文字文化:汉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语言文字体系,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传递了悠久的历史传统。

思想道德文化:中国思想道德文化源远流长,以儒家、道家、佛家等为主体,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艺术文化:中国艺术文化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体现了中国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科技文化:中国科技文化在古代曾领先世界,如四大发明等,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摘要:一、前言1.自考本科重点简介2.中国文化概论的重要性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1.古代文化的起源2.封建时期的文化发展3.近现代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汉字与汉语2.思想体系3.艺术表现形式四、中国文化的分区概述1.北方文化2.南方文化3.少数民族文化五、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1.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3.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六、总结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的意义2.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正文:【前言】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是为了帮助考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以及当代价值与意义。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考生提供参考。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1.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等时期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果丰富多样,如甲骨文、青铜器、礼乐制度等。

2.封建时期的文化发展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教的传入与融合,以及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近现代文化的变革与创新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近现代文化。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汉字与汉语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丰富的形态和内涵。

汉语则是一种声调语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

2.思想体系中国文化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

这些学派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

3.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中国文化的分区概述】1.北方文化北方文化以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本科重点摘要:一、中国文化的概念与特征1.文化的定义与来源2.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二、语言文字文化1.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三、中国文化的历史与发展1.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中国文化的重要时期四、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2.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正文: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与演变的学科,其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哲学、历史、语言等。

本文将从中国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语言文字文化、中国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遗产。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特征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中国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这些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语言文字文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等。

汉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化的演变。

从文字的创造到书法艺术的发展,汉语言文字不仅承载了文化信息,还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重要时期,如先秦、汉唐、宋明等。

这些时期各具特色,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文化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忠诚、礼仪等,它对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文化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它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哲学的底蕴。

此外,佛教文化的传入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总之,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与演变的学科,其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哲学、历史、语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 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 年到1900 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 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 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 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8. 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 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 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 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 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15.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

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诸侯。

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将所得的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产活动。

16. 春秋决狱:即以《春秋》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律,《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性甚至还高于法律。

其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心理动机的判定。

以善恶动机论罪,为人们的主观臆断打开了方便之门。

17. 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18. 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19. 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20.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含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 选择题知识点。

1. 文化的界定。

文:①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②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

③ 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④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化”的本义是改易。

2. 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3.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4. 文化的特点:民族性、区域性、历史性、创造性、时代性。

5. 教材将文化归纳为两个层次: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6. 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7. 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

8.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9. 文化传统具有稳定性、延续性、普遍性、可变性。

10.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1. 教材对文化分科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12. 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世界屋脊”。

13. 陕西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真可谓表里山河!而且南接巴蜀汉中,东连伊洛地区,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古代王朝长期在此建都,的确是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14. 山西高原的东西两侧是太行山和吕梁山,中间夹着汾河谷地,南与渭河平原相接,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

15. 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其次是地理通道众多。

16. 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由暖变冷,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①从公元前3000 年到公元前1100 年,属于温暖期。

②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为寒暖交错期。

③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第二个寒冷期。

④从1900年开始,竺可桢称之为“仪器观测期”。

17.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统一。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也是黄河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湿润地区。

18. 中华祖先在创造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着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

19. 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20. 从地理的角度观察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应特别注意与北方边地草原人群的地缘关系,那里藏着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秘密。

21. 古希腊、罗马文化带动着欧洲文明的同步,中原文化,则带动着地域更加辽阔的东亚文明的同步化发展。

22. 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南移。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

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

元明清时,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

《尚书》中的《禹贡》篇中,以 山川 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九州。

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后来汇集融 合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骨干。

孟子提出了不违天时的观念。

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北宋的运河以开封为中心,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 及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 。

元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达杭州,基本 是南北方向。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 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三皇五帝”中,“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史记》记载,尧舜时代派人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 366 日, 并“以闰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夏是我国第一代王朝,时间约从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前 17 世纪,历时近五百年,夏尚 忠。

商朝始建于公元前 17 世纪初至公元前 11 世纪中期,共历 17 世 31 王,商朝“事鬼”, 巫师在商朝政治中占有崇高地位。

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祗和祖先神三大分野。

周人极端重视农业,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 是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农耕作为一种政道, 还有它更深刻的内涵,农事活动关乎民人的和睦与道德的俭朴,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可从两方面去看:一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争夺周 王室失落的王权,另一方面是民力的大发展。

这是百家争鸣的背景。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思想核心是“仁”,由孟子发展而为 “仁政”;孔子也很看重 “礼”;23. 24. 25. 26. 27.28.29.30.31. 32. 33.34. 35. 36. 37. 38.39.儒家学说还有关于人生理想的内容。

《大学》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生从“修身”开始,一直到“治国”、“平天下”。

40. 先秦道家重要的人物是老子、庄子,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政治上崇尚“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说“道法自然” ;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逍遥”,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

41. 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后期法家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商鞅的“法” 、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 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

42.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翟,思想核心是“兼爱” 、“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

43.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

44. 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

45. 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一部分。

46. 秦朝开始实施郡县制,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惟一的政治制度,最终得到确立,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由此正式形成。

47. 最高权力者称皇帝,皇帝之下所谓“三公” ,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三公之下设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主要有九个部门,在汉代称“九卿” 。

48. 三老一职是从民间推举出来的,没有行政职务,也没有俸禄,但位在啬夫之上,而且可以直接上书皇帝。

49. 两汉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

察举就是选举。

选官科目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

50. 后世王朝用人权在中央,两汉则是中央地方并行,这就是征辟的内容。

公府的征辟仕途通达,是士人主要的入仕途径。

51. 重农主义观念把农业视为“本” ,把工商业视为“末” 。

52. 武帝整治商贾先是行“筭缗”法,强迫他们自报家产,按财产的多少抽取金额,继而实施“告缗”法,鼓励告发之风,中等财产以上的富家几乎皆遭告发。

53. 公元134 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乐府采诗制度的实施,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表现。

54. 武帝的政治,他的曾孙宣帝说得好,“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实际是内法外儒,“王道”对付好人,“霸道”对付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