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哈里之窗(推荐文档)
约哈里之窗
![约哈里之窗](https://img.taocdn.com/s3/m/dac7b16927d3240c8447efba.png)
什么是约哈里窗?如何利用约哈里窗进行自我认知?“约哈里之窗”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JosephLuft)和哈林顿·英格拉姆(HarringtonIngram)对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成功的效率提出,用来解释自我和公众沟通关系的动态变化。
此理论被引入到人际交往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等领域。
开放区: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区: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隐秘区: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未知区:这个区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信息。
是潜意识、潜在需要。
这是一个大小难以确定的潜在知识。
通过建立在任务、信任基础上的交流,扩大开放区,缩小盲目区和隐蔽区,揭明未知区,这就是知识组织的功能。
┌─────┬─────────────┬─────────────┐││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自己和他人都了解的部分│自己人知道而他人知道的部│├─────┼─────────────┼─────────────┤│别人不知道│自己了解而他人不了解的部分│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邵分│└─────┴─────────────┴─────────────┘约.哈利理论认为对个人而言,其认识世界的知识基本上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即公开、盲点、隐私、隐藏潜能。
所谓公开,就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关于自己的事情;所谓盲点,就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的关于自己的事情;所谓隐私,就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关于自己的事情;而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关于自己的事实,称为未知之事,未知之事即为隐藏潜能。
约哈利之窗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我们可以通过内、外部的努力改变约哈利之窗四个区域的分布。
也就是当我们公开的、隐私的事实放大了,那么我们的盲点和隐藏潜能相对就变小了。
《乔哈里资讯窗》word版
![《乔哈里资讯窗》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b73797b307e87100f6966c.png)
乔哈里资讯窗1、工具名称乔哈里资讯窗乔哈里资讯窗(Johari Window):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人的内心世界被分为四个区域:公开区、隐藏区、盲区、封闭区。
这个概念最初是由乔瑟夫·勒夫(Joseph Luft)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故就以他俩的名字合并为这个概念的名称,当时他们正从事组织动力学的研究。
2、工具使用场合/范围乔哈里资讯窗最初是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广泛应用的,随着人们对这一模式了解的深入,现在乔哈里资讯窗也应用于分析、培训、发展个人的自我意识,开发员工的潜能,加强团队合作以及融合组织之间的关系。
3、工具运用说明“乔哈里资讯窗”模式把人的内心世界比作一个窗子,它有四格:公开区(The Open Arena):是企业或组织中,你知我知的资讯;隐藏区(The Hidden Facade):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资讯;盲区(The Blind Spot):别人知道关于我的资讯,但我自己并不清楚;封闭区(The Closed Area):双方都不了解的全新领域。
真正而有效的沟通,只能在公开区內进行,因为在此区域内,双方交流的资讯是可以共享的,沟通的效果是会令双方满意的。
但在现实中,很多沟通者对彼此都不很了解,很无奈地进入了封闭区,沟通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获得理想的沟通效果,就要通过提高个人信息曝光率、主动征求反馈意见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公开区,增强信息的真实度、透明度。
在沟通的策略上,可以在隐藏区内选择一个能够为沟通双方都容易接受的点来进行交流,这个点被叫做“策略资讯开放点”。
当双方的交流进行了一段时间,“策略资讯开放点”会慢慢向公开区延伸,从而实现公开区被逐渐放大。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策略资讯开放点”时要避免过于私人的问题,如心理健康、严重的过失等。
4、乔哈里资讯窗案例南方李锦记在企业中很好了应用乔哈里资讯窗。
‘大学生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751cd63e67ec102de2bd8949.png)
【自卑的主要表现】
自我评价低 超概括化和泛化 过分敏感、多疑 消极地看待问题,遇事习惯往坏处想 意志消沉 自我掩饰 不愿意改变,难以接受新事物
用显微镜看自己会放大自己的缺点
自卑调适方法
1. 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 改变自己。 2.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 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 (找优点、 重温成功的经历、找他人评价、找例 外)。 3.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 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 现在表现 4.找到成功的突破口。(从容易成功的事情 做起,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成功的感 受,恢复自信心) 5.制定行动计划,保证行动成功。
自三岁到青春期,个体生理自我仍然 继续发展,同期社会化也开始萌芽。 在这个时期,个体与他人有越来越频 繁的互动,开始学习性别角色、学习 社会规范,价值观与信念也开始形成。
然而此时期的价值体系是以社会规范 为主的,称为「社会我」,例如小孩 子会以「爸爸说男孩子要勇敢」、 「老师说说谎的是坏小孩」来表达自 己的想法。 学校的团体生活也会教导个体如何与 他人互动、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为何等 等,个体不断将社会的要求内化。
不过在三岁以前,其对自己的 认识是以躯体为主。 例如:在晃动双手与抚触的过 程中会察觉到手是自己的一部 分,看着地上的球被脚踢开也 就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体对外在 环境的影响力,慢慢地对于别 人叫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看 到自己镜中的长相也会知道那 就是自己等,都是生理我逐渐 成熟的证明。
社会自我
1.假如我是一种花,我希望我是__,因为_____; 2.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希望我是__,因为_____; 3.假如我是一种食物,我希望我是__,因为____; 4.假如我是一种交通工具,我希望我是____,因为 ____ 5.假如我是一种电视节目,我希望我是____,因为 _____; 6.假如我是一种电影,我希望我是___,因为___; 7.假如我是一种乐器,我希望我是___,因为___; 8.假如我是一种颜色,我希望我是___,因为___;
精神科护理学护患沟通PPT课件
![精神科护理学护患沟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77e49a852458fb760b5672.png)
行为
知识、技能
价值观、态度 自我形象
个性品质 内驱力、社会动机
• 眼见为实吗? • 目击证言是否可靠?
请大家讨论分析
为什么会这样?!
• 由于对图像的不同理解和个人的思维习惯,导致察看后 发生不同的认知。
• 察看启示:—看到、看清、看懂、看透、看准、看好。
医务人员沟通技能的最低基本要求
➢倾听/收集信息的能力 ➢运用沟通技巧,了解与平等对待病人/家属 ➢团队协作精神
shared personal ideas and judgment (四)情感性沟通 shared feelings (五)共鸣性沟通 peak communication
沟通的层次
高
高
共鸣性沟通
信 任
情感性沟通
程
度
分享性沟通
参 与 程 度事务性沟通低Fra bibliotek一般性沟通
低
五、沟通的类型 (一)语言性沟通 (二)非语言沟通
自主运动
数数几个黑点
注视着中央的黑点,过一段时间后黑点周围的灰色薄晕就会渐渐缩小。
错觉
错觉是人脑对知觉对象失 真或者错误的感知。
幻觉
与错觉不同,它是在没 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直接 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
社会知觉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
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 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替代作用
4.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1) 仪表和身体的外观(physical appearance) (2) 身体的姿势和步态(posture and gait) (3)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 (4) 目光的接触(eye contact) (5) 手势(hand gesture) (6) 触摸(touch) •
管理基本课程
![管理基本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8fe536196c175f0e7cd13775.png)
Management Basic Course (MBC)
关于 MBC 课程
Recruit Management Solutions(RMS)是日本最大的培训测评服务机构,凭借《管理基本课程》(Management Basic Course,MBC)等一系列测评、培训、咨询及辅导服务,RMS 在日本被认为是员工甄选管理、人力资源发展和组 织发展等领域的权威机构。 《管理基本课程》(Management Basic Course,MBC)是日本经理人的管理必修课,见证了几乎所有日本经理人 从业务人员转向管理人员的成长历程,在日本享有多年盛誉。该课程充分体现了“西方管理理论”与“东方管理实 践”的完美结合。MBC 诞生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日本,采用西方科学的管理理论为课程原理基础,几十年来,它经 过日本经济起飞和发展的考验,伴随全日本各大企业管理者共同快速成长。 2009 年,前程无忧与 RMS 建立中国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包括《管理基本课程 MBC》在内的一系列培 训课程与测评产品,相信这将进一步帮助中国的管理人员迅速提升管理能力。
z 东方实践 MBC 课程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在西方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经过几十年东方管理实践的考验,见证了 日本经济的腾飞与快速发展。实践证明,MBC 课程适合东方经理人的成长和发展,它已经成为全日本各大企 业及经理人信赖的管理必修课程。
MBC 课程安排
9
10
开
第
场
1
导
天
入
2天
(上午 9 点-下午 5 点)
改善和解决问题 1. 管理者在持续改进中的角色 管理者是动力 改善的基本形态 2.问题和危机意识 什么是问题 什么是危机意识 3. 解决问题的步骤 问题解决的步骤(科学方法)确立问题(发现问题和问 题的形式)
心理解压ppt课件
![心理解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0349114a7302768f993914.png)
心理健康的核心
自我概念
健康的自我概念
自我了解 自我评价 自我接纳 自我体验 自我掌控
1、自我了解
周哈里自我之窗
开放的我 自己知道别人 也知道的部分 隐藏的我 自己知道不想让 别人知道的部分
茫然的我 自己不知道别 人知道的部分 未知的我 自己不知道别人 也不知道的部分
我是谁?——人格/个性特质 气质 性格 能力 兴趣偏好等
个性要素1
气质: 人的心理动力特征 temperament
气质类型一览表
气质 类型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感受性 低 低 低 高 耐受性 速度与 灵活性 较高 较高 高 低 快灵活 快不灵活 慢不灵活 慢不灵活 可塑与 稳定性 有可塑 性 可塑性 小 稳定 刻板性 不随意 反应性 强 强 弱 弱 内向与 外向性 外向 外向 内向 内向 情绪的 兴奋性 高 高 低 体验深 情绪和行 为特征 愉快机敏 不稳定 容易激动 冷漠 悲观
社会健康
社会功能良好:人生任务与应对能力协调 人生任务:生活任务:成长阶段、角色职责 生命பைடு நூலகம்要: 应付能力:多元化智能
社会适应能力:环境、文化、人际关系
道德健康
道德层次:惩罚、权威、法律、生命 适度道德感: 与行为协调
心理健康 ???
欢迎走进心理世界
心理
认知
到底是什么?
情绪、情感 意志
自我开放(不自我封闭); 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有安全感; 正确地认识现实; 胜任自己的工作; 自知之明; 内在的统一的人生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经典十条):
附录4领导力小故事
![附录4领导力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4a60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f.png)
▪ 首先, 我们要学会分解任务, 把复杂任 务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容易做的小 任务。就像嗑瓜子一样容易做, 再把这 些容易完成的小任务分到员工手中。 员工一定会乐于接受这样的任务。
•嗑瓜子现象
▪ 第二, 我们要及时促使下属开始工作。例 如, 帮他明确工作目标, 提供工作条件, 规 定开始的时间。在下属对任务充满热情 的时候就让他开始工作。
▪ 第三, 对于员工每一次完成任务都要给予 及时的激励。这种激励必须是及时的。 就是说, 员工完成任务以后, 第一要激励, 第二要马上激励。
•老鹰的再生
▪ 150天漫长的操练。 ▪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 ▪ 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 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
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 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 ▪ 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
的拔掉。 ▪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 ▪ 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以再过30年的岁月!
▪ 同时, 鸭子整天都会嘎嘎叫, 换句话说, 除了只 会嘎嘎叫以外, 它什么都不做。在处理问题时,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因为那是光说不练, 缺 乏执行力, 于事无补。
•老鹰喂食
老鹰是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 族, 根据动物学家所做的研究, 这可 能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老鹰一 次生下四五只小鹰, 由于它们的巢穴 很高, 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 喂食一只小鹰, 而老鹰的喂食方式并 不是依平等的原则, 而是哪一只小鹰 抢得凶就给谁吃, 在此情况下, 瘦弱 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 最凶狠的 存活下来, 代代相传, 老鹰一族愈来 愈强壮。
第二课 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课 自我意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6266bf519e8b8f67c1cb9ba.png)
• 一、能量倾向偏好(认识世界的着重面) • 内向型(I):内向型的人心理能量是指内部世界的,较注重事情 的内在变化。他们往往喜欢独处,只愿意与少数人分享个人信息, 往往先思考后行动。 • 外向型(E):外向型的人心理能量是指向外部世界,较注重外 在环境因素。他们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感到兴奋,希望与他人分 享个人信息,往往先行动后思考。
因为如果我不喜欢别人,我可以不要跟他玩就好了,我就跑 开,不理他。可是如果我不喜欢自己,我没有办法逃走,我不能 不跟自己玩。 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自己,那么他会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学会 接纳自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根基。当一个人真正接纳自己的 时候,他才能相信自己,才会有足够勇气去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 困难,才不会被困难打倒。
• 了解周哈里窗口,你对于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启示?
02
发挥你的特质与优势
左手签名,右手签名实验
当我们用自己惯用的那只手签名时,通常会感觉得心应手,效 率很高,效果也很好。当我们用另外一只手签名时,就感到不 习惯、别扭。费劲,效果不好。我们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 有自己擅长的一面,也有自己不擅长的一面。
二十个我
请以语句“我是一个……的人”为例,写出20
个句子来形容自己。
1、在家长的眼里我是一个有点任性、有点傲慢、有点自恋、不会赖床的孩子。 2、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有上进心、不聪明却很勤奋的学生。 3、在辅导员的眼里我是一个务实、责任心强、做事有计划、集体意识强的助手。 4、在好友眼里我是一个坦诚、幽默、随和、偶尔臭屁的傻大姐。 5、在一般人眼里我是一个不苟言笑、不喜欢没话找话的人。 6、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已对他人都过于严格。 7、我是一个怀旧的人。 8、我是一个兴趣不多,最喜欢k歌的人。 9、我是一个擅长和老人、孩子打成一片的人。 10、我是一个不爱笑也不爱哭,但是可以为了一句话、一首歌而感动半天的人。 11、我是一个面对困境不屈服、脚踏实地的人。 12、我是一个去超市要写购物清单、买东西要权衡在三的非冲动性消费者。 13、我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14、我是一个精力充沛,对生活对工作都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人。 15、我是一个讨厌喧嚣和吵闹的人。 16、我是一个没事就做白日梦的人。 17、我是一个被动的人。 18、我是一个喜欢在有制度、有规则的环境下工作的人。 19、我是一个多年抗痘未成功、减肥口号叫了多年未实现的人。 20、我是一个可以静坐一天都不动的人,是一个只要一杯水、一首歌、一本书就可以打 发一个下午的人。
周哈里之窗
![周哈里之窗](https://img.taocdn.com/s3/m/929629126c175f0e7cd1371b.png)
扩大开放自我部分,使我们更快达到自我实现
开放自我 隐藏自我
盲目自我 未知自我
开放自我 隐藏自我
盲目自我 未知自我
经由自我揭露,开放自我变大,隐藏自我变小
盲目自我
自 我 揭 露
开放自我
未知自我 隐藏自我
经由回馈,开放自我变大,盲目自我变小 回 馈
开放自我
盲目自我
隐藏自我
未知自我
如何做“周哈里之窗”活动
“周哈里之窗”由四个部分组成
1、开放自我:是自己和别人都知道 的公开部分。身高肤色、年龄、 婚姻状况、喜欢吃什么菜等等。 别人知道 2、盲目自我: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 却知道的部分,所以这是旁观者 清当局者迷的部分。其实一个人 的优点,尤其是缺乏自信者的优 点,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已发 觉的领域。 自己知道 1、自由活动领域 (开放自我) 自己不知道 2、盲目领域 (盲目自我)
大家按顺时针方向,对同一位同事进行回馈: 1、大家围坐一圈,放下手中工作,全身心投入。 2、每个人先说出该同事的两个优点,然后说出该同 事一个需要注意或改正的不足。 3、接受回馈的同事只接受,不给予辩解或说明。 5、不论是优点还是建议最好都以明确的事例说明。 6、每人注意做好记录。
别人不知道
3、逃避或隐藏领域 (隐藏自我)
4、处女领域 (未知自我)
3、隐藏自我:我们自己清楚知道而别人却不知道的秘密或不可告人之处,是当局者清而旁 观者迷的部分。自私、嫉妒是平常自己不肯坦露的缺点,心中的愿望、雄心、优点也是 不敢告诉别人的部分。 4、未知自我:是当局者迷而旁观者亦迷的部分。人的潜能常是自己和别人不易发觉的。
别人知道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道
1,自由活动领域 (开放自我)
MBC 课程内容 (《管理基础课程》MBC所涵盖的管理基础原理原则 ...
![MBC 课程内容 (《管理基础课程》MBC所涵盖的管理基础原理原则 ...](https://img.taocdn.com/s3/m/830294d180eb6294dd886c16.png)
4
3. 如何在持续工作给他们指导(教练技巧) 让他们思考。不要直接教。 教练辅导的机会和切入点 4. 评估 评估和反馈 沉默的认同/奖罚制度 必要时的警告和批评 必要时的认同和奖励 阶段式的评估也同样必要 5. 授权 (自我发展) 授权或自我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创建一个环境,让工作中的“所有人都能彼此学习” 授权中管理者的角色
5
附:关于日本 Recruit Management Solutions
成立于 1989 年的 RMS 公司是日本领先的专业测评、培训、咨询和辅导机构。RMS 通过专业测评、培训、咨询及 辅导服务,帮助客户提升在员工甄选管理、人力资源发展和组织发展这三个领域的表现。 2009 年,前程无忧与 RMS 建立中国地区独家培训合作关系,引进一系列测评产品和管理培训课程。 合作产品: 管理基础课程(MBC) 性格能力测评 z 性格能力综合测评(SPI2) z 管理能力测评(NMAT) z 基础能力测评(GAT)
理解人的行为 1. 对人的不同观点 科学管理 人际关系 行为科学 2. 如何激励人 步骤 方法
下属的培养 1. 理解培养下属的真正含义 下属期望的成长 培养下属是尊重人性的基础 培养下属意味着激励 培养下属的同时也是发展管理者自身 2. 什么是在职培训(OJT) 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 OJT 占能力发展总量的 90% 3.怎样实施 OJT?方法和基础 人们通过经验来学习 OJT 的步骤和要点 管理与发展 “好”经理和“差”经理如何培养下属 知识/技能/态度的辅导方法
3
【推荐下载】未来的“窗”-精选word文档 (1页)
![【推荐下载】未来的“窗”-精选word文档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3bcdba8b1a37f111f1855bd6.png)
【推荐下载】未来的“窗”-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未来的“窗”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上,有一座宇宙闻名的城市——和平之城。
这座城市里无奇不有,所有的市民都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犹如天堂一般。
可就有一点不好就是市民无法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平之城的市民都有一颗好奇的心,没有新的发现他们心里能好受吗?市民们窝着一肚子苦水来到“大脚怪”博士家,强烈要求博士为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博士不眠不休为市民研制出“你不要看我”窗。
此窗不同凡响,只要把头伸进去,立刻就会看到宇宙万物,感知其它星球的所有事情。
这种绝世佳品全球只有一台,安放在快乐中心广场。
市民们闻知这一喜讯,从四面从方纷纷涌向广场。
于是平日的异常冷清的快乐中心广场来了个180度的大逆转,一下子变得火爆了起来。
市民们在这个窗前排起了长龙,这龙可真长,足足有好几公里。
尽管如此,市民们仍然热情饱满,从早到晚这里都是长龙依旧。
快乐广场上的“长龙”一直排了三个月。
可到了第四个月奇怪的事发生了,市民们再也不自觉排队了,都一窝蜂地涌向那个窗,人们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有许多市民都被推倒在地。
顿时哭声、喊声此起彼伏,场面异常混乱,甚至有许多人被踩踏至死。
马大哈市长不得不命令让警察来维持秩序,这场面才得以控制。
马大哈市长松了一口气,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此景象又重演了,市长不得不下令,警察长驻快乐中心广场。
但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和平之城竟发生了数起抢劫、杀人事件。
这可是和平之城从建立至令从未发生这样的事情。
市长闻讯后异常震惊,几天都没有说出一句话。
在这几天又发生了几起这样的事件,市长听后心脏承受不住停止了跳动。
“大脚怪”博士担任起了市长一职。
面对全市这一混乱景象,他展开了调查。
结果发现在这过去的几个月市民通过窗充分了解到了一个叫“地球”的外星球的情况。
11个案工作者的素养要求
![11个案工作者的素养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186dc17c281e53a5802ffe7.png)
(3)自我评价(道德、价值) 自我觉知的部分 我的优点 1 2 3 4 5 6 7 8 我的缺点 1 2 3 4 5 6 7 8
他人了解的部分
你的缺点
你的优点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一个自我认知正向的人包括:
1、了解自己和接纳自己 包括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性别、能力与 限制等,并能认识到这是自己的独特处 2、积极面对自己的成长。 3、有足够的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也有能力帮 助别人应付和处理问题 4、有价值感(存在价值、行动价值) 5、有自信(信念)
个案工作者素养的相关论述
Edward Mullen1969:做一个有影响力的助人者 工作者要运用自己; 技巧和方法只是工具; 工具与人的结合是助人的关键
Alan Keith-Lucas1976:助人应有的基本素质: 关心:不管喜不喜欢案主都能照顾他; 勇气:分担可能不熟悉的他人世界和问题; 谦恭:不自傲,只是助人过程的媒介而不 是创造者。
二、 知识素养 1、科学知识 社会工作、社会学、哲学、政治学、 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管理学、 行为科学、经济学等。 2、技术知识 人际沟通、本土语言、调查研究等。 3、经验知识 人生经验、助人经验、生活习俗等 4、政策法律 社会发展、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等
三 、 态度素养
1、责任感: 三层次: 五对象:自己、案主、机构、专业 、社会 2、人文: 素质;幽雅、审美 情怀:关怀、救助 精神:质疑、批判 3、创新: 接受新事物 增加新角度 尝试新方法
Brammer1988:关于助人者的个性: 自我和价值观的省察; 文化经验的省察; 分析助人者的感受的能力; 作为榜样和施加影响的能力; 利他主义; 强烈的道德感和 责任感。
敲敲你的周哈里窗
![敲敲你的周哈里窗](https://img.taocdn.com/s3/m/870a6783284ac850ad0242ea.png)
2、我想对自己说
同伴分享方法,选择对你来说可行的方法,把这个方法告诉周哈里窗中的自己,你会对自己说什么方法?(对每个窗口中的自己说一句话)
给大家2分钟整理时间,过程中可以增加内容。
1、引出概念“周哈里窗”,激发学生兴趣探索自己的“周哈里窗”。
2、运用小卡片,在卡纸上写上自己的特征放到相应的“窗口”
中,卡纸的运用增加学生能动性的同时,方便学生思考调整对自我的认识。
3、学生思考自己的“公开我”、“隐藏我”,同时将这两个“我”进行区分。
三、盲目我和未知我
经过活动后,思考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突出面对“公开我”,表达“隐藏我”,询问“盲目我”,探索“未知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将课堂上的收货带到课外。
学与导的反思
整个辅导课,教师主导活动节奏,把控各个环节的时间。问题从学生中来,每个环节都有其任务,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突出学生主体性,通过学习、描绘、体验、分享自己的周哈里窗,知道“别人眼中的你”、“自己眼中的你”、“真真正正的你”之间的关系,感受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培养面对“公开我”,表达“隐藏我”,询问“盲目我”,探索“未知我”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
教学用具:课件、教案、卡纸等。
教学环节与目标
学习任务与要点
一、猜猜她是谁(暖身活动,活跃气氛,引出主题)
1、暖身:了解游戏规则(PPT)
全体同学起立,教师说出一系列的特征条件,符合条件的站着,不符合条件的坐下,一起来找找符合所有特征的人。
小学教师专业实用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实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f73c48d0975f46526d3e14d.png)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王智秋,刘慧第一部分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一、对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必要性的认识(一)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三)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
(四)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五)小学教师录用、评价、考核、注册的依据。
(六)是制定《中国教师标准》的基础性文本。
二、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原则(一)体现教育发展规律,特别是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
(二)针对性,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际相结合。
(三)可操作性,具体可行。
(四)通用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五)发展性与引领性。
三、研制的思路与过程思路:在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使标准研制过程具有小学一线教师、校长、高校培养培训机构专家、教育决策管理人员的广泛参与。
过程:现状研究、国际比较、标准开发、试测与咨询、修改与完善。
四、研制阶段1、2008—2009年国际比较、现状调研、测试形成初稿。
2、2010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课题组,开始修改、完善文本。
3、2010年11月2日召开“教指委会”研讨文本。
4、2010年12月19—20日教育部师范司在北京召开“教师教育标准汇报研讨会”,征求教师教育专家意见。
5、2011年2月提交了“送审稿”。
6、2011年10月参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文本格式做进一步修改7、2011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专家审议会8、2011年11月2—3日三个标准研制组主要负责人集中统稿,再次提交送审稿(2)9、2011年11月中旬教育部党组讨论通过。
10、2011年12月初,形成现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二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一、框架结构维度(3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层次领域(13个):基本要求(58项):二、内容(一)基本理念小学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小学教师只有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给予儿童适合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哈里之窗
(2011-01-04 13:58:38)周哈里之窗
人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呢?心理学家鲁夫特和英格汉提出了一个“周哈里之窗”的模型,来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情况。
周哈里之窗根据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了解和别人对我们的了解和不了解,将对一个人的认知分成四个部分,见下图:
由图中可以,左上角那一扇称为开放我(open self),这个部分指的是我们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比如我们的长相、身高、体重,以及某些属于公开性的统计资料,比如学历、性别、籍贯等等,还包括一些个性成分。
右上角的那一扇窗称为盲目我(blind self),这个部分指的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了解的部分。
例如我们自己的一些习惯动作,一些口头禅,这些习惯性的东西,我们平时自己并不觉察,直到有人告诉我们。
盲目我的大小与一个人的自我觉察能力有关,有些人具有内省特质(intra eption trait),则可能他的盲目我会比较小一点。
左下角那一扇窗称为隐藏我(hidden self),这个部分指的是我们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
比如一些童年往事、痛苦辛酸的经验、身体上隐疾等等,这些东西我们可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而成为隐藏我。
要缩小隐藏我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缩小隐藏我,一个人可能回因此而丧失自己原本拥有的自尊、荣誉以及公共形象。
就象诗中所说:“假如我告诉你我是谁,你将不会再爱我,但,那却是真的我!”。
右下角那一扇窗称为未知我(unknow self),这个部分指的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
比如我们如果没有某种因缘际会的经验,可能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演讲专家或者一个好的演员,艾森豪威尔如果没有在二战时被派往欧洲战场做指挥,也许他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个好的将军。
这个部分通常指的是某些尚待开发的能力、特性;如果我们把佛洛伊德的潜意识观念带进来,那么,未知我还包括许多深层欲望、痛苦、罪恶感等一切在潜意识的内容。
周哈里之窗的提出,目的是希望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己,清楚的掌握自己的四个部分,并且找到改变自我的方法。
通过对自我坦诚,我们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隐藏我。
通过对别人开放自我,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出更理想、更统一的自我人格。
通过自我坦诚,我们常能引发别人的回馈,进而更有助于减少盲目我的部分。
当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某些回馈的时候,我们会更了解自己,在这种人际主动关系下,我们的友谊快速增长,我们会越来越愿意对我们的朋友述说自己的隐藏我,于是,一个彼此分享、彼此信任的关系网就展开了。
通过自我坦诚和回馈的综合作用,我们可以逐渐的缩小盲目我和掩藏我的成为,使得开放我更加广阔,我们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容易被别人接受,我们的行为也有了很好的依靠标准。
那么,该如何缩小未知我的部分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法入手:
1、多增加新的尝试的机会。
很多时候,没有在那个环境中,人是很难知道自己真正的反映的。
我们往往会通过没有基础的臆想来构建未来可能产生的情势。
由于我们的臆想缺乏基本信息,所以,这种臆想的错误的机率非常的大。
多基础不同的环境,多尝试不同的行为,我们才能更加了解自己。
对陌生的事情,我们总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不要让这种恐惧感限制了我们的行动。
不管怎么说,我们从婴儿开始,所有的知识,不都是通过尝试获得的吗?我们对世界了解如此之少,我们对自我了解如此之少,不去尝试,我们凭什么来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2、籍着自我观察获得新的了解(understanding)。
从婴儿开始,我们通过行动,以及行动获得的反映,来构建我们的世界模型。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价值观、做事模式形成了。
但是,这种自发形成的模式非常的盲目,有可能仅仅是一次别人错误的反馈,而导致我们深刻的印象,并影响到相关的行为。
比如,一个儿童在兴致勃勃的帮助妈妈洗碗,如果一个心情不好的母亲,也许会让孩子得到这样的的反馈:A、洗碗弄湿了手和衣服,要生病。
B、洗碗弄脏了衣服,让妈妈更加辛苦C、洗碗打破了碗,越帮越忙。
如果母亲情绪不好,反映激烈,就会在缺乏正确判断力的儿童心理埋下“洗碗不对”的概念,并导致未来拒绝一切洗碗的工作。
对每个人的自我认识来说,必然有一些这样的错误的反馈导致的错误的价值观存在。
作为成人,有了相当的判断能力,通过自我观察,仔细思考,逐渐增加新的了解,改变那些
过去通过错误渠道获得的错误价值观和做事模式,对个人的成长和提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3、藉着自我觉察获得顿悟(insigh)。
这个顿悟和佛教所说的顿悟有接近的地方。
通过对自我行为、自我情绪、自我思考过程的观察,来了解真正的自我,当对自我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认识的之后,便会形成一个顿悟——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形象就产生了。
周哈里之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我的方法,它需要我们去按照这个方法去操作,去思考才会有效。
了解自我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周哈里之窗了解一部分,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哲学等专门学科了解自我;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中的经验、反馈来交接自我。
通过多种渠道,我们会逐渐看到自己真正的面目,看到我们自己的思考方式、判断问题的方式、价值观等等内在的、深层的,指引我们行动的种种思维。
通过改变这些内在的、深层的思维,我们可以逐渐重新构建一个更加完美的个体,逐渐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